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9925U - 接触器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接触器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9925U
CN220509925U CN202322130717.5U CN202322130717U CN220509925U CN 220509925 U CN220509925 U CN 220509925U CN 202322130717 U CN202322130717 U CN 202322130717U CN 220509925 U CN220509925 U CN 220509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or
heat conduction
shell
binding post
ins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307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同国
张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307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099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9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99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接触器安装结构,包括下安装壳、接触器、上安装壳和散热组件。接触器固设于下安装壳内,接触器包括壳体、接线柱、连接导体和紧固件,接线柱穿过壳体外露,连接导体连接于接线柱外露于壳体的部分上,紧固件将连接导体紧固于接线柱上。上安装壳盖设于下安装壳上。散热组件包括导热块和绝缘导热垫,导热块包括连接部和导热部,连接部套设于接线柱上,且夹设于紧固件与连接导体之间,导热部夹设于连接导体与上安装壳之间,绝缘导热垫夹设于导热部与上安装壳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安装结构,提高了接触器的散热能力,进而提高了接触器的载流能力。

Description

接触器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触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车电控产品中(如电机控制器、DC/DC变换器、PDU控制器等)会使用大电流直流接触器。在这些控制器中接触器属于重要组成部分,接触器一般设置于密闭的空间中,用于控制电流的导通和断开。
大电流直流接触器的外壳通常是环氧树脂,导热率小,即使在其底部加装散热结构(如冷却水路),散热效果也极差。因没有好的散热结构,接触器的接线柱在大电流载流情况下温升会很高,而受限于接触器的温度保护机制,接触器载流很难达到其额定电流。
因此,亟需一种接触器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器安装结构,以提高接触器的散热能力。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接触器安装结构,包括:
下安装壳;
接触器,其固设于所述下安装壳内,所述接触器包括壳体、接线柱、连接导体和紧固件,所述接线柱穿过所述壳体外露,所述连接导体连接于所述接线柱外露于所述壳体的部分上,所述紧固件将所述连接导体紧固于所述接线柱上;
上安装壳,其盖设于所述下安装壳上;
散热组件,其包括导热块和绝缘导热垫,所述导热块包括连接部和导热部,所述连接部套设于所述接线柱上,且夹设于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连接导体之间,所述导热部夹设于所述连接导体与所述上安装壳之间,所述绝缘导热垫夹设于所述导热部与所述上安装壳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绝缘纸,所述绝缘纸夹设于所述绝缘导热垫与所述上安装壳之间,且覆盖所述绝缘导热垫。
作为优选,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之和不大于所述导热部的厚度。
作为优选,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导热块均为金属部件。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块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连接导体的侧面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接触器包括两个接线柱,所述导热块与所述接线柱一一对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接触器的两个所述接线柱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两侧均设置有耳板,所述耳板固定在所述下安装壳上。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导热垫为硅胶垫。
作为优选,所述紧固件为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安装结构,包括下安装壳、接触器、上安装壳和散热组件。接触器固设于下安装壳内,接触器包括壳体、接线柱、连接导体和紧固件,接线柱穿过壳体外露,连接导体连接于接线柱外露于壳体的部分上,紧固件将连接导体紧固于接线柱上。上安装壳盖设于下安装壳上。散热组件包括导热块和绝缘导热垫,导热块包括连接部和导热部,连接部套设于接线柱上,且夹设于紧固件与连接导体之间,导热部夹设于连接导体与上安装壳之间,绝缘导热垫夹设于导热部与上安装壳之间。接触器的壳体内的热量经接线柱传导给连接导体后,能够经导热块的导热部传递给绝缘导热垫,并经绝缘导热垫传递给上安装壳,上安装壳传递至接触器安装结构外的空气中,从而增加接触器的散热面积,提高接触器的散热能力,进而提高接触器的载流能力。绝缘导热垫起到绝缘作用,避免上安装壳带电,此外,能够提高接触器安装结构的抗振能力,从而提高接触器安装结构的可靠性,还能够起到补偿各部件安装误差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安装结构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安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安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安装结构的各个连接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上的两个导热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导热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纸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下安装壳;11、安装座;
2、接触器;
21、壳体; 211、耳板;
22、接线柱; 23、连接导体; 24、紧固件;
3、上安装壳;
4、散热组件;
41、导热块;
411、连接部;412、导热部;413、限位部;
42、绝缘导热垫;43、绝缘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接触器安装结构,包括下安装壳1、接触器2、上安装壳3和散热组件4。上安装壳3盖设于下安装壳1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上安装壳3与下安装壳1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接触器2固设于下安装壳1内,接触器2包括壳体21、接线柱22、连接导体23和紧固件24,接线柱22穿过壳体21外露,连接导体23连接于接线柱22外露于壳体21的部分上,紧固件24将连接导体23紧固于接线柱22上,连接导体23用于接触器2的电流输入和输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导体23为铜排,而接触器2为直流接触器,并且一个下安装壳1内安装有两个接触器2,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一个下安装壳1内的接触器2的数量。散热组件4包括导热块41和绝缘导热垫42,导热块41包括连接部411和导热部412,连接部411套设于接线柱22上,且夹设于紧固件24与连接导体23之间,导热部412夹设于连接导体23与上安装壳3之间,绝缘导热垫42夹设于导热部412与上安装壳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导热垫42为硅胶垫。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安装结构,接触器2的壳体21内的热量经接线柱22传导给连接导体23后,能够经导热块41的导热部412传递给绝缘导热垫42,并经绝缘导热垫42传递给上安装壳3,上安装壳3传递至接触器安装结构外的空气中,从而增加接触器2的散热面积,提高接触器2的散热能力,进而提高接触器2的载流能力。绝缘导热垫42起到绝缘作用,避免上安装壳3带电,此外,能够提高接触器安装结构的抗振能力,从而提高接触器安装结构的可靠性,还能够起到补偿各部件安装误差的作用。
具体地,如图2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11上设置有连接孔,连接部411通过连接孔套设于接线柱22上,从而使紧固件24能够牢固地将连接部411紧固于连接导体23上。
可选地,如图1所示,导热块41的底面贴附于连接导体23上,顶面贴附于绝缘导热垫42上,以提高导热块41的导热效果。
可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接触器2包括两个接线柱22,导热块41与接线柱22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接线柱22上均设置一个导热块41,也即是说,每个接触器2内的热量均可以通过两个接线柱22传递给连接导体23和导热块41,然后经导热块41传递给绝缘导热垫42,并经绝缘导热垫42传递给上安装壳3,经上安装壳3传递到接触器安装结构外部的空气中。
可选地,紧固件24与导热块41均为金属部件,金属件成本低,且导热效果好,并且金属导热块41连接接线柱22与连接导体23,提高了接线柱22与连接导体23之间的载流能力
具体地,如图2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24为螺母,导热块41为铜制结构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紧固件24以及其它材质的导热块41。
可选地,紧固件24与连接部411的厚度之和不大于导热部412的厚度。也即是说,紧固件24将连接部411紧固于连接导体23上后,紧固件24的顶端端面并不会突出于导热部412的顶端端面,从而可以免紧固件24对绝缘导热垫42与导热部412顶端端面的接触造成不良影响。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导热部412的顶端端面为平面,并且平行于上安装壳3与绝缘导热垫42接触的内表面。
可选地,如图2和图7所示,导热块41还包括限位部413,限位部413与连接导体23的侧面抵接。通过限位部413与连接导体23的侧面抵接,起到对导热块41的限位作用,避免紧固件24将导热块41紧固于连接导体23上后导热块41绕接线柱22发生转动,从而使导热块41具有稳定的导热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7所示,限位部413设置于接触器2的两个接线柱22之间。连接导体23在接触器2的两个接线柱22之间设置有间隙,限位部413伸入该间隙。
具体地,如图2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413为板状,并且贴附于连接导体23位于该间隙处的侧面上,板状的限位部413贴附于连接导体23的侧面上能够对导热块41的限位效果,避免导热块41沿接线柱22的周向发生晃动。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21两侧均设置有耳板211,耳板211固定在下安装壳1上,通过耳板211实现壳体21与下安装壳1之间的连接固定。优选地,耳板211与下安装壳1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接触器2的拆卸。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下安装壳1上设置有安装座11,安装座11与接触器2一一对应设置,接触器2安装于安装座11上,耳板211与安装座11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耳板211上均设置有螺纹孔,安装座11上也设置有多个螺纹孔,耳板211上的螺纹孔与安装座11上的螺纹孔一一对应,螺栓穿过耳板211上的螺纹孔以及安装座11上的螺纹孔上,将耳板211固定于安装座11上,从而实现接触器2与下安装壳1之间的连接。
可选地,如图1、图2和图10所示,散热组件4还包括绝缘纸43,绝缘纸43夹设于绝缘导热垫42与上安装壳3之间,且覆盖绝缘导热垫42。由于绝缘导热垫42具有弹性,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上安装壳3与导热块41的挤压,会导致绝缘导热垫42变薄,进而导致绝缘导热垫42的绝缘效果降低,严重时会导致上安装壳3与下安装壳1带点,影响作业安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本实施例中,在绝缘导热垫42与上安装壳3之间设置绝缘纸43,以提高上安装壳3与导热块41之间的绝缘效果,提高安装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接触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安装壳(1);
接触器(2),其固设于所述下安装壳(1)内,所述接触器(2)包括壳体(21)、接线柱(22)、连接导体(23)和紧固件(24),所述接线柱(22)穿过所述壳体(21)外露,所述连接导体(23)连接于所述接线柱(22)外露于所述壳体(21)的部分上,所述紧固件(24)将所述连接导体(23)紧固于所述接线柱(22)上;
上安装壳(3),其盖设于所述下安装壳(1)上;
散热组件(4),其包括导热块(41)和绝缘导热垫(42),所述导热块(41)包括连接部(411)和导热部(412),所述连接部(411)套设于所述接线柱(22)上,且夹设于所述紧固件(24)与所述连接导体(23)之间,所述导热部(412)夹设于所述连接导体(23)与所述上安装壳(3)之间,所述绝缘导热垫(42)夹设于所述导热部(412)与所述上安装壳(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4)还包括绝缘纸(43),所述绝缘纸(43)夹设于所述绝缘导热垫(42)与所述上安装壳(3)之间,且覆盖所述绝缘导热垫(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24)与所述连接部(411)的厚度之和不大于所述导热部(412)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24)与所述导热块(41)均为金属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块(41)还包括限位部(413),所述限位部(413)与所述连接导体(23)的侧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2)包括两个接线柱(22),所述导热块(41)与所述接线柱(22)一一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413)设置于所述接触器(2)的两个所述接线柱(2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两侧均设置有耳板(211),所述耳板(211)固定在所述下安装壳(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热垫(42)为硅胶垫。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24)为螺母。
CN202322130717.5U 2023-08-09 2023-08-09 接触器安装结构 Active CN2205099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30717.5U CN220509925U (zh) 2023-08-09 2023-08-09 接触器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30717.5U CN220509925U (zh) 2023-08-09 2023-08-09 接触器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9925U true CN220509925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4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30717.5U Active CN220509925U (zh) 2023-08-09 2023-08-09 接触器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099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46920B2 (ja) 真空開閉器
CN110829861B (zh) 电力转换器
CN109904378B (zh) 锂电池储能模块及锂电池储能模组
KR20150060539A (ko) 파워전환 장치 및 파워전환 조립체
KR100891430B1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인버터
JP6651433B2 (ja) 電子制御装置
WO2022000752A1 (zh) 一种断路器用的接线装置及其断路器
US20030231482A1 (en)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CN112106455B (zh) 用于车辆的功率转换器装置以及车辆
CN220509925U (zh) 接触器安装结构
JP2002198477A (ja) 半導体装置
WO2021230125A1 (ja) 回路構成体
CN215421305U (zh) 冷却结构、充电装置及车辆
CN116528535B (zh) 一种电连接件装配结构、配电盒及其制备方法
CN216288196U (zh) 继电器及电器设备
JP2017118672A (ja) 電気接続箱
JP2003087938A (ja) 電気接続箱
JP7224513B1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10805903U (zh) 一种电池包
CN220985938U (zh) 一种bms控制板及电池包
JP4396628B2 (ja) バスバー接続型電子回路装置及びその組み付け方法
JP2020119169A (ja) 保護回路ユニット及び車両用電源装置
CN219678772U (zh) 大电流电子开关
JPWO2002103872A1 (ja) ブスバー接続端子
CN218730315U (zh) 变压器低压线圈出线铜排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