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2979U - 一种组合治具、治具***及电池生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治具、治具***及电池生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2979U
CN219632979U CN202321119623.1U CN202321119623U CN219632979U CN 219632979 U CN219632979 U CN 219632979U CN 202321119623 U CN202321119623 U CN 202321119623U CN 219632979 U CN219632979 U CN 2196329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ig
battery cell
clamp
auxiliary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1962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正
杨福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1962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29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29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29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组合治具、治具***及电池生产***。该组合治具包括:电芯治具,具有用于夹持电芯的夹持组件,并设有容纳空间;辅助治具,夹持待与电芯进行连接的部件,并用于嵌入容纳空间,与使部件与电芯位置匹配;其中,所述电芯治具和所述辅助治具可拆卸设置或相分离设置。本申请提供的组合治具,电芯与其他部件通过不同治具分开夹持,并能进行组合和分离,满足各工序中电芯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的位置匹配需求,且使得电芯在切换工序时无需更换治具,无需搬运,电芯可以通过同一个电芯治具在不间断的生产输送线上移动而在多个不同的工序间快速流转,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芯频繁搬运容易损伤而影响电芯质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治具、治具***及电池生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治具、治具***及电池生产***。
背景技术
在电池生成中,电芯的制作具有多个步骤,例如电芯与转接片焊接,转接片与电池顶盖焊接等,不同的步骤需要有不同的固定电芯和部件的治具,例如在电芯和转接片焊接工序中,需要共同固定电芯和转接片的治具,在转接片和顶盖焊接工序中,需要共同固定电芯和顶盖的治具。因此,目前在生产线上,不同工序具有不同结构的治具,电芯每切换一个工序,就需要一次搬运,从上一工序的治具中脱出,进入下一工序的治具中固定。不仅繁琐,且频繁搬运电芯,容易对电芯造成损伤,影响电芯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组合治具,以及包括该组合治具的治具***和电池生产***,电芯与其他部件通过能分离的治具分开夹持,使电芯治具与其他辅助治具进行组合和分离,满足各工序中电芯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的位置匹配需求,且使得电芯在切换工序时无需更换治具,无需搬运,电芯可以通过同一个电芯治具在不间断的生产输送线上移动而在多个不同工序间快速流转,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电池生产中,治具繁多,制作繁琐,且电芯频繁搬运容易损伤而影响电芯质量的问题。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组合治具,包括:
电芯治具,具有用于夹持电芯的夹持组件,并设有容纳空间;
辅助治具,夹持待与电芯进行连接的部件,并用于嵌入所述容纳空间,与使所述部件与所述电芯位置匹配;
其中,所述电芯治具和所述辅助治具可分离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治具包括能用于夹持电池转接片的第一夹具,和/或,能用于夹持电池顶盖的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均与所述容纳空间匹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空间形成在所述夹持组件的一侧;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至少两个第一挡板,沿第一方向间隔并可开合设置;
第二挡板和限位挡板,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挡板沿第二方向移动设置,所述限位挡板的局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上方,所述限位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联动设置。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治具***,包括:
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组合治具;
输送装置,驱动所述电芯治具或所述辅助治具移动,使所述辅助治具进入或脱出所述容纳空间,而使得所述电芯治具和所述辅助治具相拼合或分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有输送机构,所述电芯治具沿所述输送机构移动,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沿所述输送机构排列,并在所述输送装置的驱动下与所述电芯治具拼合或分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芯治具在生产输送线上移动,所述辅助治具设置有至少两个并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且在所述输送装置的驱动下与所述电芯治具拼合或分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生产输送线的延伸方向具有夹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装置交替驱动至少两个所述辅助治具靠近所述电芯治具,而使至少两个所述辅助治具分别与所述电芯治具拼合;或,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的输送工装,以分别驱动各所述辅助治具靠近所述电芯治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夹具设置有至少两组,并通过第一输送工装的驱动而交替靠近所述电芯治具;和/或,第二夹具设置有至少两组,并通过第二输送工装的驱动而交替靠近所述电芯治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输送工装包括驱动所述第一夹具水平移动的第一动力机构,和驱动所述第一夹具升降移动的第一顶升机构;和/或,所述第二输送工装包括驱动所述第二夹具水平移动的第二动力机构,和驱动所述第二夹具升降移动的第二顶升机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一顶升机构一对一设置,并相连而形成第一夹具单元,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的第一驱动装置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分别与至少两组所述第一夹具单元相连,使得至少两组所述第一夹具单元反向移动;
所述第二夹具和所述第二顶升机构一对一设置,并相连而形成第二夹具单元,所述第二动力机构的第二驱动装置通过第三传动组件和第四传动组件分别与至少两组所述第二夹具单元相连,使得至少两组所述第二夹具单元反向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进行反向移动的每两组所述第一夹具单元中,所述第一夹具沿移动方向排列设置,两组所述第一顶升机构中至少有一者位于所述第一夹具的垂直于移动方向的一侧,以使该所述第一夹具的下方形成避让空间;
进行反向移动的每两组所述第二夹具单元中,所述第二夹具沿移动方向排列设置,两组所述第二顶升机构中至少有一者位于所述第二夹具的垂直于移动方向的一侧,以使该所述第二夹具的下方形成避让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组所述第一夹具单元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相连,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带的上行段和下行段中的一者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相连,另一者与第二组所述第一夹具单元相连;
第一组所述第二夹具单元通过所述第三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相连,所述第四传动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和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带的上行段和下行段中的一者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相连,另一者与第二组所述第二夹具单元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输送工装还设置有对所述第一夹具单元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和/或,所述第二输送工装还设置有对所述第二夹具单元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生产***,包括生产输送线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治具***,沿所述生产输送线形成有多个工位,所述电芯治具设置在所述生产输送线上,至少部分所述工位上设置有所述辅助治具和所述输送装置,以使所述电芯治具在同一条所述生产输送线的输送下经过所述多个工位,并能与不同工位上的所述辅助治具分别拼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工位包括上料工位、焊接工位、贴胶工位、除尘工位、检测工位、和下料工位,所述焊接工位上设置有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和输送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工位包括上料工位、第一焊接工位、下贴胶工位、第二焊接工位、除尘工位、检测工位、上贴胶工位、软连接贴胶工位和下料工位,所述第一焊接工位设置有第一夹具和第一输送工装,所述第二焊接工位设置有第二夹具和第二输送工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贴胶工位上设置有辅助治具,并为用于压合所述电芯的极耳部位的压合件;所述上贴胶工位设置有辅助治具,并为用于支撑所述电芯的极耳部位的第一支撑件;所述软连接贴胶工位设置有辅助治具,并为用于支撑顶盖的第二支撑件;所述压合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在输送工装的驱动下,分别与所述生产输送线上的所述电芯治具拼合或分离。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组合治具,电芯和待连接部件例如转接片和顶盖,通过电芯治具和辅助治具进行分类夹持固定,且两类治具并非固定相连,而是可拆卸或相分离设置,使的电芯治具和辅助治具可以组合在一起,进行焊接等操作,也可以进行分离,使电芯治具带着电芯直接进入其他工序,如,待连接部件和电芯焊接完毕后,辅助治具松开部件,和电芯治具进行分离,则电芯治具可以带着电芯直接进行下一工序,还可以与下一工序的辅助治具继续进行相拼合。如此,将组合治具分为能够相分离的两类,并将电芯治具作为通用治具,能够与不同工序上的辅助治具拼合或分离,使电芯通过同一个电芯治具即可在不同工序间流转并完成工序制作,整个过程中,电芯无需进行治具切换,无需进行搬运,不仅简化了整个制作过程中的治具繁复程度,且显著减少了电芯搬运次数,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电池生产中,治具繁多,制作繁琐,且电芯频繁搬运容易损伤而影响电芯质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治具***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芯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夹具单元和第一输送工装的第一角度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夹具单元和第一输送工装的第二角度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夹具单元和第一输送工装的第三角度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夹具单元和第二输送工装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生产输送线各工位的示意图。
图1-7中:
1、电芯治具;101、容纳空间;102、第一挡板;103、第二挡板;104、限位挡板;2、第一夹具单元;21、第一夹具;22、第一顶升机构;23、底座;3、第一输送工装;31、第一驱动装置;32、第一传动组件;33、第二传动组件;331、第一连接件;332、第一传动带;4、第二夹具单元;41、第二夹具;5、第二输送工装;51、第二驱动装置;52、第三传动组件;53、第四传动组件;531、第二连接件;532、第二传动带;6、输送机构;6A、生产输送线;601、上料工位;602、第一焊接工位;603、下贴胶工位;604、第二焊接工位;605、除尘工位;606、检测工位;607、上贴胶工位;608、软连接贴胶工位;609、下料工位;7、压合件;8、第一支撑件;9、第二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1-7,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治具,该组合治具包括电芯治具1和辅助治具。电芯治具1上设置有夹持组件,用于夹持电芯,电芯治具1上还设置有容纳空间101,例如容纳槽,以容纳辅助治具。辅助治具用于夹持待与电芯进行连接的部件,例如转接片、顶盖。辅助治具可设置有一个,也可设置有多个。例如,一个用于夹持转接片,另一个用于夹持顶盖。辅助治具能够嵌入电芯治具1上的容纳空间101内,相当于和电芯治具1组合在了一起,使电芯与待连接的部件位置相对且匹配,能够进行生产操作。且辅助治具和电芯治具1可分离设置,例如二者可拆卸或相分离(即为两个独立构件)设置,则辅助治具和电芯治具1可以组合在一起,也可以分开。如此,电芯治具1可以与不同的辅助治具进行组合,且电芯无需更换治具,即可在不同工序间切换。
具体而言,当电芯治具1和辅助治具组合在了一起,满足电芯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的位置匹配需求,满足生产制作条件,可进行连接操作。待该工序的制作操作完毕,辅助治具松开对部件如转接片或顶盖的夹持,并脱出电芯治具1上的容纳空间101,和电芯治具1分离。电芯治具1可以带着电芯直接进入下一工序,例如与下一工序的辅助治具进行拼合,进行下一工序的制作,待该工序制作完毕,电芯治具1与该工序的辅助治具相分离,又能够直接进入再下一工序。
如此设置,电芯和待连接部件例如转接片和顶盖,通过电芯治具1和辅助治具进行分类别的夹持固定,且两类治具可拼合也可分离,电芯治具1可以作为通用治具,在某一工序与辅助治具分离后,可带着电芯直接移动到下一工序,通过电芯治具与不同工序上的辅助治具进行拼合或分离,使电芯通过同一个治具在不同工序间流转而完成工序制作,即电芯在切换工序时无需更换治具,无需搬运,电芯可以通过同一个电芯治具在不间断的生产输送线上移动而在多个不同工序间快速流转,整个过程中,电芯无需进行治具切换,无需进行搬运,不仅简化了整个制作过程中的治具繁多、繁复程度,且显著减少了电芯搬运次数,更是使得电芯可以在同一条不间断的生产线上移动流转即可经过所有的加工工位,完成加工制作,提高生产效率,也避免了电芯在搬运中产生损伤而影响电芯质量,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电池生产中,治具繁多,制作繁琐,且电芯频繁搬运容易损伤而影响电芯质量的问题。
为便于电芯治具1与辅助治具进行拼合和分离,二者为相分离的独立构件,其中一者移动,使辅助治具进入电芯治具1上的容纳空间101即可实现拼合,辅助治具直接移出容纳空间101,即可实现二者分离。
在电池制作中,电芯需要与转接片和顶盖进行焊接,这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不同部件进行连接的工序。因此,辅助治具设置有一个时,为用于夹持电池转接片的第一夹具21,或,能用于夹持电池顶盖的第二夹具41。辅助治具设置有至少两个时,至少两个辅助治具包括用于夹持电池转接片的第一夹具21和用于夹持电池顶盖的第二夹具41。第一夹具21和第二夹具41均与电芯治具1上的容纳空间101匹配,即大小匹配,且夹具上的夹持位也与电芯治具1进行匹配,使得夹具位于容纳空间101时,电芯和部件如转接片或顶盖能够处于相对准的匹配位置上,无需再进行位置调整即可直接进行焊接。则第一夹具21和第二夹具41均能单独与电芯治具1拼合和分离。
当辅助治具包括第一夹具21和第二夹具41时,电芯治具1先后与第一夹具21和第二夹具41相拼合即可。如此,至少在焊接工序,通过电芯治具1与辅助治具的拼合和分离,在无需搬运电芯的基础上,实现电芯与转接片和/或顶盖的焊接。不仅精简了焊接工序所需的治具结构,且电芯无需在不同治具间切换,避免损伤电芯,并提高焊接效率。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治具***,包括如上所述的组合治具及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用于驱动辅助治具和/或电芯治具1移动,使电芯治具1和辅助治具能够相靠近也能相远离,而实现电芯治具1和辅助治具的拼合和分离。如此设置,该治具***不仅具备上述组合治具所具备的技术效果,且通过输送装置的驱动,两类治具动态组合和分离,非常便于在生产中进行应用,提高生产效率。
电芯治具1与辅助治具的拼合和分离,可以是电芯治具1移动而靠近或远离辅助治具实现,也可以是辅助治具移动而靠近或远离电芯治具1而实现。输送装置可以用于驱动电芯治具1移动而靠近或远离辅助治具,也可以用于驱动辅助治具靠近或远离电芯治具1。
以辅助治具移动而靠近或远离电芯治具1为例,当辅助治具设置有至少两个,并包括第一夹具21和第二夹具41时,可以通过同一组机构移动第一夹具21和第二夹具41,使两个夹具分别与电芯治具1拼合。即同一个输送装置交替驱动至少两个的辅助治具靠近电芯治具1,而使至少两个的辅助治具先后与电芯治具拼合。
也可以是,输送装置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夹具21移动的第一输送工装3,和用于驱动第二夹具41移动的第二输送工装5,以使第一夹具21和第二夹具41能够单独移动,而靠近或远离电芯治具1。如此,第一夹具21和第二夹具41的上料便于单独地分离设置,便于设置在不同工位上。
如,一些实施例中,治具***还包括有输送机构6,输送机构6用于驱动电芯治具1移动,而第一夹具21和第二夹具41沿输送机构6的延长方向排列,并分别在输送工装的驱动下而能够靠近电芯治具1,与输送机构6上的电芯治具1进行组合。则,电芯治具1在接收电芯后,可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一夹具21进行组合,使电芯与转接片进行连接,而后电芯治具1带着电芯移动至第二位置,与第二夹具41进行组合,使电芯与顶盖进行连接。
输送机构6可以是直线模组、电机与输送带组件、气缸与导轨组件等,如可以是输送线。
而基于本申请的核心思想:电芯无需切换治具,通过同一个电芯治具1在同一条不间断地生产输送线上移动而在多个不同工序间流转,提高生产制作效率。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生产制作***中,用于带着电芯在不同工序间流转的生产输送线形成上述输送机构6,电芯治具1在生产输送线上移动,经过多个工序。也可以说,不同工序的工位沿生产输送线排列设置,需要设置辅助治具的工序位置上,设置有该工序所需的辅助治具和驱动该辅助治具靠近电芯治具1的输送工装。也可以说,不同工序的辅助治具沿生产输送线的延伸方向也是电芯治具1的移动方向排列。对电芯和其他部件进行焊接或其他处理的各工序的制作***,也设置在相应工位上。如此,电芯在同一个电芯治具的夹持下,共同由同一个生产输送线输送即可依次途径各工位,完成加工制作。生产输送线是一个整条的输送线,串连所有的加工工位,无需间断,也可以说各工位被一整条生产输送线串连,电芯无需更换治具,也无需更换输送线,电芯治具带着电芯从头端移动到尾端,经过所有的加工工位,整个过程中,无需进行治具切换,无需进行电芯搬运,能够快速且流畅地进行电芯制作,不仅精简了结构,且简化了制作繁琐度,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当然,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辅助治具也可以不沿生产输送线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可以沿与生产输送线的延伸方向具有夹角的其他方向排列设置。如,生产输送线沿水平第一方向延伸,多个辅助治具沿垂直于生产输送线延伸方向的水平第二方向排列(可以位于生产输送线一侧,也可以分布在生产输送线两侧),或者是沿竖直方向或其他倾斜方向排列。
第一夹具21上至少设置有两个夹持位,至少夹持两个转接片,两个转接片为一组,分别与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相连。第二夹具41至少夹持一个顶盖,单个顶盖与电芯的正负极耳相连。
通常电池内设置有两组电芯,以扩大容量。因此,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电芯治具1上具有至少两组夹持组件,用于夹持至少两组电芯,而至少两组夹持组件之间为容纳辅助治具的容纳空间101。至少两组电芯在电芯治具1上相对设置,均是头端朝向容纳空间101。两组电芯的极耳均与同一个夹具上的转接片或顶盖相连。待焊接完毕,将两组电芯均移动至顶盖上方,进行合芯操作,即可实现两组电芯与电池顶盖的合体制作。
辅助治具和电芯治具1的拼合和分离,可以是辅助治具以水平移动的方式,嵌入或移出电芯治具1的容纳空间101,也可以是辅助治具以升降移动的方式,嵌入或移出电芯治具1的容纳空间101。为避免发生干涉,可以优先先用升降移动的方式。输送装置可以是水平驱动机构,也可以是升降驱动机构,还可以是两者拼合。
为提高制作效率,同一个工位上的辅助治具可设置有交替使用的至少两组,如,一组承接与电芯进行连接的部件时,另一组与电芯治具1进行拼合。
例如,第一夹具21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输送工装3驱动至少两组第一夹具21交替靠近电芯治具1,使得至少两组的第一夹具21交替使用。同理,第二夹具41也可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二输送工装5驱动至少两组第二夹具41交替靠近电芯治具1,使得至少两组的第二夹具41交替使用。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工装3包括驱动第一夹具21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动力组,和驱动第一夹具21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动力组。如此,第一夹具21可以进行两个方向的移动,便于使不同的第一夹具21交替使用,且在第一夹具21的移动过程中,便于与其他部件进行避让,以免发生干涉。
例如,第一输送工装3包括驱动第一夹具21沿水平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一动力机构,和驱动第一夹具21升降移动的第一顶升机构22。也可以是,第一输送工装3包括驱动第一夹具21沿水平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动力机构和驱动第一夹具21沿水平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动力机构。
同理,第二输送工装5包括驱动第一夹具21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动力组,和驱动第一夹具21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动力组。然,顶盖上料过程中,容易与已经焊接在电芯上的转接片发生干涉,因此,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输送工装5包括驱动第二夹具41沿水平第一或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动力机构,和驱动第二夹具41升降移动的第二顶升机构。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具21和第一顶升机构22一对一设置,并形成第一夹具单元2。第一动力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31、第一传动组件32和第二传动组件33,第一驱动装置31通过第一传动组件32和第二传动组件33分别与至少两组第一夹具单元2相连,使得至少两组第一夹具单元2分布在不同的传动组件上,如至少一组第一夹具单元2设置在第一传动组件32上,至少一组第一夹具单元2设置在第二传动组件33上,使得至少有两组第一夹具单元2能够进行反向移动。
当第一传动组件32带动第一组第一夹具单元2移动至接料位时,第二传动组件33带动第二组第一夹具单元2同步反向移动,使第二组第一夹具单元2移动至了焊接位(第一夹具21与容纳空间101相对的位置,也是容纳空间101的正下方)。在第一夹具单元2移动至焊接位后,通过第一顶升机构22驱动第一夹具21上移,即可使第一夹具21与电芯治具1相拼合。焊接完毕,该第一夹具21下降脱离容纳空间101。而后第二传动组件33带动第二组第一夹具单元2离开焊接位时,第一传动组件32会带动第一组第一夹具单元2同步反向移动,使其靠近焊接位而远离接料位。
如此,第一顶升机构22和第一夹具21一对一设置,形成第一夹具单元2进行整体移动,至少两组第一夹具单元2通过反向移动,可以在接料位和焊接位之间快速交替,第一夹具单元2移动至焊接位时,第一顶升机构22驱动第一夹具21升降,即可完成与电芯治具1的拼合和分离,整体设计流畅且简便、快速,利于提高效率。同时,第一夹具21不仅可以交替使用,提高效率,且仅通过一个驱动源即可实现两组第一夹具单元2反向移动的需求,能够精简结构,降低对空间的占用需求,便于进行布置。
进行反向移动的每两组或者说任意两组第一夹具单元2中,两组第一夹具21沿移动方向排列设置,两组第一顶升机构22中至少有一者位于第一夹具21的垂直于移动方向的一侧,以使该第一夹具21的下方形成避让空间。如图5所示,该第一顶升机构22和该第一夹具21可以呈倒L型设置。使得该第一夹具21的正下方形成避让空间,可以供另一组第一夹具单元2通过。如此,两组第一夹具21中,一者升降移动,即可与另一组第一夹具21在高度上进行避让,在水平移动时即可顺利实现二者的反向交错移动。
当然也可以是,两组第一顶升机构22分列于移动方向的两侧,以避免互相干涉。如,两组第一顶升机构22中的一者位于第一组第一夹具21垂直于移动方向的第一侧如左侧,另一者位于第二组第一夹具21垂直于移动方向的第二侧如右侧。两组第一顶升机构22分列两侧,间隔相对。
同样,第二输送工装5也可做同样的结构设置,以精简结构,降低空间占用。如图6所示,第二夹具41和第二顶升机构一对一设置,并形成第二夹具单元4。第二输送工装5的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装置51、第三传动组件52和第四传动组件53,第二驱动装置51通过第三传动组件52和第四传动组件53分别与至少两组第二夹具单元4相连,使得至少两组第二夹具单元4分布在不同的传动组件上,如至少一组第二夹具单元4设置在第三传动组件52上,至少一组第二夹具单元4设置在第四传动组件53上,使得至少有两组第二夹具单元4能够进行反向移动。
进行反向移动的每两组或者说任意两组第二夹具单元4中,两组第二夹具41沿移动方向排列设置,两组第二顶升机构中至少有一者位于第二夹具41的垂直于移动方向的一侧,以使该第二夹具41的下方形成避让空间。如图5所示,该第二顶升机构和该第二夹具41可以呈倒L型设置。使得该第二夹具41的正下方形成避让空间,可以供另一组第二夹具单元4通过。如此,两组第二夹具41中,一者升降移动,即可与另一组第二夹具41在高度上进行避让,在水平移动时即可顺利实现二者的反向交错移动。
也可以是,两组第二顶升机构分列于移动方向的两侧,以避免互相干涉。即,两组第二顶升机构中的一者位于第一组第二夹具41垂直于移动方向的第一侧如左侧,另一者位于第二组第二夹具41垂直于移动方向的第二侧如右侧。两组第二顶升机构分列两侧,间隔相对。第二顶升机构和第二夹具41可以呈倒L型设置。
当第三传动组件52带动第一组第二夹具41移动至接料位时,第四传动组件53带动第二组第二夹具单元4反向移动,而移动至了焊接位,而后在第二顶升机构的作用下与电芯治具1进行拼合和分离。当第四传动组件53带动第二组第二夹具单元4离开焊接位时,第三传动组件52带动第一组第二夹具单元4反向移动而靠近焊接位、远离接料位。
如此,第二顶升机构和第二夹具41一对一设置,形成第二夹具单元4进行整体移动,至少两组第二夹具单元4通过反向移动,可以在接料位和焊接位之间快速交替,第二夹具单元4移动至焊接位时,第二顶升机构驱动第二夹具41升降,即可完成与电芯治具1的拼合和分离,整体设计流畅且简便、快速,利于提高效率。第二夹具41不仅可以交替使用,提高效率,且仅通过一个驱动源即可实现两组第二夹具单元4反向移动的需求,能够精简结构,降低对空间的占用需求,便于进行布置。
以第一输送工装3为例进行讲解,第二传动组件33的移动末端的移动方向,与第一传动组件32的移动末端的移动方向平行且相反。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第一传动组件32可以是丝杠螺母组件,也可以是传动带组件。第一夹具单元2包括底座23,第一顶升机构22设置在底座23上,第一夹具21设置在第一顶升机构22的驱动端。与第一传动组件32相连的第一夹具单元2,其底座23与第一传动组件32的传动件相连,如丝杠螺母组件中的螺母,或传动带组件中的传动带。在第一驱动装置31的驱动下移动。
而第二传动组件33包括第一连接件331和第一传动带332,第一传动带332的上行段和下行段中的一者通过第一连接件331与第一驱动装置31相连,另一者与第二组第一夹具单元2的底座23相连。如此,在第一驱动装置31的驱动下,第一连接件331带动第一传动带332的上行段或下行段移动,且与第一传动组件32的移动方向相同,而第一传动带332的下行段或上行段带动第二组第一夹具单元2恰好产生与第一组第一夹具单元2相反方向的移动。
如此,实现了通过一个动力源,带动至少两组第一夹具单元2产生反向移动的效果。
同样,第三传动组件52的移动末端的移动方向,与第四传动组件53的移动末端的移动方向平行且相反。第二输送工装5可与第一输送工装3做相同的结构设置。如,第三传动组件52可以是丝杠螺母组件,也可以是传动带组件。第二夹具单元4包括底座23,第二顶升机构设置在底座23上,第二夹具41设置在第二顶升机构的驱动端。与第三传动组件52相连的第二夹具单元4,其底座23与第三传动组件52的传动件相连,如丝杠螺母组件中的螺母,或传动带组件中的传动带。在第二驱动装置51的驱动下移动。
而第四传动组件53包括第二连接件531和第二传动带532,第二传动带532的上行段和下行段中的一者通过第二连接件531与第二驱动装置51相连,另一者与另一组第二夹具单元4的底座23相连。如此,在第二驱动装置51的驱动下,第二连接件531带动第二传动带532的上行段或下行段移动,且与第三传动组件52和第一组第二夹具单元4的移动方向相同,而第一传动带332的下行段或上行段反向移动,带动第二组第一夹具单元2恰好产生与第一组第一夹具单元2相反方向的移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传动组件33和第四传动组件53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连杆结构,第一连杆正向移动时,通过第二连杆会带动第三连杆反向移动。
在第一输送工装3中,还设置有对第一夹具单元2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可以是导轨滑块结构,第一夹具单元2的底座23固定在滑块上。同理,第二输送工装5中,也可设置有对第二夹具单元4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该导向结构亦可以是导轨滑块结构,第二夹具单元4的底座23固定在滑块上。
第一顶升机构22和第二顶升机构中的驱动装置,均可以是气缸,或电机等。如,可以是气缸和导轨的组合,也可以是电机丝杠的组合。
电芯治具1上,两组夹持组件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中,两组夹持组件之间具有间隔,间隔形成容纳辅助治具的容纳空间101。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电芯治具1包括两个单元,四组夹持组件,两个容纳空间101,每次均可以与两组转接片或两个顶盖进行焊接,单次可同步进行两个电池的制作。
对应地,辅助治具中,两个第一夹具21形成一组,两个第二夹具41形成一组,在夹具交替使用的实施例中,第一夹具21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二夹具41设置有至少两组。
电芯治具1上,夹持组件至少包括一组可开合的夹持挡板。为防止电芯歪斜,保证电芯的定位精准性,夹持组件包括两组可开合的夹持挡板。
一些实施例中,夹持组件包括第一挡板102、限位挡板104和第二挡板103。第一挡板102设置有沿第一方向间隔并相对的至少两个,并沿第一方向移动设置,使得至少两个第一挡板102可以开合。第二挡板103和限位挡板104,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挡板103沿第二方向移动设置,使得第二挡板103和限位挡板104可以开合。
容纳空间101位于夹持组件的一侧、位于两组夹持组件之间。如图2所示,容纳空间101位于第二方向上,处于两个限位挡板104之间。而限位挡板104会有局部凸出于容纳空间101的上方。
因此,限位挡板104沿第二方向移动设置。如此,当顶盖与电芯焊接完毕,在取出电芯时,限位挡板104可以进行避让,防止限位挡板104与顶盖产生干涉而阻碍电芯的取出。
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挡板104与第一挡板102联动设置。限位挡板104设置有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两个时,限位挡板104与第一挡板102一对一连接。当第一挡板102移动而使得两个第一挡板102张开时,限位挡板104随之移动,彻底移出容纳空间101,避免干涉电芯取出。如此,可以精简结构,无需因限位挡板104的移动而额外设置动力机构。
夹持组件的张合,通过开夹机构实现。而开夹机构与电芯治具1分离设置。如此,电芯治具1上无动力件,无需连接电线和管路等,便于移动,便于在不同工序间转运。在电芯治具1沿生产输送线移动的实施例中,开夹机构处于生产输送线旁侧,并设置在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上。
夹持组件中移动设置的挡板,部分沿第一方向移动,部分沿第二方向移动。各挡板可通过开夹机构中的同一个开夹件拨动而移动,也可以是通过开夹机构中的两个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拨动的开夹件而移动。
而挡板的复位,可通过弹性复位件例如弹簧实现。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生产***,包括生产输送线6A和如上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治具***,其中,生产输送线6A可以是水平铺设,在延伸方向上形成有多个工位,各工位上设置有生产加工装置(例如电芯上料机构、焊接机构、除尘机构、贴胶机构、电芯下料机构,以及用于打开电芯治具1上夹持组件的开夹机构等),而至少部分工位上设置有辅助治具和输送工装,同时,电芯治具1设置在生产输送线6A上,在生产输送线6A的输送下移动而依次经过各工位,则在部分工位上,电芯治具1会和该工位的辅助治具拼合而使电芯和部件进行位置匹配,而使得使各个工位上的生产装置均能完成对电芯的生产处理。
如此设置,通过使电芯治具1和各工位上的辅助治具拼合和分离,同一个电芯治具1可以带着电芯顺着同一条不间断的生产输送线6A依次途径所有加工工位,生产输送线6A是一个整条的输送线,无需间断(现有技术中通常是一个工序设置一个转盘式输送线区段),也可以说各工位可以设置在同一条生产输送线6A上,被一整条生产输6送线串连,电芯无需在多个转盘式输送线之间切换,也无需更换治具,电芯通过一个电芯治具1的夹持在同一条生产输送线6A上从头端移动到尾端即可完成所有的加工,不仅精简了结构,且简化了制作繁琐度,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上述多个工位,可如此设置,如图1所示,例如,沿移动方向,电芯上料机构和开夹机构可设置在第一工位,用于提供转接片的第一夹具21及第一输送工装3设置在第二工位,用于提供顶盖的第二夹具41及第二输送工装5设置在第三工位,电芯下料机构设置在最后的工位。
当电芯治具1沿生产输送线6A移动到第一工位时,开夹机构打开夹持组件,电芯上料机构将电芯上料至电芯治具1上的夹持组件中,而后开夹机构撤离,夹持组件夹持固定住电芯,而后电芯治具1移动到第二工位,第一输送工装3将携带有转接片的第一夹具21移动至电芯治具1上的容纳空间101内,使辅助治具与电芯治具1拼合在一起,转接片和电芯匹配好需要进行焊接的位置,而后进行焊接即可。转接片焊接完毕,第一夹具21松开对转接片的夹持,而后在第一输送工装3的驱动下,从电芯治具1的容纳空间101内移出,电芯治具1携带着已经配有转接片的电芯移动至第三工位。第二输送工装5驱动带有顶盖的第二夹具41移动至电芯治具1上的容纳空间101,顶盖和电芯匹配好焊接位置,而后即可进行顶盖与电芯(实际上即是顶盖与转接片)的焊接,待焊接完毕,电芯治具1可移动至第四工位,进行一下工序的处理,最后移动至下料工位,通过电芯下料机构将加工完毕的电芯取出。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多个工位包括上料工位601、焊接工位、贴胶工位、除尘工位605、检测工位606、下料工位609中的任意组合。当然,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是包括上述所有工位。而至少焊接工位上设置有辅助治具(记为焊接辅助治具)和驱动该焊接辅助治具移动的输送装置,如上述第一夹具21和第二夹具41,以及第一输送工装3和第二输送工装5。
在电芯的极耳上贴胶时,由于极耳为薄片,容易折皱或弯折,需要辅助件至少对极耳部位进行支撑,因此,贴胶工位上也可以设置有辅助治具(记为贴胶辅助治具)和驱动该贴胶辅助治具移动的输送装置。
焊接工位上的辅助治具记为焊接辅助治具,具体包括第一辅助治具和第二辅助治具,即上述第一夹具21和第二夹具41(第一辅助治具为第一夹具,第二辅助治具为第二夹具),第一夹具21和第二夹具41可以通过同一输送工装驱动,使两个夹具分别与电芯治具1结合。即同一个输送工装交替驱动至少两个的辅助治具靠近电芯治具1,而使至少两个的辅助治具先后与电芯治具1结合。或者,第一夹具21通过第一输送工装3驱动,第二夹具41通过第二输送工装5驱动,而分别与位于生产输送线6A上的电芯治具1拼合。
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夹具21和第二夹具41沿生产输送线6A的延伸方向排列,并形成了第一焊接工位602和第二焊接工位604。第一焊接工位602处设置第一夹具21和第一输送工装3,以及转接片上料机构。第二焊接工位604处设置有第二夹具41、第二输送工装5和顶盖上料机构。
电芯的极耳上需要进行贴胶,在贴胶工位设置有贴胶辅助治具。一些实施例中,需要在极耳上表面贴胶,也需要在极耳下表面贴胶。贴胶工位包括下贴胶工位603和上贴胶工位607。贴胶辅助治具分别设置在下贴胶工位603、上贴胶工位607上。具体而言,下贴胶工位603的辅助治具包括或者为用于压合电芯的极耳部位的压合件7。上贴胶工位607的辅助治具包括或者为用于支撑电芯的极耳部位的支撑件。
而一些实施例中,上表面贴胶又分为两处贴胶,一处的胶纸覆盖极耳与转接片上表面,加强极耳与转接片的连接,一处胶纸覆盖转接片端部和顶盖部分区域,加强转接片和顶盖的连接。贴胶工位可设有沿生产输送线6A的延伸方向排列多个工位,如在电芯极耳下表面进行贴胶的下贴胶工位603,以及用于在电芯极耳上表面进行贴胶的上贴胶工位607和软连接贴胶工位608。在该实施例中,贴胶辅助治具分别设置在下贴胶工位603、上贴胶工位607和软连接贴胶工位608上。也可以说,下贴胶工位603、上贴胶工位607和软连接贴胶工位608上均设置有贴胶辅助治具。上贴胶工位607的辅助治具为用于支撑电芯的极耳部位的第一支撑件8,软连接贴胶工位608的辅助治具为用于支撑顶盖的第二支撑件9。
例如,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生产输送线6A上的多个工位依次包括上料工位601、第一焊接工位602、下贴胶工位603、第二焊接工位604、除尘工位605、检测工位606、上贴胶工位607、软连接贴胶工位608和下料工位609。电芯治具1在生产输送线6A的输送下依次经过各工位,而辅助治具设置有五组份,第一辅助治具为第一夹具21、设在第一焊接工位602上,第二辅助治具为第二夹具41、设在第二焊接工位604上,第三辅助治具为压合件7、设在下贴胶工位603上,第四辅助治具为第一支撑件8、设在上贴胶工位607上,第五辅助治具为第二支撑件9、设在软连接贴胶工位608上。
上料工位601和下料工位609上均设置有用于打开夹持组件的开夹机构。即上料工位601上设置有开夹机构,以及用于将电芯移动到电芯治具1上的电芯上料机构。焊接工位上设置有提供焊接连接件的焊接辅助治具、驱动焊接辅助治具移动的输送装置、提供焊接连接件的辅助上料机构,以及进行焊接的焊接机构。贴胶工位上设置有作为加工辅助件的贴胶辅助治具、驱动贴胶辅助治具移动的输送装置,以及贴胶机构。具体地,第一焊接工位602处设置第一夹具21和第一输送工装3,以及转接片上料机构。第二焊接工位604处设置有第二夹具41、第二输送工装5和顶盖上料机构。下贴胶工位603上设置有压合件7、驱动压合件7移动的第三输送工装,以及贴胶机构;上贴胶工位607上设置有第一支撑件8、驱动第一支撑件8移动的第四输送工装,以及贴胶机构;软连接贴胶工位608上设置有第二支撑件9、驱动第二支撑件9移动的第五输送工装,以及贴胶机构。
除尘工位605上设置有用于对电芯进行除尘的除尘装置。检测工位606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焊缝的检测装置,例如CCD检测装置。下料工位609上设置有开夹机构,以及用于卸载电芯治具1上电芯的电芯下料机构。
当电芯治具1沿生产输送线6A移动到上料工位601时,开夹机构打开夹持组件,电芯上料机构将电芯移动至电芯治具1上的夹持组件中,而后开夹机构撤离,夹持组件夹持固定住电芯,而后电芯治具1移动到第一焊接工位602上。第一输送工装3将携带有转接片的第一夹具21移动至电芯治具1上的容纳空间101内,使第一夹具21与电芯治具1拼合在一起,转接片和电芯匹配好需要进行焊接的位置,而后进行焊接即可。转接片焊接完毕,第一夹具21松开对转接片的夹持,而后在第一输送工装3的驱动下,从电芯治具1的容纳空间101内移出。电芯治具1移动至下贴胶工位603,第三输送工装驱动压合件7移动,使压合件7从生产输送线6A上方下移,至压合在电芯的极耳部位(压合件7的局部区域与电芯治具1上的容纳空间101匹配,可嵌入容纳空间101内而压合极耳),贴胶机构(可记为第一贴胶机构)从生产输送线6A下方将胶纸向上移动,贴合到极耳和转接片下表面,连接极耳和转接片。
而后压合件7移走,电芯治具1带着电芯移动至第二焊接工位604,第二输送工装5将携带有顶盖的第二夹具41移动至电芯治具1的容纳空间101内,使第二夹具41与电芯治具1拼合在一起,顶盖与电芯匹配好位置,进行焊接。焊接完毕,第二夹具41松开对顶盖的夹持,并在第二输送工装5的驱动下移走。电芯治具1携带着已经配有顶盖的电芯移动至除尘工位605。除尘装置对电芯进行除尘处理,而后电芯治具1带着电芯移动至检测工位606,检测装置对电芯进行检测,例如对焊缝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完毕,电芯治具1带着电芯移动至上贴胶工位607。
第四输送工装驱动第一支撑件8从生产输送线6A下方向上移动,至与顶盖贴合(第一支撑件8的局部区域与电芯治具1上的容纳空间101匹配,可嵌入容纳空间101内而贴合顶盖),通过对顶盖的支撑实现对极耳和转接片区域的支撑。贴胶机构(可记为第二贴胶机构)从生产输送线6A上方将胶纸向下移动,贴合到极耳和转接片上表面,而后第一支撑移走,上贴胶完成。电芯治具1带着电芯移动至软连接贴胶工位608,第五输送工装驱动第二支撑件9与电芯治具1拼合,即驱动第二支撑件9从生产输送线6A下方向上移动,至与顶盖贴合。贴胶机构从生产输送线6A上方将胶纸向下移动,贴合到转接片和顶盖的上表面。而后,第二支撑件9撤离,电芯治具1移动至下料工位609,下料工位609的开夹机构打开电芯治具1上的夹持组件,电芯下料机构将电芯取出。
至此,电芯的加工工序完成。可见,实现了电芯通过一个电芯治具1在同一条生产输送线6A的输送下即可完成多工序加工的操作,制作过程中无需切换夹持电芯的治具,无需切换输送线,无需对电芯进行搬运,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生产输送线6A可以是输送带也可以是输送链,也可以是导轨。
一些实施例中,该生产输送线6A还可以是循环生产输送线。电芯治具1在带着电芯经过各工序后,在下料工位卸载电芯,而后可重新移动到上料工位,承接新的待加工电芯,进行循环使用。
如,循环输送线包括生产输送段、回流段和转运段。生产输送段输送电芯治具1,使电芯治具1接收部件主体并带着部件主体在多个工位之间流转,完成诸如焊接、除尘、贴胶、检测等各工序的加工制作,并在下料工位609,卸掉已加工完毕的部件主体(如机械手等卸料机构取下电芯治具1上的部件主体)。回流段用于回流已完成部件主体下料的电芯治具1,即空载的电芯治具1,使空载的电芯治具1移动至生产输送段的起始工位。如此,电芯治具1循环流动,循环使用,可始终待在生产输送线6A上,在接料和卸料时,也无需进行搬运。
循环输送线可以是一个整体式的环形输送线,回流段的首尾端都具有弧形的区段,通过弧形区段连接生产输送段,使电芯治具1可以转弯环向,从生产输送段移动到回流段上,也能从回流段移动到生产输送段上。
一些实施例中,循环输送线可以是一个拼合式的环形输送线,回流段包括主体段以及设置在主体段首尾两端的转运段,尾端的转运段承接生产输送线6A输送过来的已经空载的电芯治具1,并将其输送到回流主体段上,首端的转运段承接主体段输送来的空载电芯治具1,并将其输送到生产输送段上。如,生产输送段和回流段沿高度方向排列设置,形成两层输送结构,而两个转运段为升降输送台,既能升降又能进行水平输送。
上述各类输送线的区段,都可以是包括动力件如电机和输送件如输送带、输送链等输送组件,当转运段具有升降功能时,可以是输送组件设置在了顶升机构如升降台上。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申请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申请中涉及的部件、装置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附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部件、装置。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装置、设备中,各部件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申请的等效方案。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申请。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组合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治具,具有用于夹持电芯的夹持组件,并设有容纳空间;
辅助治具,夹持待与电芯进行连接的部件,并能嵌入所述容纳空间,以使所述部件与所述电芯位置匹配;
其中,所述电芯治具和所述辅助治具可分离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治具包括能用于夹持电池转接片的第一夹具,和/或,能用于夹持电池顶盖的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均与所述容纳空间匹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形成在所述夹持组件的一侧;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至少两个第一挡板,沿第一方向间隔并可开合设置;
第二挡板和限位挡板,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挡板沿第二方向移动设置,所述限位挡板的局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上方,所述限位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联动设置。
4.一种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组合治具;
输送装置,驱动所述电芯治具或所述辅助治具移动,使所述辅助治具进入或脱出所述容纳空间,而使得所述电芯治具和所述辅助治具相拼合或分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输送机构,所述电芯治具沿所述输送机构移动;所述辅助治具设置有至少两个并沿所述输送机构的延伸方向排列,且在所述输送装置的驱动下与所述电芯治具拼合或分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治具在生产输送线上移动,所述辅助治具设置有至少两个并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且在所述输送装置的驱动下与所述电芯治具拼合或分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生产输送线的延伸方向具有夹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治具设置有至少两个;
所述输送装置交替驱动至少两个所述辅助治具靠近所述电芯治具,而使至少两个所述辅助治具分别与所述电芯治具拼合;或,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的输送工装,以分别驱动各所述辅助治具靠近所述电芯治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夹具设置有至少两组,并通过第一输送工装的驱动而交替靠近所述电芯治具;和/或,第二夹具设置有至少两组,并通过第二输送工装的驱动而交替靠近所述电芯治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工装包括驱动所述第一夹具水平移动的第一动力机构,和驱动所述第一夹具升降移动的第一顶升机构;和/或,所述第二输送工装包括驱动所述第二夹具水平移动的第二动力机构,和驱动所述第二夹具升降移动的第二顶升机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一顶升机构一对一设置,并相连而形成第一夹具单元,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的第一驱动装置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分别与至少两组所述第一夹具单元相连,使得至少两组所述第一夹具单元反向移动;
和/或,所述第二夹具和所述第二顶升机构一对一设置,并相连而形成第二夹具单元,所述第二动力机构的第二驱动装置通过第三传动组件和第四传动组件分别与至少两组所述第二夹具单元相连,使得至少两组所述第二夹具单元反向移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治具***,其特征在于,进行反向移动的每两组所述第一夹具单元中,所述第一夹具沿移动方向排列设置,两组所述第一顶升机构中至少有一者位于所述第一夹具的垂直于移动方向的一侧,以使该所述第一夹具的下方形成避让空间;
进行反向移动的每两组所述第二夹具单元中,所述第二夹具沿移动方向排列设置,两组所述第二顶升机构中至少有一者位于所述第二夹具的垂直于移动方向的一侧,以使该所述第二夹具的下方形成避让空间。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治具***,其特征在于,第一组所述第一夹具单元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相连,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带的上行段和下行段中的一者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相连,另一者与第二组所述第一夹具单元相连;
和/或,第一组所述第二夹具单元通过所述第三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相连,所述第四传动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和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带的上行段和下行段中的一者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相连,另一者与第二组所述第二夹具单元相连。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工装还设置有对所述第一夹具单元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和/或,所述第二输送工装还设置有对所述第二夹具单元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
14.一种电池生产***,其特征在于,包括生产输送线和权利要求4-13任一项所述的治具***,沿所述生产输送线形成有多个工位,所述电芯治具设置在所述生产输送线上,至少部分所述工位上设置有所述辅助治具和所述输送装置,以使所述电芯治具在同一条所述生产输送线的输送下经过所述多个工位,并能与不同工位上的所述辅助治具分别拼合。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生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工位包括上料工位、焊接工位、贴胶工位、除尘工位、检测工位、和下料工位,所述焊接工位上设置有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和输送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生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工位包括上料工位、第一焊接工位、下贴胶工位、第二焊接工位、除尘工位、检测工位、上贴胶工位、软连接贴胶工位和下料工位,所述第一焊接工位设置有第一夹具和第一输送工装,所述第二焊接工位设置有第二夹具和第二输送工装。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生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贴胶工位上设置有辅助治具,并为用于压合所述电芯的极耳部位的压合件;
所述上贴胶工位设置有辅助治具,并为用于支撑所述电芯的极耳部位的第一支撑件;
所述软连接贴胶工位设置有辅助治具,并为用于支撑位于所述电芯治具上的顶盖的第二支撑件;
所述压合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在输送工装的驱动下,分别与所述生产输送线上的所述电芯治具拼合或分离。
CN202321119623.1U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组合治具、治具***及电池生产*** Active CN2196329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19623.1U CN219632979U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组合治具、治具***及电池生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19623.1U CN219632979U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组合治具、治具***及电池生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2979U true CN219632979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6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19623.1U Active CN219632979U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组合治具、治具***及电池生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29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63579A (zh) * 2023-09-27 2023-12-05 苏州光斯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治具换型方法、治具换型装置及产品输送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63579A (zh) * 2023-09-27 2023-12-05 苏州光斯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治具换型方法、治具换型装置及产品输送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68725B (zh) 一种电芯保持架安装设备
CN210188960U (zh) 一种电动充电器的自动装配装置
CN219632979U (zh) 一种组合治具、治具***及电池生产***
CN209985682U (zh) 一种自动化点胶和胶层检测装置
CN115140548B (zh) 一种集下料、垛盘和ccd检测的全自动一体机
CN114211151B (zh) 一种电池电芯自动化焊接环流线及电池电芯焊接站
CN210430010U (zh) 一种锂电池叠片设备
CN115548412B (zh) 一种锂电池贴胶装置及其贴胶方法
CN215118923U (zh) 一种电池片摆放机构
CN108767150A (zh) 动力锂电池模组pack线圆柱形电芯全自动装配线
CN113097329A (zh) 电池串生产设备及电池串生产方法
CN113070627A (zh) 一种角钢法兰自动拼接焊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161200B (zh) 机器人协作自动上下料加工***
CN209503417U (zh) 一种铁芯组装设备
CN111266317A (zh) 一种圆柱型电池的自动分档设备及自动分档装箱包装***
CN116885256A (zh) 一种生产***及电池制作方法
CN219900779U (zh) 焊接装置
CN116525916A (zh) 电芯包膜生产设备及电芯包膜生产***
CN217727642U (zh) 一种焊接设备
CN216709737U (zh) 一种自动装塞装置
CN113829051B (zh) 一种智能燃气表控制盒盖自动装配装备及装配方法
CN115642207A (zh) 一种通用性高的电池片高效自动配片叠片生产线
CN114212513A (zh) 光伏接线盒传送装置和输送***
CN220272534U (zh) 电芯包膜生产设备及电芯包膜生产***
CN219771128U (zh) 一种电芯连接母排自动上料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