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65414U - 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65414U
CN220465414U CN202321869526.4U CN202321869526U CN220465414U CN 220465414 U CN220465414 U CN 220465414U CN 202321869526 U CN202321869526 U CN 202321869526U CN 220465414 U CN220465414 U CN 220465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obile seat
flat
section
wire harness
penc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695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超
毛均
沈镭
周曼莉
孟庆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feng International Seating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feng International Seat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feng International Seating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feng International Seat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695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654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65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654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所述的汽车座椅线束包括三段走向布置,第一段为位于靠背骨架后侧的背部段线束,第二段为通过保护壳布置于靠背骨架侧部的第一侧部段线束,第三段为位于坐垫骨架侧部的第二侧部段线束,第二侧部段线束绕过坐垫骨架下方横梁与座椅模块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线束外露的问题。

Description

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线束布置方案,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汽车座椅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以及对座椅舒适性和外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座椅的躺平角度越来越大。目前,汽车座椅1内的线束2外绕于座椅背后的座靠连接处,在无遮羞布的情况下,座靠连接处的线束2外露问题不可避免,影响座椅的外观美观性要求,如附图1所示。同时,线束2布置于汽车座椅1的背后,导致线束2在座椅靠背运动区域的运动余量过长,达到290mm,如附图2所示。
由于汽车座椅的线束2成股后其截面呈圆形结构,尺寸较大,如附图3所示。现有技术的汽车座椅骨架中没有足够的空间用于穿设尺寸较大的线束2,且在座椅靠背运动过程中容易与线束2发生干涉,影响线束2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线束2只能布设与座椅背后,导致汽车座椅背后的线束外露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线束外露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线束外露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所述的汽车座椅线束包括三段走向布置,第一段为位于靠背骨架后侧的背部段线束,第二段为通过保护壳布置于靠背骨架侧部的第一侧部段线束,第三段为位于坐垫骨架侧部的第二侧部段线束,第二侧部段线束绕过坐垫骨架下方的横梁与座椅模块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保护壳为扁平式保护壳,扁平式保护壳固定安装在汽车座椅骨架的侧端;扁平式保护壳的截面呈扁平状结构,线束贯穿扁平式保护壳,且线束内的裸线自由平铺在扁平式保护壳内,背部段线束和第二侧部段线束分别位于扁平式保护壳的两端外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扁平式保护壳的形状与汽车座椅骨架侧端的内部空间形状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扁平式保护壳包括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上保护壳的截面均呈扁平倒U形结构,下保护壳的截面呈扁平U形结构,使上保护壳匹配罩盖在下保护壳上,形成扁平结构且两端贯通的扁平式保护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扁平式保护壳的一端形成进线口,扁平式保护壳的另一端形成出线口,扁平式保护壳的出线口位于汽车座椅骨架的旋转中心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上保护壳的一端形成有安装板,安装板通过安装件固定安装在汽车座椅骨架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上保护壳的另一端两端形成有限位板,两块限位板匹配贴合在汽车座椅骨架的挡板两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上保护壳的中部两侧形成有第一装配孔,下保护壳的中部两侧形成有第一装配件,第一装配件匹配嵌装至第一装配孔内,使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上保护壳的端部两侧形成有第二装配孔,下保护壳的端部两侧形成有第二装配件,第二装配件匹配嵌装至第二装配孔内,使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下保护壳远离上保护壳的一面上形成有固定卡件,汽车座椅骨架的挡板上形成有定位孔,固定卡件匹配嵌装在定位孔内,使下保护壳固定安装在汽车座椅骨架的骨架挡块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下保护壳的出线口处形成有延伸段,线束通过包覆带固定在延伸段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延伸段的两侧形成有凹口,包覆带的两端贯穿凹口并与下保护壳固定连接,包覆带的中部将线束押金在延伸段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扁平式保护壳,能将线束内的裸线扁平化自由平铺,减小线束的尺寸,从而可以将现有技术中绕置在汽车座椅背后的线束布设至汽车座椅骨架的侧端空间内,最大化的利用骨架侧端挡块处的空间布置线束,避免了在没有遮羞布情况下的线束外露问题,从而改善了汽车座椅线束外露的外观问题。
(2)本实用新型由于将线束通过扁平式保护壳安装在汽车座椅骨架的旋转区域内,线束的出线点控制在汽车座椅骨架的旋转中心附近,且线束随座椅靠背同步旋转,线束与汽车座椅骨架之间无相对运动,减小了线束在座椅靠背运动区域的运动余量,降低了成本。
(3)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扁平式保护壳,扁平式保护壳的结构可根据汽车座椅骨架的侧端空间结构适应性调整,充分利用扁平式保护壳的容积量和线束的自身柔软特性,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线束在狭小空间内的布置方案,且能通过扁平式保护壳有效包裹保护线束,避免线束与汽车座椅骨架钣金的摩擦风险,保证了线束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同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适用于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各类汽车座椅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线束的布置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线束在汽车座椅骨架背后的布置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线束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中线束在扁平式保护壳内的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的安装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与汽车座椅骨架上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中扁平式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中下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中上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中线束与扁平式保护壳的安装示意图(扁平式保护壳呈Z形结构);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中线束与下保护壳的安装示意图(扁平式保护壳呈Z形结构);
图13是图12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随汽车座椅骨架的运动示意图(座椅靠背竖直状态);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随汽车座椅骨架的运动示意图(座椅靠背倾斜状态);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随汽车座椅骨架的运动示意图(座椅靠背放平状态);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中线束与扁平式保护壳的安装示意图(扁平式保护壳呈V形结构);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中线束与下保护壳的安装示意图(扁平式保护壳呈V形结构);
图19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中线束与扁平式保护壳的安装示意图(扁平式保护壳呈异形曲线结构);
图20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中线束与扁平式保护壳的安装示意图(扁平式保护壳呈S形结构);
图2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中线束在汽车座椅骨架侧端的布置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中线束的走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1汽车座椅,2线束,2A背部段线束,2B第一侧部段线束,2C第二侧部段线束,201裸线,3扁平式保护壳,301上保护壳,302下保护壳,303安装板,304限位板,305第一装配孔,306第一装配件,307第二装配孔,308第二装配件,309固定卡件,310延伸段,311凹口,4汽车座椅骨架,401定位孔,5包覆带,6靠背骨架,7坐垫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见附图22,一种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所述的汽车座椅线束包括三段走向布置,第一段为位于靠背骨架6后侧的背部段线束2A,与现有技术一致,第二段为通过保护壳布置于靠背骨架侧部的第一侧部段线束2B(以下简称线束2),第三段为位于坐垫骨架7侧部的第二侧部段线束2C,第二侧部段线束2C绕过坐垫骨架7下方的横梁与座椅模块相连接,第二侧部段线束2C与座椅模块采用传统的连接方式连接,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见附图4至附图7,所述的保护壳为扁平式保护壳3,扁平式保护壳3固定安装在汽车座椅骨架4的侧端;扁平式保护壳3的截面呈扁平状结构,线束2贯穿扁平式保护壳3,且线束2内的裸线201自由平铺在扁平式保护壳3内,背部段线束2A和第二侧部段线束2C分别位于扁平式保护壳3的两端外部。
现有技术的汽车座椅骨架4的侧端转轴和挡块处具有一定的空间,虽然无法布置圆形股状的线束2,但可用于扁平化布置线束2。扁平式保护壳3的截面厚度可根据汽车座椅骨架4的侧端转轴和挡块处的空间尺寸确定,从而将线束2通过扁平式保护壳3布设在汽车座椅骨架4的侧端,无需将线束2布置在汽车座椅骨架4的背后,可将走线长度减小至200mm左右,如附图21所示,线束2在座椅靠背运动区域的运动余量小,成本低。
利用线束2自身柔软的特性,将线束2内的裸线201自由平铺在扁平式保护壳3内,以最大化利用扁平式保护壳3内的容积量布置裸线201。扁平式保护壳3能对线束2的裸线201起到有效的包裹保护作用,避免线束2与汽车座椅骨架4的钣金接触或转轴夹线,从而避免线束2摩擦受损。
所述的扁平式保护壳3的形状与汽车座椅骨架4侧端的内部空间形状相匹配。
扁平式保护壳3的尺寸和形状可根据汽车座椅骨架4侧端的内部空间的尺寸和形状适应性调节,以保证扁平式保护壳3的结构形式和尺寸能在汽车座椅骨架4侧端的内部空间内安装,以适应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车型。
例如:若汽车座椅骨架4侧端的内部空间呈Z形结构,则将扁平式保护壳3制作成相应的Z形结构,如附图6所示;若汽车座椅骨架4侧端的内部空间呈V形结构,则将扁平式保护壳3制作成相应的V形结构,如附图17和附图18所示;若汽车座椅骨架4侧端的内部空间呈异形曲线结构,则将扁平式保护壳3制作成相应的异形曲线结构,如附图19所示;若汽车座椅骨架4侧端的内部空间呈S形结构,则将扁平式保护壳3制作成相应的S形结构,如附图20所示。
由于线束2的裸线201具有良好的柔性,能沿扁平式保护壳3的内部空间平铺布置,从而适应汽车座椅骨架4侧端的内部空间结构。
请参见附图8至附图10,所述的扁平式保护壳3包括上保护壳301和下保护壳302,上保护壳301的截面均呈扁平倒U形结构,下保护壳302的截面呈扁平U形结构,使上保护壳301匹配罩盖在下保护壳302上,形成扁平结构且两端贯通的扁平式保护壳3。
优选的,上保护壳301的宽度略大于下保护壳302的宽度,将下保护壳302作为内壁,上保护壳301作为外壁,线束2内贯穿扁平式保护壳3的裸线201自由平铺在下保护壳302和上保护壳301之间。
请参见附图6和附图7,所述的扁平式保护壳3的一端形成进线口,扁平式保护壳3的另一端形成出线口,扁平式保护壳3的出线口位于汽车座椅骨架4的旋转中心处。
裸线201从扁平式保护壳3一端的进线口穿进,并从扁平式保护壳3另一端的出线口引出,线束2内位于扁平式保护壳3外部的部分按照常规方式成股并布置。
通过扁平式保护壳3将现有技术中外绕设置在汽车座椅骨架4背后的线束2布设至汽车座椅骨架4的侧端,且扁平式保护壳3带动线束2随座椅靠背同步翻转,线束2的出线点始终位于汽车座椅骨架4的旋转中心附近,减小了线束2在座椅靠背运动区域的运动余量,降低成本。
请参见附图6、附图8和附图10,所述的上保护壳301的一端形成有安装板303,安装板303通过安装件固定安装在汽车座椅骨架4上。
优选的,安装板303设有两块并在上保护壳301的一端两侧对称设置,安装板303上预留螺栓孔,并通过自攻钉等安装件将安装板303固定安装在汽车座椅骨架4的骨架挡块上。安装板303的数量、结构形式、布置位置等均可根据汽车整椅的安装环境适应性调整,如平面板状结构、L形板结构等,以保证上保护壳301在汽车座椅骨架4侧端空间内的安装。
扁平式保护壳3随座椅靠背同步翻转,并利用汽车座椅骨架4的骨架挡块的宽度通过狭小且有相对运动的区域,扁平式保护壳3的出线口始终在汽车座椅骨架4的转轴旋转中心附近,保证运动区域线束长度最短,如附图14至附图16所示。
请参见附图7、附图8和附图10,所述的上保护壳301的另一端两端形成有限位板304,两块限位板304匹配贴合在汽车座椅骨架4的挡板两侧,用于限制扁平式保护壳3在汽车前后方向的移动,提高扁平式保护壳3的安装牢固性。
请参见附图8至附图10,所述的上保护壳301的中部两侧形成有第一装配孔305,下保护壳302的中部两侧形成有第一装配件306,第一装配件306匹配嵌装至第一装配孔305内,使上保护壳301与下保护壳302连接固定。
优选的,第一装配件306可采用圆形凸点,第一装配孔305可采用与圆形凸点相匹配的圆形孔,以保证上保护壳301与下保护壳302的可靠连接。
请参见附图8至附图10,所述的上保护壳301的端部两侧形成有第二装配孔307,下保护壳302的端部两侧形成有第二装配件308,第二装配件308匹配嵌装至第二装配孔307内,使上保护壳301与下保护壳302连接固定。
优选的,第二装配件308可采用矩形卡块,第二装配孔307可采用与矩形凸块相匹配的矩形孔,以保证上保护壳301与下保护壳302的可靠连接。
优选的,采用不同形状的上保护壳301与下保护壳302时,上保护壳301与下保护壳302上装配孔与装配件的布置位置、布置数量、结构形式等可进行适应性调整,保证上保护壳301与下保护壳302的可靠连接。
请参见附图7和附图9,所述的下保护壳302远离上保护壳301的一面上形成有固定卡件309,汽车座椅骨架4的挡板上形成有定位孔401,固定卡件309匹配嵌装在定位孔401内,使下保护壳302固定安装在汽车座椅骨架4的骨架挡块上。
优选的,固定卡件309可采用卡钉,定位孔401可采用与卡钉相匹配的圆形通孔,用于嵌装卡钉,从而通过固定卡件309与定位孔401的匹配插接实现下保护壳302的竖向限位,保证扁平式保护壳3在汽车座椅骨架4上的固定安装。
请参见附图8、附图9、附图11至附图13,所述的下保护壳302的出线口处形成有延伸段310,线束2通过包覆带5固定在延伸段310上。
优选的,包覆带5可采用胶带,通过点缠的方式将线束2固定在延伸段310上,保证扁平式保护壳3出线口处的线束2与扁平式保护壳3处于同一平面内,避免运动过程中裸线201与周边环境干涉。包覆带5可根据实际安装的整椅环境选择是否设置。
请参见附图9,所述的延伸段310的两侧形成有凹口311,包覆带5的两端贯穿凹口311并与下保护壳302固定连接,包覆带5的中部将线束2压紧在延伸段310上。
凹口311用于限制包覆带5的滑动,从而保证线束2出线点与延伸段310的捆绑固定。
请参见附图4至附图21,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方法是:
将线束2位于汽车座椅骨架4旋转中心挡块处的裸线201平铺在扁平式保护壳3的下保护壳302内,将上保护壳301罩盖于下保护壳302上,并通过第一装配孔305与第一装配件306以及第二装配孔307与第二装配件308扣接固定。
将上保护壳301通过安装板303经自攻钉固定在汽车座椅骨架4的骨架挡块上,从而将线束2布置在汽车座椅骨架4的侧端旋转区域内并随汽车座椅靠背同步翻转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将线束2的出线点始终控制在旋转中心附近,减小线束2在汽车靠背运动区域的运动余量,节约成本。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座椅线束包括三段走向布置,第一段为位于靠背骨架后侧的背部段线束,第二段为通过保护壳布置于靠背骨架侧部的第一侧部段线束,第三段为位于坐垫骨架侧部的第二侧部段线束,第二侧部段线束绕过坐垫骨架下方的横梁与座椅模块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壳为扁平式保护壳,扁平式保护壳固定安装在汽车座椅骨架的侧端;扁平式保护壳的截面呈扁平状结构,线束贯穿扁平式保护壳,且线束内的裸线自由平铺在扁平式保护壳内,背部段线束和第二侧部段线束分别位于扁平式保护壳的两端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扁平式保护壳的形状与汽车座椅骨架侧端的内部空间形状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扁平式保护壳包括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上保护壳的截面均呈扁平倒U形结构,下保护壳的截面呈扁平U形结构,使上保护壳匹配罩盖在下保护壳上,形成扁平结构且两端贯通的扁平式保护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扁平式保护壳的一端形成进线口,扁平式保护壳的另一端形成出线口,扁平式保护壳的出线口位于汽车座椅骨架的旋转中心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保护壳的一端形成有安装板,安装板通过安装件固定安装在汽车座椅骨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保护壳的另一端两端形成有限位板,两块限位板匹配贴合在汽车座椅骨架的挡板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保护壳的中部两侧形成有第一装配孔,下保护壳的中部两侧形成有第一装配件,第一装配件匹配嵌装至第一装配孔内,使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保护壳的端部两侧形成有第二装配孔,下保护壳的端部两侧形成有第二装配件,第二装配件匹配嵌装至第二装配孔内,使上保护壳与下保护壳连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保护壳远离上保护壳的一面上形成有固定卡件,汽车座椅骨架的挡板上形成有定位孔,固定卡件匹配嵌装在定位孔内,使下保护壳固定安装在汽车座椅骨架的骨架挡块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保护壳的出线口处形成有延伸段,线束通过包覆带固定在延伸段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伸段的两侧形成有凹口,包覆带的两端贯穿凹口并与下保护壳固定连接,包覆带的中部将线束押金在延伸段上。
CN202321869526.4U 2023-07-17 2023-07-17 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 Active CN2204654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69526.4U CN220465414U (zh) 2023-07-17 2023-07-17 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69526.4U CN220465414U (zh) 2023-07-17 2023-07-17 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65414U true CN220465414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802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69526.4U Active CN220465414U (zh) 2023-07-17 2023-07-17 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654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24950B2 (en) Vehicle sun visor
US6494523B2 (en) Harness-wiring system for a sliding door of vehicles
US5975933A (en) Connector attachment structure
JP2001137066A (ja) 自動車座席の座席部分
JP3348765B2 (ja) ドア用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US20070187144A1 (en) Wire harness fixing structure
GB2365632A (en) Wire harness slack absorbing mechanism for vehicular sliding door
JP5090831B2 (ja) スライド構造体用の給電装置
JP2008220013A (ja) 給電装置
US20180086240A1 (en) Vehicle seat
JP5960310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構造
US20150321626A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CN220465414U (zh) 汽车座椅线束布置装置
WO2008015935A1 (fr) Dispositif de fourniture d'électricité pour porte coulissante
US20070158108A1 (en) Power-supplying apparatus for sliding structure
JP2003048495A (ja) スライドドアの給電装置
CN215826647U (zh) 底盘管线束固定装置和车辆
JPH11198743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電気コード配線構造
CN208576514U (zh) 线束安装支架和车辆
CN217170609U (zh) 一种汽车门槛线束固定塑料支架及汽车
JPH10248681A (ja) シートのハーネス配索構造
US5965951A (en) Modular wire harness and carpet for vehicle
US4618164A (en) Seatbelt assembly
CN219067718U (zh) 一种车辆线束固定结构
CN212386429U (zh) 一种用于固定汽车线束的塑料护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