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3668U - 基于增材制造的一体水冷板 - Google Patents

基于增材制造的一体水冷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73668U
CN220173668U CN202321474564.XU CN202321474564U CN220173668U CN 220173668 U CN220173668 U CN 220173668U CN 202321474564 U CN202321474564 U CN 202321474564U CN 220173668 U CN220173668 U CN 220173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liquid
heat exchange
transfer chamb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7456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兰永刚
宋维阳
宁国山
李文利
夏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Additiv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Additiv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Additiv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Additiv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7456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73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73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736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冷板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增材制造的一体水冷板,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进液端和出液端,主体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进液端,主体的另一侧顶部设置有出液端;主体的底部设置有连通的中心腔和输送通道,中心腔位于主体的中心处,输送通道呈圆周均匀分布,其中一个输送通道与进液端连通;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换热腔和导出通道,换热腔与输送通道之间开设有进入孔,换热腔和导出通道之间开设有导出孔,导出通道围绕着换热腔并与出液端连通。本实用新型改善换热用液体的流通方式,避免水冷板主体换热面上温度分布不均匀;且能够在水冷板主体的单位面积上快速形成均匀温度,提升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基于增材制造的一体水冷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冷板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增材制造的一体水冷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冷板通过传统的加工方式对各个部分进行制作,然后组装成整体,对于复杂结构的制作较为困难,且在长期使用后,密封性难以保证,存在内部换热用液体外泄的隐患。
现有技术中通过增材制造的方式可制作复杂的换热流道等结构,且一体成型,可降低制作难度、保证密封性,但是换热用液体的输送方式是从换热流道一端进入、另一端排出,容易使进入端和排出端存在温差,在水冷板单位面积上形成均匀温度的速度较慢。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一体水冷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一体水冷板,能够提升换热液体进入的均匀性、能够在水冷板单位面积上快速形成均匀温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增材制造的一体水冷板,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主体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进液端,主体的另一侧顶部设置有出液端;所述主体的底部设置有连通的中心腔和输送通道,所述中心腔位于主体的中心处,所述输送通道呈圆周均匀分布,其中一个所述输送通道与进液端连通;所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换热腔和导出通道,所述换热腔与输送通道之间开设有进入孔,所述换热腔和导出通道之间开设有导出孔,所述导出通道围绕着换热腔并与出液端连通。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输送通道上相邻的进入孔之间的距离,越远离中心腔越小。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通道完全位于中心腔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导出孔位于相邻的输送通道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腔的内部一体成型有换热结构,所述换热结构与进入孔和导出孔错位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结构为圆柱体、片体或者X形支撑体。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端和出液端均为内螺纹管或者法兰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中心腔、输送通道和进入孔等结构的设置,能够将进液端输入的换热用液体均匀地输送至换热腔中,并经导出孔均匀地排出至导出通道,再经经出液端排出,改善换热用液体的流通方式,避免水冷板主体换热面上温度分布不均匀;且能够在水冷板主体的单位面积上快速形成均匀温度,提升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3为图1中A-A向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4为图1中B-B向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中:1进液端、2导出通道、3导出孔、4换热结构、5主体、6中心腔、7输送通道、8进入孔、9出液端、10换热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基于增材制造的一体水冷板,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5、进液端1和出液端9,主体5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进液端1,主体5的另一侧顶部设置有出液端9;主体5的底部设置有连通的中心腔6和输送通道7,中心腔6位于主体5的中心处,输送通道7呈圆周均匀分布,其中一个输送通道7与进液端1连通;主体5的顶部设置有换热腔10和导出通道2,换热腔10与输送通道7之间开设有进入孔8,换热腔10和导出通道2之间开设有导出孔3,导出通道2围绕着换热腔10并与出液端9连通。
主体5可以为圆盘型、矩型或者其他形状,根据安装和使用需求定制,相应的换热腔10、导出通道2的形状和输送通道7的长度与主体5的形状相适配,保证进液和出液均匀。
具体的,如图4所示,因相邻的输送通道7越远离中心腔6时之间的距离越大,为保证液体进入换热腔10时更均匀,所以每个输送通道7上相邻的进入孔8之间的距离,越远离中心腔6越小。
如图2所示,输送通道7完全位于中心腔6的下方,使得远离中心腔6的输送通道7端部不会位于导出通道2下,避免进入输送通道7的低温液体与导出通道2内输出的高温液体进行换热,造成冷量的浪费。
如图4所示,经进入孔8进入换热腔10的低温液体能够在换热腔10内分布后从导出孔3排出,导出孔3位于相邻的输送通道7之间,可改善液体导出的流向,利于低温液体的充分换热。
如图2所示,换热腔10的内部一体成型有换热结构4,换热结构4能够进一步提升低温液体和主体5顶部之间的换热能力,换热结构4与进入孔8和导出孔3错位设置,避免影响进入孔8和导出孔3的液体输送。
换热结构4为圆柱体、片体或者X形支撑体,实现换热的同时,不影响换热腔10内液体的流动。
进液端1和出液端9均为内螺纹管或者法兰管,进液端1和出液端9的形式根据外接的管道类型进行配置。
主体5的底部也可设置保温层,避免冷量流失。
本实施例的具体应用方式为:
本实施例采用增材制造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材料优选为AlSi10Mg(铝合金),适于增材制造工艺且导热性能好;使用时,换热物与主体5的换热面中心处接触;进液端1进入低温液体,经一个输送通道7输送至中心腔6,再进入其他输送通道7,同时低温液体经进入孔8均匀进入换热腔10,与换热结构4换热后从导出孔3均匀排出至导出通道2,再从出液端9排出,导出通道2位于主体5的边缘,不与换热物接触;改善换热用液体的流通方式,水冷板主体换热面上温度分布均匀,水冷板主体的单位面积能够快速形成均匀温度,使用效果更佳。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基于增材制造的一体水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5)、进液端(1)和出液端(9),所述主体(5)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进液端(1),主体(5)的另一侧顶部设置有出液端(9);所述主体(5)的底部设置有连通的中心腔(6)和输送通道(7),所述中心腔(6)位于主体(5)的中心处,所述输送通道(7)呈圆周均匀分布,其中一个所述输送通道(7)与进液端(1)连通;所述主体(5)的顶部设置有换热腔(10)和导出通道(2),所述换热腔(10)与输送通道(7)之间开设有进入孔(8),所述换热腔(10)和导出通道(2)之间开设有导出孔(3),所述导出通道(2)围绕着换热腔(10)并与出液端(9)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增材制造的一体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输送通道(7)上相邻的进入孔(8)之间的距离,越远离中心腔(6)越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增材制造的一体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通道(7)完全位于中心腔(6)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增材制造的一体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出孔(3)位于相邻的输送通道(7)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增材制造的一体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10)的内部一体成型有换热结构(4),所述换热结构(4)与进入孔(8)和导出孔(3)错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增材制造的一体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结构(4)为圆柱体、片体或者X形支撑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增材制造的一体水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端(1)和出液端(9)均为内螺纹管或者法兰管。
CN202321474564.XU 2023-06-12 2023-06-12 基于增材制造的一体水冷板 Active CN220173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4564.XU CN220173668U (zh) 2023-06-12 2023-06-12 基于增材制造的一体水冷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4564.XU CN220173668U (zh) 2023-06-12 2023-06-12 基于增材制造的一体水冷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73668U true CN220173668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59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74564.XU Active CN220173668U (zh) 2023-06-12 2023-06-12 基于增材制造的一体水冷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736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75081A (zh) 电池组、电池包及具有该电池包的车辆
CN202403573U (zh) 一种有效抑制糖化醪、发酵醪染菌的专用冷却换热器
CN220173668U (zh) 基于增材制造的一体水冷板
CN212042525U (zh) 一种用于冷镦机的冷却装置
CN104724705A (zh) 用于多晶硅还原炉的底盘组件
CN209877337U (zh) 一种多工艺复合成型的燃气采暖壁挂炉结构
CN204625193U (zh) 用于多晶硅还原炉的底盘组件
CN207883761U (zh) 电池组、电池包及具有该电池包的车辆
CN218442868U (zh) 采用独立风***提高翅片式冷凝器换热效果的结构
CN211394570U (zh) 节水型水冷炉底辊
CN214841696U (zh) 一种具有并行通道换热器的空气能热水器
CN212692644U (zh) 一种高效的板式换热器
CN209722351U (zh) 一种单晶炉冷却装置
CN211424839U (zh) 一种制冷设备用制冷机散热装置
CN209945093U (zh) 一种封闭式风冷换热器
CN208157937U (zh) 一种换热站***专用配电箱
CN2308868Y (zh) 气体冷却器
CN202229627U (zh) 钢制高频焊螺旋翅片管散热器
CN207368164U (zh) 一种电池包散热结构
CN110793370A (zh) 一种水冷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法
CN220741911U (zh) 一种pbat发泡片材定径桶
CN217504006U (zh) 一种一体式燃烧换热模块
CN214407133U (zh) 一种新型换热器
CN216832087U (zh) 用于模具加工的循环冷却装置
CN216141659U (zh) 一种用于蓝宝石炉内冷却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