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1509U - 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及双色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及双色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1509U
CN219171509U CN202223293601.5U CN202223293601U CN219171509U CN 219171509 U CN219171509 U CN 219171509U CN 202223293601 U CN202223293601 U CN 202223293601U CN 219171509 U CN219171509 U CN 2191715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row
mold
assembly
guide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936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彬
唐跃
刘成永
叶绍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ingjie Metal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ingjie Metal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ingjie Metal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ingjie Metal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936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15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15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15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及双色注塑模具,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包括有前模组件、后模组件、行位和驱动结构。前模组件和后模组件可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以完成开模和合模;行位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在合模时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开模后,弹性件驱动行位与后模组件分离形成间隙;驱动结构驱动行位侧向移动。本实用新型可以保证在前模组件和后模组件合模以及开模的过程中,行位不与后模组件直接接触,防止行位与后模组件发生擦烧,从而保证产品成形的良率。

Description

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及双色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及双色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工艺常用到注塑模具,一些具有倒扣结构的塑胶产品一般采用具有侧向抽芯结构的注塑模具加工而成,其中,具有侧向抽芯结构的注塑模具一般包括有可以侧向移动的行位、前模组件和后模组件,行位、前模组件和后模组件组合形成有用以注塑形成产品的模腔,行位可滑动地设置于前模组件或者后模组件上,在开模或者合模时,行位需要侧向移动,远离或者靠近模腔,在行位侧向移动过程中,行位与前模组件或者后模组件发生擦烧,在长时间的生产过程中,反复的擦烧会影响行位和后模组件或者前模组件的形状精度,进而影响产品的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通过在行位内设置弹性件,在开模时,弹性件使行位与后模组件产生间隙,防止行位在侧向移动时与前模组件发生擦烧,从而保证产品的良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的双色注塑模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包括有前模组件、后模组件、行位和驱动结构。
前模组件;
后模组件,所述前模组件和所述后模组件可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以完成开模和合模;
行位,所述行位设置于所述后模组件上,合模时,所述行位、所述前模组件以及所述后模组件组合共同形成模腔,所述模腔用以注塑形成产品,所述行位设置有弹性件,所述行位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后模组件相抵接,所述弹性件在合模时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开模后,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行位与所述后模组件分离形成间隙;
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驱动连接所述行位,使所述行位可以侧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合模时,前模组件、后模组件和行位组合共同形成模腔,通过往模腔内注塑形成产品,产品成形后,前模组件和后模组件相互远离,以完成开模,开模时,设置于后模组件上的行位靠近前模组件的端面失去压力,设置于行位上的在合模状态下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件伸长,使行位与后模组件之间产生间隙,之后,行位在驱动结构的驱动下沿远离产品的方向移动,避免了行位在移动时与后模组件直接接触,发生擦烧;产品被取出后,前模组件与后模组件相靠近,以完成合模,在前模组件和行位相接触之前,行位在驱动结构的驱动下,移动到形成模腔的位置,防止行位在移动过程中与后模组件直接接触,前模组件和后模组件相接触后,前模组件、后模组件和行位组合共同形成模腔,且设置于行位上的弹性件被压缩,依此循环,保证在合模和开模的过程中,行位不与后模组件直接接触,防止行位与后模组件发生擦烧,从而保证产品成形的良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有导柱,所述导柱倾斜设置,所述导柱的一端与所述前模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行位开设有导柱孔,所述导柱可滑动地穿设所述导柱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模组件还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行位靠近所述前模组件的一端,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行位之间留有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柱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导柱的截面的最大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柱的轴线与所述导柱孔的轴线相互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有铲基,所述铲基与所述前模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铲基的一端与所述行位远离形成所述模腔的一端相抵接,所述铲基与所述行位相抵接的面为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有耐磨块,所述耐磨块设置于后模组件上,所述行位与所述耐磨块相抵接,所述行位可在所述耐磨块的表面上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件包括有弹性部和滚动部,所述弹性部的一端与所述行位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滚动部连接,所述滚动部可滚动地抵接所述后模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件包括有弹性部和滚动部,所述弹性部的一端与所述行位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滚动部连接,所述滚动部可滚动地抵接所述后模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件为波珠螺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双色注塑模具,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上述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色注塑模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隐去部分结构后的***图。
附图标记:
前模组件100;
后模组件200、后模仁210、后模镶件220、限位块230、耐磨块240;
行位300、行位块310、安装孔311、行位安装块320、导柱孔321、凸边322、弹性件330;
导柱410;
模腔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的双色注塑模具。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包括有前模组件100、后模组件200、行位300和驱动结构。
前模组件100;
后模组件200,前模组件100和后模组件200可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以完成开模和合模;
行位300,行位300设置于后模组件200,合模时,行位300、前模组件100以及后模组件200组合共同形成模腔500,模腔500用以注塑形成产品,行位300设置有弹性件330,行位300开设有安装孔311,弹性件330设置于安装孔311内,且弹性件330的一端与后模组件200相抵接,弹性件330在合模时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开模后,弹性件330驱动行位300与后模组件200分离形成间隙;
驱动结构,驱动结构驱动连接行位300,使行位300可以侧向移动。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合模时,前模组件100、后模组件200和行位300组合共同形成模腔500,通过往模腔500内注塑形成产品,产品成形后,前模组件100和后模组件200相互远离,以完成开模,开模时,设置于后模组件200上的行位300靠近前模组件100的端面失去压力,设置于行位300上的在合模状态下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件330伸长,使行位300与后模组件200之间产生间隙,之后,行位300在驱动结构的驱动下沿远离产品的方向移动,避免了行位300在移动时与后模组件200直接接触,发生擦烧;产品被取出后,前模组件100与后模组件200相靠近,以完成合模,在前模组件100和行位300相接触之前,行位300在驱动结构的驱动下,移动到形成模腔500的位置,防止行位300在移动过程中与后模组件200直接接触,前模组件100和后模组件200相接触后,前模组件100、后模组件200和行位300组合共同形成模腔500,且设置于行位300上的弹性件330被压缩,依此循环,保证在合模和开模的过程中,行位300不与后模组件200直接接触,防止行位300与后模组件200发生擦烧,从而保证产品成形的良率。
参照图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行位300包括有行位块310和行位安装块320,行位块310与行位安装块320固定连接,后模组件200包括有后模仁210和后模镶件220,后模镶件220设置于后模仁210,行位块310与前模组件100及后模镶件220组合共同形成模腔500,弹性件330与后模仁210相抵接,在开模和合模的过程中,弹性件330使得行位块310与后模仁210之间产生间隙,防止行位块310与后模仁210发生擦烧。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驱动结构包括有导柱410,导柱410倾斜设置,导柱410的一端与前模组件100固定连接,行位300开设有导柱孔321,导柱410可滑动地穿设导柱孔321。
可以理解的是,开模时,导柱410跟随前模组件100往远离后模组件200的方向移动,导柱410与导柱孔321的内壁面相接触,且导柱410通过导柱孔321的内壁面对行位300产生垂直于导柱410的作用力,此作用力可分解为两个分力,其中一个分力与开模方向平行,另一个方向与开模方向相垂直,在与开模方向相垂直的分力的作用下,行位300往远离产品的方向移动。通过此种方式,将行位300的侧向移动与开合模动作相联动,使得结构紧凑,运动可靠。
参照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后模组件200还设置有限位块230,限位块230位于行位300靠近前模组件100的一端,且限位块230与行位300之间留有间隙。
可以理解的是,开模时,导柱410对行位300产生垂直于导柱410的作用力可分解为两个分力,其中一个分力与开模方向平行,另一个方向与开模方向相垂直,与开模方向相平行的分力会使得行位300沿开模方向移动,行位300沿开模方向的过度移动会使弹性件330与后模组件200脱离,导致行位300的运动不稳定,为了限制行位300在开模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后模组件200还设置有限位块230,在本实施例中,行位安装块320的两端形成有凸边322,限位块230设置于凸边322靠近前模组件100的一端,且限位块230与凸边322之间留有间隙,使得在开模时,在行位300与后模组件200产生间隙后,限位块230能够限制行位300继续沿开模方向移动。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柱孔321的内径大于导柱410的截面的最大尺寸。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导柱孔321的内径设置为大于导柱410的截面的最大尺寸,行位300在开模时可以产生延时移动的效果,开模时,导柱410跟随前模组件100一起往远离后模组件200的方向移动,因为导柱孔321的内径大于导柱410的直径,导柱410运动一定距离后才会与导柱孔321的内壁面相接触,在此之前,行位300不会产生左右方向的移动,而弹簧件因为失去了前模组件100对其的压力,则会驱动行位300产生开模方向上的移动,使行位300与后模组件200之间产生间隙并脱离产品,之后,导柱410与导导控的内壁面相接触,行位300才会在导柱410的驱动下向远离产品的方向移动,这样可以使得行位300先脱离产品再侧向移动,防止行位300侧向移动时拉伤产品。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柱410的轴线与导柱孔321的轴线相互平行。
可以理解的是,将导柱410的轴线设置为与导柱孔321的轴线相互平行,可以保证导柱410与导柱孔321的内壁面接触时始终为线接触,使得导柱410驱动行位300移动时更加平稳。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有铲基,铲基与前模组件100固定连接,铲基的一端与行位300远离形成模腔500的一端相抵接,铲基与行位300相抵接的面为斜面。
可以理解的是,当合模时,铲基可以配合导柱410一起驱动行位300往形成模腔500的位置移动,具体来说,铲基设置于前模组件100上,合模时,铲基跟随前模组件100一起靠近行位300,当铲基与行位300通过斜面相接触后,铲基对行位300产生垂直于斜面的作用力,此作用力驱动行位300往形成模腔500的位置移动,此外铲基在合模后,还可以起到压紧行位300的作用,防止注塑时,行位300移动影响产品的成形。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有耐磨块240,耐磨块240设置于后模组件200上,行位300与耐磨块240相抵接,行位300可在耐磨块240的表面上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行位安装块320与耐磨块240相抵接,以减少行位块310的磨损,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行位300也可以做成一体结构,并对与耐磨块240相接触的部分做耐磨处理,耐磨处理方式可以为淬火,渗碳或喷涂耐磨涂层等。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弹性件330包括有弹性部和滚动部,弹性部的一端与行位300连接,另一端与滚动部连接,滚动部可滚动地抵接后模组件200。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减少行位300侧向移动时弹性件330与后模组件200之间的摩擦力,弹性件330除了弹性部外还设置有滚动部,滚动部可滚动地与后模组件200相抵接,行位300侧行移动时,滚动部沿后模组件200滚动,使得行位300侧向移动时更加顺滑,且减少了弹性件330与后模组件200的磨损。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弹性件330为波珠螺丝。
需要说明的是,波珠弹簧螺纹连接于行位300内,波珠螺丝内设置有弹簧,一端设置有滚珠,滚珠与后模组件200相抵接,合模时,波珠螺丝内的弹簧被压缩,开模时,波珠滚珠内的螺丝伸长,使得行位300与后模组件200产生间隙,行位300侧向移动时,滚珠在后模组件200便面上滚动。可以理解的是,波珠螺丝为现有产品,易于采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双色注塑模具,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上述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色注塑模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模组件;
后模组件,所述前模组件和所述后模组件可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以完成开模和合模;
行位,所述行位设置于所述后模组件,合模时,所述行位、所述前模组件以及所述后模组件组合共同形成模腔,所述模腔用以注塑形成产品,所述行位设置有弹性件,所述行位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后模组件相抵接,所述弹性件在合模时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开模后,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行位与所述后模组件分离形成间隙;
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驱动连接所述行位,使所述行位可以侧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有导柱,所述导柱倾斜设置,所述导柱的一端与所述前模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行位开设有导柱孔,所述导柱可滑动地穿设所述导柱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组件还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行位靠近所述前模组件的一端,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行位之间留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导柱的截面的最大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的轴线与所述导柱孔的轴线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铲基,所述铲基与所述前模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铲基的一端与所述行位远离形成所述模腔的一端相抵接,所述铲基与所述行位相抵接的面为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耐磨块,所述耐磨块设置于后模组件上,所述行位与所述耐磨块相抵接,所述行位可在所述耐磨块的表面上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有弹性部和滚动部,所述弹性部的一端与所述行位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滚动部连接,所述滚动部可滚动地抵接所述后模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波珠螺丝。
10.一种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
CN202223293601.5U 2022-12-07 2022-12-07 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及双色注塑模具 Active CN2191715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3601.5U CN219171509U (zh) 2022-12-07 2022-12-07 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及双色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3601.5U CN219171509U (zh) 2022-12-07 2022-12-07 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及双色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1509U true CN219171509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0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93601.5U Active CN219171509U (zh) 2022-12-07 2022-12-07 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及双色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15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15902A (zh) 成型模具的顶出机构、具备该顶出机构的成型模具
CN108859001B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08867479U (zh) 注塑模具
CN219171509U (zh) 注塑模具防擦烧结构及双色注塑模具
CN111251548A (zh) 一种注塑模具抽芯机构
CN110303645A (zh) 一种应用在咖啡机手柄生产中的侧向二次抽芯注射模具
CN108568940B (zh) 一种用于双色成型的自锁式滑块结构
CN212239140U (zh) 前模隧道行位锁紧结构及压铸模具
KR20130001735U (ko) 사출 금형의 언더컷 처리용 이중 슬라이드 장치
CN217622010U (zh) 注塑模具的定模滑块抽芯机构
CN215849426U (zh) 一种复合侧向抽芯注塑模
CN112895352B (zh) 一种直顶内旋转轴抽芯的二次顶出结构
CN212171189U (zh) 注塑模具的斜顶早回行位机构
CN107738412B (zh) 一种滑块抽芯机构
CN212603157U (zh) 一种防止动模斜顶内部反顶及抽芯对模具本体损坏的结构
CN212528566U (zh) 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
CN113021783A (zh) 倒装前模二次行位机构
CN208962339U (zh) 一种具有斜孔的产品的注塑模具
CN219968570U (zh) 一种用于斜滑块的抽芯机构
CN107364088B (zh) 防止抽芯后退时注塑件粘模的止退机构
CN217729553U (zh) 一种模具缩柯和推板顶出机构
CN218139701U (zh) 一种行位顶针装置
CN112140485B (zh) 一种滑块内斜销机构及模具
CN204249265U (zh) 一种模具中斜顶的顶出导向结构
CN216068491U (zh) 行位结构和双色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