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1590U - 一种平衡轴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衡轴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11590U
CN219911590U CN202320602848.6U CN202320602848U CN219911590U CN 219911590 U CN219911590 U CN 219911590U CN 202320602848 U CN202320602848 U CN 202320602848U CN 219911590 U CN219911590 U CN 219911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housing
bolt
plate spring
housing body
axl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0284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Qiaoz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Qiao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Qiaoz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Qiao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0284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11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11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115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平衡轴壳,所述轴壳本体的顶部表面分别开设有板簧槽、板簧中心螺栓定位孔和螺栓孔,所述轴壳本体底部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挡台,通过设置的一种平衡轴壳,从而利用挡台这一结构的设计,实现了螺母外侧表面与挡台的接触,进而达到了对螺母进行限制移动的目的,保证了轴壳与板簧间的固定效果以及连接效率,便于后续对轴壳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平衡轴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平衡轴壳。
背景技术
平衡轴是重型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传递车轮和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它承受车身的质量和载荷以及各工况下车轮的动载荷,平衡轴的芯轴、横梁和支架长期受冲击载荷和交变载荷的作用。
目前在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平衡悬架总成中所使用一种平衡轴壳,其轴壳与板簧间的连接采用螺栓与螺母的方式,该方式中大多不具备对螺母进行限制转动的功能,因此在连接时,容易使螺母与螺栓发生同步转动的情况,进而不利于轴壳与板簧间的固定连接,降低了轴壳与板簧间的连接效率,同时还不利于后续对轴壳的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平衡轴壳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轴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平衡轴壳,包括轴壳本体,所述轴壳本体的顶部表面分别开设有板簧槽、板簧中心螺栓定位孔和螺栓孔,所述轴壳本体底部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挡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板簧槽关于轴壳本体的顶部表面中轴线呈左右对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板簧中心螺栓定位孔的内部中轴线与轴壳本体的顶部中轴线相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螺栓孔有八个,且每两个螺栓孔为一组,四组所述螺栓孔分别位于轴壳本体的顶部边侧端角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螺栓孔的内部穿设有螺栓,其中螺栓的外侧底端螺纹套设有螺母,其中螺母的外侧表面分别与挡台的前后两侧表面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螺栓孔内部底端表面与轴壳本体的底部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一种平衡轴壳,从而利用挡台这一结构的设计,实现了螺母外侧表面与挡台的接触,进而达到了对螺母进行限制移动的目的,保证了轴壳与板簧间的固定效果以及连接效率,便于后续对轴壳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轴壳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轴壳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轴壳本体;101、板簧槽;102、板簧中心螺栓定位孔;103、螺栓孔;104、挡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平衡轴壳,包括轴壳本体1,轴壳本体1的顶部表面分别开设有板簧槽101、板簧中心螺栓定位孔102和螺栓孔103,轴壳本体1底部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挡台104;
具体的,板簧槽101关于轴壳本体1的顶部表面中轴线呈左右对称设置,板簧中心螺栓定位孔102的内部中轴线与轴壳本体1的顶部中轴线相重合;
本实施方案中,板簧槽101和板簧中心螺栓定位孔102的设置主要用来对板簧的位置进行定位,便于板簧与轴壳本体1间进行连接。
具体的,螺栓孔103有八个,且每两个螺栓孔103为一组,四组螺栓孔103分别位于轴壳本体1的顶部边侧端角处,螺栓孔103内部底端表面与轴壳本体1的底部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螺栓孔103的内部穿设有螺栓,其中螺栓的外侧底端螺纹套设有螺母,其中螺母的外侧表面分别与挡台104的前后两侧表面相接触;
本实施方案中,螺栓孔103的设置主要用来与螺栓间贯穿配合,而挡台104能够有效对螺母进行转动限制,从而保证了螺栓与螺母间的螺纹连接,致使轴壳本体1与板簧间稳固贴合。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使用一种平衡轴壳在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平衡悬架总成中进行安装时,先将轴壳本体1逐渐接近板簧,而后使轴壳本体1顶部的板簧槽101、板簧中心螺栓定位孔102分别与板簧的底部表面相接触,接触完成后,将板簧的螺栓依次分别穿过螺栓孔103并与螺母连接,随之即可转动螺栓,与此同时,螺母在挡台104的作用下,致使其不再发生转动,由此避免了螺母与螺栓发生同步转动,便于其与螺栓间螺纹旋合,保证了板簧与轴壳本体1间的稳固状态,由此完成了对平衡轴壳的安装,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安装操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平衡轴壳,包括轴壳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壳本体(1)的顶部表面分别开设有板簧槽(101)、板簧中心螺栓定位孔(102)和螺栓孔(103),所述轴壳本体(1)底部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挡台(1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衡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槽(101)关于轴壳本体(1)的顶部表面中轴线呈左右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衡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中心螺栓定位孔(102)的内部中轴线与轴壳本体(1)的顶部中轴线相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衡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孔(103)有八个,且每两个螺栓孔(103)为一组,四组所述螺栓孔(103)分别位于轴壳本体(1)的顶部边侧端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衡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孔(103)的内部穿设有螺栓,其中螺栓的外侧底端螺纹套设有螺母,其中螺母的外侧表面分别与挡台(104)的前后两侧表面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衡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孔(103)内部底端表面与轴壳本体(1)的底部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CN202320602848.6U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平衡轴壳 Active CN219911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02848.6U CN219911590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平衡轴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02848.6U CN219911590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平衡轴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11590U true CN219911590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36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02848.6U Active CN219911590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平衡轴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115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93657U (zh) 新型组合支架
CN219911590U (zh) 一种平衡轴壳
CN211166317U (zh) 一种具有多级减震功能的电动空调压缩机支架
CN209756675U (zh) 悬架结构及车辆
CN215334188U (zh) 一种抗震能力强的顶胶总成
CN215950219U (zh) 一种后悬架板簧总成
CN104527355A (zh) 一种大吨位平衡悬架支架
CN202764633U (zh) 多功能悬架支座
CN208585031U (zh) 一种轴偏置载重车桥
CN211617350U (zh) 一种重型汽车用平衡轴支架
CN107933236B (zh) 一种重型载重汽车平衡轴支架
CN219564697U (zh) 一种扭转梁式悬架的弹簧座
CN214647420U (zh) 一种agv舵轮用减震机构
CN200984952Y (zh) 一种汽车独立后悬架及包括该后悬架的汽车
CN220904599U (zh) 一种车辆后桥板簧安装固定装置
CN215474229U (zh) 一种高强度轮毂
CN220076703U (zh) 一种无人机增程器的安装结构
CN218257603U (zh) 双叉悬臂架及汽车
CN220923808U (zh) 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
CN212386295U (zh) 一种发动机安装支座
CN220577357U (zh) 一种轻量化稳定悬挂支架
CN220163656U (zh) 一种换电重卡电池箱安装支架
CN214822342U (zh) 一种高强度新型轮毂总成
CN211648854U (zh) 一种汽车的防尘制动底板
CN209479400U (zh)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软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