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50574U - 单体电池及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单体电池及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50574U
CN219350574U CN202320742981.1U CN202320742981U CN219350574U CN 219350574 U CN219350574 U CN 219350574U CN 202320742981 U CN202320742981 U CN 202320742981U CN 219350574 U CN219350574 U CN 219350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welding
connection member
top cover
wel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429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猛
杨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429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50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50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505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体电池及电池组。该单体电池包括顶盖和极柱端子;顶盖沿其厚度方向开设有贯穿顶盖的极柱通孔;极柱端子包括极柱主体和第一连接构件;极柱主体具有沿顶盖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连接构件与极柱主体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连接构件与极柱主体一体成型;极柱主体穿设于极柱通孔内;第一连接构件位于顶盖厚度方向的一侧,第一连接构件用于与另一个单体电池的极柱端子电连接。该电池组包括该单体电池。该单体电池及电池组,本申请的单体电池省略了极柱与汇流排的焊接步骤以及焊接结构,进而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该单体电池的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单体电池及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体电池及电池组。
背景技术
单体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极组件以及顶盖组件,其中,电极组件设置在电池壳体内,顶盖组件盖设在电池壳体的开口处。为了将电极组件的正负极相对于顶盖组件以及电池壳体引出,顶盖组件上穿设有极柱端子,电池壳体内还设置有金属转接片,金属转接片的局部区域与极柱端子相焊接,金属转接片的另外局部区域与电极组件的正负极耳相焊接,从而电极组件的正负极顺次通过正负极耳、金属转接片和极柱端子引出。
进一步地,电池组内通常包括多个单体电池,通常需要将单体电池的顶盖组件上的极柱端子通过汇流排相焊接,以实现电池组内的单体电池之间的串并联。
综上,上述的单体电池内外部的电连接方案,在内部不仅需要在单体电池的内部单独增设金属转接片,而且需要将金属转接片分别与极耳和极柱端子进行焊接,在外部不仅需要在单体电池的外部增设汇流排,而且需要将汇流排与每个单体电池的极柱端子相焊接。
可见目前的单体电池内外部的电连接方案尚且存在焊接结构过多,零部件过多,结构复杂的问题,焊接良率不易把控,导致成品率以及生产效率均较低。此外,为了提高单体电池以及电池组的能量密度,能够在单体电池内部留给金属转接片以及极柱端子的空间非常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体电池及电池组,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多个单体电池的电连接需要在单体电池的外部增设汇流排,而且需要将汇流排与每个单体电池的极柱端子相焊接。存在的单体电池外部的电连接方案焊接结构过多,零部件过多,结构复杂,焊接良率不易把控,导致成品率以及生产效率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单体电池,包括顶盖和极柱端子;
所述顶盖沿其厚度方向开设有贯穿所述顶盖的极柱通孔;
所述极柱端子包括极柱主体和第一连接构件;
所述极柱主体具有沿所述顶盖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与所述极柱主体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与所述极柱主体一体成型;所述极柱主体穿设于所述极柱通孔内;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位于所述顶盖厚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用于与另一个单体电池的极柱端子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极柱端子还包括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二连接构件与所述极柱主体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构件位于所述顶盖厚度方向的另一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构件与所述极柱主体一体成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设置于所述极柱主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焊接部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相连接,或者,所述第一焊接部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相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构件还包括折弯部,所述折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一焊接部通过所述折弯部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延伸部折弯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单体电池还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极耳,所述第二连接构件与所述极耳焊接固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包括第二延伸部和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设置于所述极柱主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和所述第二焊接部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极耳焊接固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电极组件为多个,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多个所述电极组件依次排列;第二连接构件包括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多个所述电极组件的极耳分别对应焊接固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还包括翻边部,所述翻边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焊接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边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极柱主体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另一端沿宽度方向对折以形成折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焊接部呈波纹板状,或者,所述第一焊接部呈拱形板状,或者所述第一焊接部呈平板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多个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单体电池,多个所述单体电池并排设置,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的第一连接构件焊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单体电池包括顶盖和极柱端子,所述极柱主体穿设于顶盖的极柱通孔内,所述极柱端子包括极柱主体和第一连接构件,第一连接构件与极柱主体的第一端相连接并位于顶盖的外侧,从而极柱主体通过第一连接构件与其他单体电池电连接,以将两个单体电池的第一连接构件电连接,从而实现两个单体电池的电连接。
可见该单体电池在单体电池的外部,无需额外增设汇流排等结构,且省略了将单体电池的传统极柱与汇流排的焊接步骤以及焊接结构,进而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成本,且节省了因焊接以及增设零件所占用的空间,提高了该单体电池的空间利用率。
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组,包括上述的单体电池,因而能够实现该顶盖组件的所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单体电池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单体电池的顶盖与极柱端子的第一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在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极柱端子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极柱端子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极柱端子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极柱端子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极柱端子的第五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极柱端子的第六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极柱端子的第七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极柱端子的第八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单体电池;10-顶盖;100-极柱通孔;11-电池壳体;12-电极组件;120-极耳;13-极柱端子;130-极柱主体;131-第一连接构件;1310-第一延伸部;1311-折弯部;1312-第一焊接部;132-第二连接构件;1320-第二延伸部;1321-第二焊接部;1322-折槽;1323-翻边部;14-绝缘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11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体电池1,包括顶盖10和极柱端子13;顶盖10沿其厚度方向开设有贯穿顶盖10的极柱通孔100;极柱端子13包括极柱主体130和第一连接构件131;极柱主体130具有沿顶盖10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连接构件131与极柱主体130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连接构件131与极柱主体130一体成型;极柱主体130穿设于极柱通孔100内;第一连接构件131位于顶盖10厚度方向的一侧,第一连接构件131用于与另一个单体电池的极柱端子13电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单体电池1包括电池壳体11和电极组件,如图1所示,电极组件设置在电池壳体11内,顶盖10封盖于电池壳体11的开口处。单体电池1的顶盖10沿其自身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为内侧和外侧,其中,顶盖10的内侧用于面向电池壳体11的内部,顶盖10的外侧用于面向电池壳体11的外部。
如图2和图3所示,极柱通孔100开设于顶盖10并连通顶盖10的内侧和外侧,极柱主体130穿设于极柱通孔100内,以将极柱端子13固定在顶盖10上。极柱主体13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顶盖10的两侧,具体而言,极柱主体130的第一端位于顶盖10的外侧,极柱主体130的第二端位于顶盖10的内侧。
极柱端子13的第一连接构件131能够自由弯折或折叠,其中,极柱端子13的材质为导电材料,也即极柱主体130的材质和第一连接构件131的材质均为导电材料。
第一连接构件131与极柱主体130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连接构件131与极柱主体130一体成型设置,具体地,第一连接构件131与极柱主体130的第一端一体成型,极柱端子13的第一连接构件131位于顶盖10的外侧,从而极柱主体130的第一端通过能够自由弯折或折叠的第一连接构件131与其他的单体电池1的极柱端子13电连接。
在将两个单体电池1进行电连接时,仅需将两个单体电池1的极柱端子13的第一连接构件131相对接之后进行缝焊,或者相交叠搭接之后进行穿透焊,从而将两个单体电池1的第一连接构件131相焊接以实现电连接。
该单体电池1通过将极柱端子13配置为包括极柱主体130以及连接于极柱主体130的第一端的第一连接构件131,使得两个单体电池1可以通过极柱主体130的第一连接构件131直接电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单体电池1的外部将汇流排与极柱进行焊接的方案,该单体电池1将第一连接构件131相焊接的方案,省略了汇流排结构且无需将汇流排与极柱进行焊接,在单体电池1的外侧简化了焊接结构和工艺,减小了焊接结构所占用的空间,避免了焊接导致的虚焊、假焊等焊接不良的风险,从而提高了单体电池1以及单体电池1之间的连接结构的成品率和生产效率。
此外,由于第一连接构件131能够自由弯折或折叠,所以在将极柱端子13向顶盖10上的极柱通孔100穿设组装的时候,通过弯折或折叠第一连接构件131使其穿过极柱通孔100,使得极柱主体130固定在极柱通孔100内,且第一连接构件131位于顶盖10的外侧。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极柱端子13还包括第二连接构件132,第二连接构件132与极柱主体130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连接构件132位于顶盖10厚度方向的另一侧。
该技术方案中,极柱端子13的第二连接构件132能够自由弯折或折叠,其中,极柱端子13的材质为导电材料,也即极柱主体130的材质、第一连接构件131的材质以及第二连接构件132的材质均为导电材料。
极柱端子13的第二连接构件132与极柱主体130的第二端相连接,从而极柱端子13与极柱主体130预先连接为整体。从而极柱端子13的第二连接构件132位于顶盖10的内侧,极柱主体130的第二端通过能够自由弯折或折叠的第二连接构件132与单体电池1内部的电极组件电连接。
对于每个单体电池1而言,在将极柱端子13与单体电池1内部的电极组件电连接时,仅需将极柱端子13的第二连接构件132与电极组件的极耳位置相对接之后进行缝焊,或者相交叠搭接之后进行穿透焊,从而将第二连接构件132与电极组件相焊接以实现电连接。
该单体电池1通过将极柱端子13配置为包括极柱主体130以及连接于极柱主体130的第二端的第二连接构件132,在单体电池1的内部,可以通过极柱主体130的第二连接构件132与电极组件直接电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单体电池1的内部将金属转接片与极柱进行焊接的方案,该单体电池1通过第二连接构件132与电极组件的极耳相焊接的方案,省略了金属转接片结构且无需将金属转接片与极柱进行焊接,在单体电池1的内侧简化了焊接结构和工艺,减小了焊接结构所占用的空间,避免了焊接导致的虚焊、假焊等焊接不良的风险,从而提高了单体电池1的内部连接结构的成品率和生产效率。
此外,由于第二连接构件132能够自由弯折或折叠,所以在将极柱端子13向顶盖10上的极柱通孔100穿设组装的时候,通过弯折或折叠第二连接构件132使其穿过极柱通孔100,使得极柱主体130固定在极柱通孔100内,且第二连接构件132位于顶盖10的内侧。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连接构件132与极柱主体130一体成型。
该技术方案中,第二连接构件132与极柱主体130的第二端一体成型,第一连接构件131和第二连接构件132二者均与极柱主体130一体成型。其中,一体成型是指二者直接成型为整体,而无需焊接或者铆接等额外的连接方法将二者连接。
该单体电池1通过将极柱端子13的第一连接构件131配置为与极柱主体130一体成型,或者第一连接构件131和第二连接构件132均配置为与极柱主体130一体成型,提高了第一连接构件131和第二连接构件132分别与极柱端子13的连接可靠性,简化了极柱端子13的成型工艺,从而提高了极柱端子13的成品率和生产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仅将第一连接构件131与极柱一体成型的方案,将第一连接构件131和第二连接构件132两者均与极柱一体成型的方案,能够在单体电池1的内部和外部均简化焊接结构并节省焊接空间。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第一连接构件131、第二连接构件132与极柱主体130一体成型,第一连接构件131和第二连接构件132中的至少一者与极柱主体130一体模压成型或者一体机加成型。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连接构件131包括第一延伸部1310和第一焊接部1312,第一延伸部1310设置于极柱主体130的第一端,第一焊接部131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第一延伸部131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相连接,或者,第一焊接部1312宽度方向的一端与第一延伸部1310宽度方向的一侧相连接;第一连接构件131还包括折弯部1311,折弯部1311连接于第一焊接部1312和第一延伸部1310之间,第一焊接部1312通过折弯部1311可相对于第一延伸部1310折弯设置。
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构件131包括第一延伸部1310和第一焊接部1312,第一延伸部1310设置于极柱主体130的第一端,第一延伸部1310和第一焊接部1312均具有一定长度和一定宽度。
其中,当第一焊接部131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第一延伸部131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相连接时,通过调整第一延伸部1310的长度,能够在第一延伸部1310的长度方向上对第一焊接部1312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该单体电池1的第一焊接部1312在长度方向的位置与另一个单体电池1的第一焊接部1312的位置相匹配。
当第一焊接部1312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与第一焊接部131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相连接时,通过调整第一延伸部1310的宽度,能够在第一延伸部1310的宽度方向上对第一焊接部1312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该单体电池1的第一焊接部1312在宽度方向的位置与另一个单体电池1的第一焊接部1312的位置相匹配。
从而通过将第一连接构件131配置为包括第一延伸部1310和第一焊接部1312,能够通过第一延伸部1310对第一焊接部1312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便于将两个单体电池1的第一焊接部1312进行对位焊接,从而实现将两个单体电池1电连接。
其中,通过对第一焊接部1312的宽度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过流需求。
此外,第一连接构件131还包括连接于第一焊接部1312与第一延伸部1310之间的折弯部1311,折弯部1311于单体电池1受到应力时产生形变,从而避免牵动第一焊接部1312,进而避免牵动或损坏第一焊接部1312处的焊点,确保两个单体电池1的第一焊接部1312之间能够维持可靠焊接。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单体电池1还包括电极组件12,电极组件12包括极耳120,第二连接构件132与极耳120焊接固定。
该技术方案中,单体电池1包括该电极组件12,电极组件12例如可以是叠片或卷芯等,极耳120由电极组件12的端部伸出,从而第二连接构件132通过与极耳120焊接固定,能够使得极柱端子13与电极组件12形成电连接关系,进而两个单体电池1的电极组件12顺次通过第二连接构件132、极柱主体130以及相焊接的第一连接构件131导通。
可选地,每个单体电池1的顶盖上设置有两个极柱端子13,两个极柱端子13分别为正极极柱端子和负极极柱端子,其中,每个电极组件12包括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正极极柱端子的第二连接构件132与电极组件12的正极极耳电连接,负极极柱端子的第二连接构件132与电极组件12的负极极耳电连接。
为了避免正极极柱端子和负极极柱端子通过金属材质的顶盖10导通从而引发短路,在正极极柱端子和负极极柱端子中的至少一者与顶盖10之间设置绝缘件14。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连接构件132包括第二延伸部1320和第二焊接部1321,第二延伸部1320设置于极柱主体130的第二端,第二延伸部1320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和第二焊接部1321相连接,其中,第二焊接部1321与极耳120焊接固定。
该技术方案中,如图4至图9所示,第二连接构件132包括第二延伸部1320和第二焊接部1321,第二延伸部1320设置于极柱主体130的第二端,第二延伸部1320和第二焊接部1321均具有一定程度和一定宽度。
如图4至图6所示,第二延伸部132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二焊接部1321,或者,如图7至图9所示,第二延伸部132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连接有第二焊接部1321(图8中通过虚线大致示出了第二延伸部1320与第二焊接部1321的分界线),从而使得第二焊接部1321通过第二延伸部1320与极柱主体130的第二端电连接。
其中,第二延伸部1320可以与第二焊接部1321的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相连接,例如,第二延伸部1320可以连接在第二焊接部1321的长度方向的端部或者中部。如图4和图8所示,第二焊接部1321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与第二延伸部1320相连接,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焊接部132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与第二延伸部1320相连接。
其中,通过调整第二延伸部1320的长度,能够在第二延伸部1320的长度方向上对第二焊接部1321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该单体电池1的第二焊接部1321在长度方向的位置与极耳120的位置相匹配,以便于将第二焊接部1321与极耳120进行对位和焊接固定。
此外,通过对第二焊接部1321的宽度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过流需求。具体而言,如果极耳120与极柱端子13之间导通的电流较大,则可以采用如图4至图6所示的较宽的第二焊接部1321;如果极耳120与极柱端子13之间导通的电流较小,则可以采用如图7至图9所示的较窄的第二焊接部1321。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电极组件12为多个,沿电极组件12的宽度方向,多个电极组件12依次排列;第二连接构件132包括沿电极组件12的宽度方向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焊接部1321,第二焊接部1321与多个电极组件12的极耳120分别对应焊接固定。
该技术方案中,第二焊接部1321的数量为多个,也就是不少于两个。由于单体电池1的多个电极组件12沿电极组件12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多个第二焊接部1321沿电极组件12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所以多个第二焊接部1321的排列方向与多个电极组件12的排列方向一致,从而多个第二焊接部1321能够分别用于与单体电池1内的多个电极组件12的极耳120相焊接,进而使得极柱端子13与多个电极组件12均实现电连接。具体而言,将电极组件12的多层极耳120固定之后,与第二焊接部1321压紧再进行焊接,以提高焊接良率。
可选地,如图4至图6所示,多个第二焊接部1321共同通过一个第二延伸部1320与极柱主体130的第二端连接;或者,如图7至图9所示,每个第二焊接部1321分别通过一个第二延伸部1320与极柱主体130的第二端连接。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连接构件132还包括翻边部1323,翻边部1323连接于第二焊接部1321的宽度方向的边部。
该技术方案中,为了增大第二焊接部1321与极耳120之间的接触面积,第二连接构件132还包括翻边部1323,翻边部1323连接于第二焊接部1321的宽度方向的边部,从而极耳120面向顶盖10的端面与第二焊接部1321相贴合并焊接,翻边部1323与极耳120沿电极组件1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相贴合并焊接。进而第二连接构件132能够通过翻边部1323和第二焊接部1321实现与极耳120的包覆式焊接,增大焊接面积,提高第二连接构件132与极耳120之间的焊接稳固性。
可选地,第二焊接部1321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边部连接有翻边部1323,或者,第二焊接部1321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部均连接有翻边部1323。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连接构件13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极柱主体130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连接构件132的另一端沿宽度方向对折以形成折槽1322。
该技术方案中,当极耳120的层数较多时,可以将多层极耳120插接在第二连接构件132形成的折槽1322内,从而将多层极耳120合抱在第二连接构件132形成有折槽1322的端部内,再对多层极耳120与第二连接构件132的连接处进行穿透焊,使得第二连接构件132能够与多层极耳120更加可靠地焊接并形成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焊接部1312呈波纹板状,或者,第一焊接部1312呈拱形板状,或者第一焊接部1312呈平板状。
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方面,第一焊接部1312可以呈平板状,从而两个单体电池1的平板状的第一焊接部1312相焊接,其中,可以将二者的平板状的第一焊接部1312的边缘对接后再进行缝焊,或者可以将二者的平板状的第一焊接部1312相交叠搭接后再进行焊接,两种连接结构均能够实现将两个单体电池1电连接。
其中,如图5和图6、图8和图9所示,平板状的第一焊接部1312可以相对于第一延伸部1310平直地延伸。或者,如图4所示,第一焊接部1312也可以相对于第一延伸部1310朝向背离于第二连接构件132的方向折弯并延伸。
如图4至图6以及图8和图9所示,对于平板状的第一焊接部1312而言,在第一延伸部1310和第二焊接部1321之间额外成型折弯部1311,以用于在单体电池1受到应力时产生形变实现缓冲。
第二方面,如图7所示,第一焊接部1312可以呈波纹板状,波纹板状的第一焊接部1312能够更加自由地被拉动或翻动,从而在相邻的单体电池1的第一焊接部1312在对接或者交叠搭接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吸收误差,位置容错率提高,进而便于二者实现高精度焊接。
第三方面,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焊接部1312可以呈拱形板状,与波纹板状的第一焊接部1312同理,拱形板状的第一焊接部1312也能够自由地被拉动或翻动,从而在相邻的单体电池1的第一焊接部1312在对接或者交叠搭接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吸收误差,位置容错率提高,进而便于二者实现高精度焊接。
进一步地,拱形板状的第一焊接部131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拱形板状的第一焊接部1312分别位于极柱本体的第一端的两侧,有利于增大两个单体电池1的第一焊接部1312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提高过流能力。
如图7、图10和图11所示,由于第一焊接部1312呈拱形板状或波纹板状,第一焊接部1312与第一延伸部1310相连接的边部均呈弯折形状,所以第一焊接部1312与第一延伸部1310相连接的边部形成折弯部1311,该集成在第一焊接部1312上的折弯部1311也可以通过形变实现缓冲作用,因而无需额外成型折弯部1311。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为了确保第一连接构件131和第二连接构件132能够自由弯折或折叠,且均能够导电,极柱主体130、第一连接构件131和第二连接构件132的材质均为铜、铝、铜铝复合材料、镍、不锈钢或者镀镍铜,也就是说,极柱主体130、第一连接构件131和第二连接构件132的材质均可以为铜、铝、铜铝复合材料、镍、不锈钢和镀镍铜中的任一种。
值得解释的是,铜铝复合材料是指铜板与铝板,通过冷轧、热轧,***复合法,***轧制法等方式层叠在一起,不能分开的新型材料。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电池组,该实施例包括实施例一中的单体电池1,实施例一所公开的单体电池1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已公开的单体电池1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
结合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包括多个该单体电池1,多个单体电池1并排设置,相邻的单体电池1的第一连接构件131相焊接。
该技术方案中,相邻的单体电池1的第一连接构件131相焊接,从而多个单体电池1顺次形成电连接,并形成电池组。每两个相邻的单体电池1之间的焊接结构和焊接工艺均得以有效简化,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成本,且节省了因焊接以及增设零件所占用的空间,能够有效提高该单体电池1的可靠性和空间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的电池组具有实施例一中的单体电池的优点,实施例一所公开的单体电池的优点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1)

1.一种单体电池(1),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0)和极柱端子(13);
所述顶盖(10)沿其厚度方向开设有贯穿所述顶盖(10)的极柱通孔(100);
所述极柱端子(13)包括极柱主体(130)和第一连接构件(131);
所述极柱主体(130)具有沿所述顶盖(10)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构件(131)与所述极柱主体(130)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构件(131)与所述极柱主体(130)一体成型;所述极柱主体(130)穿设于所述极柱通孔(100)内;所述第一连接构件(131)位于所述顶盖(10)厚度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构件(131)用于与另一个单体电池的极柱端子(1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端子(13)还包括第二连接构件(132),所述第二连接构件(132)与所述极柱主体(130)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构件(132)位于所述顶盖(10)厚度方向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132)与所述极柱主体(130)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131)包括第一延伸部(1310)和第一焊接部(1312),所述第一延伸部(1310)设置于所述极柱主体(130)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焊接部(131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延伸部(131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相连接,或者,所述第一焊接部(1312)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延伸部(131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相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构件(131)还包括折弯部(1311),所述折弯部(1311)连接于所述第一焊接部(1312)和所述第一延伸部(1310)之间,所述第一焊接部(1312)通过所述折弯部(1311)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310)折弯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电池(1)还包括电极组件(12),所述电极组件(12)包括极耳(120),所述第二连接构件(132)与所述极耳(120)焊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体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132)包括第二延伸部(1320)和第二焊接部(1321),所述第二延伸部(1320)设置于所述极柱主体(130)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延伸部(1320)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和所述第二焊接部(1321)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焊接部(1321)与所述极耳(120)焊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体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12)为多个,沿所述电极组件(12)的宽度方向,多个所述电极组件(12)依次排列;第二连接构件(132)包括沿所述电极组件(12)的宽度方向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焊接部(1321),多个第二焊接部(1321)与多个所述电极组件(12)的极耳(120)分别对应焊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体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132)还包括翻边部(1323),所述翻边部(1323)连接于所述第二焊接部(1321)的宽度方向的边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13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极柱主体(130)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构件(132)的另一端沿宽度方向对折以形成折槽(1322)。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体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1312)呈波纹板状,或者,所述第一焊接部(1312)呈拱形板状,或者所述第一焊接部(1312)呈平板状。
11.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单体电池(1),多个所述单体电池(1)并排设置,相邻的所述单体电池(1)的第一连接构件(131)焊接固定。
CN202320742981.1U 2023-03-31 2023-03-31 单体电池及电池组 Active CN219350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2981.1U CN219350574U (zh) 2023-03-31 2023-03-31 单体电池及电池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2981.1U CN219350574U (zh) 2023-03-31 2023-03-31 单体电池及电池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50574U true CN219350574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95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42981.1U Active CN219350574U (zh) 2023-03-31 2023-03-31 单体电池及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505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90172B2 (ja) 単電池、電池モジュール、動力電池及び電気自動車
KR101858482B1 (ko) 집전 부재를 구비하는 축전 소자 및 집전 부재의 제조 방법
JP5691959B2 (ja) 二次電池用電極組立体及び二次電池並びに車両
WO2020156198A1 (zh)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CN107851767A (zh) 电源装置及电池单元用汇流条
CN207938703U (zh) 电池和转接片
EP3905363B1 (en) Battery module
CN102903881A (zh) 一种用于电池模块之间的连接件及电池***
JP2014524637A (ja) バッテリー用単セルおよびバッテリー
CN107665968A (zh)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二次电池的组电池
CN111509180B (zh) 一种极耳导通的锂电池电芯
CN216720218U (zh) 二次电池
CN101662044B (zh) 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
CN110165099A (zh) 电池组及电池组的制造方法
CN219350574U (zh) 单体电池及电池组
CN115702518A (zh) 电芯以及应用所述电芯的电子装置
CN219180539U (zh) 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
CN217655970U (zh) 电池盖板组件及动力电池
CN215578964U (zh) 组合汇流排、电池模组及电池
CN114223077A (zh) 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5347331A (zh)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电池制造方法
CN219419406U (zh) 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电动车辆
CN220829996U (zh) 一种电芯及电池
CN220984801U (zh) 电芯组件
CN220527161U (zh) 电芯结构及包含其的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7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