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85927U - 一种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85927U
CN219585927U CN202320077397.9U CN202320077397U CN219585927U CN 219585927 U CN219585927 U CN 219585927U CN 202320077397 U CN202320077397 U CN 202320077397U CN 219585927 U CN219585927 U CN 219585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sludge
coagulation
integrated device
floc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773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文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X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X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3200773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85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85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859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包括设置有内腔体的装置本体,内腔体中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混凝罐、第二混凝罐、絮凝罐、澄清池和中和池;第一混凝罐上连接有用于添加混凝剂的第一计量泵,第二混凝罐上连接有用于添加碱液的第二计量泵,絮凝罐上设置有用于添加絮凝剂的第三计量泵;澄清池底部设置有污泥漏斗,污泥漏斗下方设置有污泥排放口和污泥回流口,污泥排放口经过污泥排放管道连接污泥池;污泥回流口经回流管道连通第一混凝罐;中和池还连接有自动加酸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化结构、占地面积小、处理流程短、对水煤浆提浓废水的硬度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具有很强的推广使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给水软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原煤中钙镁离子、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在水煤浆制备及管道输送过程中会大量析出,使得煤浆上清液的总硬度超过650mg/L;随着渭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提浓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至煤化工生产补水,而如果提浓废水的硬度过高,就会对整个化工***造成许多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因结垢使得气化装置、换热装置及管道堵塞;对堵塞水处理***超滤及反渗透膜元件,使得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增加生产过程中阻垢剂使用量,加大生产成本。
目前,常用的除硬方法有药剂软化法、离子软化法及膜去除方法,其中药剂软化根据使用条件不同又分为石灰法、石灰-纯碱法,这些方法在传统水处理行业都有较广泛的应用,但因物料产生无法处置及设备占地面积大等问题,难以在水煤浆提浓废水处理中应用。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适用于水煤浆提浓废水的除硬一体化装置,以便能较好地降低产水硬度、减少***结垢和堵塞,保证***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降低日常维护及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煤浆提浓废水处理缺少使用的小型设备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包括设置有内腔体的装置本体,所述内腔体中设置有至少一个除硬单元,所述除硬单元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混凝罐、第二混凝罐、絮凝罐、澄清池和中和池;
所述第一混凝罐上连接有用于添加混凝剂的第一计量泵,第二混凝罐上连接有用于添加碱液的第二计量泵,絮凝罐上连接有用于添加絮凝剂的第三计量泵;
所述澄清池底部设置有污泥漏斗,所述污泥漏斗下方设置有污泥排放口和污泥回流口,所述污泥排放口经过污泥排放管道连接污泥池;所述污泥回流口经回流管道连通第一混凝罐;
所述中和池还连接有自动加酸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具体的,所述第一混凝罐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器,第二混凝罐内设置有第二搅拌器,絮凝罐内设置有第三搅拌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絮凝罐内还设有絮凝稳流桶,所述第三搅拌器的搅拌叶轮置于絮凝稳流桶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澄清池内的上部设置有用以截留水中悬浮物的双层斜管沉淀装置;澄清池内的底部还设置有刮泥板。
更进一步的,所述中和池和第二混凝罐内均设置有PH计。
更进一步的,所述澄清池出水口设置有出水堰。
更进一步的,所述澄清池内上部倾斜设置有沉降板,所述沉降板与澄清池内壁所夹的锐角为30~60°。
更进一步的,所述中和池内的PH调节范围为7~7.5;所述第二混凝罐内的PH调节范围为10.5~11。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凝罐、第二混凝罐、絮凝罐和澄清池的体积比为1:1:2.89:14.45。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凝罐、第二混凝罐、絮凝罐和澄清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有流量计和硬度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化结构、占地面积小、处理流程短、对水煤浆提浓废水的硬度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可以通过调节污泥排放管道和污泥回流管道的流量来调节污泥回流比,在有效减少混凝剂、絮凝剂使用的同时,加速污泥沉淀,从而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双层斜管沉淀装置去除原水中悬浮物,从而有效降低了出水中悬浮物含量,较好地解决了后续处理***的结垢及污堵问题很大的减缓。
(3)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第二混凝罐和中和池内的pH值来达到除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B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D-D剖面图
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
1-装置本体,2-第一混凝罐,3-第二混凝罐,4-絮凝罐,5-澄清池,6-中和池,41-絮凝稳流桶,51-污泥漏斗,52-刮泥板,53-出水堰,54-双层斜管沉淀装置,55-沉降板,511-污泥排放口,512-污泥回流口。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所有用到的零部件,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均采用本领域已知的零部件。
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术语“上”、“下”、“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不能将上述术语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的前,后如图1所示描述。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序数词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包括设置有内腔体的装置本体1,内腔体中设置有至少一个除硬单元,除硬单元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混凝罐2、第二混凝罐3、絮凝罐4、澄清池5和中和池6;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内腔体中设置有两个除硬单元,每个除硬单元中,第一混凝罐2和第二混凝罐3通过第一连通管相连,第二混凝罐3与絮凝罐4通过第二连通管相连,絮凝罐4与澄清池5通过第三连通管相连,澄清池5上方为集水区,下方为沉淀区,澄清池5上设置有用于排放集水区中清水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中和池6相连;
本实施例中,第一混凝罐2、第二混凝罐3、絮凝罐4、澄清池5和中和池6各自独立运行,能够确保废水在每个组件内获得最佳停留时间和最佳除硬效果。
第一混凝罐2上连接有用于添加混凝剂的第一计量泵,第二混凝罐3上连接有用于添加碱液的第二计量泵,絮凝罐4上设置有用于添加絮凝剂的第三计量泵;
本实施例中,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碱液选用氢氧化钠溶液,本实施例中,向絮凝罐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和聚乙烯酰胺,中和池6还连接有自动加酸装置,自动加酸装置用于向中和池6中添加稀盐酸,以调节中和池6内的PH值;
澄清池5底部设置有污泥漏斗51,污泥漏斗51下方设置有污泥排放口511和污泥回流口512,本实施例中,污泥排放口511和污泥回流口512分别连接有污泥排放泵和污泥回流泵,且污泥排放口511经过污泥排放管道连接污泥池;污泥回流口512经回流管道连通第一混凝罐2,进入污泥漏斗51中的污泥,部分经过污泥排放管道进入污泥池,还有大约15%~20%的经回流管道返回第一混凝罐2。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混凝罐2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器,第二混凝罐3内设置有第二搅拌器,絮凝罐4内设置有第三搅拌器。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絮凝罐4内还设有絮凝稳流桶41,絮凝稳流桶41具有稳流作用,第三搅拌器的搅拌叶轮置于絮凝稳流桶41内。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澄清池5内的上部设置有用以截留水中悬浮物的双层斜管沉淀装置54,双层斜管沉淀装置54用于加速泥水分离,澄清池5内的底部设置有刮泥板52,刮泥板52用于将沉淀的污泥顺利排入污泥漏斗51。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和池6和第二混凝罐3内设置有PH计,本实施例中,碱液计量泵与第二混凝罐3内的PH计可以实现协连锁,自动加酸装置与中和池6内的PH计可以实现连锁。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澄清池5的出水口设置有出水堰53,出水堰53用于阻挡细小颗粒进入排水渠,且澄清池5内设置有泥位计。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澄清池5内上部倾斜设置有沉降板54,沉降板54与澄清池5内壁所夹的锐角为30~60°。沉降板54有助于废水中污泥的快速沉降。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和池6内的PH调节范围为7~7.5;第二混凝罐3内的PH调节范围为10.5~11,第二混凝罐3内的PH调节有助于减少中和池的盐酸使用量。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混凝罐2、第二混凝罐3、絮凝罐4和澄清池5的体积比为1:1:2.89:14.45。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混凝罐2、第二混凝罐3、絮凝罐4和澄清池5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有流量计和硬度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
待处理的水煤浆提浓废水经原水管线进入第一混凝罐2,在第一混凝罐2中加入适量的聚合氯化铝,在搅拌器的作用下进行混凝反应,使水体产生一定樊花,废水经第一混凝罐2进入第二混凝罐3,利用加药泵向第二混凝罐2加入30%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将第二混凝罐3内的PH控制在10.5~11之间,使得水体樊花颗粒变大;然后废水煤浆提浓废水进入絮凝罐4中,在絮凝罐4加入碳酸钠溶液,在碱性环境下,水体中的钙镁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反应产生碳酸钙、碳酸镁沉淀,并加入聚丙烯酰胺,使得沉淀物聚合变大,之后废水进入在澄清池,水煤浆提浓废水在斜板的作用下泥水分离,沉淀污泥顺利排入污泥漏斗51;澄清池上部的集水区内的产水经管道引入中和池6,向中和池6内加入30%的盐酸,将水的PH值调回至中性。
在某水煤浆提浓项目正产生产情况下,其生产废水PH为7.8~8.2,总硬度为480~900mg/L,属于典型的高硬度废水,需要进行治理,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处理后,产水的PH为7.5~8.1,总硬度为160~180mg/L,满足下游***的要求。
上述实施过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包括设置有内腔体的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体中设置有至少一个除硬单元,所述除硬单元包括依次连通设置有第一混凝罐(2)、第二混凝罐(3)、絮凝罐(4)、澄清池(5)和中和池(6);
所述第一混凝罐(2)上连接有用于添加混凝剂的第一计量泵,第二混凝罐(3)上连接有用于添加碱液的第二计量泵,絮凝罐(4)上连接有用于添加絮凝剂的第三计量泵;
所述澄清池(5)底部设置有污泥漏斗(51),所述污泥漏斗(51)下方设置有污泥排放口(511)和污泥回流口(512),所述污泥排放口(511)经过污泥排放管道连接污泥池;所述污泥回流口(512)经回流管道连通第一混凝罐(2);
所述中和池(6)还连接有自动加酸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罐(2)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器,第二混凝罐(3)内设置有第二搅拌器,絮凝罐(4)内设置有第三搅拌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罐(4)内还设有絮凝稳流桶(41),所述第三搅拌器的搅拌叶轮置于絮凝稳流桶(41)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池(5)内的上部设置有用以截留水中悬浮物的双层斜管沉淀装置(54),澄清池(5)内的底部设置有刮泥板(5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池(6)和第二混凝罐(3)内均设置PH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池(5)的出水口设置有出水堰(53),且澄清池(5)内设置有泥位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池(5)内上部倾斜设置有沉降板(55),所述沉降板(55)与澄清池(5)内壁所夹的锐角为30~6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池(6)内的PH调节范围为7~7.5;所述第二混凝罐(3)内的PH调节范围为10.5~1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罐(2)、第二混凝罐(3)、絮凝罐(4)和澄清池(5)的体积比为1:1:2.89:14.4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罐(2)、第二混凝罐(3)、絮凝罐(4)和澄清池(5)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有流量计和硬度检测仪。
CN202320077397.9U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 Active CN219585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77397.9U CN219585927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77397.9U CN219585927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85927U true CN219585927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86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77397.9U Active CN219585927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859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0943C (zh) 一种烟气脱硫废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4824453U (zh) 一种脱硫废水预处理装置
CN111892142A (zh) 一种除硅剂及除硅除硬的污水处理***和方法
CN111777232A (zh) 生产废水除氟处理***及方法
CN210945141U (zh) 一种井下多效高密度澄清设备
CN104860447A (zh) 新型湿法烟气脱硫废水处理***
CN110104907B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除油***及方法
CN219585927U (zh) 一种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
CN208916969U (zh) 预沉浓浆返回石膏二级脱水***
CN210855500U (zh) 一种排污水处理回用***
CN209456210U (zh) 一种用于锅炉补给水处理自用水合理回用***
CN216863867U (zh) 一种制水厂尾水资源化利用工艺***
CN212425717U (zh) 一种煤气化黑灰水处理***
CN212127807U (zh) 一种造纸污水除钙***
CN211871651U (zh) 一种液晶面板生产厂含氟废水处理装置
CN210825718U (zh) 一种一体式废水除硬装置
CN210795878U (zh) 机械沉淀净水装置
CN220579025U (zh) 一种高效沉淀池
CN111995114A (zh) 一种煤气化黑灰水处理方法及处理***
CN220597255U (zh) 一种芯片废水回用设备
CN221254278U (zh) 一种高效除氟剂处理高浓度含氟废水及回用***
CN218620525U (zh) 一种对于含磷废水的水处理***
CN218900922U (zh) 一种沉淀池
CN204981291U (zh) 一种澄清池
CN216236413U (zh) 一种针对高硬度废水的结晶流化床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