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2732U - 分火器和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分火器和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52732U
CN220152732U CN202321416976.8U CN202321416976U CN220152732U CN 220152732 U CN220152732 U CN 220152732U CN 202321416976 U CN202321416976 U CN 202321416976U CN 220152732 U CN220152732 U CN 220152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channel
air
distributor
fl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1697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涛
王志江
丁颜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1697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527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52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527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火器和燃烧器。分火器至少包括第一环支撑部和第二环支撑部,第一环支撑部形成有内环分火室,第一环支撑部与第二环支撑部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进风通道内设置有分隔件,分隔件将进风通道分隔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相比第二通道更靠近第一环支撑部。本实用新型基于分隔件的设置,一方面,能在第一环支撑部与第二环支撑部之间形成双进风通道,从而能为燃烧器内环火焰的不同部位进行空气补充,提高燃烧效率;另一方面,有效避免了过剩空气与高温烟气的热交换,且有效阻挡了内环火焰高温烟气热量向下辐射,减少了热负荷的衰减,从而有效提升了热效率。

Description

分火器和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分火器和燃烧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灶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燃烧器做为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外环火盖、中心火盖和分火器。分火器具有外层环形座和内层环形座,中心火盖设置在内层环形座上,外环火盖设置在外层环形座上。内层环形座的外壁与外层环形座的内壁两者之间直接形成进风通道,用以为中心火盖提供燃烧过程中需要的二次空气。
但是,由于进风通道直接形成在内层环形座的外壁与外层环形座的内壁之间,经由进风通道补充至中心火盖的二次空气量远大于中心火盖燃烧过程中所需消耗的二次空气量,而且,由于进风通道的设置,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由于向下方扩散流失,进而使得中心火盖处的热效率较低,导致燃烧器整体燃烧效率较低,浪费了能源且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分火器。分火器至少包括第一环支撑部和第二环支撑部,第一环支撑部形成有内环分火室,第一环支撑部与第二环支撑部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进风通道内设置有分隔件,分隔件将进风通道分隔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相比第二通道更靠近第一环支撑部。
本实用新型的分火器,基于分隔件的设置,一方面,能在第一环支撑部与第二环支撑部之间形成双进风通道,从而能为燃烧器内环火焰的不同部位进行空气补充,提高了燃烧效率;另一方面,有效避免了过剩空气与高温烟气的热交换,且有效阻挡了内环火焰高温烟气热量向下辐射,减少了热负荷的衰减,从而有效提升了热效率。
示例性地,第一环支撑部具有外侧壁,分隔件具有内侧壁,第一通道形成在外侧壁与内侧壁之间,外侧壁沿竖直方向延伸。如此,进入第一通道的空气是沿着竖直方向向上流出,流出的空气会迅速接触到内环火焰的根部,能对内环火焰的根部进行空气补充,使燃烧更充分,从而能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
示例性地,第一通道限定出第一出风方向,第二通道限定出第二出风方向,第二出风方向相对第一出风方向倾斜。如此,在第一通道能为燃烧器内环火焰的根部进行空气补充情况下,第二通道能为燃烧器内环火焰的外部进行空气补充,使火焰燃烧更充分,有助于提高火焰温度。
示例性地,分隔件与第一环支撑部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间隙形成第一通道,第一通道限定出第一出风方向;分隔件与第二环支撑部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二间隙形成第二通道。如此设置,不仅能保证第一通道相比第二通道可以更靠近第一环支撑部,以实现对燃烧器内环火焰的不同部位进行空气补充目的;而且结构简单。
示例性地,第一环支撑部具有第一环顶面,分隔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相比第二端更靠近第一环顶面,由第二端至第一端,第一间隙减小至不变,第二间隙增大至不变。如此,基于第一间隙值的渐变设置,第一间隙可以对进入第一通道的空气进行导向,将空气聚拢至第一通道的出口处,使其沿着第一间隙上尺寸不变的部分的延伸方向流出,可以对即将流出的空气进行整形,起到稳流作用;再者,因为火焰的根部区域较短,第一间隙减小的设置也便于更精准地对准火焰的根部,进一步避免出现火焰根部离焰以及灭火的现象。基于第二间隙的渐变设置,第二间隙可以对进入第二通道的空气进行导向,使空气可以更好地扩散至第二通道的出口处,使其沿着第二间隙上尺寸不变的部分的延伸方向流出,可以对即将流出的空气进行整形,起到稳流作用;另外,因为外焰部分较长,第二间隙增大的设置也便于匹配至外焰部分,进一步提高热效率。
示例性地,分隔件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从第二端靠近第一环顶面的一端至第一端,第一段沿平行于第一出风方向延伸,第二段从第二端延伸至与第一段相连。如此设置,分隔件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第一间隙渐变和第二间隙渐变;而且,第一段的各处与第一环支撑部之间可以实现具有相同的第一间隙值,第一段与第一环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一通道的出口处。第二段与第二环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二通道的入口处,可以使得第二间隙逐渐增大。另外,第一段的各处与第二环支撑部之间可以实现具有相同的第二间隙值。
示例性地,第二段从第二端沿圆弧形面延伸至与第一段相连,圆弧形面的弧度范围为30°~60°。例如,弧度值可以为30°、35°、40°、45°、50°、55°、60°或者之间的其他数值。如此设置,呈圆弧形面结构的第二段对进入第一通道的空气和进入第二通道的空气的导向作用更好。在分火器的外径尺寸为定值时,如果圆弧形面的弧度小于30°,第二段过短,进而使得形成的第二通道的导向路径偏短,无法很好地将进入第二通道的空气扩散为与外焰长度相当的范围,而且也极易冲击外焰,使得外焰不稳定。如果圆弧形面的弧度大于60°,则第二段过长,进而使得形成的第二通道的导向路径过长,导致降低补充二次空气的速度。圆弧形面的弧度范围为30°~60°可以使得第二段小于圆弧形面所在圆的1/4,具有更快更好的导向效果,且可以保证外焰更加稳定。
示例性地,第二段从第二端沿斜面延伸至与第一段相连,斜面与第一段两者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0°~60°。例如,夹角值可以为10°、15°、20°、25°、30°、35°、40°、45°、50°、55°、60°或者之间的其他数值。如此设置,分隔件的结构更加简单,也更加易于制造。在分火器的整体高度为定值时,如果夹角小于10°,则第二段过短,进而使得形成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导向路径偏短,无法很好地将进入第二通道的空气扩散为与外焰长度相当的范围,而且,第一通道的入口处过窄,空气较难进入第一通道,导向效果差且无法提供足量的二次空气。如果夹角大于60°,第二通道的入口处则过窄,空气较难进入第二通道。斜面与第一段两者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0°~60°的设置可以使得空气均易进入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使得第二段对进入第一通道的空气和进入第二通道的空气均能达到较好的导向效果。
示例性地,第二环支撑部包括第一环壁、第二环壁和外环底壁,第一环壁包围第二环壁,第一环壁通过外环底壁连接至第二环壁,第一环壁和第二环壁以及外环底壁围设形成外环分火室,沿着平行于第一出风方向的方向,第二端低于外环底壁。如此设置,分火器的加工制造更加简单,加工工艺易于实现;而且,便于空气进入第二通道;而且,在分火器的整体高度为定值时,第二端低于外环底壁相较于高于外环底壁,分隔件可以具有较长的导向路径以满足导向需求,也相当于可以降低第二环壁的高度,进而降低了第二环支撑部的高度,使得在视觉上降低了分火器的整体高度,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示例性地,第二环支撑部还包括延伸底壁,延伸底壁从外环底壁延伸而出以在外环分火室上形成凹陷部,分隔件的底部设置有外环引射管,外环引射管连通至凹陷部,由凹陷部的底部至外环底壁,凹陷部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如此设置,凹陷部可以对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体起到导向作用,使其快速由凹陷部的两侧扩散分布至整个外环分火室,加快了分火器对混合气体的分布速度。
示例性地,分隔件的底部还设置有内环引射管,内环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垂直相交以将分隔件的底部分隔成多个区域。如此设置,内环引射管的进气口和外环引射管的进气口位于不同的方位,使得即将被吸入两个引射管的一次空气互不产生干涉;而且,多个区域利于安装需要划区域设置的零部件,优化了分火器的结构。
示例性地,分隔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隔件的底部在第一通孔外缘沿朝远离第一环顶面方向形成有第一导向柱、且在第二通孔外缘沿朝远离第一环顶面方向形成有第二导向柱,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分别位于不同的区域。如此设置,第一零件可以插至第一通孔,第一导向柱对实现导向和径向方向上的限位。第二零件可以插至第二通孔,并且通过第二导向柱实现导向和径向方向上的定位。第一导向柱可以使得安装至第一通孔的第一零件的限位更加容易。
示例性地,第二环壁的内侧面形成在直径为D1的圆上,第二端的外缘形成在直径为D2的圆上,D1>D2。如此设置,分火器的加工制造更加简单;而且,第二通道的入口处更加通畅,也可以减少分火器的整体径向尺寸,降低耗材用量。
示例性地,第一间隙具有最小值d1,d1为1mm~6mm。例如,d1可以为1mm、2mm、3mm、4mm、5mm、6mm或者之间的其他数值。通常情况下,中心火盖所供应的热负荷为0.2KW-1.2KW。如此设置,第一通道可以为中心火盖的火焰根部补充最适宜的二次空气量,分火器经由第一通道补充的二次空气量可以匹配且适用至常规规格的中心火盖,提高了分火器的通用性。
示例性地,第二间隙具有最小值d2,d2为4mm~9mm。例如,d2可以为4mm、5mm、6mm、7mm、8mm、9mm或者之间的其他数值。如此设置,第二通道可以为中心火盖的外焰补充最适宜的二次空气量,分火器经由第二通道补充的二次空气量可以匹配且适用至常规规格的中心火盖,提高了分火器的通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燃烧器。燃烧器包括外环火盖和中心火盖,还包括前述任一项的分火器,其中,外环火盖支撑在第二环支撑部,中心火盖支撑在第一环支撑部。因为分火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述包括了分火器的燃烧器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燃烧器可以为中心火盖的火焰的不同部位补充空气,提高了燃烧效率;而且,可以避免为中心火盖补充过量的二次空气。另外,分隔件可以使得内环火焰的燃烧热量聚拢在分隔件上方,有效阻挡内环火焰高温烟气的热量向下辐射,避免分火器下方的喷嘴及其他结构发生热胀现象,减少了热负荷的衰减,从而有效提升了热效率;而且延长燃烧器的使用寿命。
示例性地,中心火盖上具有出火口,第一通道具有出气口,出气口不高于出火口。如此设置,空气经由出气口流出后,可以补充至火焰根部,为内环火焰根部补充二次空气的效果更佳。
示例性地,外环火盖具有内环壁,内环壁上设置有与第二通道相连通的辅助出气孔。如此设置,分火器还可以为外环火盖补充二次空气,燃烧器的内部不仅可以为中心火盖补充二次空气,还可为外环火盖补充二次空气,提高了燃烧器的热效率。即便中心火盖的内环火孔堵塞的情况下,用于补充至中心火盖的二次空气也可补充至外环火盖的辅助出气孔,避免燃烧不充分形成大量烟气,提高了燃烧器的性能。
在实用新型内容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分火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分火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燃烧器的A-A剖视图及二次补充空气的流向图;
图5为图3所示的燃烧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6为图3所示的燃烧器的***图;
图7为图3所示的燃烧器的主视图;
图8为图7所示的燃烧器的俯视图;
图9为图8所示的燃烧器的B-B剖视图和外环引射管的气体流向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燃烧器的C-C剖视图和内环引射管的气体流向图;
图11为图8所示的燃烧器的D-D剖视图;
图12为图6所示的外环火盖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以及
图13为图6所示的内环火盖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燃烧器;10、分火器;110、第一环支撑部;1101、内环分火室;1110、第三环壁;1111、第一环顶面;1112、外侧壁;1120、内环底壁;101、进风通道;1011、第一通道;1011a、出气口;1012、第二通道;120、第二环支撑部;1210、第一环壁;1220、第二环壁;1230、外环底壁;1240、延伸底壁;1241、凹陷部;1201、外环分火室;130、分隔件;1301、第一端;1302、第二端;1303、第一通孔;1304、第二通孔;1310、第一段;1311、内侧壁;1320、第二段;1330、第一导向柱;1340、第二导向柱;140、外环引射管;150、内环引射管;20、外环火盖;21、内环壁;22、外环壁;201、外环出气孔;202、外环出气通道;30、中心火盖;301、内环火孔;302、内环出气通道;303、出火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火器主要应用于燃烧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燃烧器可以包括分火器、外环火盖和中心火盖,其中,外环火盖和中心火盖支撑在分火器上。下文将对分火器进行详细描述。
结合参阅图1和图6,本实用新型的分火器10至少可以包括第一环支撑部110和第二环支撑部120。外环火盖20可以支撑在第二环支撑部120。中心火盖30可以支撑在第一环支撑部110。第一环支撑部110可以形成有内环分火室1101,内环分火室1101用于与支撑在第一环支撑部110上的中心火盖30上的内环出气通道302相通。第一环支撑部110与第二环支撑部120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101。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分火器10还可以包括第三环支撑部,第三环支撑部可以设置在第一环支撑部110和第二环支撑部120之间,如此,分火器10可以具有两个进风通道101。不论分火器10包括几个支撑部,二次空气均可以经由进风通道101进入分火器10。进风通道101内可以设置有分隔件130。分隔件130将进风通道101分隔成第一通道1011和第二通道1012。第一通道1011相比第二通道1012更靠近第一环支撑部110。分隔件130的结构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可以大体为平板、弯曲板或者其他形状的结构,只要能满足将进风通道101分隔成第一通道1011和第二通道1012即可。
不同结构的分隔件130可以形成不同形状的第一通道1011和第二通道10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011可以为离散分布的多个通道。多个通道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为了便于加工和制造,多个通道也可以加工成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多个通道可以采用环形阵列设置,单个通道各处的横截面的尺寸可以不同。多个通道也可以采用其他规律设置。
在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011可以为一个通道。
同理,第二通道1012也可以具有上述的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011可以包括离散分布的多个通道,多个通道依照环形阵列设置;第二通道1012也可以包括离散分布的另外多个通道,另外多个通道也依照环形阵列设置,多个通道的数量与另外多个通道的数量相同,例如,第一通道1011包括4个子通道,第二通道1012可以包括另外4个子通道,分火器10的同一条径向方向上可以具有第一通道1011中的一个子通道和第二通道1012中的另外一个子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011中的子通道和第二通道1012中的另外子通道均位于分火器10的不同径向方向上。第一通道1011和第二通道1012两者还可以采用其他设置方式,此处不做限定。
第一通道1011相比第二通道1012更靠近第一环支撑部110。也就是说,分火器10可以具有双进风通道。如此设置,分火器10可以为中心火盖30的火焰(燃气混合气可经由内环分火室1101至中心火盖30的火孔排出并发生燃烧)的不同部位补充空气。根据第一通道1011距离第一环支撑部110的距离的大小不同,经由第一通道1011流出的空气可以为火焰补充二次空气的部位则不同,例如,第一通道1011可以为中心火盖30的根部、外焰的靠近根部的部位、或者外焰的中部部位等补充二次空气。同理,根据第二通道1012距离第一环支撑部110的距离的大小不同,经由第二通道1012流出的空气可以为火焰补充二次空气的部位也不同,例如,第二通道1012可以为中心火盖30的根部的稍远部、外焰的靠近根部的部位、或者外焰的中部部位、或者外焰的顶部部位等补充二次空气。
因为现有技术的分火器10的进气通道补充的空气量较多,而中心火盖30的出气功率通常较小,这导致与过量的空气与中心火盖30的内环火孔301的烟气发生热交换,导致热量向下辐射;而且,燃气经由分火器10下方的喷嘴进入分火器10,向下辐射的热量使得喷嘴发生热胀,导致喷嘴的孔径变小,降低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分火器10,基于分隔件130的设置,基于分隔件130的设置,一方面,能在第一环支撑部110与第二环支撑部120之间形成双进风通道,从而能为燃烧器内环火焰的不同部位进行空气补充,提高了燃烧效率;另一方面,有效避免了过剩空气与高温烟气的热交换,且有效阻挡了内环火焰高温烟气热量向下辐射,减少了热负荷的衰减,从而有效提升了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4,第一环支撑部110具有外侧壁1112,分隔件130具有内侧壁1311,第一通道1011形成在外侧壁1112与内侧壁1311之间,外侧壁1112沿竖直方向延伸。这样,经由第一通道1011流出的空气的出风方向为竖直向上。结合参阅图1、图4和图6,第一环支撑部110通常支撑中心火盖30。中心火盖30设置有内环火孔301,内环火孔301贯穿中心火盖30,所以,经由第一通道1011进入的空气的出风方向会与内环火孔301的火焰喷射方向相交,可以更好更充分地为中心火盖30补充二次空气,并且为内环会然的根部进行空气补充。如此,进入第一通道1011的空气沿着竖直方向向上流出,流出的空气会迅速接触到内环火焰的根部,能对内环火焰的根部进行空气补充,使燃烧更充分,从而能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4,第一通道1011限定出有第一出风方向,第二通道1012限定出第二出风方向,第二出风方向相对第一出风方向倾斜。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第一出风方向用MN所在的线段进行表示,第二出风方向用OP所在的线段进行表示。图4中空气的流向用实心箭头表示。如此,在第一通道1011能为燃烧器内环火焰的根部进行空气补充情况下,第二通道1012能为燃烧器内环火焰的外部进行空气补充,使火焰燃烧更充分,有助于提高火焰温度。
在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分隔件130为平板,第二出风方向OP可以平行于第一出风方向MN。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4,分隔件130与第一环支撑部11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间隙形成第一通道1011。分隔件130与第二环支撑部120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二间隙形成第二通道1012。如此设置,不仅能保证第一通道1011相比第二通道1012可以更靠近第一环支撑部110,以实现对燃烧器内环火焰的不同部位进行空气补充目的;而且结构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1、图4和图6,第一环支撑部110具有第一环顶面1111,分隔件130具有第一端1301和第二端1302,第一端1301相比第二端1302更靠近第一环顶面1111。由第二端1302至第一端1301,第一间隙减小至不变,第二间隙增大至不变。第一间隙在第二端1302处具有最大值,在第一端1301处具有最小值。第二间隙在第二端1302处具有最小值,在第一端1301处具有最大值。如此,基于第一间隙值的渐变设置,第一间隙可以对进入第一通道1011的空气进行导向,将空气聚拢至第一通道1011的出口处,使其沿着第一间隙上尺寸不变的部分的延伸方向流出,可以对即将流出的空气进行整形,起到稳流作用;再者,因为火焰的根部区域较短,第一间隙减小的设置也便于更精准地对准火焰的根部,进一步避免出现火焰根部离焰以及灭火的现象。基于第二间隙的渐变设置,第二间隙可以对进入第二通道1012的空气进行导向,使空气可以更好地扩散至第二通道1012的出口处,使其沿着第二间隙上尺寸不变的部分的延伸方向流出,可以对即将流出的空气进行整形,起到稳流作用;另外,因为外焰部分较长,第二间隙增大的设置也便于匹配至外焰部分,进一步提高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4,第一间隙具有最小值d1,d1可以为1mm~6mm。例如,d1可以为1mm、2mm、3mm、4mm、5mm、6mm或者之间的其他数值。通常情况下,中心火盖30所供应的热负荷为0.2KW-1.2KW。如此设置,第一通道1011可以为中心火盖30的火焰根部补充最适宜的二次空气量,分火器10经由第一通道1011补充的二次空气量可以匹配且适用至常规规格的中心火盖30,提高了分火器10的通用性。
在设计过程中,为了达到中心火盖30所需要的热负荷QX,可以采用下述公式计算需要的d1数值,QX的单位为Kw,d1的单位为mm,
其中,n为同一数值,0.2KW≤QX≤1.2KW。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4,第二间隙具有最小值d2,d2可以为4mm~9mm。例如,d2可以为4mm、5mm、6mm、7mm、8mm、9mm或者之间的其他数值。如此设置,第二通道1012可以为中心火盖30的外焰补充最适宜的二次空气量,分火器10经由第二通道1012补充的二次空气量可以匹配且适用至常规规格的中心火盖30,提高了分火器10的通用性。
在设计过程中,为了达到中心火盖30所需要的热负荷QX,可以采用下述公式计算需要的d2数值,
其中,n为同一数值,0.2KW≤QX≤1.2KW。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4,分隔件130可以包括第一段1310和第二段1320,从第二端1302靠近第一环顶面1111的一端至述第一端1301,第一段1310沿平行于第一出风方向MN延伸,第二段1320从第二端1302延伸至与第一段1310相连。如此设置,分隔件130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第一间隙渐变和第二间隙渐变;而且,第一段1310的各处与第一环支撑部110之间可以实现具有相同的第一间隙值,第一段1310与第一环支撑部110之间形成第一通道1011的出口处。第二段1320与第二环支撑部120之间形成第二通道1012的入口处,可以使得第二间隙逐渐增大。另外,第一段1310的各处与第二环支撑部120之间可以实现具有相同的第二间隙值。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段1320从第二端1302沿圆弧形面延伸至与第一段1310相连,圆弧形面的弧度范围为30°~60°。例如,弧度值可以为30°、35°、40°、45°、50°、55°、60°或者之间的其他数值。如此设置,呈圆弧形面结构的第二段1320对进入第一通道1011的空气和进入第二通道1012的空气的导向作用更好。在分火器10的外径尺寸为定值时,如果圆弧形面的弧度小于30°,第二段1320过短,进而使得形成的第二通道1012的导向路径偏短,无法很好地将进入第二通道1012的空气扩散为与外焰长度相当的范围,而且也极易冲击外焰,使得外焰不稳定。如果圆弧形面的弧度大于60°,则第二段1320过长,进而使得形成的第二通道1012的导向路径过长,导致降低补充二次空气的速度。圆弧形面的弧度范围为30°~60°可以使得第二段1320小于圆弧形面所在圆的1/4,具有更快更好的导向效果,且可以保证外焰更加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段1320从第二端1302沿斜面延伸至与第一段1310相连,斜面与第一段1310两者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0°~60°。例如,夹角值可以为10°、15°、20°、25°、30°、35°、40°、45°、50°、55°、60°或者之间的其他数值。如此设置,分隔件130的结构更加简单,也更加易于制造。在分火器10的整体高度为定值时,如果夹角小于10°,则第二段1320过短,进而使得形成的第一通道1011和第二通道1012的导向路径偏短,无法很好地将进入第二通道1012的空气扩散为与外焰长度相当的范围,而且,第一通道1011的入口处过窄,空气较难进入第一通道1011,导向效果差且无法提供足量的二次空气。如果夹角大于60°,第二通道1012的入口处则过窄,空气较难进入第二通道1012。斜面与第一段1310两者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0°~60°的设置可以使得空气均易进入第一通道1011和第二通道1012,使得第二段1320对进入第一通道1011的空气和进入第二通道1012的空气均能达到较好的导向效果。
在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段1320从第二端1302沿阶梯面延伸至与第一段1310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第二环支撑部120可以包括第一环壁1210、第二环壁1220和外环底壁1230。第一环壁1210可以包围第二环壁1220。第一环壁1210通过外环底壁1230连接至第二环壁1220。第一环壁1210和第二环壁1220以及外环底壁1230围设形成外环分火室1201。参阅图4,沿着平行于第一出风方向MN的方向,第二端1302可以低于外环底壁1230。如此设置,分火器10的加工制造更加简单,加工工艺易于实现;而且,便于空气进入第二通道1012;而且,在分火器10的整体高度为定值时,第二端1302低于外环底壁1230相较于高于外环底壁1230,分隔件130可以具有较长的导向路径以满足导向需求,也相当于可以降低第二环壁1220的高度,进而降低了第二环支撑部120的高度,使得在视觉上降低了分火器10的整体高度,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端1302也可以高于外环底壁1230或者与外环底壁1230齐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1、图2、图5、和图9,第二环支撑部120还可以包括延伸底壁1240,延伸底壁1240从外环底壁1230延伸而出以在外环分火室1201上形成凹陷部1241。分隔件130的底部设置有外环引射管140,外环引射管140连通至凹陷部1241。图9中为了便于描述气体的流向,将燃气的流向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空气的流向仍用实心箭头表示,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体的流向用空心闭合的箭头表示。燃气和一次空气经外环引射管140的入口进入且在外环引射管140内进行混合,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体进入凹陷部1241。由凹陷部1241的底部至外环底壁1230,凹陷部1241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体进入凹陷部1241,可以由凹陷部1241的底部扩散至凹陷部1241的顶部,进而进入外环分火室1201。如此设置,凹陷部1241可以对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体起到导向作用,使其快速由凹陷部1241的两侧扩散分布至整个外环分火室1201,加快了分火器10对混合气体的分布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1、图4和图6,第一环支撑部110可以包括第三环壁1110和内环底壁1120,第三环壁1110和内环底壁1120可以围设形成内环分火室110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1、图2、图5、和图10,分隔件130的底部还设置有内环引射管150,内环引射管150和外环引射管140垂直相交以将分隔件130的底部分隔成多个区域。图10中各类箭头所表示的内容与图9相同。燃气和一次空气经内环引射管150的入口进入且在内环引射管150内进行混合,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气体进而再进入内环分火室1101。如此设置,内环引射管150的进气口和外环引射管140的进气口位于不同的方位,使得即将被吸入两个引射管的一次空气互不产生干涉;而且,多个区域利于安装需要划区域设置的零部件,优化了分火器10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1、图2、图5和图11,分隔件13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303和第二通孔1304,分隔件130的底部在第一通孔1303外缘沿朝远离第一环顶面1111方向形成有第一导向柱1330、且在第二通孔1304外缘沿朝远离第一环顶面1111方向形成有第二导向柱1340。第一通孔1303与第二通孔1304分别位于不同的区域。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向柱1330并非限定形成在第一通孔1303的整个外缘上。第二导向柱1340也并非限定形成在第一通孔1303的整个外缘上。如此设置,第一零件可以插至第一通孔1303,第一导向柱1330对实现导向和径向方向上的限位。第二零件可以插至第二通孔1304,并且通过第二导向柱1340实现导向和径向方向上的定位。第一导向柱1330可以使得安装至第一通孔1303的第一零件的限位更加容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零件可以为热电偶。第二零件可以为点火针。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也可以其他需要设置的零件,此处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柱1330可以形成在第一通孔1303的整个外缘,如此,第一导向柱1330可以大体呈环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向柱1340可以形成在第二通孔1304的部分外缘,如此,第二导向柱1340可以位于第二通孔1304的1/4外缘的***、1/3外缘的***、1/2外缘的***或者其他部分外缘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4,第二环壁1220的内侧面形成在直径为D1的圆上,第二端1302的外缘形成在直径为D2的圆上,D1>D2。如此设置,分火器10的加工制造更加简单;而且,第二通道1012的入口处更加通畅,也可以减少分火器10的整体径向尺寸,降低耗材用量。
结合参阅图3至图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1可以包括外环火盖20、中心火盖30和前述任一项的分火器10。其中,外环火盖20可以支撑在第二环支撑部120。外环火盖20具有外环出气通道202。外环出气通道202可以与外环分火室1201相通。中心火盖30可以支撑在第一环支撑部110。中心火盖30可以具有内环出气通道302。内环出气通道302可以与内环分火室1101相通。因为分火器1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述包括了分火器10的燃烧器1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燃烧器1可以为中心火盖30的火焰的不同部位补充空气,提高了燃烧效率;而且,可以避免为中心火盖30补充过量的二次空气。另外,分隔件130可以使得内环火焰的燃烧热量聚拢在分隔件130上方,有效阻挡内环火焰高温烟气的热量向下辐射,避免分火器10下方的喷嘴及其他结构发生热胀现象,减少了热负荷的衰减,从而有效提升了热效率;而且延长燃烧器1的使用寿命。
参阅图12,外环火盖20具有内环壁21和外环壁22,外环出气通道202形成在内环壁21和外环壁22之间,外环壁22上开设有外环出气孔201,外环出气通道202通过外环出气孔201与外部连通,外环出气通道202气体燃烧时所需的二次空气可以由外环出气孔201提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4和图13,中心火盖30上具有出火口303,出火口303可以通过内环火孔301与内环出气通道302连通。第一通道1011具有出气口1011a,出气口1011a不高于出火口303。如此设置,空气经由出气口1011a流出后,可以补充至火焰根部,为内环火焰根部补充二次空气的效果更佳。
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内环壁21上可以设置有辅助出气孔,辅助出气孔与第二通道1012相连通。如此设置,分火器10还可以为外环火盖20补充二次空气,燃烧器1的内部不仅可以为中心火盖30补充二次空气,还可为外环火盖20补充二次空气,提高了燃烧器1的热效率。即便中心火盖30的内环火孔301堵塞的情况下,用于补充至中心火盖30的二次空气也可补充至外环火盖20的辅助出气孔,避免燃烧不充分形成大量烟气,提高了燃烧器1的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区域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特征的区域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区域相对术语不但包含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还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部件被整体倒置,则部件“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之上”的将包括部件“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之下”的情况。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这些部件或特征也可以其他不同角度来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其他角度),本文意在包含所有这些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如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如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8)

1.一种分火器,至少包括第一环支撑部和第二环支撑部,所述第一环支撑部形成有内环分火室,所述第一环支撑部与所述第二环支撑部之间形成有进风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内设置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进风通道分隔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相比所述第二通道更靠近所述第一环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支撑部具有外侧壁,所述分隔件具有内侧壁,所述第一通道形成在所述外侧壁与所述内侧壁之间,所述外侧壁沿竖直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限定出第一出风方向,第二通道限定出第二出风方向,所述第二出风方向相对所述第一出风方向倾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与所述第一环支撑部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限定出第一出风方向;所述分隔件与所述第二环支撑部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支撑部具有第一环顶面,所述分隔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比所述第二端更靠近所述第一环顶面,由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间隙减小至不变,所述第二间隙增大至不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从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环顶面的一端至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段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出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段从所述第二端延伸至与所述第一段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从所述第二端沿圆弧形面延伸至与所述第一段相连,所述圆弧形面的弧度范围为30°~60°。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从所述第二端沿斜面延伸至与所述第一段相连,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一段两者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0°~60°。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支撑部包括第一环壁、第二环壁和外环底壁,所述第一环壁包围所述第二环壁,所述第一环壁通过所述外环底壁连接至所述第二环壁,所述第一环壁和所述第二环壁以及所述外环底壁围设形成外环分火室,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出风方向的方向,所述第二端低于所述外环底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支撑部还包括延伸底壁,所述延伸底壁从所述外环底壁延伸而出以在所述外环分火室上形成凹陷部,所述分隔件的底部设置有外环引射管,所述外环引射管连通至所述凹陷部,由所述凹陷部的底部至所述外环底壁,所述凹陷部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增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的底部还设置有内环引射管,所述内环引射管和所述外环引射管垂直相交以将所述分隔件的底部分隔成多个区域。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分隔件的底部在所述第一通孔外缘沿朝远离所述第一环顶面方向形成有第一导向柱、且在所述第二通孔外缘沿朝远离所述第一环顶面方向形成有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位于不同的所述区域。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壁的内侧面形成在直径为D1的圆上,所述第二端的外缘形成在直径为D2的圆上,D1>D2。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具有最小值d1,d1为1mm~6mm。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隙具有最小值d2,d2为4mm~9mm。
16.一种燃烧器,包括外环火盖和中心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还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火器,其中,所述外环火盖支撑在所述第二环支撑部,所述中心火盖支撑在所述第一环支撑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火盖上具有出火口,所述第一通道具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不高于所述出火口。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具有内环壁,所述内环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的辅助出气孔。
CN202321416976.8U 2023-06-05 2023-06-05 分火器和燃烧器 Active CN220152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6976.8U CN220152732U (zh) 2023-06-05 2023-06-05 分火器和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6976.8U CN220152732U (zh) 2023-06-05 2023-06-05 分火器和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52732U true CN220152732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20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16976.8U Active CN220152732U (zh) 2023-06-05 2023-06-05 分火器和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527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04485B (zh) 浓淡燃烧器
AU2014349389B2 (en) Rich-lean combustion apparatus
CN109000234B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109000230B (zh) 燃烧器
CN220152732U (zh) 分火器和燃烧器
CN117948597A (zh) 分火器和燃烧器
CN112240549A (zh)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CN113819462A (zh) 炉头、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0511664U (zh) 一种燃烧器及应用其的燃气灶
CN109000245B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JP3524757B2 (ja) ガスコンロ用バーナ
US20210207798A1 (en) Cooker Burner
CN219656074U (zh) 燃烧器
KR102621868B1 (ko) 가스버너
CN110848688A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219222404U (zh) 一种燃烧器引射***及应用有该引射***的燃气灶具
CN217423240U (zh) 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7685005U (zh) 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10966598A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0848689A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218672169U (zh) 用于燃烧器的火排、燃烧器和热水器
CN217685007U (zh) 用于燃烧器的分气座、燃烧器及燃气灶
KR100260226B1 (ko) 고열량 버너
JP3793872B2 (ja) 燃焼バーナにおける混合ガス等の分布装置
CN213713061U (zh) 燃烧装置及燃气热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