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47331A -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电池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电池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47331A
CN115347331A CN202110528539.4A CN202110528539A CN115347331A CN 115347331 A CN115347331 A CN 115347331A CN 202110528539 A CN202110528539 A CN 202110528539A CN 115347331 A CN115347331 A CN 115347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battery
tab
main body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285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芳芳
许久凌
张勇杰
齐彬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2853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47331A/zh
Priority to US17/383,363 priority patent/US20220367986A1/en
Priority to EP21188105.7A priority patent/EP4089777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347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73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2Casings or frames around the primary casing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6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erminals of battery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6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welding, soldering or braz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4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plate-like electrode stacks, e.g. electrode pole straps or brid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电池制造方法。电池包括壳体、电芯、极柱组件以及连接片,壳体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第一表面;电芯设置在壳体内,电芯包括电芯主体和极耳部,极耳部包括两个以上从电芯主体的侧面延伸而出的单片极耳;极柱组件设置在一个第一表面上,极耳部和极柱组件通过连接片相连接;极耳部和极柱组件沿第一方向在一个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合,而极耳部远离电芯主体的侧面的一端与电芯主体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极柱组件与电芯主体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极耳部与极柱组件不是直接相对的,因此极耳部不会与极柱组件远离电芯主体一侧的其他结构形成电连接,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电池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电池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池的极耳部与盖板的极柱相连接,在焊接时极耳部需要进行弯折处理。由于极耳部的结构限制,极耳部与极柱连接后,极耳部容易与其他部件形成电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电池制造方法,以改善电池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
壳体,壳体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第一表面;
电芯,电芯设置在壳体内,电芯包括电芯主体和极耳部,极耳部包括两个以上从电芯主体的侧面延伸而出的单片极耳,当把单片极耳分别沿垂直于电芯主体的侧面的方向拉平时的单片极耳的重叠方向为第一方向;
极柱组件,极柱组件设置在一个第一表面上;
连接片,极耳部和极柱组件通过连接片相连接;
极耳部远离电芯主体的侧面的一端与电芯主体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极柱组件与电芯主体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以使得极耳部和极柱组件沿第一方向在一个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合。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包括壳体、电芯、极柱组件以及连接片,极耳部包括两个以上从电芯主体的侧面延伸而出的单片极耳。极耳部与设置在壳体上的极柱组件通过连接片进行连接,从而快速完成了极耳部与极柱组件的连接。且极耳部和极柱组件沿第一方向在一个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合,而极耳部远离电芯主体的侧面的一端与电芯主体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极柱组件与电芯主体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极耳部与极柱组件不是直接相对的,且极耳部大体上位于电芯主体和极柱组件之间,因此极耳部不会与极柱组件远离电芯主体一侧的其他结构形成电连接,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的电池。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电池包括壳体、电芯、极柱组件以及连接片,极耳部包括两个以上从电芯主体的侧面延伸而出的单片极耳。极耳部与设置在壳体上的极柱组件通过连接片进行连接,从而快速完成了极耳部与极柱组件的连接。且极耳部和极柱组件沿第一方向在一个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合,而极耳部远离电芯主体的侧面的一端与电芯主体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极柱组件与电芯主体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极耳部与极柱组件不是直接相对的,且极耳部大体上位于电芯主体和极柱组件之间,因此极耳部不会与极柱组件远离电芯主体一侧的其他结构形成电连接,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电池。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包括壳体、电芯、极柱组件以及连接片,极耳部包括两个以上从电芯主体的侧面延伸而出的单片极耳。极耳部与设置在壳体上的极柱组件通过连接片进行连接,从而快速完成了极耳部与极柱组件的连接。且极耳部和极柱组件沿第一方向在一个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合,而极耳部远离电芯主体的侧面的一端与电芯主体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极柱组件与电芯主体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极耳部与极柱组件不是直接相对的,且极耳部大体上位于电芯主体和极柱组件之间,因此极耳部不会与极柱组件远离电芯主体一侧的其他结构形成电连接,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壳体,壳体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上设置有极柱组件;
提供电芯,电芯设置在壳体内,电芯包括电芯主体和极耳部,极耳部包括两个以上从电芯主体的侧面延伸而出的单片极耳,当把单片极耳分别沿垂直于电芯主体的侧面的方向拉平时的单片极耳的重叠方向为第一方向;
提供连接片,将极耳部和极柱组件通过连接片相连接;
极耳部远离电芯主体的侧面的一端与电芯主体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极柱组件与电芯主体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以使得极耳部和极柱组件沿第一方向在一个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合。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制造方法使得收拢后的多个单片极耳形成极耳部,并与设置在壳体上的极柱组件通过连接片进行连接,从而快速完成了极耳部与极柱组件的连接。且极耳部和极柱组件沿第一方向在一个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合,而极耳部远离电芯主体的侧面的一端与电芯主体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极柱组件与电芯主体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极耳部与极柱组件不是直接相对的,且极耳部大体上位于电芯主体和极柱组件之间,因此极耳部不会与极柱组件远离电芯主体一侧的其他结构形成电连接,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相关的元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此外,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第三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壳体;11、第一表面;12、第二表面;13、第一壳体件;14、第二壳体件;20、电芯;21、电芯主体;22、极耳部;222、第一段;223、第二段;30、极柱组件;31、极柱;32、端子;40、连接片;50、绝缘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特别地,提到“该/所述”对象或“一个”对象同样旨在表示可能的多个此类对象中的一个。
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进一步地,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定。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上下文中,当提到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在另外元件(一个或多个)“上”、“下”、或者“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制造方法,请参考图1,电池制造方法包括:
S101,提供壳体10,壳体10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第一表面11,第一表面11上设置有极柱组件30;
S103,提供电芯20,电芯20设置在壳体10内,电芯20包括电芯主体21和极耳部22,极耳部22包括两个以上从电芯主体21的侧面延伸而出的单片极耳,当把单片极耳分别沿垂直于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方向拉平时的单片极耳的重叠方向为第一方向;
S105,提供连接片40,将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通过连接片40相连接;
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端与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极柱组件30与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以使得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沿第一方向在一个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不重合。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制造方法使得收拢后的多个单片极耳形成极耳部22,并与设置在壳体10上的极柱组件30通过连接片40进行连接,从而快速完成了极耳部22与极柱组件30的连接。且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沿第一方向在一个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不重合,而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端与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极柱组件30与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极耳部22与极柱组件30不是直接相对的,且极耳部22大体上位于电芯主体21和极柱组件30之间,因此极耳部22不会与极柱组件30远离电芯主体21一侧的其他结构形成电连接,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将由电芯主体21的侧面延伸而出的两个以上的单片极耳收拢,并形成极耳部22;当把单片极耳沿垂直于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方向拉平时,单片极耳的大表面略平行于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表面。
需要注意的是,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端与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极柱组件30与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即极耳部2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连接电芯主体21,而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二端不会位于极柱组件30所在空间内,从而使得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需要通过连接片40进行连接,且第二端只能位于极柱组件30靠近电芯主体21的一侧,因此不会出现第二端与其他结构形成接触,避免引发电池安全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电芯主体21包括两个以上的极片,极耳部22包括两个以上的单片极耳,单片极耳分别从与其对应的极片上延伸而出,单片极耳的宽度小于极片的宽度,多个单片极耳相堆叠从而形成极耳部22,并与极柱组件30焊接。因此在多个单片极耳相堆叠之前,单片极耳的大表面略平行于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表面,此处的略平行是考虑了具体工艺误差等情况,如果忽略各类误差,单片极耳的大表面可以平行于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表面。可选的,当把单片极耳沿垂直于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方向拉平时,单片极耳的大表面与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0度到10度,进一步的,单片极耳的大表面与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0度到5度。在某些实施例中,不排除单片极耳的宽度与极片的宽度相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提供壳体10、电芯20以及连接片40不分前后。
可选的,单片极耳是由具有良好导电导热性的金属箔制成,例如,铝、铜或镍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芯20为叠片式电芯,电芯20具有相互层叠的第一极片、与第一极片电性相反的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片,从而使得多对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堆叠形成叠片式电芯。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片40与极耳部22焊接,连接片40与极柱组件30焊接。焊接可以采用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以及电阻焊接中的任意一种。极耳部22与极柱组件30通过连接片40连接,连接片40的设置可以方便选择极耳部22以及极柱组件30的焊接位置,焊接的可选择性会更强,因此可以降低焊接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单片极耳进行收拢后,形成靠近极柱组件30的极耳部22,即相对于电芯主体21侧部的中心位置处,极耳部22偏离中心位置处,且向靠近极柱组件30的一侧偏离,以此方便后续与极柱组件30的连接。进一步的,单片极耳进行收拢后形成极耳部22,极耳部22靠近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表面,即大部分的单片极耳均沿靠近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表面收拢,只有少量单片极耳沿远离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表面收拢。
具体的,大多数单片极耳沿靠近极柱组件30的方向收拢,以形成极耳部22,即在通过叠片方式或者卷绕方式形成电芯主体21后,多个单片极耳相互分离的设置,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收拢。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大多数单片极耳沿靠近极柱组件30的方向收拢,即在收拢完成后即形成了极耳部22,此极耳部22整体朝向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表面弯折,从而使得极耳部22与极柱组件30相互靠近,以此方便后续的焊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片40可以预置于极柱组件30上,即极柱组件30穿设在连接片40上,例如采用焊接或者铆接等方式实现极柱组件30与连接片40的连接,各个单片极耳沿靠近极柱组件30的方向收拢形成极耳部22之后,极耳部22与连接片40接触,以完成后续焊接。连接片40可以预置于极柱组件30上,即连接片40的一侧可以与极柱组件30的一端焊接,连接片40的另一侧与极耳部22焊接。其中,极柱组件30的另一端可以用于与汇流排连接,从而进行多个电池的成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单片极耳进行收拢并焊接,焊接后沿靠近极柱组件30的方向弯折,以形成极耳部22。多个单片极耳进行收拢后,相对于电芯主体21侧部的中心位置处,收拢后的多个单片极耳偏离中心位置处,且向远离极柱组件30的一侧偏离,因此后续向靠近极柱组件30的方向弯折,从而使得极耳部22靠近极柱组件30。进一步的,单片极耳进行收拢并焊接,焊接后沿靠近极柱组件30的方向弯折以形成极耳部22,极耳部22靠近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表面,即至少部分的单片极耳沿远离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表面收拢,从而使得收拢后的单片极耳远离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表面,因此需要进行弯折使得极耳部22靠近极柱组件30。
具体的,至少部分的单片极耳沿远离极柱组件30的方向收拢并焊接,焊接后沿靠近极柱组件30的方向弯折,以形成极耳部22。至少部分的单片极耳先朝向远离极柱组件30的方向进行收拢,并在收拢后通过焊接进行固定,即由于收拢后的单片极耳远离极柱组件30,因此方便进行预焊接,并在固定之后进行弯折,以此使得极耳部22靠近极柱组件30方便后续进行焊接。
可选的,各个单片极耳可以沿距离极柱组件30最远的单片极耳进行收拢,以此使得收拢后的单片极耳与极柱组件30之间的距离最大,方便后续对单片极耳进行预焊接,即具有足够的空间用于放置焊接相关部件,如焊接头或者焊接支座等。
可选的,各个单片极耳沿靠近略平行于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中心线(即电芯主体21侧部的中心位置处)所在平面的方向收拢并焊接,焊接后沿靠近极柱组件30的方向弯折,以形成极耳部22;其中,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中心线所在平面垂直于电芯主体21的侧面。多个单片极耳先朝向中部进行收拢,并在收拢后通过焊接进行固定,并在固定之后进行弯折,以此使得极耳部22靠近极柱组件30方便后续进行焊接。
可选的,各个单片极耳弯折前焊接形成超声波焊印,极耳部22与极柱组件30焊接形成激光焊印。具体的,单片极耳为金属箔薄片,第一次焊接实现了对多个单片极耳的连接,第二次焊接形成了极耳部22与连接片40的连接,第一次焊接方式采用超声波焊接,极耳部22的多个金属箔薄片之间通过超声波作用而相互结合为一个整体,可以认为多个金属箔薄片形成为一体,极耳部超声波焊接区域成为一个金属板,增强了极耳部的强度,避免了极耳部的损伤。相应的,第二次焊接方式采用激光焊接,将连接片40和第一次焊接形成的金属板进行焊接,通过激光的作用,使得第一次焊接形成的金属板和连接片40固定连接在一起,增强的连接的强度,即实现了极耳部22与连接片40的焊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单片极耳进行收拢并焊接后形成极耳部22,极耳部22远离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表面,即多个单片极耳进行收拢后,相对于电芯主体21侧部的中心位置处,收拢后的极耳部22偏离中心位置处,且向远离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表面的一侧偏离,且单片极耳收拢后可以不进行弯折处理,并直接实现与连接片40的连接。
可选的,各个单片极耳可以沿距离极柱组件30最远的单片极耳进行收拢,以此使得收拢后的单片极耳与极柱组件30之间的距离最大,方便后续对单片极耳进行预焊接。
可选的,各个单片极耳沿靠近略平行于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中心线所在平面的方向收拢并焊接,以形成极耳部22,即单片极耳收拢后可以不进行弯折处理,并直接实现与连接片40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可以使得极柱组件30的高度较高,在极柱组件30与极耳部22之间设置连接片40实现连接。或者,连接片40可以进行弯折,从而使得连接片40的相对两个表面形成高度差,以此实现与极柱组件30和极耳部22的连接,即连接片40类似Z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片40可以预置于收拢后的单片极耳上,多个单片极耳弯折后形成极耳部22,极耳部22上的连接片40和极柱组件30接触,然后进行焊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收拢后形成的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侧不进行弯折处理,以使得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端与连接片40直接相对,即单片极耳的长度较短,在收拢形成极耳部22之后,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一端就位于极柱组件30靠近电芯主体21的一侧,因此不用对极耳部22进行处理,而是完成与连接片40的焊接。
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端与连接片40相连接,此时极耳部22的一端可以与连接片40相对接,以此完成焊接。或者,极耳部22的一端可以位于连接片40的一侧,即极耳部22的一部分与连接片40相堆叠,从而完成焊接。
结合图2所示,极耳部22包括第一段222和第二段223,第一段222的一端与电芯主体21相连接,第一段222的另一端与第二段223相连接,第二段223的至少部分与连接片40相连接,且第二段223的全部与连接片40直接相对,即第二段223不进行折弯处理,第二段223远离第一段222的一端不会与极柱组件30直接相对,从而使得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沿第一方向在一个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不重合。如图2所示,单片极耳收拢后,沿着靠近极柱组件30的方向进行了折弯处理,即形成了第一段222和第二段223,第一段222和第二段223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段223可以是部分与连接片40焊接,例如,第二段223远离第一段222的一侧不与连接片40焊接。或者,第二段223可以是全部与连接片40焊接。第二段223的一个大面为平面,极耳部22由多个单片极耳收拢形成,因此形成的极耳部22是一个由电芯主体21向外逐渐减薄的结构,因此,第二段223具有两个大面,且至少一个大面为平面时可以理解为第二段223未弯折。
在一个实施例中,收拢后形成的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侧朝向远离极柱组件30的一侧进行弯折处理,以使得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端随之弯折,此时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端不与连接片40相连接,即单片极耳的长度较长,在收拢形成极耳部22之后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一端会超出极柱组件30靠近电芯主体21的一侧,因此需要对极耳部22进行弯折处理,保证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沿第一方向在一个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不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收拢后形成的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端进行切割,即单片极耳的长度较长,在收拢形成极耳部22之后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一端会超出极柱组件30靠近电芯主体21的一侧,因此需要对极耳部22进行切割处理,保证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沿第一方向在一个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不重合。对极耳部22切割可以在焊接前进行,也可也在焊接后进行。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如图2和图3所示,电池包括:壳体10,壳体10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第一表面11;电芯20,电芯20设置在壳体10内,电芯20包括电芯主体21和极耳部22,极耳部22包括两个以上从电芯主体21的侧面延伸而出的单片极耳,当把单片极耳分别沿垂直于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方向拉平时的单片极耳的重叠方向为第一方向;极柱组件30,极柱组件30设置在一个第一表面11上;连接片40,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通过连接片40相连接;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端与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极柱组件30与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以使得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沿第一方向在一个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不重合。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括壳体10、电芯20、极柱组件30以及连接片40,极耳部22包括两个以上从电芯主体21的侧面延伸而出的单片极耳。极耳部22与设置在壳体10上的极柱组件30通过连接片40进行连接,从而快速完成了极耳部22与极柱组件30的连接。且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沿第一方向在一个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不重合,而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端与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极柱组件30与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极耳部22与极柱组件30不是直接相对的,且极耳部22大体上位于电芯主体21和极柱组件30之间,因此极耳部22不会与极柱组件30远离电芯主体21一侧的其他结构形成电连接,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片40位于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之间,即连接片40的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连接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此时极耳部22、连接片40以及极柱组件30可以是堆叠设置。或者,连接片40与极耳部22对接,连接片40与极柱组件30对接。如图2中所示,连接片40可以套设在极柱组件30上,此时,连接片40也位于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之间,且连接片40的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连接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片40位于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的同一侧,即连接片40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中的一个与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均连接,此时,连接片40可以与极耳部22的上方焊接,且和极柱组件30的上方焊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沿第一方向在一个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当把单片极耳分别沿垂直于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方向拉平时的单片极耳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端可以与连接片40相连接,即收拢后形成的极耳部22无需进行弯折处理,收拢形成极耳部22之后,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一端就位于极柱组件30靠近电芯主体21的一侧,因此不用对极耳部22进行处理,而是完成与连接片40的焊接。
极耳部22包括第一段222和第二段223,第一段222的一端与电芯主体21相连接,第一段222的另一端与第二段223相连接,第二段223的至少部分与连接片40相连接,且第二段223的全部与连接片40直接相对,即第二段223不进行折弯处理,第二段223远离第一段222的一端不会与极柱组件30直接相对,从而使得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沿第一方向在一个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不重合。
可选的,第二段223的一个大面为平面,极耳部22由多个单片极耳收拢形成,因此形成的极耳部22是一个由电芯主体21向外逐渐减薄的结构,因此,第二段223具有两个大面,且至少一个大面为平面时可以理解为各个单片极耳向最远离极柱组件30的一个单片极耳收拢时,极耳部22远离极柱组件30的面为平面,即第二段223未弯折。或者,各个单片极耳向最靠近极柱组件30的一个单片极耳收拢时,极耳部22靠近极柱组件30的面为平面,即第二段223未弯折。
第二段223远离第一段222的一端为自由端,即为极耳部22的尾端。第二段223与连接片40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沿第一方向在一个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即如果将极耳部22沿第一方向延长,则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沿第一方向在一个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相重合。
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端与连接片40相连接,此时极耳部22的一端可以与连接片40相对接,以此完成焊接。或者,极耳部22的一端可以位于连接片40的一侧,即极耳部22的一部分与连接片40相堆叠,从而完成焊接。
可选的,收拢后形成的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侧朝向远离极柱组件30的一侧进行弯折处理,以使得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端随之弯折,此时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端不与连接片40相连接,即单片极耳的长度较长,在收拢形成极耳部22之后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一端会超出极柱组件30靠近电芯主体21的一侧,因此需要对极耳部22进行处理,保证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沿第一方向在一个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不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把单片极耳分别沿垂直于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方向拉平时,单片极耳远离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端与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极柱组件30与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因此在将单片极耳收拢形成极耳部22之后,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沿第一方向在一个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不重合。
当把单片极耳沿垂直于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方向拉平时,单片极耳的大表面略平行于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表面,即单片极耳略平行于第一表面11。
可选的,当把单片极耳分别沿垂直于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方向拉平时,至少一个单片极耳远离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端与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极柱组件30与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而在将单片极耳收拢形成极耳部22之后(还可以进行整体弯折处理),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沿第一方向在一个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不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单片极耳进行收拢后形成极耳部22,极耳部22靠近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表面,以此方便后续进行焊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单片极耳进行收拢并焊接,焊接后沿靠近极柱组件30的方向弯折以形成极耳部22,极耳部22靠近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表面,即至少部分的单片极耳沿远离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表面收拢,从而使得收拢后的单片极耳远离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表面,因此需要进行弯折使得极耳部22靠近极柱组件30。多个单片极耳进行收拢后,相对于电芯主体21侧部的中心位置处,收拢后的多个单片极耳偏离中心位置处,且向远离极柱组件30的一侧偏离,因此后续向靠近极柱组件30的方向弯折,从而使得极耳部22靠近极柱组件30。收拢后通过焊接进行固定,即由于收拢后的单片极耳远离极柱组件30,因此方便进行预焊接,并在固定之后进行弯折,以此使得极耳部22靠近极柱组件30方便后续进行焊接
可选的,各个单片极耳可以沿距离极柱组件30最远的单片极耳进行收拢,以此使得收拢后的单片极耳与极柱组件30之间的距离最大,方便后续对单片极耳进行预焊接,即具有足够的空间用于放置焊接相关部件,如焊接头或者焊接支座等。
可选的,各个单片极耳沿靠近略平行于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中心线所在平面的方向收拢并焊接,焊接后沿靠近极柱组件30的方向弯折,以形成极耳部22;其中,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中心线所在平面垂直于电芯主体21的侧面。多个单片极耳先朝向中部进行收拢,并在收拢后通过焊接进行固定,并在固定之后进行弯折,以此使得极耳部22靠近极柱组件30方便后续进行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多个单片极耳先是进行了向中部的收拢,即上下两侧的各个单片极耳朝向位于中间位置的单片极耳进行收拢,此时,形成的收拢结构相对于极柱组件30具有一定的距离,以此也方便对多个单片极耳进行焊接固定,而在焊接完成后在进行整体的弯折,以此形成与连接片40的接触,并完成后续焊接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单片极耳进行收拢并焊接后形成极耳部22,极耳部22远离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表面,即多个单片极耳进行收拢后,相对于电芯主体21侧部的中心位置处,收拢后的极耳部22偏离中心位置处,且向远离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表面的一侧偏离,且单片极耳收拢后可以不进行弯折处理,并直接实现与连接片40的连接。
可选的,各个单片极耳可以沿距离极柱组件30最远的单片极耳进行收拢,以此使得收拢后的单片极耳与极柱组件30之间的距离最大,方便后续对单片极耳进行预焊接。
可选的,多个单片极耳先是进行了向中部的收拢并焊接,然后进行弯折,此时形成的极耳部22可以直接与连接片40焊接。
或者,多个单片极耳收拢焊接后,可以在先将连接片40焊接于收拢后的单片极耳上,然后进行弯折,并与极柱组件30焊接。
可选的,各个单片极耳沿靠近略平行于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中心线所在平面的方向收拢并焊接,以形成极耳部22,即单片极耳收拢后可以不进行弯折处理,并直接实现与连接片40的连接,本实施例中,可以使得极柱组件30的高度较高,在极柱组件30与极耳部22之间设置连接片40实现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个单片极耳弯折前焊接形成超声波焊印,极耳部22与极柱组件30焊接形成激光焊印。具体的,单片极耳为金属箔薄片,第一次焊接实现了对多个单片极耳的连接,第二次焊接形成了极耳部22与连接片40的连接,第一次焊接方式采用超声波焊接,极耳部22的多个金属箔薄片之间通过超声波作用而相互结合为一个整体,可以认为多个金属箔薄片形成为一体,成为一个金属板,增强了极耳部的强度,避免了极耳部的损伤。相应的,第二次焊接方式采用激光焊接,将连接片40和第一次焊接形成的金属板进行焊接,通过激光的作用,使得第一次焊接形成的金属板和连接片40固定连接在一起,增强的连接的强度,即实现了极耳部22与连接片40的焊接。
可选的,第一次焊接方式也可以采用激光焊接或者电阻焊接。相应的,第二次焊接方式也可以采用超声波焊接或者电阻焊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极柱组件30可以包括极柱31和端子32,极柱组件3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极柱31,连接片40可以连接于至少两个极柱31上,端子32位于壳体10的外侧。
可选的,壳体10为近似的矩形体结构,即在忽略加工制造的误差等,壳体10可以是矩形体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壳体10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表面11和四个环绕第一表面11设置的第二表面12,即壳体10为近似的矩形体结构,第一表面11的面积大于第二表面12的面积;其中,极柱组件30设置在第一表面11上,从而可以保证极柱组件30具有一个可靠的支撑面,以此保证极柱组件30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相对的第一表面11为壳体10的大表面,而四个第二表面12为壳体10的小表面,四个第二表面12包括两对小表面,即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对小表面,和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对小表面,且第一对小表面的面积要大于第二对小表面的面积,但均小于大表面的面积。壳体10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且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为直线方向,长度方向可以是壳体10较长的延伸方向,而宽度方向可以是壳体10较短的延伸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0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或铝,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足够的强度。壳体10的厚度均相一致,不仅结构稳定性较强,且可以方便加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件13;第二壳体件14,第二壳体件14与第一壳体件13相连接,以封闭电芯20;其中,极柱组件30设置在第一壳体件13或第二壳体件14上。第一壳体件13和第二壳体件14分别设置,可以方便电芯20的安装,且加工也较为方便。
可选的,第一壳体件13和第二壳体件14可以均形成有容纳腔,第一壳体件13和第二壳体件14对接后,电芯20位于两个容纳腔形成的腔体内。其中,第一壳体件13和第二壳体件14具有的容纳腔深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此处不作限定。
可选的,第一壳体件13为平板,第二壳体件14形成有容纳腔,电芯20位于容纳腔内,平板的设置可以方便后续的连接,且加工难度较低。其中,极柱组件30可以设置在平板上,或者极柱组件30可以设置在具有容纳腔的第二壳体件14上。
进一步的,第二壳体件14的周向边缘设置有法兰边,第一壳体件13与法兰边焊接,从而可以保证第一壳体件13和第二壳体件14可靠焊接,提供连接的稳定性。法兰边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保证增加焊接的面积,从而提高焊接的稳定性。
可选的,在第一壳体件13具有容纳腔时,第一壳体件13的周向边缘也可以设置有法兰边,第一壳体件13的法兰边与第二壳体件14的法兰边焊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柱组件30为两个,两个极柱组件30分别为正极柱组件和负极柱组件,极耳部22也为两个,两个极耳部22分别为正极耳部和负极耳部,正极柱组件和正极耳部相连接,负极柱组件和负极耳部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极柱组件30与壳体10之间绝缘设置,例如,二者之间可以采用绝缘件50进行绝缘,或者,可以采用绝缘涂层进行绝缘,此处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芯20为叠片式电芯,不仅成组方便,且可以加工得到长度较长的电池。
具体的,电芯20为叠片式电芯,电芯20具有相互层叠的第一极片、与第一极片电性相反的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片,从而使得多对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堆叠形成叠片式电芯。
可选的,电池可以为卷绕式电池,即将第一极片、与第一极片电性相反的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片进行卷绕,得到卷绕式电芯。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的长度为a,400mm≤a≤2500mm,电池的宽度为b,电池的高度为c,2b≤a≤50b,和/或,0.5c≤b≤20c。
进一步地,50mm≤b≤200mm,10mm≤c≤100mm。
优选的,4b≤a≤25b,和/或,2c≤b≤10c。
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在保证足够能量密度的情况下,电池长度和宽度的比值较大,进一步地,电池宽度和高度的比值较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的长度为a,电池的宽度为b,4b≤a≤7b,即本实施例中的电池长度和宽度的比值较大,以此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且方便后续形成电池模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的高度为c,3c≤b≤7c,电池宽度和高度的比值较大,在保证足够能量密度的情况下,也方便形成。
可选的,电池的长度可以为500mm-1500mm,电池的宽度可以为80mm-150mm,而电池的高度可以为15mm-25mm。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的长度即为电池长度方向的尺寸,电池的宽度即为电池宽度方向的尺寸,电池的高度即为电池高度方向的尺寸,即电池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制造方法形成上述的电池。对于电池的其他结构以及相关说明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作赘述。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的电池。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电池包括壳体10、电芯20、极柱组件30以及连接片40,极耳部22包括两个以上从电芯主体21的侧面延伸而出的单片极耳。极耳部22与设置在壳体10上的极柱组件30通过连接片40进行连接,从而快速完成了极耳部22与极柱组件30的连接。且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沿第一方向在一个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不重合,而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端与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极柱组件30与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极耳部22与极柱组件30不是直接相对的,且极耳部22大体上位于电芯主体21和极柱组件30之间,因此极耳部22不会与极柱组件30远离电芯主体21一侧的其他结构形成电连接,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两个电池,至少两个电池并列设置,且两个壳体10的第一表面11相对设置,从而成组为电池模组。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电池模组的电池包括壳体10、电芯20、极柱组件30以及连接片40,极耳部22包括两个以上从电芯主体21的侧面延伸而出的单片极耳。极耳部22与设置在壳体10上的极柱组件30通过连接片40进行连接,从而快速完成了极耳部22与极柱组件30的连接。且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沿第一方向在一个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不重合,而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端与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极柱组件30与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极耳部22与极柱组件30不是直接相对的,且极耳部22大体上位于电芯主体21和极柱组件30之间,因此极耳部22不会与极柱组件30远离电芯主体21一侧的其他结构形成电连接,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可选的,电池包包括至少两个电池模组,电池包还可以包括箱体,至少两个电池模组设置在箱体内。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电池。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电池包括壳体10、电芯20、极柱组件30以及连接片40,极耳部22包括两个以上从电芯主体21的侧面延伸而出的单片极耳。极耳部22与设置在壳体10上的极柱组件30通过连接片40进行连接,从而快速完成了极耳部22与极柱组件30的连接。且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沿第一方向在一个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不重合,而极耳部22远离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端与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极柱组件30与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即极耳部22与极柱组件30不是直接相对的,且极耳部22大体上位于电芯主体21和极柱组件30之间,因此极耳部22不会与极柱组件30远离电芯主体21一侧的其他结构形成电连接,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可选的,电池包包括至少两个电池,电池可以直接放置于箱体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创造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4)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第一表面(11);
电芯(20),所述电芯(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电芯(20)包括电芯主体(21)和极耳部(22),所述极耳部(22)包括两个以上从所述电芯主体(21)的侧面延伸而出的单片极耳,当把所述单片极耳分别沿垂直于所述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方向拉平时的所述单片极耳的重叠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极柱组件(30),所述极柱组件(30)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一表面(11)上;
连接片(40),所述极耳部(22)和所述极柱组件(30)通过所述连接片(40)相连接;
所述极耳部(22)远离所述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端与所述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极柱组件(30)与所述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以使得所述极耳部(22)和所述极柱组件(30)沿所述第一方向在一个所述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不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40)的相对的两个表面分别连接所述极耳部(22)和所述极柱组件(30);
或,所述连接片(40)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中的一个与所述极耳部(22)和所述极柱组件(30)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部(22)和所述极柱组件(30)沿所述第一方向在一个所述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当把所述单片极耳分别沿垂直于所述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方向拉平时的所述单片极耳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极耳部(22)包括第一段(222)和第二段(223),所述第一段(222)的一端与所述电芯主体(21)相连接,所述第一段(2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223)相连接,所述第二段(223)的至少部分与所述连接片(40)焊接,且所述第二段(223)远离所述第一段(222)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段(223)不弯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当把所述单片极耳分别沿垂直于所述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方向拉平时,至少一个所述单片极耳远离所述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端与所述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极柱组件(30)与所述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极耳进行收拢后形成所述极耳部(22),所述极耳部(22)靠近所述壳体(10)设置有所述极柱组件(30)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极耳进行收拢并焊接,焊接后沿靠近所述极柱组件(30)的方向弯折形成所述极耳部(22),所述极耳部(22)靠近所述壳体(10)设置有所述极柱组件(30)的表面;或,所述单片极耳进行收拢并焊接后形成所述极耳部(22),所述极耳部(22)远离所述壳体(10)设置有所述极柱组件(30)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还包括四个环绕所述第一表面(11)设置的第二表面(12),所述第一表面(11)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表面(12)的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长度为a,所述电池的宽度为b,所述电池的高度为c,2b≤a≤50b,和/或,0.5c≤b≤20c;
400mm≤a≤2500mm。
9.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11.一种电池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壳体(10),所述壳体(10)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第一表面(11),所述第一表面(11)上设置有极柱组件(30);
提供电芯(20),所述电芯(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电芯(20)包括电芯主体(21)和极耳部(22),所述极耳部(22)包括两个以上从所述电芯主体(21)的侧面延伸而出的单片极耳,当把所述单片极耳分别沿垂直于所述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方向拉平时的所述单片极耳的重叠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提供连接片(40),将所述极耳部(22)和所述极柱组件(30)通过所述连接片(40)相连接;
所述极耳部(22)远离所述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一端与所述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极柱组件(30)与所述电芯主体(21)的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以使得所述极耳部(22)和所述极柱组件(30)沿所述第一方向在一个所述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不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极耳进行收拢后形成所述极耳部(22),所述极耳部(22)靠近所述壳体(10)设置有所述极柱组件(30)的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极耳进行收拢并焊接,焊接后沿靠近所述极柱组件(30)的方向弯折以形成所述极耳部(22),所述极耳部(22)靠近所述壳体(10)设置有所述极柱组件(30)的表面;或,所述单片极耳进行收拢并焊接后形成所述极耳部(22),所述极耳部(22)远离所述壳体(10)设置有所述极柱组件(30)的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电池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部(22)包括第一段(222)和第二段(223),所述第一段(222)的一端与所述电芯主体(21)相连接,所述第一段(2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223)相连接,所述第二段(223)的至少部分与所述连接片(40)相连接,且且所述第二段(223)远离所述第一段(222)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段(223)不进行弯折处理。
CN202110528539.4A 2021-05-14 2021-05-14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电池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53473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8539.4A CN115347331A (zh) 2021-05-14 2021-05-14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电池制造方法
US17/383,363 US20220367986A1 (en) 2021-05-14 2021-07-22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battery manufacturing method
EP21188105.7A EP4089777A1 (en) 2021-05-14 2021-07-28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batte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8539.4A CN115347331A (zh) 2021-05-14 2021-05-14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电池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7331A true CN115347331A (zh) 2022-11-15

Family

ID=77103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28539.4A Pending CN115347331A (zh) 2021-05-14 2021-05-14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电池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67986A1 (zh)
EP (1) EP4089777A1 (zh)
CN (1) CN11534733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32866A (zh) * 2022-12-01 2023-03-03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池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60086A (ja) * 2008-04-17 2009-11-05 Taiyo Yuden Co Ltd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CN103270566A (zh) * 2010-12-24 2013-08-2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蓄电器件
CN111463496A (zh) * 2020-04-15 2020-07-28 江西赣锋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及其组装方法
CN211507809U (zh) * 2020-03-31 2020-09-15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2201909A (zh) * 2020-05-14 2021-01-08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池制造方法
CN112531295A (zh) * 2020-12-22 2021-03-19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结构及极耳电连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17926B2 (en) * 2018-11-29 2022-08-16 Apple Inc. Feedthroughs for thin battery cell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60086A (ja) * 2008-04-17 2009-11-05 Taiyo Yuden Co Ltd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CN103270566A (zh) * 2010-12-24 2013-08-2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蓄电器件
CN211507809U (zh) * 2020-03-31 2020-09-15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1463496A (zh) * 2020-04-15 2020-07-28 江西赣锋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及其组装方法
CN112201909A (zh) * 2020-05-14 2021-01-08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池制造方法
CN112531295A (zh) * 2020-12-22 2021-03-19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结构及极耳电连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89777A1 (en) 2022-11-16
US20220367986A1 (en) 2022-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589168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05376627U (zh) 二次电池
CN102569721B (zh) 一种差节距极片及采用该差节距极片的动力电池
CN211907573U (zh) 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及储能装置
CN202454658U (zh) 差节距极片及采用该差节距极片的动力电池
CN216288853U (zh) 极耳引出组件、极芯组件及电池
CN115347331A (zh)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电池制造方法
CN117936930A (zh) 电芯及电池包
CN218867347U (zh) 一种电芯极组及电芯
CN202434631U (zh) 一种差节距极片及采用该差节距极片的动力电池
CN210325970U (zh) 一种电池软连接件
CN217086681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7589350U (zh) 电池
CN216597902U (zh) 转接片、电池及电池组
EP4089775A1 (en) Battery assembly and assembling method of battery assembly
CN215008510U (zh) 电池、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211907567U (zh) 一种极柱连接结构、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15347330A (zh)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电池制造方法
CN209071489U (zh) 一种锂电池连接件
CN219106456U (zh) 一种电池蝴蝶焊用连接片及电池
CN220585433U (zh) 电池、电池装置
CN219350574U (zh) 单体电池及电池组
CN220731744U (zh) 电池及电池装置
CN218887460U (zh) 电池
CN218039464U (zh) 一种可弯折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