CN220850636U - 差速器结构以及变差速集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差速器结构以及变差速集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50636U
CN220850636U CN202322371472.5U CN202322371472U CN220850636U CN 220850636 U CN220850636 U CN 220850636U CN 202322371472 U CN202322371472 U CN 202322371472U CN 220850636 U CN220850636 U CN 220850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ial
differential mechanism
sun gear
section
plane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714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海波
栗永清
李瑞东
胥博竞
刘永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utomobile Gear Works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utomobile Gear Work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utomobile Gear Works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utomobile Gear Works
Priority to CN2023223714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50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50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506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变速器领域,公开了一种差速器结构以及变差速集成装置。差速器结构包括差速器壳体以及变速结构;所述差速器壳体内用以容置差速结构,所述差速器壳体具有输出轴线;所述变速结构包括太阳轮以及周转轮,所述太阳轮转动安装至所述差速器壳体上,且所述太阳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输出轴线同轴设置,所述周转轮包括直径不同的第一啮合段以及第二啮合段,所述周转轮转动安装至所述差速器壳体上,且所述第一啮合段与所述太阳轮啮合设置,所述第二啮合段用以与固定齿圈啮合。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变速结构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上,有效的减小总成的轴向长度;同时,采用同轴的方式输出动力,也使得径向上空间占用减小。

Description

差速器结构以及变差速集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变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差速器结构以及变差速集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日渐成熟,整车客户更加注重变速器的轴向空间,而传统差速器***的轴向空间大,难以适应整车客户对空间的布置要求。
传统变速***和差速***为变速轴系或行星***与差速器主减速齿轮相结合,在轴向或者径向方向的尺寸会大大增加,空间占用比较大。电动化的趋势下,对空间的要求更加严格,在电动汽车的动力***布置上会占用较大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速器结构以及变差速集成装置,旨在解决变速***和差速***占用空间过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差速器结构,包括:
差速器壳体,内用以容置差速结构,所述差速器壳体具有输出轴线;以及,
变速结构,包括太阳轮以及周转轮,所述太阳轮转动安装至所述差速器壳体上,且所述太阳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输出轴线同轴设置,所述周转轮包括直径不同的第一啮合段以及第二啮合段,所述周转轮转动安装至所述差速器壳体上,且所述第一啮合段与所述太阳轮啮合设置,所述第二啮合段用以与固定齿圈啮合。
可选的,所述差速器壳体内形成有变速腔,所述太阳轮转动安装至所述变速腔内,所述变速腔的内侧壁上贯设有连通至所述差速器壳体外的啮合口;
所述第一啮合段自所述啮合口与所述太阳轮相互啮合设置。
可选的,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外侧壁上还凹设有行星槽,所述行星槽的底壁面上贯设有所述啮合口;
所述周转轮转动安装至所述行星槽内。
可选的,所述行星槽包括第一槽段以及第二槽段;
所述第一啮合段处于所述第一槽段内,所述第一槽段的底壁面上贯设有所述啮合口;
所述第二啮合段处于所述第二槽段内。
可选的,所述周转轮的端面与所述行星槽的内端面之间设置有推力轴承。
可选的,所述周转轮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周转轮沿所述太阳轮的周向间隔设置。
可选的,所述差速器壳体内形成容置空间;
所述差速器结构还包括差速结构,所述差速结构包括:
两个半轴齿轮,绕所述输出轴线转动安装至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沿所述输出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以及,
行星齿轮,绕垂直所述输出轴线方向的轴线转动安装至所述容置空间的侧壁面上,且与两个所述半轴齿轮啮合。
可选的,所述行星齿轮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行星齿轮沿所述半轴齿轮的周向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变差速集成装置,包括:
差速器结构,为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差速器结构;以及,
固定齿圈,套设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外;
其中,所述固定齿圈与所述第二啮合段相互啮合。
可选的,还包括动力轴,驱动连接至所述太阳轮上,用以驱动所述太阳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差速器结构,将所述变速结构安装至所述差速器壳体上,其中,所述太阳轮与所述差速器壳体的输出轴线同轴设置,所述周转轮安装至所述差速器壳体上,使得所述差速器壳体形成所述变速结构的行星架,在使用过程中,驱动所述所述太阳轮转动,啮合带动所述周转轮产生转动,由于所述周转轮同时与固定齿圈啮合,使得所述太阳轮的转动可以带动星架产生转动,也即使得所述差速器壳体产生转动,进而使得所述差速器壳体内的差速结构产生转动,使得所述差速器结构同时实现变速以及差速功能,由于所述变速结构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上,将轴向空间的占用降到最低,有效的减小总成的轴向长度;同时,采用同轴的方式输出动力,也使得径向上空间占用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提供的差速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变速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差速器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差速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差速器结构 221 第一啮合段
1 差速器壳体 222 第二啮合段
11 行星槽 31 半轴齿轮
21 太阳轮 32 行星齿轮
22 周转轮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差速器结构100,包括差速器壳体1以及变速结构;所述差速器壳体1内用以容置差速结构,所述差速器壳体1具有输出轴线;所述变速结构包括太阳轮21以及周转轮22,所述太阳轮21转动安装至所述差速器壳体1上,且所述太阳轮21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输出轴线同轴设置,所述周转轮22包括直径不同的第一啮合段221以及第二啮合段222,所述周转轮22转动安装至所述差速器壳体1上,且所述第一啮合段221与所述太阳轮21啮合设置,所述第二啮合段222用以与固定齿圈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差速器结构100中,将所述变速结构安装至所述差速器壳体1上,其中,所述太阳轮21与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输出轴线同轴设置,所述周转轮22安装至所述差速器壳体1上,使得所述差速器壳体1形成所述变速结构的行星架,在使用过程中,驱动所述所述太阳轮21转动,啮合带动所述周转轮22产生转动,由于所述周转轮22同时与固定齿圈啮合,使得所述太阳轮21的转动可以带动星架产生转动,也即使得所述差速器壳体1产生转动,进而使得所述差速器壳体1内的差速结构产生转动,使得所述差速器结构100同时实现变速以及差速功能,由于所述变速结构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1上,将轴向空间的占用降到最低,有效的减小总成的轴向长度;同时,采用同轴的方式输出动力,也使得径向上空间占用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啮合段221与第二啮合段222的传动配合与所述第二啮合段222与外界固定齿圈的传动配合相同,以便于输送周向轮22的转动。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所述差速器壳体1内形成有变速腔,所述太阳轮21转动安装至所述变速腔内,所述变速腔的内侧壁上贯设有连通至所述差速器壳体1外的啮合口;所述第一啮合段221自所述啮合口与所述太阳轮21相互啮合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太阳轮21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1内,进一步的降低所述差速器结构100的轴向空间,同时将所述太阳轮保护在所述变速腔内,避免工作过程中的外界因素影响。
更进一步的,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外侧壁上还凹设有行星槽11,所述行星槽11的底壁面上贯设有所述啮合口;所述周转轮22转动安装至所述行星槽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行星槽11,将所述周转轮22保护在所述行星槽11内,减小所述差速器结构100占用的径向空间。
又进一步的,所述行星槽11包括第一槽段以及第二槽段;所述第一啮合段处于所述第一槽段内,所述第一槽段的底壁面上贯设有所述啮合口;所述第二啮合段处于所述第二槽段内。在本实施例中,使得所述行星槽11呈两段设置,分别用以容置所述第一啮合段221以及所述第二啮合段222,使得所述行星槽11能够更好地保护所述周转轮22,同时优化所述差速器壳体1结构,避免所述行星槽11占用过多的内部空间,使得所述差速器结构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密。
另外,所述周转轮22的端面与所述行星槽11的内端面之间设置有推力轴承。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推力轴承,保证所述周转轮22在工作过程中在受力时,仍然可以产生有效转动,同时将受力传递至所述差速器壳体1上。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周转轮22的端面上还可以设置有止转垫片或者转动垫片,以便于将所述周转轮22的力传递至所述差速器壳体1上。
另一方面,所述周转轮2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周转轮22沿所述太阳轮21的周向间隔设置。以便于稳定形成行星周转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周转轮22设置有三个,以便于输送变速结构的稳定转动。
另一方面,请参阅图4,所述差速器壳体1内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差速器结构100还包括差速结构,所述差速结构包括两个半轴齿轮31以及行星齿轮32;两个所述半轴齿轮31绕所述输出轴线转动安装至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沿所述输出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行星齿轮32绕垂直所述输出轴线方向的轴线转动安装至所述容置空间的侧壁面上,且与所述半轴齿轮31啮合。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半轴齿轮31以及所述行星齿轮32形成所述差速结构,以便于两个所述半轴齿轮31产生的转动速度不一致时的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行星齿轮3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行星齿轮32沿所述半轴齿轮31的周向间隔设置。以便于更加稳定的进行差速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转动,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轴向端面上还设置有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的旋转轴与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输出轴线同轴设置。
基于上述差速器结构10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变差速集成装置,包括上述差速器结构100,也包括上述差速器结构100的全部技术特征,因此,也具有上述全部技术特征带来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差速集成装置,还包括固定齿圈,套设于所述差速器壳体1外设置;其中,所述固定齿圈与所述第二啮合段222相互啮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轮21输出的转速使得所述周转轮22产生周向转动,同伙所述固定齿圈,使得所述周转轮22的周转运动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动力轴,驱动连接至所述太阳轮21上,用以驱动所述太阳轮21转动。以此为整个所述差速器结构100提供动力。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差速器壳体1上还贯设有连接至轴向两端面外的转轴通道,所述转轴通道与所述输出轴线同轴设置,内用以容置车辆的左右车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差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差速器壳体,内用以容置差速结构,所述差速器壳体具有输出轴线;以及,
变速结构,包括太阳轮以及周转轮,所述太阳轮转动安装至所述差速器壳体上,且所述太阳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输出轴线同轴设置,所述周转轮包括直径不同的第一啮合段以及第二啮合段,所述周转轮转动安装至所述差速器壳体上,且所述第一啮合段与所述太阳轮啮合设置,所述第二啮合段用以与固定齿圈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内形成有变速腔,所述太阳轮转动安装至所述变速腔内,所述变速腔的内侧壁上贯设有连通至所述差速器壳体外的啮合口;
所述第一啮合段自所述啮合口与所述太阳轮相互啮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外侧壁上还凹设有行星槽,所述行星槽的底壁面上贯设有所述啮合口;
所述周转轮转动安装至所述行星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槽包括第一槽段以及第二槽段;
所述第一啮合段处于所述第一槽段内,所述第一槽段的底壁面上贯设有所述啮合口;
所述第二啮合段处于所述第二槽段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转轮的端面与所述行星槽的内端面之间设置有推力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转轮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周转轮沿所述太阳轮的周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内形成容置空间;
所述差速器结构还包括差速结构,所述差速结构包括:
两个半轴齿轮,绕所述输出轴线转动安装至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沿所述输出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以及,
行星齿轮,绕垂直所述输出轴线方向的轴线转动安装至所述容置空间的侧壁面上,且与两个所述半轴齿轮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差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行星齿轮沿所述半轴齿轮的周向间隔设置。
9.一种变差速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差速器结构,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差速器结构;以及,
固定齿圈,套设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外;
其中,所述固定齿圈与所述第二啮合段相互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差速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轴,驱动连接至所述太阳轮上,用以驱动所述太阳轮转动。
CN202322371472.5U 2023-08-31 2023-08-31 差速器结构以及变差速集成装置 Active CN220850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71472.5U CN220850636U (zh) 2023-08-31 2023-08-31 差速器结构以及变差速集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71472.5U CN220850636U (zh) 2023-08-31 2023-08-31 差速器结构以及变差速集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50636U true CN220850636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81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71472.5U Active CN220850636U (zh) 2023-08-31 2023-08-31 差速器结构以及变差速集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506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09640B (zh) 一种同轴式独立电驱桥及电动汽车
US8007391B2 (en) Differential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8412981B (zh) 一种行星齿轮式差速器
US11655882B2 (en) Chain driven e-drive gearbox
KR20220151438A (ko) 인휠 구동장치 및 인휠 구동장치의 조립방법
EP0327032B1 (en) Differential gear device incorporating internal meshing type planetary reduction gear
CN114454712A (zh) 一种汽车动力***以及汽车
CN220850636U (zh) 差速器结构以及变差速集成装置
CN110406362A (zh) 电动汽车及其动力总成
CN210423601U (zh) 一种超薄的减速驱动轮
CN117128298A (zh) 差速器结构以及变差速集成装置
CN114396467A (zh) 行星排式变速器和车辆
CN209776172U (zh) 动力装置及电动汽车
CN210859704U (zh) 一种轮毂电机用减速器总成及乘用车
CN217603298U (zh) 一种同轴减速器
CN219420493U (zh) 一种集成在电机内部的差速器结构
CN220452686U (zh) 减速器、减速箱及车辆
CN216715153U (zh) 行星排式变速器和车辆
CN116985626A (zh) 一种电机驱动总成、汽车传动***及汽车
CN219413417U (zh) 一种减速器
CN219600920U (zh) 一种电机驱动总成、汽车传动***及汽车
CN214499949U (zh) 一种行星减速与锥齿轮差速器集成式结构
CN216715126U (zh) 一种轮边减速器
CN221162226U (zh) 电驱桥总成和车辆
CN216951528U (zh) 行星排式变速器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