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39543U - 一种混凝箱及一体化净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凝箱及一体化净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39543U
CN219839543U CN202320894986.6U CN202320894986U CN219839543U CN 219839543 U CN219839543 U CN 219839543U CN 202320894986 U CN202320894986 U CN 202320894986U CN 219839543 U CN219839543 U CN 219839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cculation
flocculation area
area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9498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久阳
王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JIANGN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JIANGN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JIANGN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JIANGN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9498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395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39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395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箱,混凝箱内形成有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和第三絮凝区,第二絮凝区位于第一絮凝区的一侧,第三絮凝区位于第二絮凝区及第一絮凝区的上方,第一絮凝区的顶部与第二絮凝区的底部通过第一流道连通,第二絮凝区的顶部与第三絮凝区的底部通过第二流道连通,第一絮凝区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口,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和第三絮凝区内均固定设置有多个星型翼片,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和第三絮凝区的流通横街面积依次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混凝箱,水流形成了速度梯度,有利于矾花的成长,且通过在内部设置星型翼片,提升了絮凝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混凝箱及一体化净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混凝箱及一体化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固液分离技术做为水处理行业中的常用处理技术,一般用于深度处理的前处理阶段,又称为预处理净水技术。实现固液分离作用的设备为一体化净水装置,该装置将混凝、沉降以及过滤三个功能集为一体,在净水项目中被广泛使用。其中,混凝是指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使水中胶体粒子和微小悬浮物聚集的过程,具体实施时,将投加混凝剂的原水注入至混凝单元内,然后采用涡流反应来使水中的悬浮物和混凝剂充分接触反应,进而形成矾花,矾花沉降后便可得到相对洁净的水。目前,使原水产生涡流的方式最多的是采用电机和搅拌轴的组合结构实现,例如,正像公开号为CN211310979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絮凝装置那样,便是通过搅拌轴的搅拌作用使水和絮凝剂充分混合。该方式中,搅拌轴的转速相对稳定,如果转动速度过快,不利于矾花形态的稳定,尤其是不利于大体积矾花形态保持稳定,即,矾花在形成后容易因涡流流速过快而散开,而如果转动速度过慢,则悬浮物和混凝剂接触不够充分,难以形成足够多的矾花。因此,通过电机和搅拌轴的组合形式实现絮凝目的的装置使用效果往往不尽人意,需要对絮凝装置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现提供一种混凝效果好的混凝箱。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混凝箱的一体化净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箱,所述混凝箱内形成有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和第三絮凝区,所述第二絮凝区位于所述第一絮凝区的一侧,所述第三絮凝区位于所述第二絮凝区及所述第一絮凝区的上方,所述第一絮凝区的顶部与所述第二絮凝区的底部通过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絮凝区的顶部与所述第三絮凝区的底部通过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絮凝区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和第三絮凝区内均固定设置有多个星型翼片,所述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和第三絮凝区的流通横街面积依次增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和第三絮凝区是由固定连接在所述混凝箱内的多个隔板隔设形成,所述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和第三絮凝区相互独立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絮凝区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泥口,所述第二絮凝区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泥口,所述第三絮凝区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排泥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絮凝区的底部设有第一倾斜导板,所述第一排泥口位于所述第一倾斜导板的低位端,所述第二絮凝区的底部设有第二倾斜导板,所述第二排泥口位于所述第二倾斜导板的低位端,所述第三絮凝区的底部设有第三倾斜导板,所述第三排泥口位于所述第三倾斜导板的低位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和第三絮凝区中的任一个絮凝区内均由下至上设置有三行星型翼片,每一行均包括多个等距离分布的所述星型翼片。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箱内位于所述第三絮凝区的顶部设置有沉淀区,所述沉淀区内设置有斜管分离器。
一种一体化净水装置,所述一体化净水装置包括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混凝箱,还包括过滤箱,所述混凝箱的顶部设置有过滤配水箱,所述过滤配水箱的底部安装有配水管,所述配水管上安装有配水阀门,所述配水管与所述过滤箱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箱的中部设置有滤料,所述滤料将所述过滤箱的内腔分隔成为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配水管上连通有支管,所述支管的一端伸入至所述上空腔内,所述过滤箱上连接有与所述下空腔连通的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支管上连通有反洗排水管,所述反洗排水管上安装有反洗排水阀,所述过滤箱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下空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过滤箱的顶部安装有反洗水箱,所述反洗水箱与所述下空腔之间连通有连通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混凝箱或一体化净水装置,设置有三个絮凝区,提升了絮凝效果,且使得沿水流方向上的三个絮凝区的流通横街面积依次增加,如此,形成了速度梯度,使矾花具有由小变大,再到更大的形成过程,有利于矾花的成长,提升了絮凝效果。同时,通过在每个絮凝区内设置星型翼片,进而产生局部涡流,进一步提升了絮凝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净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混凝箱,10A、第一絮凝区,10B、第二絮凝区,10C、第三絮凝区,11、第一流道。12、第二流道,13、进水口,14、第一倾斜导板,15、第一排泥口,16、第二倾斜导板,17、第二排泥口,18、第三倾斜导板,19、第三排泥口,101、星型翼片,102、沉淀区,103、第四排泥口,20、过滤箱,21、滤料,201、上空腔,202、下空腔,203、出水口,30、过滤配水箱,31、配水管,311、配水阀门,32、支管,33、反洗排水管,331、反洗排水阀,34、进气口,35、反洗水箱,36、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净水装置,包括混凝箱10和过滤箱20,混凝箱10用于原水混凝、沉降,过滤箱20用于对混凝、沉降后的水进行进一步过滤。
混凝箱10内形成有第一絮凝区10A、第二絮凝区10B和第三絮凝区10C,第一絮凝区10A、第二絮凝区10B以及第三絮凝区10C均具有独立的容水腔,其中,第二絮凝区10B位于第一絮凝区10A的一侧,第三絮凝区10C位于第二絮凝区10B及第一絮凝区10A的上方,其中,第一絮凝区10A的顶部与第二絮凝区10B的底部之间通过第一流道11连通,第一流道11竖直设置,第二絮凝区10B的顶部与第三絮凝区10C的底部通过第二流道12连通,第二流道12倾斜设置,第一絮凝区10A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口13,进水口13用于供外部的原水流入至混凝箱10内。使用时,投加有混凝剂的原水经由进水口13流入至第一絮凝区10A内,在充满第一絮凝区10A的容水腔后溢出,然后通过第一流道11流入至第二絮凝区10B的容水腔内,在充满第二絮凝区10B后由第二流道12进入至第三絮凝区10C内。图1中粗箭头所指方向即为水流方向。如此,原水在先后通过第一絮凝区10A、第二絮凝区10B和第三絮凝区10C后,依次实现了一次絮凝、二次絮凝及三次絮凝的功能,提升了絮凝效果。同时,第一絮凝区10A、第二絮凝区10B和第三絮凝区10C合理排布在混凝箱10,结构紧凑。
本实施方式中,原水均是由下至上通过上述三个絮凝区,其中,第一絮凝区10A、第二絮凝区10B和第三絮凝区10C的流通横截面积依次增加,所述的流通横截面与通过三个絮凝区的原水流动方向相互垂直,如此,在进水口13处进水流量一定的情况下,第一絮凝区10A内的原水流速最快,第三絮凝区10C内的原水流速最慢,第二絮凝区10B内的原水流速介于第一絮凝区10A和第三絮凝区10C之间,如此排布设置产生的效果是,第一絮凝区10A内的原水流动速度相对较快,原水中的悬浮物和混凝剂容易混合得更彻底,有利于形成大量小体积的矾花,而后进入至第二絮凝区10B内,由于该絮凝区内的流速相对较慢,小体积矾花之间相互接触吸附形成的较大体积矾花不易被打散,接着,再进入至第三絮凝区10C内时,由于该絮凝区的流速最慢,能够保证形成的更大体积的矾花的形态不被破坏,有利于沉降。综上所述,通过对三个絮凝区内的水流速度的控制,形成速度梯度,使矾花具有由小变大,再到更大的形成过程,有利于矾花的成长,提升了絮凝效果。另外,上述三个絮凝区在絮凝过程中,均有部分矾花会沉降于各自絮凝区的底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絮凝区10A、第二絮凝区10B和第三絮凝区10C是由固定连接在混凝箱10内的多个隔板隔设形成,使得三个絮凝区能够相互独立开,并且第一絮凝区10A与第二絮凝区10B之间仅能够通过第一流道11进行连通,第二絮凝区10B与第三絮凝区10C之间仅能够通过第二流道12进行连通。
另外,第一絮凝区10A的容水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倾斜导板14,第一絮凝区10A的底部位于第一倾斜导板14的低位端设置有第一排泥口15,第一排泥口15通过管道与混凝箱10的外部连通。使用时,沉降于第一絮凝区10A底部的矾花会在第一倾斜导板14的导向作用下向下滑动进而进入至第一排泥口15内,从而将沉降的矾花排出至混凝箱10的外部。同理,第二絮凝区10B的容水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倾斜导板16,第二絮凝区10B的底部位于第二倾斜导板16的低位端设置有第二排泥口17,第三絮凝区10C的容水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倾斜导板18,第三絮凝区10C的底部位于第三倾斜导板18的低位端设置有第三排泥口19。
进一步地,第一絮凝区10A、第二絮凝区10B和第三絮凝区10C内均固定设置有多个星型翼片101,每个星型翼片101包括均具有三个相互连接的挡片。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絮凝区10A、第二絮凝区10B和第三絮凝区10C中的任一个絮凝区内均由下至上设置有三行星型翼片101,每一行均包括多个等距离分布的星型翼片101,使用时,原水由下至上流过两个相邻的星型翼片101时,水流在星型翼片101周围会形成局部涡流,利用星型翼片101之间的流道截面差,会促使各局部混合更彻底,进一步促进了矾花的形成和成长。
混凝箱10内位于第三絮凝区10C的顶部还设置有沉淀区102,三次絮凝后的原水经由第三絮凝区10C的顶部进入至沉淀区102,沉淀区102用于供絮凝后的原水中的杂质进一步沉降。本实施方式中,沉淀区102内设置有斜管分离器,斜管分离器具有多个密排的倾斜通道,当水从下至上流过斜管分离器时,水中的微小颗粒能够与倾斜通道的通道壁发生碰撞,从而促进微小颗粒之间的融合,有利于对水进一步净化。另外,沉淀区102的底部还设置有第四排泥口103,用于收集被斜管分离器分离的杂质。
本实施方式中,混凝箱10的顶部设置有过滤配水箱30,过滤配水箱30的底部安装有配水管31,配水管31上安装有配水阀门311。使用时,流过沉淀区102的水便进入至过滤配水箱30内,然后经由配水管31流入至过滤箱20内,从而将水中比水轻的颗粒拦截去除掉。过滤操作时,配水阀门311处于常开状态。
过滤箱20的中部设置有滤料21,滤料21将过滤箱20的内腔分隔成为上空腔201和下空腔202,配水管31上连通有支管32,支管32的一端伸入至上空腔201内并与上腔体201连通。使用时,水经由配水管31流入至支管32内进而流入至过滤箱20内,此时,水从上至下穿过滤料21后进入至下空腔202内,从而在滤料21的作用下被过滤。进一步地,过滤箱20的底部连接有与下空腔202连通的出水口203,被过滤后的水最终由出水口203流出。本实施方式中,滤料21为石英砂滤料。
长时间使用后,滤料21内会因附着过多杂质而影响使用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反洗方式,以对滤料21进行反洗。
具体地,支管32上连通有反洗排水管33,反洗排水管33上安装有反洗排水阀331,反洗排水阀331仅在反洗操作时才打开,过滤箱2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下空腔202连通的进气口34,过滤箱20的顶部安装有反洗水箱35,反洗水箱35与下空腔202之间连通有连通管36。反洗滤料21时,关闭配水阀门311,并打开反洗排水阀331,此时,通过进气口34向下腔体202内注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由下至上穿过滤料21,从而将滤料21内的杂质吹至滤料21的上表面位置,然后打开连通管36上的阀门,并关闭进气口34,使反洗水箱35内的清水经由连通管36流入至下空腔202内,然后,向上穿过滤料21,并进入至支管32内,该过程中,清水能够将滤料21上表面位置的杂质带出,最后经由反洗排水管33排出,如此,便实现了对滤料21的反洗过程。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9)

1.一种混凝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箱内形成有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和第三絮凝区,所述第二絮凝区位于所述第一絮凝区的一侧,所述第三絮凝区位于所述第二絮凝区及所述第一絮凝区的上方,所述第一絮凝区的顶部与所述第二絮凝区的底部通过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絮凝区的顶部与所述第三絮凝区的底部通过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絮凝区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和第三絮凝区内均固定设置有多个星型翼片,所述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和第三絮凝区的流通横街面积依次增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和第三絮凝区是由固定连接在所述混凝箱内的多个隔板隔设形成,所述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和第三絮凝区相互独立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絮凝区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泥口,所述第二絮凝区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泥口,所述第三絮凝区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排泥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絮凝区的底部设有第一倾斜导板,所述第一排泥口位于所述第一倾斜导板的低位端,所述第二絮凝区的底部设有第二倾斜导板,所述第二排泥口位于所述第二倾斜导板的低位端,所述第三絮凝区的底部设有第三倾斜导板,所述第三排泥口位于所述第三倾斜导板的低位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和第三絮凝区中的任一个絮凝区内均由下至上设置有三行星型翼片,每一行均包括多个等距离分布的所述星型翼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箱内位于所述第三絮凝区的顶部设置有沉淀区,所述沉淀区内设置有斜管分离器。
7.一种一体化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净水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混凝箱,还包括过滤箱,所述混凝箱的顶部设置有过滤配水箱,所述过滤配水箱的底部安装有配水管,所述配水管上安装有配水阀门,所述配水管与所述过滤箱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化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的中部设置有滤料,所述滤料将所述过滤箱的内腔分隔成为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配水管上连通有支管,所述支管的一端伸入至所述上空腔内,所述过滤箱上连接有与所述下空腔连通的出水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体化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上连通有反洗排水管,所述反洗排水管上安装有反洗排水阀,所述过滤箱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下空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过滤箱的顶部安装有反洗水箱,所述反洗水箱与所述下空腔之间连通有连通管。
CN202320894986.6U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混凝箱及一体化净水装置 Active CN219839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4986.6U CN219839543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混凝箱及一体化净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4986.6U CN219839543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混凝箱及一体化净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39543U true CN219839543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301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94986.6U Active CN219839543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混凝箱及一体化净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395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33130B2 (ja) 浄水装置および実施方法
US8157988B2 (en) Ballast flocculation and sedimentation water treatment system with simplified sludge recirculation, and process therefor
CN205398192U (zh) 泥床滤层污水净化器
CN105936531A (zh) 一种诱导结晶沉淀水处理设备
CA2788623C (en) Ballast flocculation and sedimentation water treatment system with simplified sludge recirculation, and process therefor
GB2172216A (en) Water treatment plant
KR101087502B1 (ko) 일체형 수처리 장치
CN211367234U (zh) 一种澄清分离装置
CN103974912A (zh) 浸没式滤网和操作方法
CN219839543U (zh) 一种混凝箱及一体化净水装置
CN216639004U (zh) 自循环加密颗粒污泥净水装置
CN215479956U (zh) 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
CN105621829B (zh) 一种农用污泥的重金属去除装置
JP4215780B2 (ja) 汚濁水浄化装置
CN209853875U (zh) 一体化净水装置
KR101045878B1 (ko) 상하수 고도 처리를 위한 고효율 하이브리드 침전지
CN113968639B (zh) 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净水装置
CN114105271B (zh) 自循环加密颗粒污泥净水装置
CN215480210U (zh) 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净水装置
CN113968607B (zh) 自循环高密度悬浮污泥滤沉装置
CN221093888U (zh) 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用高效斜板沉淀槽
CN210559755U (zh) 一种高效快速的污水处理器
CN109626661B (zh) 一种重力式净水装置
CA2526524A1 (en) Coagulation-sedimentation apparatus
CN219323901U (zh) 一种澄清池泥水分离回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