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52573U - 耳机、耳机密封套 - Google Patents

耳机、耳机密封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52573U
CN212752573U CN202021316907.6U CN202021316907U CN212752573U CN 212752573 U CN212752573 U CN 212752573U CN 202021316907 U CN202021316907 U CN 202021316907U CN 212752573 U CN212752573 U CN 212752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side wall
sound outlet
sound
ear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1690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鄢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1690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525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52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525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耳机、耳机密封套,涉及耳机领域。耳机包括出音部、主壳体和密封套。出音部设置有出音孔,能够被配置于伸入外耳道内;主壳体与出音部扣合形成容纳空间,能够被配置于放置在耳甲腔内;出音孔与容纳空间相通;密封套环套在主壳体远离出音部一侧的表面的边缘上,能够被配置于与耳甲腔内耳廓壁在外耳道周围的部位密封。本申请利用密封套在耳甲腔内进行密封,避免对外耳道的耳道壁的压迫,缓解了用户胀耳朵不舒服的问题。

Description

耳机、耳机密封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耳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耳机密封套。
背景技术
现有的耳机多是通过耳塞的一部分进入外耳道,与外耳道的耳道壁配合密封。但是耳道壁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耳塞与耳道壁的密封,会对耳道产生压迫感,让用户感到胀耳朵不舒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耳机、耳机密封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耳机,包括:
出音部,设置有出音孔,能够被配置于伸入外耳道内;
主壳体,与所述出音部扣合形成容纳空间,能够被配置于放置在耳甲腔内,所述出音孔与所述容纳空间相通;以及
密封套,环套在所述主壳体远离所述出音部一侧的表面的边缘上,能够被配置于与耳甲腔内耳廓壁在外耳道周围的部位密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耳机密封套,所述耳机密封套能够被配置于环套在耳机主体上,且能够被配置于与耳屏、对耳屏、屏间切迹接触,且能够被配置于被耳屏、对耳屏、屏间切迹固定,
其中,所述耳机主体包括:
出音部,设置有出音孔;和
主壳体,与所述出音部扣合形成容纳空间,能够被配置于放置在耳甲腔内,所述出音孔与所述容纳空间相通;
所述耳机密封套能够被配置于环套在所述主壳体远离所述出音部一侧的表面的边缘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利用密封套在耳甲腔内进行密封,避免对外耳道的耳道壁的压迫,缓解了用户胀耳朵不舒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揭露了人类耳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耳机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耳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耳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耳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耳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耳机的框架图;
图9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耳机的框架图;
图10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耳机的框架图;
图11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耳机的框架图;
图12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耳机的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或方法步骤的例子。
请参阅图1,其揭露了人类耳朵的结构示意图。人类耳朵000位于眼睛后面,它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在脑中,这些信号又被翻译成我们可以理解的词语、音乐和其他声音。人们因为有了耳朵000,能分辨各种各样的自然与生物现象;能听到大千世界千奇百怪的声音而充满神圣感。耳朵000可包括耳轮001、耳轮脚002、对耳轮003、对耳轮上脚004、对耳轮下脚005、对耳屏006、耳屏007、屏间切迹008和外耳道009等结构。其中,耳轮脚002、对耳屏006、耳屏007围成耳甲腔010。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请参阅图2,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耳机的结构示意图。该耳机100可佩戴在耳朵000上,作为音源使用。具体地,耳机100可包括主体部10、出音部20和握柄30。主体部10和出音部20可为壳体状。主体部10和出音部20扣合可形成耳机主体。主体部10和出音部20扣合可形成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耳机100内部的电子元件等。握柄30用于方便用户拿持耳机100。握柄30自主体部10向一侧延伸设置。耳机100内的电子元件在容纳空间内发出声音,可从出音部20传播出来。
在佩戴耳机100时,可以将出音部20伸入外耳道009内,与外耳道009的耳道壁接触,但并不对外耳道009的耳道壁进行压迫,也不与外耳道009的耳道壁紧密贴合形成密封状态。在出音部20不对外耳道009的耳道壁产生压迫感的情况下,可避免压迫感让用户感到胀耳朵不舒服的问题。将主体部10置于耳甲腔010内,主体部10可与耳甲腔010内的耳廓壁紧密贴合,主体部10与外耳道009形成一密闭空间,以改善声音效果,提升用户的听音体验。
对于现有的耳机是多种多样,例如,根据其形态和进入耳道的深度,分为平头式、入耳式、半入耳式(浅入耳式)。但是平头式耳塞与外耳道009没有密封性。入耳式及半入耳式通过耳塞的一部分进入外耳道009内,与外耳道009的耳道壁配合密封。即,平头式耳塞无法与外耳道009有效密封,会出现漏音等问题,且无法实现降噪效果。入耳式和浅入耳式耳塞通过与外耳道009的耳道壁的配合来密封,由于外耳道009的耳道壁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耳塞与外耳道009的耳道壁的密封,会对外耳道009产生压迫感,让用户感到胀耳朵不舒服。而如图2所示的耳机100可避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耳机100不与外耳道009进行密封,有效的解决现有耳塞佩戴胀耳的问题。耳机100不与外耳道009形成的密闭空间,可以改善声音效果,提升用户的听音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耳机100可为有线耳机。其中,耳机100可通过数据线与移动终端例如手机、电脑等进行电连接。数据线与耳机100的电子元件进行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耳机100可为无线耳机,其中,可通过蓝牙与移动终端例如手机、电脑等进行无线连接。
请参阅图2和图3,图3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耳机100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主体部10可包括主壳体11和密封套(又可被称为“耳机密封套”)12。密封套12套设在主壳体11上,用于在耳甲腔010内与耳廓壁进行密封。主壳体11用于与出音部20扣合形成容纳空间。
具体地,主壳体11可为板状结构,其边缘向出音部20一侧延伸设置,以便与出音部20扣合以形成容纳空间。密封套12套设在主壳体11的边缘上。
在一实施例中,主壳体11可与出音部20通过胶黏结或卡扣结构的形成固定在一起。
在一实施例中,主壳体11远离出音部20一侧的表面可为平面结构,当然其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球面结构、弧面结构、不规则面结构等。主壳体11远离出音部20一侧的表面的边缘可为不规则的图形。
在一实施例中,主壳体11远离出音部20一侧的表面的边缘可包括第一边缘111、第二边缘112、第三边缘113和第四边缘114。具体地,第一边缘111、第二边缘112、第三边缘113和第四边缘114首尾依次相连。第一边缘111、第二边缘112、第三边缘113和第四边缘114均为圆滑曲线。第一边缘111和第三边缘113相对设置。第二边缘112一端连接第一边缘111,另一端连接第三边缘113,使得第一边缘111、第二边缘112和第三边缘113整体为圆滑曲线。第四边缘114一端连接第一边缘111,另一端连接第三边缘113,使得第一边缘111、第四边缘114和第三边缘113整体为圆滑曲线。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边缘111的曲率大于第三边缘113。第三边缘113的曲率约等于0,也可以为0。第一边缘111的整体长度大于第三边缘113的长度。第一边缘111、第二边缘112、第三边缘113和第四边缘114的设计,使得主壳体11的边缘恰好与耳甲腔010内的形状匹配,可使得主壳体11完美地放置在耳甲腔010内,使得耳机100卡固在耳甲腔010内。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名称,“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第四边缘”和“边缘”可以相互转换,比如,“第一边缘”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边缘”,也可以被称为“边缘”。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套12可套设在主壳体11的边缘上。密封套12可采用塑胶材料,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柔性材料。密封套12也可使用硬度范围在邵氏硬度0到140度之间的硅橡胶,或者聚氨酯泡棉等可以直接接触皮肤的柔性密封材料。密封套12朝向主壳体11一侧的的边缘恰好与第一边缘111、第二边缘112、第三边缘113和第四边缘114相接并边缘平齐,使得主体部10表面整体圆滑。密封套12位于第一边缘111位置的部位,可用于与对耳屏006接触。对耳屏006的恢复原状的力可用于对密封套12进行挤压固定,使得耳机100固定在耳甲腔010内,并且与外耳道009形成密闭空间。密封套12位于第二边缘112位置的部位,可用于与耳轮脚002的耳廓壁接触,使得耳机100固定在耳甲腔010内,并且与外耳道009形成密闭空间。密封套12位于第三边缘113位置的部位,可用于与耳屏007接触。耳屏007的恢复原状的力对密封套12进行挤压固定,使得耳机100固定在耳甲腔010内并且与外耳道009形成密闭空间。密封套12位于第四边缘114位置的部位,可用于与屏间切迹008接触。屏间切迹008对密封套12进行固定,使得耳机100固定在耳甲腔010内并且与外耳道009形成密闭空间。
密封套12可与耳甲腔010位于外耳道009周围的部位密贴接触,在对耳屏006和耳屏007、屏间切迹008的作用下,密封套12可与耳甲腔010位于外耳道009周围的部位密封,以和外耳道009形成密闭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套12与耳甲腔010位于外耳道009周围的部位的有效密封宽度可在0.01毫米到12毫米范围之内。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套12密封时的变形量在0.01毫米到18毫米范围之内。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套12可与主壳体11热塑成型,也可以采用胶粘接的形式固定在一起。也可由密封套12本身的物理性质例如弹性,直接箍在主壳体11的边缘上。
在一实施例中,主壳体11在第四边缘114的部位与握柄30连接。密封套12设置贯穿孔,以便握柄30穿过此贯穿孔。以便握柄30可位于在屏间切迹008处,并从屏间切迹008处伸出。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耳机100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出音部20可为壳体状。出音部20可包括出音端21和侧壁22。侧壁22自出音端21的边缘向主壳体11一侧延伸设置,并与主壳体11的边缘扣合,以形成容纳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出音端21为平面结构。出音端21上可设置出音孔23。出音孔23可与耳机100的容纳空间相通,以便声音可从容纳空间内通过出音孔23传播出来。
在一实施例中,出音端21可与主壳体11远离出音端21一侧的表面相对设置。出音端21可为平面结构,出音端21的边缘整体可为圆滑曲线。出音端21的边缘可包括第一边缘211、第二边缘212、第三边缘213和第四边缘214。第一边缘211、第二边缘212、第三边缘213和第四边缘214首尾依次连接。第一边缘211和第三边缘213相对设置。第二边缘212一端连接第一边缘211,另一端连接第三边缘213,使得第一边缘211、第二边缘212和第三边缘213整体为圆滑曲线。第四边缘214一端连接第一边缘211,另一端连接第三边缘213,使得第一边缘211、第四边缘214和第三边缘213整体为圆滑曲线。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边缘211的曲率大于第三边缘213。第三边缘213的曲率约等于0,也可以为0。第一边缘211的长度大于第三边缘213。第一边缘211、第二边缘212、第三边缘213和第四边缘214的设计,使得出音端21的形状与外耳道009相匹配,使得出音端21恰好伸进外耳道009内。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边缘211与第一边缘111、第二边缘112相对设置,第三边缘213相对于第三边缘113、第四边缘114相对设置。使得出音端21与主壳体11错位,便于主壳体11固定在耳甲腔010内,同时,出音端21可恰好位于外耳道009内。
在一实施例中,出音端21与侧壁22之间设置过渡侧壁24,使得出音端21与侧壁22之间圆滑过渡,避免出音端21与侧壁22之间出现棱角,进而避免棱角对外耳道009造成损伤。过渡侧壁24的外表面整体可为圆弧面。
具体地,过渡侧壁24可包括第一过渡侧壁241、第二过渡侧壁242、第三过渡侧壁243和第四过渡侧壁244。第一过渡侧壁241、第二过渡侧壁242、第三过渡侧壁243和第四过渡侧壁244首尾依次相连形成环状结构。第一过渡侧壁241自第一边缘211向侧壁22一侧延伸设置,以与侧壁22连接。第二过渡侧壁242自第二边缘212向侧壁22一侧延伸设置,以与侧壁22连接。第三过渡侧壁243自第三边缘213向侧壁22一侧延伸设置,以与侧壁22连接。第四过渡侧壁244自第四边缘214向侧壁22一侧延伸设置。以与侧壁22连接。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名称,“第一过渡侧壁”、“第二过渡侧壁”、“第三过渡侧壁”、“第四过渡侧壁”和“过渡侧壁”可以相互转换,比如,“第一过渡侧壁”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过渡侧壁”,也可以被称为“过渡侧壁”。
请参阅图4、图5、图6和图7,图5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耳机100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耳机100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耳机100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侧壁22的外表面整体为光滑曲面。侧壁22可包括第一侧壁221、第二侧壁222、第三侧壁223和第四侧壁224。具体地,第一侧壁221、第二侧壁222、第三侧壁223和第四侧壁224均可为光滑曲面。第一侧壁221、第二侧壁222、第三侧壁223和第四侧壁224首尾顺次连接,以形成环状结构。第一侧壁221自第一过渡侧壁241向主壳体11一侧延伸设置,以与主壳体11的边缘扣合连接。第二侧壁222自第二过渡侧壁242向主壳体11一侧延伸设置,以与主壳体11的边缘扣合连接。第三侧壁223自第三过渡侧壁243向主壳体11一侧延伸设置,以与主壳体11的边缘扣合连接。第四侧壁224自第四过渡侧壁244向主壳体11一侧延伸设置,以与主壳体11的边缘扣合连接。
可以理解地是,对于名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和“侧壁”可以相互转换,比如,“第一侧壁”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侧壁”,也可以被称为“侧壁”。
第一侧壁221和第三侧壁223相对设置,第一侧壁221和第三侧壁223整体向第三边缘113一侧倾斜设置,以便第一侧壁221对耳甲腔010的耳廓壁让位,使得出音部20顺利伸入外耳道009内。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握柄30可设置在主壳体11位于第四边缘114的部位,在耳机100佩戴过程中,可使握柄30从屏间切迹008伸出。在一实施例中,耳机100采用有线通讯的方式时,握柄30可为管状结构,数据线从握柄30的内部伸入耳机100的容纳空间内。在一实施例红,耳机100采用蓝牙通讯时,握柄30内部可用于安装电池、收音模块等电子元件。在一实施例中,握柄30可以省略。
请参阅图8,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耳机100的框架图。耳机100可包括扬声器101、音频处理模块102、电池组件103、蓝牙模块104和USB接口105。扬声器101、音频处理模块102、电池组件103、蓝牙模块104和USB接口105可作为耳机100的电子元件而安装在耳机100的容纳空间内。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组件103和蓝牙模块104可安装在握柄30内。USB接口105可安装在可安装在握柄30远离主壳体11一端的端部。握柄30设置通孔用于容纳USB接口105,便于USB接口105外接其他外接设备。扬声器101安装在耳机100内的容纳空间内,并正对出音端21的出音孔23,以便扬声器101发生的声音顺利通过出音孔23传播。
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组件103可以省略,可通过数据线、USB接口105外接电源,通过USB接口105分别与蓝牙模块104和音频处理模块102连接,以给蓝牙模块104和音频处理模块102提供工作电源。
蓝牙模块104可用于与外接设备例如手机、电脑等连接,进行蓝牙通讯。音频处理模块102可用于对蓝牙模块104接收到的音频信号进行解码、数模转换及放大处理。电池组件103可分别与蓝牙模块104和音频处理模块102连接,以给蓝牙模块104和音频处理模块102提供工作电源。扬声器101用于将音频处理模块102输出的放大后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USB接口105与电池组件103连接,以便给电池组件103进行充电。
请参阅图9,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耳机100的框架图。耳机100可包括扬声器101、音频处理模块102、电池组件103、蓝牙模块104、USB接口105和开关切换模块106。扬声器101、音频处理模块102、电池组件103、蓝牙模块104、USB接口105和开关切换模块106可作为耳机100的电子元件而安装在耳机100的容纳空间内。电池组件103和蓝牙模块104可安装在握柄30内。USB接口105可安装在可安装在握柄30远离主壳体11一端的端部。扬声器101安装在耳机100内的容纳空间内,并正对出音端21的出音孔23,以便扬声器101发生的声音顺利通过出音孔23传播。
开关切换模块106的第一输入端与蓝牙模块104的输出端连接,开关切换模块106的第二输入端与USB接口105连接,开关切换模块106的输出端与音频处理模块102的输入端连接。开关切换模块106用于控制蓝牙模块104与音频处理模块102接通,或者,控制USB接口105与音频处理模块102接通。如此,通过USB连接线(也可被称为“数据线”)将该耳机100上的USB接口105与蓝牙音频设备例如手机、电脑等连接时,就可以通过该USB接口105输入音频信号,使得该耳机100也能播放出高品质的音乐。可以理解的是,通过USB接口105有线传输音频信号,音频成分损失较少,与蓝牙传输音频信号相比,通过USB连接线将该耳机100上的USB接口105与计算机或者手机等音频源连接后,通过USB接口105不仅能够输入音频信号,同时还能够给电池组件103进行充电,非常方便。其中,可通过USB接口105的电源端口输入电源充电,通过USB接口105的数据差分端口:D+端口和D-端口分别对应传输音频左声道信号和右声道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耳机100的框架图。扬声器101可被替换为骨传导扬声器例如振动扬声器107。耳机100可包括振动扬声器107、音频处理模块102、电池组件103、蓝牙模块104、USB接口105和开关切换模块106。振动扬声器107可安装在主壳体11上,便于振动扬声器107通过耳甲腔010的耳廓壁进行骨传导,完成声音的传播,在一实施例中,振动扬声器107可安装在主壳体11靠近第一边缘111一侧,便于振动扬声器107可顺利通过耳甲腔的耳廓壁进行骨传导。
振动扬声器107用来播放声音。振动扬声器107采用了骨头振动的骨传导原理、技术支撑,可将声音透过主壳体11、耳甲腔010内的耳廓壁传到佩戴者的头骨上,通过头骨,直接传送到内部耳神经,可滤除噪音。届时其他来自外界的背景音将被有效降低,以便让使用者及时身处户外嘈杂的环境中,也能清晰的通话交流和收听。
振动扬声器107可刺激内耳螺旋器引起听觉,而不通过外耳道009,直接将声波通过皮肤或颅骨,以振动的方式直接传导到内耳,送至听觉神经。
设置振动扬声器107的耳机100可是一种基于骨传导原理的耳机,可实现颅骨、皮肤传声,是一种将声波通过皮肤或颅骨传至用户外耳道009内的新型耳机,能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这些振动不经过外耳道009或中耳道,可直接进入内耳道的蜗管,在到达蜗管时,这种振动能刺激在淋巴液中流动的听觉神经。其传导声波的具体路径为:声波——颅骨(耳甲腔010内的耳廓壁)——骨迷路——内耳淋巴液——螺旋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该过程相对于空气传导路径:声波——耳廓——外耳道009——鼓膜——锤骨——砧骨——镫骨——前庭窗——外淋巴——内淋巴——螺旋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省去了许多声波传递的步骤。
耳机100通过与人体的骨组织及皮肤接触,以固体(非空气)作为媒介把声波直接传导到大脑的听觉神经,从而收听到声音。此种将声波以振动的方式传递至头、颅骨再到达内耳,引起听觉,无须扩音器,没有电磁波的危险。
请参阅图11,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耳机100的框架图。耳机100可包括扬声器101、音频处理模块102、电池组件103、蓝牙模块104、USB接口105、开关切换模块106和麦克风108。扬声器101、音频处理模块102、电池组件103、蓝牙模块104、USB接口105、开关切换模块106和麦克风108可作为耳机100的电子元件而安装在耳机100的容纳空间内。电池组件103和蓝牙模块104、麦克风108可安装在握柄30内。USB接口105可安装在可安装在握柄30远离主壳体11一端的端部。扬声器101安装在耳机100内的容纳空间内,并正对出音端21的出音孔23,以便扬声器101发生的声音顺利通过出音孔23传播。
麦克风108用于接收用户以及其他发出的声音,以便通过音频处理模块102进行数码转换等方式转换为音频信号,以通过蓝牙模块104或USB接口105与外接设备例如手机、电脑等通讯。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耳机100的框架图。其中,扬声器101可替换为振动扬声器107。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音部,设置有出音孔,能够被配置于伸入外耳道内;
主壳体,与所述出音部扣合形成容纳空间,能够被配置于放置在耳甲腔内,所述出音孔与所述容纳空间相通;以及
密封套,环套在所述主壳体远离所述出音部一侧的表面的边缘上,能够被配置于与耳甲腔内耳廓壁在外耳道周围的部位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远离所述出音部一侧的表面的边缘为圆滑曲线,所述主壳体远离所述出音部一侧的表面的边缘包括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所述主壳体的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首尾依次连接,所述主壳体的第一边缘能够被配置于靠近对耳屏一侧,所述主壳体的第三边缘能够被配置于靠近耳屏一侧,所述主壳体的第三边缘能够被配置于靠近屏间切迹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的第一边缘与所述主壳体的第三边缘相对设置,所述主壳体的第一边缘的曲率大于所述主壳体的第三边缘的曲率,所述主壳体的第一边缘的长度大于所述主壳体的第三边缘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部包括:
出音端,设置所述出音孔,能够被配置于伸入外耳道内;以及
侧壁,自所述出音端的边缘向所述主壳体一侧延伸设置,与所述主壳体扣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部还包括过渡侧壁,所述过渡侧壁设置在所述出音端与所述侧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端与所述主壳体远离所述出音部一侧的表面相对设置,所述出音端的边缘为圆滑曲线,所述出音端的边缘包括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所述出音端的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首尾依次连接,所述出音端的第一边缘与所述出音端的第三边缘相对设置,所述出音端的第一边缘的曲率大于所述出音端的第三边缘,所述出音端的第一边缘的长度大于所述出音端的第三边缘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端的第一边缘与所述主壳体的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相对设置,所述出音端的第三边缘与所述主壳体的第三边缘、第四边缘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侧壁包括第一过渡侧壁、第二过渡侧壁、第三过渡侧壁和第四过渡侧壁,所述第一过渡侧壁、所述第二过渡侧壁、所述第三过渡侧壁和所述第四过渡侧壁首尾依次相连形成环状结构,所述第一过渡侧壁自所述出音端的第一边缘向所述侧壁一侧延伸设置,并与所述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过渡侧壁自所述出音端的第二边缘向所述侧壁一侧延伸设置,并与所述侧壁连接,所述第三过渡侧壁自所述出音端的第三边缘向所述侧壁一侧延伸设置,并与所述侧壁连接,所述第四过渡侧壁自所述出音端的第四边缘向所述侧壁一侧延伸设置,并与所述侧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为光滑曲面,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首尾顺次连接,所述第一侧壁自所述第一过渡侧壁向所述主壳体一侧延伸设置,并与所述主壳体的边缘扣合连接,所述第二侧壁自所述第二过渡侧壁向所述主壳体一侧延伸设置,并与所述主壳体的边缘扣合连接,所述第三侧壁自所述第三过渡侧壁向所述主壳体一侧延伸设置,并与所述主壳体的边缘扣合连接,所述第四侧壁自所述第四过渡侧壁向所述主壳体一侧延伸设置,并与所述主壳体的边缘扣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整体向所述主壳体的第三边缘一侧倾斜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能够被配置于与耳屏、对耳屏、屏间切迹接触,能够被配置于被耳屏、对耳屏、屏间切迹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振动扬声器、音频处理模块、电池组件、蓝牙模块和USB接口,所述振动扬声器、所述音频处理模块、所述电池组件、所述蓝牙模块和所述USB接口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振动扬声器安装在所述主壳体上,所述蓝牙模块用于接收音频信号,所述音频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音频信号进行解码、数模转换及放大处理,所述振动扬声器用于将所述音频处理模块输出的放大后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所述USB接口与所述电池组件连接,用于给所述电池组件进行充电,所述电池组件分别与所述蓝牙模块和音频处理模块连接,用于给所述蓝牙模块和所述音频处理模块提供工作电源。
13.一种耳机密封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密封套能够被配置于环套在耳机主体上,且能够被配置于与耳屏、对耳屏、屏间切迹接触,且能够被配置于被耳屏、对耳屏、屏间切迹固定,
其中,所述耳机主体包括:
出音部,设置有出音孔;和
主壳体,与所述出音部扣合形成容纳空间,能够被配置于放置在耳甲腔内,所述出音孔与所述容纳空间相通;
所述耳机密封套能够被配置于环套在所述主壳体远离所述出音部一侧的表面的边缘上。
CN202021316907.6U 2020-07-07 2020-07-07 耳机、耳机密封套 Active CN2127525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6907.6U CN212752573U (zh) 2020-07-07 2020-07-07 耳机、耳机密封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6907.6U CN212752573U (zh) 2020-07-07 2020-07-07 耳机、耳机密封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52573U true CN212752573U (zh) 2021-03-19

Family

ID=75021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16907.6U Active CN212752573U (zh) 2020-07-07 2020-07-07 耳机、耳机密封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525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89937B (zh) 具有符合人体工学软垫的耳机设备
CN212876067U (zh) 骨传导耳机
CN111955017B (zh) 电声换能器和声学装置
US10142735B2 (en) Dual mode headphone and method therefor
JPWO2016067754A1 (ja) 音響出力装置
CN111670581B (zh) 听音装置
KR20000058143A (ko) 입체 음향 이어폰 장치, 이어폰 및 이어폰 삽입 방법
JP2023096092A (ja) 音響出力装置
CN109644301B (zh) 声音输出装置
CN212752573U (zh) 耳机、耳机密封套
CN108496373B (zh) 声音输出装置
CN214381390U (zh) 骨传导听音装置
JP7502076B2 (ja) 軟骨伝導イヤホン及び聴取機器
CN209767791U (zh) 骨传导耳机
CN209861106U (zh) 一种应用于骨传导发声装置的橡胶振膜
CN113099339A (zh) 耳廓夹持结构、骨传导听音装置和听音方法
CN210840047U (zh) 一种应用于骨传导发声装置的振动膜及扬声组件
CN210202038U (zh) 耳挂式发声装置
US20240147115A1 (en) Open-ear bluetooth earphone
CN210042127U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
JP7204223B2 (ja) 聴音装置、聴音装置用クレードル
CN220421989U (zh) 一种耳撑式骨传导耳机
EP4164252A2 (en) Earpiece and hearing aid device comprising it
WO2020116253A1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及び音響機器
CN115039416A (zh) 用于真无线立体声耳麦的自适应耳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