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73636U - 储能逆变器和储能*** - Google Patents

储能逆变器和储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73636U
CN220673636U CN202322326284.0U CN202322326284U CN220673636U CN 220673636 U CN220673636 U CN 220673636U CN 202322326284 U CN202322326284 U CN 202322326284U CN 220673636 U CN220673636 U CN 220673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nergy storage
heat dissipation
electronic component
storage i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2628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胜
李思源
林琳
靳珂珂
王坤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2628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73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73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736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能逆变器和储能***,所述储能逆变器包括散热器、控制板和壳体,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板和翅片组,所述散热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散热板的第一侧的局部区域设有所述翅片组,所述翅片组包括至少一个散热翅片,所述控制板层叠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第二侧,所述壳体与所述散热器相连,并罩住所述控制板。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储能逆变器,通过在散热板的局部区域设有翅片组,可提高储能逆变器的散热效率,同时相比于在全部区域设置翅片组,局部区域设置翅片组可节约储能逆变器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储能逆变器和储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逆变器和包括该储能逆变器的储能***。
背景技术
储能逆变器是一种专门用于储能***中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逆变器。储能逆变器通过对储能***中的电池组进行控制和管理,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从而满足不同负载的功率需求。
在相关技术中,储能逆变器多采用风冷/自然冷的方式进行散热,储能逆变器将整个散热器作为控制板的安装底座,且散热器背面加工散热翅片,散热翅片布满整个底座,造成了材料和成本的浪费,且额外增加整个变流器的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储能逆变器,可提高散热效率,同时可节约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储能***,所述储能***包括前述的储能逆变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储能逆变器,所述储能逆变器包括散热器、控制板和壳体,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板和翅片组,所述散热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散热板的第一侧的局部区域设有所述翅片组,所述翅片组包括至少一个散热翅片,所述控制板层叠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第二侧,所述壳体与所述散热器相连,并罩住所述控制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储能逆变器,通过在散热板的局部区域设有翅片组,可提高储能逆变器的散热效率,同时相比于在全部区域设置翅片组,局部区域设置翅片组可节约储能逆变器的制造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储能逆变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控制板具有至少一个发热区,所述翅片组设置于所述散热板上与所述发热区相对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发热区包括第一发热区和第二发热区,所述第一发热区的发热量大于所述第二发热区的发热量,所述第一发热区对应的单位面积的翅片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发热区对应的单位面积的翅片数量。
可选地,所述控制板具有第一电子元件和工作时的发热量小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的第二电子元件,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均层叠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的第二侧,所述翅片组设于所述散热板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相对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在所述散热板上的投影区域,位于对应的翅片组在所述散热板上的投影区域的边界范围内,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在所述散热板上的投影区域的面积,小于对应的翅片组在所述散热板上的投影区域的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子元件与所述散热板之间设有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的表面层叠,且另一侧表面与所述散热板的第二侧表面层叠。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包括功率模块。
可选地,所述散热板的第一侧的表面上设有安装槽,所述散热翅片的一侧边缘与所述安装槽插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翅片组包括多个散热翅片,所述散热板上设有与多个所述散热翅片相对应的多个安装槽,多个所述散热翅片分别与多个所述安装槽对应并插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安装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散热板的边缘,且所述散热翅片适于从所述安装槽的边缘滑入所述安装槽。
可选地,所述安装槽在所述散热板的第一侧的表面上具有开口,且所述安装槽的开口侧宽度小于另一侧的宽度,所述散热翅片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嵌入所述安装槽,且所述凸块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安装槽的开口侧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散热板与所述散热翅片焊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储能***,所述储能***包括电池和上述中的储能逆变器,所述储能逆变器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储能***,通过应用前述的储能逆变器,可提高散热效率,从而可提高储能***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可节约储能***的制造成本。
可选地,所述储能逆变器具有直流输出口,所述储能***还包括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具有直流电供电口,所述直流电供电口与所述直流输出口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用电设备包括暖通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储能逆变器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储能逆变器的俯视图(功率模块)。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储能逆变器的俯视图(控制板)。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储能逆变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散热板、控制板和翅片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散热板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储能***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储能***1000,储能逆变器100,散热器10,散热板11,安装槽111,开口1111,翅片组12,散热翅片121,控制板20,发热区21,第一发热区211,第二发热区212,第一电子元件22,第二电子元件23,壳体30,导热结构40,电池200,用电设备300,厚度方向A-A。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储能逆变器100和储能***1000,可提高散热效率,同时可节约制造成本。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储能逆变器100,储能逆变器100可包括散热器10、控制板20和壳体30。
其中,散热器10可包括散热板11和翅片组12,散热板11可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散热板11的第一侧的局部区域可设有翅片组12,翅片组12可包括至少一个散热翅片121,控制板20可层叠设置于散热器10的第二侧,壳体30与散热器10相连,并罩住控制板20,以此可提高散热效率,同时节约制造成本。
具体而言,控制板20层叠在散热器10上,并通过壳体30罩住控制板20,使得控制板20可与外部环境隔开,以避免控制板20受到干扰;控制板20上可具有热源,该热源可为芯片以及其他可发热的电子元件,在储能逆变器100工作时,热源产生热量,此时在散热板11的第一侧的局部区域可设有翅片组12,该局部区域可与控制板20上的热源对应,换言之,控制板20的热源产生的热量可传导至散热板11上,并可从散热板11传导至翅片组12上,通过翅片组12中的至少一个散热翅片121将热量散热到外部环境,实现对控制板20针对性地散热,使得储能逆变器100可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提高储能逆变器100的工作效率,同时可节约制造成本。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储能逆变器100,通过在散热板11的局部区域设有翅片组12,可提高储能逆变器100的散热效率,同时相比于在全部区域设置翅片组12,局部区域设置翅片组12可节约储能逆变器100的制造成本。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控制板20上设有散热区、以及风扇等传热件,且控制板20上可具有发热区21,发热区21中可以设有电子元件;在储能逆变器100工作时,发热区21的电子元件可发热,此时通过风扇等传热件可将发热区21产生的热量吹向散热区,且散热板11的第一侧的局部区域的翅片组12可与散热区对应,换言之,散热区的热量可将依次传导到散热板11和翅片组12上,最后可通过翅片组12的至少一个散热翅片121将热量散发到外部环境;
或者,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板20可具有至少一个发热区21,翅片组12可设置于散热板11上与发热区21相对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当储能逆变器100工作时,发热区21中的电子元件可发热,并将产生的热量依次传导到散热板11和翅片组12上,随后可通过翅片组12的至少一个散热翅片121将产生的热量散热到外部环境,使得储能逆变器100可在预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提高储能逆变器100的工作效率,且相比于在散热板11的全部区域设置翅片组12,本方案可针对性地对控制板20进行散热,节省散热器10的成本。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发热区21可包括第一发热区211和第二发热区212。
其中,第一发热区211的发热量大于第二发热区212的发热量,第一发热区211对应的单位面积的翅片数量可大于第二发热区212对应的单位面积的翅片数量,以此可针对性地对控制板20散热,提高散热效率,以提高储能逆变器100的工作效率。
具体地,在储能逆变器100工作时,第一发热区211和第二发热区212可分别产生热量,且第一发热区211的发热量大于第二发热区212的发热量,因此,在散热板11的第一侧上,可针对性地设置散热翅片121,换言之,在散热板11的第一侧上,可设置单位面积中数量相对较多的散热翅片121与第一发热区211对应,同时,可设置单位面积中相对较少的散热翅片121与第二发热区212对应,即第一发热区211对应的单位面积的翅片数量可以大于第二发热区212对应的单位面积的翅片数量;简而言之,可根据发热区21的发热量,针对性地设置散热板11上单位面积的翅片数量,从而可提高控制板20的散热效率,同时可节省成本。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一发热区211对应的翅片指的是,在第一发热区211产生热量过程中,设置在散热板11第一侧上的对第一发热区211进行散热的翅片;第二发热区212对应的翅片指的是,在第二发热区212产生热量的过程中,设置在散热板11第一侧上与对第二发热区212进行散热的翅片。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板20可具有第一电子元件22和工作时的发热量小于第一电子元件22的第二电子元件23(在储能逆变器100工作时,第一电子元件22的发热量大于第二电子元件23的发热量),第一电子元件22和第二电子元件23可均层叠设置于散热板11的第二侧,翅片组12可设于散热板11的第一侧与第一电子元件22相对的位置,这样设置,可针对性地对发热量较高的电子元件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率,同时可降低散热器10的成本。
一般来说,在储能逆变器100中,通过逆变电路可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详细地,通过逆变电路中的功率模块不断开关动作,以实现逆变电路的电流转换功能,且工作时伴随大量热量的产生,因此,当第一电子元件22为功率模块时,可将翅片组12设置在散热板11的第一侧与第一电子元件22相对的位置,以使层叠设置在散热板11第二侧的第一电子元件22可将产生的热量依次传导至散热板11、翅片组12,以通过翅片组12将热量散发到外部环境,实现第一电子元件22的散热;且由于第二电子元件23工作时的发热量小于第一电子元件22,所以在散热板11的第一侧与第二电子元件23相对的位置,可不设置翅片组12,以降低成本。
另外,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在散热板11的第一侧上与第二电子元件23相对的位置,且结合前述实施例,可使与第二电子元件23相对的单位面积的翅片数量少于与第一电子元件22相对的单位面积的翅片数量,换言之,可针对第一电子元件22与第二电子元件23的发热量,可调整电子元件所对应的翅片数量,从而可提高散热效率,以及节约成本。
当然,在一些具体示例,第一电子元件22可为二极管、电容器和电感器等;第二电子元件23也可为二极管、电容器和电感器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元件22在散热板11上的投影区域,位于对应的翅片组12在散热板11上的投影区域的边界范围内,参照图5,投影方向可为散热板11的厚度方向,这样可增大第一电子元件22与对应翅片组12之间的散热面积,极大地提高对第一电子元件22的散热效果,以使储能逆变器100在预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提高储能逆变器100的工作效率;
其中,在散热板11上,第一电子元件22的投影区域可位于对应的翅片组12的投影区域的边界范围内,具体的覆盖方式可包括如下实施例:
举例而言,翅片组12可以包括多个散热翅片121,多个散热翅片121可间隔排布,从而可增大散热器10的表面积,同时对应的多个散热翅片121最***在散热板11上的投影区域,可完全覆盖第一电子元件22在散热板11上的投影区域,以提高散热效果;又如,翅片组12可包括一个散热翅片121,第一电子元件22在散热板11上的投影区域,被对应的散热翅片121在散热板11上的投影区域完全覆盖,以提高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第一电子元件22在散热板11上的投影区域的面积,可小于对应的翅片组12在散热板11上的投影区域的面积,这样可提高第一电子元件22与对应翅片组12之间的散热面积,以提高第一电子元件22的散热效果。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元件22与散热板11之间可设有导热结构40,导热结构40的一侧表面与第一电子元件22的表面层叠,且另一侧表面与散热板11的第二侧表面层叠,这样可提高第一电子元件22的散热效率,以使储能逆变器100可稳定工作。
导热结构40的两侧表面可分别与第一电子元件22的表面,以及散热板11的第二侧的表面层叠;在储能逆变器100工作时,第一电子元件22发热,通过导热结构40可将第一电子元件22产生的热量向散热板11传导,随后可传导至翅片组12,并通过翅片组12将热量散发,实现第一电子元件22的散热。
另外,导热结构40可为导热陶瓷、铜箔、铝板等散热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子元件22可包括功率模块;具体地,储能逆变器100的控制板20上可设置有逆变电路,功率模块可以接入逆变电路中,通过功率模块在短时间开关高电压高频脉冲,以实现电压的控制,从而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参照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板11的第一侧的表面上可设有安装槽111,散热翅片121的一侧边缘与安装槽111插接配合;可以理解的是,可根据控制板20上的发热区21,在散热板11上与发热区21对应的局部区域上可设置安装槽111,并将散热翅片121与安装槽111插接配合,以实现对控制板20的局部散热。
参照图1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翅片组12可包括多个散热翅片121,散热板11上可以设有与多个散热翅片121相对应的多个安装槽111,多个散热翅片121可分别与多个安装槽111对应并插接配合,这样可提高散热器10的表面积,从而可提高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多个安装槽111可均匀间隔设置,以使对应安装在多个安装槽111上多个散热翅片121可均匀间隔设置,从而可提高外部环境的气流在多个散热翅片121的流通率,以提高散热器10的散热效果。
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111的一端可延伸至散热板11的边缘,且散热翅片121适于从安装槽111的边缘滑入安装槽111,这样设置,可根据控制板20的发热区21,以滑动安装槽111内的散热翅片121,以使散热板11上的散热翅片121可与发热区21对应,从而实现控制板20的散热,同时可提高散热器10的适用性。
参照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111在散热板11的第一侧的表面上可具有开口1111,且安装槽111的开口侧宽度可小于另一侧的宽度,散热翅片121设有凸块,凸块嵌入安装槽111,且凸块的宽度大于安装槽111的开口侧的宽度;可以理解的是,凸块可从安装槽111的边缘滑入安装槽111内,且凸块的宽度尺寸大于安装槽111的开口侧的宽度,可使凸块可稳定地嵌设在安装槽111内,以此可提高散热翅片121在散热板11上的安装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槽111的开口侧位于散热板11的第一侧的表面上,而安装槽111可沿散热板11的厚度方向延伸,以在散热板11内具有另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板11可与散热翅片121焊接,以提高散热板11与散热翅片121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散热器10可稳定地工作。
参照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储能***1000,储能***1000可包括电池20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储能逆变器100,储能逆变器100可以与电池200电连接,通过应用前述的储能逆变器100,可提高散热效率,从而可提高储能***1000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可节约储能***1000的制造成本。
其中,电池200与储能逆变器100电连接,可为储能逆变器100提供直流电,储能逆变器100可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满足各种用电设备300的用电需要。
具体而言,在储能逆变器100工作时,控制板20上的第一电子元件22和第二电子元件23可产生热量,第一电子元件22和第二电子元件23可以层叠在散热器10的散热板11的第二侧上,并将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板11上,在此过程中,多个散热翅片121可安装在散热板11的第一侧上,且分别与第一电子元件22和第二电子元件23的对应,以使散热板11上的热量可传导至多个散热翅片121上,并散发到外部环境。
其中,在散热板11上可设有多个安装槽111,且多个安装槽111可在散热板11的第一侧的表面具有开口1111,且安装槽111的开口侧宽度小于另一侧的宽度,多个散热翅片121可均设有凸块,其中,凸块的宽度尺寸大于安装槽111开口侧的宽度尺寸,通过将凸块嵌入安装槽111内,可提高散热翅片121在散热板11上的安装强度。
进一步的,第二电子元件23工作时的发热量小于第一电子元件22工作时的发热量,这样可在散热板11的第一侧与第一电子元件22相对的位置可设置翅片组12,而在散热板11的第一侧与第二电子元件23相对的位置可不设置翅片组12,以针对性地进行散热,从而可提高散热效率,同时降低成本。另外,还可以在第一电子元件22的表面与散热板11的第二侧表面之间层叠设置有导热结构40,通过导热结构40可提高对第一电子元件22的导热效率,以使第一电子元件22产生的热量可迅速地导向散热板11,提高散热效果。
更进一步的,第一电子元件22在散热板11上的投影区域,可以位于对应的翅片组12在散热板11上的投影区域的边界范围内,这样可增大第一电子元件22与对应翅片组12之间的散热面积,以极大地提高对第一电子元件22的散热效果。且第一电子元件22在散热板11上的投影区域的面积,可小于对应的翅片组12在散热板11上的投影区域的面积,这样可提高第一电子元件22与对应翅片组12之间的散热面积,以提高第一电子元件22的散热效果。
另外,在实际应用时,控制板20上可具有第一发热区211和第二发热区212,第一发热区211的发热量大于第二发热区212的发热量,因此,可调整散热板11上,第一发热区211对应的单位面积的翅片数量,以及第二发热区212对应的单位面积的翅片数量,换言之,可使第一发热区211对应的单位面积的翅片数量大于第二发热区212对应的单位面积的翅片数量,以针对性地设置散热板11上单位面积的翅片数量,从而可提高控制板20的散热效率,同时可节省成本。
参照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储能逆变器100可具有直流输出口,储能***1000还可包括用电设备300,用电设备300可具有直流电供电口,直流电供电口与直流输出口电连接。详细地,通过储能逆变器100可将光伏、电网或者电池200中的电能通过直流输出口输入到直流供电口,以供用电设备300使用,以提高储能逆变器100的适用性,丰富储能***1000的使用场景,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其中,用电设备300可包括暖通设备,暖通设备可以是中央空调***、地暖***、热泵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储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器(10),所述散热器(10)包括散热板(11)和翅片组(12),所述散热板(1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散热板(11)的第一侧的局部区域设有所述翅片组(12),所述翅片组(12)包括至少一个散热翅片(121);
控制板(20),所述控制板(20)层叠设置于所述散热器(10)的第二侧;
壳体(30),所述壳体(30)与所述散热器(10)相连,并罩住所述控制板(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20)具有至少一个发热区(21),所述翅片组(12)设置于所述散热板(11)上与所述发热区(21)相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发热区(21)包括第一发热区(211)和第二发热区(212),所述第一发热区(211)的发热量大于所述第二发热区(212)的发热量,所述第一发热区(211)对应的单位面积的翅片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发热区(212)对应的单位面积的翅片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20)具有第一电子元件(22)和工作时的发热量小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2)的第二电子元件(23),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2)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23)均层叠设置于所述散热板(11)的第二侧,所述翅片组(12)设于所述散热板(11)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2)相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2)在所述散热板(11)上的投影区域,位于对应的翅片组(12)在所述散热板(11)上的投影区域的边界范围内;
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2)在所述散热板(11)上的投影区域的面积,小于对应的翅片组(12)在所述散热板(11)上的投影区域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2)与所述散热板(11)之间设有导热结构(40),所述导热结构(40)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2)的表面层叠,且另一侧表面与所述散热板(11)的第二侧表面层叠。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22)包括功率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1)的第一侧的表面上设有安装槽(111),所述散热翅片(121)的一侧边缘与所述安装槽(111)插接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组(12)包括多个散热翅片(121),所述散热板(11)上设有与多个所述散热翅片(121)相对应的多个安装槽(111),多个所述散热翅片(121)分别与多个所述安装槽(111)对应并插接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散热板(11)的边缘,且所述散热翅片(121)适于从所述安装槽(111)的边缘滑入所述安装槽(111)。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1)在所述散热板(11)的第一侧的表面上具有开口(1111),且所述安装槽(111)的开口(1111)侧宽度小于另一侧的宽度,所述散热翅片(121)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嵌入所述安装槽(111),且所述凸块的宽度大于所述安装槽(111)的开口(1111)侧的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1)与所述散热翅片(121)焊接。
13.一种储能***,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200);
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逆变器,所述储能逆变器与所述电池(200)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储能***,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逆变器具有直流输出口,所述储能***还包括用电设备(300),所述用电设备(300)具有直流电供电口,所述直流电供电口与所述直流输出口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储能***,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300)包括暖通设备。
CN202322326284.0U 2023-08-28 2023-08-28 储能逆变器和储能*** Active CN220673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6284.0U CN220673636U (zh) 2023-08-28 2023-08-28 储能逆变器和储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6284.0U CN220673636U (zh) 2023-08-28 2023-08-28 储能逆变器和储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73636U true CN220673636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37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26284.0U Active CN220673636U (zh) 2023-08-28 2023-08-28 储能逆变器和储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736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64212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力供給装置
CN212629011U (zh) 基于半导体发电的散热组件
CN210725838U (zh) 一种节能自发电的散热***
CN220673636U (zh) 储能逆变器和储能***
JP2004350400A (ja) 電力変換装置
KR101892817B1 (ko) 전력변환장치
JP2002078355A (ja) 系統連系電力変換器
CN217589068U (zh) 电池保护盒、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CN216852881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源开关
CN216600658U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的散热结构
CN213125826U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变频器
CN211127543U (zh) 一种带pfc电路的逆变焊机
CN110891406B (zh) 变频箱体以及离心机
CN215765664U (zh) 发电***、电器盒及包含其的空调
CN219628226U (zh) 一种提升散热效率的电源逆变器
CN220673639U (zh) 储能逆变器和储能***
CN112701880A (zh) 一种功率电源的电容器模块绝缘散热方式
CN221057242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源变压器
CN115176413A (zh) 一种功率变换器、热交换器、散热器及光伏发电***
CN220653220U (zh) 逆变器和储能***
CN220123302U (zh) 一种具有风道散热结构的移动电源逆变器
CN218301813U (zh) 一种电子调速器及具有其的冲浪板
CN220422318U (zh) 控制盒组件及具有其的led显示装置
CN218336957U (zh) 机车黑匣子供电电源
CN218071292U (zh) 一种一体化散热好的电源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