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0811U - 车辆的传动***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传动***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60811U
CN219360811U CN202320807647.XU CN202320807647U CN219360811U CN 219360811 U CN219360811 U CN 219360811U CN 202320807647 U CN202320807647 U CN 202320807647U CN 219360811 U CN219360811 U CN 2193608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transmission system
output shaft
vehicle
sun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0764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峰
吴茂柱
唐广清
郭明亮
杨冬冬
高金龙
李春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0764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608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608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608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传动***以及车辆,车辆的传动***包括:差速机构,差速机构具有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包括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中的一个适于与车辆的左车轮连接且另一个适于与车辆的右车轮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差速机构传动连接,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的中心轴线、第一输出轴的中心轴线、第二输出轴的中心轴线两两共线设置。由此,通过使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动力输出轴同轴设置,驱动电机更靠近传动***的中心设置,可以使传动***的结构更紧凑,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避免驱动电机占用传动***过多的径向空间,从而可以减小传动***的体积,有助于将传动***布置于车辆上。

Description

车辆的传动***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传动***以及具有该车辆的传动***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现有车辆的传动***中,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的中心轴线与动力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平行、相交或异线设置,且驱动电机靠近传动***的边缘设置,如此会造成驱动电机占用传动***的径向空间过大,从而导致传动***的体积过大,不利于传动***布置于车辆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的传动***,该车辆的传动***可以避免驱动电机占用传动***过多的径向空间,从而可以减小传动***的体积,有助于将传动***布置于车辆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的传动***包括:差速机构,所述差速机构具有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出轴包括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中的一个适于与所述车辆的左车轮连接且另一个适于与所述车辆的右车轮连接;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差速机构传动连接,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输出轴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输出轴的中心轴线两两共线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差速机构包括第一齿圈、差速行星架和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一齿圈套设于所述第一太阳轮的外侧,所述差速行星架位于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一太阳轮之间且与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一太阳轮均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差速行星架与所述第一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第二输出轴连接,其中,所述传动***被构造为未负载时所述第一输出轴的转速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的转速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差速行星架包括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和连接支架,所述第一行星轮与所述第一齿圈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啮合连接,且所述第一行星轮与所述第二行星轮啮合连接,所述连接支架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和所述第二行星轮以使所述第一行星轮和所述第二行星轮均绕所述传动***的中心轴线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输出轴或所述差速行星架设有第一离合部,所述第一太阳轮或所述第二输出轴设有第二离合部,所述第一离合部适于与所述第二离合部选择性地接合或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辆的传动***还包括: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连接于所述差速机构与驱动电机之间以对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至所述差速机构的动力进行调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差速机构的中心轴线、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的中心轴线、所述减速机构的中心轴线两两共线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减速机构包括第二齿圈、减速件和第二太阳轮,所述第二齿圈套设于所述第二太阳轮的外侧,所述减速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齿圈和所述第二太阳轮之间,且所述减速件与所述差速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圈固设于所述传动***内,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减速件包括第三行星轮,所述第三行星轮位于所述第二齿圈和所述第二太阳轮之间且与所述第二齿圈和所述第二太阳轮均啮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减速件包括第四行星轮、连接部和第五行星轮,所述第四行星轮与所述第二齿圈啮合连接,所述第五行星轮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啮合连接,所述第四行星轮与所述第五行星轮同轴设置,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四行星轮与所述第五行星轮之间,其中,所述第四行星轮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二齿圈的齿数,所述第五行星轮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二太阳轮的齿数。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的传动***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传动***,通过使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动力输出轴同轴设置,驱动电机更靠近传动***的中心设置,可以使传动***的结构更紧凑,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避免驱动电机占用传动***过多的径向空间,从而可以减小传动***的体积,有助于将传动***布置于车辆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传动***。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车辆的传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传动***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传动***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传动***100;
差速机构10;动力输出轴101;第一输出轴102;第二输出轴103;第一齿圈104;差速行星架105;第一太阳轮106;第一行星轮107;第二行星轮108;连接支架109;第一离合部110;第二离合部111;
驱动电机20;减速机构30;第二齿圈301;减速件302;第二太阳轮303;第三行星轮304;第四行星轮305;连接部306;第五行星轮307;
传动轴4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传动***100,传动***100设置于车辆上,传动***100用于将车辆的动力装置(例如驱动电机20)产生的动力经过调速后传递至车辆的车轮,动力装置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车轮转动,从而车轮可以带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进一步地,传动***100可以安装于纯电动车辆,或者混合动力车辆上,具体而言,传动***100可以布置于车辆的前桥或后桥处,当传动***100布置于车辆的前桥处时,传动***100可以将动力装置产生的动力分配至车辆的前车轮。当传动***100布置于车辆的后桥处时,传动***100可以将动力装置产生的动力分配至车辆的后车轮。
其中,传动***100包括:差速机构10和驱动电机20,驱动电机20适于产生驱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动力,差速机构10具有动力输出轴101,动力输出轴101包括第一输出轴102和第二输出轴103,第一输出轴102和第二输出轴103中的一个适于与车辆的左车轮连接且另一个适于与车辆的右车轮连接,也就是说,第一输出轴102适于与车辆的左车轮连接、且第二输出轴103适于与车辆的右车轮连接,或者第二输出轴103适于与车辆的左车轮连接、且第一输出轴102适于与车辆的右车轮连接,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与差速机构10传动连接,驱动电机20产生的动力可以通过差速机构10分配至第一输出轴102和第二输出轴103,进而动力可以通过第一输出轴102和第二输出轴103传递至车辆的左车轮和右车轮,车辆的左车轮和右车轮可以共同驱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
并且,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与差速机构10传动连接,且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的中心轴线、第一输出轴102的中心轴线、第二输出轴103的中心轴线两两共线设置。也就是说,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第一输出轴102和第二输出轴103可以同轴设置,相较于将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的中心轴线与动力输出轴101的中心轴线平行、相交或异线设置,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与动力输出轴101同轴设置可以避免驱动电机20与动力输出轴101沿传动***100的径向方向错开设置,从而可以减小驱动电机20占用传动***100过多的径向空间,可以使传动***100的结构更紧凑,进而可以便于传动***100安装于车辆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差速机构10包括第一齿圈104、差速行星架105和第一太阳轮106,第一齿圈104套设于第一太阳轮106的外侧,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齿圈104与第一太阳轮106之间可以同轴布置,第一太阳轮106与第一齿圈104之间可以产生相对转动。并且,第一齿圈104的内侧具有轮齿,第一太阳轮106的外侧具有轮齿,差速行星架105位于第一齿圈104和第一太阳轮106之间且与第一齿圈104和第一太阳轮106均传动连接,具体而言,差速行星架105的外侧设有齿轮结构,差速行星架105与第一齿圈104之间可以啮合连接,且差速行星架105与第一太阳轮106之间可以啮合连接,差速行星架105可以相对第一齿圈104转动,且差速行星架105可以相对第一太阳轮106转动,进一步地,差速行星架105可以绕差速机构10的中心轴线转动,驱动电机20产生的转矩可以在减速件302与第二齿圈301之间、减速件302与第二太阳轮303之间传递。
并且,第一齿圈104与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驱动电机20产生的动力可以通过第一齿圈104输入至差速机构10,差速行星架105与第一输出轴102连接,第一太阳轮106与第二输出轴103连接,通过使第一齿圈104与差速行星架105传动连接,传递至第一齿圈104的动力可以输入至差速行星架105,差速行星架105可以将部分动力依次通过差速行星架105、第一输出轴102分配至车辆的一侧车轮上。并且,通过使第一太阳轮106与差速行星架105传动连接,输入至差速行星架105的另外部分动力可以传导至第一太阳轮106,输入至第一太阳轮106的动力可以依次通过第一太阳轮106、第二输出轴103分配至车辆的另一侧车轮上,由此,车辆的两侧车轮均可以获得动力,从而车辆两侧的车轮可以带动车辆行驶。
进一步地,传动***100被构造为未负载时第一输出轴102的转速与第二输出轴103的转速一致,通过使第一输出轴102的转速与第二输出轴103的转速一致,车辆的两侧车轮在传动***100未负载时获得的动力一致,当车辆在平直的道路上行驶时,使车辆的两侧车轮获得的动力一致可以避免车辆的一侧车轮动力过大造成车辆向另一侧行驶,从而可以使车辆保持直线行驶,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驾驶体验。并且,当车辆的两侧车轮的转速不同(例如车辆进行转向)时,差速行星架105绕差速机构10的中心轴线的转速和第一太阳轮106绕差速机构10的中心轴线的转速将自行调节至适宜的转速,从而可以避免车辆的两侧车轮的转速不同导致传动***100损坏,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驾驶体验,也可以提高传动***100的工作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差速行星架105包括第一行星轮107、第二行星轮108和连接支架109,第一行星轮107与第一齿圈104啮合连接,即第一行星轮107与第一齿圈104之间能够传递动力,第二行星轮108与第一太阳轮106啮合连接,即第二行星轮108与第一太阳轮106之间能够传递动力,且第一行星轮107与第二行星轮108啮合连接,即第一行星轮107与第二行星轮108之间能够传递动力。连接支架109连接第一行星轮107和第二行星轮108以使第一行星轮107和第二行星轮108均绕传动***100的中心轴线转动。通过在第一太阳轮106和第一齿圈104之间设置第一行星轮107和第二行星轮108,第一行星轮107和第二行星轮108配合可以使第一输出轴102的转速与第二输出轴103的转速之和等于第一齿圈104的转速的两倍大小,且输出至第一输出轴102的扭矩大小与输出至第二输出轴103的扭矩大小一致,从而可以实现传动***100将驱动电机20产生的动力均匀地平分至车辆两侧车轮的技术效果。并且,通过连接支架109连接第一行星轮107和第二行星轮108,可以避免第一行星轮107和第二行星轮108从第一太阳轮106和第一齿圈104之间分离脱出,从而可以提高传动***100的工作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第一输出轴102或差速行星架105可以设置有第一离合部110,第一太阳轮106或第二输出轴103可以设置有第二离合部111,第一离合部110适于与第二离合部111选择性地接合或分离。其中,用户在车内可以控制第一离合部110与第二离合部111选择性地接合或分离。当第一离合部110与第二离合部111接合时,在第一离合部110与第二离合部111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第一输出轴102与第二输出轴103可以分配到相同大小的扭矩,当车辆陷入泥泞或者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车辆两侧车轮获得的扭矩大小一致,有助于车辆脱困,从而可以提高车辆的驾驶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传动***100还可以包括:减速机构30,减速机构30连接于差速机构10与驱动电机20之间以对驱动电机20输出至差速机构10的动力进行调速。具体而言,减速机构30可以对驱动电机20输出至差速机构10的动力减速增矩,如此可以提高传动***100输出至车轮的驱动力大小,能够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进而可以使车辆能够通过复杂地形的路面,同时可以提高车辆的加速和爬坡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差速机构10的中心轴线、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的中心轴线、减速机构30的中心轴线两两共线设置。也可以理解为,差速机构10的中心轴线、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的中心轴线、减速机构30的中心轴线均同轴设置,相较于将驱动电机20、差速机构10和减速机构30异轴设置,驱动电机20、差速机构10和减速机构30异轴设置可以避免驱动电机20、差速机构10和减速机构30中的任意两个沿传动***100的径向方向错开设置,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减小传动***100的体积,也有助于降低将传动***100布置于车辆上的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减速机构30包括第二齿圈301、减速件302和第二太阳轮303,第二齿圈301套设于第二太阳轮303的外侧,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齿圈301与第二太阳轮303之间可以同轴布置,第二太阳轮303与第二齿圈301之间可以产生相对转动。并且,第二齿圈301的内侧具有轮齿,第二太阳轮303的外侧具有轮齿,减速件302传动连接于第二齿圈301和第二太阳轮303之间,且减速件302具有齿轮结构,即减速件302与第二齿圈301之间、减速件302与第二太阳轮303之间均可以通过齿轮结构啮合连接,减速件302可以相对第二齿圈301转动,且减速件302可以相对第二太阳轮303转动,进一步地,减速件302可以绕减速机构30的中心轴线转动,驱动电机20产生的转矩可以在减速件302与第二齿圈301之间、减速件302与第二太阳轮303之间传导。
并且,第二齿圈301固设于传动***100内,也就是说,第二齿圈301在传动***100内的位置固定,如此可以使减速件302与第二太阳轮303之间以固定传动比传动连接,即减速件302与第二太阳轮303配合可以使传动***100以固定传动比对驱动电机20输出至差速机构10的动力进行减速增矩,从而可以使传动***100输出至车轮的扭矩大小易于控制。减速件302与差速机构10传动连接,具体而言,如图1、图2所示,差速机构10与减速件302之间可以通过传动轴40连接,传动轴40的中心轴线与差速机构10的中心轴线、减速机构30的中心轴线均共线设置,即传动轴40可以绕差速机构10的中心轴线转动,且传动轴40可以绕减速机构30的中心轴线转动,如此可以使动力在从差速机构10传导至减速机构30的过程中不需要换向,从而降低了动力在差速机构10与减速机构30之间的损失,同时可以实现差速机构10与减速机构30同轴设置的技术效果。传动轴40的一端可以与差速机构10连接,传动轴40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一齿圈104连接,第二太阳轮303与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驱动电机20产生的动力可以通过第二太阳轮303输入至减速机构30,通过使第二太阳轮303与减速件302啮合,输入至第二太阳轮303的动力在从第二太阳轮303传导至减速件302的过程中完成减速增矩,从而减速件302可以向差速机构10输出减速增矩后的动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减速件302包括第三行星轮304,第三行星轮304位于第二齿圈301和第二太阳轮303之间且与第二齿圈301和第二太阳轮303均啮合连接。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三行星轮304的齿数大于第二太阳轮303的齿数,这样当驱动电机20产生的动力从第二太阳轮303传递至第三行星轮304时,动力可以完成减速增矩,从而可以使减速机构30向差速机构10输入适宜扭矩大小和转速的动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减速件302可以包括第四行星轮305、连接部306和第五行星轮307,第四行星轮305与第二齿圈301啮合连接,第五行星轮307与第二太阳轮303啮合连接,第四行星轮305与第五行星轮307同轴设置,连接部306连接于第四行星轮305与第五行星轮307之间,并且,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连接部306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太阳轮303的中心轴线之间可以平行设置,以减少连接部306在第四行星轮305与第五行星轮307之间运动时的磨损。其中,第四行星轮305的齿数小于第二齿圈301的齿数,第五行星轮307的齿数大于第二太阳轮303的齿数。当驱动电机20产生的动力从第二太阳轮303传递至第四行星轮305时,动力可以完成减速增矩,并且第四行星轮305传递至第五行星轮307后,动力可以进一步地实现减速增矩,从而可以使传动***100以理想的传动比将动力进行调速,进而可以使减速机构30向差速机构10输入适宜扭矩大小和转速的动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传动***100,传动***100布置于车辆上,通过使传动***100的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与传动***100的动力输出轴101同轴设置,驱动电机20更靠近传动***100的中心设置,可以使传动***100的结构更紧凑,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避免驱动电机20占用传动***100过多的径向空间,从而可以减小传动***100的体积,有助于将传动***100布置于车辆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传动***,其特征在于,包括:
差速机构(10),所述差速机构(10)具有动力输出轴(101),所述动力输出轴(101)包括第一输出轴(102)和第二输出轴(103),所述第一输出轴(102)和所述第二输出轴(103)中的一个适于与所述车辆的左车轮连接且另一个适于与所述车辆的右车轮连接;
驱动电机(20),所述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与所述差速机构(10)传动连接,且所述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输出轴(102)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二输出轴(103)的中心轴线两两共线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机构(10)包括第一齿圈(104)、差速行星架(105)和第一太阳轮(106),所述第一齿圈(104)套设于所述第一太阳轮(106)的外侧,所述差速行星架(105)位于所述第一齿圈(104)和所述第一太阳轮(106)之间且与所述第一齿圈(104)和所述第一太阳轮(106)均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圈(104)与所述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差速行星架(105)与所述第一输出轴(102)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轮(106)与所述第二输出轴(103)连接,其中,所述传动***(100)被构造为未负载时所述第一输出轴(102)的转速与所述第二输出轴(103)的转速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行星架(105)包括第一行星轮(107)、第二行星轮(108)和连接支架(109),所述第一行星轮(107)与所述第一齿圈(104)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行星轮(108)与所述第一太阳轮(106)啮合连接,且所述第一行星轮(107)与所述第二行星轮(108)啮合连接,所述连接支架(109)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107)和所述第二行星轮(108)以使所述第一行星轮(107)和所述第二行星轮(108)均绕所述传动***(100)的中心轴线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轴(102)或所述差速行星架(105)设有第一离合部(110),所述第一太阳轮(106)或所述第二输出轴(103)设有第二离合部(111),所述第一离合部(110)适于与所述第二离合部(111)选择性地接合或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传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速机构(30),所述减速机构(30)连接于所述差速机构(10)与驱动电机(20)之间以对所述驱动电机(20)输出至所述差速机构(10)的动力进行调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机构(10)的中心轴线、所述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的中心轴线、所述减速机构(30)的中心轴线两两共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30)包括第二齿圈(301)、减速件(302)和第二太阳轮(303),所述第二齿圈(301)套设于所述第二太阳轮(303)的外侧,所述减速件(302)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齿圈(301)和所述第二太阳轮(303)之间,且所述减速件(302)与所述差速机构(10)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圈(301)固设于所述传动***(100)内,所述第二太阳轮(303)与所述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件(302)包括第三行星轮(304),所述第三行星轮(304)位于所述第二齿圈(301)和所述第二太阳轮(303)之间且与所述第二齿圈(301)和所述第二太阳轮(303)均啮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件(302)包括第四行星轮(305)、连接部(306)和第五行星轮(307),所述第四行星轮(305)与所述第二齿圈(301)啮合连接,所述第五行星轮(307)与所述第二太阳轮(303)啮合连接,所述第四行星轮(305)与所述第五行星轮(307)同轴设置,所述连接部(306)连接于所述第四行星轮(305)与所述第五行星轮(307)之间,其中,所述第四行星轮(305)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二齿圈(301)的齿数,所述第五行星轮(307)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二太阳轮(303)的齿数。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传动***。
CN202320807647.XU 2023-04-12 2023-04-12 车辆的传动***以及车辆 Active CN2193608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7647.XU CN219360811U (zh) 2023-04-12 2023-04-12 车辆的传动***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7647.XU CN219360811U (zh) 2023-04-12 2023-04-12 车辆的传动***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60811U true CN219360811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17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07647.XU Active CN219360811U (zh) 2023-04-12 2023-04-12 车辆的传动***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608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66512B (zh) 一种集中式全时电动四驱***
CN106965661B (zh)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双电机耦合驱动桥
US11460096B2 (en) Single electric motor drive axle with multiple ratios
EP3630521B1 (en) Electric drive unit assembly
CN103963638B (zh) 多轴车辆轮边电机动力耦合传动***
CN106965660B (zh)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双电机耦合驱动桥
CN101780768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二速自动变速器
CN111152650A (zh) 具有扭矩矢量控制的混合动力车桥驱动
CN104670010B (zh) 一种具备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主动正齿轮差速器
CN210234641U (zh) 一种用于车辆动力***的电驱动传动装置
WO2022041545A1 (zh) 一种三挡平行轴式双电机三行星排混合动力***
CN114013263B (zh) 一种四模式双电机耦合电动驱动桥
CN113696676A (zh) 使用行星排加双联齿轮的转矩定向分配电动驱动桥
CN207809039U (zh) 混合动力驱动***及车辆
CN210852020U (zh) 电动车辆驱动***及电驱动桥、电动车辆
CN213291964U (zh) 一种双电机两档变速驱动桥
CN111361412A (zh) 一种单电机纯电动力***及车辆
CN219360811U (zh) 车辆的传动***以及车辆
CN104149610B (zh) 4×4车辆轮边电机动力耦合传动***
CN115958946A (zh) 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3655620U (zh) 一种新型的新能源车用两档变速箱总成
CN114435106A (zh) 可用于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桥结构
CN221162189U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四驱***及车辆
CN219687059U (zh) 车辆的传动***以及车辆
CN221162187U (zh) 动力传动***、四驱***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