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72958U - 一种单侧连料较大产品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侧连料较大产品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72958U
CN220072958U CN202321183609.8U CN202321183609U CN220072958U CN 220072958 U CN220072958 U CN 220072958U CN 202321183609 U CN202321183609 U CN 202321183609U CN 220072958 U CN220072958 U CN 220072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buoyancy
lower die
block
work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836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G Shank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G Shank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G Shank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G Shank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836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72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72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72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单侧连料较大产品成型模具,涉及自动化加工技术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之间设置若干工站,料带位于上模和下模之间,工站包括,浮升组件,设置在下模上,用于对工件施加向上的支撑力,浮升组件包括:浮升块,位于浮升组件顶部,浮升块位于料带下侧;顶起机构,位于浮升块下侧且与浮升块连接,顶起机构设置在下模内部,可对浮升块施加朝向料带方向的力。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在下模增加浮升组件形成对于工件的支撑力,借助浮升组件中的浮升块来避免工件出现倾斜的问题。在本模具的出料端位置设置吹气组件,通过吹气将完成制作的工件吹离料带,实现出料。

Description

一种单侧连料较大产品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单侧连料较大产品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人类对于汽车的智能化及功能性要求也随之提高。通用串行总线,也就是USB口,已经成为汽车上常见的配套接口之一。汽车USB接口零件作为一个在汽车行业中被广泛应用的部件,其市场需要量较大,要求越来越高。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为USB口的配套产品零件,在该产品加工过程中,使用连续模生产工艺可以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但是对于工件料带的加工时,需要对工件100的剪切点101处进行剪切,而剪切后的工件100存在连料点102,如图3所示。此时连料点102仅位于工件100的单侧,这就导致工件会出现如图4所示的倾斜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料带在模具内的送料不顺,从而影响整个加工作业的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侧连料较大产品成型模具,解决工件单侧连料较大时的可能出现工件倾斜影响供料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侧连料较大产品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之间设置若干工站,料带位于上模和下模之间,所述工站包括,
浮升组件,设置在所述下模上,用于对工件施加向上的支撑力,浮升组件包括:
浮升块,位于浮升组件顶部,浮升块位于料带下侧;
顶起机构,位于浮升块下侧且与浮升块连接,顶起机构设置在下模内部,可对浮升块施加朝向料带方向的力。
优选为,所述上模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上模垫板上夹板、脱料垫板及脱料板;
所述下模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模座、下模垫板及下模板;
所述下模板内部设置竖直的滑道,所述浮升块位于所述滑道内。
优选为,还包括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
内导柱组件,设置有若干个,内导柱组件为贯穿所述上模和下模各层的导向柱体结构,内导柱组件位于工站所在区域;
外导柱组件,设置有若干个,外导柱组件上部与所述上模座连接,下部与所述下模座连接,外导柱组件位于工站区域外侧。
优选为,所述顶起机构包括:
活动件,位于所述下模内部,且与下模滑动连接;
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活动件和浮升块;
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活动件下部和下模内底部之间。
优选为,所述浮升块包括,
支撑部,为水平支撑结构,用于对工件下侧施加向上的支撑力。
优选为,所述浮升块还包括,
定位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一侧,且位于相邻的两个工件之间,用于结合上模的工站对浮升块进行定位。
优选为,所述定位部上端的水平高度在支撑部上表面之上。
优选为,所述连接件和定位部下部滑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上端和定位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连接。
优选为,所述上模对应浮升组件设置有:
冲压件,用于对工件进行冲压;
定位件,与所述浮升块的定位部对应,对浮升块施加下压力,用于定位调节浮升块在合模时的水平位置。
优选为,还包括,
吹气机构,设置在模具出料端,吹气方向朝向料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在下模增加浮升组件形成对于工件的支撑力,借助浮升组件中的浮升块来避免工件出现倾斜的问题。在本模具的出料端位置设置吹气组件,通过吹气将完成制作的工件吹离料带,实现出料。此外,本方案工站位置分别设置冲压件和定位件,定位件对浮升块进行定位,冲压件对工件进行冲压剪切。确保浮升块支撑位置的精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背景技术的产品主视图;
图2为本申请背景技术的产品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背景技术的产品加工要点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背景技术的产品加工要点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浮升组件部分放大图;
图7为图6的A局部放大图。
图中:
100、工件;101、剪切点;102、连料点;
1、上模;11、上模座;12、上模垫板;13、上夹板;14、脱料垫板;15、脱料板;2、下模;21、下模座;22、下模垫板;23、下模板;24、冲压件;25、定位件;3、浮升组件;31、浮升块;311、支撑部;312、定位部;32、顶起机构;321、第一弹簧;322、活动件;323、连接件;4、导向组件;41、内导柱组件;42、外导柱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5和图6,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侧连料较大产品成型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置若干工站,料带位于上模1和下模2之间,工站设置有浮升组件3,浮升组件3设置在下模2上,用于对工件施加向上的支撑力,浮升组件3包括浮升块31和顶起机构32,其中浮升块31位于浮升组件3顶部,浮升块31位于料带下侧,浮升块31用于在料带下侧提供支撑力量,从而避免料带上的工件单侧切断后,另一单侧连料时可能出现的倾斜问题;顶起机构32位于浮升块31下侧且与浮升块31连接,顶起机构32设置在下模2内部,可对浮升块31施加朝向料带方向的力,通过顶起机构32将浮升块31顶起。
本方案的上模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11、上模垫板12上夹板13、脱料垫板14及脱料板15;下模2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模座21、下模垫板22及下模板23。上模1和下模2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下模板23内部设置竖直的滑道,浮升块31位于滑道内。本装置还包括导向组件4,导向组件4包括若干个内导柱组件41,内导柱组件41为贯穿上模1和下模2各层的导向柱体结构,内导柱组件41位于工站所在区域。还包括若干外导柱组件42,外导柱组件42上部与上模座11连接,下部与下模座21连接,外导柱组件42位于工站区域外侧。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顶起机构32包括位于下模2内部的活动件322,活动件322且与下模2滑动连接;活动件322和浮升块31通过连接件323连接。在活动件322下部和下模2内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321。浮升块31包括支撑部311和定位部312,如图7所示,其中支撑部311为水平支撑结构,用于对工件下侧施加向上的支撑力。定位部312设置在支撑部311一侧,且位于相邻的两个工件之间,用于结合上模1的工站对浮升块31进行定位。因为考虑到浮升块如果高度不变,产品剪切冲头向下剪切产品时,可能会将产品压变形,因此附加定位部312,通过定位部312调节冲压时浮升块的位置,从而避免上述问题。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定位部312上端的水平高度在支撑部311上表面之上。上模1对应浮升组件3设置有用于对工件100进行冲压的冲压件24。还设置有定位件25,定位件25与浮升块31的定位部312对应,对浮升块31施加下压力,用于定位调节浮升块31在合模时的水平位置。在模具闭合的过程中,首先是定位件25下端先于定位部312接触,将浮升块31下压,然后冲压件24和工件接触,对工件进行剪切,上模1抬起后,浮升块31升高,拖住工件。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连接件323和定位部312下部滑动连接;连接件323的上端和定位部312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连接。第二弹簧可以选用硬度略低的弹簧,通过结合两个弹簧,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其中一段弹簧对应的移动行程出现卡死等问题时,浮升块31依然可以运动,不会损坏工件。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本方案在模具出料端设置有吹气机构,设置,吹气方向朝向料带。在模具的出料端设置向下的倾斜坡面或者缺口,通过吹气机构对工件吹气,将加工完毕的工件吹离料带,令其在出料端完成出料。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单侧连料较大产品成型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置若干工站,料带位于上模(1)和下模(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站包括,
浮升组件(3),设置在所述下模(2)上,用于对工件施加向上的支撑力,浮升组件(3)包括:
浮升块(31),位于浮升组件(3)顶部,浮升块(31)位于料带下侧;
顶起机构(32),位于浮升块(31)下侧且与浮升块(31)连接,顶起机构(32)设置在下模(2)内部,可对浮升块(31)施加朝向料带方向的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连料较大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11)、上模垫板(12)上夹板(13)、脱料垫板(14)及脱料板(15);
所述下模(2)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模座(21)、下模垫板(22)及下模板(23);
所述下模板(23)内部设置竖直的滑道,所述浮升块(31)位于所述滑道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侧连料较大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组件(4),导向组件(4)包括:
内导柱组件(41),设置有若干个,内导柱组件(41)位于工站所在区域;
外导柱组件(42),设置有若干个,外导柱组件(42)上部与所述上模座(11)连接,下部与所述下模座(21)连接,外导柱组件(42)位于工站区域外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连料较大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起机构(32)包括:
活动件(322),位于所述下模(2)内部,且与下模(2)滑动连接;
连接件(323),用于连接所述活动件(322)和浮升块(31);
第一弹簧(321),设置在所述活动件(322)下部和下模(2)内底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侧连料较大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升块(31)包括,
支撑部(311),为水平支撑结构,用于对工件下侧施加向上的支撑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侧连料较大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升块(31)还包括,
定位部(312),设置在所述支撑部(311)一侧,且位于相邻的两个工件之间,用于结合上模(1)的工站对浮升块(31)进行定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侧连料较大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312)上端的水平高度在支撑部(311)上表面之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侧连料较大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23)和定位部(312)下部滑动连接;所述连接件(323)的上端和定位部(312)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侧连料较大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对应浮升组件(3)设置有:
冲压件(24),用于对工件(100)进行冲压;
定位件(25),与所述浮升块(31)的定位部(312)对应,对浮升块(31)施加下压力,用于定位调节浮升块(31)在合模时的水平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单侧连料较大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吹气机构,设置在模具出料端,吹气方向朝向料带。
CN202321183609.8U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单侧连料较大产品成型模具 Active CN220072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3609.8U CN220072958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单侧连料较大产品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3609.8U CN220072958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单侧连料较大产品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72958U true CN220072958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24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83609.8U Active CN220072958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单侧连料较大产品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729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50599B (zh) 一种窗帘杆金属件冲压步进模
CN109500242B (zh) 一种汽车天窗导轨多型面成型加工冲压模具及其冲压方法
CN109248956B (zh) 一种汽车驱动后桥制动支架浮动悬臂式冲孔模具及冲孔工艺
CN209773246U (zh) 一种切边翻边模具
JP3320847B2 (ja) プレス加工装置
CN113996708A (zh) 一种帽形零部件连续冲压模具
CN220072958U (zh) 一种单侧连料较大产品成型模具
CN213968590U (zh) 一种支架弯曲成型装置
CN211360303U (zh) 实现侧修边冲孔、侧冲孔修边多工艺合模生产模具
CN209998185U (zh) 一种用于固定汽车油箱的后段底板的加工模具
CN112355146A (zh) 一种车门连接件连续墩挤模
CN111318606A (zh) 一种可降低冲裁力的冲压方法
CN216540469U (zh) 冲压连续模
CN220497464U (zh) 一种汽车顶边梁内板冲压模具
CN210586689U (zh) 一种用于汽车钣金部件制造的模具
CN217343130U (zh) 一种座椅零件加工用模具
CN212598324U (zh) 一种通讯基站基板生产用模具
CN213701430U (zh) 一种刹车片背板无搭边模具
CN219746045U (zh) 一种钣金件连续冲压模具
CN220635956U (zh) 一种钣金件冲压装置
CN213856637U (zh) 一种车门连接件连续墩挤模
CN210358838U (zh) 轿车前顶灯灯框连续模
CN212442779U (zh) 一种级进模内负间隙冲裁工位
CN211191649U (zh) 一种冲压整形模具
CN216461088U (zh) 一种提高铜板类凸包产品平面度的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