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10498U - 套管组件、气体发生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套管组件、气体发生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10498U
CN220410498U CN202322104099.7U CN202322104099U CN220410498U CN 220410498 U CN220410498 U CN 220410498U CN 202322104099 U CN202322104099 U CN 202322104099U CN 220410498 U CN220410498 U CN 2204104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ody
housing
tube
gas genera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0409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坤
陈建林
郑东升
陈思含
程希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0409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104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104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104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套管组件、气体发生装置及车辆,套管组件包括:第一管体,第一管体的一端适于与气体发生装置的点火组件固定连接;第二管体,第二管体设于第一管体内,第二管体的外侧壁的至少部分与第一管体的内侧壁贴合;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贴合的部分,靠近点火组件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远离点火组件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其中,所述截面面积为第二管体沿垂直于第一管体的轴线方向的截面的面积。由于靠近点火组件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远离点火组件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利用第一管体的内侧壁可以起到对第二管体的轴向限位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减小第二管体在气体发生剂燃烧气流作用下相对于第一管体产生的移动。

Description

套管组件、气体发生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管组件、气体发生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安全气囊模块是由气体发生器和可以膨胀的充气袋组成。当车辆发生碰撞并发出点火信号时,气体发生器中的点火组件瞬时点燃装药室内的产气药,并产生大量的气体,气体经由气体发生器的排气端进入充气袋内,使充气袋迅速膨胀,从而达到保护乘员免受伤害的目的,作为汽车安全气囊模块的核心零部件,对气体发生器的性能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常用的气体发生器包括饼状气体发生器和管状气体发生装置,其中,饼状气体发生器主要应用在防止前方冲突的驾驶席安全气囊和副驾驶席安全气囊上,而细长的管状气体发生装置则应用在防止侧向碰撞的座椅侧向安全气囊和窗式安全气囊上。
目前,常用的管状气体发生装置根据内部腔体结构的不同,大致分为单腔体结构和双腔体结构。其中,双腔体结构的气体发生器充气效果较好,但双腔体结构的气体发生器的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套管组件、气体发生装置及车辆,至少解决相关技术的气体发生器采用双腔体结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套管组件,适用于气体发生装置,包括:
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适于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的点火组件固定连接;
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设于所述第一管体内,所述第二管体的外侧壁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侧壁贴合;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贴合的部分,靠近所述点火组件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远离所述点火组件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其中,所述截面面积为所述第二管体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管体的轴线方向的截面的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贴合的部分,自靠近所述点火组件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点火组件的一端,所述截面面积递减。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体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管体贴合的部分与所述第一管体的轴线之间呈预设夹角。
可选地,所述预设夹角为A,满足:0°<A≤30°。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体包括: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管体(100)的内侧壁贴合,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点火组件的一端;自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至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逐渐收缩。
可选地,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管体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的截面面积为S1,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的截面面积为S2,满足:1<S1/S2≤1.5。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管体的轴线之间呈第一预设夹角A,所述第二壳体(320)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管体的轴线之间呈第二预设夹角B,满足:A<B。
可选地,所述套管组件还包括:过滤件;
所述第二管体内设有容纳腔,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适于容纳所述气体发生装置的气体发生剂;所述过滤件用于对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流通的气体进行过滤。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体远离所述点火组件的一端设有气压孔,所述气压孔连通所述第二管体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空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气体发生装置,包括:点火组件、排气件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组件;
所述点火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所述排气件设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管体靠近所述点火组件设置,所述第二管体内设有用于容纳气体发生装置的气体发生剂的容纳腔,所述点火组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气体发生装置。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套管组件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二管体设于第一管体内,第二管体的外侧壁的至少部分与第一管体贴合,通过设置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贴合的部分,靠近点火组件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远离点火组件的一端的截面面积,也即第一管体的内侧壁与第二管体的外侧壁贴合的部分呈收缩结构。本申请的套管组件可以用于气体发生装置,利用第二管体的内部空间可以容纳气体发生装置的气体发生剂,由于第一管体的内侧壁与第二管体的外侧壁贴合的部分呈收缩结构,利用第一管体的内侧壁可以起到对第二管体的轴向限位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减小第二管体在气体发生剂燃烧气流作用下相对于第一管体产生的移动。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套管组件应用于气体发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套管组件的局部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气体发生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管体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与第二管体配合的第一管体的局部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第二管体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第二管体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管体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剖面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过滤件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排气件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气体发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气体发生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第一管体;101:容置腔;200:点火组件;210:基座;220:点火器;300:第二管体;301:容纳腔;301a:第一腔体;301b:第二腔体;310:第一壳体;310a:第一端;310b:第二端;320:第二壳体;321:气压孔;330:第三壳体;400:过滤件;410:连接部;420:过滤部;421:过滤孔;510:排气件;520:***片;600:气体发生剂;X: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气体发生装置及车辆进行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气体发生装置的应用场景做具体说明:
目前,常用的管状气体发生装置根据内部腔体结构的不同,大致分为单腔体结构和双腔体结构,由于单腔体结构和双腔体结构在结构上的不同,其工作原理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双腔体结构的管状气体发生装置中,包括分布在两侧的左***片和右***片,由左***片将高压气体充气室与装药室完全隔离开,工作时,由于左***片的***效应,会在充气钢管中形成较强的冲击波,从而有利于右***片被打开,以对充气袋快速充气。而单腔体结构的管状气体发生装置中,充气室和装药室之间并没有完全隔开,而是通过装药室容器上的开孔相互联通,由于装药室内的气体发生剂燃烧产生的冲击波较小,所以需要增加火药的装药量,以便增强由加热产生的压力波,从而将排气端的***片快速打开,满足快速充气的需求。
采用以上两种结构的管状气体发生装置均存在一定的缺陷:采用双腔体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需要使用坚固的套壳来形成单独的装药室或燃烧室,以使其在内外压差作用下不会变形,由于需要使用坚固的套壳,使得双腔体结构设计相对复杂,同时也提高了零件成本及组装成本。而采用单腔体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由于气体发生剂燃烧形成的冲击波较弱,需要通过增加装药量来提高压缩混合气体的加热压力波的强度,而较大的装药量,会使得气体发生装置所排出的气体温度较高,以及排出的高温固体残渣较多,容易造成安全气囊模块中气袋的损伤。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套管组件、气体发生装置及车辆,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套管组件、气体发生装置及车辆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套管组件,包括:第一管体100和第二管体300,第一管体100的一端适于与气体发生装置的点火组件200固定连接;第二管体300设于第一管体100内,第二管体300的外侧壁的至少部分与第一管体100的内侧壁贴合;第二管体300与第一管体100贴合的部分,靠近点火组件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远离点火组件的一端的截面面积,所述截面面积为第二管体300沿垂直于第一管体100的轴线方向的截面的面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套管组件包括第一管体100和第二管体200,第二管体200设于第一管体100内,第二管体200的外侧壁的至少部分与第一管体100贴合,通过设置第二管体200与第一管体100贴合的部分,靠近点火组件200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远离点火组件200的一端的截面面积,也即第一管体的内侧壁与第二管体的外侧壁贴合的部分呈收缩结构。本申请的套管组件可以用于气体发生装置,第二管体200的内部空间可以容纳气体发生装置的气体发生剂,使用时,由于第一管体100的内侧壁与第二管体200的外侧壁贴合的部分呈收缩结构,利用第一管体100的内侧壁可以起到对第二管体200的轴向限位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减小第二管体200在气体发生剂燃烧气流作用下相对于第一管体100产生的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套管组件可以应用于气体发生装置中,气体发生装置可以用于车辆的安全气囊模块,气体发生装置与安全气囊连通,通过气体发生装置可以向安全气囊内充入气体,以使安全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乘员的作用。
具体地,套管组件包括第一管体100,在第一管体100中设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容置腔101,容置腔101内可以用于容纳目标气体,第一方向X平行于第一管体100的轴线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气体可以为氩气和氦气的混合气体,经过压缩加压后注入容置腔101内。当然,目标气体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要进行选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如图1所示,第一管体100沿第一方向X的一端设置点火组件200,第一管体100的容置腔101内靠近点火组件200的位置设有第二管体300,第二管体300内设有容纳腔301,容纳腔301的一端具有开口,容纳腔301的开口朝向点火组件200,容纳腔301可以用于存储气体发生剂600,通过点火组件200能够点燃容纳腔301内的气体发生剂600。
在具体地应用中,如图3所示,通过点火组件200可以点燃第二管体300的容纳腔301内的气体发生剂600,气体发生剂600燃烧使第二管体300的内压急剧升高,会使第二壳体320局部爆开以形成较强的冲击波,燃烧气体与第一管体100内的压缩气体混合形成高温高压气流,该气流沿第一方向X向第一管体100远离点火组件200的一端流动,满足快速充气需求。
进一步地,第二管体30与第一管体100贴合的部分,靠近点火组件200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远离点火组件200的一端的截面面积,所述截面面积为第二管体300沿垂直于第一管体100的轴线方向的截面的面积。也即自第一管体100设有点火组件200的一端至第一管体100远离点火组件200的一端,可以设置第一管体100的内侧壁与第二管体300的外侧壁贴合的部分呈收缩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管体300内的气体发生剂600被点燃后,在第二管体300的容纳腔301内会产生高压气流,在气流的冲击作用下,会推动第二管体300朝向远离点火组件200的方向移动。这样,不仅会损耗气流的能量,影响了冲击波的形成,同时,第二管体300的移动也会影响气体发生装置的安全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管体300的外侧壁与第一管体100贴合的部分呈收缩结构,利用第一管体100的倾斜内壁可以对第二管体300形成轴向限位。在第二管体300内的气体发生剂600被点燃时,第二管体300的内压急剧升高,第一壳体310会沿径向方向变形,以使第一壳体310的四周外侧壁更加紧密地贴附在第一管体100的内壁上。同时,借助第一管体100内壁的斜面能够起到对第二管体300的轴向限位作用,从而有效避免第二管体300在气流冲击作用下朝向远离点火组件200的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管体100与第二管体300相互贴合的部分呈面结构,该面结构可以是曲面,也可以是平面,或者是曲面与平面组合的结构。
其中,第一管体100与第二管体300相互贴合的部分可以是一个连续的接触面,也可以是多个不连续的接触面形成的组合面结构。在具体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8所示,第二管体30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圆环形截面的外径为R,内径为r,则圆环形截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
S=π(R+r)(R-r) (1)
其中,圆环形截面的外径R与内径r的差值即为第二管体300的四周侧壁的壁厚即为:d=R-r(2)
通常,在第二管体300的四周侧壁的壁厚是均匀分布的,也即,上述公式(2)中的半径差d为固定值。因此,结合上述公式(1)、(2)可知,圆环形截面的外径R与内径r会随着截面面积S的减小而减小。
也就是说,通过设置第二管体300与第一管体100贴合的部分,靠近点火组件200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远离点火组件200的一端的截面面积,也即第二管体30与第一管体100贴合的部分,靠近点火组件200的一端的外径尺寸大于远离点火组件200的一端的外径尺寸,使得第二管体30的外侧壁成收缩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二管体30为圆筒状结构进行解释说明,当第二管体30为其他管状结构时,其原理与上述原理相同或相近,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二管体300与第一管体100贴合的部分,自靠近点火组件200的一端至远离点火组件200的一端,所述截面面积递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管体300的截面面积递减,可以利用第一管体100的四周内侧壁对第二管体300形成均匀的轴向限位作用,进而有效避免第二管体300在气流冲击作用下朝向远离点火组件200的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体100可以选用硬质材料制成,例如,可以选用钢、铸铁、钛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机械强度较高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以保证第一管体100能够耐高温和耐高压,满足使用需求。
如图1、图11和图12所示,图中示出了三种包括不同第一管体100结构的气体发生装置。其中,第一管体100靠近点火组件200一端的结构与第二管体300的结构相适配,第一管体100其它位置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的需要灵活设计,以提高气体发生装置的适用性。
可选地,第二管体300远离点火组件200的一端设有气压孔321,气压孔321连通第二管体300的内部空间与第一管体100的内部空间。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管体100内设有用于容纳目标气体的容置腔101,第二管体300内设有用于容纳气体发生剂600的容纳腔301。在第二管体300中设有气压孔321,通过气压孔321能连通容置腔101与容纳腔301,以使第二管体300的内外压力平衡,避免第二管体300受压变形。
此外,将气压孔321设置在第二管体300远离所述点火组件200的一端,以便第二管体300的内压急剧升高时,更容易从气压孔321处爆开以形成冲击波。
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管体300包括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第一壳体310的外侧壁与第一管体100的内侧壁贴合,第二壳体320连接于第一壳体310远离点火组件200的一端;自第一壳体310远离第二壳体320的一端至第一壳体310靠近第二壳体320的一端,第一壳体310的外侧壁逐渐收缩。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管体300通过第一壳体310与第一管体100贴合,将第一壳体310的外侧壁设置为逐渐收缩,第一管体100的内壁与第一壳体310贴合的部分与第一壳体310的结构相适配。进而,可以利用第一管体100的内壁倾斜面对第一壳体310形成轴向限位作用,从而限制使用过程中第二管体300在第一管体100产生较大位移。
具体地,第二管体300包括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由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围合形成容纳腔301。第一壳体310与第一管体100贴合,第二壳体320连接于第一壳体310远离点火组件200的一侧。
在具体地应用中,当容纳腔301内的气体发生剂600被点火组件200点爆后,容纳腔301的内压急剧升高,使第一壳体310沿径向变形,进而与第一管体100紧密贴合,同时,由于内压的剧增会使第二壳体320局部爆开以形成较强的冲击波。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一管体100的倾斜内壁对第一壳体的轴向限位作用,可以限制第二管体300的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第二管体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310的四周外侧壁均与轴线成一定的倾斜角度A。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第二管体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壳体310的四周外侧壁中位于上部的外侧壁与轴线成一定的倾斜角度A,而位于下部的外侧壁与轴线平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第二管体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二管体300还包括第三壳体330,沿第一方向X,第三壳体330可以连接于第一壳体310与第二壳体320之间。或者,第三壳体330也可以连接于第一壳体310远离第二壳体320的一端。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壳体330可以局部或全部与第一管体100的内壁贴合,以增加第二管体300与第一管体100的结合面,而第三壳体330的形状结构可以灵活设计,既可以采用直筒结构,也可以采用锥形结构,还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需求灵活设计,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可选地,如图4至图6所示,第一管体100的轴线方向设为第一方向X,第一壳体310包括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一端310a和第二端310b,第一端310a靠近点火组件200设置,第二端310b与第二壳体320连接,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第一端310a的截面面积为S1大于第二端310b的截面面积为S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第一端310a的截面面积为S1大于第二端310b的截面面积S2,以使第一壳体310的外侧壁成收缩结构,以便利用第一管体100的内侧壁对第二管体300形成沿第一方向X的限位作用,避免在高压气流冲击下第二管体300在第一管体100内产生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端310a的截面面积为S1与第二端310b的截面面积为S2满足:1<S1/S2≤1.5。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管体300内的气体发生剂600燃烧产生高压气流,高压气流沿第一方向X由第一壳体310朝向第二壳体320流动,以便使第二壳体320局部爆开产生冲击波。如果第一壳体310两端的尺寸差异过大,第一壳体310的侧壁会对气流的流动产生较大阻力而影响冲击波的形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端310a的截面面积为S1与第二端310b的截面面积为S2的比值S1/S2的合理范围,在确保第一管体100对第一壳体310的轴向限制作用的同时,避免第一壳体310的两端的尺寸差异太大,而限制容纳腔301内气流沿第一方向X的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310a的截面面积为S1与第二端310b的截面面积为S2的比值S1/S2可以设置为:1.05、1.1、1.2、1.3、1.4、1.5等任意数值或任意两个数值之间的范围。
具体地,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第一壳体310的截面呈环形。如图8所示,以第一壳体310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截面呈圆环形结构为例,第一壳体310的截面面积S为该圆环形结构的面积。其中,第一端310a的截面面积S1为第一壳体310在对应第一端310a处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圆环形截面的面积,第二端310b的截面面积S2为第一壳体310在对应第二端310b处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圆环形截面的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8所示,结合前述公式(1)、(2)可知,通过设置第一壳体310的第一端310a的截面面积S1大于第二端310b的截面面积S2,也即使第二端310b的外径尺寸小于第一端310a的外径尺寸,使得第一壳体310的外侧壁成收缩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第一壳体310的截面结构的外轮廓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由多个曲线首尾相连形成的环形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壳体的截面结构为其它环形形状时,基于上述相同或相似的原理,通过设置第一壳体310的第一端310a的截面面积S1大于第二端310b的截面面积S2,以使第一壳体310的外侧壁成收缩结构。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310的四周外侧壁由第一端310a向第二端310b的中心逐渐收缩。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壳体310的四周外侧壁由第一端310a向第二端310b的中心逐渐收缩,利用第一管体100可以对第一壳体310的四周侧壁能够形成相对均匀的轴向限位,从而提高第一管体100对第一壳体310的限制作用。
可选地,如图4、图6和图7所示,第一壳体310包括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一端310a和第二端310b,第一端310a靠近点火组件200设置,第二端310b与第二壳体320连接;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第一端310a的最大尺寸为D1,第二端310b的最大尺寸为D2,满足:D1>D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设置第一壳体310的第一端310a的最大尺寸D1大于第二端310b的最大尺寸D2,以使第二端310b相对于第一端310a呈收缩结构,从而可以利用第一管体100可以起到对第二管体300的轴向限位作用,从而可以限制第二管体300在气流冲击下发生移动。
具体地,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可以测量第一壳体310的第一端310a的外侧壁上的相对两点之间的距离,并测量得到至少三个距离值,取至少三个距离值中的最大值作为第一端310a的最大尺寸D1。
同样地,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可以测量第一壳体310的第二端310b的外侧壁上的相对两点之间的距离,并测量得到至少三个距离值,取至少三个距离值中的最大值作为第二端310b的最大尺寸D2。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第一端310a的最大尺寸D1以及第二端310b的最大尺寸D2的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应当相同,以减少测量过程中的设备误差和人为误差,提高测量精准度。
此外,第一端310a的最大尺寸D1以及第二端310b的最大尺寸D2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气体发生装置的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计,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管体300的外侧壁与第一管体100贴合的部分与第一管体100的轴线之间呈预设夹角A。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管体300的外侧壁与第一管体100贴合的部分与第一管体100的轴线之间具有预设夹角A,使第二管体300与第一管体100贴合的外侧壁成逐渐收缩的结构,从而利用第一管体100可以起到对第二管体300的轴向限位作用,避免第二管体300在气流冲击下发生移动。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管体300的外侧壁与第一管体100贴合的部分与第一管体100的轴线之间呈预设夹角A,满足:0°<A≤30°。
可选地,第一管体100的轴线与第二管体300的轴线平行,且二者皆平行于第一方向X。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预设夹角A的大小范围,在确保第一壳体310呈收缩结构的同时,避免第一壳体310的外侧壁倾斜角度过大而对内部气流的传递产生阻力,从而便于使气体发生剂600燃烧产生的气流能够更顺畅的向远离点火组件200方向的流动。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第二管体300的外侧壁与第一管体100贴合的部分与第一管体100的轴线之间的预设夹角A太大,也即,第二管体300的外侧壁与第一管体100贴合的部分相对于轴线的倾斜度较大,这样,不仅会影响第二管体300内的有效储药量。同时,倾斜较大的侧壁会对气体发生剂600燃烧产生的气流产生较大阻力,影响了气流向远离点火组件200方向的流动,不利于冲击波的形成。
具体地,第二管体300的外侧壁与第一管体100贴合的部分与第一管体100的轴线之间的预设夹角A可以设为:0.5°、10°、15°、20°、25°、30°等任意角度或任意两个角度之间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体300的外侧壁与第一管体100贴合的部分与第一管体100的轴线之间的预设夹角A的确定方法可以包括:在第一管体100的轴线上取一点P,该P点在第二管体300的外侧壁上的投影点为P’,第一管体100的轴线与第二管体300的外侧壁的交点为O,则直线PO与直线P’O之间的夹角即为第二管体300的外侧壁与第一管体100的轴线之间的预设夹角A。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壳体320由靠近第一壳体310的一端朝向远离第一壳体310的一端逐渐收缩,第二壳体320远离点火组件200的一端设有气压孔32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壳体320由靠近第一壳体310的一端朝向远离第一壳体310的一端逐渐收缩,也即,第二壳体320呈锥形结构,在气体发生剂600燃烧产生的气流由第一腔体301a向第二腔体301b流动时,在锥形结构的第二壳体320会使气流得到加速,使得更容易将第二壳体320局部***形成冲击波,以将燃烧气体投向管筒100中远离点火组件200的位置,从而使得管筒100中得目标气体得到快速和均匀的加热。
进一步地,在第二壳体320远离点火组件200的一端设置气压孔321,利用气压孔321可以连通容置腔101与储药腔301,以使套壳300的内外保持压力平衡,避免套壳300受管筒100内充入的气体压力的影响而产生变形。并且,通过在第二壳体320上设置气压孔321,以便在套壳300内压急剧上升时,在气压孔321处更容易爆开以形成冲击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气压孔321四周的第二壳体320上可以设置多个刻槽,多个刻槽环绕气压孔321分布。示例性地,多个刻槽可以成:X字形、Y字形、十字形或米字形等结构分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壳体320中气压孔321的四周设置多个刻槽,以便在容纳腔301内的气压急剧上升时,更容易在第二壳体320中气压孔321的周围***以形成冲击波。
可选地,第一壳体310的外侧壁与第一管体100的轴线之间呈第一预设夹角A,第二壳体320的外侧壁与第一管体10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呈第二预设夹角B,满足:A<B。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预设夹角A小于第二预设夹角B,这样,既能够利用第一管体100对第一壳体210形成轴线限位,同时,又能利用第二壳体320的倾斜侧壁对容纳腔301内的气流流动起到导流和加速作用,以便容纳腔301内燃烧产生的气流更容易冲破第二壳体320形成冲击波。
可选地,如图2所示,套管组件还包括:过滤件400;第二管体300内设有容纳腔301,过滤件400设于容纳腔301内,并将容纳腔301分隔成第一腔体301a和第二腔体301b,第一腔体301a适于容纳气体发生装置的气体发生剂600;过滤件400用于对第一腔体301a与第二腔体301b之间流通的气体进行过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管体300的容纳腔301内设置过滤件400,利用过滤件400将容纳腔301分隔成第一腔体301a和第二腔体301b,将气体发生剂600存储在第一腔体301a内,进而通过过滤件400可以对气体发生剂600的燃烧产物进行过滤,以降低进入第一管体100的容置腔101内的气流所携带的固体颗粒含量。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腔体301a内的气体发生剂600被点燃后,会产生高温高压冲击气流,该气流会夹带固体颗粒流向第一管体100的容置腔101。如果气体发生剂600的颗粒被气流夹带到第一管体100内继续燃烧,由于燃烧的位置距离排气件510较近,就有可能导致大量的火焰从排气件510的排气孔中喷出而将安全气囊损坏。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管体300的容纳腔301内设置过滤件400,利用过滤件400对由第一腔体301a进入第二腔体301b的气体进行过滤,从而将气体发生剂600的燃烧过程限制在第一腔体301a内,可以大大减少火焰从排气件510喷出的风险。
同时,通过将过滤件400设置在第一腔体301a和第二腔体301b之间,在第二腔体301b的气流冲破第二壳体320形成冲击波时,不会受到过滤件400的影响,有助于冲击波在第一管体100的容置腔101内的传播。
可选地,过滤件400包括:连接部410和过滤部420;连接部410连接于第一壳体310或第二壳体320,过滤部420连接于连接部410远离点火组件200的一端,过滤部420中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X贯穿的过滤孔421,过滤孔421用于对第一腔体301a与第二腔体301b之间流通的气体进行过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过滤件400通过连接部410与第一壳体310或第二壳体320连接固定,在连接部410远离点火组件200的一端设置过滤部420,在过滤部420中设置沿第一方向X贯穿的过滤孔421,在第一腔体301a内燃烧产生的气体由过滤孔421进入第二腔体301b时,可以对气体中携带的固体颗粒进行过滤。同时,将多个过滤孔421的贯穿方向设置为与气流的流动方向一致,可以减小过滤件400对气体流动的阻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过滤部420由连接部410向远离点火组件200的方向凸出弯曲,以使利用弯曲结构的过滤部420对气体的流动起到导流作用,以便使第一腔体301a产生的气体更容易进入第二腔体301b内。
需要说明的是,过滤部420中的过滤孔421的设置数量和尺寸大小,可以根据第二管体300的结构以及所存储的气体发生剂600的性能来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体发生装置,包括:点火组件200、排气件510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套管组件;点火组件200设于第一管体100的一端,排气件510设于第一管体100的另一端,第二管体300靠近点火组件200设置,第二管体300内设有用于容纳气体发生装置的气体发生剂600的容纳腔301,且点火组件200与容纳腔301连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管体100的两端分别设置点火组件200和排气件510,利用点火组件200可以点燃第二管体300内存放的气体发生剂600,进而产生高温高压气流,高温高压气流使第二管体300局部爆开形成冲击波,并由排气件510排出,以满足快速充气需求。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一管体100的内侧壁与第二管体200的外侧壁贴合的部分呈收缩结构,利用第一管体100的内侧壁可以起到对第二管体200的轴向限位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减小第二管体200在气体发生剂600燃烧气流作用下相对于第一管体100产生的移动。
具体地,将点火组件200连接于第一管体100的一端,第一管体100连接于第一管体100的另一端,由排气件510、点火组件200与第一管体100可以形成用于容纳目标气体的容置腔101。第二管体300设置在容置腔101靠近点火组件200的一侧,点火组件200与第二管体300内的容纳腔301连通,利用点火组件200可以点燃容纳腔301内存放的气体发生剂6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体发生装置还包括***片520,***片520设于排气件510靠近容置腔101的一端,以将排气件510的内部空间与容置腔101隔离开。在气体发生装置工作时,容置腔101内的高温高压气流冲开***片520进入排气件510,以由排气件510对车辆的安全气囊进行充气。在具体地应用中,可以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将排气件510与第一管体100焊接固定,以实现排气件510与第一管体100之间的密封连接。并将***片520焊接固定在排气件510的开口端,通过***片520起到排气件510与容置腔101之间的密封隔离,并增加连接牢固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气体发生装置可以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套管组件,套管组件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前述内容,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气体发生装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管体100的两端分别设置点火组件200和排气件510,利用点火组件200可以点燃第二管体300内存放的气体发生剂600,进而产生高温高压气流,高温高压气流使第二管体300局部爆开形成冲击波,并由排气件510排出,以满足车辆的快速充气需求。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一管体100的内侧壁与第二管体200的外侧壁贴合的部分呈收缩结构,利用第一管体100的内侧壁可以起到对第二管体200的轴向限位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减小第二管体200在气体发生剂600燃烧气流作用下相对于第一管体100产生的移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套管组件,适用于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体(100),所述第一管体(100)的一端适于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的点火组件(200)固定连接;
第二管体(300),所述第二管体(300)设于所述第一管体(100)内,所述第二管体(300)的外侧壁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管体(100)的内侧壁贴合;所述第二管体(300)与所述第一管体(100)贴合的部分,靠近所述点火组件(200)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远离所述点火组件(200)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其中,所述截面面积为所述第二管体(300)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管体(100)的轴线方向的截面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300)与所述第一管体(100)贴合的部分,自靠近所述点火组件(200)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点火组件(200)的一端,所述截面面积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300)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管体(100)贴合的部分与所述第一管体(100)的轴线之间呈预设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夹角为A,满足:0°<A≤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300)包括: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
所述第一壳体(310)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管体(100)的内侧壁贴合,所述第二壳体(320)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310)远离所述点火组件(200)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管体(100)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壳体(310)远离所述第二壳体(320)的一端的截面面积为S1,所述第一壳体(310)靠近所述第二壳体(320)的一端的截面面积为S2,满足:1<S1/S2≤1.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310)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管体(100)的轴线之间呈第一预设夹角A,所述第二壳体(320)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管体(100)的轴线之间呈第二预设夹角B,满足:A<B。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组件还包括:过滤件(400);
所述第二管体(300)内设有容纳腔(301),所述过滤件(400)设于所述容纳腔(301)内,并将所述容纳腔(301)分隔成第一腔体(301a)和第二腔体(301b),所述第一腔体(301a)适于容纳所述气体发生装置的气体发生剂(600);所述过滤件(400)用于对所述第一腔体(301a)与所述第二腔体(301b)之间流通的气体进行过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300)远离所述点火组件(200)的一端设有气压孔(321),所述气压孔(321)连通所述第二管体(300)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一管体(100)的内部空间。
10.一种气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点火组件(200)、排气件(510)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组件;
所述点火组件(200)设于所述第一管体(100)的一端,所述排气件(510)设于所述第一管体(10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管体(300)靠近所述点火组件(200)设置,所述第二管体(300)内设有用于容纳气体发生装置的气体发生剂(600)的容纳腔(301),所述点火组件(200)与所述容纳腔(301)连通。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体发生装置。
CN202322104099.7U 2023-08-04 2023-08-04 套管组件、气体发生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204104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04099.7U CN220410498U (zh) 2023-08-04 2023-08-04 套管组件、气体发生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04099.7U CN220410498U (zh) 2023-08-04 2023-08-04 套管组件、气体发生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10498U true CN220410498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50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04099.7U Active CN220410498U (zh) 2023-08-04 2023-08-04 套管组件、气体发生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104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70011851B1 (ko) 이중벽 구조를 가진 에어백
US5273312A (en) Hybrid inflator having movable piston for releasing pressurized gas and conveying combustion products for ignition of secondary ignition material
JP3864823B2 (ja) イニシエータ、インフレータおよび車両の乗員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050189750A1 (en) Hybrid inflator
JP5769943B2 (ja) ガス発生器
JP3495999B2 (ja) 孔明け用柱と管状本体とを有するハイブリッドガス発生器
JPH02147453A (ja) 非溶接拡張装置
MXPA97000734A (en) Reinforcing system for structural member of the motor vehicle chassis
JPH10114254A (ja)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
KR20010049375A (ko) 하이브리드 가스 발생기
EP3036052B1 (en) Manufacture method for double-swage airbag inflator vessel
US5106119A (en) Inflator housing
EP2918455B1 (en) Gas generator
JPH0858520A (ja) 乗物搭乗者用の膨張可能な拘束手段の膨張装置
WO1998049034A1 (fr) Dispositif de production de gaz destine a un coussin gonflable et procede de gonflage de ce coussin
EP0616927B1 (en) Inflator assembly
US20220126784A1 (en) Gas generator
CN220410498U (zh) 套管组件、气体发生装置及车辆
JP3019432U (ja) 摩擦溶接された膨張器の収納構造物
JP3787115B2 (ja) エアバッグを膨張させるためのハイブリッドガス発生装置及び火花式ガス発生器
EP0658460B1 (en) Apparatus for inflating an inflatable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US5584504A (en) Inflator assembly
CN115042738A (zh) 汽车安全气囊用管状混合式气体发生器
US6161481A (en) Air bag inflator
CN215851120U (zh) 一种顶棚柱状混合式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