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79104U - 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用污水净化***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用污水净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79104U
CN220579104U CN202322160679.8U CN202322160679U CN220579104U CN 220579104 U CN220579104 U CN 220579104U CN 202322160679 U CN202322160679 U CN 202322160679U CN 220579104 U CN220579104 U CN 2205791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reaction zone
biochemical reaction
phys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6067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天富
谢莉
张克俭
张欣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Jiahex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Jiahex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Jiahex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Jiahex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6067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791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791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791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用污水净化***,包括箱体、进水管和排水管;箱体内具有相对分隔排布的生化反应区和物理沉淀区;进水管为文丘里进水配气管结构,下游端与生化反应区连接、上游端与微滤机和气源连接;生化反应区与加药桶连接,并通过导水管与物理沉淀区连接;物理沉淀区内间距排布有多块阻挡斜板;排水管的上游端连接在物理沉淀区的顶部处,处在阻挡斜板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在对污水进行含氧量补充的同时,能够可靠降低水中所含的非离子氨、亚硝酸盐等的浓度,亦能够可靠地分离水中所含杂质,提高水质的透明度和含氧量,从而可靠提高净化后的水质,满足水产养殖或环保外排对水质的技术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用污水净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具体是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用的污水净化***,用作水产养殖池塘内的污水进行净化循环及尾水净化外排。
背景技术
在丘陵缺水地区,水产养殖的池塘主要依赖于季节性河流所形成的山塘、水库等水资源。水产养殖的池塘中有投放的饲料、动物代谢物等杂质,这些杂质在降解过程中,会造成池塘水的有机物浓度升高,氮磷总量相应增加,从而不能满足继续养殖之技术需求。为了合理利用相对有限的水资源、达到污水净化后的循环再利用,亦为了保护环境、提高外排污水的清洁性,需要对水产养殖的池塘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当前,对水产养殖的池塘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设备有很多,但主要是进行曝气处理及过滤处理,以曝气处理来补充水中含氧量,以过滤处理来降低水中杂质,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名称为“水产养殖尾水内循环方法与***”(公开号CN 115572017 A,公开日2023年01月06日)。此类技术不能对污水进行絮凝、催化氧化等生化反应处理,处理获得的水质透明度偏低,水中所含的非离子氨、亚硝酸盐的浓度较高,从而不利于水质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的特殊性,以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对水产养殖池塘污水进行可靠地净化处理、提高水质的水产养殖池塘用污水净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用污水净化***,包括箱体、进水管和排水管;
所述箱体内具有相对分隔排布的生化反应区和物理沉淀区;
所述进水管为文丘里进水配气管结构,所述进水管的下游端与所述生化反应区连接,所述进水管的上游端分别与微滤机和气源连接;
所述生化反应区的顶部与加药桶连接,所述生化反应区的顶部通过导水管与所述物理沉淀区的底部连接;
所述物理沉淀区内间距排布有多块处在所述导水管下游端上方的阻挡斜板,每一块阻挡斜板在所述物理沉淀区的高度方向上呈倾斜排布,相邻两块阻挡斜板之间的顶缘和底缘在正投影方向上形成交错排布;
所述排水管的上游端连接在所述物理沉淀区的顶部处,处在所述阻挡斜板的上方。
上述技术措施针对于上述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的特殊性,在箱体内形成相对分隔排布的生化反应区和物理沉淀区,以文丘里进水配气管在生化反应区内进行进水的同时曝气,补充水中含氧量。生化反应区内通过加入的药液对污水进行絮凝、催化氧化等生化反应处理,降低水中所含的非离子氨、亚硝酸盐等的浓度。物理沉淀区对污水进行沉淀分离。通过上述技术措施,在对污水进行含氧量补充的同时,可靠降低水中所含的非离子氨、亚硝酸盐等的浓度,亦可靠分离水中所含杂质,提高水质的透明度和含氧量,从而可靠提高净化后的水质。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污水净化***还包括有电化学反应区,所述电化学反应区处在所述物理沉淀区的上方;
所述电化学反应区内排布有处在所述阻挡斜板上方的电极板,所述电极板平置在所述物理沉淀区内各阻挡斜板的上方,所述电极板处在所述排水管的上游端下方。
上述技术措施对沉淀分离后的水液进行电极加速除磷处理,提高水质中的除磷效果,进而提高所净化水的水质,满足水产养殖或环保外排的技术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电化学反应区内,在所述排水管的上游端处连接有集水槽二;
所述电化学反应区内的水液以上升漫延方式涌入所述集水槽二内,所述集水槽二内的水液经所述排水管外排。
再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二的口缘部为锯齿状结构。
上述技术措施在满足电化学反应的同时,一方面有利于去除水中的杂质,进一步提高所净化水的水质。二方面以锯齿状的V型凹槽,形成节流效果,从而调节集水槽的排水流量。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排水管上连接有管道式紫外线消毒器。该技术措施能够对净化外排的水进行消毒、杀菌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所净化水的水质。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生化反应区内,在所述导水管的上游端处连接有集水槽一;
所述生化反应区内的水液以上升漫延方式涌入所述集水槽一内,所述集水槽一内的水液经所述导水管排至所述物理沉淀区内。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一的口缘部为锯齿状结构。
上述技术措施在满足生化反应的同时,一方面有利于去除水中的杂质,减少后续物理沉淀处理的作业量,提高所净化水的水质。二方面以锯齿状的V型凹槽,形成节流效果,从而调节集水槽的排水流量。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导水管的下游端在所述物理沉淀区内连接有布水管;
所述布水管在所述物理沉淀区内平置排布,所述布水管的环周为筛孔结构。
上述技术措施在有利于相对均匀布水的同时,亦有利于提高水质的曝气质量。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生化反应区的顶部,通过加药管线与对应加药桶连接。该技术措施有利于加药桶在生化反应区周围灵活、紧凑排布。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加药桶分为相对独立的两个,一个加药桶用作PAM搅拌加注,另一个加药桶用作PAFC搅拌加注。该技术措施能够对污水提供可靠地生化反应处理,包括絮凝处理和催化氧化处理等。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箱体内还具有设备区,所述设备区与所述生化反应区和所述物理沉淀区分别相对分隔排布;
所述加药桶排布在所述设备区内。
上述技术措施有利于整个污水净化***紧凑、整洁成型。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生化反应区和所述物理沉淀区的底部,分别排布有至少一根排泥管。该技术措施能够将分离出的污泥通过排泥管外排,以保障整个污水净化***连续性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上述技术措施针对于上述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的特殊性,在对污水进行含氧量补充的同时,能够可靠降低水中所含的非离子氨、亚硝酸盐等的浓度,亦能够可靠地分离水中所含杂质,提高水质的透明度和含氧量,从而可靠提高净化后的水质,满足水产养殖或环保外排对水质的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处(阻挡斜板下方)平面示意图。
图中代号含义:1—箱体;2—设备区;3—生化反应区;4—物理沉淀区;5—电化学反应区;6—排泥管;7—集水槽一;8—布水管;9—阻挡斜板;10—电极板;11—集水槽二;12—排水管;13—加药桶;14—进水管;15—加药管线;16—导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具体是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用的污水净化***,用作水产养殖池塘内的污水进行净化循环及尾水净化外排,下面结合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技术方案内容进行具体说明。其中,实施例1结合说明书附图-即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内容进行清楚、详细的阐释;其它实施例虽未单独绘制附图,但其主体结构仍可参照实施例1的附图。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是示意性的,其为了清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已经简化了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了本实用新型贡献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1、进水管14和排水管12。
箱体1以不锈钢材质成型,内部通过隔板划分为相对分隔排布的设备区2、生化反应区3和物理沉淀区4,在物理沉淀区4的上方形成电化学反应区5,生化反应区3处在设备区2和物理沉淀区4之间。
具体的,进水管14采用文丘里的进水配气管结构。进水管14穿过设备区2的底部,进水管14的下游端与生化反应区3的底部连接,进水管14的上游端分别与微滤机和气源连接,微滤机处在箱体1外部、用作对池塘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处理,气源用作提供氧气。进水管14上连接有控制其通/断状态的阀门。
生化反应区3的顶部通过对应的加药管线15与加药桶13连接。加药桶13分为相对独立的两个,一个加药桶13用作PAM搅拌加注,另一个加药桶13用作PAFC搅拌加注,两个加药桶13排布在设备区2内。加药桶13通过电磁计量泵对生化反应区3进行药剂加注。为了便于设备区2的进出,在设备区2的侧部开设有门洞、并连接有门板。
生化反应区3的顶部通过导水管16与物理沉淀区4的底部连接。在生化反应区3内,导水管16的上游端处连接有集水槽一7,该集水槽一7的主体为内凹型槽结构,槽口向上,集水槽一7的口缘部为锯齿状结构,具有连续排布的V型凹槽和V型凸齿。生化反应区3内的水液以上升漫延方式涌入集水槽一7内,集水槽一7内的水液经导水管16排至物理沉淀区4内。
生化反应区3的底部,排布有一根排泥管6,该排泥管6为环周网孔结构。排泥管6的一端延伸出生化反应区3,在排泥管6的外端连接有控制其通/断状态的阀门。排泥管6用作将生化反应区3产生的泥浆吸收外排。
物理沉淀区4内,间距排布有多块阻挡斜板9,每一块阻挡斜板9在物理沉淀区4的高度方向上呈倾斜排布,从而在物理沉淀区4内形成一层斜板阻挡过滤层,处在导水管16下游端上方。前述的斜板阻挡过滤层,相邻两块阻挡斜板9之间的顶缘和底缘在正投影方向上形成交错排布,即相邻的第一块阻挡斜板的顶缘,处在第二块阻挡斜板的顶缘与底缘之间,同理的,相邻的第一块阻挡斜板的底缘,处在第二块阻挡斜板的顶缘与底缘之间。
物理沉淀区4的底部,排布有两根排泥管6,该排泥管6为环周网孔结构。排泥管6的一端延伸出物理沉淀区4,在排泥管6的外端连接有控制其通/断状态的阀门。排泥管6用作将物理沉淀区4产生的泥浆吸收外排。
电化学反应区5处在物理沉淀区4的上方,处在阻挡斜板9的上方。电化学反应区5内排布有处在阻挡斜板9上方的电极板10,该电极板10以平置方式排布在物理沉淀区4内各阻挡斜板9的上方,与各阻挡斜板9的顶缘形成间距排布。
排水管12的上游端连接在电化学反应区5的顶部处,处在电极板10的上方,即电极板10处在排水管12的上游端下方。在电化学反应区5内,排水管12的上游端处连接有集水槽二11,该集水槽二11的主体为内凹型槽结构,槽口向上,集水槽二11的口缘部为锯齿状结构,具有连续排布的V型凹槽和V型凸齿。电化学反应区5内的水液以上升漫延方式涌入集水槽二11内,集水槽二11内的水液经排水管12外排。排水管12上连接有管道式紫外线消毒器,对外排水液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为了实现均匀布水,上述物理沉淀区4内的导水管16下游端,连接有布水管8,该布水管8在物理沉淀区4内平置排布,布水管8的环周为筛孔结构。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进水管和排水管。
箱体以不锈钢材质成型,内部通过隔板划分为相对分隔排布的设备区、生化反应区和物理沉淀区,生化反应区处在设备区和物理沉淀区之间。
具体的,进水管采用文丘里的进水配气管结构。进水管穿过设备区的底部,进水管的下游端与生化反应区的底部连接,进水管的上游端分别与微滤机和气源连接,微滤机处在箱体外部、用作对池塘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处理,气源用作提供氧气。进水管上连接有控制其通/断状态的阀门。
生化反应区的顶部通过对应的加药管线与加药桶连接。加药桶分为相对独立的两个,一个加药桶用作PAM搅拌加注,另一个加药桶用作PAFC搅拌加注,两个加药桶排布在设备区内。加药桶通过电磁计量泵对生化反应区进行药剂加注。为了便于设备区的进出,在设备区的侧部开设有门洞、并连接有门板。
生化反应区的顶部通过导水管与物理沉淀区的底部连接。在生化反应区内,导水管的上游端处连接有集水槽一,该集水槽一的主体为内凹型槽结构,槽口向上,集水槽一的口缘部为锯齿状结构,具有连续排布的V型凹槽和V型凸齿。生化反应区内的水液以上升漫延方式涌入集水槽一内,集水槽一内的水液经导水管排至物理沉淀区内。
生化反应区的底部,排布有一根排泥管,该排泥管为环周网孔结构。排泥管的一端延伸出生化反应区,在排泥管的外端连接有控制其通/断状态的阀门。排泥管用作将生化反应区产生的泥浆吸收外排。
物理沉淀区内,间距排布有多块阻挡斜板,每一块阻挡斜板在物理沉淀区的高度方向上呈倾斜排布,从而在物理沉淀区内形成一层斜板阻挡过滤层,处在导水管下游端上方。前述的斜板阻挡过滤层,相邻两块阻挡斜板之间的顶缘和底缘在正投影方向上形成交错排布,即相邻的第一块阻挡斜板的顶缘,处在第二块阻挡斜板的顶缘与底缘之间,同理的,相邻的第一块阻挡斜板的底缘,处在第二块阻挡斜板的顶缘与底缘之间。
物理沉淀区的底部,排布有两根排泥管,该排泥管为环周网孔结构。排泥管的一端延伸出物理沉淀区,在排泥管的外端连接有控制其通/断状态的阀门。排泥管用作将物理沉淀区产生的泥浆吸收外排。
排水管的上游端连接在物理沉淀区的顶部处,处在阻挡斜板的上方。在物理沉淀区内,排水管的上游端处连接有集水槽二,该集水槽二的主体为内凹型槽结构,槽口向上,集水槽二的口缘部为锯齿状结构,具有连续排布的V型凹槽和V型凸齿。物理沉淀区内的水液以上升漫延方式涌入集水槽二内,集水槽二内的水液经排水管外排。排水管上连接有管道式紫外线消毒器,对外排水液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为了实现均匀布水,上述物理沉淀区内的导水管下游端,连接有布水管,该布水管在物理沉淀区内平置排布,布水管的环周为筛孔结构。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进水管和排水管。
箱体以不锈钢材质成型,内部通过隔板划分为相对分隔排布的生化反应区和物理沉淀区,在物理沉淀区的上方形成电化学反应区。
具体的,进水管采用文丘里的进水配气管结构。进水管的下游端与生化反应区的底部连接,进水管的上游端分别与微滤机和气源连接,微滤机处在箱体外部、用作对池塘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处理,气源用作提供氧气。进水管上连接有控制其通/断状态的阀门。
生化反应区的顶部与加药桶连接。加药桶分为相对独立的两个,一个加药桶用作PAM搅拌加注,另一个加药桶用作PAFC搅拌加注,两个加药桶排布在生化反应区的顶部箱体上。加药桶通过电磁计量泵对生化反应区进行药剂加注。
生化反应区的顶部通过导水管与物理沉淀区的底部连接。在生化反应区内,导水管的上游端处连接有集水槽一,该集水槽一的主体为内凹型槽结构,槽口向上,集水槽一的口缘部为锯齿状结构,具有连续排布的V型凹槽和V型凸齿。生化反应区内的水液以上升漫延方式涌入集水槽一内,集水槽一内的水液经导水管排至物理沉淀区内。
生化反应区的底部,排布有一根排泥管,该排泥管为环周网孔结构。排泥管的一端延伸出生化反应区,在排泥管的外端连接有控制其通/断状态的阀门。排泥管用作将生化反应区产生的泥浆吸收外排。
物理沉淀区内,间距排布有多块阻挡斜板,每一块阻挡斜板在物理沉淀区的高度方向上呈倾斜排布,从而在物理沉淀区内形成一层斜板阻挡过滤层,处在导水管下游端上方。前述的斜板阻挡过滤层,相邻两块阻挡斜板之间的顶缘和底缘在正投影方向上形成交错排布,即相邻的第一块阻挡斜板的顶缘,处在第二块阻挡斜板的顶缘与底缘之间,同理的,相邻的第一块阻挡斜板的底缘,处在第二块阻挡斜板的顶缘与底缘之间。
物理沉淀区的底部,排布有两根排泥管,该排泥管为环周网孔结构。排泥管的一端延伸出物理沉淀区,在排泥管的外端连接有控制其通/断状态的阀门。排泥管用作将物理沉淀区产生的泥浆吸收外排。
电化学反应区处在物理沉淀区的上方,处在阻挡斜板的上方。电化学反应区内排布有处在阻挡斜板上方的电极板,该电极板以平置方式排布在物理沉淀区内各阻挡斜板的上方,与各阻挡斜板的顶缘形成间距排布。
排水管的上游端连接在电化学反应区的顶部处,处在电极板的上方,即电极板处在排水管的上游端下方。在电化学反应区内,排水管的上游端处连接有集水槽二,该集水槽二的主体为内凹型槽结构,槽口向上,集水槽二的口缘部为锯齿状结构,具有连续排布的V型凹槽和V型凸齿。电化学反应区内的水液以上升漫延方式涌入集水槽二内,集水槽二内的水液经排水管外排。排水管上连接有管道式紫外线消毒器,对外排水液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为了实现均匀布水,上述物理沉淀区内的导水管下游端,连接有布水管,该布水管在物理沉淀区内平置排布,布水管的环周为筛孔结构。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用污水净化***,包括箱体(1)、进水管(14)和排水管(12);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1)内具有相对分隔排布的生化反应区(3)和物理沉淀区(4);
所述进水管(14)为文丘里进水配气管结构,所述进水管(14)的下游端与所述生化反应区(3)连接,所述进水管(14)的上游端分别与微滤机和气源连接;
所述生化反应区(3)的顶部与加药桶(13)连接,所述生化反应区(3)的顶部通过导水管(16)与所述物理沉淀区(4)的底部连接;
所述物理沉淀区(4)内间距排布有多块处在所述导水管(16)下游端上方的阻挡斜板(9),每一块阻挡斜板(9)在所述物理沉淀区(4)的高度方向上呈倾斜排布,相邻两块阻挡斜板(9)之间的顶缘和底缘在正投影方向上形成交错排布;
所述排水管(12)的上游端连接在所述物理沉淀区(4)的顶部处,处在所述阻挡斜板(9)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产养殖池塘用污水净化***,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水净化***还包括有电化学反应区(5),所述电化学反应区(5)处在所述物理沉淀区(4)的上方;
所述电化学反应区(5)内排布有处在所述阻挡斜板(9)上方的电极板(10),所述电极板(10)平置在所述物理沉淀区(4)内各阻挡斜板(9)的上方,所述电极板(10)处在所述排水管(12)的上游端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水产养殖池塘用污水净化***,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化学反应区(5)内,在所述排水管(12)的上游端处连接有集水槽二(11);
所述电化学反应区(5)内的水液以上升漫延方式涌入所述集水槽二(11)内,所述集水槽二(11)内的水液经所述排水管(12)外排。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水产养殖池塘用污水净化***,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管(12)上连接有管道式紫外线消毒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产养殖池塘用污水净化***,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化反应区(3)内,在所述导水管(16)的上游端处连接有集水槽一(7);
所述生化反应区(3)内的水液以上升漫延方式涌入所述集水槽一(7)内,所述集水槽一(7)内的水液经所述导水管(16)排至所述物理沉淀区(4)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水产养殖池塘用污水净化***,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水管(16)的下游端在所述物理沉淀区(4)内连接有布水管(8);
所述布水管(8)在所述物理沉淀区(4)内平置排布,所述布水管(8)的环周为筛孔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产养殖池塘用污水净化***,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化反应区(3)的顶部,通过加药管线(15)与对应加药桶(1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水产养殖池塘用污水净化***,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药桶(13)分为相对独立的两个,一个加药桶(13)用作PAM搅拌加注,另一个加药桶(13)用作PAFC搅拌加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产养殖池塘用污水净化***,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1)内还具有设备区(2),所述设备区(2)与所述生化反应区(3)和所述物理沉淀区(4)分别相对分隔排布;
所述加药桶(13)排布在所述设备区(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产养殖池塘用污水净化***,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化反应区(3)和所述物理沉淀区(4)的底部,分别排布有至少一根排泥管(6)。
CN202322160679.8U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用污水净化*** Active CN2205791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60679.8U CN220579104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用污水净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60679.8U CN220579104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用污水净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79104U true CN220579104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17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60679.8U Active CN220579104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用污水净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791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03525B1 (ko) 환경친화형 인공습지 축산폐수 처리시스템
CN101205109B (zh) 厌氧法处理化纤废水装置
KR101226547B1 (ko) 선박용 오수처리장치
CN109516553A (zh) 高效厌氧脱氮生物反应器
CN102161554A (zh) 一种厌氧水解酸化和ao-sbr一体化污水处理反应池
CN106007228A (zh) 一种基于abr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5368041U (zh) 紫外光-臭氧催化氧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14380454A (zh) 一种基于mabr和mbr的tmbr污水处理工艺
CN108975632A (zh) 一种一体化分散式高效污水处理***
CN210438573U (zh) 一种抑堵增氧型人工湿地***
CN204752494U (zh) 一种医院污水处理***
CN208933187U (zh) 一种一体化分散式高效污水处理***
CN220579104U (zh) 一种水产养殖池塘用污水净化***
CN207738510U (zh) 一种厌氧折流板回流***
CN214400158U (zh) 絮凝沉淀池强化氨氮处理mbbr***
CN214299758U (zh) 高效絮凝沉淀池强化氨氮处理mbbr***
CN210538263U (zh) 一种鲟鱼养殖用水的高效过滤净化***
CN107381817A (zh) 一种防气蚀微氧脱氮反应器
CN208667396U (zh) 一种mbr一体化污水回用设备
CN209113684U (zh) 一种生物膜一体化污水处理***
CN116282678A (zh) 集成化装配式污水除氮除沙设备
CN208791417U (zh) 一种多折流式生化反应槽
CN208617651U (zh) 服务区一体化污水处理***
CN207330485U (zh) 一种uv光催化臭氧反应池
CN112537887A (zh) 高效絮凝沉淀池强化氨氮处理mbbr***及运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