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69514U - 一种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及多方向出风的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及多方向出风的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69514U
CN220269514U CN202320139508.4U CN202320139508U CN220269514U CN 220269514 U CN220269514 U CN 220269514U CN 202320139508 U CN202320139508 U CN 202320139508U CN 220269514 U CN220269514 U CN 220269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deflector
deflector
traction
to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3950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平
唐清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3950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69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69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695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第三导风板以及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联动机构和牵引机构,联动机构和牵引机构共同作用,以使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以及第三导风板交替转动或者同时转动。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具有上述的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能够根据空调的不同运行模式而调整导风板的角度,增加出风通道的长度,使空调风能够送得更远,加快了空调改变温度的效率;另外减少驱动组件的占用空间,减少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及多方向出风的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及多方向出风的空调。
背景技术
普通空调通常设置一个出风口,出风口只设有一块导风板,且导风板的结构固定不可变化,其转动角度也不可能太大,使得送风方向的调整受到限制,制冷制热时的出风角度也就不可能完全满足相应的要求,目前普通导风板结构驱动通过将每个导风板分别安装在各自的电机进行驱动,具有成本高、结构繁琐的缺点。
并且在当前空调的送风方式只能沿着出风口的前方进行送风,送风范围较窄,对空调室内机的安装位置选择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一个导风板的设置调节风量时响应速度较慢,对温度调整的响应速度也较慢,无法满足用户多样性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该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通过联动组件的设置,实现对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与驱动组件的交替联动或者同步联动,从而可以水平出风、角度出风以及垂直出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多方向出风的空调,该空调通过设置上述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驱动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交替转动或者同时转动,从而实现不同方向出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包括:三块导风板以及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联动机构以及牵引机构,驱动件与联动机构联动,联动机构用于在驱动件转动时引导其中两个导风板交替转动或者同时转动;牵引机构用于牵引另外一个导风板与联动的两个导风板中的一个同时转动。
进一步地,三块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第三导风板;联动机构包括传动齿以及两个输出齿,传动齿包括第一传动段以及第二传动段,第一传动段与其中一个输出齿缺齿滚动连接或啮合连接;第二传动段与另外一个输出齿啮合连接;联动的两个导风板分别与两个输出齿同步连接,另外一个导风板与联动的两个导风板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两个输出齿包括第一输出齿以及第二输出齿;第一传动段的转动方向上设有第一啮合齿段以及缺齿段;第二传动段上设有第二啮合齿段;
缺齿段与第一输出齿滚动连接,第一啮合齿段与第一输出齿啮合连接;第二传动段与第二输出齿啮合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段上设有圆弧引导面,圆弧引导面沿第一传动段的周向延伸并分别形成缺齿段,圆弧引导面在转动方向两侧的第一啮合齿段形成限位齿,第一输出齿设有定位齿,定位齿设有与圆弧引导面贴合的齿顶,定位齿与限位齿抵接配合。
进一步地,联动机构用于引导第二导风板与第一导风板交替转动或同时转动时,第一导风板与第一输出齿同步连接,第二导风板与第二输出齿同步连接,第三导风板与转动柱连接;第二牵引部用于与第三牵引部错开或牵引配合。
进一步地,联动机构用于引导第二导风板与第一导风板交替转动或同时转动时,第一导风板与第一输出齿同步连接,第二导风板与第二输出齿同步连接,第三导风板与转动柱连接;第一牵引部用于与第三牵引部错开或牵引配合,第一牵引部与第三牵引部牵引配合时,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与第三导风板同时转动
进一步地,联动机构用于引导第二导风板与第三导风板交替转动或同时转动时,第三导风板与第一输出齿同步连接,第二导风板与第二输出齿同步连接;第一导风板与转动柱连接;第一牵引部与第二牵引部错开或牵引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板设有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上设有第一贯通孔;第二导风板设有第二连接柱;第三导风板设有第三连接柱,第三连接柱设有第二贯通孔;
第二连接柱依次穿过第一贯通孔、第二贯通孔、转动柱以及第一输出齿后与第二输出齿同步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牵引部为第一磁吸件,第二牵引部为第二磁吸件,第三牵引部为第三磁吸件;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磁吸配合时,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同时转动;第一磁吸件与第三磁吸件磁吸配合时,第一导风板与第三导风板同时转动;第二磁吸件与第三磁吸件磁吸配合时,第二导风板与第三导风板同时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方向出风的空调,包括:
空调主机,空调主机设有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用于引导气流沿第一方向导出;第二出风口用于引导气流沿第二方向导出;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出风部,出风部设在空调主机上,出风部设有出风面;
面板,面板设在出风部内并与出风面相对设置,面板与出风面间隔设置以形成出风通道,出风通道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
如上述的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第一导风板与出风面相对设置;第二导风板安装于第一出风口,以封闭或者打开第一出风口;第三导风板安装于第二出风口,以封闭或者打开第二出风口。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板至少部分与第二导风板相对设置,且第一导风板与第三导风板间隙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的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通过在联动机构的传动齿上设置缺齿段,并且该联动机构能够引导任意两个导风板交替转动或者同时转动,牵引机构能够牵引另一个导风板与上述的任意两个导风板中的一个进行同时转动,从而实现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与第三导风板之间可以间歇交替转动,也可以三个导风板同时转动,能够根据空调的不同运行模式而调整导风板的角度,从而打开空调的不同出风口,可以增加出风通道的长度,使空调风能够送得更远,加快了空调改变温度的效率;另外减少驱动组件的占用空间,减少成本;并且当第二导风板打开第一出风口,第一导风板阻挡第一出风口时,第一出风口的出风量降低,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
2、本申请的空调,其通过在空调主机中设置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并且将上述的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安装在出风口处,能够根据空调器的不同运行模式而调整导风板水平出风、角度出风以及垂直出风,可以增加出风通道的长度,使空调风能够送得更远,加快了空调改变温度的效率;另外减少驱动组件的占用空间,减少成本;并且当第二导风板打开第一出风口,第一导风板阻挡第一出风口时,第一出风口的出风量降低,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的一视角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第一导风板;11、第一连接柱;2、第二导风板;21、第二连接柱;3、第三导风板;31、第三连接柱;4、驱动组件;41、第一输出齿;42、第二输出齿;43、传动齿;431、缺齿段;432、第一啮合齿段;433、第二啮合齿段;44、第一齿轮;45、第二齿轮;46、驱动电机;47、转动柱;5、空调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包括三块导风板以及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件、联动机构以及牵引机构,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联动机构联动,所述联动机构用于在所述驱动件转动时引导其中两个所述导风板交替转动或者同时转动;所述牵引机构用于牵引另外一个所述导风板与所述联动的两个导风板中的一个同时转动。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具体的,三个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1、第二导风板2以及第三导风板3,当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时,联动机构能够联动其中两个导风板交替转动或者同时转动,而牵引机构能够牵引另外一个导风板与联动的两个导风板中的一个同时转动。即具有以下几种方式:
方式一:驱动件驱动第一导风板1进行转动时,联动机构用于联动第一导风板1与第二导风板2交替转动或者同时转动,则此时牵引机构设于第三导风板3,当牵引机构牵引配合后,第三导风板3与第一导风板1同时转动。
方式二:驱动件驱动第一导风板1进行转动时,联动机构用于联动第一导风板1与第三导风板3交替转动或者同时转动,则此时牵引机构设于第二导风板2,当牵引机构牵引配合后,第二导风板2与第一导风板1同时转动。
方式三:驱动件驱动第二导风板2进行转动时,联动机构用于联动第二导风板2与第一导风板1交替转动或者同时转动,则此时牵引机构设于第三导风板3,当牵引机构牵引配合后,第三导风板3与第二导风板2同时转动。
方式四:驱动件驱动第二导风板2进行转动时,联动机构用于联动第二导风板2与第三导风板3交替转动或者同时转动,则此时牵引机构设于第一导风板1,当牵引机构牵引配合后,第一导风板1与第二导风板2同时转动。
方式五:驱动件驱动第三导风板3进行转动时,联动机构用于联动第三导风板3与第一导风板1交替转动或者同时转动,则此时牵引机构设于第二导风板2,当牵引机构牵引配合后,第二导风板2与第三导风板3同时转动。
方式六:驱动件驱动第三导风板3进行转动时,联动机构用于联动第三导风板3与第二导风板2交替转动或者同时转动,则此时牵引机构设于第一导风板1,当牵引机构牵引配合后,第三导风板3与第一导风板1同时转动。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选择和设置。
进一步地,三个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1、第二导风板2、第三导风板3以及驱动组件4,驱动组件4包括联动机构。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当使用本实施例的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时,本实施例以将三导风板应用于空调的出风口为例进行说明。
根据空气冷热循环原理,冷空气比常温下的空气密度大,制冷时出风应该往上吹,冷空气下沉,使整个房间降温;热空气的密度比常温下的空气密度小,制热时出风适宜往下吹,热空气上升,从而使整个房间升温。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空调更好地实现制冷和制热的功能,空调主机5设有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用于引导气流沿第一方向导出;第二出风口用于引导气流沿第二方向导出;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具体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其中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
三导风板能够用于打开或者封闭空调的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
由上述可知,在本实用新型中,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的驱动方式可以多种实施方式,以驱动件驱动第二导风板2转动为例。
实施例1,
联动机构引导第二导风板2与第一导风板1交替转动或者同时转动时,此时在第二导风板2上设有第二牵引部,在第三导风板3上设有第三牵引部。
实施例2,
联动机构引导第二导风板2与第一导风板1交替转动或者同时转动时,此时在第一导风板1上设有第一牵引部,在第三导风板3上设有第三牵引部。
实施例3,
联动机构引导第二导风板2与第三导风板3交替转动或者同步转动时,此时在第一导风板1上设有第一牵引部,在第二导风板2上设有第二牵引部。
实施例4,
联动机构引导第二导风板2与第三导风板3交替转动或者同步转动时,此时在第一导风板1上设有第一牵引部,在第二导风板2上设有第二牵引部。
在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下,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可以实现五种状态。
初始状态:第一导风板1阻挡第一出风口,第二导风板2封闭第一出风口,而第三导风板3封闭第二出风口。
第一使用状态:在进行低风量的水平出风时,此时第二导风板2打开第一出风口,第一导风板1阻挡第一出风口,第三导风板3封闭第二出风口。
在该使用状态下,空调的第一出风口的部分被第一导风板1阻挡,因此空调在第一方向的风量受到第一导风板1的阻挡而降低,从而满足用户对低风量的调节需求。
第二使用状态:在进行高风量的水平出风时,此时第二导风板2打开第一出风口,第一导风板1也打开第一出风口,第三导风板3封闭第二出风口。
在该使用状态下,第一导风板1与第二导风板2均相对第一出风口打开,空调在第一出风口的风量会相对增大,从而实现较高风量的水平出风,从而满足用户对高风量的调节需求。
并且此时第一导风板1以及第二导风板2可以作为第三导风板3的延伸板,相当于延长了水平出风通道的长度,对于空调室内机而言,更长的水平出风通道能够使空调风吹得更远,覆盖更大的室内空间,从而使室内环境温度变化更加明显,有效提升了空调调节室内温度的效率,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三使用状态:在进行竖直出风时,此时第三导风板3打开第二出风口,而第一导风板1阻挡第一出风口,第二导风板2封闭第一出风口。
在该使用状态下,此时第三导风板3可以作为第一导风板1以及第二导风板2的延伸板,相当于延长了竖直出风通道的长度,对于空调室内机而言,更长的竖直出风通道能够使空调风吹得更远,覆盖更大的室内空间,从而使室内环境温度变化更加明显,有效提升了空调调节室内温度的效率,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四使用状态:在进行角度出风时,第一导风板1与第二导风板2均打开第一出风口,第三导风板3打开第二出风口,并且第一导风板1、第二导风板2与第三导风板3同时转动。
在该使用状态下,第一导风板1与第二导风板2相对于第一出风口打开,而第三导风板3相对于第二出风口打开,当第一导风板1、第二导风板2与第三导风板3同时转动至一定的角度后,能够引导空调风沿这一角度方向吹出,此时第一导风板1以及第二导风板2可以作为第三导风板3的延伸板,相当于延长了角度出风通道的长度,对于空调室内机而言,更长的出风通道能够使空调风吹得更远,覆盖更大的室内空间,从而使室内环境温度变化更加明显,有效提升了空调调节室内温度的效率,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种实施方式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实施方式,如驱动件驱动第一导风板1转动,并且第一导风板1与第二导风板2联动,第一导风板1与第三导风板3牵引配合;或者驱动件驱动第一导风板1转动,并且第一导风板1与第三导风板3进行联动,第一导风板1与第二导风板2牵引配合;或者驱动件驱动第三导风板3转动,第三导风板3与第一导风板1联动,第三导风板3与第二导风板2牵引配合;或者驱动件驱动第三导风板3转动,第三导风板3与第二导风板2联动,第三导风板3与第一导风板1牵引配合等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选择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情况下,该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还可以应用于全域风空调中,在全域风空调中,空调主机5包括前面板,前面板与空调中框之间设有间隙,从而形成第三出风口,第三出风口能够用于引导气流从四周导出。
在使用第一状态时,气流受到第一导风板1的阻挡向第三出风口流去,并从前面板的四周导出,从而将气流打散,增加了气流的出风面积,从而使得气流出风更为均匀,更易于与室内环境的空气混合,增加了气流的扩散速度,舒适性较好。
当然,该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也可以应用于风机,只需实现两个方向出风,或者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出风装置也可应用该三导风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应用和设置。
进一步地,三块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1、第二导风板2、第三导风板3;联动机构包括传动齿43以及两个输出齿,传动齿43包括第一传动段以及第二传动段,第一传动段与其中一个输出齿缺齿滚动连接或啮合连接;第二传动段与另外一个输出齿啮合连接;联动的两个导风板分别与两个输出齿同步连接,另外一个导风板与联动的两个导风板可转动连接。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为了实现联动机构再驱动件转动时引导其中两个导风板交替转动或者同时转动,从而使第一传动段与其中一个输出齿缺齿滚动连接或者啮合连接,第二传动段与另外一个输出齿啮合连接。当传动齿与输出齿缺齿滚动连接时,传动齿转动并不会带动输出齿转动;当传动齿与输出齿啮合连接时,传动齿转动会带动输出齿同时转动,从而实现两个输出齿之间存在交替转动以及同时转动两种状态,进而实现两个导风板之间交替转动或者同时转动,实现空调的多种不同模式之间的转换。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缺齿段既可以设置在传动齿上,也可以设置在输出齿上,只需使其中一个齿轮上设有缺齿段,即当传动齿进行转动时,其中一个输出齿可以不随传动齿的转动而转动,以及转动至一定位置后,这个输出齿又和传动齿啮合连接,从而传动齿的转动会带动输出齿同时转动即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选择和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7所示,上述的第一传动段的转动方向上设有第一啮合齿段432以及缺齿段431;第二传动段上设有第二啮合齿段433;
缺齿段431与第一输出齿41滚动连接,第一啮合齿段432与第一输出齿41啮合连接;第二传动段与第二输出齿42啮合连接;转动柱47插装于第一输出齿41或第二输出齿42上。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传动齿43的轴向上分为第一传动段以及第二传动段,第一传动段与第一输出齿41相对应,而第二传动段与第二输出齿42相对应,并且在第二传动段上的第二啮合齿段433始终与第二输出齿42啮合连接。第一传动段上的缺齿段431可以与第一输出齿41滚动连接或错开,当缺齿段431与第一输出齿41滚动连接时,传动齿43的转动不会带动第一输出齿41的转动;而当缺齿段431与第一输出齿41错开时,则此时第一啮合齿段432与第一输出齿41啮合连接,即传动齿43的转动会带动第一输出齿41的转动。
通过传动齿43的设置,在传动齿43上设置缺齿段431、第一啮合齿段432以及第二啮合齿段433,只需一个电机即可实现三个导风板在初始状态、第一使用状态、第二使用状态、第三使用状态以及第四使用状态之间进行转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多个驱动电机46分别对三个导风板进行驱动而言,更加方便,也降低了成本,并且只使用一个驱动电机46也能有效减少驱动机构在空调主机5中所占用的空间,能够有效减小空调主机5的体积,使空调更加简洁和美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动段与第一传动段为一体成型结构,当然,第二传动段与第一传动段也可以采用紧固件进行紧固连接,如采用螺栓连接、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选择和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段上设有圆弧引导面,圆弧引导面沿第一传动段的周向延伸并分别形成缺齿段431,圆弧引导面在转动方向两侧的第一啮合齿段432形成限位齿,第一输出齿41设有定位齿,定位齿设有与圆弧引导面贴合的齿顶,定位齿与限位齿抵接配合。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当装配齿轮传动机构时,通过第一输出齿41上的定位齿与圆弧引导面进行贴合,且定位齿与圆弧引导面两侧的限位齿进行抵接,从而使输出齿与传动齿43处于最初的装配状态。因此在第一使用状态下,传动齿43的转动可以带动第二输出齿42转动,而第一输出齿41不转动。
当开启三导风板时,第一输出齿41与传动齿43处于第一使用状态,圆弧引导面与定位齿发生相对滑动,由于圆弧引导面与定位齿的齿顶贴合,因此第一输出齿41不会由于导风板自身的重量或者外界因素的力的作用下,而发生自身的转动,从而保证在第一使用状态下,第一输出齿41不会随着传动齿43的转动而转动。
而在关闭三导风板时,即使三导风板回归到初始状态时,此时第一输出齿41和传动齿43仍然在转动,但是第一输出齿41是在第一传动段的圆弧引导面上转动,且具有转动势能,当传动齿43停止转动后,如果没有限位齿,第一输出齿41会继续在圆弧引导面上进行滚动,直到耗尽转动势能为止,从而导致三个导风板无法回归到初始状态。因此为了使三个导风板回归到初始状态而且不会旋转过度,设置限位齿,当第一输出齿41旋转至限位齿的位置时,限位齿与第一输出齿41抵接,防止第一输出齿41继续转动,从而防止导风板继续旋转,使得不能紧密关闭出风口。
另外,采用圆弧引导面作为缺齿段431,能够有效保证定位齿在圆弧引导面上顺畅滚动,并且能够使缺齿段431在转动时不会带动输出齿的转动。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作为缺齿段431,如采用斜面,且斜面不与输出齿抵接,则在缺齿段431转动时也不会带动输出齿的转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选择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该联动机构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进行设置,如采用弹性件和限位孔的方式,通过弹性件和限位孔的错开或者限位配合,也可以实现第二导风板和第一导风板之间交替转动或同时转动,或者使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之间交替转动或同时转动,或者使第一导风与第三导风板交替转动或同时转动。
例如,在联动的两个导风板中,其中一个导风板设置弹性件,另外一个导风板设置限位孔,在初始使用状态下,弹性件与限位孔错开,此时一个导风板转动,而另一个导风板不随这个导风板的转动而转动;当弹性件与限位孔对应时,弹性件插装于限位孔内,并与限位孔抵接,此时这两个导风板同时进行转动。
或者采用滑动槽和滑动柱,使滑动柱在滑动槽内进行相对滑动,并且滑动柱抵接滑动槽的边缘后可以带动同时转动,如此也可实现第二导风板和第一导风板之间交替转动或同时转动,或者使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之间交替转动或同时转动,或者使第一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同时转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选择和设置。
例如,在第一输出齿靠近第二输出齿的一侧设有滑动槽,在第二输出齿靠近第一输出齿的一侧设有滑动柱。
在初始状态下,第二输出齿上的滑动柱在第一输出齿的滑动槽内滑动连接,当第二输出齿转动时,滑动柱在滑动槽内进行滑动,印地第二输出齿的转动不会带动第一输出齿的转动;在其他使用状态下,而当第二输出齿转动至一定的位置时,滑动柱与滑动槽的边缘开始抵接,则当第二输出齿继续转动时,第一输出齿会随着第二输出齿的转动而转动。
当然,还可以采用将上述的技术进行相互结合以达到对三导风板驱动的效果,或者也可以采用磁吸结构,即在三个导风板上分别设有三个磁吸件,当驱动组件驱动第二导风板进行转动时,第二导风板上的磁吸件可以与第一导风板错开,从而独立转动,也可以与第一导风板上的磁吸件牵引配合,从而与第一导风板同时转动;当继续转动时,第二导风板上的磁吸件与第三导风板的磁吸件牵引配合,则此时第二导风板与第三导风板同时转动。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方式对三导风板进行联动也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选择和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1的结构基础上,
进一步地,当联动机构用于引导第二导风板2与第一导风板1交替转动或同时转动时,第一导风板1与第一输出齿41同步连接,第二输出齿42与第二输出齿42同步连接,第三导风板3与转动柱47连接;第二牵引部用于与第三牵引部错开或牵引配合。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第一使用状态下,传动齿43上的缺齿段431与第一输出齿41滚动配合,第二啮合齿段433与第二输出齿42啮合连接,当传动齿43转动时,第二输出齿4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导风板2转动,而第一导风板1不随传动齿43的转动而转动。而转动柱47不随第一输出齿41的转动而转动,并且此时第二牵引部与第三牵引部错开,因此第三导风板3也不随传动齿43的转动而转动。
在第二使用状态下,传动齿43上的第一啮合齿段432与第一输出齿41啮合连接,第二啮合齿段433与第二输出齿42啮合连接,当传动齿43转动时,第一输出齿41和第二输出齿42同时转动,即第一导风板1与第二导风板2同时转动。而转动柱47不随第一输出齿41的转动而转动,并且此时第二牵引部与第三牵引部错开,因此第三导风板3也不随传动齿43的转动而转动。
在第三使用状态下,传动齿43上的缺齿段431与第一输出齿41滚动配合,第二啮合齿段433与第二输出齿42啮合连接,当传动齿43转动时,第二输出齿4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导风板2转动,而第一导风板1不随传动齿43的转动而转动,当第二导风板2转动至与第三导风板3抵接时,第二导风板2继续转动,此时第二导风板2上的第二牵引部与第三导风板3上的第三牵引部牵引配合,从而使第三导风板3与第二导风板2同时转动。
在第四使用状态下,传动齿43上的第一啮合齿段432与第一输出齿41啮合连接,第二啮合齿段433与第二输出齿42啮合连接,并且第二牵引部与第三牵引部牵引配合,则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导风板1、第二导风板2与第三导风板3同时转动。
在上述实施例2的结构基础上,
进一步地,联动机构用于引导第二导风板2与第一导风板1交替转动或同时转动时,第一导风板1与第一输出齿41同步连接,第二输出齿42与第二输出齿42同步连接,第三导风板3与转动柱47连接;第一牵引部与第三牵引部牵引配合时,第一导风板1与第三导风板3同时转动。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第一使用状态下,传动齿43上的缺齿段431与第一输出齿41滚动配合,第二啮合齿段433与第二输出齿42啮合连接,当传动齿43转动时,第二输出齿4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导风板2转动,而第一导风板1不随传动齿43的转动而转动。而转动柱47不随第一输出齿41的转动而转动,并且此时第一牵引部与第三牵引部错开,因此第三导风板3也不随传动齿43的转动而转动。
在第二使用状态下,传动齿43上的缺齿段431与第一输出齿41错开,而第一啮合齿段432与第一输出齿41啮合连接,第二啮合齿段433与第二输出齿42啮合连接,当传动齿43转动时,第一输出齿41和第二输出齿42同时转动,即第一导风板1与第二导风板2同时转动。而转动柱47不随第一输出齿41的转动而转动,并且此时第一牵引部与第三牵引部错开,因此第三导风板3也不随传动齿43的转动而转动。
在第三使用状态下,传动齿43上的缺齿段431与第一输出齿41滚动配合,第二啮合齿段433与第二输出齿42啮合连接,当传动齿43转动时,第二输出齿4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导风板2转动,而第一导风板1不随传动齿43的转动而转动,当第二导风板2转动至与第三导风板3抵接时,第二导风板2继续转动,此时第二导风板2推动第三导风板3转动,从而使第三导风板3与第二导风板2同时转动。
在第四使用状态下,传动齿43上的第一啮合齿段432与第一输出齿41啮合连接,第二啮合齿段433与第二输出齿42啮合连接,并且第一牵引部与第三牵引部牵引配合,则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导风板1、第二导风板2与第三导风板3同时转动。
在上述实施例3的结构基础上,
进一步地,联动机构用于引导第二导风板2与第三导风板3交替转动或同时转动时,第三导风板3与第一输出齿41同步连接,第二导风板2与第二输出齿42同步连接;第一导风板1与转动柱47连接;第一牵引部与第二牵引部牵引配合时,第一导风板1与第二导风板2同时转动。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第一使用状态下,传动齿43上的缺齿段431与第一输出齿41滚动配合,第二啮合齿段433与第二输出齿42啮合连接,当传动齿43转动时,第二输出齿4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导风板2转动,而第三导风板3不随传动齿43的转动而转动。而转动柱47不随第一输出齿41的转动而转动,并且此时第二牵引部与第一牵引部错开,因此第一导风板1也不随传动齿43的转动而转动。
在第二使用状态下,传动齿43上的缺齿段431与第一输出齿41滚动连接,第二啮合齿段433与第二输出齿42啮合连接,当传动齿43转动时,第二输出齿42转动,而第一输出齿41不转动,即第二导风板2转动而第三导风板3不转动。并且此时第一导风板1上的第一牵引部与第二导风板2上的第二牵引部牵引配合,第二导风板2的转动能够牵引第一导风板1的转动,即第一导风板1与第二导风板2同时转动。
在第三使用状态下,传动齿43上的第一啮合齿段432与第一输出齿41啮合连接,第二啮合齿段433与第二输出齿42啮合连接,当传动齿43转动时,第二导风板2与第三导风板3同时转动,并且转动至打开第二出风口的位置,并且此时第一牵引部与第二牵引部错开,因此转动柱47不会随之转动,第一导风板1不会随之转动。
在第四使用状态下,传动齿43上的第一啮合齿段432与第一输出齿41啮合连接,第二啮合齿段433与第二输出齿42啮合连接,并且第一牵引部与第二牵引部牵引配合,则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导风板1、第二导风板2与第三导风板3同时转动。
总而言之,在上述三种实施例的基础上均能够实现三个导风板在初始状态、第一使用状态、第二使用状态、第三使用状态以及第四使用状态之间进行相互转换,从而实现将三导风板应用于空调时,封闭或者打开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当然,在其他条件下,也可以采用其他实施方式对三个导风板在五种状态之间相互转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选择和设置。
进一步地,在第一导风板1上设有第一连接柱11,在第一连接柱11上设有第一贯通孔;而第二导风板2设有第二连接柱21;第三导风板3设有第三连接柱31,且第三连接柱31设有第二贯通孔;第二连接柱21依次穿过第一贯通孔、第二贯通孔、转动柱47以及第一输出齿41后与第二输出齿42同步连接;第一连接柱11穿过第二贯通孔以及转动柱47后与第一输出齿41同步连接;第三连接柱31与转动柱47同步连接。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装配第一导风板1、第二导风板2、第三导风板3以及驱动组件4的时候,第二导风板2上的第二连接柱21首先穿过第一导风板1上第一连接柱11上的第一贯通孔,然后再穿过第三导风板3上的第三连接柱31上的第二贯通孔,之后再依次穿过转动柱47和第一输出齿41,并与第二输出齿42同步连接。而第一导风板1的第一连接柱11穿过第三导风板3上第三连接柱31的第二贯通孔。
由于第一导风板1、第二导风板2与第三导风板3在同一轴线上实现与齿轮的传动连接,则在不同状态下,在三导风板交替转动或者同时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沿这同一轴线进行旋转,在旋转过程中能够更加平稳,减少在转动过程中出现装配间隙,产生漏风的情况,造成能源的损耗以及降低空调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46、第一齿轮44以及第二齿轮45,驱动电机46和第一齿轮44传动连接,第二齿轮45和第一齿轮44啮合连接,第二齿轮44与第二传动段的第二啮合齿段433啮合连接。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使用本实施例的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时,启动驱动电机46,驱动电机46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44的转动,而第一齿轮44的转动带动第二齿轮45的转动,第二齿轮45转动带动传动齿43的转动,从而使传动齿43带动第二输出齿42转动,或者同时带动第一输出齿41和第二输出齿42转动。
通过采用驱动电机46的作用,实现传动齿43的转动,从而实现三个导风板在五种不同状态之间进行转换,使空调的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打开或者关闭,进而实现空调在不同模式之间进行转换,以满足不同用户对风量以及温度调节的需求,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采用驱动电机46、第一齿轮44以及第二齿轮45对传动齿43进行传动连接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使传动齿43进行转动,如直接使驱动电机46与传动齿43进行传动连接,使驱动电机46直接对传动齿43进行驱动转动,或者采用更多的齿轮传动使传动齿43进行转动,亦或者采用其他使传动齿43转动的现有技术中的气动传动、液压驱动等等,只需使传动齿43进行转动即可,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选择和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牵引部为第一磁吸件,第二牵引部为第二磁吸件,第三牵引部为第三磁吸件;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磁吸配合以使第一导风板1与第二导风板2同时转动;第一磁吸件与第三磁吸件磁吸配合以使第一导风板1与第三导风板3同时转动;第二磁吸件与第三磁吸件磁吸配合以使第二导风板2与第三导风板3同时转动。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牵引部可以为第一磁吸件,第二牵引部可以采用第二磁吸件,第三牵引部可以采用第三磁吸件。
当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相互配合时,第一导风板1与第二导风板2同时转动;当第一磁吸件与第三磁吸件相互配合时,第一导风板1与第三导风板3同时转动;当第二磁吸件与第三磁吸件相互配合时,第二导风板2与第三导风板3同时转动。
通过采用磁吸件之间的磁吸配合从而实现在上述不同的实施例中,在第三使用状态以及第四使用状态下,牵引部之间能够牵引配合从而使两个导风板可以同时转动,实现三个导风板能够在不同的使用状态下进行交替转动或者同时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采用磁吸件之间的磁吸配合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牵引方式进行牵引以使两个导风板同时进行转动,如采用弹性件以及限位孔之间的限位配合,从而使两个导风板同时进行转动;或者是采用输出轴以及滑动槽之间的配合从而实现三个导风板在不同状态下之间实现转换,并且也可以实现两个导风板之间同时进行转动。只需使两个导风板之间在不同的使用状态下可以实现交替转动或者同时转动即可。
实施例4,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的基础上,
提供如图7所示的一种多方向出风的空调,包括:空调主机6,空调主机6设有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用于引导气流沿第一方向导出;第二出风口用于引导气流沿第二方向导出;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在空调主机6上设置出风部,在出风部设有出风面;空调主机6还包括面板,面板设在出风部内并与出风面相对设置,面板与出风面间隔设置以形成出风通道,出风通道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如上所述的导风板组件,第一导风板与出风面相对设置;第二导风板安装于第一出风口,以封闭或者打开第一出风口;第三导风板安装于第二出风口,以封闭或者打开第二出风口。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面板与出风面相对设置,并且面板的外周与出风部的内壁间隔设置,即如图7所示,面板的四个侧壁与对应的出风部的四个内壁之间均存在间距,从而在该间距处形成第三出风口,第三出风口设有四个,分别位于面板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且四个第三出风口之间依次首位连通,形成环绕面板外周的环形结构,出风通道与第一出风口连通,从而当第一出风口打开时,气流能够通过第一出风口排至出风通道内,并经由第三出风口排出。
在初始状态下,两个出风口同时被三个导风板封闭,此时空调处于关闭状态。
在第一使用状态下,该空调的第二导风板2转动,从而打开第一出风口,而第一导风板1阻挡部分风量,并使这部分风量能够进入出风通道,并通过出风通道向第三出风口流出。气流环绕面板外周向外导出,从而将气流打散,增加了气流的出风面积,从而使得气流出风更为均匀,更易于与室内环境的空气混合,增加了气流的扩散速度,舒适性更好。
在第二使用状态下,第一导风板1与第二导风板2同时转动,并相对第一出风口打开,由于缺少了第一导风板1的阻挡,第一出风口的气流并不会进入出风通道,而是直接沿第一导风板1以及第二导风板2的引导水平出风,从而实现高风量的水平出风。
在第三使用状态下,第二导风板2封闭第一出风口,第三导风板3打开第二出风口,因此气流直接从第二出风口往外导出,实现竖直出风。
在第四使用状态下,第一导风板1、第二导风板2以及第三导风板3同时转动至一定的角度,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均打开,气流从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流出,并经由三个导风板的引导,实现角度出风。
实施例5,在实施例1、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的基础上,
除了将导风板组件应用于实施例4的多方向出风的空调之外,还可以应用于普通的挂式空调中,挂式空调包括空调主机6,空调主机5设有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用于引导气流沿第一方向导出;第二出风口用于引导气流沿第二方向导出;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如上述的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第一导风板1安装于第一出风口,以阻挡或者扩大第一出风口;第二导风板2安装于第一出风口,以封闭或者打开第一出风口;第三导风板3安装于第二出风口,以封闭或者打开第二出风口。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制冷或制热,上述的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以空调制冷为例,当空调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导风板1与第二导风板2垂直于第三导风板3,此时第一导风板1阻挡第一出风口,第二导风板2封闭第一出风口,而第三导风板3封闭第二出风口。
当启动空调后,空调主机5内的制冷或者制热模块可以进行制冷或者制热,产生的热气或者冷气可以经空调主机5上的第一出风口或者第二出风口导出。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导风板1、第二导风板2与第三导风板3之间可以实现五种状态:
初始状态:第一导风板1阻挡第一出风口,第二导风板2封闭第一出风口,而第三导风板3封闭第二出风口。
第一使用状态:在进行低风量的水平出风时,此时第二导风板2打开第一出风口,第一导风板1阻挡第一出风口,第三导风板3封闭第二出风口。
在该使用状态下,空调的第一出风口的部分被第一导风板1阻挡,因此空调在第一方向的风量受到第一导风板1的阻挡而降低,从而满足用户对低风量的调节需求。
第二使用状态:在进行高风量的水平出风时,此时第二导风板2打开第一出风口,第一导风板1也打开第一出风口,第三导风板3封闭第二出风口。
在该使用状态下,第一导风板1与第二导风板2均相对第一出风口打开,空调在第一出风口的风量会相对增大,从而实现较高风量的水平出风,从而满足用户对高风量的调节需求。
并且此时第一导风板1以及第二导风板2可以作为第三导风板3的延伸板,相当于延长了水平出风通道的长度,对于空调室内机而言,更长的水平出风通道能够使空调风吹得更远,覆盖更大的室内空间,从而使室内环境温度变化更加明显,有效提升了空调调节室内温度的效率,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三使用状态:在进行竖直出风时,此时第三导风板3打开第二出风口,而第一导风板1阻挡第一出风口,第二导风板2封闭第一出风口。
在该使用状态下,此时第三导风板3可以作为第一导风板1以及第二导风板2的延伸板,相当于延长了竖直出风通道的长度,对于空调室内机而言,更长的竖直出风通道能够使空调风吹得更远,覆盖更大的室内空间,从而使室内环境温度变化更加明显,有效提升了空调调节室内温度的效率,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四使用状态:在进行角度出风时,第一导风板1与第二导风板2均打开第一出风口,第三导风板3打开第二出风口,并且第一导风板1、第二导风板2与第三导风板3同时转动。
在该使用状态下,第一导风板1与第二导风板2相对于第一出风口打开,而第三导风板3相对于第二出风口打开,当第一导风板1、第二导风板2与第三导风板3同时转动至一定的角度后,能够引导空调风沿这一方向吹出,此时第一导风板1以及第二导风板2可以作为第三导风板3的延伸板,相当于延长了角度出风通道的长度,对于空调室内机而言,更长的出风通道能够使空调风吹得更远,覆盖更大的室内空间,从而使室内环境温度变化更加明显,有效提升了空调调节室内温度的效率,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板1与第三导风板3在空调主机5的高度方向上设有空隙,空隙高度低于或等于第二导风板2的高度。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第一使用状态下,第二导风板2相对于第一出风口打开,即此时空调中产生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导风板1与第三导风板3在空调主机5的高度方向上的空隙流向外界,并且由于此时第一导风板1阻挡了部分的风量,因此吹向外界的风量较低,从而满足用户对较低风量的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并且在第二使用状态下,第一导风板1与第二导风板2均相对第一出风口打开,空调在第一出风口的风量会相对增大,从而实现较高风量的水平出风,从而满足用户对高风量的调节需求。并且第一导风板1以及第二导风板2可以作为第三导风板3的延伸板,相当于延长了水平出风通道的长度,对于空调室内机而言,更长的水平出风通道能够使空调风吹得更远,覆盖更大的室内空间,从而使室内环境温度变化更加明显,有效提升了空调调节室内温度的效率,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在空调主机5的宽度方向上,第二导风板2与第一导风板1贴合设置。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第二导风板2与第一导风板1在空调主机5的宽度方向即前后方向贴合设置,在封闭第一出风口时,第二导风板2与第一导风板1共同作用可以实现较好的封闭的效果,减少漏风的情况发生,而在转动过程中,第二导风板2的转动也能够很好地贴合第一导风板1,从而在转动时也减少漏风情况的发生,降低了能源损耗以及提高空调的工作效率。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三块导风板以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联动机构以及牵引机构,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联动机构联动,所述联动机构用于在所述驱动件转动时引导其中两个所述导风板交替转动或者同时转动;所述牵引机构用于牵引另外一个所述导风板与所述联动的两个导风板中的一个同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块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第三导风板;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传动齿以及两个输出齿,所述传动齿包括第一传动段以及第二传动段,所述第一传动段与其中一个所述输出齿缺齿滚动连接或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段与另外一个所述输出齿啮合连接;所述联动的两个导风板分别与两个所述输出齿同步连接,所述另外一个导风板与所述联动的两个导风板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输出齿包括第一输出齿以及第二输出齿;所述第一传动段的转动方向上设有第一啮合齿段以及缺齿段;所述第二传动段上设有第二啮合齿段;
所述缺齿段与所述第一输出齿滚动连接,所述第一啮合齿段与所述第一输出齿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段与所述第二输出齿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段上设有圆弧引导面,所述圆弧引导面沿所述第一传动段的周向延伸并分别形成所述缺齿段,所述圆弧引导面在转动方向两侧的所述第一啮合齿段形成限位齿,所述第一输出齿设有定位齿,所述定位齿设有与所述圆弧引导面贴合的齿顶,所述定位齿与所述限位齿抵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转动柱,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一牵引部、第二牵引部以及第三牵引部,所述第一牵引部设于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牵引部设于所述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三牵引部设于所述第三导风板;所述联动机构用于引导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一导风板交替转动或同时转动时,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一输出齿同步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二输出齿同步连接,所述第三导风板与所述转动柱连接;所述第二牵引部用于与所述第三牵引部错开或牵引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转动柱,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一牵引部、第二牵引部以及第三牵引部,所述第一牵引部设于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牵引部设于所述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三牵引部设于所述第三导风板;所述联动机构用于引导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一导风板交替转动或同时转动时,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一输出齿同步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二输出齿同步连接,所述第三导风板与所述转动柱连接;所述第一牵引部用于与所述第三牵引部错开或牵引配合,所述第一牵引部与所述第三牵引部牵引配合时,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三导风板同时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转动柱,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一牵引部、第二牵引部以及第三牵引部,所述第一牵引部设于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牵引部设于所述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三牵引部设于所述第三导风板;所述联动机构用于引导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三导风板交替转动或同时转动时,所述第三导风板与所述第一输出齿同步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二输出齿同步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转动柱连接;所述第一牵引部用于与所述第二牵引部错开或牵引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设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上设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二导风板设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三导风板设有第三连接柱,所述第三连接柱设有第二贯通孔;
所述第二连接柱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转动柱以及第一输出齿后与所述第二输出齿同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部为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二牵引部为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三牵引部为第三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磁吸配合时,所述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同时转动;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三磁吸件磁吸配合时,所述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三导风板同时转动;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第三磁吸件磁吸配合时,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三导风板同时转动。
10.一种多方向出风的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主机,所述空调主机设有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用于引导气流沿第一方向导出;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引导气流沿第二方向导出;所述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出风部,所述出风部设在所述空调主机上,所述出风部设有出风面;
面板,所述面板设在所述出风部内并与所述出风面相对设置,所述面板与所述出风面间隔设置以形成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一个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出风面相对设置;一个所述导风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以封闭或者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一个所述导风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出风口,以封闭或者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方向出风的空调,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出风面相对设置的所述导风板为第一导风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导风板为第二导风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所述导风板为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导风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三导风板间隙设置。
CN202320139508.4U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及多方向出风的空调 Active CN220269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9508.4U CN220269514U (zh)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及多方向出风的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9508.4U CN220269514U (zh)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及多方向出风的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69514U true CN220269514U (zh) 2023-12-29

Family

ID=89319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39508.4U Active CN220269514U (zh)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及多方向出风的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695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66391A (zh) 可旋转导风柱、出风口切换结构及风管机
CN113739272A (zh) 导风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05641212U (zh) 空调天花机
CN113739271A (zh) 导风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CN113803790A (zh) 导风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1479147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269514U (zh) 一种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及多方向出风的空调
CN114183829A (zh) 出风组件、空调器及应用于其的送风方法
CN219283475U (zh) 一种导风板组件及多方向出风的空调
CN219473926U (zh) 一种缺齿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及其空调
CN21011884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81435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951723U (zh) 导风组件、空调室内机
CN216924548U (zh) 风管机
CN216814376U (zh) 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CN216924547U (zh) 出风口切换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N220338672U (zh) 一种联动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及其空调
CN210118839U (zh) 空调器
CN220187079U (zh) 一种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及其空调
CN211575266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0187077U (zh) 一种运动的导风板组件及其空调
CN220471844U (zh) 一种双缺齿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及其空调
CN220187078U (zh) 一种变轴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及其空调
CN113654106A (zh) 空调器
CN216203798U (zh) 导风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