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67811U -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67811U
CN220667811U CN202322354957.3U CN202322354957U CN220667811U CN 220667811 U CN220667811 U CN 220667811U CN 202322354957 U CN202322354957 U CN 202322354957U CN 220667811 U CN220667811 U CN 2206678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croll
movable
groove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549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549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678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678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678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其中,涡旋压缩机包括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静涡旋盘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油槽;动涡旋盘可转动地连接于静涡旋盘,并与静涡旋盘配合限定出压缩腔;动涡旋盘设有第一供油通道和第二供油通道,第一供油通道在动涡旋盘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出油口,第一出油口与第一油槽周期性连通;第二供油通道在动涡旋盘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出油口,第二出油口与第一油槽周期性连通;第二出油口位于动涡旋盘的端面上远离第一出油口的一侧。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升了动涡旋盘与静涡旋盘端面之间的润滑能力,减小两者之间的磨损,提升压缩机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涡旋压缩机包括静涡旋盘、动涡旋盘和曲轴,动涡旋盘安装于曲轴,动涡旋盘与静涡旋盘配合装配且相对静涡旋盘可运动,涡旋压缩机工作时,曲轴做偏心运动带动动涡旋盘运动,使制冷剂在静涡旋盘与动涡旋盘配合限定出的压缩腔内形成吸入、压缩和吐出的连续运转,从而实现压缩机吸气、压缩和排气的过程。
相关技术中,通常在静涡旋盘的端面上开设高压油槽,由动涡旋盘上的供油通道为静涡旋盘的高压油槽供油,但是从动盘供油通道出口出来的润滑油需经过较长的通路才能达到油槽尾部,润滑效果极大降低,导致涡旋盘局部润滑不足,出现磨损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涡旋压缩机,旨在提升涡旋盘的润滑效果,降低磨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涡旋压缩机,包括:
静涡旋盘,所述静涡旋盘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油槽;和
动涡旋盘,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静涡旋盘,并与所述静涡旋盘配合限定出压缩腔;
所述动涡旋盘设有第一供油通道和第二供油通道,所述第一供油通道在所述动涡旋盘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油槽周期性连通;所述第二供油通道在所述动涡旋盘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油槽周期性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出油口位于所述动涡旋盘的端面上远离所述第一出油口的一侧。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动涡旋盘下方的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动涡旋盘之间形成有高压储油腔;
所述第一供油通道的第一进油口与所述高压储油腔连通,所述第二供油通道的第二进油口与所述高压储油腔周期性连通。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动涡旋盘在运动过程中具有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油槽连通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油槽不连通的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进油口与所述高压储油腔连通;
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进油口与所述高压储油腔不连通。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动涡旋盘包括动盘体、设于所述动盘体上的动涡旋齿以及用于与曲轴配合的偏心轴承部,所述偏心轴承部可移动地装配于所述高压储油腔内;
所述第二供油通道设于所述动盘体,所述第二进油口和所述第二出油口分别位于所述动盘体的两侧端面上,在所述动盘体的端面投影上,所述第二进油口位于所述偏心轴承部的外侧;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进油口被所述支架遮挡。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油通道设于所述动盘体,所述第一进油口和所述第一出油口分别位于所述动盘体的两侧端面上,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偏心轴承部的内腔连通。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供油通道与所述第一供油通道分别设置在所述偏心轴承部的相对两侧。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机壳、设于所述机壳内并与所述偏心轴承部连接的曲轴,所述机壳的底部设有油池,所述曲轴内设有与所述油池连通的吸油通道,所述吸油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高压储油腔连通。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与所述动涡旋盘之间还形成有背压腔,所述背压腔设于所述高压储油腔的外周;所述支架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用于隔绝所述背压腔与所述高压储油腔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夹设在所述动涡旋盘与所述支架之间。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第一出油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动涡旋盘的端面的径向两侧。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动涡旋盘设有两个所述第二供油通道,两个所述第二供油通道的第二出油口与所述第一出油口间隔分布在所述动涡旋盘的端面上。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油口的直径尺寸与所述第一油槽的槽宽度尺寸相同。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静涡旋盘具有静涡旋齿,所述第一油槽呈环形围绕在所述静涡旋齿的外周;
所述静涡旋盘的端面上还设有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围绕在所述第一油槽的外周;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第二油槽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油口周期性连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涡旋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涡旋压缩机中,静涡旋盘与动涡旋盘配合限定出压缩腔,静涡旋盘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油槽,动涡旋盘设有第一供油通道和第二供油通道,第一供油通道的第一出油口与第一油槽周期性连通,通过将第二供油通道的第二出油口设置在动涡旋盘端面远离第一出油口的一侧,并使得第二出油口与第一油槽周期性连通,从而当动涡旋盘运动时,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能够分别与第一油槽的不同位置周期性连通,如此便可以从第一油槽不同的位置供油,提升供油量的同时还能够使得油量分布更加均匀,提升了动涡旋盘与静涡旋盘端面之间的润滑能力,减小两者之间的磨损,提升压缩机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涡旋压缩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涡旋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实施例的全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静涡旋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动涡旋盘与静涡旋盘配合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动涡旋盘与静涡旋盘配合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动涡旋盘与静涡旋盘配合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动涡旋盘与静涡旋盘配合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静涡旋盘 202a 第二出油口
101 第一油槽 202b 第二进油口
102 第二油槽 300 支架
110 静涡旋齿 400 密封件
200 动涡旋盘 A 高压储油腔
210 动盘体 B 背压腔
220 动涡旋齿 500 机壳
230 偏心轴承部 510 油池
201 第一供油通道 600 曲轴
201a 第一出油口 610 吸油通道
201b 第一进油口 700 节流件
202 第二供油通道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涡旋压缩机,旨在通过在动涡旋盘上设置多于一个出油口对静涡旋盘上的第一油槽的不同部位供油,增大供油量,避免端面油量分布不均的情况,提升润滑效果,降低磨损,提升压缩机性能。可以理解的,本涡旋压缩机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制冷设备,如冰箱、空调、冷链车等,不限定于某一种特定类型的设备。下面对涡旋压缩机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该涡旋压缩机包括静涡旋盘100和动涡旋盘200。
静涡旋盘100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油槽101;动涡旋盘200可转动地连接于静涡旋盘100,并与静涡旋盘100配合限定出压缩腔;动涡旋盘200设有第一供油通道201和第二供油通道202,第一供油通道201在动涡旋盘200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出油口201a,第一出油口201a与第一油槽101周期性连通;第二供油通道202在动涡旋盘200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出油口202a,第二出油口202a与第一油槽101周期性连通;其中,第二出油口202a位于动涡旋盘200的端面上远离第一出油口201a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涡旋压缩机中动涡旋盘200与曲轴600连接,通过曲轴600的旋转带动动涡旋盘200相对于静涡旋盘100转动,在动涡旋盘200转动的过程中,动涡旋盘200的动涡旋齿220与静涡旋盘100的静涡旋齿110相互咬合对压缩腔内的气体压缩之后从排气口排出,其中动涡旋齿220和静涡旋齿110之间的相互配合结构可以参照常规涡旋压缩机内的配合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在动涡旋盘200相对于静涡旋盘100运动的过程中,静涡旋盘100的端面与动涡旋盘200的端面相互配合,静涡旋盘100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油槽101,动涡旋盘200设有第一供油通道201,第一供油通道201的第一出油口201a开设在动涡旋盘200的端面上,在动涡旋盘200运动过程中,能够带动第一出油口201a与第一油槽101周期性连通实现为第一油槽101内供油,起到对静涡旋盘100端面与动涡旋盘200端面之间润滑的作用。然而由于第一油槽101只有第一出油口201a供油,容易存在供油不足导致局部润滑不足甚至出现磨损的问题,基于此,本实施例的动涡旋盘200还设有第二供油通道202,该第二供油通道202在动涡旋盘200的端面上开设有能够与第一油槽101周期性连通的第二出油口202a,且使得该第二出油口202a远离第一出油口201a设置,当动涡旋盘200运动时,第一出油口201a和第二出油口202a能够分别与第一油槽101的不同位置周期性连通,如此便可以从第一油槽101的不同位置供油,提升供油量的同时还能够使得油量分布更加均匀,提升了动涡旋盘200与静涡旋盘100端面之间的润滑能力,减小两者之间的磨损。
第二出油口202a位于动涡旋盘200端面上远离第一出油口201a的一侧,可以理解的,第一油槽101与第一出油口201a相连通的位置为第一油槽101内油量最充足的区域,从第一出油口201a进入到第一油槽101内的油沿着第一油槽101的路径流动至第一油槽101的其他区域,通过将第二出油口202a远离第一出油口201a设置,使得第二出油口202a与第一油槽101的其他区域周期性连通,实现对第一油槽101的其他区域供油功能,保证油量充足且更加均匀。在实际应用时,第二出油口202a的具***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其与第一油槽101的延伸长度、第一出油口201a位置等因素有关,如可以是第二出油口202a与第一出油口201a分别设置在动涡旋盘200的径向相对两侧,此时可以适用于第一油槽101呈环形槽或者优弧形槽等场合,使得第一出油口201a和第二出油口202a均能够顺利与第一油槽101间断性连通。或者也可以是第二出油口202a设置在第一出油口201a相对于动涡旋盘200中心轴线的锐角区域内或钝角区域内等,只要能够保证第二出油口202a和第一出油口201a分别对第一油槽101的不同位置供油即可。
作为示例性的,第二出油口202a与第一出油口201a分别设置在动涡旋盘200的端面的径向两侧。如此可以增大第一出油口201a与第二出油口202a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更好地为第一油槽101润滑不足的区域供油,提升润滑效果。
在实际应用时,第一供油通道201为第一油槽101供油,可以是通过曲轴600的吸油通道610将机壳500油池510内的油泵送至支架300的储油腔处,然后通过第一供油通道201将油输送至第一油槽101内。相应地,第二供油通道202为第一油槽101供油,也可以是从支架300的储油腔处将油通过第二出油口202a输送至第一油槽101内。可选地,第一供油通道201的结构与第二供油通道202的结构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两者的油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两者的具体结构在此可以不做限定。
作为示例性的,第一油槽101的槽截面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是圆弧形、U型、方形、三角形或者其他异形形状等。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涡旋压缩机中,静涡旋盘100与动涡旋盘200配合限定出压缩腔,静涡旋盘100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油槽101,动涡旋盘200设有第一供油通道201和第二供油通道202,第一供油通道201的第一出油口201a与第一油槽101周期性连通,通过将第二供油通道202的第二出油口202a设置在动涡旋盘200端面远离第一出油口201a的一侧,并使得第二出油口202a与第一油槽101周期性连通,从而当动涡旋盘200运动时,第一出油口201a和第二出油口202a能够分别与第一油槽101的不同位置周期性连通,如此便可以从第一油槽101不同的位置供油,提升供油量的同时还能够使得油量分布更加均匀,提升了动涡旋盘200与静涡旋盘100端面之间的润滑能力,减小两者之间的磨损,提升压缩机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以及图5至图8,涡旋压缩机还包括设于动涡旋盘200下方的支架300,支架300与动涡旋盘200之间形成有高压储油腔A;第一供油通道201的第一进油口201b与高压储油腔A连通,第二供油通道202的第二进油口202b与高压储油腔A周期性连通。
本实施例中,支架300起到支撑安装动涡旋盘200与静涡旋盘100的作用。可以理解的,动涡旋盘200与静涡旋盘100相互配合限定出压缩腔,低温低压冷媒从吸气口进入到压缩腔内被压缩至高温高压冷媒后从排气口排出,在压缩的过程中静涡旋盘100和动涡旋盘200会受到冷媒作用到静涡旋盘100和动涡旋盘200的分离压力,为了避免动涡旋盘100与静涡旋盘100分离,可以在支架300与动涡旋盘200之间设置高压腔以对动涡旋盘100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保证动涡旋盘100与静涡旋盘100的配合可靠性。在实际应用时,由于气体的卷吸作用以及曲轴600的泵油功能等,会在高压腔内储存一定的润滑油,如此便形成了高压储油腔A。通过将第一供油通道201的第一进油口201b与高压储油腔A连通,在高压的作用下,高压储油腔A内的油便能够顺利通过第一供油通道201输送至第一出油口201a处,并为第一油槽101供油。相应地,将第二供油通道202的第二进油口202b与高压储油腔A连通,在高压的作用下,高压储油腔A内的油便能够顺利通过第二供油通道202输送至第二出油口202a处,并为第一油槽101供油。
作为示例性的,第二供油通道202的第二进油口202b与高压储油腔A周期性连通。可以理解的,当动涡旋盘200运动时,第二出油口202a是间断性的与第一油槽101连接,由于第一进油口201b始终与高压储油腔A连通,那么第一出油口201a能够为静涡旋盘100上的油槽(高压油槽和中压油槽)供油,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二供油通道202的第二进油口202b与高压储油腔A间断性连通,使得只有在第二出油口202a与第一油槽101连通时,第二供油通道202才能顺利供油,在第二出油口202a与第一油槽101不连通时,则不会供油,避免高压区与中压区串气。
具体地,定义动涡旋盘200在运动过程中具有第二出油口202a与第一油槽101连通的第一状态和第二出油口202a与第一油槽101不连通的第二状态;
在第一状态时,第二进油口202b与高压储油腔A连通;
在第二状态时,第二进油口202b与高压储油腔A不连通。
请参阅图1以及图5至图8,本实施例中对第二进油口202b与高压储油腔A的周期性连通方式举例说明。可以理解的,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动涡旋盘200相对于静涡旋盘100周期性运动,在动涡旋盘200的一个运动周期内,会存在第二出油口202a与第一油槽101连通或者不连通的状态,根据冷媒压力分布,静涡旋盘100具有中压油槽与高压油槽,第一油槽101为静涡旋盘100端面上的高压油槽,第二油槽102为静涡旋盘100端面上的中压油槽,第二油槽102设置在第一油槽101的外周。以第二出油口202a与第一油槽101连通为第一状态,以第二出油口202a与第一油槽101不连通为第二状态。
当在第一状态时,请参阅图5,第二出油口202a与第一油槽101连通,为了保证第二出油口202a为第一油槽101供油,第二进油口202b与高压储油腔A连通,使得高压储油腔A内的油能够顺利通过第二供油通道202输送至第一油槽101内,实现对第一油槽101的供油功能。
当在第二状态时,请参阅图6至图8,第二出油口202a与第一油槽101不连通,第二出油口202a处于中压区域,为了避免高压区与中压区串气对静涡旋盘100和动涡旋盘200配合可靠性有影响,第二进油口202b与高压储油腔A不连通,则高压储油腔A内的油不会进入到第二供油通道202内,如此可以避免中压与高压串通,保证压力分布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以及图5至图8,动涡旋盘200包括动盘体210、设于动盘体210上的动涡旋齿220以及用于与曲轴600配合的偏心轴承部230,偏心轴承部230可移动地装配于高压储油腔A内;第二供油通道202设于动盘体210,第二进油口202b和第二出油口202a分别位于动盘体210的两侧端面上,在动盘体210的端面投影上,第二进油口202b位于偏心轴承部230的外侧;在第二状态时,第二进油口202b被支架300遮挡。
本实施例对第二供油通道202在动涡旋盘200上的结构关系举例说明,动涡旋盘220用于与静涡旋盘100的静涡旋齿110相互啮合限定出压缩腔。偏心轴承部230可移动的装配在高压储油腔A内,用于与曲轴600的偏心部配合,使得曲轴600旋转时能够带动动涡旋盘200相对于静涡旋盘100平行移动。第二供油通道202设置在动盘体210内,第二进油口202b设于动盘体210设有偏心轴承部230的一端,第二出油口202a设于动盘体210设有动涡旋齿220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进油口202b设置在偏心轴承部230的外侧,使得动涡旋盘200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第二进油口202b在高压储油腔A所在区域和支架300端面所在区域之间周期性运动,也即第二进油口202b具有与高压储油腔A连通的位置以及被支架300遮挡的位置。如此,当动涡旋盘2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进油口202b与高压储油腔A连通,第二供油通道202能够顺利为第一油槽101供油。当动涡旋盘2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进油口202b被支架300遮挡,则第二供油通道202不再供油,也不会出现串气问题。
可以理解的,涡旋压缩机包括机壳500、设于机壳500内并与偏心轴承部230连接的曲轴600,机壳500的底部设有油池510,曲轴600内设有与油池510连通的吸油通道610,吸油通道610的出口端与高压储油腔A连通。高压储油腔A内的油可以通过曲轴600内的吸油通道610将油池510的油泵入,保证了充足的供油量。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5第一供油通道201设于动盘体210,第一进油口201b和第一出油口201a分别位于动盘体210的两侧端面上,第一进油口201b与偏心轴承部230的内腔连通。
本实施例对第一供油通道201在动涡旋盘200上的结构关系举例说明,第一进油口201b位于动盘体210设置偏心轴承部230的一端,第一出油口201a位于动盘体210设置动涡旋齿220的一端。可以理解的,偏心轴承部230所处区域为高压区域,偏心轴承部230能够在高压储油腔A内运动,通过将第一进油口201b设置在偏心轴承部230的内侧,使得动涡旋盘200不论运动至哪个位置,第一进油口201b始终与高压区域连通,从而不论是第一出油口201a与第一油槽101连通或者与第二油槽102连通,第一供油通道201均能够为相应的油槽供油,以保证静涡旋盘100与动涡旋盘200端面的润滑效果。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供油通道202与第一供油通道201分别设置在偏心轴承部230的相对两侧。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供油通道202与第一供油通道201分别设置在偏心轴承部230的相对两侧,使得第一出油口201a与第二出油口202a尽可能处于动盘体210端面上的相对两侧,如此可以增大第一出油口201a与第二出油口202a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更好地为第一油槽101润滑不足的区域供油,提升润滑效果。
作为示例性的,第一供油通道201沿动盘体230的径向延伸设置,有效地减短了第一供油通道201的路径,提高了润滑油的流动效率,提升了为第一油槽101的供油效率,有利于提高涡旋压缩机的可靠性。
相应地,第二供油通道202沿动盘体230的径向延伸设置,有效地减短了第二供油通道202的路径,提高了润滑油的流动效率,提升了为第一油槽101的供油效率,有利于提高涡旋压缩机的可靠性。
作为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可以在第一供油通道201内设置节流件700,防止油量过大、油流速过快。相应地,也可以在第二供油通道202内设置节流件,防止油量过大、油流速过快。或者也可以不设置节流件700,通过进油口和出油口的面积达到节流目的,具体可参考常规供油通道节流方式,在此不做赘述。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第二供油通道202与动涡旋盘200外部串压,可以在第二供油通道202靠近动盘体230外缘处位置设置油塞或者节流件等。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支架300与动涡旋盘200之间还形成有背压腔B,背压腔B设于高压储油腔A的外周;支架300设有环形槽301,环形槽301内设有用于隔绝背压腔B与高压储油腔A的密封件400,密封件400夹设在动涡旋盘200与支架300之间。
可以理解的,基于前述实施例可知,高压储油腔A对动涡旋盘200产生向上的压力,高压储油腔A处于动涡旋盘200的中部位置,为了使得动涡旋盘200与静涡旋盘100的配合可靠性更好,在支架300与动涡旋盘200之间还形成有背压腔B,该背压腔B能够对动涡旋盘200的外缘区域产生向上的作用力,同时考虑到对动涡旋盘200的压力不能过大,若压力过大的话,可能导致动涡旋盘200与静涡旋盘100之间的压合力过大,因此该背压腔B为中压腔。本实施例通过在支架300上设置环形槽301,并且在环形槽301内设置密封件400,利用密封件400分别与支架300和动盘体230抵顶密封,实现隔绝背压腔B与高压储油腔A。
作为示例性的,可以将第二进油口202b靠近密封件400设置,当动涡旋盘200带动第二出油口202a刚离开第一油槽101时,第二进油口202b会被密封件400遮挡,以保证高压与低压不串气。
可选地,密封件400可以为PTFE(聚四氟乙烯)密封圈。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静涡旋盘100具有静涡旋齿110,第一油槽101呈环形围绕在静涡旋齿110的外周;静涡旋盘100的端面上还设有第二油槽102,第二油槽102围绕在第一油槽101的外周;第一油槽101和第二油槽102分别与第一出油口201a周期性连通。
可以理解的,静涡旋齿110与动涡旋齿220相互啮合限定出压缩腔,根据冷媒压力分布可知,靠近静涡旋齿110的第一油槽101为高压油槽,远离静涡旋齿110的第二油槽102为中压油槽。第一油槽101和第二油槽102分别与第一出油口201a周期性连通,以保证第一油槽101和第二油槽102内油的供应。
作为示例性的,以动涡旋盘200相对于静涡旋盘100运动的一个完整运动周期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动涡旋盘200处于第一状态,第二供油通道202的第二出油口202a与第一油槽101连通,第二进油口202b与高压储油腔A连通,此时高压储油腔A内的油会通过第二供油通道202进入到第一油槽101内,实现供油润滑。
动涡旋盘200继续运动至如图6所示的位置,动涡旋盘200处于第二状态,第二出油口202a与第一油槽101不连通,第二进油口202b被密封件400遮挡,此时第二供油通道202不会供油。
动涡旋盘200继续运动至如图7所示位置,第二出油口202a与第二油槽102连通,但是第二进油口202b被支架300遮挡,此时第二供油通道202不会供油,高压区与低压区之间也不会串气。
动涡旋盘200继续运动至如图8所示位置,此时动涡旋盘200处于该方向上的最远端位置,第二出油口202a处于中压位置,第二进油口202b被支架300遮挡,第二供油通道202不会供油,高压区与低压区之间也不会串气。
后续动涡旋盘200继续运动回到图5所示位置,周而复始运动。
在本申请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动涡旋盘200设有两个第二供油通道202,两个第二供油通道202的第二出油口202a与第一出油口201a间隔分布在动涡旋盘200的端面上。
可以理解的,第二供油通道202的数量不限定于只有一个,其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设置1个、2个、3个、4个或者5个等等。作为示例性的,可以设置两个第二供油通道202和一个第一供油通道201,通过将两个第二出油口202a与第一出油口201a间隔分布在动涡旋盘200的端面上,实现对第一油槽101的供油功能。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出油口202a的直径尺寸与第一油槽101的槽宽度尺寸相同。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出油口202a的直径尺寸与第一油槽101的槽宽度尺寸相同,保证了密封性和优良润滑的效率,同时能够降低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包括涡旋压缩机,该涡旋压缩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制冷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可选地,制冷设备包括冰箱、空调或者冷链车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静涡旋盘,所述静涡旋盘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油槽;和
动涡旋盘,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静涡旋盘,并与所述静涡旋盘配合限定出压缩腔;
所述动涡旋盘设有第一供油通道和第二供油通道,所述第一供油通道在所述动涡旋盘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油槽周期性连通;所述第二供油通道在所述动涡旋盘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油槽周期性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出油口位于所述动涡旋盘的端面上远离所述第一出油口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动涡旋盘下方的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动涡旋盘之间形成有高压储油腔;
所述第一供油通道的第一进油口与所述高压储油腔连通,所述第二供油通道的第二进油口与所述高压储油腔周期性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动涡旋盘在运动过程中具有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油槽连通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油槽不连通的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进油口与所述高压储油腔连通;
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进油口与所述高压储油腔不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涡旋盘包括动盘体、设于所述动盘体上的动涡旋齿以及用于与曲轴配合的偏心轴承部,所述偏心轴承部可移动地装配于所述高压储油腔内;
所述第二供油通道设于所述动盘体,所述第二进油口和所述第二出油口分别位于所述动盘体的两侧端面上,在所述动盘体的端面投影上,所述第二进油口位于所述偏心轴承部的外侧;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进油口被所述支架遮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油通道设于所述动盘体,所述第一进油口和所述第一出油口分别位于所述动盘体的两侧端面上,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偏心轴承部的内腔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油通道与所述第一供油通道分别设置在所述偏心轴承部的相对两侧。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机壳、设于所述机壳内并与所述偏心轴承部连接的曲轴,所述机壳的底部设有油池,所述曲轴内设有与所述油池连通的吸油通道,所述吸油通道的出口端与所述高压储油腔连通。
8.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动涡旋盘之间还形成有背压腔,所述背压腔设于所述高压储油腔的外周;所述支架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用于隔绝所述背压腔与所述高压储油腔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夹设在所述动涡旋盘与所述支架之间。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第一出油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动涡旋盘的端面的径向两侧。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涡旋盘设有两个所述第二供油通道,两个所述第二供油通道的第二出油口与所述第一出油口间隔分布在所述动涡旋盘的端面上。
11.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油口的直径尺寸与所述第一油槽的槽宽度尺寸相同。
12.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涡旋盘具有静涡旋齿,所述第一油槽呈环形围绕在所述静涡旋齿的外周;
所述静涡旋盘的端面上还设有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围绕在所述第一油槽的外周;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第二油槽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油口周期性连通。
13.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
CN202322354957.3U 2023-08-30 2023-08-30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2206678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4957.3U CN220667811U (zh) 2023-08-30 2023-08-30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4957.3U CN220667811U (zh) 2023-08-30 2023-08-30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67811U true CN220667811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53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54957.3U Active CN220667811U (zh) 2023-08-30 2023-08-30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678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15933B2 (en) Scroll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ng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KR101724976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
US8888475B2 (en) Scroll compressor with oil supply across a sealing part
CN210087600U (zh) 具有衬套的压缩机
US20100089093A1 (en) Scroll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ng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US20040253133A1 (en) Scroll compressor
US20120230853A1 (en) Scroll Compressor
CN116857189A (zh) 具有轴向柔性的压缩机
US5577903A (en) Rotary compressor
CN213205965U (zh) 涡旋压缩机、制冷设备及汽车
CN220667811U (zh)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CN107605726B (zh) 涡旋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6906324A (zh)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CN213981182U (zh) 动涡旋组件及包括其的涡旋压缩机
CN113482932B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20850013U (zh)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KR20090102081A (ko) 스크롤 압축기
US9695823B2 (en) Compressor with unloader counterweight assembly
CN221033098U (zh)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CN111140495B (zh) 涡旋压缩机
CN219754799U (zh)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CN105179241A (zh) 卧式全封闭椭圆转子回转压缩机
CN220667824U (zh) 一种压缩机用活塞及压缩机
JPH0868386A (ja) スクロール型空気圧縮機
CN117189590A (zh)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