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12319U - 一种双工位定位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工位定位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12319U
CN219212319U CN202223300096.2U CN202223300096U CN219212319U CN 219212319 U CN219212319 U CN 219212319U CN 202223300096 U CN202223300096 U CN 202223300096U CN 219212319 U CN219212319 U CN 2192123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mechanism
double
workpiece
side press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000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neng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ne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eng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ne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0009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123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123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123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工位定位机构,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并排间隔设置有两个工件放置台,两个工件放置台之间设置有转动装置,转动装置的输出端设置有椭圆凸轮,转动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固定座板,固定座板上滑动设置有滑动杆,滑动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侧压块和第二侧压块,第二侧压块与固定座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每个工件放置台远离第一侧压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块。通过一个转动装置驱动椭圆凸轮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进而同步推动两侧的两个第二侧压块,将工件移动至指定位置,实现对两个工件放置台上的工件在X向进行定位,减少定位机构的数量,简化设备控制逻辑,降低设备成本;而且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Description

一种双工位定位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工位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在电池模组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在方壳电芯的侧面上粘贴隔热垫,一方面隔热垫上的双面胶能够实现电芯间的粘接固定,另一方面,隔热垫也具有绝缘和隔热的功能,防止单个电芯发生热失控之后,导致相邻电芯温度急剧上升,避免热扩散的发生。隔热垫上料时,需先进行定位,由于单个模组需求隔热垫数量较多,所以在工作台上通常设置有多个隔热垫的放置工位,然而现有的每个放置工位周围,通常对应单独设一个定位机构,导致工作台上定位机构繁多,结构复杂,大大增加设备工装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工位定位机构,利用同一套定位机构对两个工位上的工件进行定位,实现定位机构的集成和简化,降低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工位定位机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并排间隔设置有两个工件放置台,两个所述工件放置台之间设置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的输出端设置有椭圆凸轮,所述椭圆凸轮水平布置,且所述转动装置驱动所述椭圆凸轮绕过中心的轴线转动,所述转动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固定座板,所述固定座板上滑动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沿所述工件放置台的排列方向布置,所述滑动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侧压块和第二侧压块,所第一侧压块和所述第二侧压块分别设于所述固定座板的两侧,所述第二侧压块与所述固定座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推动所述第二侧压块与所述椭圆凸轮的侧面弹性接触相抵,每个所述工件放置台远离所述第一侧压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块。
在上述双工位定位机构中,通过一个转动装置驱动椭圆凸轮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进而同步推动两侧的两个第二侧压块,再通过第一侧压块推动工件移动至指定位置,实现对两个工件放置台上的工件在X向进行定位,从而简少定位机构的数量,减少工作台上的零部件数量,简化设备控制逻辑,降低设备成本;而且通过椭圆凸轮实现对工件的推动,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定位动作快速可靠。定义沿两个工件放置台排列方向为工作台的X向,沿垂直两个工件放置台排列方向为工作台的Y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双工位定位机构的改进,所述工件放置台包括底板和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顶面上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顶面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条沿垂直所述工件放置台排列方向布置,且所述支撑条的顶面上间隔设置有凹槽。
通过支撑条及其上的凹槽结构,减少工件底面与工件放置台的接触面积,减少定位机构在推动工件时候的摩擦阻力,可以轻松推动,也减少对工件的面摩擦损伤。
作为本实用新型双工位定位机构的另一种改进,沿垂直所述工件放置台排列方向,在两个所述工件放置台的侧部分别设置有一第三侧压块,两个所述第三侧压块均滑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之间设置有连接板,其中一个所述第三侧压块底部设置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三侧压块同步沿垂直所述工件放置台排列方向移动,每个所述工件放置台远离所述第三侧压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挡块。
通过移动装置同步的推动两个第三侧压块移动,实现对工件Y向的定位,实现定位机构的集成和简化,整体结构简单高效。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直线气缸和连接块,所述直线气缸设于所述工作台的底面上,所述连接块竖直布置,两端分别与所述直线气缸的输出端和一个所述第三侧压块固定连接。气缸驱动动作迅速、反映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侧压块的底部设置有拖板座,所述拖板座的两端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沿垂直所述工件放置台排列方向设于所述工作台的表面上。拖板座通过滑轨滑动设置在工作台上,直线运动精度高,运动平稳。
综上所述,采用该双工位定位机构,将两个工位的定位机构进行集成和简化,无需每个工位对应设置一个定位机构,降低设备和工装成本。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工位定位机构的整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工位定位机构放置工件后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工位定位机构的转动装置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工位定位机构的移动装置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台;11-缺口;2-工件放置台;21-底板;22-支撑条;23-凹槽;3-转动装置;4-椭圆凸轮;5-固定座板;51-滑动杆;52-第一侧压块;53-第二侧压块;54-弹性元件;61-第一挡块;62-第二挡块;7-第三侧压块;71-连接板;72-拖板座;73-滑轨;8-移动装置;81-直线气缸;82-连接块;83-缓冲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工位定位机构。如图1-3所示,该双工位定位机构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并排间隔设置有两个工件放置台2,两个工件放置台2之间设置有转动装置3,转动装置3的输出端设置有椭圆凸轮4,椭圆凸轮4水平布置,且转动装置3驱动椭圆凸轮4绕过中心的轴线转动,转动装置3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固定座板5,固定座板5上滑动设置有滑动杆51,滑动杆51沿工件放置台2的排列方向布置,滑动杆5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侧压块52和第二侧压块53,所第一侧压块52和第二侧压块53分别设于固定座板5的两侧,第二侧压块53与固定座板5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54,弹性元件54推动第二侧压块53与椭圆凸轮4的侧面弹性接触相抵,每个工件放置台2远离第一侧压块5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块61。
如图3所示,转动装置3采用旋转气缸,旋转气缸固定在工作台1的表面上。第一侧压块52、第二侧压块53和固定座板5均为竖直布置的板状结构,所第一侧压块52设于固定座板5靠近工件放置台2的一侧,用于推动工件放置台2上的工件,至指定位置,第二侧压块53设于固定座板5远离工件放置台2的一侧,用于接收椭圆凸轮4的推力。滑动杆51具有两个,水平布置,导向更加稳定。
可选的,弹性元件54采用弹簧,弹簧套设在滑动杆51的外侧,弹簧保持被压缩状态,提供弹性力。椭圆凸轮4呈椭圆板块状,在绕自身中心轴线水平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弹性元件54的作用,两个第二侧压块53之间的距离在椭圆的长轴与短轴之间连续变化,在等于长轴长度时,第二侧压块53完成推动工件定位,在工件取出后,距离等于短轴长度,第二侧压块53复位。
可选的,第一挡块61与第一侧压块52正对设置。工件为板状的隔热垫,第一挡块61和第一侧压块52的高度高于放置后工件高度,第一侧压块52推动工件水平移动后,到达与第一挡块61接触相抵的位置,实现X向定位。
如图1所示,工件放置台2包括底板21和间隔设置在底板21顶面上的支撑条22,支撑条22的顶面平齐。支撑条22沿垂直工件放置台2排列方向布置,且支撑条22的顶面上间隔设置有凹槽23。减小工件底面与工件放置台2的接触面积,减少定位时推动的摩擦阻力。
如图1和图2所示,沿垂直工件放置台2排列方向,在两个工件放置台2的侧部分别设置有一第三侧压块7,两个第三侧压块7均滑动设置在工作台1上,且之间设置有连接板71,其中一个第三侧压块7底部设置有移动装置8,移动装置8设于工作台1上,用于驱动第三侧压块7同步沿垂直工件放置台2排列方向移动,每个工件放置台2远离第三侧压块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挡块62。移动装置8推动第三侧压块7沿Y向移动,将工件推动到与第二挡块62接触相抵的位置,实现Y向定位。
如图4所示,移动装置8包括直线气缸81和连接块82,直线气缸81设于工作台1的底面上,连接块82竖直布置,两端分别与直线气缸81的输出端和一个第三侧压块7固定连接。工作台1对应连接块82处设置有缺口11,缺口11用于提供连接块82移动所需空间。
可选的,连接块82上设置有缓冲器83,缓冲器83的缓冲端头对齐缺口11的底部侧面。在直线气缸81推动第三侧压块7向第二挡块62移动使,缓冲器83与缺口11底部侧面接触,并逐渐限制第三侧压块7继续移动,是工件即将与第二挡块62接触时,受到的推力减小,避免磕碰损伤工件。
如图1所示,第三侧压块7的底部设置有拖板座72,拖板座72的两端设置有滑轨73,滑轨73沿垂直工件放置台2排列方向设于工作台1的表面上。
利用滑轨73对第三侧压块7的移动进行导向,提高移动精确度。可选的,滑轨73靠近工作台1边缘的一侧设置有挡板,对第三侧压块7复位时进行限位。
使用时,将隔热垫工件放到支撑条22的顶面上后,直线气缸81动作,通过连接板71带动两个第三侧压块7移动,将两个工件放置台2上的工件同步的推动到与对应的第二挡块62贴合的位置,完成Y向定位;然后旋转气缸动作,转动椭圆凸轮4,使两侧的两个第二侧压块53之间距离等于椭圆的长轴,使第一侧压块52推动工件移动至与第一挡块61贴合的位置,实现X向定位;待工件取走后,复位至初始状态:第三侧压块7移动至远离第二挡块62的滑轨73端部,两个第二侧压块53之间的距离为椭圆的短轴长度。实现两个工位的定位机构的集成和简化,工作台1上的零部件数量少,控制简单。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本实用新型后依然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种种变更、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但这些变更、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实用新型待批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工位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并排间隔设置有两个工件放置台(2),两个所述工件放置台(2)之间设置有转动装置(3),所述转动装置(3)的输出端设置有椭圆凸轮(4),所述椭圆凸轮(4)水平布置,且所述转动装置(3)驱动所述椭圆凸轮(4)绕过中心的轴线转动,所述转动装置(3)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固定座板(5),所述固定座板(5)上滑动设置有滑动杆(51),所述滑动杆(51)沿所述工件放置台(2)的排列方向布置,所述滑动杆(5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侧压块(52)和第二侧压块(53),所第一侧压块(52)和所述第二侧压块(53)分别设于所述固定座板(5)的两侧,所述第二侧压块(53)与所述固定座板(5)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54),所述弹性元件(54)推动所述第二侧压块(53)与所述椭圆凸轮(4)的侧面弹性接触相抵,每个所述工件放置台(2)远离所述第一侧压块(5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块(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放置台(2)包括底板(21)和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21)顶面上的支撑条(22),所述支撑条(22)的顶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工位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22)沿垂直所述工件放置台(2)排列方向布置,且所述支撑条(22)的顶面上间隔设置有凹槽(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3)采用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的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54)采用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滑动杆(51)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块(61)与所述第一侧压块(52)正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沿垂直所述工件放置台(2)排列方向,在两个所述工件放置台(2)的侧部分别设置有一第三侧压块(7),两个所述第三侧压块(7)均滑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且之间设置有连接板(71),其中一个所述第三侧压块(7)底部设置有移动装置(8),所述移动装置(8)设于所述工作台(1)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三侧压块(7)同步沿垂直所述工件放置台(2)排列方向移动,每个所述工件放置台(2)远离所述第三侧压块(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挡块(6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工位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8)包括直线气缸(81)和连接块(82),所述直线气缸(81)设于所述工作台(1)的底面上,所述连接块(82)竖直布置,两端分别与所述直线气缸(81)的输出端和一个所述第三侧压块(7)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工位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对应所述连接块(82)处设置有缺口(11),所述缺口(11)用于提供所述连接块(82)移动所需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工位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压块(7)的底部设置有拖板座(72),所述拖板座(72)的两端设置有滑轨(73),所述滑轨(73)设于所述工作台(1)的表面上。
CN202223300096.2U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双工位定位机构 Active CN2192123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0096.2U CN219212319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双工位定位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0096.2U CN219212319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双工位定位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12319U true CN219212319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39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00096.2U Active CN219212319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双工位定位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123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6826B (zh) 一种锂电池封装设备
CN219212319U (zh) 一种双工位定位机构
CN113547263B (zh) 一种电池模组焊接固定装置和固定方法
CN117199492B (zh) 刀片电芯高精度整形设备
CN211556054U (zh) 模组电池的加热整形机构
CN209822787U (zh) 电池软包整形装置
CN113084533B (zh) 双根同步穿角码机
CN113415585A (zh) 用于3c产品组装且具有自动夹紧功能的上料装置
CN210387062U (zh) 一种自动板材折弯机
CN208853596U (zh) 一种自动冲压机用移载装置
CN113752288A (zh) 矩阵式产品定位装置
CN220641622U (zh) 一种旋转移料机构
CN209156888U (zh) 一种用于多角度侧冲孔、侧修边加工的模具
CN217493499U (zh) 一种双工位加工装置
CN219966047U (zh) 工件整形装置
CN116504696B (zh) 一种pecvd转运装置及转运方法
CN106670288B (zh) 一种板金的冲压打包工艺
CN220461834U (zh) 一种高精度钣金圆弧折弯装置
CN220658891U (zh) 一种具有定位机构的冲压模具
CN220382145U (zh) 一种电池保压机构及保压整形装置
CN217552188U (zh) 压边治具和加工装置
CN211109761U (zh) 电池极片送料装置
CN217477885U (zh) 一种双工位散热片料盘移动装置
CN219286477U (zh) 电芯间距调节机构及电池组装生产线
CN215796776U (zh) 一种二次定位变距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