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99955U - 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99955U
CN219199955U CN202222564153.1U CN202222564153U CN219199955U CN 219199955 U CN219199955 U CN 219199955U CN 202222564153 U CN202222564153 U CN 202222564153U CN 219199955 U CN219199955 U CN 2191999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rotary kiln
collection cover
sealing
lift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6415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建
梁晓敏
侯朝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Wintec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Winte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Wintec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Winte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6415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999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999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999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Muffle Furnaces And Rotary Kil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套在筒体外部的集热罩,集热罩内壁与筒体外壁之间设有换热腔,换热腔内设有蓄热体,集热罩的底部设有出料口,集热罩上部一侧设有进料口,出料口连接有提升机一,提升机一的出口连接有粉体流换热器,粉体流换热器的底部出料口连接有提升机二,提升机二的出口连接进料口。本实用新型在集热罩和筒体之间设置蓄热体,蓄热体作为中间体在集热罩中随回转窑的转动而不断流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吸收回转窑筒体的热量,待蓄热体受热后流出回转窑再通过粉体流换热器将热量采用直接传热的方式传导给水介质,做到余热回收利用,相对于辐射传导方式取热换热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回转窑余热回收设备主要由包括集热装置、进水管道、供水管道以及水箱四大部分组成,集热装置内设置换热器,由于回转窑筒体需要转动,因此换热管与筒体外表存在间距,取热方式为辐射传导方式取热,辐射传导取热是热传导方式最差的一种。大部分辐射热吸收采用列管式换热器结构,由于工艺热介质水的在管式换热器内部的流动不容易产生湍流状态,导致更差的换热效果,因此需要一种换热效果更好的余热回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回收装置,解决目前的装置利用辐射传导方式取热,换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套在筒体外部的集热罩,集热罩内壁与筒体外壁之间设有换热腔,换热腔内设有蓄热体,集热罩的底部设有出料口,集热罩上部一侧设有进料口,出料口连接有提升机一,提升机一的出口连接有粉体流换热器,粉体流换热器的底部出料口连接有提升机二,提升机二的出口连接进料口。
优选的,换热腔内的筒体外壁上沿着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个拨料板,可以带着蓄热体随筒体转动,换热效果更好。拨料板沿筒体轴向设置,集热罩的两端设有密封装置。集热罩的底部固定有支架。
优选的,粉体流换热器的下部设有进水管,粉体流换热器的上部设有出水管,粉体流换热器的底部出料口通过导料管连接提升机二的进口。循环冷却水从下向上流,蓄热体从上向下流动,粉体颗粒与循环水形成逆流换热。
优选的,蓄热体为铁砂钢丸、碳化硅球或氧化铝高热导率材质的球型结构。导热更好,球形更方便循环流动。
优选的,集热罩外部设有保温层,出料口处设有闸板阀,提升机一和提升机二为斗式提升机。闸板阀便于紧急情况卸停料。
优选的,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集热罩两端内壁上的环形的密封槽,密封槽内固定有钢刷,钢刷的内端与筒体外壁接触。钢刷密封可以防止蓄热体泄露。
优选的,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集热罩两端内壁上的阶梯状的密封凹台,筒体上套有密封环,密封环的外侧壁上设有阶梯状的与密封凹台配合形成迷宫密封的密封凸台,密封环的外端设有固定套,固定套通过螺栓固定在筒体上。可以更好的进行密封,防止蓄热体泄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在集热罩和筒体之间设置蓄热体,蓄热体作为中间体在集热罩中随回转窑的转动而不断流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吸收回转窑筒体的热量,待蓄热体受热后流出回转窑再通过粉体流换热器将热量采用直接传热的方式传导给水介质,做到余热回收利用,相对于辐射传导方式取热换热效率更高。并且筒体外壁设置拨料板,可以带着蓄热体随筒体转动,换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种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种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集热罩,3、进料口,4、出料口,5、蓄热体,6、提升机二,7、粉体流换热器,8、提升机一,9、出水管,10、进水管,11、拨料板,12、钢刷,13、密封槽,14、密封环,15、密封凹台,16、密封凸台,17、固定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套在筒体1外部的集热罩2,集热罩2内壁与筒体1外壁之间设有换热腔,换热腔内设有蓄热体5,集热罩2的底部设有出料口4,集热罩2上部一侧设有进料口3,出料口4连接有提升机一8,提升机一8的出口连接有粉体流换热器7,粉体流换热器7的底部出料口4连接有提升机二6,提升机二6的出口连接进料口3。回转窑可以是水泥窑、石灰窑、冶金窑、化工窑等回转窑炉。
换热腔内的筒体1外壁上沿着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个拨料板11,拨料板沿筒体1轴向设置,集热罩2的两端设有密封装置。拨料板11外周边缘处设有向上的翻边,使得拨料板11形成托盘结构,托盘结构可以延长蓄热体5与回转窑的筒体1的接触时间,能够将蓄热体5快速加热到较高温度。集热罩2分两片设计,货到现场通过法兰现场连接,便于现场组装。出水管被加热的可以实现ORC发电、采暖、生活用水、制冷等。
粉体流换热器7的下部设有进水管10,粉体流换热器7的上部设有出水管9,粉体流换热器7的底部出料口4通过导料管连接提升机二6的进口。
蓄热体5为铁砂钢丸、碳化硅球或氧化铝高热导率材质的球型结构。
集热罩2外部设有保温层,出料口4处设有闸板阀,提升机一8和提升机二6为斗式提升机。
工作时,蓄热体5通过提升机二6从集热罩2的进料口3进入换热腔,随着回转窑的筒体1旋转,蓄热体5不断的通过直接接触吸收回转窑筒体1的热能,并且拨料板11可以带着蓄热体5随着筒体转动,延长蓄热体5与回转窑筒体1的接触时间,能够将蓄热体5快速加热到较高温度,然后蓄热体5通过下端的出料口4放料,经过提升机一8进入粉体流流换热器7,经粉体流换热器7充分换热后,再经提升机二6回到集热罩2内循环流动;冷侧介质水经粉体流换热器7吸收热量。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集热罩2两端内壁上的环形的密封槽13,密封槽13内固定有钢刷12,钢刷12的内端与筒体1外壁接触。
在筒体1转动时,钢刷12固定在集热罩2上,可以密封集热罩2两端与筒体1的间隙,防止蓄热体5泄露。如图5所示。
实施例3,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集热罩2两端内壁上的阶梯状的密封凹台15,筒体1上套有密封环14,密封环14的外侧壁上设有阶梯状的与密封凹台15配合形成迷宫密封的密封凸台16,密封环14的外端设有固定套17,固定套17通过螺栓固定在筒体1上。如图6所示。
在筒体1转动时,密封凸台16与密封凹台15配合形成迷宫密封,可以密封集热罩2两端与筒体1的间隙,防止蓄热体5泄露。并且密封环14上的阶梯状的密封凸台16为内端直径小于外端直径,方便密封环14的安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集热罩和筒体之间设置蓄热体,蓄热体作为中间体在集热罩中随回转窑的转动而不断流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吸收回转窑筒体的热量,待蓄热体受热后流出回转窑再通过粉体流换热器将热量采用直接传热的方式传导给水介质,做到余热回收利用,相对于辐射传导方式取热换热效率更高。并且筒体外壁设置拨料板,可以带着蓄热体随筒体转动,换热效果更好。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套在筒体(1)外部的集热罩(2),其特征在于:集热罩(2)内壁与筒体(1)外壁之间设有换热腔,换热腔内设有蓄热体(5),集热罩(2)的底部设有出料口(4),集热罩(2)上部一侧设有进料口(3),出料口(4)连接有提升机一(8),提升机一(8)的出口连接有粉体流换热器(7),粉体流换热器(7)的底部出料口(4)连接有提升机二(6),提升机二(6)的出口连接进料口(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换热腔内的筒体(1)外壁上沿着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个拨料板(11),拨料板沿筒体(1)轴向设置,集热罩(2)的两端设有密封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粉体流换热器(7)的下部设有进水管(10),粉体流换热器(7)的上部设有出水管(9),粉体流换热器(7)的底部出料口(4)通过导料管连接提升机二(6)的进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蓄热体(5)为铁砂钢丸、碳化硅球或氧化铝高热导率材质的球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集热罩(2)外部设有保温层,出料口(4)处设有闸板阀,提升机一(8)和提升机二(6)为斗式提升机。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集热罩(2)两端内壁上的环形的密封槽(13),密封槽(13)内固定有钢刷(12),钢刷(12)的内端与筒体(1)外壁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集热罩(2)两端内壁上的阶梯状的密封凹台(15),筒体(1)上套有密封环(14),密封环(14)的外侧壁上设有阶梯状的与密封凹台(15)配合形成迷宫密封的密封凸台(16),密封环(14)的外端设有固定套(17),固定套(17)通过螺栓固定在筒体(1)上。
CN202222564153.1U 2022-09-27 2022-09-27 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回收装置 Active CN2191999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64153.1U CN219199955U (zh) 2022-09-27 2022-09-27 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64153.1U CN219199955U (zh) 2022-09-27 2022-09-27 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99955U true CN219199955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2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64153.1U Active CN219199955U (zh) 2022-09-27 2022-09-27 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999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6314C (zh) 一种铝电解槽余热回收***和装置
CN106591887A (zh) 一种基于有机闪蒸循环的铝电解槽侧壁余热发电装置
CN201229109Y (zh) 回转窑环形余热收集器
CN219199955U (zh) 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回收装置
CN203240880U (zh)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CN208075092U (zh) 一种冷导热油热量回收装置
CN109210885A (zh) 三筒式真空烘干机
CN201106857Y (zh) 滚筒式锅炉冷渣机
CN106119536B (zh) 一种氧化锰矿粉冷却设备
CN211953742U (zh) 一种水泥回转窑余热回收装置
CN112461026B (zh) 一种采用二元盐吸收熔融电石热能的储热设备
CN210486618U (zh) 一种带有反应灵敏式放空阀的冷却器
CN206700792U (zh) 一种乙二醇锑的循环式节能蒸发釜
CN206523039U (zh) 一种分体组合式回转窑换热罩
CN207299637U (zh) 热能电机节能散热冷却装置
CN204187938U (zh) 一种节能环保高效干燥机
CN202118930U (zh) 冷渣排渣机
CN102072643B (zh) 利用回转窑窑筒体辐射热实现冷暖热水三联供的工艺***
CN219454630U (zh) 回转窑蓄热体取热器密封结构
CN218764747U (zh) 一种用于回转炉的冷热交换器
CN110686533A (zh) 一种热电厂用无水热能二次利用装置
CN103660033A (zh) 一种空气热交换装置及其空气热交换***
CN210664048U (zh) 一种用于冷冻机的热交换装置
CN217636910U (zh) 一种回转窑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19607209U (zh) 一种新型中深层可旋转式套管埋管联合地源热泵供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