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5918U - 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减振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减振器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5918U
CN220015918U CN202320422485.8U CN202320422485U CN220015918U CN 220015918 U CN220015918 U CN 220015918U CN 202320422485 U CN202320422485 U CN 202320422485U CN 220015918 U CN220015918 U CN 2200159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ody
shock absorber
cavity
overflow valve
over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224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音波
罗家荣
谭超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224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59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59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59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减振器和车辆,包括:溢流阀座和溢流阀体,溢流阀座构造连通通道,连通通道分别与减振器的压缩腔和复原腔连通;溢流阀体可移动地设于溢流阀座的背向压缩腔的一侧,溢流阀体的背向溢流阀座的一侧构造有中心腔和环腔,溢流阀体的外周面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槽,中心腔与溢流阀座连通,环腔通过环槽分别与复原腔和中心腔连通,溢流阀体通过相对于溢流阀座移动以调节压缩腔和复原腔之间的流体流量。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量调节阀具有加工方便、加工精度高且加工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减振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减振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流量调节阀通常包括溢流阀座和溢流阀体,通过控制溢流阀座和溢流阀体之间的靠近和远离,来调节复原腔和压缩腔的流量,但是由于溢流阀体相对于溢流阀座需要移动,且溢流阀体的结构不合理,导致复原腔和溢流阀体之间的流体流动不方便,复原腔和溢流阀体之间用于流体流动的结构复杂,加工精度且价格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该流量调节阀具有加工方便、加工精度高且加工成本低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的减振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减振器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包括:溢流阀座,所述溢流阀座构造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分别与所述减振器的压缩腔和复原腔连通;溢流阀体,所述溢流阀体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溢流阀座的背向所述压缩腔的一侧,所述溢流阀体的背向溢流阀座的一侧构造有中心腔和环腔,所述溢流阀体的外周面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槽,所述中心腔与所述溢流阀座连通,所述环腔通过所述环槽分别与所述复原腔和所述中心腔连通,所述溢流阀体通过相对于所述溢流阀座移动以调节所述压缩腔和所述复原腔之间的流体流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量调节阀具有加工方便、加工精度高且加工成本低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溢流阀体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分别与所述环槽和所述中心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分别与所述溢流阀座的所述连通通道和所述中心腔连通;其中,所述减振器的先导阀伸入所述中心腔且控制所述中心腔与所述第一通道是否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径向流道,所述径向流道沿所述溢流阀体的径向延伸,所述径向流道与所述环槽连通;轴向中心流道,所述轴向中心流道沿所述溢流阀体的轴向延伸,所述径向流道通过所述轴向中心流道与所述中心腔连通;其中,所述减振器的先导阀伸入所述中心腔且开闭所述轴向中心流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环槽在所述溢流阀体的移动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径向流道在所述溢流阀体的移动方向上的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径向流道的两端均与所述环槽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溢流阀体具有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位于所述环槽的背向所述溢流阀座的一侧,所述第三通道分别与所述环腔和所述环槽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通道沿所述溢流阀体的轴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通道贯通所述溢流阀体的外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通道为至少一对,每对所述第三通道关于所述溢流阀体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溢流阀座的所述连通通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中的每一个分别与所述压缩腔和所述复原腔连通,且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最小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流道的最小横截面积;其中,所述溢流阀体通过相对于所述溢流阀座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一流道的流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溢流阀座内构造有与所述压缩腔连通的溢流腔,所述溢流阀座的朝向所述溢流阀体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溢流阀座的侧壁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溢流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复原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积,所述溢流腔与所述第一通孔形成所述第一流道,所述溢流腔与所述第二通孔形成所述第二流道;其中,所述溢流阀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通孔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一流道的流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减振器,包括:筒体;活塞,所述活塞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筒体,所述活塞在所述筒体内分隔出压缩腔和复原腔;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设于所述活塞;阀芯和先导阀,所述阀芯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活塞,所述先导阀连接于所述阀芯,所述阀芯移动时通过所述先导阀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以使所述溢流阀体通过相对于所述溢流阀座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减振器,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流量调节阀,具有加工方便、加工精度高且加工成本低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减振器还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安装于所述活塞,所述溢流阀体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阀体,所述溢流阀座安装于所述阀体且与所述阀体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阀体设有过孔,所述环槽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复原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环槽在所述溢流阀体的移动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过孔在所述溢流阀体的移动方向上的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减振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减振器,具有加工方便、加工精度高且加工成本低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的溢流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的溢流阀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的溢流阀体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的溢流阀体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减振器1、
流量调节阀100、
溢流阀座110、第一流道111、第二流道112、溢流腔113、第一通孔114、第二通孔115、
溢流阀体120、中心腔121、环腔122、环槽123、第一通道130、径向流道131、轴向中心流道132、第二通道140、第三通道150、
活塞300、阀芯400、先导阀500、阀体600、过孔6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1。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1包括筒体、活塞300、流量调节阀100、阀芯400和先导阀500。
活塞300可移动地设于筒体,活塞300在筒体内分隔出压缩腔和复原腔,流量调节阀100为下文所述的用于减振器1的流量调节阀100,流量调节阀100设于活塞300,阀芯400可移动地设于活塞300,先导阀500连接于阀芯400,阀芯400移动时通过先导阀500控制流量调节阀100,以使溢流阀体120相对于溢流阀座110移动。
举例而言,压缩腔和复原腔内可以储存有流体,例如具有一定压力的油液和惰性气体。
首先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100。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减振器1的流量调节阀100包括溢流阀座110和溢流阀体120。
溢流阀座110构造连通通道,连通通道分别与减振器1的压缩腔和复原腔连通,溢流阀体120可移动地设于溢流阀座110的背向压缩腔的一侧,溢流阀体120的背向溢流阀座110的一侧构造有中心腔121和环腔122,溢流阀体120的外周面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槽123,中心腔121与溢流阀座110连通,环腔122通过环槽123分别与复原腔和中心腔121连通,溢流阀体120通过相对于溢流阀座110移动以调节压缩腔和复原腔之间的流体流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腔121和环腔122可以由溢流阀体120独立限定而成;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腔121和环腔122可以由溢流阀体120和阀体600沟通限定而成。
结合附图举例描述减振器2的工作原理:
活塞300压缩压缩腔的体积时,复原腔的体积会随之增大,此时压缩腔内的流体会通过溢流阀座110的连通通道流向复原腔,活塞300压缩复原腔的体积时,压缩腔的体积会随之增大,此时复原腔内的流体会通过溢流阀座110的连通通道流向压缩腔,在上述过程中,通过反复改变活塞300的移动方向,使流体反复在压缩腔和复原腔之间流动,流体与减振器1摩擦生热,能够将活塞300的动能转变为流体的热能,从而减少活塞300的动力。
由此可知,当将减振器1的筒体和活塞300分别与两个物体(例如车架和车轮)连接,在两个物体中的一个物体发生振动时,能够通过减振器1的存在,减少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振动力,起到减振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100,通过在溢流阀体120的背向溢流阀座110的一侧构造有中心腔121和环腔122,溢流阀体120的外周面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槽123,中心腔121与溢流阀座110连通,环腔122通过环槽123分别与复原腔和中心腔121连通。
复原腔内的流体可以通过环槽123流入到中心腔121和环腔122,通过中心腔121和环腔122的压力变化,来控制复原腔和压缩腔内流体的流到速度,以实现减振效果。并且通过设置环槽123,一方面能够减少溢流阀体120的重量以及成本,另一方面无论溢流阀体120何种角度安装,都能够实现环槽123和复原腔之间的连通。并且,由于将环槽123设置于溢流阀体120的外周面,加工更为方便,并且能够提高加工精度,降低加工成本,密封性更好。
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量调节阀100具有加工方便、加工精度高且加工成本低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1,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量调节阀100,具有加工方便、加工精度高且加工成本低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溢流阀体120具有第一通道130和第二通道140,第一通道130分别与环槽123和中心腔121连通,第二通道140分别与溢流阀座110的连通通道和中心腔121连通。其中,减振器1的先导阀500伸入中心腔121且控制中心腔121与第一通道130是否连通。
这样,在减振器1的线圈通电且复原腔的流体向压缩腔内流动时,先导阀500在阀芯400的推动下止抵于第一通道130,以阻止中心腔121与第一通道130连通,并且先导阀500推动溢流阀体120向溢流阀座110的方向移动,直至溢流阀体120和溢流阀座110相互止抵,环槽123内的流体先流向环腔122内,当环腔122内的流体储存到一定量的时候,环槽123内的流体难以继续流到环腔122内,随着复原腔内的流体不断流向环槽123,环槽123内的压力不断升高,第一通道130内的压力随之不断升高,在第一通道130内的压力大于阀芯400受到的磁力时,先导阀500被推动,以使中心腔121与第一通道130连通,第一通道130内的流体先流向中心腔121再从第二通道140流向溢流阀座110内,此时减振器1的阻尼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3-图6所示,第一通道130包括径向流道131和轴向中心流道132。
径向流道131沿溢流阀体120的径向延伸,径向流道131与环槽123连通,轴向中心流道132沿溢流阀体120的轴向延伸,径向流道131通过轴向中心流道132与中心腔121连通。其中,减振器1的先导阀500伸入中心腔121且开闭轴向中心流道132。
这样,径向流道131能够很方便地与轴向中心流道132和环槽123连通,环槽123内的流体可以流入到径向流道131内,径向流道131内的流体通过轴向中心流道132流向环腔122内,先导阀500可以通过封闭轴向中心流道132,以断开第一通道130和中心腔121之间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5所示,环槽123在溢流阀体120的移动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径向流道131在溢流阀体120的移动方向上的尺寸,其中,溢流阀体120的移动方向即为溢流阀体120的轴向。这样,便于在溢流阀体120的移动过程中能够时刻保持环槽123和径向流道131之间的连通状态,提高连通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5所示,径向流道131的两端均与环槽123连通。也就是说,径向流道131的两端贯通溢流阀体120的外周面。这样,能够提高径向流道131和环槽123之间的连通面积,从而提高流体在径向流道131和环槽123之间的流量,且径向流道131的构造更为简单,提高了加工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3-图6所示,溢流阀体120具有第三通道150,第三通道150位于环槽123的背向溢流阀座110的一侧,第三通道150分别与环腔122和环槽123连通。通过第三通道150的设置,能够实现环腔122和环槽123的连通,且构造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3-图6所示,第三通道150沿溢流阀体120的轴向延伸。这样,第三通道150不仅能够连通环腔122和环槽123,而且第三通道150的长度短,加工方便,成本低,缩短流体在环腔122和环槽123之间的流动路径,保证溢流阀体120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3-图6所示,第三通道150贯通溢流阀体120的外周面。其中,阀体600的内周壁能够封闭第三通道150,这样第三通道150的周壁和阀体600的内周壁共同限定第三通道150内流体的移动方向,第三通道150的构造更为简单,有利于提高溢流阀体120的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3-图6所示,第三通道150为至少一对,每对第三通道150关于溢流阀体120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这样,一方面提高了环槽123内的流体通过第三通道150流向环腔122的速度,另一方面每对环槽123内的流体流到环腔122时,在环腔122内分布更为均匀,且环槽123内残留流体的量更少,各个区域内的流体都更为容易地流入环腔122。
举例而言,第三通道150沿第一方向构造于溢流阀体120的径向相对两侧,第二通道140流沿第二方向构造于溢流阀体120的径向相对两侧,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溢流阀座110的连通通道包括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中的每一个分别与压缩腔和复原腔连通,且第一流道111与第二通道140连通,第一流道111的最小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流道112的最小横截面积。其中,溢流阀体120通过相对于溢流阀座110移动,以调节第一流道111的流量。
通过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的设置,以及溢流阀体120通过相对于溢流阀座110移动能够调节第一流道111的流量,因此能够改变压缩腔和复原腔之间流体的流量,来平衡压缩腔和复原腔之间压力。例如,当溢流阀座110和溢流阀体120相对靠近,以减小第一流道111的流量时,压缩腔和复原腔主要通过第二流道112连通,此时压缩腔和复原腔之间的液体的流动速度较慢;当溢流阀座110和溢流阀体120相对远离,以增大第一流道111的流量时,压缩腔和复原腔通过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连通,此时压缩腔和复原腔之间的液体的流动速度较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溢流阀座110内构造有与压缩腔连通的溢流腔113,溢流阀座110的朝向溢流阀体120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114,溢流阀座110的侧壁设有第二通孔115,溢流腔113通过第一通孔114和第二通孔115与复原腔连通,第一通孔114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通孔115的横截面积,溢流腔113与第一通孔114形成第一流道111,溢流腔113与第二通孔115形成第二流道112。其中,溢流阀体120通过相对于第一通孔114移动,以调节第一流道111的流量。
这样,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共用了溢流腔113,减少了溢流阀座110的加工步骤,提高了溢流阀座110的生产效率,并且由于第一通孔114构造于溢流阀座110的朝向溢流阀体120的一端,因此便于溢流阀体120对第一通孔114进行罩设。
另外,第二通孔115构造于溢流阀座110的侧壁,也就是说,第一通孔114和第二通孔115位于溢流阀座110的不同侧壁,因此在溢流阀体120对第一通孔114进行罩设时,不会对第二通孔115误关闭,第二通孔115仍然可以正常的流通,提高第二流道112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减振器1还包括阀体600,阀体600安装于活塞300,溢流阀体120可移动地安装于阀体600,溢流阀座110安装于阀体600且与阀体600的相对位置固定,阀体600设有过孔610,环槽123通过过孔610与复原腔连通。
这样,阀体600不仅能够固定活塞300和溢流阀座110的相对位置,并且能够限定溢流阀体120的移动方向,保证了溢流阀座110和溢流阀体120之间配合的可靠性,而且通过在阀体600上设置过孔610,能够是环槽123和复原腔连通,以实现中心腔121和环腔122两者与复原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环槽123在溢流阀体120的移动方向上的尺寸大于过孔610在溢流阀体120的移动方向上的尺寸。这样,便于在溢流阀体120的移动过程中能够时刻保持环槽123和过孔610之间的连通状态,提高连通的可靠性。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减振器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振器1,具有加工方便、加工精度高且加工成本低等优点。
下面以减振器1应用于车辆上,结合附图举例描述减振器1的工作过程:
其中,减振器1可以安装于车轮轴上。
当车辆行驶在比较平整的路面时,减振器1的线圈可以不通电,此时溢流阀座110和溢流阀体120分离,当车身和车轮发生相对振动时,活塞300相对于筒体移动,若活塞300压缩压缩腔,压缩腔内的流体通过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流入复原腔,此状态下流体的流量较大且阻尼小,减振器1表现为“软”;
若活塞300压缩复原腔,复原腔内的流体通过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流入压缩腔,此状态下流体的流量较大且阻尼小,减振器2表现为“软”。
通过活塞300的往返运动,流体在压缩腔和复原腔中往复流动且流量较大,流体阻尼小,乘车舒适性较好。
当车辆在路面行驶在有坑洼不平整的路面时,线圈可以通电,此时溢流阀座110和溢流阀体120靠近,当车身和车轮发生相对振动时,减振器1内的活塞300相对于筒体移动,若活塞300压缩压缩腔,先通过第二流道112流入复原腔,此状态下流体的流量较小且阻尼大,减振器1表现为“硬”,然后流体会在溢流阀座110的溢流腔113内大量积压,溢流腔113内压力增大,当压力大于阀芯400受到的磁吸力时,溢流阀座110和溢流阀体120分离,流体能够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流到复原腔,此状态下流体的流量较大且阻尼小;
若活塞300压缩复原腔,复原腔内的流体先通过第二流道112流入压缩腔,此状态下流体的流量较小且阻尼大,减振器1表现为“硬”,然后流体流入第一通道130,直至第一通道130内的压力大于阀芯400受到的磁吸力时,先导阀500被推开,第一通道130和中心腔121连通,第一通道130内的流体通过中心腔121流入到第二通道140,阻尼减小,最后流体会在溢流阀座110的溢流腔113内大量积压,溢流腔113内压力增大,当压力大于阀芯400受到的磁吸力时,溢流阀座110和溢流阀体120分离,流体能够从第一流道111流到复原腔,此状态下流体的流量进一步地增大且阻尼进一步地减小。
通过活塞300的往返运动,流体在压缩腔和复原腔中往复流动且流量大小反复变化,流体阻尼大小随之反复变化,乘车舒适性较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100、减振器1和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溢流阀座,所述溢流阀座构造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分别与减振器的压缩腔和复原腔连通;
溢流阀体,所述溢流阀体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溢流阀座的背向所述压缩腔的一侧,所述溢流阀体的背向溢流阀座的一侧构造有中心腔和环腔,所述溢流阀体的外周面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槽,所述中心腔与所述溢流阀座连通,所述环腔通过所述环槽分别与所述复原腔和所述中心腔连通,所述溢流阀体通过相对于所述溢流阀座移动以调节所述压缩腔和所述复原腔之间的流体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阀体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分别与所述环槽和所述中心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分别与所述溢流阀座的所述连通通道和所述中心腔连通;
其中,所述减振器的先导阀伸入所述中心腔且控制所述中心腔与所述第一通道是否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
径向流道,所述径向流道沿所述溢流阀体的径向延伸,所述径向流道与所述环槽连通;
轴向中心流道,所述轴向中心流道沿所述溢流阀体的轴向延伸,所述径向流道通过所述轴向中心流道与所述中心腔连通;
其中,所述减振器的先导阀伸入所述中心腔且开闭所述轴向中心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在所述溢流阀体的移动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径向流道在所述溢流阀体的移动方向上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流道的两端均与所述环槽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阀体具有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位于所述环槽的背向所述溢流阀座的一侧,所述第三通道分别与所述环腔和所述环槽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道沿所述溢流阀体的轴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道贯通所述溢流阀体的外周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道为至少一对,每对所述第三通道关于所述溢流阀体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阀座的所述连通通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中的每一个分别与所述压缩腔和所述复原腔连通,且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最小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流道的最小横截面积;
其中,所述溢流阀体通过相对于所述溢流阀座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一流道的流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阀座内构造有与所述压缩腔连通的溢流腔,所述溢流阀座的朝向所述溢流阀体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溢流阀座的侧壁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溢流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复原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积,所述溢流腔与所述第一通孔形成所述第一流道,所述溢流腔与所述第二通孔形成所述第二流道;
其中,所述溢流阀体通过相对于所述第一通孔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一流道的流量。
12.一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
活塞,所述活塞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筒体,所述活塞在所述筒体内分隔出压缩腔和复原腔;
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为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设于所述活塞;
阀芯和先导阀,所述阀芯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活塞,所述先导阀连接于所述阀芯,所述阀芯移动时通过所述先导阀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以使所述溢流阀体通过相对于所述溢流阀座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安装于所述活塞,所述溢流阀体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阀体,所述溢流阀座安装于所述阀体且与所述阀体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阀体设有过孔,所述环槽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复原腔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在所述溢流阀体的移动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过孔在所述溢流阀体的移动方向上的尺寸。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减振器。
CN202320422485.8U 2023-02-28 2023-02-28 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减振器和车辆 Active CN2200159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22485.8U CN220015918U (zh) 2023-02-28 2023-02-28 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减振器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22485.8U CN220015918U (zh) 2023-02-28 2023-02-28 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减振器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5918U true CN220015918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88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22485.8U Active CN220015918U (zh) 2023-02-28 2023-02-28 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减振器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59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57660B1 (ko) 감쇠력 가변밸브 조립체 및 상기 감쇠력 가변밸브 조립체를 가지는 감쇠력 가변식 쇽업소버
JP3973111B2 (ja) 減衰力可変式油圧緩衝器
KR20140022583A (ko) 쇽 업소버의 밸브 조립체
EP1820997A2 (en) Damping force control valve and shock absorber using the same
JP2003166585A (ja)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AU2014273843A1 (en) A shock absorber
KR100854598B1 (ko) 감쇠력 가변식 쇽업소버
WO2020200278A1 (zh) 一种阻尼可调的液压减振活塞及液压减振器
US20070144848A1 (en) Hydraulic damper for vehicle
JPH06305473A (ja) 衝撃緩衝装置
WO2020179682A1 (ja) 緩衝器
CN220015918U (zh) 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减振器和车辆
JP7125363B2 (ja) 緩衝器
CN219840972U (zh) 减振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JP2003194133A (ja)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CN116181837A (zh) 一种减振器阻尼可调电磁阀
CN219639325U (zh) 减振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3474245B (zh) 缓冲器
KR101419735B1 (ko) 중공의 아이 부재를 갖는 모노 튜브식 쇽업소버
JP4048507B2 (ja)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KR100854597B1 (ko) 감쇠력 가변식 쇽업소버
KR102385442B1 (ko) 주파수 감응형 쇽업소버
CN217381419U (zh) 减振***及车辆
JP4318071B2 (ja) 油圧緩衝器
KR101761867B1 (ko) 감쇠력 가변형 쇽업소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