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25885U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25885U
CN219325885U CN202320391418.4U CN202320391418U CN219325885U CN 219325885 U CN219325885 U CN 219325885U CN 202320391418 U CN202320391418 U CN 202320391418U CN 219325885 U CN219325885 U CN 2193258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plate
limiting
extension
motor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9141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国帅
陈豫
马成群
纪为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9141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258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258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258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摩托车包括车架组件、车身覆盖件及前照灯。车身覆盖件连接于车架组件上,前照灯连接至车架组件上。车架组件包括前车架及连接支架,连接支架的一端与前车架连接,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前照灯连接。其中,连接支架包括安装点,连接支架通过安装点连接至车身覆盖件上。如此,通过在连接支架上设置安装点与车身覆盖件连接,能够将连接支架受到的震动部分传递至车身覆盖件上,减轻前照灯受到的震动,以提高前照灯安装的稳定性,降低前照灯的跳动,从而提升夜间行车的安全性。同时,也能避免因震动过大导致前照灯断裂的问题。

Description

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前照灯为摩托车提供夜间照明,以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摩托车前照灯大多通过连接支架与车架连接,但现有的连接支架结构设计不合理,当摩托车在路况较差的道路上行驶时,前照灯易产生晃动,造成前照灯发出的光束抖动,影响摩托车的骑乘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摩托车,能提高其前照灯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组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连接于车架组件上;动力源,动力源被车架组件支撑;悬架组件,悬架组件连接至车架组件上;车轮组件,车轮组件通过悬架组件连接至车架组件上;前照灯,前照灯连接至车架组件上;车架组件包括:前车架;连接支架,连接支架的一端与前车架连接,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前照灯连接;其中,连接支架包括安装点,连接支架通过安装点连接至车身覆盖件上。
进一步地,连接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的一端与前车架连接,支架本体的另一端与前照灯连接;延伸支架,延伸支架安装于支架本体的上端,且延伸支架与车身覆盖件连接。
进一步地,延伸支架包括:第一延伸板,第一延伸板与支架本体焊接;第二延伸板,第二延伸板的一端与第一延伸板连接;第三延伸板,第三延伸板的一端与第一延伸板远离第二延伸板的一端连接;其中,第二延伸板及第三延伸板上均开设有连接孔,连接支架通过第二延伸板及第三延伸板上的连接孔与车身覆盖件连接。
进一步地,摩托车还包括紧固件,延伸支架还包括:导向柱,导向柱位于第二延伸板与第三延伸板之间,导向柱与连接孔连通,且导向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延伸板、第三延伸板连接;其中,紧固件穿设至少部分车身覆盖件、连接孔及导向柱,并将车身覆盖件与延伸支架锁紧。
进一步地,第二延伸板与第三延伸板平行设置,导向柱与第二延伸板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一端与前车架连接;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位于第一支架的下方,且第二支架的一端与前车架连接;支架单元,支架单元分别与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远离前车架的端部连接;其中,延伸支架安装于第一支架上,前照灯连接至支架单元上。
进一步地,摩托车还包括后视镜,支架单元包括:上支架,上支架的周侧与第一支架的端部连接,后视镜连接至上支架上;下支架,下支架位于上支架的下方,且下支架的周侧与第二支架的端部连接,前照灯连接至下支架上;中部支架,中部支架位于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并分别与上支架及下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摩托车还包括线束,支架本体还包括:第四限位板,第四限位板位于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的一侧,并分别与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连接;第五限位板,第五限位板位于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的另一侧,并与第四限位板相对设置,且第五限位板分别与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连接;其中,第四限位板、第五限位板、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围成有容置槽,线束能穿设并容置于容置槽内。
进一步地,第四限位板及第五限位板均包括:限位主板,限位主板位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周侧,并分别与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连接;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位于限位主板的一侧,并分别与限位主板、上支架、第一支架连接;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与第一加强板位于限位主板的同侧,并分别与限位主板、下支架连接;第三加强板,第三加强板位于限位主板靠近支架单元的一端,并分别与限位主板、下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限位主板开设有线束固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通过在连接支架上设置安装点与车身覆盖件连接,能够将连接支架受到的震动部分传递至车身覆盖件上,减轻前照灯受到的震动,以提高前照灯安装的稳定性,降低前照灯的跳动,从而提升夜间行车的安全性。同时,也能避免因震动过大导致前照灯断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后坐垫单元安装的***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限位架的正视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安装结构的正视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部分结构的***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部分结构的***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第四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摩托车;200、车架组件;210、连接结构;211、第一安装结构;2111、第一连接板;2111a、第一连接柱;2112、第二连接板;2112a、第二连接柱;212、第二安装结构;213、第一连接件;214、第二连接件;215、第三连接件;2151、紧固件;2152、安装衬套;2152a、衬套本体;2152b、第一抵接部;2152c、第二抵接部;220、前车架;221、第一架体;222、第二架体;230、后车架;240、安装支架;241、开档槽;2411、槽口;242、安装本体;243、第一安装架;244、第二安装架;245、支撑件;250、限位架;251、第一焊接部;252、第二焊接部;253、限位部;2531、限位槽;2532、第一限位板;2533、第二限位板;2534、第三限位板;254、定位孔;260、连接支架;261、安装点;262、支架本体;2621、第一支架;2622、第二支架;2623、支架单元;2623a、上支架;2623b、下支架;2623c、中部支架;2624、第四限位板;2624a、容置槽;2624b、限位主板;2624c、第一加强板;2624d、第二加强板;2624e、第三加强板;2624f、线束固定孔;2624g、大孔;2625、第五限位板;263、延伸支架;2631、第一延伸板;2632、第二延伸板;2632a、连接孔;2633、第三延伸板;2634、导向柱;2635、紧固件;300、车身覆盖件;311、后坐垫单元;3111、后坐垫;3112、卡接件;320、后尾灯;321、搭接件;322、紧固件;323、减震圈;330、前照灯;340、后视镜;400、动力源;410、前端;411、第一安装位;412、第二安装位;420、后端;430、线束;500、悬架组件;520、后平叉;600、车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摩托车10,该摩托车10包括车架组件200、车身覆盖件300、动力源400、悬架组件500及车轮组件600。车身覆盖件300连接于车架组件200上,动力源400被车架组件200支撑,悬架组件500连接至车架组件200上,车轮组件600通过悬架组件500连接至车架组件200上。
请参阅图2,摩托车10还包括后坐垫单元311,后坐垫单元311被车架组件200支撑。
车架组件200包括后车架230、安装支架240及限位架250。安装支架240的一端与后车架230连接,后坐垫单元311至少部分连接至安装支架240上,安装支架240远离后车架230的一端开设有开档槽241。限位架250安装于开档槽241的槽口2411,限位架250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支架240焊接,部分后坐垫单元311能伸入开档槽241并与限位架250限位配合。
本申请中,安装支架240与限位架250为分体设置,并通过焊接固定。如此,能够分别加工安装支架240及限位架250,加工更加简单。并能够很好地控制限位架250的加工精度,保证限位架250与后坐垫单元311间的配合间隙维持在合理范围内,从而大大提高后坐垫单元311的连接强度,提高后坐垫单元311连接的稳固性,避免后坐垫单元311产生晃动,从而提高摩托车10的骑乘舒适性。同时,降低后坐垫单元311与限位架250磨损的概率,从而降低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后车架230指的是摩托车10后部用于支撑后坐垫单元311的车架。
安装支架240包括安装本体242、第一安装架243及第二安装架244。安装本体242与后车架230连接,第一安装架243的一端与安装本体242连接,第二安装架244的一端与安装本体242连接。第一安装架243、第二安装架244与安装本体242围成开档槽241。其中,限位架250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架243远离安装本体242的一端焊接,限位架250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架244远离安装本体242的一端焊接。
如此,通过焊接的连接方式能够实现限位架250与安装支架240间的稳固连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3,限位架250包括第一焊接部251、第二焊接部252及限位部253。第一焊接部251与第一安装架243焊接,第二焊接部252与第二安装架244焊接,限位部253位于第一焊接部251与第二焊接部252之间,并分别与第一焊接部251、第二焊接部252连接。其中,限位部253朝靠近后坐垫单元311的方向凸起形成限位槽2531,后坐垫单元311部分伸入限位槽2531内,并与限位部253限位配合。
限位架250呈“几”字形设置,具有结构强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连接作用。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能够保证加工的精度,从而能够更好地与后坐垫单元311配合,实现后坐垫单元311的固定连接。而且,限位架250能够利用第一焊接部251、第二焊接部252保证与安装支架240间具有较大的连接面积,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限位部253包括第一限位板2532、第二限位板2533及第三限位板2534。第一限位板2532的一端与第一焊接部251连接,第二限位板2533的一端与第二焊接部252连接。第三限位板2534位于第一限位板2532与第二限位板2533之间,且分别与第一限位板2532、第二限位板2533连接。其中,第一限位板2532及第二限位板2533与第一焊接部251及第二焊接部252所在的平面垂直,第三限位板2534与第一焊接部251及第二焊接部252所在的平面平行。
如此,限位部253通过第一限位板2532、第二限位板2533及第三限位板2534形成的限位槽2531结构,能够较好地与后坐垫单元311配合,提高安装效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限位架250的中部开设有定位孔254。具体地,定位孔254开设于第三限位板2534的中部。如此,便于限位架250的焊接。限位架250在焊接前需放置在安装支架240上,通过开设定位孔254,能够轻易地控制第三限位板2534距两侧的第一安装架243、第二安装架244间的距离,从而实现限位架250的预定位,使得限位架250能够相对安装支架240较为对称地分布,从而便于后续的焊接,进一步提高安装的精度。
此外,定位孔254还起到减重的作用,能够减少材料用量,降低成本,实现摩托车10的轻量化。
请参阅图2,后坐垫单元311包括后坐垫3111及卡接件3112。后坐垫3111被车架组件200支撑,卡接件3112安装于后坐垫3111靠近限位架250的一侧,且卡接件3112伸入限位槽2531内,并与限位架250卡接配合。
后坐垫3111通过卡接件3112与安装支架240连接,从而实现后坐垫单元311的固定连接。如此,能够满足连接强度,保证后坐垫单元311不会脱落。而且,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较为简单,便于后坐垫单元311的安装与拆卸,能够提高加工效率以及降低后续维护的难度。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卡接件3112与后坐垫3111一体成型,如此,能够加强卡接件3112的结构强度及刚度,卡接时更加稳定,避免卡接件3112断裂,提高使用寿命,从而进一步提高骑乘的舒适性。
请参阅图2,摩托车10还包括后尾灯320,后尾灯320至少部分连接至安装支架240上。
本申请提供的安装支架240不仅能够通过与之连接的限位架250实现后坐垫单元311的固定,还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为后尾灯320额外提供一个连接点,进一步提高后尾灯320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安装支架240还包括支撑件245,支撑件245部分位于开档槽241内,并与安装本体242连接。后尾灯320包括搭接件321,搭接件321伸入开档槽241内,并与支撑件245抵接。支撑件245的设置用来与后尾灯320配合,便于后尾灯320的连接。由于后车架230为倾斜的状态,与后车架230连接的安装支架240也是倾斜状态,而通过设置支撑件245与后尾灯320上的搭接件321配合,使得后尾灯320能够沿水平方向伸入开档槽241内,降低安装的难度。
摩托车10还包括紧固件322,紧固件322穿设支撑件245及搭接件321,并将后尾灯320固定于安装支架240上。紧固件322能够实现后尾灯320的牢固固定,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而且还便于拆装,提高加工效率。
后尾灯320还包括减震圈323,紧固件322依次穿设减震圈323、搭接件321及支撑件245,并将后尾灯320固定于安装支架240上。如此,通过设置减震圈323,能够吸收自车架组件200传递至后尾灯320的震动,使后尾灯320的安装更为稳固,从而避免因震动过大,导致后尾灯320晃动或脱落造成损坏,降低维护成本。
在一实施方式中,还定义了如图4所示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和下侧。
请参阅图4,摩托车10还包括连接结构210,动力源400包括前端410及后端420,连接结构210位于前端410及后端420,并能将动力源400连接至车架组件200上。
连接结构210包括第一安装结构211及第二安装结构212,第一安装结构211位于前端410,且第一安装结构211分别与前端410及车架组件200连接。第二安装结构212位于后端420,且第二安装结构212分别与后端420及车架组件200连接。其中,第一安装结构211通过第一材料加工成型,第二安装结构212通过第二材料加工成型,第一材料的密度小于第二材料的密度。
本申请中,第一安装结构211与第二安装结构212分别位于动力源400相对两侧,并均与动力源400、车架组件200连接,能够保证对动力源400的支撑强度,可靠性更好。并且,第一安装结构211与第二安装结构212通过不同的材料加工成型,能够大大减小连接结构210整体的重量,降低成本。
其中,第一材料与第二材料的抗拉强度比值大于等于0.8且小于等于1.6。如此,不仅能够节约用料,降低成本,还能提高强度,能够更好地支撑动力源400在整车上的安装。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材料与第二材料的抗拉强度比值大于1且小于等于1.5。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材料与第二材料的抗拉强度比值大于等于1.2且小于等于1.4。
在本申请中,第一材料的抗拉强度大于等于490Mpa且小于等于700Mpa,第二材料的抗拉强度范围大于等于440Mpa且小于等于570Mpa。其中,第一材料的抗拉强度可以是520Mpa、550Mpa、580Mpa等,第二材料的抗拉强度可以是450Mpa、460Mpa、600Mpa、650Mpa等。
第一材料的屈服强度范围大于等于355Mpa且小于等于550Mpa,第二材料的屈服强度范围大于等于255Mpa且小于等于520MPa。其中,第一材料的抗拉强度可以是370Mpa、400Mpa、480Mpa等,第二材料的抗拉强度可以是300Mpa、350Mpa、430Mpa、500Mpa等。
其中,第一材料可以为铝合金等,如此,采用第一材料加工而成的第一安装结构211重量低、强度高。第二材料可以为铸铁等,保持较好的刚度及强度,提高对动力源400的支撑性能。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结构211的厚度与第二安装结构212的厚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1。如此,第一安装结构211的厚度更薄,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降低连接结构210的重量。例如,第一安装结构211的厚度与第二安装结构212的厚度的比值可以为0.6、0.7、0.8或者0.9。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结构211与第二安装结构212的厚度指的是下述二者对应的连接板的厚度,例如第一安装结构211的厚度指的是第一连接板2111的厚度。
其中,第一安装结构211可通过钣金工艺加工成型,如此,重量轻,加工工艺简单,且能够节约用料,降低成本。第二安装结构212可通过铸造工艺成型,强度更高,能够更好地支撑动力源400在整车上的安装。
请参阅图4,摩托车10还包括连接至车架组件200的后平叉520,第二安装结构212至少部分与后平叉520连接。动力源400的前端410上设有第一安装位411及第二安装位412,第二安装位412位于第一安装位411的上方。如此,通过设置两个安装位,使得动力源400的安装更为稳固,连接强度更高,避免摩托车10颠簸时因活动幅度过大导致动力源400损坏的情况发生。同时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动力源400产生的震动,提升车辆骑乘的舒适性。
第一安装结构211包括第一连接板2111及第二连接板2112。第一连接板2111位于第一安装位411及第二安装位412的一侧,第一连接板2111分别与第一安装位411、第二安装位412及车架组件200连接。第二连接板2112位于第一安装位411及第二安装位412远离第一连接板2111的一侧,第二连接板2112分别与第一安装位411、第二安装位412及车架组件200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板2111及第二连接板2112,并将第一连接板2111及第二连接板2112分别设置于安装位的两侧,如此,第一安装结构211受力较为均衡,能够更好地支撑动力源400,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而且第一安装结构211的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加工,能够降低成本。
当然,可选地,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第二安装结构212也设置成与第一安装结构211相同的连接方式与车架组件200进行连接,以进一步降低摩托车10整体的重量,降低成本。
请参阅图4,车架组件200包括第一架体221及第二架体222。第一架体221与第一连接板2111连接,第二架体222与第二连接板2112连接。如此,能够较好地承载动力源400的重量,动力源400整体的重量能够沿第一架体221及第二架体222分解,降低单点受力大小,提高车架组件200的承载能力,从而使整车的结构更加稳固。
第一连接板2111及第二连接板2112的位置可根据安装位的长度具体设置。本申请中,第一连接板2111及第二连接板2112位于第一架体221与第二架体222之间,能够缩短连接长度,连接更为稳定,并能够降低成本。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2111及第二连接板2112也可位于第一架体221与第二架体222之外,只要能够起到相同的连接作用即可。
车架组件200还包括前车架220及后车架230。第一架体221、第二架体222与前车架220连接,后车架230与前车架220连接。其中,第一架体221及/或第二架体222与前车架220构成三角结构。如此,利用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车架组件200对动力源400的承载能力,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5及图6,连接结构21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213、第二连接件214及第三连接件215。第一连接件213穿设第一安装位411,并将第一连接板2111、动力源400及第二连接板2112连接。第二连接件214穿设第二安装位412,并将第一连接板2111、动力源400及第二连接板2112连接。第三连接件215位于第二连接件214的上方,且第三连接件215穿设第一连接板2111、第二连接板2112、第一架体221及第二架体222,并将第一安装结构211与车架组件200连接。
如此,通过第一连接件213、第二连接件214与动力源400连接,并通过第三连接件215将连接结构210固定于车架组件200上。不仅便于动力源400的安装固定,而且还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防止动力源400产生晃动,保证整车能够较为平稳地运行。同时,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更加灵活,不仅便于装拆,而且能够较好地控制连接结构210与动力源400间的间隙,防止动力源400受损,进一步降低成本。
现有具有两安装位的连接结构210通常设置有加强板,加强板的一端与第三连接件215连接,加强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位412配合连接。该结构虽然也能够提高连接强度,但加强板的重量较重,导致摩托车10整体重量增加,生产成本较高。而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二连接件214,取消了现有加强板的设置,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基础上,能够有效降低连接结构210的重量,降低成本,从而满足摩托车10的轻量化需求。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2111靠近第二连接板2112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柱2111a,第一连接柱2111a远离第一连接板2111的一端抵靠于第二安装位412上。第二连接板2112靠近第一连接板2111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柱2112a,第二连接柱2112a远离第二连接板2112的一端抵靠于第二安装位412上。第二连接件214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连接柱2111a与第二连接柱2112a内。
第一连接柱2111a、第二连接柱2112a的设置,能够对第二连接件214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在第二连接件214连接过程中,能够较为轻易地实现对插限位,避免第二连接件214发生偏移,提高安装效率。同时,第一连接柱2111a还能够对第一连接板2111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因第二连接件214等的作用导致第一连接板2111过度变形,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同理,第二连接柱2112a也对第二连接板2112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
在此基础上,第一连接柱2111a、第二连接柱2112a还能够对第二连接件214起到保护作用,降低第二连接件214受剐蹭、腐蚀的概率,提高使用寿命。
动力源400本身由于结构设计的需要,存在有多个安装位,故第一安装位411、第二安位的选择也可以是其他位置,只要能够达到与本申请中相同的效果即可。其中,第一连接柱2111a、第二连接柱2112a也可跟随安装位的变化进行改变。以第二安装位412为例,第一连接板2111与第二连接板2112相对第二安装位412间的最短距离并不相同,故本申请中,第一连接柱2111a的长度较第二连接柱2112a的长度短,从而实现与第二安装位412的适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柱2111a与第二连接柱2112a也可设置为完全相同或不设置,具体可根据动力源400上安装位具体设置,只要能够起到相同的效果即可。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件215包括紧固件2151及安装衬套2152,紧固件2151穿设第一连接板2111、第二连接板2112、第一架体221及第二架体222,安装衬套2152位于第一连接板2111与第二连接板2112之间,且安装衬套2152套设于紧固件2151上。
紧固件2151在穿设第一连接板2111、第二连接板2112、第一架体221及第二架体222时,由于第一连接板2111与第二连接板2112为间隔设置,紧固件2151位于第一连接板2111及第二连接板2112间的部分处于裸露状态,易受到腐蚀断裂,降低紧固件2151的使用寿命。而通过设置安装衬套2152,对紧固件2151裸露在外的部分进行遮挡,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有效提高了紧固件2151的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方式中,安装衬套2152为橡胶材质,从而充分利用橡胶减震的特性来减少连接结构210与车架组件200间的震动传递,达到减震降噪的效果。当动力源400运作产生震动时,动力源400的震动能够通过第一连接板2111、第二连接板2112传递至车架组件200,但震动传递至第三连接件215时,安装衬套2152能够抵消掉部分震动,以减小车架组件200受到的震动,有利于降低整车震动,从而提高车辆骑乘的舒适性。当然,安装衬套2152还可以由硅胶、塑料等材料制成,只要能够达到相同的减震效果即可。
请参阅图5,安装衬套2152包括衬套本体2152a、第一抵接部2152b及第二抵接部2152c。衬套本体2152a套设于紧固件2151上。第一抵接部2152b位于衬套本体2152a的一端,并与衬套本体2152a连接,且第一抵接部2152b的侧面抵接于第一连接板2111上。第二抵接部2152c位于衬套本体2152a远离第一抵接部2152b的一端,并与衬套本体2152a连接,且第二抵接部2152c的侧面抵接于第二连接板2112上。
通过第一抵接部2152b与第一连接板2111抵接、第二抵接部2152c与第二连接板2112抵接,使得安装衬套2152与连接结构210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安装衬套2152的减震效果。且安装衬套2152与连接结构210间能够紧密贴合,防止出现相对移动,减少摩擦和噪音,提高摩托车10整体的使用体验。
在一实施方式中,还定义了如图8所示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和下侧。
请参阅图7,摩托车10还包括前照灯330,前照灯330连接至车架组件200上。
车架组件200包括前车架220及连接支架260,连接支架260的一端与前车架220连接,连接支架260的另一端与前照灯330连接。其中,连接支架260包括安装点261,连接支架260通过安装点261连接至车身覆盖件300上。
摩托车10行驶过程中,车轮组件600受路况影响产生跳动,震动会随车架组件200上的前车架220传递至连接支架260上。此时,通过在连接支架260上设置安装点261与车身覆盖件300连接,能够将连接支架260受到的震动部分传递至车身覆盖件300上,减轻前照灯330受到的震动,以提高前照灯330安装的稳定性,降低前照灯330的跳动,从而提升夜间行车的安全性。同时,也能避免因震动过大导致前照灯330断裂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前车架220指的是摩托车100前部用于支撑后视镜340、前照灯330等部件的车架。
请参阅图7及图8,连接支架260包括支架本体262及延伸支架263。支架本体262的一端与前车架220连接,支架本体262的另一端与前照灯330连接。延伸支架263安装于支架本体262的上端,且延伸支架263与车身覆盖件300连接。
延伸支架263作为连接支架260与车身覆盖件300的安装点261,起到传递震动的作用,即支架本体262受到的震动一部分经延伸支架263传递至车身覆盖件300上,避免震动全部传递至前照灯330处,从而能够降低前照灯330的震动。
请继续参阅图7及图8,延伸支架263包括第一延伸板2631、第二延伸板2632及第三延伸板2633。
第一延伸板2631与支架本体262焊接,第一延伸板2631与支架本体262的形状相适配,从而提高接触面积,保证焊接强度,实现第一延伸板2631与支架本体262间的牢固连接。
第二延伸板2632的一端与第一延伸板2631连接,第三延伸板2633的一端与第一延伸板2631远离第二延伸板2632的一端连接。其中,第二延伸板2632及第三延伸板2633上均开设有连接孔2632a,连接支架260通过第二延伸板2632及第三延伸板2633上的连接孔2632a与车身覆盖件300连接。如此,结构简单,且通过第二延伸板2632及第三延伸板2633两点连接的方式,能够保证延伸至与车身覆盖件300间的连接强度,避免连接处发生断裂,从而更好地起到传递震动的作用。
延伸支架263还包括导向柱2634,导向柱2634位于第二延伸板2632与第三延伸板2633之间,导向柱2634与连接孔2632a连通,且导向柱263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延伸板2632、第三延伸板2633连接。导向柱2634能够进一步将第二延伸板2632及第三延伸板2633连接为一体,提升延伸支架263整体的结构强度。
其中,摩托车10还包括紧固件2635,紧固件2635穿设至少部分车身覆盖件300、连接孔2632a及导向柱2634,并将车身覆盖件300与延伸支架263锁紧。如此,便于车身覆盖件300的安装,仅需要将车身覆盖件300对应放置于延伸支架263上,再通过紧固件2635穿设,经导向柱2634的导向作用,紧固件2635可轻易地将车身紧固件安装于连接支架260上,安装简单且牢固,同时便于后续的拆卸。
第二延伸板2632与第三延伸板2633平行设置,导向柱2634与第二延伸板2632垂直设置。如此,延伸支架263的结构更加稳定,整体强度进一步提升,不易折断。
支架本体262包括第一支架2621、第二支架2622及支架单元2623。第一支架2621的一端与前车架220连接,第二支架2622位于第一支架2621的下方,且第二支架2622的一端与前车架220连接,支架单元2623分别与第一支架2621及第二支架2622远离前车架220的端部连接。其中,延伸支架263安装于第一支架2621上,前照灯330连接至支架单元2623上。
第一支架2621、第二支架2622及支架单元2623为管状构件,并相互连接形成框架结构,大大提高了支架本体262整体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升前照灯330连接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整体的重量较轻,能够实现摩托车10的轻量化。
请参阅图7及图8,摩托车10还包括后视镜340,支架单元2623包括上支架2623a、下支架2623b及中部支架2623c。上支架2623a的周侧与第一支架2621的端部连接,后视镜340连接至上支架2623a上。下支架2623b位于上支架2623a的下方,且下支架2623b的周侧与第二支架2622的端部连接,前照灯330连接至下支架2623b上。中部支架2623c位于上支架2623a与下支架2623b之间,并分别与上支架2623a及下支架2623b连接。
支架单元2623不仅用于前照灯330的连接,还能够为后视镜340提供连接点,不需要另设支架用于后视镜340的连接,从而使一个支架可用于固定多个零部件,将多个支架整合为一个支架,方便装配且制造成本低,提高生产效率。
请参阅图8及图9,支架本体262还包括第四限位板2624及第五限位板2625。第四限位板2624位于第一支架2621及第二支架2622的一侧,并分别与第一支架2621及第二支架2622连接。第五限位板2625位于第一支架2621及第二支架2622的另一侧,并与第四限位板2624相对设置,且第五限位板2625分别与第一支架2621及第二支架2622连接。其中,第四限位板2624、第五限位板2625、第一支架2621及第二支架2622围成有容置槽2624a。第四限位板2624及第五限位板2625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架本体262的结构强度,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摩托车10还包括线束430,线束430一端与动力源400连接,另一端通向前照灯330或其他电器元件,起到照明等功能。通常,摩托车10具有多条线束430,分布较为散乱,易产生缠绕,不仅不美观,而且易导致线束430外露与其他元件干涉造成破损,影响摩托车10的使用寿命。
为此,通过设置容置槽2624a,线束430能穿设并容置于容置槽2624a内,从而实现多条线束430的集成。同时,第四限位板2624及第五限位板2625能够对线束43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阻挡摩托车10行驶过程中带起的部分砂石,避免撞击到线束430,从而提高摩托车10驾驶的安全性。
第四限位板2624及第五限位板2625均包括限位主板2624b、第一加强板2624c、第二加强板2624d及第三加强板2624e。
限位主板2624b位于第一支架2621与第二支架2622的周侧,并分别与第一支架2621及第二支架2622连接。如此,通过设置限位主板2624b保证了支架本体262的结构强度,同时起到集成线束430的作用。
第一加强板2624c位于限位主板2624b的一侧,并分别与限位主板2624b、上支架2623a、第一支架2621连接。如此,第一加强板2624c能够提高第一支架2621与上支架2623a的连接强度,使得后视镜340的连接更为稳定。
第二加强板2624d与第一加强板2624c位于限位主板2624b的同侧,并分别与限位主板2624b、下支架2623b连接。第三加强板2624e位于限位主板2624b靠近支架单元2623的一端,并分别与限位主板2624b、下支架2623b连接。通过第二加强板2624d与第三加强板2624e的配合,能够极大增强第二支架2622与下支架2623b的连接强度,从而能够更好地支撑与连接支架260连接的各个零部件。
在一实施方式中,限位主板2624b开设有线束固定孔2624f。线束430在容置槽2624a内也可能发生相对移动,从而产生缠绕等问题,通过开设线束固定孔2624f,能够对线束430起到固定作用,降低线束430发生故障的频率。其中,可通过绳索等部件穿设线束固定孔2624f,并绕设于线束430的周侧,以实现线束430的固定,保证线束430的走向。当然,也可通过线束430自身穿设等方式实现固定,在此不过多限定。
第四限位板2624及第五限位板2625均开设有大孔2624g,大孔2624g一方面起到减重作用,大孔2624g的位置不受力,能够减轻整体重量。另一方面,也起到快速分散焊接热量作用,从而防止焊接热应力集中对连接支架260材料性能影响。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包括:
车架组件;
车身覆盖件,所述车身覆盖件连接于所述车架组件上;
动力源,所述动力源被所述车架组件支撑;
悬架组件,所述悬架组件连接至所述车架组件上;
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通过所述悬架组件连接至所述车架组件上;
前照灯,所述前照灯连接至所述车架组件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组件包括:
前车架;
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前车架连接,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前照灯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安装点,所述连接支架通过所述安装点连接至所述车身覆盖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包括:
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前车架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前照灯连接;
延伸支架,所述延伸支架安装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上端,且所述延伸支架与所述车身覆盖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支架包括:
第一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与所述支架本体焊接;
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二延伸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延伸板连接;
第三延伸板,所述第三延伸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延伸板远离所述第二延伸板的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延伸板及所述第三延伸板上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支架通过所述第二延伸板及所述第三延伸板上的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车身覆盖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还包括紧固件,所述延伸支架还包括:
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位于所述第二延伸板与所述第三延伸板之间,所述导向柱与所述连接孔连通,且所述导向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三延伸板连接;
其中,所述紧固件穿设至少部分所述车身覆盖件、所述连接孔及所述导向柱,并将所述车身覆盖件与所述延伸支架锁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板与所述第三延伸板平行设置,所述导向柱与所述第二延伸板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前车架连接;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前车架连接;
支架单元,所述支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前车架的端部连接;
其中,所述延伸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前照灯连接至所述支架单元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还包括后视镜,所述支架单元包括:
上支架,所述上支架的周侧与所述第一支架的端部连接,所述后视镜连接至所述上支架上;
下支架,所述下支架位于所述上支架的下方,且所述下支架的周侧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端部连接,所述前照灯连接至所述下支架上;
中部支架,所述中部支架位于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之间,并分别与所述上支架及所述下支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还包括线束,所述支架本体还包括:
第四限位板,所述第四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连接;
第五限位板,所述第五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侧,并与所述第四限位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五限位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连接;
其中,所述第四限位板、所述第五限位板、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围成有容置槽,所述线束能穿设并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限位板及所述第五限位板均包括:
限位主板,所述限位主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周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连接;
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位于所述限位主板的一侧,并分别与所述限位主板、所述上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连接;
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位于所述限位主板的同侧,并分别与所述限位主板、所述下支架连接;
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位于所述限位主板靠近所述支架单元的一端,并分别与所述限位主板、所述下支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主板开设有线束固定孔。
CN202320391418.4U 2023-02-28 2023-02-28 摩托车 Active CN2193258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1418.4U CN219325885U (zh) 2023-02-28 2023-02-28 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1418.4U CN219325885U (zh) 2023-02-28 2023-02-28 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25885U true CN219325885U (zh) 2023-07-11

Family

ID=87063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91418.4U Active CN219325885U (zh) 2023-02-28 2023-02-28 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258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40601B1 (en) Motorcycle rear portion structure
CN219325885U (zh) 摩托车
CN219257598U (zh) 摩托车
JP2012051444A (ja)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構造
CN219361213U (zh) 摩托车
JP3272538B2 (ja) 車両のテールランプ装置
CN1084691C (zh) 摩托车的后翼子板装置
DE4224120C2 (de) Einstückiger Multifunktionsrahmen für Motorräder und Motorroller aus faserverstärktem Kunststoff
US20220111921A1 (en) Support structure for in-vehicle component
CN217260476U (zh) 摩托车
CN115140191A (zh) 一种挡泥板支架及车辆
CN212529814U (zh) 全地形车及其车架
JP3336003B2 (ja) 車両のテールランプ装置
CN218141918U (zh) 摩托车
CN218141919U (zh) 摩托车
CN111573546A (zh) 绞盘装置及具有该绞盘装置的车辆
CN218085866U (zh) 摩托车
CN101301913B (zh) 一种摩托车尾盖与尾灯之间的装配构造
CN219215148U (zh) 一种新型前端模块
CN211543692U (zh) 全地形车及其第一副车架
CN218085865U (zh) 摩托车
CN216185730U (zh) 轻量化高强度电动车车架
CN216468097U (zh) 车辆的前舱结构以及车辆
CN113682376B (zh) 一种前宽后窄的变宽度商用车车架总成
CN217554094U (zh) 摩托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