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3296U - 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3296U
CN219203296U CN202320203450.5U CN202320203450U CN219203296U CN 219203296 U CN219203296 U CN 219203296U CN 202320203450 U CN202320203450 U CN 202320203450U CN 219203296 U CN219203296 U CN 2192032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module
heating film
clamping groove
wire clamping
packing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034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哲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anj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anj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anj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anj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034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32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32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32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该电池模组包括电池本体、两个端板和至少一个加热膜,两个端板相对设置于电池本体沿第一方向的两端,端板沿第二方向的两侧面中至少有一个开设有卡线槽;加热膜贴合于电池本体沿第二方向的一端外壁,加热膜的引线穿设并固定于卡线槽内;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该电池模组能够保证加热膜始终贴合于电池模组的侧面,提高加热膜的安装稳定性,保证加热膜的加热效果。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特性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显著,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中,其可用能量和功率衰减严重,且长期低温环境使用会加速动力电池的老化,缩短使用寿命。在低温环境下,锂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将明显下降,电池充放电将变得困难,电动汽车在低温环境中的启动和充电受到很大影响。
为了使电池在低温下能够在合适的工作温度下稳定运行,需要在低温时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加热。现有的加热方式通常是在电池模组的侧面贴设加热膜,通过加热膜对电池模组内的电池单元进行加热,加热膜通常直接使用粘胶的方式直接贴设于电池模组侧面,在加热膜长期加热使用的过程中,会使得粘胶发生失效,从而引发加热膜翘曲或脱落,对电池的加热效率降低。
因此,亟需改进现有技术,以解决现有电池模组的加热膜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保证加热膜始终贴合于电池模组的侧面,提高加热膜的安装稳定性,保证加热膜的加热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电池模组包括电池本体、两个端板和至少一个加热膜,两个上述端板相对设置于上述电池本体沿第一方向的两端,上述端板沿第二方向的两侧面中至少有一个开设有卡线槽;上述加热膜贴合于上述电池本体沿上述第二方向的一端外壁,上述加热膜的引线穿设并固定于上述卡线槽内;上述第二方向垂直于上述第一方向。
可选地,上述卡线槽沿上述第一方向或第三方向贯穿上述端板设置,上述引线通过固定件固定于上述卡线槽内,上述第一方向、上述第二方向和上述第三方向两两互相垂直。
可选地,上述卡线槽沿上述第一方向设置,上述端板沿上述第二方向的一侧面开设有与上述卡线槽相交汇的固定槽,上述固定件卡接于上述固定槽内并将上述引线挤压固定于上述卡线槽内。
可选地,上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打包带,上述打包带环绕捆绑于上述电池本体和上述端板的外侧壁面,上述打包带将上述固定件挤压固定于上述固定槽内。
可选地,上述固定件远离上述固定槽的一侧凸设有多个沿上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限位部,两个相邻的上述限位部能够限位上述打包带。
可选地,上述卡线槽沿上述第三方向设置,上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打包带,上述打包带环绕捆绑于上述电池本体和上述端板的外侧壁面,上述打包带将上述引线挤压固定于上述卡线槽内。
可选地,上述端板沿上述第一方向的一端外壁面设置有限位结构,上述限位结构用于限位卡接上述打包带。
可选地,上述限位结构包括多个沿上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限位条,两个相邻的上述限位条用于限位上述打包带。
可选地,上述加热膜靠近上述电池本体的一侧面贴设有胶体,上述胶体用于将上述加热膜粘贴于上述电池本体的外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电池模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模组通过端板侧面上开设的卡线槽固定加热膜的引线,从而将该加热膜通过引线固定于端板上,加热膜的两端的引线被固定于端板上后,将该加热膜拉紧固定,提高了加热膜的安装稳定性,防止加热膜从电池模组的侧边上脱落,保证加热膜始终贴合于电池模组的侧面,提高了加热膜的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实施例一中电池模组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实施例一中电池模组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实施例一中固定件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端板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实施例二中电池模组的轴测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00、电池本体;200、端板;211、卡线槽;212、固定槽;213、限位条;214、避让槽;220、固定件;221、限位部;300、加热膜;310、引线;400、打包带;410、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方向为图1和图4中所示的X方向,也即该电池本体100的多个电芯单体的堆叠方向以及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为图1和图4中所示的Y方向,也即该电池模组的宽度方向;第三方向位图1和图4中所示的Z方向,也即该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互相垂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加热膜300两端各伸出一对引线310,每对引线310包括两条引线310,该引线310用于将该加热膜300与供电设备电连接,从而为加热膜300的发热供电,此为本领域的常规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图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池模组包括电池本体100、两个端板200和至少一个加热膜300,两个上述端板200相对设置于上述电池本体10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上述端板200沿第二方向的两侧面中至少有一个开设有卡线槽211;上述加热膜300贴合于上述电池本体100沿上述第二方向的一端外壁,上述加热膜300的引线310穿设并固定于上述卡线槽211内;上述第二方向垂直于上述第一方向。具体而言,上述加热膜300设置有两个,两个加热膜300相对设置于电池本体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外壁;并且,与上述两个加热膜300相对应的,端板200的沿第二方向的两侧面均开设有卡线槽211,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通过端板200侧面上开设的卡线槽211固定加热膜300的引线310,从而将该加热膜300通过引线310固定于端板200上,加热膜300的两端的引线310被固定于端板200上后,将该加热膜300拉紧固定,提高了加热膜300的安装稳定性,防止加热膜300从电池模组的侧边上脱落,保证加热膜300始终贴合于电池模组的侧面,提高了加热膜300的加热效果。
进一步地,上述加热膜300靠近上述电池本体100的一侧面贴设有胶体(图中未示出),上述胶体用于将上述加热膜300粘贴于上述电池本体100的外壁。该胶体可方便地将该加热膜300与电池本体100的外壁贴合,进而保证加热膜300的加热效果,防止加热膜300脱落,此处不作过多叙述。
请继续参考图4,可选地,上述端板200沿上述第一方向的一端外壁面设置有限位结构,上述限位结构用于限位卡接上述打包带400。该限位结构的设置能够提高打包带400的安装稳定性,防止打包带400脱落,并且在安装打包带400时起到引导作用,提高安装效率。具体而言,上述限位结构包括多个沿上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限位条213,两个相邻的上述限位条213用于限位上述打包带400。当然,也可在端板200上开设限位槽,从而限位固定该打包带400,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需求选取限位结构的具体结构和方案。
可选地,上述卡线槽211沿上述第一方向或第三方向贯穿上述端板200设置,上述引线310通过固定件220固定于上述卡线槽211内,上述第一方向、上述第二方向和上述第三方向两两互相垂直。此处所述的固定件220为广义的固定件220,其可以是固定销、螺钉等可拆卸的固定件220,也可以是卡线槽211内一体成型的限位固定凸起结构,或者直接在卡线槽211内填充胶水或贴设胶纸直接固定,亦或是使用打包带400将引线310挤压固定于引线310槽内,此处不作过多叙述,只要将该引线310固定于卡线槽211即可。
请参考图1至图4,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卡线槽211沿上述第一方向设置,上述端板200沿上述第二方向的一侧面开设有与上述卡线槽211相交汇的固定槽212,上述固定件220卡接于上述固定槽212内并将上述引线310挤压固定于上述卡线槽211内。使用固定件220卡接于固定槽212内,从而将引线310挤压固定于卡线槽211内,能够提高安装的稳定性,并且固定件220可拆卸并便于安装,提高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上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打包带400,上述打包带400环绕捆绑于上述电池本体100和上述端板200的外侧壁面,上述打包带400将上述固定件220挤压固定于上述固定槽212内。使用打包带400打包固定电池模组时,一并将固定件220挤压固定于固定槽212内,无需借助其他结构或者部件既能提供所需的挤压力,不仅简化了电池模组的结构,还提高了固定件220的安装稳定性,从而提高了使得加热膜300的安装更加稳固。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请参考图3,上述固定件220远离上述固定槽212的一侧凸设有多个沿上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限位部221,两个相邻的上述限位部221能够限位上述打包带400。该限位部221的设置能够提高打包带400的安装稳定性,防止打包带400脱落,并且在安装打包带400时起到引导作用,提高安装效率。
请参考图5和图6,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卡线槽211沿上述第三方向设置,上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打包带400,上述打包带400环绕捆绑于上述电池本体100和上述端板200的外侧壁面,上述打包带400将上述引线310挤压固定于上述卡线槽211内。本实施例中的引线310直接利用打包带400挤压固定于引线310槽内,其虽然相对上述实施例安装稳定性略有降低,当时结构更加简单,无需多余的固定件220,简化了电池模组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加工难度。
如图6所示,当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打包带400具有绝缘层410时,该绝缘层410是为了防止打包带400与电池本体100发生接触而引起的短路,由于绝缘层410略微凸起于打包带400的本体,为了防止打包带400的绝缘层410与端板200产生干涉,故而在端板200靠近该与绝缘层410的棱边处开设有避让槽214,起到避让绝缘层410的作用。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电池模组。具体而言,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电池包、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需要供电的设备,此处不作具体限制。该电子设备具有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本体(100);
两个端板(200),两个所述端板(200)相对设置于所述电池本体(10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端板(200)沿第二方向的两侧面中至少有一个开设有卡线槽(211);
至少一个加热膜(300),所述加热膜(300)贴合于所述电池本体(100)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外壁,所述加热膜(300)的引线(310)穿设并固定于所述卡线槽(211)内;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槽(211)沿所述第一方向或第三方向贯穿所述端板(200)设置,所述引线(310)通过固定件(220)固定于所述卡线槽(211)内,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互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槽(211)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端板(200)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面开设有与所述卡线槽(211)相交汇的固定槽(212),所述固定件(220)卡接于所述固定槽(212)内并将所述引线(310)挤压固定于所述卡线槽(2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打包带(400),所述打包带(400)环绕捆绑于所述电池本体(100)和所述端板(200)的外侧壁面,所述打包带(400)将所述固定件(220)挤压固定于所述固定槽(21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远离所述固定槽(212)的一侧凸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限位部(221),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限位部(221)能够限位所述打包带(40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槽(211)沿所述第三方向设置,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打包带(400),所述打包带(400)环绕捆绑于所述电池本体(100)和所述端板(200)的外侧壁面,所述打包带(400)将所述引线(310)挤压固定于所述卡线槽(2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20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外壁面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位卡接所述打包带(4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限位条(213),两个相邻的所述限位条(213)用于限位所述打包带(400)。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300)靠近所述电池本体(100)的一侧面贴设有胶体,所述胶体用于将所述加热膜(300)粘贴于所述电池本体(100)的外壁。
10.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
CN202320203450.5U 2023-02-13 2023-02-13 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2032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3450.5U CN219203296U (zh) 2023-02-13 2023-02-13 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3450.5U CN219203296U (zh) 2023-02-13 2023-02-13 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3296U true CN219203296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06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03450.5U Active CN219203296U (zh) 2023-02-13 2023-02-13 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032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60867A1 (en) Battery box
CN112397840B (zh) 电池模组
WO2023185289A1 (zh) 一种无模组电池***
JP2010225552A (ja) 組電池
JP2009530777A (ja) ソフトパッケージリチウムイオンパワー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KR20140089067A (ko) 배터리 팩
JP6185659B2 (ja) 保護回路モジュール、電池パック、モバイルデバイス、及び電池パックの製造方法
CN109950448B (zh) 软包锂电池模组
CN211555995U (zh) 一种软包锂电池组装支架
KR102573133B1 (ko) 충격 흡수 구조를 갖는 커넥터를 포함하는 전지 모듈
EP3886241A1 (en) Pouch battery module
KR101636380B1 (ko) 전압 센싱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CN219203296U (zh) 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0092284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大模组结构
CN112259868A (zh) 一种电芯堆叠模块及软包电池模组
CN217387416U (zh) 电池包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3584052U (zh) 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防护组件及方形电池模组
CN214099763U (zh) 电池模组
CN214898600U (zh) 电池组和电池包
KR20110066773A (ko) 전지팩 제조용 스페이서
KR20150035040A (ko) 보호회로모듈 케이스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CN220155708U (zh) 一种新型方形电池模组结构
CN215816112U (zh) 一种新型滑轨固定支架
CN217214992U (zh) 电芯隔垫、电芯测试夹具、电池模组
CN219937334U (zh) 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