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21989U - 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21989U
CN220421989U CN202321811736.8U CN202321811736U CN220421989U CN 220421989 U CN220421989 U CN 220421989U CN 202321811736 U CN202321811736 U CN 202321811736U CN 220421989 U CN220421989 U CN 2204219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bone conduction
ear
head
head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117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沧毅
钟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Weid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Weid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Weid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Weid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1173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219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219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219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包括一个或两个耳机单体,所述耳机单体包括耳机头、耳撑和骨传导振子;其中,所述耳撑与所述耳机头连接;所述骨传导振子设置在所述耳机头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由一个或两个耳机单体组成,该耳机单体包括耳机头、与耳机头连接的耳撑和设置在耳机头内的骨传导振子,佩戴时,将耳机头放置于用户的耳甲腔内,而耳撑则与对耳轮抵接,不仅不会产生压迫感,提升了佩戴舒适性,而且可于单耳佩戴和双耳佩戴之间随意切换,打破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使用局限性,同时也避免了头发缠绕问题,使用起来非常便利,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人能够听见声音是因为空气通过外耳耳道把振动传递到耳膜,通过耳膜形成的振动驱动人的听觉神经,由此感知声音的振动,这就是气传导。而市面上的骨传导耳机,在工作时,通常可以通过人的皮肤、皮下组织及骨骼将振动传递到人的听觉神经,从而使人听到声音。相比于气传导的方式,骨传导的方式省去了许多声波传递的步骤,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实现清晰的声音还原,而且声波也不会因为在空气中扩散而影响到他人。
目前,现有的骨传导耳机多数是颈挂式设计,即由一弹性的头箍来将左右耳机夹持在用户的左右两侧耳朵附近的骨骼上。这种耳机设计存在以下缺点:
1、头箍长时间压迫头骨会使得用户感觉不适,甚至导致压迫处血液不畅而使得用户产生眩晕感;
2、只能双耳一起佩戴,不能单耳佩戴,使用上存在局限;
3、头箍容易缠住具有长发的用户的头发,给用户带来不便。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以上信息作为背景信息给出只是为了辅助理解本公开,并没有确定或者承认任意上述内容是否可用作相对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以提升佩戴舒适性和使用便利性,以及降低使用局限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包括一个或两个耳机单体,所述耳机单体包括耳机头、耳撑和骨传导振子;其中,
所述耳撑与所述耳机头连接;
所述骨传导振子设置在所述耳机头内。
进一步地,所述耳撑式骨传导耳机中,所述耳机头上设置有入耳部;
所述入耳部的形状与耳道的形状匹配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耳撑式骨传导耳机中,所述入耳部上套设有耳套;
所述耳套的表面与所述耳道的壁面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耳撑式骨传导耳机中,所述入耳部的内部为实心结构;
或,所述入耳部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所述入耳部的内部分别与所述耳机头的内部和外界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耳撑式骨传导耳机中,所述耳机单体还包括耳机柄;
所述耳机柄与所述耳机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耳撑式骨传导耳机中,所述耳机单体还包括PCBA板;
所述PCBA板设置在所述耳机头和/或所述耳机柄内;
所述PCBA板为一个或多个;
所述骨传导振子与所述PCBA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耳撑式骨传导耳机中,所述耳机单体还包括电池;
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耳机头和/或所述耳机柄内;
所述电池与所述PCBA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耳撑式骨传导耳机中,所述耳机单体还包括麦克风;
所述麦克风设置在所述耳机头和/或所述耳机柄内;
所述麦克风与所述PCBA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耳撑式骨传导耳机中,所述耳机头和/或所述耳机柄上对应所述麦克风的位置开设有收音孔。
进一步地,所述耳撑式骨传导耳机中,所述耳机单体还包括操作面板;
所述操作面板设置在所述耳机头或所述耳机柄上;
所述操作面板为独立部件设置在所述耳机头或所述耳机柄上,或与所述耳机头或所述耳机柄为一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由一个或两个耳机单体组成,该耳机单体包括耳机头、与耳机头连接的耳撑和设置在耳机头内的骨传导振子,佩戴时,将耳机头放置于用户的耳甲腔内,而耳撑则与对耳轮抵接,不仅不会产生压迫感,提升了佩戴舒适性,而且可于单耳佩戴和双耳佩戴之间随意切换,打破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使用局限性,同时也避免了头发缠绕问题,使用起来非常便利,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本实用新型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的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的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的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的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的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耳机头1,耳撑2,骨传导振子3,入耳部4,耳机柄5,PCBA板6,电池7,收音孔8,操作面板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技术发展和新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此外,使用的任何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申请的主旨。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骨传导耳机存在的缺陷,本申请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希望创设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缺陷的技术,使得骨传导耳机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可以与电子设备搭配使用,以接收并播放来自电子设备的声音信号。通讯的方式可以是蓝牙、NFC、WI F I等无线通信方式;电子设备则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具有与所述耳撑式骨传导耳机相对应的通信方式并可进行数据传输的设备。
所述耳撑式骨传导耳机包括一个或两个耳机单体,当只有一个所述耳机单体时,单个所述耳机单体可以单耳佩戴使用;当有两个所述耳机单体时,这两个所述耳机单体具有相同、相似或对称的结构,且共同构成一副立体声无线耳机,可以双耳佩戴使用,以分别用于播放左右声道的声音信号,当然,也可以是独立佩戴使用。
请参考图1-9,所述耳机单体包括耳机头1、耳撑2和骨传导振子3;其中,
所述耳撑2与所述耳机头1连接;
所述骨传导振子3设置在所述耳机头1内。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正常的耳机佩戴效果,所述耳机单体的壳体可划分为用于传振的耳机头1和用于将所述耳机头1固定在耳朵上且便于手持的耳撑2,所述耳机头1与所述耳撑2之间弧形过渡,以使耳撑2与耳机头1在保证连接稳定性的基础上更自然美观。
所述耳机头1和所述耳撑2的外表面均具有氧化层,所述氧化层可为彩色的氧化层,不仅美观,且有利于提升耳机的耐磨耐用性能。
所述耳机头1包括相互扣合的盖壳和底壳,所述盖壳和所述底壳通过如卡扣的方式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卡扣连接的所述盖壳和所述底壳,一方面方便了整个所述耳机单体的安装和拆卸,从而提升了所述耳机单体的生产或者维修效率。另一方面,确保了所述盖壳和所述底壳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了所述盖壳和所述底壳脱离,提升了所述耳机单体的可靠性。
所述耳撑2的形状不唯一,可为一端与所述耳机头1连接的牛角形,如图3-9所示,或者为两端均与所述耳机头1连接的弧形,如图1-2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撑2为硅胶材质;
或,所述耳撑2的表面套设有硅胶套。
需要说明的是,硅胶材质的所述耳撑2或者套设有硅胶套的所述耳撑2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从而在与耳廓软骨抵接时不会让用户觉得僵硬而令耳朵产生不舒适感,软质材料也不会伤害到耳朵。
佩戴时,耳机头1是放置于用户的耳甲腔内的,骨传导振子3自然需要对应设置在耳机头1内,以可以利用骨传导振子3通过振动耳甲腔内软骨的方式实现声音的传递,而耳撑2则是与耳廓的软骨(一般是对耳轮)抵接,耳撑2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增加耳机佩戴的牢固度,另一方面也方便了用户佩戴和摘取,同时还不会对耳屏和对耳屏造成压迫,提升了佩戴舒适性。
另外,还需要补充说明是,本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骨传导振子3设置在所述耳机头1内对应耳甲腔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佩戴时,所述骨传导振子3距离耳甲腔越近越好,以缩短传播距离,提升声音的传导质量。
请再次参考图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头1上设置有入耳部4;
所述入耳部4的形状与耳道的形状匹配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耳机头1贴合于放耳甲腔内时,所述入耳部4是***耳道内的,可进一步地增强佩戴牢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入耳部4的内部为实心结构;
或,所述入耳部4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所述入耳部4的内部分别与所述耳机头1的内部和外界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将所述入耳部4的内部设计为实心结构即可,但为了提高入耳的舒适性,也可以将所述入耳部4的内部设计为空心结构,然后令所述入耳部4的内部分别与所述耳机头1的内部和外界连通,所述耳机头1的内部再通过泄压孔与外界连通,使得耳道与外界之间实现气流的流通,从而平衡耳道内部的气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入耳部4上可套设有耳套;
所述耳套的表面与所述耳道的壁面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耳套跟随所述入耳部4进入耳道内,所述耳套与耳道的壁面是过盈配合的,但力度不会太大。由于用户的耳道的大小不一,通过增加所述耳套,可增加入耳部3与所述耳道的壁面的贴合度。也即,用户可根据自身耳道的大小选用与之适配的耳套,以使得所述耳套与所述耳道的壁面紧密贴合。
请再次参考图5和图7-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单体还包括耳机柄5;
所述耳机柄5与所述耳机头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可通过将部分器件设置于耳机柄5,从而节省出耳机头1的内部空间,确保骨传导振子3可以尽可能地做大,进一步提升声音的传导质量。或者是,将耳机头1节省出的内部空间减少,耳机头1的体积得以减少,增强美观性。
对于所述耳机柄5的具体结构,可以存在多种实施方式,比如可以是短柄,也可以是长柄,而在垂直于所述耳机柄5的轴线的方向上,所述耳机柄5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者是多边形,以满足用户对耳机柄5不同形状的需求。多边形又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三角形等。
请再次参考图2、图4、图6和图8-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单体还包括PCBA板6;所述PCBA板6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所述PCBA板6设置在所述耳机头1和/或所述耳机柄5内;
所述骨传导振子3与所述PCBA板6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PCBA板6是由空的PCB板经过上件、插件所得到的成品板。所述PCBA板6可执行相应的耳机控制功能,比如开启音频播放功能、音频切换功能等。
所述PCBA板6可以设置在所述耳机头1内,也可以设置在所述耳机柄5内,还可以是所述耳机头1和所述耳机柄5内都设置有。
可以理解的是,从所述PCBA板6的形状来看,所述PCBA板6需要做到和所述耳机头1或所述耳机柄5的内腔的形状尽量相似,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增大所述PCBA板6的板框面积,以便于能够布设下更多所需元器件。通常情况下所述PCBA板6的正反两面都可以布设元器件。
请再次参考图2、图4、图6和图8-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单体还包括电池7;
所述电池7设置在所述耳机头1和/或所述耳机柄5内;
所述电池7与所述PCBA板6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池7作为所述耳机单体的供电电源,且可为可充电的锂电池,以在电量耗尽时通过与外部电源连接而进行充电。
为了便于对所述电池7的充电,所述耳机头1或所述耳机柄5上对应需要设置有充电触点,所述充电触点裸露于空气中,且与所述PCBA板6连接,以通过所述PCBA板6实现对所述电池7的充电。
所述充电触点可以为Pogo Pi n(即弹簧针)。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池7可以设计为能够从所述耳机头1或所述耳机柄5中拆卸,通过设计可拆卸、可更换的所述电池7,方便了待所述电池7老化之后,无需整体报废,而只是低成本地对老化的所述电池7进行更换,延长了耳机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单体还包括麦克风;
所述麦克风设置在所述耳机头1和/或所述耳机柄5内;
所述麦克风与所述PCBA板6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骨传导振子3用于发声,所述麦克风则用于拾音,两者功能不同。本实施例具体利用所述麦克风可实现传统的空气传导方式的拾音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所述麦克风可以设置在所述耳机头1内,也可以设置在所述耳机柄2内,还可以是所述耳机头1和所述耳机柄5内都设置有,但出于获得最佳拾音效果的考虑,所述麦克风优先选择为设置在靠近用户嘴巴的所述耳机柄5内,如果没有耳机柄5,则设置在所述耳机头1内。
另外,还需要补充说明是,所述耳机头1和/或所述耳机柄5内对应设置有所述PCBA板6、电池7和麦克风的位置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分别对所述PCBA板6、电池7和麦克风进行限位。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限位部能够很好地限位所述PCBA板6、电池7和麦克风,避免了所述PCBA板6、电池7和麦克风在耳机单体内部晃动的现象发生,从而即便所述耳机单体跌落,所述限位部也能够确保所述PCBA板6、电池7和麦克风的稳定性,从而提升了所述耳机单体的可靠性,降低了所述耳机单体的故障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满意度。
当然,所述单体耳机内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比如升降压电路和降噪模块等,该些结构的具体作用是保证所述单体耳机的各功能正常工作,鉴于该些结构设计在现有技术中已多有实现,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之内,也不是本方案设计的重点,在此不做深入的阐述。
请再次参考图1、图3、图5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头1和/或所述耳机柄5上对应所述麦克风的位置开设有收音孔8。
需要说明的是,同样出于获得最佳拾音效果的考虑,所述收音孔8优先选择为设置在靠近用户嘴巴的所述耳机头1和/或所述耳机柄5上。
所述收音孔8与所述耳机头1和/或所述耳机柄5的空腔连通,所述麦克风收容于空腔中并靠近所述收音孔8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收音孔8的数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及以上,两个及以上所述收音孔8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拾音效果。
请再次参考图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单体还包括操作面板9;
所述操作面板9设置在所述耳机头1或所述耳机柄5上。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操作面板9为用于和所述耳机单体进行人机交互的输入/输出硬件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面板9可以包括按键,用户通过所述按键进行指令的输入;
或者,所述操作面板9可以包括按键和显示屏,用户通过所述按键进行指令输入的同时,所述显示屏实时显示所述耳机单体手机的人机交互过程;
或者,所述操作面板9可以为触摸屏或触摸板。相比于前两种操作方式,触摸操作的方式能够给予用户更好地操作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操作面板9可以是独立的部件,然后设置在所述耳机头1或所述耳机柄5上;也可以与所述耳机头1或所述耳机柄5为一体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设置所述操作面板9以可以通过按压或触摸的方式输入指令外,还可以设置语音模块,以可以通过语音方式输入指令。
尽管本申请中较多的使用了耳机头、耳撑、骨传导振子、入耳部、耳机柄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由一个或两个耳机单体组成,该耳机单体包括耳机头、与耳机头连接的耳撑和设置在耳机头内的骨传导振子,佩戴时,将耳机头放置于用户的耳甲腔内,而耳撑则与对耳轮抵接,不仅不会产生压迫感,提升了佩戴舒适性,而且可于单耳佩戴和双耳佩戴之间随意切换,打破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使用局限性,同时也避免了头发缠绕问题,使用起来非常便利,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综上所述,在阅读本详细公开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前述详细公开内容可以仅以示例的方式呈现,并且可以不是限制性的。尽管这里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意图囊括对实施例的各种合理改变,改进和修改。这些改变,改进和修改旨在由本申请提出,并且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此外,本申请中的某些术语已被用于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一个实施例”,“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可以强调并且应当理解,在本说明书的各个部分中对“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替代实施例”的两个或更多个引用不一定都指代相同的实施例。此外,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适当地组合。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前述描述中,为了帮助理解一个特征,出于简化本申请的目的,本申请将各种特征组合在单个实施例、附图或其描述中。然而,这并不是说这些特征的组合是必须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的时候完全有可能将其中一部分特征提取出来作为单独的实施例来理解。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的实施例也可以理解为多个次级实施例的整合。而每个次级实施例的内容在于少于单个前述公开实施例的所有特征的时候也是成立的。
最后,应当理解,本文公开的申请的实施方案是对本申请的实施方案的原理的说明。其他修改后的实施例也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因此,本申请披露的实施例仅仅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中的实施例采取替代配置来实现本申请中的申请。因此,本申请的实施例不限于申请中被精确地描述过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包括一个或两个耳机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单体包括耳机头(1)、耳撑(2)和骨传导振子(3);其中,
所述耳撑(2)与所述耳机头(1)连接;
所述骨传导振子(3)设置在所述耳机头(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撑式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头(1)上设置有入耳部(4);
所述入耳部(4)的形状与耳道的形状匹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撑式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耳部(4)上套设有耳套;
所述耳套的表面与所述耳道的壁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撑式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耳部(4)的内部为实心结构;
或,所述入耳部(4)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所述入耳部(4)的内部分别与所述耳机头(1)的内部和外界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撑式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单体还包括耳机柄(5);
所述耳机柄(5)与所述耳机头(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撑式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单体还包括PCBA板(6);
所述PCBA板(6)设置在所述耳机头(1)和/或所述耳机柄(5)内;
所述PCBA板(6)为一个或多个;
所述骨传导振子(3)与所述PCBA板(6)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撑式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单体还包括电池(7);
所述电池(7)设置在所述耳机头(1)和/或所述耳机柄(5)内;
所述电池(7)与所述PCBA板(6)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撑式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单体还包括麦克风;
所述麦克风设置在所述耳机头(1)和/或所述耳机柄(5)内;
所述麦克风与所述PCBA板(6)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撑式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头(1)和/或所述耳机柄(5)上对应所述麦克风的位置开设有收音孔(8)。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撑式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单体还包括操作面板(9);
所述操作面板(9)设置在所述耳机头(1)或所述耳机柄(5)上;
所述操作面板(9)为独立部件设置在所述耳机头(1)或所述耳机柄(5)上,或与所述耳机头(1)或所述耳机柄(5)为一体结构。
CN202321811736.8U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 Active CN2204219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11736.8U CN220421989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11736.8U CN220421989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21989U true CN220421989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41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11736.8U Active CN220421989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219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69081B1 (en) Wireless earbuds and related methods
CN212876067U (zh) 骨传导耳机
JP5792182B2 (ja) パーソナルオーディオ機器
WO2010126550A1 (en) Eyewear retention device
CN205987281U (zh) 一种无线耳机
CN105025412B (zh) 多用途运动耳机
CN107708000B (zh) 一种无线耳机
KR20060043937A (ko) 이어폰
CN210431882U (zh) 后挂式蓝牙骨气导助听器
CN205249451U (zh) 一种耳钉式蓝牙耳机
CN209419803U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
CN210431880U (zh) 具有防啸叫功能的骨传导助听器
CN220421989U (zh) 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
CN204859508U (zh) 多用途运动耳机
CN220421988U (zh) 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耳机
CN220653511U (zh) 一种半入耳式骨传导耳机
CN212752573U (zh) 耳机、耳机密封套
EP4084494A1 (en) Headphone and multi-stage noise-cancellation earphone assembly
CN214799830U (zh) 一种挂耳式骨传导耳机
CN211930858U (zh) 一种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CN210129942U (zh) 耳机套件
KR102210900B1 (ko) 골전도 헤드셋
CN209767791U (zh) 骨传导耳机
CN108496373A (zh) 声音输出装置
CN207150795U (zh) 一种c型入耳式无线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