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4967U - 一种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24967U
CN219124967U CN202223418551.9U CN202223418551U CN219124967U CN 219124967 U CN219124967 U CN 219124967U CN 202223418551 U CN202223418551 U CN 202223418551U CN 219124967 U CN219124967 U CN 2191249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lakeside
ecological
beach
restor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185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雅奇
陈雪初
沈玉田
王侃睿
姚怡先
施震余
宋永港
叶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ate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ate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ate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ate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185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249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249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249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包括:至少一层布置在湖滨近岸带***的软围隔结构;构筑在湖滨近岸带的滩地上且位于软围隔结构后方的生态坝;构建在生态坝的背侧坡面上的生态袋种植带;布置在湖滨近岸带的滩地上且位于生态坝后方的抛石带;构筑在湖滨近岸带的滩地上且位于抛石带与湖滨岸边之间的防底泥侵蚀保护带;构建在湖滨近岸带的滩地上且位于沉水植物种植区内的沉水植物带;以及构建在湖滨近岸带的滩地上且位于挺水植物种植区内的挺水植物带。本实用新型恢复湖滨带生态***,提高湖滨带抵御风浪的能力,形成韧性生态***。

Description

一种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
背景技术
易侵蚀湖滨带一般多处于常年主导风向的迎风面上,湖滨带生态环境受风浪影响明显,尤其在汛期,湖区水位高、吹程远、湖面风大浪高,风浪造成的易侵蚀、水生植被消失与藻类堆积是湖滨带现状最为突出的问题。湖滨带是连接湖泊及其周边陆地环境的生态交错区,是湖泊的天然保护屏障,具有拦截陆域污染、保护生境与生物多样性和护岸等功能,但也是最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区域。湖滨带作为较脆弱的生态***,其生态功能退化会导致湖泊水体环境质量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等多种生态问题。因此,湖滨带生态***构建是恢复健康湖泊的关键环节。
目前,易侵蚀湖滨带生态修复的难点在于水生植被的消失造成湖滨带水力冲刷加剧和湖岸地质失稳;而风浪引起的水力冲刷进一步引发易侵蚀,同时造成水生植被生存环境恶化;而湖岸地质失稳一方面使水生植被的恢复缺乏稳固的基质,植株在生长过程中易倒伏死亡,难以有效缓解水力冲刷。因此,易侵蚀湖滨带生态修复的关键必须要统筹应对水生植被消失、湖岸地质失稳以及水力冲刷加剧等相互关联的问题。
现今针对易侵蚀湖滨带生态修复的主要工程措施包括消浪处理、生境恢复、群落结构恢复以及生态***功能的恢复。其中常用的消浪技术主要包括石坝消浪、桩式消浪技术、植物消浪技术、浮式消浪技术与筏式消浪技术;生境恢复主要包括湖滨带底质修复、湖泊水文和水质条件的改善等;群落结构恢复主要通过选用适应环境条件、净化和抗干扰能力强的本土物种,逐步恢复水生植物群落;生态***功能恢复主要包括生态***结构、功能的优化配置和调控进行湖泊滨岸带生态***构建。然而现今的措施多针对水生植被、湖岸地质或风浪某一问题,还未形成***的针对易侵蚀湖滨带生态修复技术。
为此,本申请人经过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提高风浪抵御能力的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包括:
至少一层布置在湖滨近岸带***的软围隔结构;
构筑在湖滨近岸带的滩地上且位于所述软围隔结构后方的生态坝;
构建在所述生态坝的背侧坡面上的生态袋种植带;
布置在湖滨近岸带的滩地上且位于所述生态坝后方的抛石带;
构筑在湖滨近岸带的滩地上且位于所述抛石带与湖滨岸边之间的防底泥侵蚀保护带,所述防底泥侵蚀保护带将湖滨近岸带的滩地分隔成沉水植物种植区和挺水植物种植区;
构建在湖滨近岸带的滩地上且位于所述沉水植物种植区内的沉水植物带;以及
构建在湖滨近岸带的滩地上且位于所述挺水植物种植区内的挺水植物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软围隔结构为若干层,沿风浪侵蚀方向间隔布置,所述软围隔结构为浮筒式软围隔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生态袋种植带包括:
若干铺设在所述生态坝的背侧坡面上的生态袋,每一生态袋内填充有栽植土;以及
种植在所述生态袋的栽植土上的消浪景观植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消浪景观植物为芦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防底泥侵蚀保护带为石笼结构,其宽度为1m~3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沉水植物带包括:
构筑在湖滨近岸带的滩地上且位于所述沉水植物种植区的防底泥铺底层,所述防底泥铺底层由若干并排布置的土工格室和若干纵横交错布置的石笼构成,每一土工格室内填充有种植营养土;
种植在每一土工格室的营养土上的沉水植物;以及
漂浮于所述沉水植物种植区的水面上的浮叶植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沉水植物为苦草、刺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或者金鱼藻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挺水植物带内种植的挺水植物为香蒲。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间隔设置在所述沉水植物种植区内的补光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间隔设置在所述沉水植物种植区内的蓝藻捕集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间隔设置在所述沉水植物种植区内的混合造流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营造在所述沉水植物种植区内且位于水面以下的生态种质库。
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削减风浪、修复植物种植基底、构建大型水生植物群落等措施,恢复湖滨带生态***,提高湖滨带抵御风浪的能力,形成韧性生态***;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浮筒式软围隔结构和生态坝进行双重消浪,浮筒式软围隔结构不仅能起到消浪作用,也能隔绝藻类、污染物等,风浪经过软围隔后到生态坝进行二次消浪,通过柔性措施与刚性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达到良好的消浪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为了恢复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先对种植基底进行修复,在靠近岸边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连接处布置由石笼构成的防底泥侵蚀保护带,进行碎浪吸能与基底保护,以保证挺水植物初期种植的成活率和底质的稳定性;同时,在生态坝的背侧坡面进行抛石护底,利用不同级别的块石在生态坝后端区域内抛填,使得波浪经过生态坝后能够在不同角度充分破碎,能够防护住生态坝的结构稳定;
4.本实用新型在局部底质修复过程中采用土工格室与纵横交错的石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铺底安装,减少风浪及紊流的剪切力对底泥的扰动,避免底泥再悬浮,保护沉水植物的生长减少干扰;
5.本实用新型在种植基底修复后,构建水生植物群落,选择本土抗风浪较强的水生植物,如苦草、刺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金鱼藻等,由于湖区水体透明度不高,为了满足水生植物光照需求,可配置一定的补光措施,在沉水植物种植区的水面下设置补光灯。
6.由于湖区水质富营养化,存在蓝绿藻爆发的情况,因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一定的蓝绿藻防控措施,其在沉水植物种植区内设置蓝藻捕集装置,并配置一定的混合造流设备,调控水体内循环,增加水体含氧量,同时,投放滤食性鱼类,抑制蓝绿藻生长。
7.本实用新型为了增加湖滨缓冲带生态***韧性强度,在水下利用起伏的地形营造生态种质库,使其在遭到破坏后具备自身恢复的能力,增加水生态韧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中给出的是一种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包括两层软围隔结构100、生态坝200、生态袋种植带300、抛石带400、防底泥侵蚀保护带500、沉水植物带600以及挺水植物带700。
两层软围隔结构100沿风浪侵蚀方向间隔布置在湖滨近岸带的***区域上。当然,软围隔结构100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数量,其应根据实际消浪需要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软围隔结构100优选地采用浮筒式软围隔结构。
生态坝200构筑在湖滨近岸带的滩地上且位于浮筒式软围隔结构100的后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软围隔结构100和生态坝200进行双重消浪,软围隔结构100不仅能起到消浪作用,也能隔绝藻类、污染物等,风浪经过浮筒式软围隔结构后到生态坝进行二次消浪,通过柔性措施与刚性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达到良好的消浪效果;
生态袋种植带300构建在生态坝200的背侧坡面上。具体地,生态袋种植带300包括若干生态袋310和消浪景观植物320,若干生态袋310铺设在生态坝200的背侧坡面上,每一生态袋310内填充有栽植土,消浪景观植物320种植在生态袋310的栽植土上,消减风浪的同时增添景观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消浪景观植物320优选地采用芦苇。
抛石带400布置在湖滨近岸带的滩地上且位于生态坝200的后方。抛石带400使得波浪经过生态坝200后能够在不同角度充分破碎,能够防护住生态坝200的结构稳定。
防底泥侵蚀保护带500构筑在湖滨近岸带的滩地上且位于抛石带400与湖滨岸边之间,防底泥侵蚀保护带500将湖滨近岸带的滩地分隔成沉水植物种植区10和挺水植物种植区20。在本实施例中,防底泥侵蚀保护带500为石笼结构,其宽度为1m~3m。本实用新型为了恢复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先对种植基底进行修复,在靠近岸边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连接处布置由石笼构成的防底泥侵蚀保护带500,进行碎浪吸能与基底保护,以保证挺水植物初期种植的成活率和底质的稳定性。
沉水植物带600构建在湖滨近岸带的滩地上且位于沉水植物种植区内10。沉水植物带600包括防底泥铺底层、沉水植物620以及浮叶植物630。防底泥铺底层构筑在湖滨近岸带的滩地上且位于沉水植物种植区10内,其由若干并排布置的土工格室611和若干纵横交错布置的石笼612构成。石笼612的宽度为1m,石笼为50×50cm的生态石笼网采用高强度镀锌钢丝编织成不同规格的矩形笼子,填充料控制粒径在10~18cm占18%以上,选用粒径以2倍网眼为宜,其余采用小粒径石料填充,经过高强力焊接而形成一种三维网状格室。每一土工格室611内填充有种植营养土,种植营养土要低于格室顶面10mm。沉水植物620种植在每一土工格室611的营养土上。浮叶植物630漂浮于沉水植物种植区10的水面上,增加区域景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局部底质修复过程中采用土工格室与纵横交错的石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铺底安装,减少风浪及紊流的剪切力对底泥的扰动,避免底泥再悬浮,保护沉水植物的生长减少干扰;本实用新型在种植基底修复后,构建水生植物群落,沉水植物620选择本土抗风浪较强的水生植物,如苦草、刺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金鱼藻等。
挺水植物带700构建在湖滨近岸带的滩地上且位于挺水植物种植区20内,进一步地消减风浪,保护案后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挺水植物带700内种植的挺水植物优选地采用香蒲。
由于湖区水体透明度不高,为了满足水生植物光照需求,可配置一定的补光措施,在沉水植物种植区10的水面下设置有补光灯800。
由于湖区水质富营养化,存在蓝绿藻爆发的情况,因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一定的蓝绿藻防控措施,其在沉水植物种植区10内间隔设置有若干蓝藻捕集装置900,并间隔配置有若干混合造流设备1000,调控水体内循环,增加水体含氧量,同时,投放滤食性鱼类,抑制蓝绿藻生长。
为了增加湖滨缓冲带生态***韧性强度,在沉水植物种植区10内位于水面下利用起伏的地形营造生态种质库1100,使其在遭到破坏后具备自身恢复的能力,增加水生态韧性。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的一个具体应用实例:
选取上海某湖进行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示范,岸线共长220m左右,在试验段***布置双层浮筒式软围隔,共计长560m,其后设置生态坝,长度约270m,距离护岸约50m,区域面积约1.02万m2,在生态坝背面放置生态袋并在其上种植芦苇,在其后设置1m宽抛石带,在沉水植物种植区内纵横布置1m宽石笼做成的底泥防侵蚀保护带,石笼为50×50cm,生态石笼网应用工艺是用高强度镀锌钢丝编织成不同规格的矩形笼子,填充料控制粒径10~18cm占80%以上,选用粒径以2倍网眼为宜,其余用小粒径石料填充,高出泥面线10cm,同时布置土工格室,土工格室采用强化的HDPE片材料,经高强力焊接而形成的一种三维网状格室,高20cm,周围用60cm长的钢制扦插杆辅助固定,高出泥面线1cm,在区域内种植苦草、刺苦草、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金鱼藻等本土物种,共计沉水植物8090m2
在区域内西南和东南处放置2套蓝藻捕集***和2套混合造流设备,布置2处直径6m,高40cm的种质库,采用垒土的方式,四周用松木桩固定,桩长80cm,打桩深度40cm,周围用单圈钢丝缠绕固定,并放置3套补光***。在离岸10m处设置2m宽石笼做成的防底泥侵蚀保护带,在区域内种植香蒲,共计面积950m2
工程实施一年后,示范区内部水生植物覆盖率为80%以上,示范区外水生植物覆盖率为20%~30%,对于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具有较好的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2)

1.一种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层布置在湖滨近岸带***的软围隔结构;
构筑在湖滨近岸带的滩地上且位于所述软围隔结构后方的生态坝;
构建在所述生态坝的背侧坡面上的生态袋种植带;
布置在湖滨近岸带的滩地上且位于所述生态坝后方的抛石带;
构筑在湖滨近岸带的滩地上且位于所述抛石带与湖滨岸边之间的防底泥侵蚀保护带,所述防底泥侵蚀保护带将湖滨近岸带的滩地分隔成沉水植物种植区和挺水植物种植区;
构建在湖滨近岸带的滩地上且位于所述沉水植物种植区内的沉水植物带;以及
构建在湖滨近岸带的滩地上且位于所述挺水植物种植区内的挺水植物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围隔结构为若干层,沿风浪侵蚀方向间隔布置,所述软围隔结构为浮筒式软围隔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袋种植带包括:
若干铺设在所述生态坝的背侧坡面上的生态袋,每一生态袋内填充有栽植土;以及
种植在所述生态袋的栽植土上的消浪景观植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浪景观植物为芦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底泥侵蚀保护带为石笼结构,其宽度为1m~3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植物带包括:
构筑在湖滨近岸带的滩地上且位于所述沉水植物种植区的防底泥铺底层,所述防底泥铺底层由若干并排布置的土工格室和若干纵横交错布置的石笼构成,每一土工格室内填充有种植营养土;
种植在每一土工格室的营养土上的沉水植物;以及
漂浮于所述沉水植物种植区的水面上的浮叶植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植物为苦草、刺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或者金鱼藻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带内种植的挺水植物为香蒲。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间隔设置在所述沉水植物种植区内的补光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间隔设置在所述沉水植物种植区内的蓝藻捕集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间隔设置在所述沉水植物种植区内的混合造流设备。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营造在所述沉水植物种植区内且位于水面以下的生态种质库。
CN202223418551.9U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 Active CN2191249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18551.9U CN219124967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18551.9U CN219124967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24967U true CN219124967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59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18551.9U Active CN219124967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2496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66090A (zh) * 2023-11-23 2023-12-22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兼具风浪防治和生态景观的滨岸带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7509921A (zh) * 2024-01-05 2024-02-06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河湖滨岸带智慧光伏生态湿地修复***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66090A (zh) * 2023-11-23 2023-12-22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兼具风浪防治和生态景观的滨岸带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7266090B (zh) * 2023-11-23 2024-02-06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兼具风浪防治和生态景观的滨岸带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7509921A (zh) * 2024-01-05 2024-02-06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河湖滨岸带智慧光伏生态湿地修复***
CN117509921B (zh) * 2024-01-05 2024-05-07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河湖滨岸带智慧光伏生态湿地修复***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124967U (zh) 一种风浪侵蚀型湖滨带生态修复***
Ostendorp et al. Lake shore deterioration, reed management and bank restoration in some Central European lakes
CN101723514A (zh) 退化湖滨带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恢复技术工艺
CN113367014A (zh) 一种利用红树林植物进行硬质化河岸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00445470C (zh) 一种用于岸边防护并有利于多种生物繁育的潜水丁坝***
Winterwerp et al. A sustainable solution for massive coastal erosion in Central Java
CN114223449B (zh) 困难立地红树林生态修复方法
Iskander Environmental friendly methods for the Egyptian coastal protection
CN109252487B (zh) 一种用于生态恢复和防护的工字坝及其生态工法
Kamali et al. Efficiency of an integrated habitat stabilisation approach to coastal erosion management
CN114651672B (zh) 一种淤泥质海岸生态修复和减灾空间***
CN115928648A (zh) 一种侵蚀海岸带生态修复***及其修复方法
CN102613116A (zh) 一种用于保护海岛的人工低潮高地装置
Nugroho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semi-submersible geotextile tubes for coastal protection in Pamekasan, Madura
CN219343265U (zh) 一种红树林牡蛎壳生态围堰
Duhring Overview of living shoreline design options for erosion protection on tidal shorelines
CN215948060U (zh) 一种海岸侵蚀防治体系
CN220813664U (zh) 人工鱼礁生态框及海堤生态化改造***
CN220246810U (zh) 一种湖泊滨水植被生态的修复装置
CN221193185U (zh) 一种用于沿海城市生境修复的***
CN220875342U (zh) 一种滨海公路占地界内红树林植物生态恢复***
CN220079887U (zh) 沿海生态复合韧性堤岸结构
CN212641339U (zh) 一种适用于沿海地区的植物蜂巢生态护岸结构
McDonald Sturgeon Bank Marsh Recession: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into the use of Large Woody Debris as a Tool for Restoring a Degraded Foreshore Marsh
CN115217065A (zh) 抽屉式捕积笼网和海岸侵蚀防治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