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4018U - 换热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换热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44018U
CN220544018U CN202322046003.6U CN202322046003U CN220544018U CN 220544018 U CN220544018 U CN 220544018U CN 202322046003 U CN202322046003 U CN 202322046003U CN 220544018 U CN220544018 U CN 2205440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wall
heat exchange
plate body
exchange structur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460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静
张海涛
朱婷婷
朱俊杰
林学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460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440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440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440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换热结构包括:第一板体,第一板体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具有第一底壁和第一侧壁;第二板体,第二板体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具有第二底壁和第二侧壁,第一底壁与第二底壁至少部分间隔开形成流道,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连接,第一板体的第一凹槽用于容纳电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结构,通过在第一板体设置第一凹槽,在第二板体设置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第一底壁和第二凹槽的第二底壁间隔开形成流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构成冷却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集成为具有能够实现托盘和冷却器的双重功能的换热结构,取消托盘结构,减少重量和成本。

Description

换热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动力电池通常采用冷却器焊接至托盘型材框架对电芯进行散热,托盘通常为铝合金挤压型材拼焊,但是托盘结构型材框架重量大、成本高,且冷却器和托盘焊缝气密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的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单独设置托盘,导致整体结构重量大、成本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结构,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第一底壁和第一侧壁;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具有第二底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底壁与所述第二底壁至少部分间隔开形成流道,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板体的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容纳电芯。
可选地,所述第二底壁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一底壁抵接,且第一板体的所述第一底壁与所述凸起至少部分间隔开形成所述流道。
可选地,所述凸起上设置流道槽,所述流道槽与所述第一底壁共同限定出所述流道。
可选地,所述凸起为多个,每个所述凸起分别沿所述第二底壁曲线延伸。
可选地,第二底壁除所述凸起部分外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底壁间隔开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填充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底壁和所述第二底壁部分间隔开,且所述第二底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与第一底壁和第一侧壁之间配合形成环形的所述腔体,所述填充件为与所述环形的所述腔体相对应的环形填充块。
可选地,所述第二底壁的背向所述第一底壁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凸起相对应的凹陷区,所述凹陷区内设有缓冲件。
可选地,所述第二底壁的背向所述第一底壁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凸起相对应的凹陷区,所述第二底壁的背向所述第一底壁的一侧设有缓冲件,且所述缓冲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凹陷区内。
可选地,所述换热结构还包括底护板,所述底护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底壁的背向所述第一底壁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底护板与所述第二底壁除所述凹陷区外的部分固定连接,且所述底护板与所述缓冲件粘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体的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远离所述第一凹槽延伸的第一凸沿,所述第二板体的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远离所述第二凹槽延伸的第二凸沿,所述第一凸沿和所述第二凸沿连接,且用于连接外部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二凸沿设在所述第一凸沿朝向所述第二底壁的一侧,所述第一凸沿和所述第二凸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凸沿和所述第二凸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结构。
可选地,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电芯,所述电芯安装排列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结构;或者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结构,通过在第一板体设置第一凹槽,在第二板体设置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第一底壁和第二凹槽的第二底壁间隔开形成流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构成冷却器。同时将电芯设置在第一凹槽内,实现对电芯的冷却散热,将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集成为具有能够实现托盘和冷却器的双重功能的换热结构,取消托盘结构,减少重量和成本,提升换热结构的气密性。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结构的一个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结构的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结构的另一个结构图;
图4是图3中沿线A-A的剖面图;
图5是图4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区域C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换热结构100;
第一板体10;第一凹槽11;第一底壁12;第一侧壁13;第一凸沿14;
第二板体20;第二凹槽21;第二底壁22;第二侧壁23;凸起24;流道槽25;凹陷区26;腔体27;第二凸沿28;
填充件30;
缓冲件40;
底护板50。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若涉及到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涉及到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涉及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结构100。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结构100包括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
具体而言,第一板体10设有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具有第一底壁12和第一侧壁13。第二板体20设有第二凹槽21,第二凹槽21具有第二底壁22和第二侧壁23,第一底壁12与第二底壁22至少部分间隔开形成流道,第一侧壁13与第二侧壁23连接,第一板体10的第一凹槽11用于容纳电芯。
换言之,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结构100主要由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组成。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板体10设置有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具有第一底壁12和第一侧壁13。第一底壁12和第一侧壁13构成具有第一凹槽11的第一板体10。第一板体10的第一凹槽11内可以用于容纳电芯。第二板体20设置有第二凹槽21,第二凹槽21具有第二底壁22和第二侧壁23,第二底壁22和第二侧壁23构成具有第二凹槽21的第二板体20。通过设置第一侧壁13与第二侧壁23连接围合形成双层边框,达到现有技术中托盘型材框架防撞击的强度要求,避免单层侧壁强度不足而需要另设加强结构的问题。
第一板体10设置在第二板体20上,第一底壁12与第二底壁22相对应,并且第一底壁12与第二底壁22至少部分间隔开形成流道,流道内可以导入可循环流通的冷却液,例如,冷却水或其他冷却介质。通过利用流道内的冷却液能够实现对第一凹槽11内的电芯的冷却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构成的具有流道的换热结构100不仅可以作为冷却器,实现对电芯的冷却散热,还可以作为加热器,实现对电芯的加热。同时还能用作托盘,用以安装和容纳电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结构100,将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集成为具有能够实现托盘和冷却器的双重功能的结构,取消托盘结构,减少重量和成本,整体结构气密性好。
现有技术中,冷却器和托盘为两个独立结构,通过冷却器对托盘内的电芯进行冷却散热。而托盘通常采用铝合金挤压型材拼焊,冷却器焊接至托盘型材框架对电芯进行散热,型材框架重量大、成本高,且冷却器和托盘焊缝气密性差。本实用新型将换热结构100直接设置成类似托盘的造型,实现换热结构100功能的多元化,无需单独设置托盘,解决有现有技术中,单独设置托盘,重量大、成本高以及气密性差等问题。同时,设置第一侧壁13与第二侧壁23连接围合形成双层边框,达到现有技术中托盘型材框架防撞击的强度要求,避免单层侧壁强度不足而需要另设加强结构的问题。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结构100,通过在第一板体10设置第一凹槽11,在第二板体20设置第二凹槽21,第一凹槽11的第一底壁12和第二凹槽21的第二底壁22间隔开形成流道,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构成冷却器。同时将电芯设置在第一凹槽11内,实现对电芯的冷却散热,将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集成为具有能够实现托盘和冷却器的双重功能的换热结构100,取消托盘结构,减少重量和成本,提升换热结构100的气密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底壁22设有凸起24,凸起24与第一底壁12抵接,且第一底壁12与凸起24至少部分间隔开形成流道。
也就是说,参见图2、图5和图6,第二凹槽21的第二底壁22设置有凸起24,凸起24呈大片凹凸形状。第二底壁22上的凸起24能够与第一底壁12抵接。并且第一板体10的第一底壁12与凸起24至少部分间隔开形成流道,以用于传输冷却液,实现对第一凹槽11内的电芯进行散热。凸起24与第一板体10的底壁可以采用纤焊或其他方式连接,纤焊后失效整形,能够获取更高的结构强度,提高换热结构100整体结构的稳固性和气密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凸起24上设置流道槽25,流道槽25与第一底壁12共同限定出流道。
换句话说,参见图2、图5和图6,凸起24上可以设置有流道槽25,流道槽25与第一底壁12能够共同限定出流道。通过冷却液在流道内循环流动,带走第一凹槽11内的电芯的热量,实现对电芯的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凸起24为多个,每个凸起24分别沿第二底壁22曲线延伸。
也就是说,凸起24可以设置成多个,每个凸起24可以分别沿第二底壁22曲线延伸,如图2所示,每个凸起24上的流道槽25分别与第一底壁12共同限定出多个流道。多个流道所围成的面积大致与第一凹槽11的第一底壁12的面积相当,保证对第一凹槽11内的电芯进行均匀散热,进一步提高换热结构100的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多个流道可以呈U形、环形或其他形状,流道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定,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详细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底壁22除凸起24部分外的部分与第一底壁12间隔开形成腔体27,腔体27内设有填充件30。
换句话说,参见图4和图5,第二底壁22除凸起24部分外的部分与第一底壁12可以间隔开形成腔体27。腔体27内可以设置有填充件30。通过在腔体27内设置填充件30,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的承载能力,增加换热结构100的承载强度,保证换热结构100安装电芯后,整体结构更加稳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底壁12和第二底壁22部分间隔开,且第二底壁22和第二侧壁23与第一底壁12和第一侧壁13之间配合形成环形的腔体27,填充件30为与环形的腔体27相对应的环形填充块。
也就是说,参见图2和图5,第一底壁12和第二底壁22可以部分间隔开,并且第二底壁22和第二侧壁23与第一底壁12和第一侧壁13之间配合形成环形的腔体27。其中,环形的腔体27可以大致位于第二板体20的第二底壁22与第二侧壁23的连接位置处。第二板体20的第二底壁22与第二侧壁23的连接位置处可以理解为第二凹槽21底部的边缘位置。该环形的腔体27相对第一板体10的第一底壁12向下凹陷,填充件30设置成与环形的腔体27相对应的环形填充块(参见图2)。环形填充块填充在环形的腔体27内,有效增加了换热结构100的承载强度。
其中,通过设置第一侧壁13与第二侧壁23连接围合形成双层边框,能够达到现有技术中托盘型材框架防撞击的强度要求,避免单层侧壁强度不足而需要另设加强结构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填充件30可以采用发泡剂、发泡填充胶,通过设置填充件30,既能提高换热结构100的承载能力,同时填充件30重量轻,具有一定的保温、缓冲和耐冲击性能,能够对换热结构100进行良好防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底壁22的背向第一底壁12的一侧形成有与凸起24相对应的凹陷区26,凹陷区26内设有缓冲件40。
也就是说,参见图2和图6,第二底壁22的背向第一底壁12的一侧(第二板体20的底面)设置有凹陷区26,凹陷区26与第二底壁22上的凸起24相对应,将第二板体20的第二底壁22构成具有凹凸造型的结构,进一步增加第二板体20的整体的结构强度。参见图2,凹陷区26内可以设置有缓冲件40。通过缓冲件40填充在第二底壁22的凹陷区26内,缓冲件40具有保温、耐冲击且重量轻等性能,能够对电芯底部进行有效防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底壁22的背向第一底壁12的一侧形成有与凸起24相对应的凹陷区26,第二底壁22的背向第一底壁12的一侧设有缓冲件40,且缓冲件40的一部分位于凹陷区26内。
换句话说,参见图2、图5和图6,第二底壁22的背向第一底壁12的一侧(第二板体20的底部)设置有与凸起24相对应的凹陷区26。第二底壁22的背向第一底壁12的一侧设置有缓冲件40,缓冲件40可以采用发泡板或其他具有缓冲功能的结构。缓冲件40可以设置成一个板体结构,将缓冲件40覆盖在第二板体20的底部,同时,缓冲件40的一部分能够填充在凹陷区26内。缓冲件40具有保温、缓冲、耐冲击且重量轻等性能,能够对电芯底部进行有效防护。缓冲件40可以采用保温、耐冲击的材料制成,缓冲件40的具体形状和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定,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详细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板体10为均温板,第二板体20为流道板,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可以采用铝板一体冲压成型,将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进行集成设置。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构成具有流道的换热结构100,不仅可以作为冷却器,实现对电芯的冷却散热。同时还能用作托盘,用以安装和容纳电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结构100,将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集成为具有能够实现托盘和冷却器的双重功能的结构,取消托盘结构,减少重量和成本。
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的焊接可以取消自融焊工艺,将均温板(第一板体10)和流道板(第二板体20)整体贴合一体纤焊,焊接不破坏木材强度,钎焊后整体矫正整形,控制形变,并获取更高强度。同时,均温板与流道板四周预留间隙(空腔),用于填充发泡剂(填充件30),可大大增加换热结构100整体承载强度。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结构100替代传统托盘,用于承载电芯,同时具备冷却散热的性能。第二板体20的底部可喷涂防护材料(例如缓冲件40),缓冲件40具有保温、缓冲、耐冲击且重量轻等性能,能够对电芯底部进行有效防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换热结构100还包括底护板50,底护板50连接于第二底壁22的背向第一底壁12的一侧。换句话说,换热结构100还包括底护板50,底护板50设置在第二板体20的底面,通过装配底护板50,能够对换热结构100的底部进行良好防护,达到优良的底部防护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底护板50与第二底壁22除凹陷区26外的部分固定连接,且底护板50与缓冲件40粘接连接。
也就是说,参见图2,底护板50与第二底壁22除凹陷区26部分外的部分可以固定连接。底护板50与第二板体20的第二底壁22的连接可以采用螺栓连接、焊接或其他类型的固定连接方式,保证底护板50与第二板体20之间连接稳固,提高换热结构100整体的稳固性。底护板50与缓冲件40可以粘接连接,实现对电芯的有效防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板体10的第一侧壁13上设有远离第一凹槽11延伸的第一凸沿14,第二板体20的第二侧壁23上设有远离第二凹槽21延伸的第二凸沿28,第一凸沿14和第二凸沿28连接,并用于连接外部结构。
也就是说,参见图1和图2,第一板体10的第一侧壁13上设置有第一凸沿14,第一凸沿14远离第一凹槽11延伸。第二板体20的第二侧壁23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凸沿28,第二凸沿28远离第二凹槽21延伸。通过在第一板体10上设置第一凸沿14,在第二板体20上设置第二凸沿28,将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分别构造成船型结构。第一凸沿14和第二凸沿28相互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凸沿14和第二凸沿28,有利于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的安装搭接,提高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连接后结构的稳固性和密封性,同时有利于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与外部结构件的安装搭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凸沿28可以设置在第一凸沿14朝向第二底壁22的一侧,第一凸沿14和第二凸沿28相对设置,使第一凸沿14和第二凸沿28层叠布置。第一凸沿14和第二凸沿28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凸沿14和第二凸沿28可以采用纤焊连接,既能提高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连接的稳固性,又能保证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连接的密封性。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凸沿14和第二凸沿28,还有利于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与外部结构件的安装搭接。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结构100,通过在第一板体10设置第一凹槽11,在第二板体20设置第二凹槽21,第一凹槽11的第一底壁12和第二凹槽21的第二底壁22间隔开形成流道,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构成冷却器。同时将电芯设置在第一凹槽11内,实现对电芯的冷却散热,将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集成为具有能够实现托盘和冷却器的双重功能的换热结构100,取消托盘结构,减少重量和成本,提升整体结构的气密性。同时通过设置具有保温、缓冲、耐冲击且重量轻等性能的缓冲件40,能够对电芯底部进行有效防护。并且通过装配底护板50,能够对换热结构100的底部进行良好防护,达到优良的底部防护效果。
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换热结构100的其他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是可以理解并且能够实现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详细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换热结构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结构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也能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通过采用该换热结构100,通过在换热结构100的第一板体10设置第一凹槽11,在换热结构100的第二板体20设置第二凹槽21,第一凹槽11的第一底壁12和第二凹槽21的第二底壁22间隔开形成流道,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构成冷却器。同时将电芯设置在第一凹槽11内,实现对电芯的冷却散热,将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集成为具有能够实现托盘和冷却器的双重功能的换热结构100,取消托盘结构,减少电池包的整体重量和成本。同时通过设置具有保温、缓冲、耐冲击且重量轻等性能的缓冲件40,能够对电池包进行有效防护。并且通过装配底护板50,能够对电池包的底部进行良好防护,达到优良的底部防护效果,提升电池包的保温、缓冲和耐冲击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电池包还包括电芯和盖板。
具体地,电芯安装排列在第一凹槽11内。盖板盖设于第一板体10上。
也就是说,电池包还包括电芯和盖板。其中,电芯可以安装排列在换热结构100的第一凹槽11内。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构成的具有流道的换热结构100不仅可以作为冷却器,实现对电芯的冷却散热。同时还能用作托盘,用以安装和容纳电芯。通过设置填充件30,既能提高电池包的承载能力,同时填充件30重量轻,具有一定的保温、缓冲和耐冲击性能,能够对电池包进行良好防护。通过缓冲件40填充在第二底壁22的凹陷区26内,能够对电芯底部进行有效防护,进一步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盖板可以盖设在换热结构100的第一板体10上,将电芯封闭在换热结构100内,保证电池包整体结构的完整性。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通过在换热结构100的第一板体10设置第一凹槽11,在换热结构100的第二板体20设置第二凹槽21,第一凹槽11的第一底壁12和第二凹槽21的第二底壁22间隔开形成流道,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构成冷却器。同时将电芯设置在第一凹槽11内,实现对电芯的冷却散热,将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集成为具有能够实现托盘和冷却器的双重功能的换热结构100,取消托盘结构,减少电池包的整体重量和成本。同时通过设置具有保温、缓冲、耐冲击且重量轻等性能的缓冲件40,能够对电池包进行有效防护。并且通过装配底护板50,能够对电池包的底部进行良好防护,达到优良的底部防护效果,提升电池包的保温、缓冲和耐冲击性能。
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电池包的其他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是可以理解并且能够实现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详细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换热结构100,或者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包。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结构100或电池包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电设备也能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本实用新型的用电设备通过采用该换热结构100或电池包,通过在换热结构100的第一板体10设置第一凹槽11,在换热结构100的第二板体20设置第二凹槽21,第一凹槽11的第一底壁12和第二凹槽21的第二底壁22间隔开形成流道,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构成冷却器。同时将电芯设置在第一凹槽11内,实现对用电设备内电池包中的电芯的冷却散热,将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集成为具有能够实现托盘和冷却器的双重功能的换热结构100,取消托盘结构,减少用电设备的整体重量和成本。同时通过设置具有保温、缓冲、耐冲击且重量轻等性能的缓冲件40,能够对用电设备进行有效防护,提高用电设备的安全性。并且通过装配底护板50,能够对电池包的底部进行良好防护,达到优良的底部防护效果,提升用电设备的保温、缓冲和耐冲击性能。
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用电设备的其他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是可以理解并且能够实现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详细赘述。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5)

1.一种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具有第一底壁和第一侧壁;
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具有第二底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底壁与所述第二底壁至少部分间隔开形成流道,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一板体的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容纳电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壁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一底壁抵接,且所述第一底壁与所述凸起至少部分间隔开形成所述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上设置流道槽,所述流道槽与所述第一底壁共同限定出所述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多个,每个所述凸起分别沿所述第二底壁曲线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壁除所述凸起外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底壁间隔开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填充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部分间隔开,且所述第二底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底壁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配合形成环形的所述腔体,所述填充件为与所述环形的所述腔体相对应的环形填充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壁的背向所述第一底壁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凸起相对应的凹陷区,所述凹陷区内设有缓冲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壁的背向所述第一底壁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凸起相对应的凹陷区,所述第二底壁的背向所述第一底壁的一侧设有缓冲件,且所述缓冲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凹陷区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护板,所述底护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底壁的背向所述第一底壁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护板与所述第二底壁除所述凹陷区外的部分固定连接,且所述底护板与所述缓冲件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远离所述第一凹槽延伸的第一凸沿,所述第二板体的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远离所述第二凹槽延伸的第二凸沿,所述第一凸沿和所述第二凸沿连接,并用于连接外部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沿设在所述第一凸沿靠近所述第二底壁的一侧,所述第一凸沿和所述第二凸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凸沿和所述第二凸沿固定连接。
13.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芯,所述电芯安装排列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上。
15.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结构;或者,
包括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池包。
CN202322046003.6U 2023-07-31 2023-07-31 换热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2205440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46003.6U CN220544018U (zh) 2023-07-31 2023-07-31 换热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46003.6U CN220544018U (zh) 2023-07-31 2023-07-31 换热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44018U true CN220544018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71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46003.6U Active CN220544018U (zh) 2023-07-31 2023-07-31 换热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440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42058B2 (en) Battery box floor for electric vehicles and corresponding vehicle body
CN110994068B (zh) 一种集成式动力电池冷却结构及动力电池
EP3321996B1 (en) Battery pack
CN210403849U (zh) 托盘、电池包箱体及车辆
AU2022324503A1 (en) Battery pack, vehicle body, and vehicle
CN112117400A (zh) 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111211262A (zh) 一种电池箱及其箱体
JP4494719B2 (ja) 蓄電池用ヒートシンクおよび蓄電池冷却装置
CN115207550A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0984768U (zh) 电池箱及其上盖、电池包、车辆
CN220544018U (zh) 换热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111276656B (zh) 一种集成高效热管理***的电池包下箱体组件
JP7140735B2 (ja) バッテリー収容ユニット
CN210628372U (zh) 动力电池包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8731495U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216085026U (zh) 电池包外壳及电池包
JP2023161332A (ja) 蓄電装置
CN220199416U (zh) 车架电池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JP7116714B2 (ja) バッテリー収容ユニット
CN219393520U (zh) 一种电池包壳体结构
CN220652132U (zh) 电池包
CN220627961U (zh) 电池包箱体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CN220652235U (zh) 电池包
CN218769895U (zh) 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20382196U (zh) 电池包的侧框板、边框、下箱体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