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49980U - 机油泵壳体模具 - Google Patents

机油泵壳体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49980U
CN220049980U CN202321610433.XU CN202321610433U CN220049980U CN 220049980 U CN220049980 U CN 220049980U CN 202321610433 U CN202321610433 U CN 202321610433U CN 220049980 U CN220049980 U CN 220049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er
cooling
cavity
die
oil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1043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永福
杨春强
王军
龚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ueh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ueh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ueh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ueh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1043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49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49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499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油泵壳体模具。所述机油泵壳体模具包括左模组和右模组,所述左模组和右模组合模形成模腔、与模腔连通的压铸流道以及与模腔连通的排气通道,所述压铸流道包括主流道、第一副流道、第二副流道、第三副流道和第四副流道,所述主流道由下至上布置,所述主流道的宽度由下端到上端逐渐减小,所述主流道包括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所述第一分流道的厚度大于第二分流道的厚度,所述第二副流道、第三副流道和第四副流道与所述第二分流道连接,所述第二副流道的宽度小于第三副流道和第四副流道的宽度。本实用新型机油泵壳体模具产品合格率高。

Description

机油泵壳体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油泵壳体压铸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油泵壳体模具。
背景技术
油泵壳体的压铸件要求有较高的物理性能,模具的设计直接关系到铸件生产的质量,尤其是流道的设计,影响流体流动速度,会决定最终是否会形成收缩,不同的机油泵壳体模具需要设计不同的流道,现有的机油泵壳体模具无法适应本司生产的该款机油泵壳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收缩的机油泵壳体模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油泵壳体模具,所述机油泵壳体模具包括左模组和右模组,所述左模组和右模组合模形成模腔、与模腔连通的压铸流道以及与模腔连通的排气通道,所述压铸流道包括主流道、第一副流道、第二副流道、第三副流道和第四副流道,所述主流道由下至上布置,所述主流道的宽度由下端到上端逐渐减小,所述主流道包括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所述第一分流道的厚度大于第二分流道的厚度,所述第二副流道、第三副流道和第四副流道与所述第二分流道连接,所述第二副流道的宽度小于第三副流道和第四副流道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副流道包括连接流道、第一支流道和第二支流道,所述第一支流道和第二支流道通过连接流道与第一分流道连接,所述第一支流道和第二支流道同时与模腔的不同位置连通,所述第一支流道和第二支流道的宽度均小于所述连接流道的宽度,所述第二副流道的宽度小于连接流道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右模组上设有第一冷却流道、第二冷却流道和第三冷却流道,所述第一冷却流道用于冷却第一副流道和主流道之间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冷却流道和第三冷却流道用于冷却模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却流道包括第一冷却腔、第二冷却腔和第一连接腔,所述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通过第一连接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冷却流道包括第三冷却腔、第四冷却腔和第二连接腔,所述第三冷却腔和第四冷却腔通过第二连接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冷却流道包括第五冷却腔、第六冷却腔和第三连接腔,所述第五冷却腔和第六冷却腔通过第三连接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左模组包括左模座和左模板,所述左模板固定在所述左模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右模组包括右模座和右模板,所述右模板固定在右模座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活动抽芯组件,所述第一活动抽芯组件包括第一芯杆、第一连接座、第一安装座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连接座滑动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芯杆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座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活动抽芯组件,所述第二活动抽芯组件包括第二芯杆、第二连接座、第二安装座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二连接座滑动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二芯杆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座上。
本实用新型机油泵壳体模具对主流道的宽度、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的厚度、第二副流道的宽度进行设计,如此确保了铝液流速能够均匀的模腔内,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能够让产品保持在92%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油泵壳体模具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左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右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模腔、压铸流道和排气通道实物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冷却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二冷却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三冷却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左模组1、左模座11、左模板12、左凹槽121、安装孔13、右模组2、右模座21、右模板22、右凹槽221、第一活动抽芯组件3、第一芯杆31、第一连接座32、第一安装座33、第一气缸34、第二活动抽芯组件4、第二芯杆41、第二连接座42、第二安装座43、第二气缸44、主流道51、第一分流道511、第二分流道512、第一副流道52、连接流道521、第一支流道522、第二支流道523、第二副流道53、第三副流道54、第四副流道55、排气通道56、模腔57、第一冷却腔611、第二冷却腔612、第一连接腔613、第三冷却腔621、第四冷却腔622、第二连接腔623、第五冷却腔631、第六冷却腔632、第三连接腔633、密封塞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机油泵壳体模具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左模组1、右模组2、第一活动抽芯组件3和第二活动抽芯组件4,所述第一活动抽芯组件3和第二活动抽芯组件4均设在所述左模组1上,所述左模组1和右模组2合模形成模腔57、与模腔57连通的压铸流道以及与模腔57连通的排气通道56。铝液通过所述压铸流道进入模腔57,所述排气通道56用于排出模腔57内的气体。
所述左模组1包括左模座11和左模板12,所述左模板12固定在所述左模座11上。所述右模组2包括右模座21和右模板22,所述左模板12固定在左模座11上。所述左模板12上设有左凹槽121,所述右模板22上设有右凹槽221,左凹槽121和右凹槽221组合形成模腔57、压铸流道和排气通道56。
如图4所示,所述压铸流道包括主流道51、第一副流道52、第二副流道53、第三副流道54和第四副流道55,所述第一副流道52、第二副流道53、第三副流道54和第四副流道55均与所述主流道51连接,所述第一副流道52、第二副流道53、第三副流道54和第四副流道55分别与模腔57的位置连接,所述主流道51由下至上布置,所述主流道51的宽度由下端到上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副流道52、第二副流道53、第三副流道54和第四副流道55也依次从下至上分布。
所述主流道51包括第一分流道511和第二分流道512,所述第一分流道511的厚度大于第二分流道512的厚度,所述第二副流道53、第三副流道54和第四副流道55与所述第二分流道512连接,所述第二副流道53的宽度小于第三副流道54和第四副流道55的宽度。
所述第一副流道52包括连接流道521、第一支流道522和第二支流道523,所述第一支流道522和第二支流道523通过连接流道521与第一分流道511连接,所述第一支流道522和第二支流道523同时与模腔57的不同位置连通,所述第一支流道522和第二支流道523的宽度均小于所述连接流道521的宽度,所述第二副流道53的宽度小于连接流道521的宽度。
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右模组2上设有第一冷却流道、第二冷却流道和第三冷却流道,所述第一冷却流道用于冷却第一副流道52和主流道51之间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冷却流道和第三冷却流道用于冷却模腔57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一冷却流道包括第一冷却腔611、第二冷却腔612和第一连接腔613,所述第一冷却腔611和第二冷却腔612通过第一连接腔613连通,所述第一冷却腔611、第二冷却腔612和第一连接腔613均设在所述右模板22,所述左模座11上设有安装孔13用于安装冷却水接头(图未示出),冷却水接头安装在所述安装孔13并***第一冷却腔611和第二冷却腔612内,确保冷却能够进入第一冷却腔611进入并能从第二冷却腔612排出,当然也可以从第二冷却腔612进入从第一冷却腔611排出;所述第一连接腔613内设置有密封塞7,防止冷却水从连接腔泄漏。所述第二冷却流道包括第三冷却腔621、第四冷却腔622和第二连接腔623,所述第三冷却腔621、第四冷却腔622和第二连接腔623均设在所述右模板22上,所述第三冷却腔621和第四冷却腔622通过第二连接腔623连通,所述左模座11上设有安装孔13用于安装冷却水接头(图未示出),冷却水接头安装在所述安装孔13并***第三冷却腔621和第四冷却腔622内,确保冷却能够进入第三冷却腔621进入并能从第四冷却腔622排出,当然也可以从第四冷却腔622进入从第三冷却腔621排出;所述第二连接腔623内设置有密封塞7,防止冷却水从连接腔泄漏。所述第三冷却流道包括第五冷却腔631、第六冷却腔632和第三连接腔633,所述第五冷却腔631、第六冷却腔632和第三连接腔633均设在所述右模板22上,所述第五冷却腔631和第六冷却腔632通过第三连接腔633连通,所述左模座11上设有安装孔13用于安装冷却水接头(图未示出),冷却水接头安装在所述安装孔13并***第五冷却腔631和第六冷却腔632内,确保冷却能够进入第五冷却腔631进入并能从第六冷却腔632排出,当然也可以从第六冷却腔632进入从第五冷却腔631排出;所述第三连接腔633内设置有密封塞7,防止冷却水从连接腔泄漏,且第三连接腔633才是第三冷却流道中主要起到冷却作用的位置。
继续参考图2,所述第一活动抽芯组件3包括第一芯杆31、第一连接座32、第一安装座33和第一气缸34,所述第一气缸34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座33上,所述第一连接座32滑动在所述第一安装座33上,所述第一芯杆31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座32上。所述第一气缸34带动第一连接座32在所述第一安装座33上滑动,所述第一连接座32带动第一芯杆31移动,根据脱模和合模进行相应的推动。
所述第二活动抽芯组件4包括第二芯杆41、第二连接座42、第二安装座43和第二气缸44,所述第二气缸44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座43上,所述第二连接座42滑动在所述第二安装座43上,所述第二芯杆41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座42上。所述第二气缸44带动第二连接座42在所述第二安装座43上滑动,所述第二连接座42带动第二芯杆41移动,根据脱模和合模进行相应的推动。
对主流道51、第一副流道52、第二副流道53、第三副流道54和第四副流道55的宽度和厚度进行设计,如此确保了铝液流速能够均匀的模腔57内,同时对模腔57和压铸流道进行冷却,确保了产品不会出现收缩,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能够让产品保持在92%以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机油泵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模组和右模组,所述左模组和右模组合模形成模腔、与模腔连通的压铸流道以及与模腔连通的排气通道,所述压铸流道包括主流道、第一副流道、第二副流道、第三副流道和第四副流道,所述主流道由下至上布置,所述主流道的宽度由下端到上端逐渐减小,所述主流道包括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所述第一分流道的厚度大于第二分流道的厚度,所述第二副流道、第三副流道和第四副流道与所述第二分流道连接,所述第二副流道的宽度小于第三副流道和第四副流道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泵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流道包括连接流道、第一支流道和第二支流道,所述第一支流道和第二支流道通过连接流道与第一分流道连接,所述第一支流道和第二支流道同时与模腔的不同位置连通,所述第一支流道和第二支流道的宽度均小于所述连接流道的宽度,所述第二副流道的宽度小于连接流道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泵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模组上设有第一冷却流道、第二冷却流道和第三冷却流道,所述第一冷却流道用于冷却第一副流道和主流道之间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冷却流道和第三冷却流道用于冷却模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泵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包括第一冷却腔、第二冷却腔和第一连接腔,所述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通过第一连接腔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泵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流道包括第三冷却腔、第四冷却腔和第二连接腔,所述第三冷却腔和第四冷却腔通过第二连接腔连通。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泵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冷却流道包括第五冷却腔、第六冷却腔和第三连接腔,所述第五冷却腔和第六冷却腔通过第三连接腔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泵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组包括左模座和左模板,所述左模板固定在所述左模座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泵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模组包括右模座和右模板,所述右模板固定在右模座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泵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活动抽芯组件,所述第一活动抽芯组件包括第一芯杆、第一连接座、第一安装座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连接座滑动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芯杆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座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泵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活动抽芯组件,所述第二活动抽芯组件包括第二芯杆、第二连接座、第二安装座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二连接座滑动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二芯杆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座上。
CN202321610433.XU 2023-06-25 2023-06-25 机油泵壳体模具 Active CN220049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0433.XU CN220049980U (zh) 2023-06-25 2023-06-25 机油泵壳体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0433.XU CN220049980U (zh) 2023-06-25 2023-06-25 机油泵壳体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49980U true CN220049980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8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10433.XU Active CN220049980U (zh) 2023-06-25 2023-06-25 机油泵壳体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499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01625B (zh) 一种用于电机壳体的压铸模具及电机壳体的生产方法
CN109746412B (zh) 一种可匹配多种压铸机的压铸模具及该模具的开模方法
CN220049980U (zh) 机油泵壳体模具
CN117161348A (zh) 一种衬套外管挤压铸造成形模具及成型方法
CN114799121B (zh) 一种全密封抽真空模具
CN201632621U (zh) 离合器壳体压铸模具
CN114166262A (zh) 一种传感器壳体及其压铸模具
CN21546799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壳压铸模具
CN211101526U (zh) 曲轴泵箱体压力铸造模具
CN213317595U (zh) 一种压铸模具二次抽芯机构
CN113500168B (zh) 歧管铸造加工用模具
CN211052482U (zh) 一种电机端盖压铸模具
CN111318667A (zh) 一种压铸精密电机壳模具
CN220005932U (zh) 一体式转向器模具
CN21497765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壳体的压铸成型模具
CN209953772U (zh) 一种汽车集成控制阀壳体的压铸模具
CN112719241A (zh) 一种定模镶板及用于成型新能源电机壳体的定模机构
CN111283167B (zh) 一种快速冷却的压铸模具抽芯装置
CN217964709U (zh) 一种金属壳压铸模具
CN214185199U (zh) 一种石油管道输送控制阀阀体低压铸造模具
CN220240015U (zh) 一种用于前组合灯散热器的压铸模
CN216127680U (zh) 一种快速导热的注塑模具
CN218252829U (zh) 一种应用于压铸模上的排气***
CN220805447U (zh) 一种光刻机电机泵壳的压铸模具
CN214557267U (zh) 一种电动车铝合金壳体的压铸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