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26619U - 测试电源设备和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测试电源设备和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26619U
CN220626619U CN202322181316.2U CN202322181316U CN220626619U CN 220626619 U CN220626619 U CN 220626619U CN 202322181316 U CN202322181316 U CN 202322181316U CN 220626619 U CN220626619 U CN 2206266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test power
heat dissipation
functional uni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8131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檀贵友
何万强
王义尊
吴云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Blue Dot Digital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Blue Dot Digital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Blue Dot Digital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Blue Dot Digital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8131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266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266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266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测试电源设备和检测装置,涉及一种电性能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其中,测试电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隔板,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隔板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平行设置,所述隔板的数量为N个,N大于等于1,N个所述隔板于所述壳体内分隔形成一个第一容置腔和N+1个装配通道,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所述进风口和N+1个所述装配通道,所述第一容置腔用以容纳第一功能单元,所述装配通道用以容纳第二功能单元。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实现测试电源设备内的整机散热效果,降低测试电源设备的散热功率,提高测试电源设备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测试电源设备和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性能测试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试电源设备和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通常可以采用检测装置对用电设备的多项电性能进行检测,例如用于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变频器性能测试或者直流调速器性能测试等等,可以通过利用测试电源设备对供电***的输入电能进行调节,形成满足用电设备测试要求的测试电流,进而将测试电流输出至用电设备进行电性能测试,即可根据测试结果对用电设备进行校验,保障用电设备的生产良品率。
可是,在现有的测试电源设备中,实现对电能进行调节的多个功能单元大多分散设置,通常需要设置多个散热装置分别对多个功能单元进行散热,无法很好地实现整机散热,使得测试电源设备的整体散热功耗较大,降低了测试电源设备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测试电源设备和检测装置,旨在实现测试电源设备内的整机散热效果,降低测试电源设备的散热功率,提高测试电源设备的实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测试电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隔板,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隔板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平行设置,所述隔板的数量为N个,N大于等于1,N个所述隔板于所述壳体内分隔形成一个第一容置腔和N+1个装配通道,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所述进风口和N+1个所述装配通道,所述第一容置腔用以容纳第一功能单元,所述装配通道用以容纳第二功能单元。
可选地,N个所述隔板等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测试电源设备还包括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设于所述壳体内,并用以驱动所述壳体内的气体依次流经所述第一容置腔和N+1个所述装配通道。
可选地,所述散热风机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与所述进风口之间。或者,所述散热风机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与所述装配通道之间。
可选地,所述隔板于所述壳体内还分隔形成有一个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所述出风口和N+1个所述装配通道,所述第二容置腔用以容纳第三功能单元。
可选地,所述散热风机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与所述装配通道之间。
可选地,所述散热风机包括N+1个风机单元,一所述风机单元对应一所述装配通道设置。
可选地,所述测试电源设备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于所述装配通道内,并用以连接所述第二功能单元。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和盖板,所述壳本体开设有装配槽,所述壳本体开设有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所述隔板连接于所述装配槽的槽底壁,并与所述装配槽的槽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装配通道,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装配通道显露于所述装配槽的槽口;所述盖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本体,并罩盖所述装配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供电***和测试电源设备,所述测试电源设备为以上所述的测试电源设备,所述供电***与所述测试电源设备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内设置N个隔板,利用N个隔板在壳体的内腔中分隔形成一个第一容置腔和N+1个装配通道,可以利用第一容置腔容纳第一功能单元,利用N+1个装配通道容纳第二功能单元,实现测试电源设备内部元器件的分隔装配,便于测试电源设备内部元器件的走线和拆装,减少元器件之间的互相干涉。而由于第一容置腔连通进风口和N+1个装配通道,并且隔板与壳体的内侧壁平行设置,可以使从进风口进入壳体内的气体平直地流经第一容置腔和每一个装配通道,使得气体可以保持较高的风速快速带走第一功能单元和第二功能单元上产生的热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测试电源设备的整机散热,无需分别设置多个散热***对测试电源设备内的多个元器件进行独立散热,降低测试电源设备的散热功耗,提高了测试电源设备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测试电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测试电源设备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壳体内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测试电源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测试电源设备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壳体内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测试电源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测试电源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测试电源设备是一种给被测产品提供能量源或电子负载的设备,不同的应用软件可以使该设备成为PV模拟器、电池模拟器、电网模拟器、储能变流器、氢能整流器、DC-DC电源等,这样的设备可以测试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车载充电机、充电桩等。测试电源设备主要包括IGBT模块、IGBT驱动模块、辅助电源模块、控制模块、采集模块。
在现有的测试电源设备中,实现对电能进行调节的多个功能单元大多分散设置,通常需要设置多个散热装置分别对多个功能单元进行散热,无法很好地实现整机散热,使得测试电源设备的整体散热功耗较大,降低了测试电源设备的实用性。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测试电源设备100。
参照图1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测试电源设备100包括壳体10以及隔板30,壳体1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13和出风口15;隔板30设于壳体10内,并与壳体10的内侧壁平行设置,隔板30的数量为N个,N大于等于1,N个隔板30于壳体10内分隔形成一个第一容置腔111和N+1个装配通道113,第一容置腔111连通进风口和N+1个装配通道113,第一容置腔111用以容纳第一功能单元51,装配通道113用以容纳第二功能单元53。其中,第一功能单元51的尺寸大于第二功能单元53的尺寸,第一功能单元51只能放置在第一容置腔111内。
可以理解的是,检测装置可以应用于光伏、新能源汽车、配电终端或者电能表等用电设备的电学性能检测,保障用电设备的生产良品率。其中,检测装置可以通过将供电***连接到测试电源设备100的输入端,将用电设备连接到测试电源设备100的输出端,此时,供电***输入的电能可以在测试电源设备100内进行滤波、功率校正以及变压变频等调节,使得测试电源设备100可以根据用电设备的试验要求调整输出相应电压、功率以及频率的直流电流或者三相电流等测试电流,以使用电设备可以在相应的用电条件下进行性能测试,实现对用电设备出厂前的筛选或者试验等,保障检测装置对用电设备的精准检测作业。
为实现检测装置对输入电能的调节,可以在测试电源设备100中设置第一功能单元51和第二功能单元53,该第一功能单元51可以为由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功率因数矫正)单元等电气元件集成的功能模块,使得第一功能单元51可以起到对输入电流的波形进行控制,使其与输入电压波形同步,提高功率因数,减少谐波含量的作用。该第二功能单元53可以为由DAB变换器(Dual Active Bridge,双有源桥式变换器)以及Buck变换器(Buck CoNverter,降压变换器)等电气元件集成的功能模块,使得第二功能单元53可以起到对电路的电流和电压进行转换调节的作用,便于测试电源设备100输出用电设备所需的测试电流。
其次,还可以使测试电源设备100设置有第三功能单元55用于测试电源设备100整流输出和内外交互通信,该第三功能单元55可以为由AC/DC(AlterNatiNg CurreNt/DirectCurreNt,交流/直流)输入输出单元以及通信单元等电气元件集成的功能模块,使得第三功能单元55可以实现测试电流的整流输出以及测试电源设备100的内外通信功能。进而通过将供电***的输入电流输入至测试电源设备100之中,可以利用第一功能单元51、第二功能单元53依次对输入电流的特性进行调节,使得测试电源设备100可以稳定地利用第三功能单元55输出满足用电设备测试所需的测试电流,保障测试电源设备100的正常运作。
在本申请中,测试电源设备100的壳体10可以设置有进风口13和出风口15,该进风口13和出风口15可以分别设置在壳体10相对的两个侧表面上,有利于利用进风口13和出风口15使壳体10内保持与外界环境的气体连通,使外界环境中的低温气体可以经壳体10一侧的进风口13进入壳体10流动带走壳体10内的温度,再从壳体10另一侧的出风口15排出至外界环境中。其中,通过在壳体10内设置N个隔板30(N可以为1、2、3、4、5等等的整数),并使每个隔板30与壳体10的内侧壁平行设置,此时,隔板30在壳体10内腔中还可以距离壳体10设有进风口13的内壁具有一定的距离,进而在N个隔板30的间隔隔断作用下,可以利用N个隔板30背对出风口的一侧与壳体10设有进风口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容置腔,并利用隔板30与壳体10的内侧壁之间的空间、相邻的两个隔板30之间的空间形成N+1个装配通道113,使得第一容置腔111可以连通进风口13和N+1个装配通道113,在进风口13处吹入壳体10内的气体可以先进入第一容置腔111,然后在第一容置腔111与N+1个装配通道113的交汇处受到隔板30的作用而分流进入N+1个装配通道113中,保障气体在壳体10内的顺畅流动实现散热。由于隔板30与壳体10的内侧壁平行设置,进而可以很好地使气体进入壳体10后平直流经第一容置腔111和每一个装配通道113,再经出风口15进行出风,如图3和图6所示,图3和图6中的带箭头虚线为气体在壳体10内的流动方向。通过利用隔板30在壳体10中的设置可以使气体平直地流经第一容置腔111和每一个装配通道113,可以很好地避免气体在壳体10内受到阻挡而降低风速,保障气体可以以较快的流速进入壳体10内快速带走壳体10内的热量,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
其中,在隔板30的作用下使壳体10的内腔分隔形成一个第一容置腔111和N+1个装配通道113,可以在壳体10内形成多个独立分隔的装配空间,可以将对输入电流进行滤波、功能因数校正等处理的第一功能单元51设置在第一容置腔中,将对输入电流进行电流、电压变换调节的第二功能单元53设置在N+1个装配通道中。由于第一容置腔111与N+1个装配通道113连通,可以很便利地将第二功能单元53在装配通道113内与设置在第一容置腔111内的第一功能单元51进行电性连接实现输入电流的传输,并保障壳体10内的气体可以稳定地平直流经第一功能单元51和第二功能单元53进行散热,实现测试电源设备100的整机散热效果。在测试电源设备100的整机布局中,测试电源设备100可以设置有多个功能一致的第二功能单元53协同对输入电流进行调节,此时可以将多个第二功能单元53分别分隔设置在独立的装配通道113中;或者,测试电源设备100可以将第二功能单元53的元器件细分成多个小模块,将多个小模块分别设置在N+1个装配通道113中,利用电缆连接多个小模块实现第二功能单元53的电能调节。进而,通过将测试电源设备100的功能模块分区设置在第一容置腔111和N+1个装配通道113中,可以很好地将实现测试电源设备100对输入电流进行调节的功能模块进行分隔装配,避免功能模块之间的干涉,便于测试电源设备100的内部走线,同时可以利用气体在壳体10内平直流经第一容置腔111和每一个装配通道113实现测试电源设备100的整机散热,有利于更好地减少测试电源设备100的整体散热功率,满足测试电源设备100的散热需求。
而在N+1个装配通道113内,可以使N+1个装配通道113完全用以容纳第二功能单元53;或者,可以仅利用部分的装配通道113容纳装配第二功能单元53,而使其他的装配通道113闲置或用以容纳装配其他的元器件,例如可以将部分的装配通道113用以装配第三功能单元55等,使得可以在测试电源设备100的壳体10内存留部分的拓展空间,便于用户后续在测试电源设备100内增设其他的元器件进行功能拓展,进一步提高测试电源设备100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10内设置N个隔板30,利用N个隔板30在壳体10的内腔中分隔形成一个第一容置腔111和N+1个装配通道113,可以利用第一容置腔111容纳第一功能单元51,利用N+1个装配通道113容纳第二功能单元53,实现测试电源设备100内部元器件的分隔装配,便于测试电源设备100内部元器件的走线和拆装,减少元器件之间的互相干涉。而由于第一容置腔111连通进风口13和N+1个装配通道113,并且隔板30与壳体10的内侧壁平行设置,可以使从进风口13进入壳体10内的气体平直地流经第一容置腔111和每一个装配通道113,使得气体可以保持较高的风速快速带走第一功能单元51和第二功能单元53上产生的热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测试电源设备100的整机散热,无需分别设置多个散热***对测试电源设备100内的多个元器件进行独立散热,便于测试电源设备100的整体布局和检修维护,降低测试电源设备100的散热功耗,提高了测试电源设备1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2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N个隔板30等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壳体10内设有多个隔板30时,可以使每两个隔板30之间的间距相同,使得多个隔板30可以等间隔设置,此时,靠近壳体10内侧壁的隔板30与壳体10内侧壁之间的间距可以与任意两个隔板30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使得N个隔板30在壳体10内中形成的N+1个装配通道113可以具有一致的通道宽度,进而使得每一个装配通道113可以具有相同的空间对测试电源设备100的元器件进行容纳装配,保障容纳在多个装配通道113内的第二功能单元53可以保持物料统一。并且可以使气体分流进入每一个装配通道113内的气体量相同,有利于更好地保障每一个装配通道113内均可以流通足够的气体进行散热,保障N+1个装配通道113内的均温性,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电源设备100的整机散热效果。
参照图1、图3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电源设备100还包括散热风机70,散热风机70设于壳体10内,并用以驱动壳体10内的气体依次流经第一容置腔111和N+1个装配通道113。
为保障测试电源设备100的散热效率,可以通过在测试电源设备100的外周朝向进风口13或者出风口15设置风机扰动测试电源设备100周围的气体,使气体可以被风机带动通过进风口13进入壳体10内进行散热。而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风机70可以直接设置在壳体10内腔中,可以利用散热风机70直接对壳体10内的气体进行扰动,此时,散热风机70可以驱动壳体10内的气体自进风口13朝向出风口15的方向流动,使得壳体10周围的气体可以被散热风机70从进风口13抽入壳体10中,并在散热风机70的驱动作用下,使气体可以稳定地流经第一容置腔111并分流进入每一个装配通道113中,再从出风口15处释放到测试电源设备100所在的环境中,进而保障气体在壳体10内流动可以稳定带走第一功能单元51和第二功能单元53上产生的热量,保障测试电源设备100的整机散热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电源设备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1、图3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散热风机70包括至少N+1个风机单元,一风机单元对应一装配通道113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风机70可以对应N+1个装配通道113设置有N+1个风机单元,利用多个风机单元协同运作可以更好地提高散热风机70带动气体在壳体10内流动的流速,此时,通过将多个风机单元沿垂直于壳体10内气体流动的方向并排设置,还可以更好地增大散热风机70扰流的面积,进一步提高测试电源设备100的整体散热效果。其中,通过将一个风机单元对应一个装配通道113设置,可以更好地提高流入每一个装配通道113的气体流速,实现每一装配通道113内的均匀散热,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多个装配通道113之间的均温性,进一步提高测试电源设备100的散热效果。
参照图1、图3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电源设备100还包括散热器90,散热器90设于装配通道113内,并用以连接第二功能单元53。
在本实施例中,测试电源设备100可以在每一个装配通道113内设置散热器90,该散热器90可以为散热翅片或者散热导管等结构,将散热器90在装配通道113内与第二功能单元53连接,可以利用散热器90对设置在装配通道113内的第二功能单元53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使得第二功能单元53产生的热量可以更好地传递分布在散热面积较大的散热器90上,便于气体流经装配通道113时更快捷地带走散热器90上的热量,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电源设备100的散热效率。其中,测试电源设备100可以针对第二功能单元53设置在装配通道113内的发热元器件设置对应数量的散热器90,以使多个散热器90可以分别对装配通道113内的多个发热元器件进行导热散热,减少设置在装配通道113内的元器件相互热干涉,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电源设备100的散热效果。
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散热风机70设于第一容置腔111与进风口13之间。或者,散热风机70设于第一容置腔111和装配通道11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散热风机70可以设置第一容置腔111和装配通道113之间,使得壳体10周围的气体可以在散热风机70的带动作用下先经进风口13被抽第一容置腔111内作用在第一功能单元51上,并使气体带走第一功能单元53上的热量朝向出风口15流动时遇到散热风机70,使风机70可以进一步对气体进行汇流后再将气体分散作用到N+1个装配通道113中带走第二功能单元53产生的热量,使得气体在壳体10内的流速更加稳定,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又或者,如图3和图4所示,散热风机70可以设置在第一容置腔111与进风口13之间,使得散热风机70可以更靠近进风口13设置,此时,壳体10所处环境中的气体可以在散热风机70的作用下更快捷地被带动抽入进风口13,使得进入进风口13的气体流速更快,便于散热气体更快速地带走第一功能单元51与第二功能单元53上的热量经出风口15排除到外界环境中,进而可以使测试电源设备100内的散热效率更快,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
参照图1、图3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隔板30于壳体10内还分隔形成有一个第二容置腔115,第二容置腔115连通出风口15和N+1个装配通道113,第二容置腔115用以容纳第三功能单元55。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30在壳体10内还可以使隔板30背对进风口13的一侧与壳体10设有出风口15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以使隔板30还可以在壳体10内分隔形成第二容置腔115,该第二容置腔115在壳体10内与第一容置腔111之间间隔了N+1个装配通道113,通过将第二容置腔115连通出风口15和N+1个装配通道113,可以使气体在壳体10内流动先经进风口13汇流到第一容置腔111内,再分流到N+1个装配通道113内流动,然后在第二容置腔115内汇流从出风口15流出,使得气体可以更好地依次流经第一容置腔111、装配通道113和第二容置腔115实现测试电源设备100的整机散热。通过将实现调节后的测试电流整流输出功能的第三功能单元55装配到第二容置腔115中,可以进一步便于测试电源设备100中第一功能单元51、第二功能单元53以及第三功能单元55的走线和装配,同时,还有利于测试电源设备100内的气体依次带走第一功能单元51、第二功能单元53以及第三功能单元55上的热量实现测试电源设备100的整机散热。进而,在隔板30的分隔作用下,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测试电源设备100内各个功能单元的分隔设置,便于测试电源设备100的整体布局和拆装维护,同时在隔板30分隔空间的连通作用下,使得气体可以更好地在壳体10内流动均匀带走多个功能单元产生的热量,无需针对多个功能单元分别设置多个散热***进行散热,进一步降低了测试电源设备100的散热功率,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电源设备1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散热风机70设于第二容置腔115与装配通道11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风机70可以设置在第二容置腔115与装配通道113之间,此时,气体在散热风机70的扰流作用下经进风口13被抽入第一容置腔111后,可以从第一容置腔111分流进入N+1个装配通道113中,使得气体进入到各个装配通道113后接近散热风机70时可以受到散热风机70的作用增大流速流经第二容置腔115从出风口15排出,使得气体可以更充分地平缓流入填充在第一容置腔111和装配通道113后再被散热风机70带动提高流速汇流进入第二容置腔115,进而使气体可以更充分地在第一容置腔111和装配通道113内进行热交换带走第一功能单元51和第二功能单元53上的热量,同时快速带走第三功能单元55所产生的热量,使得发热量较大的第一功能单元51和第二功能单元53可以得到更充分的气体散热,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电源设备100的整体散热效果。
其中,散热风机70可以仅设置在第二容置腔115与装配通道113之间,保障气体平缓流入第一容置腔111和装配通道113带走第一功能单元51和第二功能单元53的热量,再经散热风机70增大气体的流速从装配通道113内流入第二容置腔115快速带走第三功能单元55产生的热量;或者可以在第二容置腔115与装配通道113之间、第一容置腔111与装配通道113之间均设置散热风机70,使得散热风机70可以带动经进风口13进入第一容置腔111的气体快速进入装配通道113,并使装配通道113内的散热气体可以快速流入第二容置腔115,保障测试电源设备100内的气体可以保持较高的流量和流速,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
参照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壳本体10a和盖板10b,壳本体10a开设有装配槽11,壳本体10a开设有进风口13和出风口15,隔板30连接于装配槽11的槽底壁,并与装配槽11的槽内壁围合形成第一容置腔111和装配通道113,第一容置腔111和装配通道113显露于装配槽11的槽口;盖板10b可拆卸地连接于壳本体10a,并罩盖装配槽11。
在本实施例中,壳本体10a可以在一侧凹陷形成装配槽11;或者可以使壳本体10a采用多个板材拼接组合形成,使壳本体10a的一侧不封装形成装配槽11。其中,进风口13和出风口15可以相对设置在装配槽11的两个内壁上,使得散热气体可以呈直线流动贯穿整个装配槽11进行散热。此时,隔板30可以与连接装配槽11的内侧壁平行设置,并使隔板30的一侧与装配槽11设有进风口13的内壁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使得N个隔板30连接在装配槽11的槽底璧上可以在装配槽11内分隔形成一个第一容置腔111和N+1个装配通道113。此外,还可以将隔板30的另一侧与装配槽11设有出风口15的内壁之间也保持一定的间距,使隔板30可以位于装配槽11的中心区域,使得隔板30还可以在装配槽11内分隔形成第二容置腔115用以容纳第三功能单元55。
由于隔板30是通过连接在装配槽11的槽底璧上,并与装配槽11的内壁以及相邻隔板30之间间隔形成第一容置腔111、N+1个装配通道113和第二容置腔115的,可以通过减少隔板30在装配槽11的槽口处的遮蔽使第一容置腔111、装配通道113和第二容置腔115显露在装配槽11的槽口处,使得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装配槽11的槽口对测试电源设备100内的元器件进行装配和拆装维护,便于第一功能单元51、第二功能单元53以及第三功能单元55等元器件在壳体10内的设置布局,有利于更直观地通过装配槽11的槽口观察到第一功能单元51、第二功能单元53以及第三功能单元55上的故障位置,便于对测试电源设备100进行局部维护更换,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电源设备100的拆装便捷性。
通过在壳本体10a上设置盖板10b,该盖板10b可以通过导轨与壳本体10a连接实现滑动开合;或者可以通过合页与壳本体10a开合连接;又或者可以利用螺栓将盖板10b连接固定在壳本体10a上,使得可以利用盖板10b在运输或者日常使用中罩盖装配槽11的槽口对设置在测试电源设备100内的第一功能单元51、第二功能单元53以及第三功能单元55进行防护,保障测试电源设备100的正常运作。而在需要对测试电源设备100进行检修维护时,只需拆卸盖板10b即可直接显露装配槽11的槽口,使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装配槽11的槽口对第一功能单元51、第二功能单元53以及第三功能单元55进行维护,使得测试电源设备100的装配和维护更加便利,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电源设备1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供电***和测试电源设备100,该测试电源设备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检测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测试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电源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隔板,所述隔板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平行设置,所述隔板的数量为N个,N大于等于1,N个所述隔板于所述壳体内分隔形成一个第一容置腔和N+1个装配通道,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所述进风口和N+1个所述装配通道,所述第一容置腔用以容纳所述测试电源设备的第一功能单元,所述装配通道用以容纳所述测试电源设备的第二功能单元;
散热风机,用以驱动散热气体经由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N+1个装配通道后,从所述出风口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N个所述隔板等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设于所述壳体内,并用以驱动所述壳体内的气体依次流经所述第一容置腔和N+1个所述装配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与所述进风口之间;
或者,所述散热风机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与所述装配通道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于所述壳体内还分隔形成有一个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所述出风口和N+1个所述装配通道,所述第二容置腔用以容纳第三功能单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与所述装配通道之间。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包括N+1个风机单元,一所述风机单元对应一所述装配通道设置。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测试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电源设备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于所述装配通道内,并用以连接所述第二功能单元。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测试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壳本体,所述壳本体开设有装配槽,所述壳本体开设有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所述隔板连接于所述装配槽的槽底壁,并与所述装配槽的槽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装配通道,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装配通道显露于所述装配槽的槽口;
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本体,并罩盖所述装配槽。
10.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供电***和测试电源设备,所述测试电源设备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测试电源设备,所述供电***与所述测试电源设备电性连接,所述检测装置用以对被测设备进行检测。
CN202322181316.2U 2023-08-15 2023-08-15 测试电源设备和检测装置 Active CN2206266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81316.2U CN220626619U (zh) 2023-08-15 2023-08-15 测试电源设备和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81316.2U CN220626619U (zh) 2023-08-15 2023-08-15 测试电源设备和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26619U true CN220626619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23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81316.2U Active CN220626619U (zh) 2023-08-15 2023-08-15 测试电源设备和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266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08133U (zh) 散热装置及通信设备
CN209358435U (zh) 一种紧凑型svg功率单元
CN201813311U (zh) 一种风冷散热结构的兆瓦级风电变流器装置
CN105763076A (zh) 一种水冷型功率单元
CN112152475B (zh) 逆变装置
KR102522068B1 (ko) 에너지저장시스템의 전력변환장치
CN210183237U (zh) 一种储能变流器
CN202663281U (zh) 一种大功率变流器功率模块结构
CN203840187U (zh) 电力转换装置
CN112701933B (zh) 一种逆变装置
JP2013085398A (ja) 急速充電器
CN220626619U (zh) 测试电源设备和检测装置
CN216959647U (zh) 逆变器
CN217983474U (zh) 一种液冷储能电池箱
CN114071981B (zh) 一种储能变流器的散热模组
CN216015490U (zh) 换电柜及换电***
CN214045402U (zh) 储能变流器柜
CN213125826U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变频器
CN210608899U (zh) 变流器功率单元
CN219937737U (zh) 一种电气柜体单元、电气柜体组合及电气柜体工作组
CN216121458U (zh) 电源设备和电源柜
CN219087692U (zh) 稳压器的散热结构
CN201975981U (zh) 基于热管散热器大功率电力变换装置的通风结构
CN220243001U (zh) 新能源车充电桩的散热式充电电源
CN215773978U (zh) 一种功率机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Testing power supply equipment and detection device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40319

Pledgee: China Co. truction Bank Corp Hefei Luyang branch

Pledgor: Hefei Blue Dot Digital Power Suppl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