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02294U - 翅片及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翅片及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02294U
CN220602294U CN202322208609.5U CN202322208609U CN220602294U CN 220602294 U CN220602294 U CN 220602294U CN 202322208609 U CN202322208609 U CN 202322208609U CN 220602294 U CN220602294 U CN 2206022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fin
water guide
flow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0860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丽红
史俊茹
吴昊
胡毅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Electr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Electr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Electr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Electr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0860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022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022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022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翅片及换热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翅片构造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孔和多个导水槽,各个安装孔沿翅片厚度方向贯穿翅片设置;多个导水槽沿翅片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单一导水槽沿自身轴向的一端限定为流动上游,另一端限定为流动下游,至少部分数量的导水槽的槽深和/或槽宽自流动上游朝向流动下游的方向逐渐递减;部分数量的导水槽与多个安装孔连通,另外部分数量的导水槽与多个安装孔间隔设置。在安装孔外设置导水槽以排出冷凝水。导水槽的槽深和/或槽宽自所述流动上游朝向所述流动下游逐渐递减的设置,流体通道逐渐变窄,利于提高冷凝水的流动速度,减少冷凝水滞留对散热的影响,利于提高翅片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翅片及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翅片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翅片式换热器在空调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运用。当翅片表面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露点温度时,空气中的一部分水就会凝结在翅片表面上,形成冷凝水,冷凝水长时间滞留在翅片的表面阻碍翅片的热传递效果,影响换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翅片及换热器,以减少冷凝水的滞留,提高换热效率。
一种翅片,该翅片构造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孔和多个导水槽,各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翅片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翅片设置;多个导水槽沿所述翅片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单一所述导水槽沿自身轴向的一端限定为流动上游,另一端限定为流动下游,至少部分数量的所述导水槽的槽深和/或槽宽自所述流动上游朝向所述流动下游的方向逐渐递减;部分数量的所述导水槽与多个所述安装孔连通,另外部分数量的所述导水槽与多个所述安装孔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孔的设置用于安装换热管。在安装孔外设置导水槽以排出冷凝水。导水槽的槽深和/或槽宽自所述流动上游朝向所述流动下游逐渐递减的设置,流体通道逐渐变窄,利于提高冷凝水的流动速度,冷凝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导水槽的槽壁从流动上游朝向流动下游流动,并流出导水槽,进而使冷凝水可以快速排出,减少冷凝水滞留对散热的影响,利于提高翅片的换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单一所述导水槽于所述流动下游的槽深,占所述导水槽于所述流动上游槽深的10%-75%;和/或,单一所述导水槽于所述流动上游的槽宽,占所述导水槽于所述流动下游槽宽的130%-170%。
可以理解的是,这样设置利于导水槽的槽壁形成适当的坡度,以便于流体沿着槽壁流动,且使得导水槽适当变窄,提高冷凝水流速的同时,便于冷凝水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翅片沿自身厚度方向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各个所述导水槽沿所述翅片厚度方向自所述第一侧向所述第二侧凹陷形成,多个所述导水槽各自凸出于所述第二侧设置;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导水槽之间限定出间隔槽,多个所述导水槽和多个所述间隔槽形成位于所述翅片沿第二方向两侧的波纹状褶边。
可以理解的是,这样设置使得导水槽的外壁于翅片的第二侧呈凸起状,以便于与间隔槽配合在翅片上共同形成波纹状的褶边,增强结构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水槽中,至少一者与至少一个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安装孔将对应所述导水槽分为至少两个导水槽段;所述安装孔贯穿对应所述导水槽和位于该所述导水槽两侧的所述间隔槽设置,所述安装孔将对应所述间隔槽分成至少两个间隔槽段。
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孔能够安装换热管,导水槽与安装孔连通的设置利于换热管上的冷凝水可以流至导水槽中。间隔槽与安装孔连通,使得部分冷凝水沿间隔槽流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数量的所述间隔槽的底部构造有扰流孔,所述扰流孔沿所述翅片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间隔槽段设置,沿所述间隔槽的轴向,所述扰流孔间隔布设。
可以理解的是,设置扰流孔使经过翅片的气流可以产生扰动,打破气流边界层,促进散热。同时,还利于冷凝水在扰流孔处形成旋涡,加快冷凝水的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间隔槽的宽度方向,所述扰流孔边缘距所述导水槽边缘的最小距离为A,占该所述扰流孔对应位置的所述间隔槽槽宽B的10%-25%。
可以理解的是,这样设置使得部分冷凝水绕开扰流孔流动,利于形成较窄的流通通道,加快流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间隔槽轴向,所述扰流孔边缘距所述安装孔边缘的最小距离C,占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孔之间的间隔槽段长度D的5%-15%;和/或,沿所述间隔槽轴向,所述扰流孔边缘距所述翅片边缘的最小距离E,占位于所述翅片边缘处的间隔槽段长度F的5%-15%。
可以理解的是,这样设置使得部分冷凝水绕开扰流孔流动,利于形成较窄的流通通道,加快流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扰流孔的形状设置为椭圆形、圆形或者三角形。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形状具有不同的扰流和促进流动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扰流孔形状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顶角沿所述间隔槽的轴向靠近所述流动上游设置;或者,所述扰流孔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的长轴与所述间隔槽槽宽方向一致,所述椭圆形的短轴与所述间隔槽的轴向一致;或,所述椭圆形的长轴与所述间隔槽的轴向一致,所述椭圆形的短轴与所述间隔槽槽宽方向一致。
可以理解的是,扰流孔设置为三角形时,冷凝水先接触顶角,扰流孔外的冷凝水通道逐渐变窄,扰流孔内的冷凝水通道逐渐变宽,利于形成湍流。扰流孔设置为椭圆形时,长轴与间隔槽槽宽方向一致,利于沿间隔槽轴向设置多个扰流孔;长轴与间隔槽的轴向一致时,利于延长对冷凝水流动的促进效果。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管组、接水盘和上述翅片;所述换热管组包括多个连通的换热管,各个所述换热管穿过所述翅片的安装孔;所述接水盘沿第二方向位于所述换热管组下方。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用上述翅片,以便于翅片上冷凝水的排出,托水盘可以承接收集冷凝水,避免冷凝水对换热器的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翅片局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翅片局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翅片局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100、换热器;10、翅片;101、第一侧;102、第二侧;11、安装孔;12、导水槽;121、导水槽段;1201、流动上游;1202、流动下游;13、间隔槽;131、间隔槽段;132、连接段;14、扰流孔;20、换热管组;21、换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提供一种翅片10,该翅片10构造有多个导水槽12和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孔11,各个安装孔11沿翅片10厚度方向贯穿翅片10设置,多个导水槽12沿翅片的宽度方向(或者说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单一导水槽12沿自身轴向的一端限定为流动上游1201,另一端限定为流动下游1202,至少部分数量的导水槽12的槽深和/或槽宽自流动上游1201朝向流动下游1202的方向逐渐递减;部分数量的导水槽12与多个安装孔11连通,另外部分数量的导水槽12与多个安装孔11间隔设置。
如此,翅片10主要与换热管21进行配合,换热管21通过安装孔11穿过翅片10设置,将换热管21中的介质(如冷媒、冷却水)通过翅片10传递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实现换热。安装孔11的设置便于翅片10与换热管21的装配,其孔壁可以对换热管21形成支撑。导水槽12的设置使得在翅片10表面形成冷凝水的同时,还可以促进翅片10上冷凝水的排出,以减小冷凝水对热传递效率的阻碍,提高换热效果。具体的,在放置翅片10时,使导水槽12的流动上游1201位于沿重力方向相对流动下游1202的上端,使得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导水槽12自流动上游1201向流动下游1202流动,由于导水槽12的槽深和/或槽宽自流动上游1201朝向流动下游1202逐渐递减,使得导水槽12内的流通空间自流动上游1201朝向流动下游1202逐渐递减,即导水槽12逐渐变窄,使得冷凝水流动时,流体压力逐渐减小,冷凝水的流动速度更快,促进冷凝水快速排出导水槽12。同时,这样设置还利于导水槽12的部分槽壁具有一定的坡度,对冷凝水具有引导汇聚的作用,利于冷凝水的排出。综上,通过上述设置排出冷凝水,以减少冷凝水的滞留,利于提高翅片10的散热效果。
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以第一方向为x轴方向,以第二方向为y轴方向,以翅片10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其中,第一方向也就是导水槽12的宽度方向,所说的槽宽也就是导水槽12沿第一方向的尺寸,所说的槽深也就是导水槽12沿翅片10厚度方向的尺寸,导水槽12沿第二方向延伸,即第二方向为导水槽12的轴向。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单一导水槽12于流动下游1202的槽深,占导水槽12于流动上游1201槽深的10%-75%。如此,导水槽12流动下游1202的槽深相对导水槽12流动上游1201较浅,导水槽12的底面可以形成一定的坡度,利于引导冷凝水的流动,且便于形成自导水槽12流动上游1201朝向流动下游1202递减的流通空间,促进冷凝水排出。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导水槽12于流动下游1202的槽深,占导水槽12于流动上游1201槽深的10%、50%或者75%。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单一导水槽12于流动上游1201的槽宽,占导水槽12于流动下游1202槽宽的130%-170%。如此,导水槽12于流动上游1201的槽宽相对流动下游1202较宽,导水槽12的侧壁可以形成一定的坡度,利于引导冷凝水的流动,且便于形成导水槽12流动上游1201朝向流动下游1202递减的流通空间,促进冷凝水排出。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部分导水槽12于流动上游1201的槽宽,占导水槽12于流动下游1202槽宽的130%、150%或者170%。
如图1至图3所示,翅片10沿自身厚度方向具有第一侧101和第二侧102,各个导水槽12沿翅片10厚度方向自第一侧101向第二侧102凹陷形成,导水槽12的槽口朝向第一侧101。翅片10于第二侧102,任意相邻两个导水槽12之间限定出间隔槽13。如此,导水槽12的外壁在第二侧102凸设于翅片10的表面,以便于形成间隔槽13。多个导水槽12的结构与多个间隔槽13的结构共同使翅片10沿y轴方向(第二方向)的两侧,形成有沿x轴方向(第一方向)延伸的波纹状的褶边,使得翅片10在受外力作用时,可以分散受力,加强翅片10的结构强度,使翅片10不易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水槽12设置为弧面结构,间隔槽13的底为平面结构。其中,弧面结构可以减小应力集中和流动阻力,利于冷凝水流动;平面结构的加工简单,易于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水槽12和间隔槽13均可以设置成弧面结构或平面结构或其他形状结构,满足导水槽12的导水作用即可。
接着,关于安装孔11的设置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各个安装孔11间隔布置;任意相邻的两个导水槽12中,至少一者与至少一个安装孔11连通,安装孔11将对应导水槽12分为至少两个导水槽段121。如此,由于安装孔11用于安装换热管21,故导水槽12与安装孔11连通的设置,使得换热管21上靠近翅片10位置处的冷凝水也可以顺着导水槽12流动,进一步减少冷凝水的滞留。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多个安装孔11间隔错位布设,以便于换热管21的安装。
如图1所示,具体的,多个安装孔11与部分数量的导水槽12连通,并完全将连通有安装孔11的导水槽12断开成至少两个导水槽段121;导水槽12沿自身槽宽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间隔槽13,相邻两个间隔槽13于安装孔11处的槽宽、与二者间导水槽12于安装孔11处的槽宽之和,大于安装孔11的孔径尺寸,故间隔槽13的部分也与安装孔11连通,即安装孔11也将间隔槽13分成至少两个间隔槽段131,且沿间隔槽13轴向,相邻的两个间隔槽段131之间还存有连接段132,以将二者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翅片10还设置有扰流孔14,以下对扰流孔14进行阐述。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各个间隔槽13的底部设置为平面结构,至少部分数量的间隔槽13的间隔槽段131构造有扰流孔14,扰流孔14沿翅片10厚度方向贯穿翅片10,扰流孔14避让开安装孔11设置。如此,将间隔槽13的底部设置为平面利于扰流孔14的加工。扰流孔14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得冷凝水流经扰流孔14时,沿着扰流孔14外的翅片10表面(即间隔槽13的底部)以及扰流孔14内的内壁流动,冷凝水于扰流孔14外的翅片10表面与扰流孔14壁处的速度不一致,进而形成旋涡,使冷凝水以湍流的状态进行流动,加快了冷凝水的流动速度。另一方面,扰流孔14的设置还可以使翅片10周围流动的气流产生扰动,利于打破气流边界层,促进换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间隔槽13的宽度方向,扰流孔14边缘距导水槽12边缘的最小距离为A,占该扰流孔14对应位置间隔槽13槽宽B的10%-25%。其中,槽宽B也就是间隔槽沿自身槽宽方向,于最小距离A所在位置处的槽宽。如此,扰流孔14处,水流可以经过的间隔槽13底部的面积较小,水流通道较窄,利于提高水流速度,加快排水。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沿间隔槽13的宽度方向,扰流孔14边缘距导水槽12边缘的最小距离A,占该扰流孔14对应位置的间隔槽13槽宽的10%、15%或者25%。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扰流孔14设置有多个,多个扰流孔14沿间隔槽13轴向间隔布设,以增强扰流效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沿间隔槽13轴向,扰流孔14边缘距安装孔11边缘的最小距离C,占任意相邻两个安装孔11之间的间隔槽段131长度D的15%-25%。此时,间隔槽段131的长度D为沿间隔槽13的轴向,任意相邻两个安装孔11之间的最小距离D。如此,可以在确保翅片10结构强度的基础上,缩短扰流孔14和安装孔11之间的距离,利于改变流体流向和流体流速,使流体形成湍流,加快冷凝水的排出。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沿间隔槽13轴向,扰流孔14边缘距安装孔11边缘的最小距离C,占任意相邻两个安装孔11之间的间隔槽段131长度D的15%、20%或者25%。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沿间隔槽13轴向,扰流孔14边缘距翅片10边缘的最小距离E,占位于翅片10边缘处的间隔槽段131长度F的20%-30%。此时,间隔槽段131的长度F为沿间隔槽轴向,靠近翅片10边缘的安装孔11距翅片10边缘的最小距离。如此,限定出设置扰流孔14的区域,在确保翅片10强度的基础上,可以设置尽可能多的扰流孔14。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沿间隔槽13轴向,扰流孔14距翅片10边缘的最小距离E占位于翅片10边缘的间隔槽段131长度F的20%、25%或者30%。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扰流孔14的形状可以设置为圆形孔,圆形孔的孔壁面积较大,使得冷凝水流速减缓,与孔外的冷凝水形成较大的速度差和压力差,加之扰流孔14内的流体流动方向与扰流孔14外的流体流动方向不一致,故可以促进冷凝水形成漩涡的效果,即可以形成湍流,促进冷凝水的流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扰流孔14的形状还可以设置为三角形,三角形的顶角沿间隔槽13的轴向靠近流动上游1201设置,这样冷凝水从流动上游1201向流动下游1202流动时最先接触到三角形的顶角,这使得扰流孔14外用于流体流动的通道沿流体流动方向逐渐减小,流体速度逐渐增大,压力逐渐减小;又由于扰流孔14内的空间逐渐增大,使得扰流孔14内的流体速度则逐渐减小,流体压力逐渐增大,速度差和压力差分别快速增大,利于形成更剧烈的湍流。
当然,扰流孔14的形状还可以设置成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轴与间隔槽13槽宽方向一致,椭圆形的短轴与间隔槽13的轴向一致,如此,在沿间隔槽13轴向可以设置更多的扰流孔14,以增强扰流效果。沿间隔槽13轴向,扰流孔14的尺寸先增大后减小,使得扰流孔14外的流体通道先减小后增大,与上述实施例类似,亦使得扰流孔14内外的流体流速的压力均不相同,冷凝水形成湍流。其中,由于椭圆形的长轴相比短轴较长,椭圆长轴所在的扰流孔14外部的通道很窄,利于促成更加剧烈的湍流,利于促进冷凝水的排出。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椭圆形的短轴与间隔槽13槽宽方向一致,长轴与间隔槽13轴向一致,使形成湍流的长度较长,利于促进冷凝水排出。
如图4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换热器100,包括换热管组20、接水盘和上述翅片10;换热管组20包括多个连通的换热管21,各个换热管21穿过翅片10的安装孔11;接水盘沿第二方向位于换热管组20的下方,即接水盘靠近翅片10导水槽12的流动下游1202,远离翅片10导水槽12的流动上游1201设置。
如此,翅片10通过安装孔11安装换热管21,换热管21中流通有冷媒,冷媒的热量通过换热管21壁传递至翅片10,翅片10再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和热传传递,当翅片10表面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露点温度时,水蒸气会凝结成冷凝水位于翅片10的表面,翅片10可以通过导水槽12的设置将冷凝水顺着导水槽12流动,将导水槽12的流动下游1202设置于靠近接水盘处,以便于冷凝水从流动上游1201流至流动下游1202,再从流动下游1202流至接水盘中,接水盘的设置便于将冷凝水收集并排出换热器10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10)构造有:
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孔(11),各个所述安装孔(11)沿所述翅片(10)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翅片(10)设置;
多个导水槽(12),沿所述翅片(10)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单一所述导水槽(12)沿自身轴向的一端限定为流动上游(1201),另一端限定为流动下游(1202),至少部分数量的所述导水槽(12)的槽深和/或槽宽自所述流动上游(1201)朝向所述流动下游(1202)的方向逐渐递减;部分数量的所述导水槽(12)与多个所述安装孔(11)连通,另外部分数量的所述导水槽(12)与多个所述安装孔(11)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单一所述导水槽(12)于所述流动下游(1202)的槽深,占所述导水槽(12)于所述流动上游(1201)槽深的10%-75%;和/或,
单一所述导水槽(12)于所述流动上游(1201)的槽宽,占所述导水槽(12)于所述流动下游(1202)槽宽的130%-1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10)沿自身厚度方向具有第一侧(101)和第二侧(102),各个所述导水槽(12)沿所述翅片(10)厚度方向自所述第一侧(101)向所述第二侧(102)凹陷形成,多个所述导水槽(12)各自凸出于所述第二侧(102)设置;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导水槽(12)之间限定出间隔槽(13),多个所述导水槽(12)和多个所述间隔槽(13)形成位于所述翅片(10)沿第二方向两侧的波纹状褶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水槽(12)中,至少一者与至少一个所述安装孔(11)连通,所述安装孔(11)将对应所述导水槽(12)分为至少两个导水槽段(121);所述安装孔(11)贯穿对应所述导水槽(12)和位于该所述导水槽(12)两侧的所述间隔槽(13)设置,所述安装孔(11)将对应所述间隔槽(13)分成至少两个间隔槽段(1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数量的所述间隔槽(13)的底部构造有扰流孔(14),所述扰流孔(14)沿所述翅片(10)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间隔槽段(131)设置,沿所述间隔槽(13)的轴向,所述扰流孔(14)间隔布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间隔槽(13)的宽度方向,所述扰流孔(14)边缘距所述导水槽(12)边缘的最小距离为A,占该所述扰流孔(14)对应位置的所述间隔槽(13)槽宽B的10%-2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间隔槽(13)轴向,所述扰流孔(14)边缘距所述安装孔(11)边缘的最小距离C,占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孔(11)之间的间隔槽段(131)长度D的5%-15%;和/或,沿所述间隔槽(13)轴向,所述扰流孔(14)边缘距所述翅片(10)边缘的最小距离E,占位于所述翅片(10)边缘处的间隔槽段(131)长度F的5%-1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孔(14)的形状设置为椭圆形、圆形或者三角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孔(14)形状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顶角沿所述间隔槽(13)的轴向靠近所述流动上游(1201)设置;或者,
所述扰流孔(14)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的长轴与所述间隔槽(13)槽宽方向一致,所述椭圆形的短轴与所述间隔槽(13)的轴向一致;或,所述椭圆形的长轴与所述间隔槽(13)的轴向一致,所述椭圆形的短轴与所述间隔槽(13)槽宽方向一致。
10.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翅片(10);
换热管组(20),包括多个连通的换热管(21),各个所述换热管(21)穿过所述翅片(10)的安装孔(11);
接水盘,沿第二方向位于所述换热管组(20)下方。
CN202322208609.5U 2023-08-16 2023-08-16 翅片及换热器 Active CN2206022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8609.5U CN220602294U (zh) 2023-08-16 2023-08-16 翅片及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8609.5U CN220602294U (zh) 2023-08-16 2023-08-16 翅片及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02294U true CN220602294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73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08609.5U Active CN220602294U (zh) 2023-08-16 2023-08-16 翅片及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022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32117A (en) Fin tube heat exchanger
US5109919A (en) Heat exchanger
JP5799382B2 (ja) 空気熱交換器
US11454448B2 (en) Enhanced heat transfer surface
US20070151716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fin of the same
WO2017126019A1 (ja) 熱交換器
WO2019218429A1 (zh) 换热器及换热设备
KR100197718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열교환기
EP3318832B1 (en) Inner fin for heat exchanger
KR100220723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열교환기
CN220602294U (zh) 翅片及换热器
JP6375897B2 (ja) 熱交換器
CN211012555U (zh) 一种平板翅片以及微通道换热器、空调
JP2004263881A (ja) 伝熱フィン、熱交換器、カーエアコン用エバポレータ及びコンデンサ
JP2008116095A (ja) 空気熱交換器
KR0133026Y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열교환기
CN210119132U (zh) 用于换热器的翅片、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EP3483544B1 (en) Heat exchanger
CN212300011U (zh) 换热器和空调机组
CN220893089U (zh) 一种单排管集热片结构、换热器及热水器
CN219955724U (zh) 一种冷凝器及冰箱
CN218583864U (zh) 翅片及其换热器
JP3216472B2 (ja) クロスフィンコイル型熱交換器
CN215638997U (zh) 一种换热翅片、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11829366A (zh) 换热器和空调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