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69413U - 电子设备散热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散热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69413U
CN219269413U CN202223475316.5U CN202223475316U CN219269413U CN 219269413 U CN219269413 U CN 219269413U CN 202223475316 U CN202223475316 U CN 202223475316U CN 219269413 U CN219269413 U CN 219269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flat
mounting
heat radiation
hea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7531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大壮
庄高风
王金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Ping Tai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Pind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Pind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Pind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7531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69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69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69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散热组件,包括:扁平热管以及间隔设置的左散热风扇、右散热风扇,此左散热风扇、右散热风扇均具有一出风口,且在此出风口安装有一散热鳍片组,扁平热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散热鳍片组的上表面连接,位于左散热风扇、右散热风扇之间且与扁平热管的中段连接有一第二安装片、与第一热源接触的第一安装片,第二安装片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一导热垫台,此导热垫台的上表面与第二安装片的内壁表面平齐,其下表面与第二热源接触。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散热组件在保证热量稳定传递的基础上,提升了热管的使用效率,也增加了整体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散热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散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散热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产品的主板安装CPU和GPU,在工作时会发出大量的热量,一般通过设置散热器进行散热,外部散热器主要是通过加强底部塑料外壳的空气流动速度,来达到降低其外部温度,而其内部热量主要依靠内部散热器来强制对流带出。
现有技术是CPU、GPU通过铜管分别与内部散热器连接,但是在电子产品运行过程中CPU和GPU的工作状态不同,例如CPU处于低功率状态、GPU处于高功率状态,此时与CPU连接的热管传递的热量较少,而与GPU连接的热管可能处于过热状态,导致热管的使用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散热组件,该电子设备散热组件在保证热量稳定传递的基础上,提升了热管的使用效率,也增加了整体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散热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设备散热组件,包括:扁平热管以及间隔设置的左散热风扇、右散热风扇,此左散热风扇、右散热风扇均具有一出风口,且在此出风口安装有一散热鳍片组,所述扁平热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散热鳍片组的上表面连接;
位于左散热风扇、右散热风扇之间且与扁平热管的中段连接有一第二安装片、与第一热源接触的第一安装片,所述第二安装片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一导热垫台,此导热垫台的上表面与第二安装片的内壁表面平齐,其下表面与第二热源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扁平热管设置有至少两根。
2. 上述方案中,所述扁平热管之间平行设置。
3.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片、第二安装片的上表面且位于扁平热管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弹片柱,一弹片的两端开设有供螺柱嵌入安装的第一圆孔,位于两个第一圆孔之间且沿弹片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圆孔,此第二圆孔与弹片柱对应配合。
4.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圆孔的直径为第二圆孔直径的1.2~2.5倍。
5. 上述方案中,所述散热鳍片组由若干个散热鳍片平行拼接而成,从而在两个相邻散热鳍片之间形成出风流道。
6.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片、第二安装片为铜片或铝片。
7. 上述方案中,所述导热垫台为铜片或铝片。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散热组件,其扁平热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散热鳍片组的上表面连接,位于左散热风扇、右散热风扇之间且与扁平热管的中段连接有一第二安装片、与第一热源接触的第一安装片,第二安装片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一导热垫台,此导热垫台的上表面与第二安装片的内壁表面平齐,其下表面与第二热源接触,通过在第二安装片与第二热源之间设置导热垫台,大大减小了第二热源与第二安装片之间的导热间隙,从而改善了第二热源与第二安装片之间的热量传递,保证了第二热源与第二安装片之间热量的稳定传递,还通过扁平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左散热风扇、右散热风扇的散热鳍片组连接,且该扁平热管的中段安装有与第一热源、第二热源连接的第一安装片、第二安装片,从而有利于在第一热源、第二热源的热量通过扁平热管传递至散热鳍片组上,增加了整体的散热面积,也提升了热管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散热效率。
2、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散热组件,其在第一安装片、第二安装片的上表面且位于扁平热管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弹片柱,一弹片的两端开设有供螺柱嵌入安装的第一圆孔,位于两个第一圆孔之间且沿弹片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圆孔,此第二圆孔与弹片柱对应配合,通过在第一安装片、第二安装片上设置弹片,提高了第一安装片、第二安装片与第一热源、第二热源接触的紧密性,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热量的传递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散热组件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散热组件的整体背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附图1的A处放大图。
以上附图中:1、扁平热管;21、左散热风扇;22、右散热风扇;3、散热鳍片组;4、第一安装片;5、第二安装片;6、第一通孔;7、导热垫台;8、弹片柱;9、弹片;10、第一圆孔;11、第二圆孔;1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专利,但它们不是对本专利的限定。
实施例1:一种电子设备散热组件,包括:扁平热管1以及间隔设置的左散热风扇21、右散热风扇22,此左散热风扇21、右散热风扇22均具有一出风口,且在此出风口安装有一散热鳍片组3,所述扁平热管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散热鳍片组3的上表面连接;
位于左散热风扇21、右散热风扇22之间且与扁平热管1的中段连接有一第二安装片5、与第一热源接触的第一安装片4,在第一热源处于高功率发热状态、第二热源处于低功率发热状态时,第一热源通过第一安装片传递至扁平热管、第二热源的热量依次通过导热垫片、第二安装片传递至扁平热管;
所述第二安装片5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第一通孔6,该第一通孔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一导热垫台7,此导热垫台7的上表面与第二安装片5的内壁表面平齐,其下表面与第二热源接触;
由于扁平热管的两端与散热鳍片组连接,在风扇工作状态下,热量将有扁平热管中段箱扁平热管两端移动,从而进行散热,相比于CPU、GPU分别通过热管与风扇连接的方式,提升了热管的使用效率,也增加了整体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散热效率。
上述扁平热管1设置有两根;上述扁平热管1之间平行设置。
上述第一安装片4、第二安装片5的上表面且位于扁平热管1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弹片柱8,一弹片9的两端开设有供螺柱嵌入安装的第一圆孔10,位于两个第一圆孔10之间且沿弹片9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圆孔11,此第二圆孔11与弹片柱8对应配合。
上述第一圆孔10的直径为第二圆孔11直径的1.5倍。
上述第一安装片4、第二安装片5为铜片。
上述导热垫台7为铝片。
上述第一安装片4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13,且该第二通孔13位于其中一个弹片9的端部下方,用于螺柱穿过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13固定安装。
实施例2:一种散热组件,包括:扁平热管1以及间隔设置的左散热风扇21、右散热风扇22,此左散热风扇21、右散热风扇22均具有一出风口,且在此出风口安装有一散热鳍片组3,所述扁平热管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散热鳍片组3的上表面连接;
位于左散热风扇21、右散热风扇22之间且与扁平热管1的中段连接有一第二安装片5、与第一热源接触的第一安装片4,通过扁平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左散热风扇、右散热风扇的散热鳍片组连接,且该扁平热管的中段安装有与第一热源、第二热源连接的第一安装片、第二安装片,从而有利于在第一热源、第二热源的热量通过扁平热管传递至散热鳍片组上,提升了热管的使用效率,也增加了整体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散热效率;
所述第二安装片5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第一通孔6,该第一通孔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一导热垫台7,此导热垫台7的上表面与第二安装片5的内壁表面平齐,其下表面与第二热源接触,通过在第二安装片与第二热源之间设置导热垫台,大大减小了第二热源与第二安装片之间的导热间隙,从而改善了第二热源与第二安装片之间的热量传递。
上述扁平热管1设置有至少两根。
上述第一安装片4、第二安装片5的上表面且位于扁平热管1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弹片柱8,一弹片9的两端开设有供螺柱嵌入安装的第一圆孔10,位于两个第一圆孔10之间且沿弹片9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圆孔11,此第二圆孔11与弹片柱8对应配合。
通过在第一安装片、第二安装片上设置弹片,提高了第一安装片、第二安装片与第一热源、第二热源接触的紧密性,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热量的传递效果。
上述第一圆孔10的直径为第二圆孔11直径的2倍。
上述散热鳍片组3由若干个散热鳍片31平行拼接而成,从而在两个相邻散热鳍片31之间形成出风流道。
上述第一安装片4、第二安装片5为铝片。
上述导热垫台7为铜片。
上述第一热源为笔记本电脑中的GPU、所述第二热源为笔记本电脑中的CPU。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时,在第一热源处于高功率发热状态、第二热源处于低功率发热状态时,第一热源通过第一安装片传递至扁平热管、第二热源的热量依次通过导热垫片、第二安装片传递至扁平热管,由于扁平热管的两端与散热鳍片组连接,在风扇工作状态下,热量将有扁平热管中段箱扁平热管两端移动,从而进行散热,相比于CPU、GPU分别通过热管与风扇连接的方式,提升了热管的使用效率,也增加了整体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散热效率。
采用上述电子设备散热组件时,其大大减小了第二热源与第二安装片之间的导热间隙,从而改善了第二热源与第二安装片之间的热量传递,保证了第二热源与第二安装片之间热量的稳定传递,还有利于在第一热源、第二热源的热量通过扁平热管传递至散热鳍片组上,增加了整体的散热面积,也提升了热管的使用效率,有效避免了单根热管过热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散热效率;还有,其通过在第一安装片、第二安装片上设置弹片,提高了第一安装片、第二安装片与第一热源、第二热源接触的紧密性,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热量的传递效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电子设备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扁平热管(1)以及间隔设置的左散热风扇(21)、右散热风扇(22),此左散热风扇(21)、右散热风扇(22)均具有一出风口,且在此出风口安装有一散热鳍片组(3),所述扁平热管(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散热鳍片组(3)的上表面连接;
位于左散热风扇(21)、右散热风扇(22)之间且与扁平热管(1)的中段连接有一第二安装片(5)、与第一热源接触的第一安装片(4),所述第二安装片(5)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第一通孔(6),该第一通孔(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一导热垫台(7),此导热垫台(7)的上表面与第二安装片(5)的内壁表面平齐,其下表面与第二热源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热管(1)设置有至少两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热管(1)之间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安装片(4)、第二安装片(5)的上表面且位于扁平热管(1)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弹片柱(8),一弹片(9)的两端开设有供螺柱嵌入安装的第一圆孔(10),位于两个第一圆孔(10)之间且沿弹片(9)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圆孔(11),此第二圆孔(11)与弹片柱(8)对应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孔(10)的直径为第二圆孔(11)直径的1.2~2.5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组(3)由若干个散热鳍片(31)平行拼接而成,从而在两个相邻散热鳍片(31)之间形成出风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片(4)、第二安装片(5)为铜片或铝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垫台(7)为铜片或铝片。
CN202223475316.5U 2022-12-26 2022-12-26 电子设备散热组件 Active CN219269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5316.5U CN219269413U (zh) 2022-12-26 2022-12-26 电子设备散热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5316.5U CN219269413U (zh) 2022-12-26 2022-12-26 电子设备散热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69413U true CN219269413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53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75316.5U Active CN219269413U (zh) 2022-12-26 2022-12-26 电子设备散热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694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9977C (zh) 散热装置
CN213692028U (zh) 一种风冷型模块用高效散热器模块
CN211406665U (zh) 一种服务器主板散热装置
CN219202287U (zh) 散热装置
CN210038688U (zh) 一种散热模组
CN219269413U (zh) 电子设备散热组件
CN115047960A (zh) 一种计算机用辅助散热装置
CN201184991Y (zh) 一种高效散热器
CN220493447U (zh) 鳍片式散热器
CN219179887U (zh) 笔记本电脑散热组件
CN219039702U (zh) 具有双效cpu散热结构的电脑主机
CN208487601U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led光源的散热装置
CN216927549U (zh) 计算机cpu用高效散热装置
CN210042686U (zh) 一种双重散热的散热模组
CN217181498U (zh) 一种服务器散热器
CN219456825U (zh) 散热模组
CN2681343Y (zh) 热管散热装置
CN212965932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装置
CN220233177U (zh) 一种支持多颗大功率芯片散热***
CN221264317U (zh) 热管散热装置
CN219266882U (zh) 一种用于处理器的热管散热器
CN219179886U (zh) 游戏本散热模组
CN112328051B (zh) 一种新型章鱼散热装置
CN115036869B (zh) 一种密集型母线槽的散热装置
CN221127804U (zh) 热管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07

Address after: No. 258, Dongping Road, Bacheng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11

Patentee after: KUNSHAN PING TAI ELECTRONIC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388, Sanjia Road, Zhangpu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pind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