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82489U - 车辆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82489U
CN220682489U CN202322254665.2U CN202322254665U CN220682489U CN 220682489 U CN220682489 U CN 220682489U CN 202322254665 U CN202322254665 U CN 202322254665U CN 220682489 U CN220682489 U CN 2206824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upport
cabin structure
combined
front ca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546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启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546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824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824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824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车辆前机舱结构包括:前围横梁、前防撞梁、前纵梁,前防撞梁位于前围横梁的前侧,前纵梁为两个,两个前纵梁沿车辆宽度方向间隔开,每个所述前纵梁的前端与所述前防撞梁连接,每个所述前纵梁的后端与所述前围横梁连接;组合支架,组合支架位于前围横梁、前防撞梁和两个前纵梁所形成框架的空间内,组合支架与两个前纵梁连接;充电机,充电机设于组合支架的上方且与组合支架连接;转接支架,转接支架与组合支架连接且位于组合支架的上方,充电机位于转接支架和组合支架之间;蓄电池设于转接支架的上方且与转接支架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机舱结构,提高了车辆前机舱内的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车辆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纯电动车辆以其节能环保的优势越来越被大众所认可,所占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相较于传统燃油车,纯电车辆的前机舱内布置有蓄电池、充电机、高压电器盒、直流转换器、电机控制器、域控制器等电器元件和用于储物的前储物仓。一般会将蓄电池、充电机和高压电器盒等电器元件横向排布在车辆前横梁上,前储物仓设置在电器元件与前防撞梁之间,由于蓄电池、充电机和高压电器盒等电器元件的长度尺寸差异较大,导致电器元件至前防撞梁之间的空间不规整,前机舱的空间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前机舱结构。所述车辆前机舱结构具有形状规整的前舱储物空间,提高了车辆前机舱内的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车辆前机舱结构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前机舱结构,包括:前围横梁、前防撞梁、前纵梁,所述前防撞梁位于所述前围横梁的前侧,所述前纵梁为两个,两个所述前纵梁沿车辆宽度方向间隔开,每个所述前纵梁的前端与所述前防撞梁连接,每个所述前纵梁的后端与所述前围横梁连接;组合支架,所述组合支架位于所述前围横梁、所述前防撞梁和两个所述前纵梁所形成框架的空间内,所述组合支架与两个所述前纵梁连接;充电机,所述充电机设于所述组合支架的上方且与所述组合支架连接;转接支架,所述转接支架与所述组合支架连接且位于所述组合支架的上方,所述充电机位于所述转接支架和所述组合支架之间;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设于所述转接支架的上方且与所述转接支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前机舱结构,通过设置组合支架和转接支架,转接支架与组合支架连接且位于组合支架的上方,将充电机设于转接支架和组合支架之间,将蓄电池设置在转接支架的上方,使蓄电池与充电机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堆叠设置,充分利用了车辆前机舱结构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空间,节省了车辆前机舱内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安装空间,可以使车辆前机舱内的结构更加紧凑并在前防撞梁与蓄电池之间形成较为规整的前舱储物空间,有利于增大前舱储物空间的容积,提高了车辆前机舱内的空间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纵梁上设有塔座,所述蓄电池的前端面位于所述塔座的前端面的后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接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于所述充电机的上方;支腿,所述支腿为沿所述支架本体的周向方向间隔开的多个,所述支腿的上端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所述支腿的下端与所述组合支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辆前机舱结构还包括:电器盒,所述电器盒设于所述转接支架的上方且与所述蓄电池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前纵梁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前机舱结构还包括:塔座,所述塔座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前纵梁上;域控制器,所述域控制器与所述电器盒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域控制器位于所述电器盒与所述塔座之间且与所述塔座的侧面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器盒的前端面和所述域控制器的前端面均位于所述塔座的前端面的后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辆前机舱结构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组合支架上且位于所述充电机的右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前机舱结构还包括:空调阀岛和空调压缩机,所述空调阀岛和所述空调压缩机均通过空调支架固定在前副车架所形成框架的空间内,且位于所述加热器的下方,其中,所述前副车架设于所述组合支架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前机舱结构还包括:集成温控***,所述集成温控***位于所述加热器的后方,且与所述前纵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辆前机舱结构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防撞梁的后侧且位于所述组合支架的前侧,所述散热器位于两个所述前纵梁之间,在车辆长度方向上,所述散热器的下端位于所述散热器的上端的前侧,所述散热器的上端通过连接横梁与两个所述前纵梁连接,所述散热器的下端与前副车架连接,其中所述前副车架设于所述组合支架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和所述蓄电池之间的空间安装有储物盒。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前机舱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组合支架和转接支架,转接支架与组合支架连接且位于组合支架的上方,将充电机设于转接支架和组合支架之间,将蓄电池设置在转接支架的上方,使蓄电池与充电机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堆叠设置,充分利用了车辆前机舱结构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空间,节省了车辆前机舱内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安装空间,可以使车辆前机舱内的结构更加紧凑并形成较为规整的前舱储物空间,增大前舱储物空间的容积,提高了车辆前机舱内的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前机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前机舱结构拆除储物盒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所指示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所指示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C处所指示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1中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E处所指示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6中F处所指示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6中G处所指示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前机舱结构的组合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前机舱结构的转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前机舱结构的储物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车辆前机舱结构;
1、前围横梁;11、钣金件;
2、前防撞梁;
3、前纵梁;31、塔座;
4、组合支架;41、安装支架;42、组合支架主体;43、连接部;
5、充电机;
6、转接支架;61、支架本体;62、支腿;63、蓄电池固定件;631、蓄电池托盘;632、配合支架;
7、蓄电池;
81、电器盒;82、域控制器;83、加热器;84、空调阀岛;85、空调压缩机;86、集成温控***;87、散热器;88、前副车架;881、空调支架;
9、储物盒;91、安装板;92、储物仓;921、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前机舱结构100。
如图2、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前机舱结构100包括前围横梁1、前防撞梁2、前纵梁3、组合支架4、充电机5、转接支架6和蓄电池7。
具体地,前防撞梁2位于前围横梁1的前侧,前纵梁3为两个,两个前纵梁3沿车辆宽度方向间隔开,每个前纵梁3的前端与前防撞梁2连接,每个前纵梁3的后端与前围横梁1连接,前围横梁1、前防撞梁2和前纵梁3共同限定出用于装配车辆零部件的安装空间;组合支架4位于前围横梁1、前防撞梁2和两个前纵梁3所形成框架的空间内,组合支架4与两个前纵梁3连接;充电机5设于组合支架4的上方且与组合支架4连接;转接支架6与组合支架4连接且位于组合支架4的上方,充电机5位于转接支架6和组合支架4之间;蓄电池7设于转接支架6的上方且与转接支架6连接,这样,蓄电池7与充电机5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堆叠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车辆前机舱结构,充电机与蓄电池一般沿车辆的宽度方向设置,将充电机与蓄电池固定在同一高度的平面上,由于充电机与蓄电池的长度及宽度的尺寸差异及受限于车辆前机舱内安装空间的限制,在装配充电机与蓄电池后,现有的车辆前机舱内无法形成较为规整的前舱储物空间,且无法充分利用车辆前机舱结构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空间,导致车辆前机舱内的空间利用率低。而本实用新型中,在前围横梁1、前防撞梁2和前纵梁3共同限定出的车辆前机舱安装空间中,通过组合支架4和转接支架6,将蓄电池7与充电机5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堆叠设置,充分利用了车辆前机舱结构100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空间,节省了车辆前机舱内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安装空间,可以使车辆前机舱内的结构更加紧凑并在前防撞梁2与蓄电池7之间形成较为规整的前舱储物空间,提高了车辆前机舱内的空间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前机舱结构100,通过设置组合支架4和转接支架6,转接支架6与组合支架4连接且位于组合支架4的上方,将充电机5设于转接支架6和组合支架4之间,将蓄电池7设置在转接支架6的上方,使蓄电池7与充电机5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堆叠设置,充分利用了车辆前机舱结构100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空间,节省了车辆前机舱内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安装空间,可以使车辆前机舱内的结构更加紧凑并在前防撞梁2与蓄电池7之间形成较为规整的前舱储物空间,提高了车辆前机舱内的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同时参考图3、图4和图10,组合支架4包括组合支架4主体和连接部43,转接支架6与组合支架4主体连接且位于组合支架4主体的上方,组合支架4主体的整体呈矩形,用于为充电机5等车辆电器元件提供安装位;连接部43设置在组合支架4主体与前纵梁3之间且连接部43的两端分别与组合支架4主体和前纵梁3连接,使组合支架4固定在车辆上,保证了组合支架4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前纵梁3上设有塔座31,蓄电池7的前端面位于塔座31的前端面的后侧,使得蓄电池7远离前防撞梁2,增大了蓄电池7的碰撞缓冲空间,并且,塔座31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前纵梁3上,在车辆前端发生碰撞并产生变形时,塔座31的前端面可以抵挡并支撑受碰撞变形的零部件,避免这些零部件冲击破坏蓄电池7,进一步提高了蓄电池7的碰撞安全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在车辆前机舱结构100上方的机舱盖板会朝向车辆的后方延伸并向上倾斜,越是靠近车辆前机舱结构100的后部,车辆前机舱结构100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空间越大,将蓄电池7的前端面设于塔座31的前端面的后侧,使得蓄电池7更靠近车辆前机舱结构100的后部,可以充分利用车辆前机舱结构100后部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空间,进一步提高了车辆前机舱内的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11所示,转接支架6包括支架本体61和支腿62,支架本体61位于充电机5的上方,用于固定蓄电池7;支腿62为沿支架本体61的周向方向间隔开的多个,支腿62的上端与支架本体61连接,支腿62的下端与组合支架4连接。通过支腿62使支架本体61与组合支架4相互连接并沿车辆的高度方向相互间隔开,同时,支架本体61、支腿62和组合支架4共同限定出充电机5的安装空间。
进一步地,请同时参考图2、图3和图11,支腿62为四个,通过设置四个支腿62使支架本体61与组合支架4连接更稳定,同时也可以稳定地支承安装在支架本体61上的蓄电池7,并且,四个支腿62与支架本体61及组合支架4形成包围包覆充电机5,这样,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起到保护充电机5的作用,提高了车辆的碰撞性能。
更进一步地,支腿62的下端与组合支架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这样,使得转接支架6与组合支架4具有较好的连接稳定性,同时螺栓连接可拆卸,便于对蓄电池7和充电机5等器件进行更换维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11所示,在支架本体61上还设有蓄电池固定件63,蓄电池固定件63包括蓄电池托盘631和配合支架632。蓄电池托盘631包覆蓄电池7的下部,用于限制蓄电池7的位置,避免蓄电池7发生平移;配合支架632的部分位于蓄电池7上方且两端与蓄电池托盘631连接,避免蓄电池7从托盘中脱离,进一步限制了蓄电池7的位置,保证了使用过程中蓄电池7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车辆前机舱结构100还包括电器盒81,电器盒81设于转接支架6的上方且与蓄电池7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且位于蓄电池7与前纵梁3之间,这样,电器盒81与充电机5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堆叠设置,节省了车辆前机舱内沿车辆长度方向及车辆宽度方向的安装空间,可以使车辆前机舱内的结构更加紧凑并形成较为规整的前舱储物空间,有利于提高车辆前机舱内的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如图2、图3所示,车辆前机舱结构100还包括塔座31和域控制器82,塔座31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前纵梁3上,域控制器82与电器盒81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域控制器82位于电器盒81与塔座31之间且与塔座31的侧面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域控制器82的需要安装在车辆行驶时震动较小的位置,且需要有较好的散热环境,而塔座31在车辆行驶时产生的震动较小,且塔座31为金属材质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将域控制器82与塔座31进行连接,域控制器82的热量传导至塔座31并由塔座31将热量散发至车辆外部,有利于域控制器82的散热。
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电器盒81的前端面和域控制器82的前端面均位于塔座31的前端面的后侧,使得电器盒81与域控制器82远离前防撞梁2,增大了电器盒81与域控制器82的碰撞缓冲空间,提高了车辆的碰撞安全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在车辆前机舱结构100上方的机舱盖板会朝向车辆的后方延伸并向上倾斜,越是靠近车辆前机舱结构100的后部,车辆前机舱结构100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空间越大,将电器盒81与域控制器82更靠近车辆前机舱结构100的后部,有利于充分利用车辆前机舱结构100后部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空间,进一步提高了车辆前机舱内的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车辆前机舱结构100还包括加热器83,加热器83通过安装支架41固定在组合支架4上且位于充电机5的右侧,充分利用了车辆前机舱内的空间,使车辆前机舱结构100内的布局更加紧凑,提高了车辆前机舱内的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车辆前机舱结构100还包括空调阀岛84和空调压缩机85,空调阀岛84和空调压缩机85均通过空调支架881固定在前副车架88所形成框架的空间内,且位于加热器83的下方,其中,前副车架88设于组合支架4的下方。将空调阀岛84和空调压缩机85设置在组合支架4的下方可以避免空调阀岛84和空调压缩机85影响前舱储物空间的布局及空间容积,合理利用了车辆前机舱结构100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同时参考图2、图4和图5,车辆前机舱结构100还包括集成温控***86,集成温控***86位于加热器83的后方,且与前纵梁3连接,使车辆前机舱结构100整体更紧凑,合理利用了车辆前机舱结构100中的安装空间。
具体地,请同时参考图2、图4和图5,集成温控***86位于加热器83的后方,且与塔座31的侧面连接,使车辆前机舱结构100整体更紧凑,合理利用了车辆前机舱结构100中的安装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6所示,车辆前机舱结构100还包括散热器87,散热器87位于防撞梁的后侧且位于组合支架4的前侧,散热器87位于两个前纵梁3之间,在车辆长度方向上,散热器87的下端位于散热器87的上端的前侧,即,散热器87朝向车辆的后方倾斜设置,散热器87的上端通过连接横梁与两个前纵梁3连接,散热器87的下端与前副车架88连接,其中前副车架88设于组合支架4的下方。将散热器87倾斜布置,可以增大散热器87与机舱盖板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增大了车辆前部用于保护行人的碰撞吸能空间,也有利于增大前舱储物空间的容积。同时,将散热器87倾斜布置还有利于降低整车的质心,提高车辆的驾驶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散热器87和蓄电池7之间的空间安装有储物盒9,使车辆前机舱结构100的整体更加规整、美观,并且,在车辆前部发生碰撞时,储物盒9还可以作为碰撞吸能件吸收碰撞力,保护位于车辆前机舱结构100后部的蓄电池7、电器盒81及充电机5等,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具体地,请同时参考图6和图12,储物盒9具有安装板91和储物仓92,安装板91环绕储物仓92设置,车辆前机舱结构100还包括钣金件11,安装板91设置在钣金件11上方且与钣金件11连接,用于将储物盒9进行固定,同时,安装板91可以遮盖车辆前机舱内的结构部件,提高了车辆前机舱结构100的美观性。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在储物仓92底部外的表面设有固定件921,固定件921与散热器87的顶部连接,进一步对储物盒9进行固定,同时,散热器87还可以通过固定件921对储物仓92底部形成支撑作用,提高了储物仓92的承载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前机舱结构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组合支架4和转接支架6,转接支架6与组合支架4连接且位于组合支架4的上方,将充电机5设于转接支架6和组合支架4之间,将蓄电池7设置在转接支架6的上方,使蓄电池7与充电机5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堆叠设置,充分利用了车辆前机舱结构100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空间,节省了车辆前机舱内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安装空间,可以使车辆前机舱内的结构更加紧凑并在前防撞梁2与蓄电池7之间形成较为规整的前舱储物空间,有利于增大前舱储物空间的容积,提高了车辆前机舱内的空间利用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车辆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围横梁、前防撞梁、前纵梁,所述前防撞梁位于所述前围横梁的前侧,所述前纵梁为两个,两个所述前纵梁沿车辆宽度方向间隔开,每个所述前纵梁的前端与所述前防撞梁连接,每个所述前纵梁的后端与所述前围横梁连接;
组合支架,所述组合支架位于所述前围横梁、所述前防撞梁和两个所述前纵梁所形成框架的空间内,所述组合支架与两个所述前纵梁连接;
充电机,所述充电机设于所述组合支架的上方且与所述组合支架连接;
转接支架,所述转接支架与所述组合支架连接且位于所述组合支架的上方,所述充电机位于所述转接支架和所述组合支架之间;
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设于所述转接支架的上方且与所述转接支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上设有塔座,所述蓄电池的前端面位于所述塔座的前端面的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支架包括:
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于所述充电机的上方;
支腿,所述支腿为沿所述支架本体的周向方向间隔开的多个,所述支腿的上端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所述支腿的下端与所述组合支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器盒,所述电器盒设于所述转接支架的上方且与所述蓄电池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前纵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塔座,所述塔座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前纵梁上;
域控制器,所述域控制器与所述电器盒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域控制器位于所述电器盒与所述塔座之间且与所述塔座的侧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盒的前端面和所述域控制器的前端面均位于所述塔座的前端面的后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组合支架上且位于所述充电机的右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空调阀岛和空调压缩机,所述空调阀岛和所述空调压缩机均通过空调支架固定在前副车架所形成框架的空间内,且位于所述加热器的下方,其中,所述前副车架设于所述组合支架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集成温控***,所述集成温控***位于所述加热器的后方,且与所述前纵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防撞梁的后侧且位于所述组合支架的前侧,所述散热器位于两个所述前纵梁之间,在车辆长度方向上,所述散热器的下端位于所述散热器的上端的前侧,所述散热器的上端通过连接横梁与两个所述前纵梁连接,所述散热器的下端与前副车架连接,其中所述前副车架设于所述组合支架的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蓄电池之间的空间安装有储物盒。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机舱结构。
CN202322254665.2U 2023-08-21 2023-08-21 车辆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206824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4665.2U CN220682489U (zh) 2023-08-21 2023-08-21 车辆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4665.2U CN220682489U (zh) 2023-08-21 2023-08-21 车辆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82489U true CN220682489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72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54665.2U Active CN220682489U (zh) 2023-08-21 2023-08-21 车辆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824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83020B1 (ko) 자동차 트레이 부품, 자동차 배터리 패키지 및 자동차
US9873456B2 (en) Onboard battery for vehicle
KR101720173B1 (ko) 배터리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구조체
JP4118130B2 (ja) 電気自動車
JP5906681B2 (ja) 車両の蓄電装置配設構造
US10654367B2 (en) Vehicle
US10442283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2002186101A (ja) 補機用バッテリの保護構造
US20180065688A1 (en) Connection for the cross member and sill (pontoon)
CN108630852A (zh) 车载用高电压单元壳体、高电压单元及车辆
EP3988358A1 (en) Structure for mounting electronic device module on vehicle
JP6769903B2 (ja)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KR102668311B1 (ko) 연료 전지 차량
US20180065684A1 (en) Front wall
CN220682489U (zh) 车辆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JP5440530B2 (ja) 車両の蓄電装置支持構造
US20200152933A1 (en) Battery for an electric drive of a motor vehicle
CN108819684B (zh) 车辆前部结构
CN213383853U (zh) 一种综合型动力电池框架及车辆
CN217730576U (zh) 车辆前机舱布置结构及具有该车辆前机舱布置结构的车辆
JP5640843B2 (ja) 車両の蓄電装置支持構造
CN220865371U (zh) 吸能盒以及车辆
CN219821365U (zh) 散热器格栅和车辆
CN219856796U (zh) 一种散热器框架总成、机舱总成及车辆
CN216301006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高压配电盒组件及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