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91843U - 一种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91843U
CN219191843U CN202221541539.4U CN202221541539U CN219191843U CN 219191843 U CN219191843 U CN 219191843U CN 202221541539 U CN202221541539 U CN 202221541539U CN 219191843 U CN219191843 U CN 219191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arm
stress
rear suspension
suspension control
shaped r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4153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er Y Tec Automotive Chassis Systems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er Y Tec Automotive Chassis Systems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er Y Tec Automotive Chassis Systems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er Y Tec Automotive Chassis Systems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4153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91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91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918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包括内板和外板,外板具有第一内侧面,内板具有第一外侧面,第一内侧面部分包裹第一外侧面设置,外板具有第二内侧面,内板具有第二外侧面,第二内侧面部分包裹第二外侧面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冲压焊接形式控制臂应力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悬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
背景技术
纵观市场上的控制臂主要分为两种,锻铝形式控制臂以及冲压焊接形式控制臂,两种结构形式各有优缺点。
铝控制臂结构对于汽车底盘轻量化,减轻簧下质量有着明显优势,缺点是材料成本较高,工艺制造复杂,而采用冲压焊接形式控制臂更大程度降低成本,更适应于大多数乘用车,但是冲压焊接形式控制臂往往应力较大。
因此,提出一种结构来解决冲压焊接形式控制臂应力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能够解决冲压焊接形式控制臂应力大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包括内板和外板,外板具有第一内侧面,内板具有第一外侧面,第一内侧面部分包裹第一外侧面设置,外板具有第二内侧面,内板具有第二外侧面,第二内侧面部分包裹第二外侧面设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在第一内侧面和第一外侧面之间形成第一焊缝,第一焊缝沿内板和/或外板的延伸方向连续延伸。
优选的技术方案,在第二内侧面和第二外侧面之间形成第二焊缝,第二焊缝沿内板和/或外板的延伸方向连续延伸。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内板的沿弧线方向延伸,外板的沿弧线方向延伸,外板的延伸方向和内板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在内板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内板安装孔,在外板安装孔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外板安装孔。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内板安装孔的轴线和外板安装孔的轴线重合设置,内板安装孔的内径和外板安装孔的内径重合设置。
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内板安装孔采用冲压90°翻孔形成,外板安装孔采用冲压90°翻孔形成。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具有以下优点:
因为更小的应力的存在,在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受到外界作用后,会降低甚至避免应力释放而在应力残留位置导致的开裂现象,从而有效的提升了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的成品强度。
由于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在室温时会有较长时间的内应力释放或者高温时出现短时间内残留应力释放的过程,同时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局部存在位置强度差,而因为更小的应力的存在,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在应力残留位置产生翘曲或者变形程度就会得到降低和缓解。
因为更小的应力的存在,使得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放置后或处理的过程中,即使环境达到一定的温度,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也不会因应力释放而发生过大的尺寸的变化,有利于保持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的成品尺寸,从而保持装配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经过优化后的控制臂应力示意图;
图3是目前市面上主流控制臂应力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包括内板1和外板2,外板2具有第一内侧面21,内板1具有第一外侧面12,第一内侧面21部分包裹第一外侧面12设置,外板2具有第二内侧面22,内板1具有第二外侧面12,第二内侧面22部分包裹第二外侧面12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更小的应力的存在,在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受到外界作用后,会降低甚至避免应力释放而在应力残留位置导致的开裂现象,从而有效的提升了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的成品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在室温时会有较长时间的内应力释放或者高温时出现短时间内残留应力释放的过程,同时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局部存在位置强度差,而因为更小的应力的存在,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在应力残留位置产生翘曲或者变形程度就会得到降低和缓解。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更小的应力的存在,使得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放置后或处理的过程中,即使环境达到一定的温度,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也不会因应力释放而发生过大的尺寸的变化,有利于保持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的成品尺寸,从而保持装配精度。
经过CAE分析计算以及实验验证(见图2、图3),经过优化后的控制臂应力明显低于目前市面上主流控制臂的焊接结构形式。
为了解决如何连接内板1和外板2的问题,在第一内侧面21和第一外侧面12之间形成第一焊缝100,第一焊缝100沿内板1和/或外板2的延伸方向连续延伸。容易理解的,控制臂一侧焊缝结构经过结构优化后,即第一内侧面21部分包裹第一外侧面12设置,再进行焊接,保持内板1和外板2的连接强度的同时降低应力。
为了进一步的解决如何连接内板1和外板2的问题,在第二内侧面22和第二外侧面12之间形成第二焊缝200,第二焊缝200沿内板1和/或外板2的延伸方向连续延伸。容易理解的,控制臂另一侧焊缝结构经过结构优化后,即第二内侧面22部分包裹第二外侧面12设置,再进行焊接,保持内板1和外板2的连接强度的同时降低应力。
为了解决如何满足两硬点中间空间包络要求的问题,内板1的沿弧线方向延伸,外板2的沿弧线方向延伸,外板2的延伸方向和内板1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容易理解的,呈弧线方向延伸的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底盘有限的空间,同时避让开在底盘设置的其他结构。
为了解决如何连接两硬点的问题,在内板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内板安装孔19,在外板安装孔29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外板安装孔29。内板安装孔19的轴线和外板安装孔29的轴线重合设置,内板安装孔19的内径和外板安装孔29的内径重合设置。
值得注意的是,内板安装孔19采用冲压90°翻孔形成,外板安装孔29采用冲压90°翻孔形成。容易理解的,可以保证产品性能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减轻零件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板和外板,所述外板具有第一内侧面,所述内板具有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一内侧面部分包裹所述第一外侧面设置,所述外板具有第二内侧面,所述内板具有第二外侧面,所述第二内侧面部分包裹所述第二外侧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其中,在所述第一内侧面和所述第一外侧面之间形成第一焊缝,所述第一焊缝沿内板和/或外板的延伸方向连续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其中,在所述第二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外侧面之间形成第二焊缝,所述第二焊缝沿内板和/或外板的延伸方向连续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其中,所述内板的沿弧线方向延伸,所述外板的沿弧线方向延伸,所述外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内板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其中,在所述内板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内板安装孔,在所述外板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外板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其中,所述内板安装孔的轴线和所述外板安装孔的轴线重合设置,所述内板安装孔的内径和所述外板安装孔的内径重合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其中,所述内板安装孔采用冲压90°翻孔形成,所述外板安装孔采用冲压90°翻孔形成。
CN202221541539.4U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 Active CN219191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41539.4U CN219191843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41539.4U CN219191843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91843U true CN219191843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02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41539.4U Active CN219191843U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918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191843U (zh) 一种低应力的c型后悬架控制臂
CN105882751B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羊角结构
US8770671B2 (en) Automotive wheel
CN106736000A (zh) 用于改善钢铝异种金属电阻点焊接头性能的电极***
CN209683384U (zh) 一种封闭式汽车扭力梁结构
KR101184135B1 (ko) 비드를 구비한 일체형 리어 어퍼암 제조방법
CN204801907U (zh) 一种电源车的车厢
CN205417768U (zh) 一种前副车架总成结构
CN210370289U (zh) 一种提升车门铰链安装点刚度的加强组件
CN209159802U (zh) 一种新型的后副车架
CN209505847U (zh) 一种框式副车架纵梁结构
CN210026933U (zh) 前悬架控制臂总成结构
CN104228505B (zh) 扭转梁悬架的纵臂及扭转梁悬架
CN208978953U (zh) 前摆臂安装点结构及副车架总成
CN221023170U (zh) 一种越野车的前减震器座车身优化结构
CN112758183B (zh) 后副车架
CN207550306U (zh) 一种天窗前横梁加强板
CN109693501B (zh) 汽车及其悬架支架
CN218316128U (zh) 一种适用于非承载式车身的减震器安装结构
CN214295517U (zh) 一种汽车尾门锁加强结构
JPH1071429A (ja) 型鋼の曲げ加工方法と型鋼からなる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
CN211494232U (zh) 一种改善工艺后副车架
CN212073591U (zh) 汽车减振器上安装座
CN218986269U (zh) 摆臂支架
CN217146152U (zh) 一体成型铸造元宝梁连接支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