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61386U - 一种美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美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61386U
CN219461386U CN202320027661.8U CN202320027661U CN219461386U CN 219461386 U CN219461386 U CN 219461386U CN 202320027661 U CN202320027661 U CN 202320027661U CN 219461386 U CN219461386 U CN 219461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heat
cooling
outlet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2766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少卿
林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oulai Intelligent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oulai Intelligent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oulai Intelligent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oulai Intelligent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2766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61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61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613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美容装置,包括外壳、出光组件和散热组件,外壳具有容纳腔,外壳上设有第一散热出口、第二散热出口,第一散热出口与第二散热出口分别位于外壳的相对两侧;出光组件位于容纳腔内,出光组件包括第一透光体、反光杯和光源,反光杯和第一透光体之间围合形成反光腔,光源至少部分设置在反光腔内;散热组件包括冷却驱动部、散热器;外壳、出光组件以及散热组件围合形成散热通道;冷却驱动部用于驱动冷媒在散热通道内流动,散热通道内的冷媒吸收热量后通过第一散热出口和第二散热出口流出外壳外,冷却驱动部具有供冷媒输入的冷却入口及供冷媒输出的冷却驱动口;散热通道包括反光腔,热量更均衡、更快速地散出,利于提高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美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美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美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美容的追求越来越多样化,市面上也出现了多样化的美容仪器,例如嫩肤、脱毛等,美容仪器其原理是通过选择性的光源,调节强脉冲光发出的波长,从而达到不同的护理功能,例如,当用于脱毛时,使强脉冲光照透于皮肤表层的毛囊内,破坏掉毛囊,使毛囊失去再生能力,从而达到脱毛的目的。
美容仪器在工作时会光源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及时将热量散出,否则会灼伤用户的皮肤,热量过高也会有损于美容仪器的使用寿命。现有产品虽然也具备一定的散热功能,但由于散热结构及散热通道设计存在一定缺陷,导致其散热效率仍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其散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美容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美容仪器散热效率不高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其散热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美容装置,包括:
外壳,具有容纳腔,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散热出口、第二散热出口,所述第一散热出口与所述第二散热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外壳的相对两侧;
出光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出光组件包括第一透光体、反光杯和光源,所述反光杯和所述第一透光体之间围合形成反光腔,所述光源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反光腔内;
散热组件,包括冷却驱动部、散热器;所述外壳、所述出光组件以及所述散热组件围合形成散热通道;所述冷却驱动部用于驱动冷媒在所述散热通道内流动,所述散热通道内的冷媒吸收热量后通过所述第一散热出口和所述第二散热出口流出所述外壳外,所述冷却驱动部具有供所述冷媒输入的冷却入口及供所述冷媒输出的冷却驱动口;所述散热通道包括所述反光腔。
可选地,所述反光腔与所述第一散热出口相连通;所述散热器具有若干供所述冷媒流动的过道,所述过道具有入风口及出风口,所述过道的入风口与所述冷却驱动口连通,所述散热通道包括所述过道;
所述过道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散热出口相连通;或所述过道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散热出口、第二散热出口均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散热通道包括设于所述反光杯上的第一冷媒入口、第一冷媒出口,所述第一冷媒入口与所述冷却驱动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散热出口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媒入口形成于所述反光杯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端部,所述第一冷媒出口形成于所述反光杯靠近所述第一透光体的一侧缘。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媒出口为设置在所述反光杯的一侧缘的狭长缺口、或设置在所述反光杯上的狭长孔、或设置在所述反光杯边缘的孔带,所述狭长缺口、狭长孔或孔带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反光杯的长度方向一致;
或者,所述第一冷媒出口为所述第一透光体与所述反光杯之间的狭长间隙。
可选地,所述外壳整体呈扁平状设置,所述外壳具有位于所述外壳的厚度方向上的第一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面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散热出口设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散热出口设于所述第二侧面。
可选地,所述散热通道还包括第二冷媒出口,所述第二冷媒出口形成于所述反光杯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冷却驱动口包括第一冷媒驱动口、第二冷媒驱动口,所述第一冷媒驱动口和所述第二冷媒驱动口为并排设置;
所述反光腔和所述第一冷媒驱动口对应设置,所述过道与所述第二冷媒驱动口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散热器包括导热部及散热片组件,所述散热片组件设于所述导热部的一侧;
所述散热片组件包括多个并排间隔设置的散热片,所述过道为相邻所述散热片之间的间隙,所述散热片组件与所述冷却驱动口对应设置。
可选地,
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反光杯的冷却支架,所述冷却支架具有容置内腔,所述反光杯和所述光源均位于所述容置内腔内,所述冷却支架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反光腔相连通的第二冷媒入口;
所述冷却支架与所述散热片组件均位于所述导热部的同一侧,所述冷却支架靠近所述冷却驱动口一端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冷却驱动口连通的过风通口,所述冷却驱动口输出的冷媒可经该所述过风通口流向所述冷却支架与所述导热部之间的间隙,所述冷却驱动口输出的冷媒可依次经所述过风通口、第二冷媒入口流向所述反光腔。
可选地,所述美容装置还包括主控板,所述出光组件、冷却驱动部、冷却支架及散热器均位于所述主控板的同一侧。
可选地,所述主控板上与所述散热片组件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散热器的过道输出的冷媒经所述第一通孔流向所述第二散热出口;
所述散热器靠近所述冷却驱动口的一侧与所述冷却驱动部之间具有缝隙,以使所述冷却驱动口输出的冷媒可同时流向所述过道及所述导热部背向所述散热片组件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散热器包括导热部及散热片组件,所述散热片组件和所述出光组件设于所述导热部的同一侧;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反光杯的冷却支架,所述冷却支架具有容置内腔,所述反光杯和所述光源均位于所述容置内腔内,所述冷却支架与所述第一冷媒出口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三冷媒出口;
所述导热部上与所述第一冷媒出口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冷媒出口输出的冷媒依次经所述第三冷媒出口、第二通孔流向所述第一散热出口。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美容装置,其包括外壳、出光组件及散热组件,外壳包括第一散热出口、第二散热出口,且第一散热出口和第二散热出口分别位于外壳的相对两侧,出光组件包括第一透光体、反光杯和光源,反光杯和第一透光体之间围合形成反光腔,散热组件包括冷却驱动部、散热器,外壳、出光组件以及散热组件围合形成散热通道,其通过设置冷却驱动部用于驱动冷媒在散热通道内流动并通过第一散热出口和第二散热出口将吸收热量后的冷媒散出外壳外,从而使得外壳内的热量可同时通过相对设置的第一散热出口、第二散热出口分别散出壳体外,此种设置可使得热量可更均衡、更快速地散出,因而可提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美容装置的一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美容装置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美容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美容装置去掉部分壳体和散热器后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美容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美容装置的出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出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冷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美容装置去掉部分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美容装置的又一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美容装置;
1、外壳;10、容纳腔;11、第一散热出口;12、第二散热出口;13、第一侧面;14、第二侧面;15、插孔;16、通风孔;161、过孔;17、底壳;18、封盖;181、出光孔;19、上盖;191、进风孔;2、出光组件;21、第一透光体;22、反光杯;221、第一冷媒入口;222、第一冷媒出口;223、第二冷媒出口;23、光源;24、反光腔;3、散热组件;31、冷却驱动部;311、冷却入口;312、冷却驱动口;3121、第一冷媒驱动口;3122、第二冷媒驱动口;32、散热器;321、过道;3211、入风口;3212、出风口;3212a、第一过道出风口;3212b、第二过道出风口;322、导热部;3221、第二通孔;323、散热片组件;3231、散热片;33、冷却支架;330、容置内腔;332、第二冷媒入口;334、第三冷媒出口;335、过风通口;34、制冷件;35、导热件;4、主控板;41、第一通孔;42、电容;5、第二透光体;6、含碳导热层;7、脉冲键;8、调节器;H、缝隙;X、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美容装置100的相关示意图,该美容装置100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其可适用于脱毛、嫩肤等,或适用于其它运用脉冲光并通过调整脉冲光的不同波长范围进行不同的美容或皮肤护理的技术方案当中,美容装置100具有速度快、效果好、安全性高、无副作用以及无痛等优势,在美容和医疗行业受到广泛欢迎。以下主要通过将美容装置100用于脱毛用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但并不代表限制本实施例中的美容装置100仅仅用于脱毛。
美容装置100包括外壳1、出光组件2以及散热组件3,外壳1用于供用户握持,出光组件2和散热组件3都安装于外壳1上。
本实施例中,外壳1具有容纳腔10,出光组件2和散热组件3均位于容纳腔10内,其中,出光组件2受电激发产生一定波长范围的强脉冲光,强脉冲光如果照射到人体的皮肤上,可以破坏皮肤上的毛囊,达到永久脱毛的效果,以实现皮肤护理及脱毛的功能,散热组件3用于对出光组件2进行散热。
关于本实施例中关于出光组件2的构成,图4示出了出光组件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出光组件2位于容纳腔10内,出光组件2包括第一透光体21、反光杯22和光源23,反光杯22和第一透光体21之间围合形成一个反光腔24,光源23至少部分设置在反光腔24内,光源23可发射光线,第一透光体21具有光线过滤功能,光源23产生的光线会在反光腔24内汇聚,并经反光杯22反射后将光线投射至第一透光体21,第一透光体21可以过滤掉光源23所发出的不符合波长范围的光线。
反光杯22抵于第一透光体21上,二者围合形成了上述所述的反光腔24;但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光杯22和第一透光体21之间可以不相互抵接,可以为间隔设置;反光腔24也可以是反光杯22与美容装置100中的其他部件所围合而形成,均不影响实现本实施例的目的。
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其中,反光杯22内设置有光源23,光源23可以是电致发光器件,例如LED灯,其中,光源23的发光部分(如LED灯珠部分)可以设置在反光腔24内,以利于反光杯22进行光路引导。
反光杯22具有横截面为弧形或者V形的反射面(图中未标注),本实施例反光杯22的横截面为弧形,光源23产生的光在照射到反射面以后,经过反射面的反射作用,将光线汇集至第一透光体21的入射面,并经过第一透光体21的出射面出射;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23也可以部分设置在反光腔24内,以实现特定的出光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光体21具备一定过滤光线的作用,示例性的,光源23受激发产生的光线波长范围在510-1200nm之间,第一透光体21用于将部分波长范围的光线过滤,以获得期望波长范围的光线,其中示例性的,期望波长范围的光线可以是550-1200nm或者600-1200nm等,以实现不同的用途,例如皮肤护理,不同部位的脱毛,不同肤色人群的脱毛等等。
光源23发出的光线可以是单色光,也可以是复合光、彩色光等等;其自身结构既可以是灯珠,也可以是有丝灯管或无丝灯管,均可以实现本实施例的目的,本实施例中,光源23为长条形,光源23优选为无丝灯管。
第一透光体21的材料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比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光体21的主体结构是玻璃,其中,第一透光体21的主体结构朝向光源23的一侧具有镀膜层,通过镀膜层的滤光作用实现上述滤光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光体21也可以是滤光片,滤光片只要能够实现本实施例滤光作用的目的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图4,外壳1上设有第一散热出口11和第二散热出口12,第一散热出口11与第二散热出口12分别位于外壳1的相对两侧,散热组件3可以通过外壳1的正反两个面上的第一散热出口1111与第二散热出口12将外壳1内的出光组件2的热量排出。
散热组件3包括冷却驱动部31以及散热器32,外壳1、出光组件2以及散热组件3围合形成散热通道冷却驱动部31用于驱动冷媒在散热通道内流动,散热通道中的冷媒可与反光腔24热耦合,以实现降低反光腔24内部温度的目的。
散热通道包括上述所述的反光腔24,反光腔24属于散热通道其中一部分,散热通道内的冷媒吸收热量后通过第一散热出口11和第二散热出口12流出外壳1外,冷却驱动部31具有供冷媒输入的冷却入口311及供冷媒输出的冷却驱动口312,反光腔24与冷却驱动口312连通;冷却驱动部31输出的冷媒可通过冷却驱动口312进入到反光腔24中,冷媒可以吸收反光腔24内的热量,降低反光腔24内部的温度,以避免反光腔24内部温度过高而对外壳1或者出光组件2造成损坏。
冷却驱动部31可以为离心式风机或者轴流式风机或者混流式风机或者横流式风机。优选的,所述冷却驱动部31为离心式风机,以使外部新风轴向进入冷却驱动部31的叶轮后主要沿径向流动。冷媒优选为冷却风,冷却驱动部31产生的冷却风可以从冷却驱动口312输出,冷却风进入到反光腔24内后可以带走反光腔24内气体的热量,进而降低反光腔24内的热量,反光腔24内的热量主要是由光源23产生。
散热组件3位于外壳1内,外壳1设有用于供外部新风进入的进风孔191,进风孔191与冷却入口311对应设置,冷却入口311的一端与冷却驱动口312连通、另一端与进风孔191对应设置并与进风孔191连通,外部新风从进风孔191进入到冷却入口311处,再由冷却驱动部31的冷却驱动口312输出。
美容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环形设置的弹性密封垫,弹性密封垫具有穿孔,冷却驱动部31之朝向进风孔191的一面与外壳1之间一般会存在有空隙,弹性密封垫夹设于冷却驱动部31与外壳1之间以封堵该空隙,进风孔191、弹性密封垫的穿孔以及冷却入口311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并依次连通,以避免外壳1内的热风会被重新吸入到冷却驱动部31的冷却入口311内,从而导致冷却驱动部31散热效果差,同时,弹性密封垫还可以增强冷却驱动部31与外壳1之间的弹力,以减缓冷却驱动部31与外壳1之间的碰撞。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反光腔24与第一散热出口11相连通;散热器32具有若干供冷媒流动的过道321,过道321具有入风口3211及出风口3212,过道321的入风口3211与冷却驱动口312连通,散热通道包括上述所述的过道321;过道321的出风口3212与第二散热出口12对应设置并相连通,冷却驱动口312输出的冷媒可以通过入风口3211进入到散热器32内,带走散热器32内的热量并从出风口3212至第二散热出口12排出。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8和图10,第一散热出口11和第二散热出口12也可均与过道321的出风口相连通,此时,过道321的出风口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过道出风口3212a、第二过道出风口3212b,过道321通过第一过道出风口3212a与第一散热出口11相连通,通过第二过道出风口3212b与第二散热出口12相连通,这样散热器32内的热量既可以从第一散热出口1111排出,又可以从第二散热出口12排出,以便于快速将散热器32内的热量排出至外壳1外。
请进一步参阅图3、图6,本实施例中,散热通道包括设于反光杯22上的第一冷媒入口221与第一冷媒出口222,第一冷媒入口221与冷却驱动口312相连通,第一冷媒出口222与第一散热出口11相连通,第一冷媒入口221形成于反光杯2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端部,第一冷媒出口222形成于反光杯22靠近第一透光体21的一侧缘,第一冷媒入口221和第一冷媒出口222的风口的中心轴线基本呈90度垂直设置,冷媒在从第一冷媒入口221进入到第一冷媒出口222的过程中,冷媒的风路方向将发生改变,将冷媒导送至第一散热出口11,以将反光腔24内的热量排出至外壳1外。
第一冷媒出口222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
一实施例中,第一冷媒出口222为设置在反光杯22的一侧缘的狭长缺口,狭长缺口的长度方向和反光杯22的长度方向一致,狭长缺口紧贴于第一透光体21设置,从第一冷媒入口221进入的冷媒进入到反光腔24内,以实现与反光腔24热耦合,再通过狭长缺口可以输送至第一散热出口11。
一实施例中,第一冷媒出口222为设置在反光杯22上的狭长孔,狭长孔的长度方向和反光杯22的长度方向一致,从第一冷媒入口221进入的冷媒进入到反光腔24内,以实现与反光腔24热耦合,再通过狭长孔可以输送至第一散热出口11。
一实施例中,第一冷媒出口222为设置在反光杯22边缘的孔带,孔带的长度方向和反光杯22的长度方向一致,从第一冷媒入口221进入的冷媒进入到反光腔24内,以实现与反光腔24热耦合,再通过孔161带可以输送至第一散热出口11。
一实施例中,第一冷媒出口222为第一透光体21与反光杯22之间的狭长间隙,即该间隙可为在反光杯22上开设镂空缺口所形成,也可为反光杯22的侧边缘与第一透光体21之间的间隔空隙,间隙的长度方向和反光杯22的长度方向一致。
本实施例中,外壳1整体呈扁平状设置,以便于供人手握持,外壳1具有位于外壳1的厚度方向上的第一侧面13、以及与第一侧面13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14,第一散热出口11设于第一侧面13,第二散热出口12设于第二侧面14,实现两个方向的共同散热,以便于将散热器32内的热量快速排出至外壳1外。
请进一步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通道还包括第二冷媒出口223,第二冷媒出口223形成于反光杯22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的端部,第二冷媒出口223与第一冷媒入口221形成对流,由冷却驱动口312输出的冷媒可以进入到冷媒入口内,再从第二冷媒出口223直线排出,冷媒可以快速带走反光腔24内的热量。即本实施例中,反光杯22上同时设置有第一冷媒出口222、第二冷媒出口223,经第一冷媒出口222流出的冷媒可通过第一侧面13的第一散热出口11流出外壳1外,经第二冷媒出口223流出的冷媒也可经第一散热出口11流出。
参见图3、图4,冷却驱动口312包括第一冷媒驱动口3121和第二冷媒驱动口3122,第一冷媒驱动口3121和第二冷媒驱动口3122为并排设置,反光腔24和第一冷媒驱动口3121对应设置,以对反光杯22内气体进行降温,过道321与第二冷媒驱动口3122对应设置,以对散热器32进行降温,散热片组件323和反光腔24内热量可从第一散热出口11和第二散热出口12排出。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冷却驱动部31也可只包括一个驱动口,即将第一冷媒驱动口3121和第二冷媒驱动口3122合并为一个驱动口,同样可实现输出冷媒的目的。
出光组件2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冷却驱动部31可以驱动冷媒流入所述外壳1内,利用冷媒将反光腔24和散热片组件323热量导走,实现对美容装置100内部器件快速降温,避免美容装置100内部空间内热度过高,防止美容装置100内的器件发生短路、烧毁、***等危险情况。
本实施例中,反光腔24和第一冷媒驱动口3121相对设置,散热器32与第二冷媒驱动口3122相对设置,第一冷媒入口221和入风口3211均与冷却驱动口312直接连通,可以减小美容装置100的整体体积。
本实施例中,散热器32包括导热部322及散热片组件323,散热片组件323设于导热部322的一侧,散热片组件323与导热部322的一端连接,导热部322具有传导热量的作用,导热部322可以为具有封闭内腔的均温板,均温板的内腔可以设置有冷却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液优选地为冷却水,冷却液可以加速导热部322的导热效果,从而使得导热部322可以不断将热量传递给散热片组件323上,由散热片组件323进行散热。
请进一步参阅图3、图8和图9,散热片组件323包括多个并排间隔设置的散热片3231,过道321为相邻散热片3231之间的间隙,散热片组件323与冷却驱动口312对应设置,以使冷却驱动口312输出的冷媒可流向过道321,对散热片组件323进行降温,进一步提升脱毛装置的整体散热效果。
散热片3231之间的间隙可以大致为长条形腔体结构,间隙的结构对美容装置100并没有影响,只要能实现冷却驱动口312输出的冷媒可流向散热器32的一侧即可。
散热组件3还包括用于安装反光杯22的冷却支架33,冷却支架33具有容置内腔330,反光杯22和光源23均位于容置内腔330内,以对出光组件2进行固定,优选地,出光组件2卡插于冷却支架33上,冷却支架33的侧壁设有与反光腔24相连通的第二冷媒入口332。具体地,冷却支架33与散热片组件323均位于导热部322的同一侧,冷却支架33的外表面与导热部322面向冷却支架33的一侧之间具有间隙X,冷却支架33靠近冷却驱动口312一端的端面上设有与冷却驱动口312连通的过风通口335,冷却驱动口312输出的冷媒可经该过风通口335流向冷却支架33与导热部322之间的间隙X,再经由第二冷媒出口335流向反光腔24内,即冷却驱动口312输出的冷媒可依次经过风通口335、第二冷媒入口332流向反光腔24,以实现对反光腔24内热量进行降温。
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美容装置100还包括主控板4,电容42等元器件都设置在主控板4上,电容42等元器件、出光组件2、冷却驱动部31以及散热器32都与主控板4电性连接,主控板4位于外壳1内,出光组件2、冷却驱动部31、冷却支架33及散热器32均位于主控板4的同一侧,这样可以使得美容装置100内部的结构更紧凑,主控板4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
美容装置100还包括脉冲键7,脉冲键7安装于外壳1上,脉冲键7与主控板4电性连接,按下脉冲键7,可以给光源23一个瞬间的高压脉冲,以激发控制光源23发光,产生脉冲光光线,使美容装置100工作,不按压脉冲键7,光源23就不会发光。
美容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温控装置,温控装置优选为温度传感器或者温控器等,温控装置安装于外壳1内并位于散热通道之远离冷却驱动部31的一侧,温控装置与主控板4电性连接,温控装置可以优选为靠近第一散热出口11处进行设置。
当温控装置检测到第一散热出口11处温度过高时,温控装置会将信息传递给主控板4,主控板4将会切断出光组件2的电源,使出光组件2停止工作,以避免外壳1内部温度过高而产生安全隐患,比如冷却驱动部31损坏,会导致第一散热出口11处温度过高,此时脉冲光对人体皮肤所产生的灼烧感就无法快速进行转移,从而对人体皮肤造成损坏,这时就需要主控板4切断出光组件2处的电量,以使反光腔24内部温度能够降低。
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5、以及图10,主控板4上与散热片组件323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41,散热器32的过道321输出的冷媒经第一通孔41流向第二散热出口12,以将散热器32内的热量散出。
散热器32靠近冷却驱动口312的一侧与冷却驱动部31之间具有缝隙H,以使冷却驱动口312输出的冷媒可同时流向过道321及导热部322背向散热片组件323的一侧,以对导热部322背面进行散热,用于多方位降低导热部322的热量,对导热部322进行降温,进一步提升脱毛装置的整体散热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5,在另一实施例中,散热器32包括导热部322及散热片组件323,散热片组件323和出光组件2设于导热部322的同一侧;散热组件3还包括用于安装反光杯22的冷却支架33,冷却支架33具有容置内腔330,反光杯22和光源23均位于容置内腔330内,冷却支架33与第一冷媒出口222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三冷媒出口334,第三冷媒出口334与第一散热出口11对应设置,以便于排出反光腔24内的热量。
具体地,导热部322上与第一冷媒出口222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3221,第一冷媒出口222输出的冷媒依次经第三冷媒出口334、第二通孔3221流向第一散热出口11,以实现对脱毛装置进行散热。
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美容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透光体21背向反光杯22的一侧的第二透光体5,光源23产生的光线依次透过第一透光体21和第二透光体5,美容装置100利用光线穿透皮肤照射毛囊进行脱毛,会在皮肤上产生灼烧感,第二透光体5在使用的过程中会紧贴于人体的皮肤,第二透光体5可以快速降温以减小光线带来的灼烧感,保证舒适性。
第二透光体5为晶体材质,具体可为蓝宝石、K9玻璃、水晶玻璃,仅需满足透光晶体的材质皆可,本实施例中,第二透光体5优选为蓝宝石晶体材质制作而成。
可选的,第二透光体5可为圆形板件或者矩形块,本实施例中,第二透光体5优选为矩形块。
第二透光体5与皮肤被照射的区域接触,对被照射的皮肤进行冷敷降温,以减缓被照射皮肤产生的灼痛感,且第二透光体5可以接近零度的低温,真正做到使灼烧的皮肤达到无限接近冰点,可减缓皮肤的灼痛感,且短时间的接触不会造成皮肤损伤。
第二透光体5可以快速降温以减小光线带来的灼烧感,保证舒适性,第二透光体5可接收第一透光体21过滤后的光线,并出射光线,这些光线为具有特殊波长的强脉冲光,利用这些光线实现破坏毛囊,以对人体的皮肤进行脱毛处理,并达到永久脱毛的效果。
第二透光体5远离第一透光体21的一面与人体接触,其接触的表面可为弧面或者平面,优选为平面结构。
本实施例中,散热器32与第二透光体5热耦合,散热片组件323可与第二透光体5进行热交换,冷却驱动部31还用于向散热片组件323输出冷媒,冷却驱动部31可以对散热片组件323进行降温,间接对第二透光体5进行降温,以使得第二透光体5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温度下。
散热组件3还包括制冷件34,制冷件34具有冷端以及与冷端相远离的热端,制冷件34的冷端与第二透光体5热耦合;制冷件34的热端与散热器32热耦合,制冷件34可以对第二透光体5进行降温,并将第二透光体5上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器32的导热部322上,继而传递到散热片组件323上。
制冷件34可以为TEC半导体温差制冷片,在制冷件34工作期间,只要制冷件34的冷端与制冷件34的热端出现温差,热量便不断地进行传递,将热量移动到制冷件34的热端并通过散热器32散发出去。因此,制冷件34对于第二透光体5来说是主动制冷的装置,而对于整个装置来说,只能算是主动的导热装置。
散热组件3还包括导热件35,设置在制冷件34的冷端和第二透光体5之间,导热件35的上下两端面分别与制冷件34的冷端和第二透光体5热耦合,第二透光体5上的热量可以通过导热件35传递到制冷件34上,再传递到散热器32进行散热,导热件35为片状的导热垫。
在原理上,制冷件34也可以算是一个热传递的工具,虽然制冷件34会主动为导热件35散热,但依然要将制冷件34的热端高于散热器32的热量散发掉,导热件35上的热量来源于第二透光体5。
可以理解,由于第二透光体5为蓝宝石材质,因此,当光源23发射光线时,由于蓝宝石有较强的导热性能,使得制冷件34和第二透光体5能高效的产生热交换,从而达到最优的制冷效果。
本实施例中,散热片组件323和制冷件34都位于导热部322的同一侧,以便于减小美容装置100内部的整体结构尺寸,使得美容装置100的内部结构更紧凑。
请继续参阅图8,散热器32上设有含碳导热层6,含碳导热层6可通过粘贴、电镀或喷涂的方式设于散热器32上,以提高导热部322的导热效果,含碳导热层6需要拥有非常好的热传导性能,含碳导热层6优选为石墨烯。
作为一实施方式,含碳导热层6可设置在导热部322上,石墨烯具有非常好的热传导性能,可以进一步提高导热部322的导热效果。当然,含碳导热层6也可设置在散热片组件323上。
请进一步参阅图1至图3、以及图11,本实施例中,外壳1上设置有用于插设电源接口端子或电源线的插孔15,由于美容装置100在工作时所需要的电量特别大,因此,外壳1内部不会内置电源,一般会在插孔15上***电源接口端子或电源线,以为美容装置100提供外接电源。
外壳1上靠近插孔15的位置设置有通风孔16;该通风孔16可以用于向外壳1内进风或者出风,以进一步降低外壳1内的温度。
通风孔16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在此并没有限制,本实施例中通风孔16包括若干个过孔161,若干个过孔161围绕插孔15呈弧形阵列排布,以避免外部大的颗粒杂质进入到外壳1内。
外壳1包括底壳17、封盖18以及上盖19,上盖19卡扣于底壳17上,封盖18的一端与上盖19相卡接、另一端与底壳17相卡接,封盖18上贯穿设有出光孔181,出光孔181与容纳腔10连通,第二透光体5安装于出光孔181上。
底壳17、上盖19以及封盖18围合形成了所述的容纳腔10,进风孔191和第一散热出口11均设于上盖19,进风孔191用于给冷却驱动部31提供进风,第二散热出口12设于底壳17,若干个过孔161其中一部分设于上盖19、另一部分设于底壳17。
请继续参阅图1至3,美容装置100还包括用于调节光源23功率的调节器8,外壳1还贯穿设有安装孔,调节器8安装于安装孔上并与主控板4电性连接,以便于随时调节光源23的亮度。
调节器8包括旋钮以及安装于主控板4上的档位开关,该档位开关为旋转式开关,内部有扭簧,旋钮安装于安装孔上并与档位开关转动连接,光源23的功率等级可分为四级,每旋转旋钮一次,光源23的亮度就发生一次改变,四个功率等级可依次进行循环,旋钮在每次旋转后都将重新回到初始状态,旋钮为旋转耳朵式结构,在触摸时更有机械感。
散热器32与主控板4之间还可以设有绝缘垫片,绝缘垫片具体可为麦拉片等绝缘材质制作,绝缘垫片可以起到高压绝缘作用,以避免主控板4与散热器32之间发生电传导。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美容装置100的工作原理:
光源23发出的光经过第一透光体21过滤后,再通过第二透光体5射出以给皮肤进行脱毛,此时,光源23将会散发热量,且光线作用于皮肤上的温度也将会导送至第二透光体5上,第二透光体5内热量经导热件35传递到制冷件34上,再由制冷件34将热量传递给散热组件3上,以对第二透光体5进行降温;冷却驱动部31可输出冷媒,其中一部分冷媒通过第一冷媒驱动口3121进入到反光腔24内,并依次经过第一冷媒出口222、导热部322上的第二通孔3221和第一散热出口11,以带走反光腔24内的热量;另一部分冷媒通过第二冷媒驱动口3122给散热片3231进行散热,再将热量由第一通孔41穿过后从第二散热出口12排出,以带走散热片3231上的热量;
冷却支架33与散热片组件323均位于导热部322的同一侧,冷却支架33靠近冷却驱动口312一端的端面上设有与冷却驱动口312连通的过风通口335,冷却驱动口312输出的冷媒可经该过风通口335流向冷却支架33与导热部322之间的间隙X,冷却驱动口312输出的冷媒可依次经过风通口335、第二冷媒入口332流向反光腔24,以进一步实现对反光腔24内热量进行降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美容装置100具有如下的优点:
1、出光组件2和散热组件3都位于冷却驱动部31的旁侧,其中,冷却驱动部31的第一冷媒驱动口3121正对于反光腔24设置并与其连通,冷却驱动部31的第二冷媒驱动口3122正对于散热器32的过道321并与其连通,以上设置使得美容装置100内的部件结构紧凑,减小了美容装置100整机的体积。
2、第二透光体5从外壳1的头部外露与人体皮肤实际接触,使用户在使用美容装置100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第二透光体5冷敷的效果,降低了用户因使用美容装置100产生的热量而产生的较强疼痛感。
3、第二透光体5采用晶体材质,可为蓝宝石材质,蓝宝石具有较强的导热性能,在降低光源23发出光线的热度同时保持光线的透光率。
4、制冷件34可为TEC半导体制冷片,其具有冷端和热端,其冷端与第二透光体5连接,热端与散热器32连接,只要冷、热端出现温差,热量便可不断地进行传递,从而能将热量不断地通过散热器32散发出去,能有效地提高美容装置100散热降温效果。
5、导热件35为柔性材质制作的导热垫,可以缓冲制冷件34与第二透光体5之间的碰撞,并具有传导第二透光体5的热量的作用。
6、增设调节器8,调节器8可用于调节光源23的功率,以改变光源23的亮度,每旋转调节器8中旋钮一次,光源23的亮度就发生一次改变,四个功率等级可依次进行循环,旋钮在每次旋转后都将重新回到初始状态,旋钮为旋转耳朵式结构,在触摸时更有机械感。
7、美容装置100还包括脉冲键7,主控板4上的灯座给光源23提供直流电压,光源23优选为无丝灯管,但此时无丝灯管不会亮,反光杯22与主控板4电连接,反光杯22作为触发极,脉冲键7安装于外壳1上,脉冲键7与主控板4电性连接,按下脉冲键7,可以通过主控板4和反光杯22给无丝灯管一个高压脉冲时,激发控制无丝灯管亮,以使光源23能产生瞬时的光线,使美容装置100工作,不按压脉冲键7,光源23就不会亮。
8、外壳1包括第一散热出口11与第二散热出口12,且第一散热出口11和第二散热出口12分别位于外壳1的相对两侧,出光组件2包括第一透光体21、反光杯22和光源23,反光杯22和第一透光体21之间围合形成反光腔24,散热组件3包括冷却驱动部31、散热器32,外壳1、出光组件2以及散热组件3围合形成散热通道,其通过设置冷却驱动部31用于驱动冷媒在散热通道内流动并通过第一散热出口11和第二散热出口12将吸收热量后的冷媒散出外壳1外,从而使得外壳1内的热量可同时通过相对设置的第一散热出口11、第二散热出口12分别散出壳体外,散热效率较高。
9、散热器32靠近冷却驱动口312的一侧与冷却驱动部31之间具有缝隙H,以使冷却驱动口312输出的冷媒可同时流向过道321及导热部322背向散热片组件323的一侧,以对导热部322背面进行散热,用于多方位降低导热部322的热量,对导热部322进行降温,进一步提升脱毛装置的整体散热效果。
10、冷却支架33与散热片组件323均位于导热部322的同一侧,冷却支架33靠近冷却驱动口312一端的端面上设有与冷却驱动口312连通的过风通口335,冷却驱动口312输出的冷媒可经该过风通口335流向冷却支架33与导热部322之间的间隙X,冷却驱动口312输出的冷媒可依次经过风通口335、第二冷媒入口332流向反光腔24,以实现对反光腔24内热量进行降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具有容纳腔,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散热出口、第二散热出口,所述第一散热出口与所述第二散热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外壳的相对两侧;
出光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出光组件包括第一透光体、反光杯和光源,所述反光杯和所述第一透光体之间围合形成反光腔,所述光源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反光腔内;
散热组件,包括冷却驱动部、散热器;所述外壳、所述出光组件以及所述散热组件围合形成散热通道;所述冷却驱动部用于驱动冷媒在所述散热通道内流动,所述散热通道内的冷媒吸收热量后通过所述第一散热出口和所述第二散热出口流出所述外壳外,所述冷却驱动部具有供所述冷媒输入的冷却入口及供所述冷媒输出的冷却驱动口;所述散热通道包括所述反光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腔与所述第一散热出口相连通;所述散热器具有若干供所述冷媒流动的过道,所述过道具有入风口及出风口,所述过道的入风口与所述冷却驱动口连通,所述散热通道包括所述过道;
所述过道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散热出口相连通;或所述过道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散热出口、第二散热出口均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包括设于所述反光杯上的第一冷媒入口、第一冷媒出口,所述第一冷媒入口与所述冷却驱动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散热出口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形成于所述反光杯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端部,所述第一冷媒出口形成于所述反光杯靠近所述第一透光体的一侧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出口为设置在所述反光杯的一侧缘的狭长缺口、或设置在所述反光杯上的狭长孔、或设置在所述反光杯边缘的孔带,所述狭长缺口、狭长孔或孔带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反光杯的长度方向一致;
或者,所述第一冷媒出口为所述第一透光体与所述反光杯之间的狭长间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整体呈扁平状设置,所述外壳具有位于所述外壳的厚度方向上的第一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面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散热出口设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散热出口设于所述第二侧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还包括第二冷媒出口,所述第二冷媒出口形成于所述反光杯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的端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驱动口包括第一冷媒驱动口、第二冷媒驱动口,所述第一冷媒驱动口和所述第二冷媒驱动口为并排设置;
所述反光腔和所述第一冷媒驱动口对应设置,所述过道与所述第二冷媒驱动口对应设置。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导热部及散热片组件,所述散热片组件设于所述导热部的一侧;
所述散热片组件包括多个并排间隔设置的散热片,所述过道为相邻所述散热片之间的间隙,所述散热片组件与所述冷却驱动口对应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反光杯的冷却支架,所述冷却支架具有容置内腔,所述反光杯和所述光源均位于所述容置内腔内,所述冷却支架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反光腔相连通的第二冷媒入口;
所述冷却支架与所述散热片组件均位于所述导热部的同一侧,所述冷却支架靠近所述冷却驱动口一端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冷却驱动口连通的过风通口,所述冷却驱动口输出的冷媒可经该所述过风通口流向所述冷却支架与所述导热部之间的间隙,所述冷却驱动口输出的冷媒可依次经所述过风通口、第二冷媒入口流向所述反光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美容装置还包括主控板,所述出光组件、冷却驱动部、冷却支架及散热器均位于所述主控板的同一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上与所述散热片组件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散热器的过道输出的冷媒经所述第一通孔流向所述第二散热出口;
所述散热器靠近所述冷却驱动口的一侧与所述冷却驱动部之间具有缝隙,以使所述冷却驱动口输出的冷媒可同时流向所述过道及所述导热部背向所述散热片组件的一侧。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导热部及散热片组件,所述散热片组件和所述出光组件设于所述导热部的同一侧;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反光杯的冷却支架,所述冷却支架具有容置内腔,所述反光杯和所述光源均位于所述容置内腔内,所述冷却支架与所述第一冷媒出口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三冷媒出口;
所述导热部上与所述第一冷媒出口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冷媒出口输出的冷媒依次经所述第三冷媒出口、第二通孔流向所述第一散热出口。
CN202320027661.8U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美容装置 Active CN219461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7661.8U CN219461386U (zh)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美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7661.8U CN219461386U (zh)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美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61386U true CN219461386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41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27661.8U Active CN219461386U (zh)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美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613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26132U (ja) 携帯式脱毛装置
CN111743622A (zh) 便携的脱毛仪
CN114051366A (zh) 散热机构及脱毛仪
CN214908023U (zh) 家用脱毛仪
CN216566016U (zh) 脱毛仪
EP3925561A1 (en) Depilator
CN215384556U (zh) 便携式脱毛仪
CN219940780U (zh) 皮肤处理装置
WO2020220982A1 (zh) 脱毛仪
CN219461386U (zh) 一种美容装置
CN111821019A (zh) 双冷却通道的脱毛仪
CN218960917U (zh) 脱毛仪
CN111685869A (zh) 脱毛仪
CN219070618U (zh) 美容装置
CN218552433U (zh) 脱毛仪
CN213190053U (zh) 脱毛仪
CN216535497U (zh) 一种脱毛仪
CN219070617U (zh) 美容装置
WO2022082837A1 (zh) 脱毛仪
CN213789643U (zh) 脱毛仪
CN219461384U (zh) 脱毛装置
CN217447994U (zh) 一种冷却驱动件及具有该冷却驱动件的脱毛仪
CN213190052U (zh) 便携脱毛仪
CN217793317U (zh) 脱毛装置
CN216933446U (zh) 美容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