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0395U - 一种可调弯鞘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弯鞘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0395U
CN219630395U CN202223409577.7U CN202223409577U CN219630395U CN 219630395 U CN219630395 U CN 219630395U CN 202223409577 U CN202223409577 U CN 202223409577U CN 219630395 U CN219630395 U CN 219630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section
hardness
bend
sm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095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能标
李建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inova E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inova E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inova E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inova E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0957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0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0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03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弯鞘管,包括管体、以及连接所述管体近端的手柄,所述管体包括主体段与调弯段,所述调弯段连接在所述主体段的远侧,所述调弯段能够在所述手柄的控制下相对于所述主体段偏转;所述调弯段包括在周向上分布的小弯侧与大弯侧,在所述调弯段相对于所述主体段偏转的状态下,于所述调弯段的同一轴向位置处,所述小弯侧相对于所述大弯侧的曲率半径小,所述调弯段包括在其轴向上延伸的中间区,所述中间区的小弯侧的硬度小于所述主体段的硬度,在所述中间区,所述大弯侧的硬度大于所述小弯侧的硬度,便于在所述大弯侧保持调弯后的弯曲形状,提高所述可调弯鞘管远端部分角度的保持性能,降低释放的难度,提高手术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弯鞘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调弯鞘管。
背景技术
采用微创介入方法对生物体进行治疗的医疗器械,需要借助可调弯鞘管输送至生物体内,输送过程中先将可调弯鞘管的远端对准目标组织,若可调弯鞘管中用于输送左心耳封堵器,则可调弯鞘管的远端应调整对准左心耳口部几何中心,以保证医疗器械能够顺利释放至目标组织处。
可调弯鞘管一般根据不同医疗器械的需要设置导管中的至少一段为调弯段,调弯段能够调弯,即调弯段能够相对于鞘管的其他部分发生偏转,从而调整可调弯鞘管远端开口朝向,进而调节医疗器械的具体释放位置。
医疗器械在可调弯鞘管中从近侧向远侧推送的过程中,由于可调弯鞘管的调弯段为了便于调弯而硬度较低,导致调弯段容易由于内部输送的医疗器械或输送导管的支撑而导致调弯角度减小或消失,即调弯段内部通过医疗器械或输送导管时的弯曲角度变小,可调弯鞘管远端开口朝向的方向会发生改变,医疗器械释放位置难以预判,如医疗器械释放位置不理想则需将医疗器械收回重新释放,增加医疗器械释放难度。若可调弯鞘管远端硬度较大,能够解决上述医疗器械释放过程中可调弯鞘管远端开口方向变化的问题,但是调弯段的调弯力度需要很大,弯曲角度难以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弯鞘管,包括管体、以及连接所述管体近端的手柄,所述管体包括主体段与调弯段,所述调弯段连接在所述主体段的远侧,所述调弯段能够在所述手柄的控制下相对于所述主体段偏转;所述调弯段包括在周向上分布的小弯侧与大弯侧,在所述调弯段相对于所述主体段偏转的状态下,于所述调弯段的同一轴向位置处,所述小弯侧相对于所述大弯侧的曲率半径小,所述调弯段包括在其轴向上延伸的中间区,所述中间区的小弯侧的硬度小于所述主体段的硬度,在所述中间区,所述大弯侧的硬度大于所述小弯侧的硬度。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可调弯鞘管中,所述调弯段包括所述中间区,在所述中间区,所述小弯侧的硬度小于所述主体段的硬度,在调弯过程中,便于管体的弯曲变形主要体现在所述中间段,所述主体段变形程度相对于所述中间区较小。
在所述调弯段相对于所述主体段偏转的状态下,于所述调弯段的同一轴向位置处,所述小弯侧相对于所述大弯侧的所述半径小,在所述中间区,所述小弯侧硬度相对于所述大弯侧硬度小,便于在所述小弯侧进行调弯,即便于在调弯后,所述小弯侧被压缩,所述大弯侧被拉伸,减小调弯阻力,提高操作便捷性。
在所述中间区,所述大弯侧的硬度相对于所述小弯侧的硬度大,便于在所述大弯侧保持所述调弯段的调弯后的弯曲形状,提高所述可调弯鞘管远端部分角度的保持性能,保证医疗器械能够顺利释放至目标位置,降低释放的难度,提高手术便捷性,缩短手术时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可调弯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调弯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中间区沿IV-IV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固定区沿V-V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调弯段的调弯角度与预弯角度示意图;
图7为图2中主体段的预弯角度示意图;
图8为变更实施方式提供的管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定义释义:
近端和远端:沿着医疗器械的介入路径,医疗器械或其中部件的相对邻近操作者的一端为近端,相对远离操作者的一端为远端。比如,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调弯鞘管,可调弯鞘管包括管体120、以及连接管体120近端的手柄170,手柄170用于供操作者握持操控,管体120相对于手柄170远离操作者设置。
近侧和远侧:沿着医疗器械的介入路径,医疗器械或其中部件的相对邻近操作者的一侧为近侧,相对远离操作者的一侧为远侧。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可调弯鞘管100的结构示意图。可调弯鞘管100,包括管体120、以及连接管体120近端的手柄170。其中管体120用于沿着介入通道推进至生物体内,手柄170用于供操作者握持操作,比如,操作者可以通过握持手柄170向远侧推进或向近侧抽拉管体120,并控制管体120的移动速度;还可以通过手柄170上设置的操作件172,来完成管体120调弯等动作。
请参阅图2,图2为图1中管体120的结构示意图。管体120包括主体段130与调弯段140,调弯段140连接于主体段130的远侧,调弯段140能够在手柄170的控制下相对于主体段130偏转,即调弯段140能够在手柄170的控制下调弯。
请参阅图3,图3为图2中调弯段140的结构示意图。调弯段140包括在周向上分布的小弯侧144a与大弯侧144b,在调弯段140相对于主体段130偏转的状态下,于调弯段140的同一轴向位置处,小弯侧144a相对于大弯侧144b的曲率半径小,调弯段140包括在其轴向上延伸的中间区144,中间区144小弯侧144a的硬度小于主体段130的硬度,在中间区144,大弯侧144b的硬度大于小弯侧144a的硬度。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可调弯鞘管100中,中间区144小弯侧144a的硬度小于主体段130的硬度,在调弯过程中,便于可调弯鞘管100的弯曲变形主要体现在中间区144,主体段130变形程度相对于中间区144较小。
在手柄170的控制下,调弯段140相对于主体段130发生偏转的状态,即为可调弯鞘管100或调弯段140在调弯状态下,调弯段140相对于主体段130弯曲变形,延伸方向也相应发生偏转。
调弯段140的同一轴向位置处,是指垂直于调弯段140轴线的任意一个平面穿过调弯段140的位置。在调弯段140与主体段130均沿同一直线延伸的情况下,位于调弯段140表面同一轴向位置处的任意两个点,与主体段130的距离相同,或者说垂直于调弯段140轴线的任意一个平面也垂直于主体段130。在主体段130沿直线延伸,调弯段140及其轴线沿弧线或更进一步地沿圆弧线延伸的情况下,调弯段140的同一轴向位置上,调弯段140表面上至少存在两个点,与主体段130的距离不同,或者说存在至少一个垂直于调弯段140轴线的平面,与主体段130不垂直,该平面经过调弯段140表面上至少存在两个点,与主体段130距离不同。比如,图3中展示了调弯段140相对于主体段130偏转的状态,平面X垂直于调弯段140轴线,平面X经过调弯段140的位置,为调弯段140的同一轴向位置处。
如图3所示,大弯侧144b与小弯侧144a均呈条带状沿调弯段140的轴向延伸,在调弯状态下,调弯段140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主体段130向周向一侧偏转,图3中为调弯段140向图3中的下方偏转,则调弯段140在图中的朝向下方一侧被压缩,该侧为小弯侧144a,调弯段140在图中的朝向上方一侧被拉伸,该侧为大弯侧144b,调弯段140的同一轴向位置处,小弯侧144a相对于大弯侧144b的曲率半径小。若将调弯段140视作部分环形,则小弯侧144a则为环形调弯段140的内周缘所在一侧,大弯侧144b则为环形调弯段140外周缘所在一侧。
在中间区144,小弯侧144a硬度相对于大弯侧144b硬度小,便于在小弯侧144a进行调弯,即便于在调弯过程中,小弯侧144a被压缩,大弯侧144b被拉伸,减小调弯阻力,提高操作便捷性。
在中间区144,大弯侧144b的硬度相对于小弯侧144a的硬度大,便于在大弯侧144b保持调弯段140的调弯后的弯曲形状,提高可调弯鞘管100远端部分角度的保持性能,保证医疗器械能够顺利释放至目标位置,降低释放的难度,提高手术便捷性,缩短手术时长。
具体地,请参阅图3至图4,图4为图3中的中间区144沿IV-IV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可调弯鞘管100通过拉线方式进行调弯。可调弯鞘管100包括固定件181与牵拉件182,固定件181设置于调弯段140中,牵拉件182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件181与手柄170,手柄170用于通过牵拉牵拉件182以及固定件181,从而使得调弯段140相对于主体段130偏转。牵拉件182设置的位置,为小弯侧144a的周向中心,小弯侧144a以牵拉件182为轴线在牵拉件182的周向两侧对称分布。
固定件181用于固定在调弯段140中。具体地,调弯段140呈管状,固定件181固定于调弯段140的侧壁中,调弯段140中位于固定件181近侧的部分均用于在调弯的状态下发生弯曲。牵拉件182呈线状,用于活动穿插设置于管体120的侧壁中,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管体120设置有在近端与远端之间延伸的牵拉管道121,牵拉管道121连通固定件181与手柄170,即牵拉管道121的远端朝向固定件181,牵拉管道121的近端朝向手柄170,牵拉件182穿置于牵拉管道121中,当手柄170拉动或放松牵拉件182的过程中,牵拉件182能够相对于管体120在牵拉管道121中的移动,从而带动固定件181以及调弯段140向手柄方向偏转。牵拉管道121可以沿管体120的轴向延伸,或者在管体120的侧壁中螺旋延伸。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81与牵拉件182之间可以通过粘接、焊接等方式连接于一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81与牵拉件182均由金属材料制成,便于二者焊接固定,同时保证了一定的结构强度。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81呈环状,比如金属环,从而保证对调弯段140周向一圈进行牵拉调弯,受力较为均匀。
如图4所示,调弯段140包括多个层结构,在这里以调弯段140中的层叠结构说明管体120中层叠结构的特征。管体120具体包括沿径向由内至外依次层叠设置的内层120n、支撑层120z以及外层120w。外层120w直接与生物体内的体液接触且部分需要弯曲,因此外层120w可以采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热塑性弹性体制成,如尼龙(PA)、聚醚嵌段聚酰胺(Pebax)、聚乙烯(PE)、聚丙烯(PP)或热塑性聚氨酯(PUR-T)中的至少一种。内层120n应采用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如聚四氟乙烯(PTFE)、聚氨酯(PU)、尼龙(PA)或聚醚嵌段聚酰胺(Pebax),以保证内层120n内表面较为光滑。支撑层120z用于增加管体120的强度,使得管体120能够有足够的硬度穿入生物体内,因此第一支撑层120z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如不锈钢或镍钛合金,形式可以是编织网或者弹簧或者是切割网管等。
本申请中,在中间区144,通过设置大弯侧144b与小弯侧144a中不同层结构的硬度,实现大弯侧144b的硬度大于小弯侧144a的硬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中间区144中,大弯侧144b的任意一个层结构的硬度大于小弯侧144a中对应层结构的硬度。比如,在中间区144中,大弯侧144b的内层120n硬度大于小弯侧144a的内层120n硬度;或,大弯侧144b的支撑层120z硬度大于小弯侧144a的支撑层120z硬度;或,大弯侧144b的外层120w硬度大于小弯侧144a的外层120w硬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中间区144中,大弯侧144b中的多个层结构的硬度大于小弯侧144a中对应层的硬度。即,在中间区144中,大弯侧144b中三个层结构中至少两个层结构的硬度,均大于小弯侧144a中对应层的硬度。比如,在中间区144中,大弯侧144b中外层120w的硬度大于小弯侧144a中外层120w的硬度,并且,大弯侧144b中支撑层120z的硬度大于小弯侧144a中支撑层120z的硬度。或者,大弯侧144b中外层120w的硬度大于小弯侧144a中外层120w的硬度,并且,大弯侧144b中内层120n的硬度大于小弯侧144a中内层120n的硬度。或者,大弯侧144b中支撑层120z的硬度大于小弯侧144a中支撑层120z的硬度,并且,大弯侧144b中内层120n的硬度大于小弯侧144a中内层120n的硬度。或者,在中间区144中,大弯侧144b中三个层结构中每层结构的硬度,均大于小弯侧144a中对应层的硬度。
优选地,在中间区144中,大弯侧144b的外层120w硬度大于小弯侧144a的外层120w硬度,中间区144中支撑层120z硬度一致,中间区144中内层120n硬度一致,使得调弯段140的内层120n可以一体成型,调弯段140的支撑层120z可以一体成型,工艺简单,便于实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间区144中大弯侧144b的硬度一致,中间区144中小弯侧144a的硬度一致,比如,中间区144大弯侧144b的外层120w的硬度取值范围为50D-80D,小弯侧144a的外层的硬度取值范围为20D-50D。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间区144中,大弯侧144b的外层120w的硬度取值范围为60D-80D,小弯侧144a的外层120w的硬度取值范围为30D-40D,从而使得小弯侧144a相对于大弯侧144b具有明显的硬度区别,小弯侧144a弯曲更容易实现,大弯侧144b更容易保持中间区144的弯曲角度。在变更实施方式中,中间区144中大弯侧144b的硬度不限定一致,中间区144中小弯侧144a的硬度不限定一致,中间区144中大弯侧144b与小弯侧144a的硬度可以按照约定的规律变化,比如采用硬度渐变的方式设置。
管体120与其三层结构(外层120w、支撑层120z以及内层120n)均呈管状,优选地,三层结构中仅为外层120w在中间区144的大弯侧144b与小弯侧144a有区别,中间区144中内层120n与支撑层120z在大弯侧144b与小弯侧144a没有区别,因此可以在中间区144通过外层144b的不同硬度来区分大弯侧144b与小弯侧144a。
优选地,中间区144中,外层120w在周向上划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加硬区144y与柔软区144r,外层120w在加硬区144y与柔软区144r外并无其他分区。加硬区144y设置于大弯侧144b,柔软区144r设置于小弯侧144a。
如图4所示,加硬区144y在周向上占据的圆心角为角度s,柔软区144r在周向上占据的角度为(360-s)度,如图所示,角度s小于180度,加硬区144y在周向上占据的角度相较于柔软区144r较小。也即,大弯侧144b与小弯侧144a在管体120周向上分布,大弯侧144b在周向上占据的圆心角为角度s,小弯侧144a在周向上占据的角度为(360-s)度,如图所示,角度s小于180度,大弯侧144b在周向上占据的角度相较于小弯侧144a较小,牵拉件182与牵拉管道121均设置于小弯侧144a的柔软区144r,即牵拉管道121为形成于外层120w侧壁内的管腔,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牵拉管道121为设置于柔软区144r与支撑层120z之间的管状件,可以通过热熔工艺实现牵拉管道121与外层120w之间的相互固定。
在中间区144,若大弯侧144b覆盖圆周范围太大,将导致调弯力度上升,调弯难度提高;大弯侧144b覆盖圆周范围太小,调弯段140的弯曲保持性能会下降,管体120远端方向难以控制,难以精准释放。优选地,大弯侧144b在周向上占据的角度相较于小弯侧144a较小,保证了小弯侧144a分布在大于180°的周向范围内,即在管体120的周向范围内,一半以上连续角度区间内便于进行管体120的偏转压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角度s角度范围为90°-180°,优选为60°-120°,周向上其他区域为小弯侧144a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间区144中,大弯侧144b占据圆周范围等于小弯侧144a,或者大弯侧144b占据圆周范围大于小弯侧144a。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间区144中,外层120w在周向上包括除了加硬区144y与柔软区144r以外的其他区域,比如该其他区域的硬度居于加硬区144y与柔软区144r之间。
如图3所示,调弯段140包括固定区142,固定区近端连接中间区144,固定区142设置于中间区144的远侧,固定件181设置于固定区142,牵拉件182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件181与手柄170,手柄170用于通过牵拉牵拉件182以及固定件181,从而使得调弯段140相对于主体段130偏转。
优选地,固定区142设置于管体120的远端,固定区142的近端连接中间区144的远端。固定区142覆盖了中间区144远侧的至少部分轴向延伸的区段,本实施方式中,该固定区142覆盖了中间区144远侧的全部轴向区段,即中间区144远侧的调弯段140均位于固定区142内。
请参阅图5,图5为图3中的固定区142沿V-V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固定区142用于设置固定件181,固定区142中设置有如中间区144的三层层叠结构,即固定区142沿径向由外向内依次层叠设置有内层120n,支撑层120z以及外层120w。固定件181夹设在外层120w与支撑层120z之间。优选地,固定件181呈环状,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呈片状,或者呈点状。牵拉件182的远端固定于固定件181的内侧表面,固定件181用于固定牵拉件182的位置向远离固定件181轴线的方向凸出,从而便于牵拉件182的近端伸入支撑层120z与固定件181之间。在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牵拉件182的远端固定于固定件181的外侧表面,或者牵拉件182固定于固定件181的近端,或者固定件181表面设置有用于连接牵拉件182的连接结构,牵拉件182的远端固定于该连接结构。
固定区142用于设置固定件181,中间区144用于在手柄170牵拉固定件181的过程中产生偏转。固定区142的硬度大于中间区144中小弯侧144a的硬度,有利于提高固定区142对固定件181的固定能力。可以选择固定件181中至少一层结构的硬度大于中间区144小弯侧144a中对应层的硬度,从而加强固定区142对于固定件181的固定能力。
优选地,固定区142外层120w材料硬度相对于中间区144小弯侧144a外层120w(柔软区144r)硬度较高,有利于提高固定区142外层120w材料对固定件181的固定强度,避免固定件181相对于外层120w偏斜,切割外层120w,提高可调弯鞘管100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固定区142支撑层120z与中间区144小弯侧144a支撑层120z硬度相同,可以采用相同材料一体成型,固定区142内层120n与中间区144小弯侧144a内层120n硬度相同,可以采用相同材料一体成型。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区142硬度与中间区144大弯侧144b硬度一致,比如,固定区142的三层层叠结构与中间区144大弯侧144b的三层结构一一对应并且相同,固定区142可以与中间区144大弯侧144b采用相同工艺一体制造,便于工艺实现。
请参阅图2,主体段130具有一定柔性,优选地,主体段130中也包括如上文所述的三层层叠结构,具体每层结构的硬度可与图4所示的情况不同。
优选地,主体段130硬度大于中间区144小弯侧144a的硬度,从而保证调弯状态下偏转主要体现在调弯段140。优选地,主体段130硬度与中间区144大弯侧144b硬度一致。在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主体段130中三层结构与中间区144大弯侧144b中三层结构一一对应且一致,从而便于工艺实现。
优选地,如图2与图3所示,调弯段140包括过渡区146,过渡区146连接在中间区144与主体段130之间,过渡区146中小弯侧144a的硬度介于中间区144小弯侧144a的硬度与主体段130的硬度之间。在过渡区146实现主体段130与中间区144中小弯侧144a的硬度过渡,有利于缓解或避免调弯过程中,中间区144与主体段130之间出现弯折痕迹,使得中间区144从主体段130的远端开始平缓出现弯曲形变,偏转集中体现在中间区14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过渡区146小弯侧144a中至少一层结构的硬度,大于中间区144小弯侧144a对应层结构的硬度,并且小于主体段130对应层结构的硬度。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过渡区146小弯侧144a通过设置外层120w的硬度大于中间区144小弯侧144a外层120w的硬度,并且小于主体段130外层120w的硬度,实现过渡区146的硬度过渡作用。
优选地,固定区142,中间区144的大弯侧144b,过渡区146的大弯侧144b以及主体段130的三层层叠结构一致,硬度一致。
在工艺实现上,内层120n、支撑层120z与外层120w可以均为管状件,将三层材料层叠套设于一体,外层120w由第一材料制成,在对应中间区144的小弯侧144a以及过渡区146的小弯侧144a位置镂空,并在该镂空处远端设置的第二材料片对应中间区144的小弯侧144a,并在该镂空处的近端设置第三材料片以对应过渡区146的小弯侧144a,第二材料片的硬度对应加硬区144y的硬度,第三材料片对应柔软区144r的硬度。后续通过热熔将第一材料的外层120w与第二材料片以及第三材料片连接于一体,并将内层120n、支撑层120z与外层120w三层材料热熔连接于一体。
请参阅图6,图6为图2中的调弯段140的调弯角度与预弯角度示意图。优选地,调弯段140预定型为弯曲状,调弯段140预弯的弯曲内侧与小弯侧144a一致,即调弯段140的预弯方向与其在手柄170的控制下相对于主体段130偏转的方向一致,也即,调弯段140的预弯方向与调弯方向一致,便于在中间区144相对于主体段130预定型形成的预弯角度的基础上进行调弯,扩大调弯角度范围。即使在手柄170并未控制调弯的情况下,调弯段140相对于主体段130仍然具有一定的弯曲角度,便于适应生物体的解剖结构,在手术过程中减少调弯的角度与次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不限于调弯段140预定型为弯曲状。
如图6所示,调弯段140的预弯角度V1为,调弯段140预定型的相对于所述主体段130偏转的角度,即手柄170未控制调弯段140调弯的情况下,调弯段140的延伸方向与主体段130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本实施方式中,预弯角度V1为调弯段140的延伸方向与主体段130延伸方向之间的多个夹角中的锐角。可选地,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调弯段140的预弯角度VI范围20-70度。
可选地,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手柄170的控制下,调弯段140的调弯角度V2为0-120度。调弯段140的调弯角度V2是指,在手柄170的控制下,调弯段140相对于主体段130产生的偏转角度。
优选地,调弯段140的预弯角度V1范围20-70度,并且调弯段140的调弯角度V2为0-120度。在手柄170并未牵拉牵拉件182控制调弯段140偏转的情况下,调弯段140预弯角度为20-70度。在预弯角度的基础上,手柄170牵拉牵拉件182实现调弯段140的调弯功能,调弯段140相对于主体段130发生偏转的调弯角度范围为0-120度。因此,在预弯角度为20度的情况下,调弯段140相对于主体段130的可偏转角度范围为20-140度,在预弯角度为70度的情况下,调弯段140相对于主体段130的可偏转角度范围在70-190度。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调弯段140的预弯角度范围20-40度,调弯角度为0-80度。优选地,调弯段140长度为2-4cm,从而便于调弯段140在介入路径的远端位置根据生物体的解剖结构进行偏转,使得调弯段140的远端顺利到达用于释放医疗器械的目标位置。在可调弯鞘管100用于输送并释放左心耳封堵器的应用环境下,调弯段140上述调弯角度、预弯角度以及长度的参数设置,便于调弯段140从房间隔穿刺位置延伸并偏转至左心耳,便于医生操作。
请一并参阅图2与图7,图7为图2中主体段130的预弯角度示意图。可选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段130包括预弯段132与直管段134,预弯段132设置于直管段134的远侧。在自然状下(不受外力作用),直管段134基本呈直线状,预弯段132通过预定型实现相对于直管段134偏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弯段132的预弯角度为45-90度。预弯段132的预弯角度V3为预弯段132的延伸方向与直管段134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本实施方式中,预弯角度V3为预弯段132的延伸方向与直管段134延伸方向之间的多个夹角中的锐角。在调弯段140近侧设置一预弯段132,便于适用于生物体解剖结构。优选地,预弯段132预弯角度V3为30-60度,预弯段长度3-7cm,从而提高预弯段132的顺应性,在可调弯鞘管100用于输送并释放左心耳封堵器的应用环境下,调弯段140位于目标位置的状态时,便于预弯段132沿着下腔静脉至房间隔的弯曲介入路径穿置于右心房内,减少对脉管***的压迫与刺激。
请再次参阅图1,手柄170设置有操作件172以供操作者操作控制,操作件172可以是能够沿手柄170表面移动,及/或操作件172可以沿手柄170的径向移动,及/或操作件172能够在手柄170表面旋转。操作件172与牵拉件182的近端连接,用于向近侧牵拉或向远侧放松牵拉件182,从而实现调弯段140的可控调弯功能。
优选地,调弯段140设置于管体远端,便于控制医疗器械的释放位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调弯段140设置在管体120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位置,即固定件181并未设置在管体120的远端,而是设置在管体120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位置。优选地,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在管体120的远端再设置能够调弯或预弯的区段,以提高管体120的偏转灵活度等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以上实施方式中的具体技术方案可以相互适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以及连接所述管体近端的手柄,所述管体包括主体段与调弯段,所述调弯段连接在所述主体段的远侧,所述调弯段能够在所述手柄的控制下相对于所述主体段偏转;
所述调弯段包括在周向上分布的小弯侧与大弯侧,在所述调弯段相对于所述主体段偏转的状态下,于所述调弯段的同一轴向位置处,所述小弯侧相对于所述大弯侧的曲率半径小,所述调弯段包括在其轴向上延伸的中间区,所述中间区的小弯侧的硬度小于所述主体段的硬度,在所述中间区,所述大弯侧的硬度大于所述小弯侧的硬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沿径向由内至外依次层叠设置的内层、支撑层以及外层,在所述中间区,
所述大弯侧的内层硬度大于所述小弯侧的内层硬度;及/或
所述大弯侧的支撑层硬度大于所述小弯侧的支撑层硬度;及/或
所述大弯侧的外层硬度大于所述小弯侧的外层硬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沿径向由内至外依次层叠设置的内层、支撑层以及外层,在所述中间区,所述大弯侧的外层硬度大于所述小弯侧的外层硬度,所述大弯侧的外层的硬度取值范围为50D-80D,所述小弯侧的外层的硬度取值范围为20D-50D。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区,所述大弯侧的外层的硬度取值范围为60D-80D,所述小弯侧的外层的硬度取值范围为30D-40D;及/或
所述外层的材料为尼龙(PA)、嵌段聚醚酰胺弹性体(Pebax)、聚乙烯(PE)、聚丙烯(PP)或热塑性聚氨酯(PUR-T)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弯侧占据圆周范围等于或小于所述小弯侧。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弯段在所述大弯侧各处硬度一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弯段包括固定区,所述固定区近端连接所述中间区,所述可调弯鞘管包括固定件与牵拉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固定区,所述牵拉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手柄,所述手柄用于通过牵拉所述牵拉件以及所述固定件,从而使得所述调弯段相对于所述主体段偏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区硬度大于所述中间区中所述小弯侧的硬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区硬度与所述中间区中所述大弯侧硬度一致。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段的硬度与所述大弯侧硬度一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弯段包括过渡区,所述过渡区连接在所述中间区与所述主体段之间,所述过渡区中小弯侧的硬度介于所述中间区中所述小弯侧的硬度与所述主体段的硬度之间。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弯段预定型为弯曲状,所述调弯段的预弯方向与其在所述手柄的控制下相对于所述主体段偏转的方向一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弯段的预弯角度为20-70度;及/或
在所述手柄的控制下,所述调弯段的调弯角度为0-120度。
14.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段包括预弯段与直管段,所述预弯段设置于所述直管段的远侧,所述预弯段预定型为相对于所述直管段偏转。
15.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可调弯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弯段设置于所述管体远端。
CN202223409577.7U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可调弯鞘管 Active CN219630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09577.7U CN219630395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可调弯鞘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09577.7U CN219630395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可调弯鞘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0395U true CN219630395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1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09577.7U Active CN219630395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可调弯鞘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03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79236B2 (en) Mechanical interlock for catheters
JP6050477B2 (ja) 操縦可能なルーメンパンチ
EP3490658B1 (en) Intravascular device delivery sheath
US11185665B2 (en) Introducer with steerable distal tip section
EP3226956B1 (en) Steerable catheter with pull wire
EP2956197B1 (en) Steerable medical device having multiple curve profiles
JP5806495B2 (ja) 二重偏向型電気生理学的カテーテル
EP3352832B1 (en) Guide extension catheter with perfusion openings
JP6412505B2 (ja) 操縦可能ガイドワイヤおよび使用方法
JP7188847B2 (ja) 操縦可能な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ステム
US20200238057A1 (en) Balloon catheter
US20210008355A1 (en) Guide extension catheter
WO2014162608A1 (ja) 長尺部材
US20240207578A1 (en) Directional enhancement feature for articulation catheter
CN219630395U (zh) 一种可调弯鞘管
WO2018012399A1 (ja)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EP4243907A2 (en) Device for heart repair
CN117561096A (zh) 键接可转向导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