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52472U - 一种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52472U
CN220652472U CN202322162243.2U CN202322162243U CN220652472U CN 220652472 U CN220652472 U CN 220652472U CN 202322162243 U CN202322162243 U CN 202322162243U CN 220652472 U CN220652472 U CN 2206524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electrical
electric
contact
connect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6224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炳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GHGM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GHGM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GHGM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GHGM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6224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524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524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524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绝缘外壳的底侧设有一插接部,其相对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导向部;第二连接器的第二绝缘外壳的顶侧设有一接合部,其相对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滑触部;电连接件在邻近底端区域呈弹片式的可浮动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互插接状态下,导向部沿滑触部平顺移动直至插接部对位嵌设在接合部内,以使电连接件与电接触件形成电气连接;在电连接件上进行可浮动设计,取消了在外壳上的浮动座设置,其结构更为优化、简洁,并且直接在电连接件通过弹片式的浮动设置,能够在两连接器插接后使得电连接件与电接触件达到更为高效紧密的电气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线端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插接式的连接器应用领域中,通常是将浮动型结构设置在底座胶壳上,使得两者在对准插接后能够具有浮动位移量,而这种连接器的要求较高,且连接效率较低,难以实现较大容差的插接配合。另外,为了保证内部电性接触之间更为可靠的连接配合,即便是不用要求较高的插接精度,但为了接触方式的有效性、以及使用时的可操作性,对于各连接组件的使用效果及寿命问题也需获得保证,而连接器如何快速、有效地实现插接操作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可相对插接配合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含第一绝缘外壳和配置在第一绝缘外壳上的多个电连接件,所述第一绝缘外壳的底侧设有一插接部,其相对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导向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含第二绝缘外壳和配置在第二绝缘外壳上的多个电接触件,所述第二绝缘外壳的顶侧设有一接合部,其相对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滑触部;所述电连接件在邻近底端区域呈弹片式的可浮动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互插接状态下,所述导向部沿滑触部平顺移动直至所述插接部对位嵌设在接合部内,以使所述电连接件与电接触件形成电气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绝缘外壳呈一插头式框架,所述插接部配置成一具有底部开口的槽口结构,所述导向部延伸形成在槽口结构的外部两侧。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绝缘外壳呈一插座式框架,所述接合部配置成一具有顶部开口的腔室结构,所述腔室结构的内部设置有与槽口结构相插接适配的凸台结构,且所述滑触部对应形成在腔室结构内。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部配置成具有内凹缺角的外插件,所述滑触部配置成与内凹缺角相适配的外凸侧壁,且所述外凸侧壁一体形成在腔室结构的内侧壁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凹缺角形成在外插件的其中一外转角侧,所述外凸侧壁对应形成在腔室结构的其中一内转角侧。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件规则排布在槽口结构内,且所述电连接件一体折弯形成有一触头部;沿长度方向间隔配置有多个电连接件,沿宽度方向对置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电连接件,且两者的触头部相互对置形成利于插接凸台结构的空间。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台结构对应规则排布设有与电连接件相配合的电接触件,所述电接触件呈触针状,用于与电连接件的触头部相直面接触。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触头部呈弧形弯钩以形成与电接触件的可浮动方式配合,所述电连接件在邻近顶端区域对应设有用于安装限定在其绝缘外壳内的一固定部,所述电接触件在邻近顶端区域对应设有用于安装限定在其绝缘外壳内的另一固定部,所述电接触件在邻近底端区域对应设有一折弯延伸至外部的引脚。
作为进一步改进,沿长度方向的相邻两个电连接件之间的间距限定在1.5mm,且一排至少设有10个电连接件。
作为进一步改进,沿长度方向的相邻两个电连接件之间的间距限定在2.0mm,且一排至少设有10个电连接件。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绝缘外壳由上壳件和下壳件相组装而成,所述上壳件与下壳件之间为相互支撑的插接连接,且在两者组装后形成有暴露出部分电接触件的镂空区域。
本申请另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可相对插接配合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含第一绝缘外壳和配置在第一绝缘外壳上的多个电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器包含第二绝缘外壳和配置在第二绝缘外壳上的多个电接触件;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互插接状态下,所述电连接件与电接触件形成电气连接;所述电连接件比电接触件具有更大的宽度尺寸,在处于插接状态后,所述电接触件相对于电连接件具有一沿插接平面偏摆的滑动量,且所述滑动量配置成用于补偿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装配误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的电连接器,在电连接件上进行可浮动设计,取消了在外壳上的浮动座设置,其结构更为优化、简洁,并且直接在电连接件通过弹片式的浮动设置,能够在两连接器插接后使得电连接件与电接触件达到更为高效紧密的电气连接。
2、在第一连接器设有插接部和导向部,在第二连接器设有接合部和滑触部,且配置在底侧的插接部与配置在顶侧的接合部,能够在两侧的导向部沿各自的滑触部平顺移动后,实现之间的对位嵌设,使得两个连接器快速、顺滑地插接在一起,显著提升电连接器在操作时的便捷性,极大的改善了接电连接的操作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部分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剖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拆解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部分拆解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剖示图;
图8是图7中两连接器在插接后的剖示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在其他视角下的拆解示意图;
图10是图9在另一视角下的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剖示图;
图13是图11的部分拆解示意图。
图标:1-第一连接器;11-第一绝缘外壳;111-插接部;112-导向部;113-内凹缺角;12-电连接件;121-触头部;122-固定部;2-第二连接器;21-第二绝缘外壳;21A-上壳件;21B-下壳件;21C-插柱;21D-槽口;211-接合部;212-滑触部;213-凸台结构;214-外凸侧壁;22-电接触件;221-固定部;222-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结合图1至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可相对插接配合的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所述第一连接器1包含第一绝缘外壳11和配置在第一绝缘外壳11上的多个电连接件12,所述第一绝缘外壳11的底侧设有一插接部111,其相对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导向部112。所述第二连接器2包含第二绝缘外壳21和配置在第二绝缘外壳21上的多个电接触件22,所述第二绝缘外壳21的顶侧设有一接合部211,其相对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滑触部212。所述电连接件12在邻近底端区域呈弹片式的可浮动设置,在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相互插接状态下,所述导向部112沿滑触部212平顺移动直至所述插接部111对位嵌设在接合部211内,以使所述电连接件12与电接触件22形成电气连接。
上述中的电连接器,在电连接件12上进行可浮动设计,取消了在外壳上的浮动座设置,其结构更为优化、简洁,并且直接在电连接件12通过弹片式的浮动设置,能够在两连接器插接后使得电连接件12与电接触件22达到更为高效紧密的电气连接。
尤其是,在第一连接器1设有插接部111和导向部112,在第二连接器2设有接合部211和滑触部212,且配置在底侧的插接部111与配置在顶侧的接合部211,能够在两侧的导向部112沿各自的滑触部212平顺移动后,实现之间的对位嵌设,使得两个连接器快速、顺滑地插接在一起,显著提升电连接器在操作时的便捷性,极大的改善了接电连接的操作方式。
如图3、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外壳11呈一插头式框架,所述插接部111配置成一具有底部开口的槽口结构,所述导向部112延伸形成在槽口结构的外部两侧。与之配合的是,所述第二绝缘外壳21呈一插座式框架,所述接合部211配置成一具有顶部开口的腔室结构,所述腔室结构的内部设置有与槽口结构相插接适配的凸台结构213,且所述滑触部212对应形成在腔室结构内。其中,两连接器在插接时,通过槽口结构直接嵌入至腔室结构内,并且腔室结构中的凸台结构213进一步与槽口结构相公母插接,以此来确保插接部111与接合部211之间的紧密配合。并且,延伸在槽口结构外部的导向部112能够与形成在腔室结构内的滑触部212在插接过程中始终保持紧密贴合,确保插接更为顺滑,且对位方式及精准度更佳。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112配置成具有内凹缺角113的外插件,所述滑触部212配置成与内凹缺角113相适配的外凸侧壁214,且所述外凸侧壁214一体形成在腔室结构的内侧壁上。其中,外插件对应一体形成在槽口结构的左右两侧,且外插件朝外延伸以在插接后更为深入地嵌设在腔室结构内。且内凹缺角113与外凸侧壁214相互仿形设置,使得在插接时两者能够快速、精准地相对滑动贴合,确保插接过程更为顺利。
更进一步地,所述内凹缺角113形成在外插件的其中一外转角侧,所述外凸侧壁214对应形成在腔室结构的其中一内转角侧。从而,采用单边形式的缺角设置,能够限定出两个连接器的正确插接位置,避免用户插反,且进一步利于导向部112与滑触部212之间的快速接触配合。
如图3、图6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件12规则排布在槽口结构内,且所述电连接件12一体折弯形成有一触头部121。沿长度方向间隔配置有多个电连接件12,沿宽度方向对置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电连接件12,且两者的触头部121相互对置形成利于插接凸台结构213的空间。其中,电连接件12紧贴在槽口结构的内壁上,其触头部121朝外折弯以形成弹力接触于电连接件12上。
与之配合的是,所述凸台结构213对应规则排布设有与电连接件12相配合的电接触件22,所述电接触件22呈触针状,用于与电连接件12的触头部121相直面接触。从而,触针状的电接触件22与弹片式的电连接件12相弹力抵接,形成电性接触。在本实施例中,电接触件22的宽度尺寸小于电连接件12的宽度尺寸,确保电连接件12的触头部121能够大面积地抵接在电接触件22上。
具体地,所述触头部121呈弧形弯钩以形成与电接触件22的可浮动方式配合,所述电连接件12在邻近顶端区域对应设有用于安装限定在其绝缘外壳内的一固定部122,所述电接触件22在邻近顶端区域对应设有用于安装限定在其绝缘外壳内的另一固定部221,所述电接触件22在邻近底端区域对应设有一折弯延伸至外部的引脚222。通过固定部将各自的电连接件12和电接触件22安装在外壳内,对应实现插接后的接触连接,而引脚的设置利于将整个电连接器焊接在外部电路板上。
在本实施例中,触头部121的弧形弯钩以回弯的方式形成与电接触件22的接触点。该接触点形成在触头部121的最外侧,以弹力抵接于插接后的电接触件22上。其中,如图4所示,接触点配置在整个第一绝缘外壳11的2/3深度位置处,适于在第一绝缘外壳11内的2/3深度位置进行接触点与电接触件11的紧密接触。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沿长度方向的相邻两个电连接件12之间的间距限定在1.5mm,且一排至少设有10个电连接件12。其中,电连接件12配置为一体折弯的四方形弹片,利于各个电连接件12之间的排列布局,以及与电接触件22之间的接触连接。
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缘外壳21由上壳件21A和下壳件21B相组装而成。其中,上壳件21A与第一绝缘外壳11相插接适配,接合部211、滑触部212以及凸台结构213对应配置在上壳件21A中。且上壳件21A与第一绝缘外壳11的长度和宽度尺寸相当,上壳件21A的长度尺寸和宽度尺寸大于下壳件21B的,且下壳件21B的高度尺寸也小于上壳件21A的高度尺寸。而两个壳件尺寸构造为不同,分别进行单独的开模成型,从而方便于整体外壳的组装及制造。
更进一步地,上壳件21A与下壳件21B之间为相互支撑的插接连接,具体地,在下壳件21B的左右两端凸起设有插柱21C,在上壳件21A对应开设有与插柱21C相接合的槽口21D,两者之间相卡合对接使得壳件之间相组装在一起,大大提升了两个壳件之间的稳定支撑,且为连接器之间的插接提供有效的连接固定,避免了仅靠电接触件连接两壳件而导致的不稳定、甚至是导电失效等问题。
并且,组装后的两壳件之间形成有暴露出部分电接触件22的镂空区域,且镂空区域贯通于绝缘外壳内外,使得电接触件22部分暴露在外界,在一方面上,通过上壳件21A的凸台结构、以及下壳件21B的穿口对电接触件22进行插接限位,而镂空区域减少了对电接触件22的大部分弹力限制,且利于电接触件22在绝缘外壳内的快速安装,保证了电气连接时的有效散热,同时节省了胶壳材料,也减轻了整体重量。
如图5至图8所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沿长度方向的相邻两个电连接件12之间的间距限定在2.0mm,且一排至少设有10个电连接件12。其中,电连接件12配置为冲压成型的一体件,利于批量成型制造。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可相对插接配合的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所述第一连接器1包含第一绝缘外壳11和配置在第一绝缘外壳上的多个电连接件12。所述第二连接器2包含第二绝缘外壳21和配置在第二绝缘外壳上的多个电接触件22。在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相互插接状态下,所述电连接件12与电接触件22形成电气连接。所述电连接件12比电接触件22具有更大的宽度尺寸,在处于插接状态后,所述电接触件22相对于电连接件12具有一沿插接平面偏摆的滑动量,且所述滑动量配置成用于补偿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之间的装配误差。
上述中,定义电连接件的宽度D,电接触件的宽度d。在两连接器相互插接后,电接触件22通常是居中***至电连接件12中,此时电接触件22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均具备有滑动量为(D-d)/2。然而,由于连接器在各自组装后存在偏差量,导致了在相互插接后,形成有装配误差,此时电接触件22偏差***至电连接件12中,其滑动量用于补偿装配时的偏差量,保证了两连接器始终保持电气连接。并且,滑动量预设在±0.5mm以下,可选为±0.3mm,或±0.2mm,更利于装配过程的有效补偿。
另外,电接触件22沿电连接件12的宽度方向保持紧密贴合,在发生偏摆后,电接触件22始终接触在电连接件12的宽度范围中,以保持有效的接触配合。显然的,电连接件12沿其接触点所在的端面构造出至少部分插接平面。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可相对插接配合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器包含第一绝缘外壳和配置在第一绝缘外壳上的多个电连接件,所述第一绝缘外壳的底侧设有一插接部,其相对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导向部;以及,
所述第二连接器包含第二绝缘外壳和配置在第二绝缘外壳上的多个电接触件,所述第二绝缘外壳的顶侧设有一接合部,其相对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滑触部;其中,
所述电连接件在邻近底端区域呈弹片式的可浮动设置,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互插接状态下,所述导向部沿滑触部平顺移动直至所述插接部对位嵌设在接合部内,以使所述电连接件与电接触件形成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外壳呈一插头式框架,所述插接部配置成一具有底部开口的槽口结构,所述导向部延伸形成在槽口结构的外部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外壳呈一插座式框架,所述接合部配置成一具有顶部开口的腔室结构,所述腔室结构的内部设置有与槽口结构相插接适配的凸台结构,且所述滑触部对应形成在腔室结构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配置成具有内凹缺角的外插件,所述滑触部配置成与内凹缺角相适配的外凸侧壁,且所述外凸侧壁一体形成在腔室结构的内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缺角形成在外插件的其中一外转角侧,所述外凸侧壁对应形成在腔室结构的其中一内转角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规则排布在槽口结构内,且所述电连接件一体折弯形成有一触头部;沿长度方向间隔配置有多个电连接件,沿宽度方向对置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电连接件,且两者的触头部相互对置形成利于插接凸台结构的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结构对应规则排布设有与电连接件相配合的电接触件,所述电接触件呈触针状,用于与电连接件的触头部相直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部呈弧形弯钩以形成与电接触件的可浮动方式配合,所述电连接件在邻近顶端区域对应设有用于安装限定在其绝缘外壳内的一固定部,所述电接触件在邻近顶端区域对应设有用于安装限定在其绝缘外壳内的另一固定部,所述电接触件在邻近底端区域对应设有一折弯延伸至外部的引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外壳由上壳件和下壳件相组装而成,所述上壳件与下壳件之间为相互支撑的插接连接,且在两者组装后形成有暴露出部分电接触件的镂空区域。
10.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可相对插接配合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器包含第一绝缘外壳和配置在第一绝缘外壳上的多个电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器包含第二绝缘外壳和配置在第二绝缘外壳上的多个电接触件;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互插接状态下,所述电连接件与电接触件形成电气连接;
其中,所述电连接件比电接触件具有更大的宽度尺寸,在处于插接状态后,所述电接触件相对于电连接件具有一沿插接平面偏摆的滑动量,且所述滑动量配置成用于补偿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装配误差。
CN202322162243.2U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电连接器 Active CN2206524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62243.2U CN220652472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62243.2U CN220652472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52472U true CN220652472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85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62243.2U Active CN220652472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524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58636B2 (en) Board 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7207975B2 (ja) コネクタ
CN107425324B (zh) 连接器
US2021036736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9950727B (zh) 一种插座连接器及其组件
US20180076548A1 (en) Female-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male-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tilizing same
CN107910676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9586063B (zh) 基板用连接器及其组合
TWM613621U (zh) 電連接器
CN219760006U (zh)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头
CN220652472U (zh) 一种电连接器
JP3898643B2 (ja) 小型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CN110277680B (zh) 插头、插座以及连接器
CN216698783U (zh)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
CN217768830U (zh) 一种浮动型插座连接器和电连接器
CN116995476A (zh) 一种电连接器
TW202406239A (zh) 浮動電連接器
TWI396336B (zh) 連接器
TW202324847A (zh) 混合式卡片邊緣連接器
CN221305031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0957093U (zh) 端子和连接器
CN216698784U (zh)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公座
CN220086559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4797800U (zh) 一种浮动接口结构及连接器
CN218005410U (zh)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