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99525U -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99525U
CN218999525U CN202222134696.XU CN202222134696U CN218999525U CN 218999525 U CN218999525 U CN 218999525U CN 202222134696 U CN202222134696 U CN 202222134696U CN 218999525 U CN218999525 U CN 2189995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section
aerosol
heater
time peri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346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志明
胡瑞龙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346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995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995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995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其中,气雾生成装置包括: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加热器至少界定有依次布置的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电芯,以用于向加热器提供功率;电路,被配置为控制电芯提供给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在第一时间阶段中使第一加热区段比第二加热区段和/或第三加热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以及在第二时间阶段使第二加热区段比第一加热区段和/或第三加热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以及在第三时间阶段使第三加热区段比第一加热区段和/或第二加热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以上气雾生成装置,在不同阶段分别更快地加热所需区段是有利的。

Description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加热不燃烧气溶胶生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背景技术
烟制品(例如,香烟、雪茄等)在使用过程中燃烧烟草以产生烟草烟雾。人们试图通过制造在不燃烧的情况下释放化合物的产品来替代这些燃烧烟草的制品。
此类产品的示例为加热装置,其通过加热而不是燃烧材料来释放化合物。例如,该材料可为烟草或其他非烟草产品,这些非烟草产品可包含或可不包含尼古丁。已知的加热装置包含有沿纵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包围烟草或其他非烟草产品的不同区段的管状的加热器,进而通过间隔的多个管状的加热器独立地启动以分别加热烟草或其他非烟草产品的不同区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器,以用于加热接收于所述腔室的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加热器至少界定有依次布置的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
电芯,以用于向所述加热器提供功率;
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在第一时间阶段中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比所述第二加热区段和/或第三加热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以及在第二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二加热区段比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或第三加热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以及在第三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三加热区段比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或第二加热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是依次间隔布置的。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在所述第一时间阶段和/或所述第二时间阶段和/或所述第三时间阶段是同时加热的。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电路还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在所述第一时间阶段至少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加热,以及在所述第二时间阶段至少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第二加热区段加热,以及在所述第三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同时加热。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电路还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在所述第一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加热至第一目标温度、并使所述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低于第一目标温度;以及在所述第二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二加热区段加热至第二目标温度、并使所述第三加热区段低于第二目标温度;以及在所述第三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三加热区段加热至第三目标温度、并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第二加热区段不低于所述第三目标温度。
在一些实施中,包括:
开口,在使用中气溶胶生成制品能通过该开口至少部分地接收于所述壳体内或从所述壳体内移除;
所述第一加热区段比所述第二加热区段和/或所述第三加热区段更靠近所述开口。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或第二加热区段和/或第三加热区段的长度介于8~12mm;
和/或,所述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具有基本相同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加热器仅包括三个加热区段。
在一些实施中,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以用于感测所述加热器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加热器还包括:
标识区段,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或粘贴至所述加热器时提供标识。
在一些实施中,还包括:
热塑性的紧贴构件,以用于将所述温度传感器紧贴或紧固于所述加热器上。
在一些实施中,还包括:
绝热元件,以用于在所述加热器外提供绝热。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加热器包括:
第一加热元件,至少部分界定所述第一加热区段;
第二加热元件,至少部分界定所述第二加热区段;
第三加热元件,至少部分界定所述第三加热区段。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第一加热元件是红外加热元件或电阻加热元件中的至少一个;
和/或,所述第二加热元件是红外加热元件或电阻加热元件中的至少一个;
和/或,所述第三加热元件是红外加热元件或电阻加热元件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中,在所述第一时间阶段中,所述第一加热元件与串联的所述第二加热元件与所述第三并联;
和/或,在所述第二时间阶段中,所述第二加热元件与串联的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三加热元件并联;
和/或,在所述第三时间阶段中,所述第三加热元件与串联的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并联。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电路被布置成能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加热元件、第二加热元件和第三加热元件中的任意两个或三个串联。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加热器包括:第一电极元件、第二电极元件、第三电极元件和第四电极元件;
所述第一加热元件至少部分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和第二电极元件之间,以在使用中能由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极元件在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引导电流;
所述第二加热元件至少部分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和第四电极元件之间,以在使用中能由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和所述第四电极元件在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引导电流;
所述第三加热元件至少部分电连接于所述第三电极元件和第四电极元件之间,以在使用中能由所述第三电极元件和所述第四电极元件在所述第三加热元件引导电流。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极元件沿所述加热器的径向方向相对布置;
和/或,所述第三电极元件和所述第四电极元件沿所述加热器的径向方向相对布置;
和/或,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和所述第三电极元件沿所述加热器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元件和所述第四电极元件沿所述加热器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第一电极元件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电极元件的延伸长度;
和/或,所述第三电极元件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第四电极元件的延伸长度。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第一电极元件至少部分由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延伸至所述第二加热元件;
和/或,所述第四电极元件至少部分由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延伸至所述第三加热元件。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第二电极元件和第三电极元件之间是通过导线或导电元件连接导通的;
和/或,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和第四电极元件之间是通过导线或导电元件连接导通的。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加热器包括:
基体;以及形成或结合于所述基体上的第一红外发射层、第二红外发射层和第三红外发射层;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层至少部分界定所述第一加热区段,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层至少部分界定所述第二加热区段,所述第三红外发射层至少部分界定所述第三加热区段。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层包括形成或结合于所述基体上的涂层或薄膜;
和/或,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层包括形成或结合于所述基体上的涂层或薄膜;
和/或,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层包括形成或结合于所述基体上的涂层或薄膜。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第三区段;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包括:
加热器,以用于加热接收于所述腔室的气溶胶生成制品;
电芯,以用于向所述加热器提供功率;
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使所述加热器同时加热所述第一区段、所述第二区段和所述第三区段,且对所述第一区段、所述第二区段和所述第三区段中一个的加热功率不同于其他两个的加热功率。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第三区段;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包括:
加热器,以用于加热接收于所述腔室的气溶胶生成制品;
电芯,以用于向所述加热器提供功率;
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在第一时间阶段对所述第一区段比所述第二区段和/或所述第三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在第二时间阶段对所述第二区段比所述第一区段和/或所述第三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以及在第三时间阶段对所述第三区段比所述第一区段和/或所述第二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器,以用于加热接收于所述腔室的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加热器至少界定有依次布置的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
电芯,以用于向所述加热器提供功率;
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在第一时间阶段至少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加热,以及在第二时间阶段至少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第二加热区段加热,以及在第三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同时加热。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器,以用于加热接收于所述腔室的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加热器至少界定有依次布置的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
电芯,以用于向所述加热器提供功率;
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在第一时间阶段中至少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加热,以及在第二时间阶段中至少使所述第二加热区段加热,以及在第三时间阶段中至少使所述第三加热区段加热,以及在第四时间阶段中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同时加热。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器,以用于加热接收于所述腔室的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加热器至少界定有依次布置的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
电芯,以用于向所述加热器提供功率;
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在第一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以第一功率进行加热、所述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以基本相同的第二功率进行加热;在第二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二加热区段以第三功率进行加热、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以基本相同的第四功率进行加热;在第三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三加热区段以第五功率进行加热、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第二加热区段以基本相同的第六功率进行加热。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包括:
加热器,以用于加热接收于所述腔室的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加热器至少界定有依次布置的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
电芯,以用于向所述加热器提供功率;
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在第一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加热至第一目标温度、并使所述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低于第一目标温度;以及在第二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二加热区段加热至第二目标温度、并使所述第三加热区段低于第二目标温度;以及在第三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三加热区段加热至第三目标温度、并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第二加热区段不低于所述第三目标温度。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包括:
沿纵向方向相背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沿纵向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加热元件、第二加热元件和第三加热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加热元件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三加热元件靠近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加热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三加热元件之间;
以及,第一电极元件、第二电极元件、第三电极元件和第四电极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加热元件至少部分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和第二电极元件之间,以在使用中能由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极元件在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引导电流;
所述第二加热元件至少部分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和第四电极元件之间,以在使用中能由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和所述第四电极元件在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引导电流;
所述第三加热元件至少部分电连接于所述第三电极元件和第四电极元件之间,以在使用中能由所述第三电极元件和所述第四电极元件在所述第三加热元件引导电流。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包括:加热器,以用于加热接收于所述腔室的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加热器至少界定有依次布置的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
电芯,以用于向所述加热器提供功率;
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功率给所述加热器;
在第一时间阶段中,比所述第二加热区段和/或第三加热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所述第一加热区段;
在第二时间阶段中,比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或第三加热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所述第二加热区段;
在第三时间阶段中,比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或第二加热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所述第三加热区段。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在第一时间阶段中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比所述第二加热区段和/或第三加热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以及在第二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二加热区段比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或第三加热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以及在第三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三加热区段比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或第二加热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包括:加热器,以用于加热接收于所述腔室的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加热器至少界定有依次布置的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
电芯,以用于向所述加热器提供功率;
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功率给所述加热器;
在第一时间阶段至少加热所述第一加热区段;
在第二时间阶段至少加热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第二加热区段;
在第三时间阶段同时加热所述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在第一时间阶段至少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加热,以及在第二时间阶段至少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第二加热区段加热,以及在第三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同时加热。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包括:加热器,以用于加热接收于所述腔室的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加热器至少界定有依次布置的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
电芯,以用于向所述加热器提供功率;
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功率给所述加热器;
在第一时间阶段中至少加热所述第一加热区段;
在第二时间阶段中至少加热所述第二加热区段;
在第三时间阶段中至少加热所述第三加热区段;
在第四时间阶段中同时加热所述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在第一时间阶段中至少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加热,以及在第二时间阶段中至少使所述第二加热区段加热,以及在第三时间阶段中至少使所述第三加热区段加热,以及在第四时间阶段中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同时加热。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包括:加热器,以用于加热接收于所述腔室的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加热器至少界定有依次布置的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
电芯,以用于向所述加热器提供功率;
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功率给所述加热器;
在第一时间阶段,以第一功率加热所述第一加热区段、以基本相同的第二功率加热所述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
在第二时间阶段,以第三功率加热所述第二加热区段、以基本相同的第四功率加热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
在第三时间阶段,以第五功率进行加热所述第三加热区段、以基本相同的第六功率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第二加热区段。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在第一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以第一功率进行加热、所述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以基本相同的第二功率进行加热;在第二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二加热区段以第三功率进行加热、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以基本相同的第四功率进行加热;在第三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三加热区段以第五功率进行加热、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第二加热区段以基本相同的第六功率进行加热。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包括:加热器,以用于加热接收于所述腔室的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加热器至少界定有依次布置的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
电芯,以用于向所述加热器提供功率;
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功率给所述加热器;
在第一时间阶段加热所述第一加热区段至第一目标温度,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温度高于所述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的当前温度;
在第二时间阶段加热所述第二加热区段至第二目标温度,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温度高于所述第三加热区段的当前温度;
在第三时间阶段加热所述第三加热区段至第三目标温度,其中所述第三目标温度高于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第二加热区段的当前温度。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在第一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加热至第一目标温度、并使所述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低于第一目标温度;以及在第二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二加热区段加热至第二目标温度、并使所述第三加热区段低于第二目标温度;以及在第三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三加热区段加热至第三目标温度、并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第二加热区段不低于所述第三目标温度。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第三区段;
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包括:加热器,以用于加热接收于所述腔室的气溶胶生成制品;电芯,以用于向所述加热器提供功率;
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功率给所述加热器,以使同时加热所述第一区段、所述第二区段和所述第三区段,其中对所述第一区段、所述第二区段和所述第三区段中一个的加热功率不同于其他两个的加热功率。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使所述加热器同时加热所述第一区段、所述第二区段和所述第三区段,且对所述第一区段、所述第二区段和所述第三区段中一个的加热功率不同于其他两个的加热功率。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气雾生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第三区段;
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包括:加热器,以用于加热接收于所述腔室的气溶胶生成制品;电芯,以用于向所述加热器提供功率;
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功率给所述加热器;
在第一时间阶段,比所述第二区段和/或所述第三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所述第一区段;
在第二时间阶段,比所述第一区段和/或所述第三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所述第二区段;
在第三时间阶段,比所述第一区段和/或所述第二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所述第三区段。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在第一时间阶段对所述第一区段比所述第二区段和/或所述第三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在第二时间阶段对所述第二区段比所述第一区段和/或所述第三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以及在第三时间阶段对所述第三区段比所述第一区段和/或所述第二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
以上气雾生成装置,在不同阶段更快地加热所需区段是有利的。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雾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加热器一个视角下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加热器又一个视角下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一个实施例中在加热器上引导电流的示意图;
图6是又一个实施例中在加热器上引导电流的示意图;
图7是又一个实施例中在加热器上引导电流的示意图;
图8是又一个实施例中在加热器上引导电流的示意图;
图9是又一个实施例中在加热器上引导电流的示意图;
图10是又一个实施例中在加热器上引导电流的示意图;
图11是又一个实施例中在加热器上引导电流的示意图;
图12是又一个实施例中在加热器上引导电流的示意图;
图13是又一个实施例中在加热器上引导电流的示意图;
图14是又一个实施例中在加热器上引导电流的示意图;
图15是又一个实施例中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的示意图;
图16是一个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制品的不同区段的加热曲线的示意图;
图17是一个实施例中气雾生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加热而非燃烧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例如烟支,进而使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至少一种成分挥发或释放形成供吸食的气溶胶的气雾生成装置100,例如图1所示。
进一步在可选的实施中,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优选采用加热时从基质中释放的挥发化合物的含烟草的材料;或者也可以是能够加热之后适合于电加热发烟的非烟草材料。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优选采用固体基质,可以包括香草叶、烟叶、均质烟草、膨胀烟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粉末、颗粒、碎片细条、条带或薄片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固体基质可以包含附加的烟草或非烟草的挥发性香味化合物,以在基质受热时被释放。
以及根据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接收于气雾生成装置100后,有部分是露出于气雾生成装置100外的例如过滤嘴,供用户抽吸是有利的。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气雾生成装置的构造可以参见图1所示,装置的外形整体大致被构造为扁筒形状,气雾生成装置100的外部构件包括:
壳体10,其内部为中空的构造,进而形成可用于电子器件和加热器件等必要功能部件的装配空间;壳体10具有沿长度方向相对的近端110和远端120;其中,
近端110设置有开口111,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可通过该开口111接收于壳体10内被加热或从壳体10内移出;
远端120设置有进气孔121;进气孔121用于在抽吸的过程中供外部空气进入至壳体10内。
进一步根据图1所示,气雾生成装置100还包括:
腔室,用于容纳或接收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在使用中,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可通过开口111可移除地接收于腔室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被加热器30围绕和加热的长度大于30mm。
以及根据图1所示,气雾生成装置100还包括:
空气通道150,位于腔室与进气口121之间;进而在使用中空气通道150提供由进气口121进入腔室/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通道路径,如图1中箭头R11所示。
进一步根据图1所示,气雾生成装置100还包括:
用于供电的电芯130;优选地该电芯130是可充电的直流电芯130,并能通过与外部电源连接后进行充电;
电路板140例如PCB板,布置有电路或MCU控制器;电路可以是集成电路。
进一步根据图1所示,气雾生成装置100还包括:
加热器30,至少部分围绕并界定腔室,当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接收于壳体10内时,加热器30至少部分围绕或包围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并从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外周进行加热。以及,当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接收于壳体10内时至少部分是容纳和保持于加热器30内的。
进一步参见图2所示,加热器30被构造成基本是纵长的管状形状,并包括:
管状的基体31,基体31的材质为可透红外的材质,例如石英、玻璃、陶瓷等;在使用中,由基体31在至少部分界定用于容纳和保持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
以及形成于或布置于基体31上的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在该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层32和/或红外发射层33和/或红外发射层34是通过沉积、喷涂或包裹等方式形成于基体31外表面上的。
红外发射层32和/或红外发射层33和/或红外发射层34是依次间隔布置的。以及,红外发射层32和/或红外发射层33和/或红外发射层34基本是围绕基体31的环形形状。以及,红外发射层32和/或红外发射层33和/或红外发射层34在周向方向上是闭合的。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中,基体31具有大约0.05~1mm的壁厚;以及基体31具有大约5.0~8.0mm的内径;以及基体31具有大约30~60mm的长度。
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层32和/或红外发射层33和/或红外发射层34是形成于基体31的内表面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层32和/或红外发射层33和/或红外发射层34是沉积或喷涂等形成于基体31上的涂层或薄层。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层32和/或红外发射层33和/或红外发射层34是包裹或结合于基体31上的薄膜。
在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层32和/或红外发射层33和/或红外发射层34是电致的红外发射层,通过向红外发射层32和/或红外发射层33和/或红外发射层34直接提供直流电压即可在电压驱动下使红外发射层32和/或红外发射层33和/或红外发射层34辐射红外线。
在一些实施中,红外发射层32和/或红外发射层33和/或红外发射层34可以是包括陶瓷系材质比如锆、或者Fe-Mn-Cu系、钨系、或者过度金属及它们的氧化物材质制备的涂层。
在一些实施中,红外发射层32和/或红外发射层33和/或红外发射层34是由Mg、Al、Ti、Zr、Mn、Fe、Co、Ni、Cu、Cr、Zn等至少一种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组成,这些金属氧化物在被加热到适当的温度时即能辐射具有加热效用的远红外线;红外发射层32和/或红外发射层33和/或红外发射层34厚度优选可以控制30μm~50μm;形成于管状基体31表面的方式可以将以上金属元素的氧化物通过大气等离子喷涂的方式喷涂在管状基体31外表面后固化即得。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它们具有基本相同的长度。例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它们的长度尺寸均为8~12mm;又例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层32和/或红外发射层33和/或红外发射层34的长度尺寸为9.5mm。
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层32和/或红外发射层33和/或红外发射层34中的任意一个的长度与其他两个是不同的。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它们各自具有不同于其他两个的长度。
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的延伸长度沿加热器30的轴向方向上是逐渐变化的。例如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的延伸长度是逐渐或依次增大的;或者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的延伸长度是逐渐或依次减小的。
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层33的长度尺寸小于红外发射层32和红外发射层34的任意一个的长度尺寸。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层33的长度尺寸大于红外发射层32和红外发射层34的任意一个的长度尺寸。
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器30还可以及包含三个红外发射层,即为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器30还包括有更多的红外发射层,例如沿基体31的轴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四个、五个、六个或更多。
进一步图2至图4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30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加热器30包括:
沿轴向方向相背离的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
可透红外的基体31,被构造成管状形状;在实施中,基体3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界定加热器30的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并由基体31的内空腔310至少界定接收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腔室;
以及,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形成于基体31上,并且沿基体31的轴向依次布置。当然,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是间隔的。
以及进一步根据图2至图4所示,红外发射层32靠近第一端311布置,红外发射层34靠近第二端312布置,以及红外发射层33位于红外发射层32和红外发射层34之间。
以及,基体31的表面上还界定有:
裸露区段313,位于第一端311与红外发射层32之间;
裸露区段314,位于红外发射层32与红外发射层33之间,以将红外发射层32与红外发射层33进行分隔;
裸露区段315,位于红外发射层33与红外发射层34之间,以将红外发射层33与红外发射层34进行分隔;
裸露区段316,位于红外发射层34与第二端312之间。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基体31的轴向方向,裸露区段313、裸露区段314和裸露区段315具有基本相同的尺寸。例如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裸露区段313、裸露区段314和裸露区段315具有大约0.5~3mm的长度。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裸露区段316沿基体31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尺寸大于裸露区段313和/或裸露区段314和/或裸露区段315的长度尺寸。例如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裸露区段316沿基体31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尺寸介于3~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上设置有测温标识区段,以用于指示温度传感器的贴合。例如在图2至4中,红外发射层32上设置有测温标识区段321,是通过喷涂可识别的颜色,或者由红外发射层32形成的镂孔,或者是可被识别的图形或图案等。在制备中,将温度传感器贴装或焊接等结合于测温标识区段321上,以用于准确感测红外发射层32的温度。相近地,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上也具有测温标识区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它们具有相同的材质制备的,进而使得对气溶胶生制品1000的不同区段加热时它们具有相同的红外辐射波长或红外辐射效率。
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中的一个与其他的两个是采用不同的材质制备的,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中的一个与其他的两个所具有的红外发射谱具有不同的WLP(峰值波长,辐射功率最大处所对应的波长),分别可以适于气溶胶生制品1000中不同的有机成分的最适吸收波长范围。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三者均是分别采用不同材质制备的,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中的任意两个均具有不同的红外发射谱进和/或WLP。
以及进一步根据图2至图4所示,加热器30还包括有:
电极涂层351,是细长或纵长的形状;电极涂层351是由红外发射层32靠近第一端311的端部延伸至红外发射层33背离红外发射层32的端部;进而电极涂层351的部分与红外发射层32导电连接,以及电极涂层351的另一部分还与红外发射层33导电连接。或者,电极涂层351是由红外发射层32延伸至红外发射层33;或者,电极涂层351的延伸长度跨过或基本跨过红外发射层32和红外发射层33。或者,电极涂层351的长度基本等于红外发射层32、裸露区段314和红外发射层33的长度之和。
以及,加热器30还包括有:
电极涂层352,沿加热器30的纵向方向延伸;且电极涂层352沿基体31或加热器30的径向方向是背离电极涂层351布置的;电极涂层352基本是与电极涂层351沿基体31或加热器30的径向相对的;电极涂层352沿加热器30的轴向方向的长度仅覆盖或红外发射层32;电极涂层352是与红外发射层32导电连接的。
以及,加热器30还包括有:
电极涂层353,包括部分3531和部分3532;其中,部分3531沿加热器30的纵向方向延伸,部分3532是沿加热器30的周向延伸;部分3532比部分3531更靠近第二端312;以及,部分3531跨过红外发射层34,并与红外发射层34是导电连接的;以及,部分3532是位于裸露区段316内的,以便于将电极涂层353接入电路板140。
以及,加热器30还包括有:
电极涂层354,包括部分3541和部分3542;部分3541沿加热器30的纵向方向延伸,部分3542是沿加热器30的周向延伸;部分3542比部分3541更靠近第二端312;以及,部分3541跨过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并与部分与红外发射层33导电连接以及部分与红外发射层34是导电连接的。或者,电极涂层354是由红外发射层33延伸至红外发射层34;或者,电极涂层354的延伸长度跨过或基本跨过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或者,电极涂层354的部分3541的长度基本等于红外发射层33、裸露区段315和红外发射层34的长度之和。电极涂层354的部分3542是位于裸露区段316内的,以便于将电极涂层354接入电路板140。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以上电极涂层351和/或电极涂层352和/或电极涂层353和/或电极涂层354采用低电阻率的金属或合金,比如银、金、钯、铂、铜、镍、钼、钨、铌或它们的合金。以上电极涂层351和/或电极涂层352和/或电极涂层353和/或电极涂层354是通过喷涂或印刷等形成的。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涂层351和/或电极涂层352和/或电极涂层353和/或电极涂层354基本是纵长的形状;以及,电极涂层351和/或电极涂层352和/或电极涂层353的部分3531和/或电极涂层354的部分3541具有大约2~4mm的宽度。
以及进一步根据图2至图4所示,加热器30还包括有:
导电元件361,与电极涂层351具有基本相同的长度或形状;在装配中,导电元件361是抵靠或贴合于电极涂层351上形成导通的;导电元件361再通过焊接的导电引线3611连接至电路板140,进而使电极涂层351与电路板140连接。
以及进一步根据图2至图4所示,加热器30还包括有:
导电元件362,与电极涂层352具有基本相同的长度或形状;在装配中,导电元件362是抵靠或贴合于电极涂层352上形成导通的;导电元件362再通过焊接的导电引线3621连接至电路板140,进而使电极涂层352与电路板140连接。
导电元件361和/或导电元件362是较薄的片状,材质为低电阻率的金、银、铜或它们的合金。
以及进一步根据图2至图4所示,加热器30还包括有:
导电元件363,与电极涂层353的部分3532贴合和抵靠形成导电;以及,导电元件364与电极涂层354的部分3542贴合和抵靠形成导电。而后,导电元件363和导电元件364再通过引线等方式连接至电路板140后,分别使电极涂层353和电极涂层354连接至电路板140。申请人在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CN215958354U号中提供了关于导电元件363和导电元件364的形状和结构,以及导电元件363和导电元件364装配、固定和弹性等的细节,上述文献全文以参见的方式纳入本文。
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电极涂层351和/或电极涂层352和/或电极涂层353和/或电极涂层354各自均通过焊接引线等方式直接连接至电路板140。
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对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供电的实施中,仅通过导电元件361、导电元件362、导电元件363和导电元件364进行。
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加热器30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通过贴合于红外发射层32上,进而以感测红外发射层32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通过贴合于红外发射层33上,进而以感测红外发射层33的温度。第三通过贴合于红外发射层34,进而以感测红外发射层34的温度。
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加热器30还包括:
热塑性的紧贴构件,在加热器30的外部包围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或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或第三温度传感器;以使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或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或第三温度传感器紧贴于红外发射层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塑性的紧贴构件包含耐热性合成树脂、作为铁氟龙的聚四氟乙烯及硅中至少一种;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热塑性的紧贴构件包括热缩管或耐高温的胶带。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热塑性的紧贴构件还被用于将导电元件361导电元件362、导电元件363和导电元件364中的一个或多个紧固或保持。
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加热器30还包括:
绝热元件,以用于在外侧围绕或包围红外发射层32和/或红外发射层33和/或红外发射层34,以在它们的外侧提供绝热。绝热元件例如卷绕的气凝胶毡、或者多孔材料或真空管等。
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加热器30的绝热元件是具有内绝热空腔的管;在管状的绝热元件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具有绝热空腔,绝热空腔的压力是小于外部的压力的,即绝热元件是具有真空度的真空绝热管。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在管状的绝热元件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具有绝热空腔,绝热空腔内填充有绝热气体,例如氩气;同等压力和温度下,氩气的导热系数比空气小约三分之一,有效地提供绝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140通过选择性地与导通电极涂层351/导电元件361、电极涂层352/导电元件362、电极涂层353/导电元件363、电极涂层354/和导电元件364中的两个或更多,从而可以选择性地使加热器30的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中的一个或多个工作。例如: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以电极涂层351/导电元件361连接电芯130的正极、以电极涂层352/导电元件362连接电芯130的负极,则能在红外发射层32上形成沿周向方向的电流,进而使红外发射层32工作,如图5所示。此时,加热器30是由红外发射层32辐射红外线以加热由红外发射层32围绕的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区段。
以及,当以电极涂层351/导电元件361连接电芯130的正极、以电极涂层354/导电元件364连接电芯130的负极,则能在红外发射层33上形成沿周向方向的电流,进而使红外发射层33工作,如图6所示。此时,加热器30是由红外发射层33辐射红外线以加热由红外发射层33围绕的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区段。
以及,当以电极涂层353/导电元件363连接电芯130的正极、以电极涂层354/导电元件364连接电芯130的负极时,则能在红外发射层34上形成沿周向方向的电流,进而使红外发射层34工作,如图7所示。此时,加热器30是由红外发射层34辐射红外线以加热由红外发射层34围绕的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区段。
以及,当以电极涂层351/导电元件361连接电芯130的正极、同时以电极涂层353/导电元件363连接电芯130的负极时,此导电涂层354充当将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串联起来的导电中介即空电极,则同时能在红外发射层33、红外发射层34上形成沿周向方向的电流,使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同时工作,如图8所示。而此时,红外发射层32是不工作的。此时,加热器30是由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同时辐射红外线,以同时加热由红外发射层33围绕的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区段和红外发射层34所围绕的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区段。
以及,当电极涂层352/导电元件362连接电芯130的正极、同时以电极涂层354/导电元件364连接电芯130的负极时,则电极涂层351充当红外发射层32和红外发射层33之间的串联中介;则同时能在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上形成沿周向方向的电流,使红外发射层32和红外发射层33同时工作,如图9所示。而此时,红外发射层34是不工作的。此时,加热器30是由红外发射层32和红外发射层33同时辐射红外线,以同时加热由红外发射层32围绕的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区段和红外发射层33所围绕的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区段。
以及,当将电极涂层352/导电元件362连接电芯130的正极、同时将电极涂层353/导电元件363连接电芯130的负极时,电极涂层351充当红外发射层32和红外发射层33之间的串联中介、以及电极涂层354充当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之间的串联中介,此时可以同时使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工作,如图10所示。此时,加热器30是同时加热由红外发射层32围绕的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区段、红外发射层33所围绕的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区段、以及红外发射层34所围绕的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区段。即此时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是被整体加热的。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图11所示,加热器30中采用导线/导电元件39将导电涂层351/导电元件361和导电涂层354/导电元件364进行连接,使它们导电涂层351和导电涂层354它们形成一体导电的短路状态;此时,再通过将电极涂层352/导电元件362连接电芯130的正极、同时将电极涂层353/导电元件363连接电芯130的负极,由于导电涂层351和导电涂层354的短路进而使电流是不流经红外发射层33的,进而形成红外发射层32和红外发射层34工作、以及红外发射层33不工作的状态。
或者在导电涂层351和导电涂层354通过导线或导电元件39形成短路状态时,还能够选择性地采用将导电涂层351/导电元件361连接电芯130的正极、以及将导电涂层352/导电元件362连接电芯130的负极,则此时同样形成仅有红外发射层32工作、而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不工作的状态;或者,此时还能采用将导电涂层353/导电元件363连接电芯130的正极、以及将导电涂层354/导电元件364连接电芯130的负极,则形成仅有红外发射层34工作、而红外发射层32和红外发射层33不工作的状态。
在以上实施中,通过选择性地在不同的电极涂层或导电元件之间分别连接正极和负极进而输入电压,使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中的任意一个、任意两个或三个串联地工作。
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使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同时工作,但是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中的其中一个具有更高的功率的电极接入控制方式。
例如在图12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中,将导电涂层352/导电元件362通过导线或导电元件39与导电涂层353/导电元件353连接使它们直接导通或呈短路状态;此时再通过将导电涂层351/导电元件361连接电芯130的正极,而将导电涂层352和/或导电涂层353与负极连接,进而提供电压。则在此时的状态中,会产生直接由导电涂层351经红外发射层32流向导电涂层352的电流i11,以及结由导电涂层351经串联的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流向导电涂层353的电流i12。在供电的路径上,红外发射层32与串联的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形成彼此并联的两路电路路径。
则在图12的实施中,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是同时工作的;但红外发射层32的电阻是小于串联的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的等效电阻的。例如当红外发射层32、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的电阻相同均为R时,流经红外发射层32的电流i11是流经串联的红外发射层33和红外发射层34的电流的2倍。则红外发射层32的功率P1=i112×R;而红外发射层33和/或红外发射层34的功率P2=i122×R,功率P2为功率P1的1/4。此时,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被红外发射层32所包围的区段比被红外发射层33和/或红外发射层34所包围的区段更快地或更高温度地加热。则在图12的实施中,红外发射层32处于相对高的功率密度状态,红外发射层33和/或红外发射层34处于相对低的功率密度状态。
或者又例如在图13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将导电涂层351/导电元件361与正极连接,而将导电涂层354/导电元件364与负极连接,进而提供电压。则此时形成由导电涂层351/导电元件361流经红外发射层33至导电涂层354/导电元件364的电流i11a,以及形成由导电涂层351/导电元件361流经串联的红外发射层32和红外发射层34至导电涂层354/导电元件364的电流i12a;使得红外发射层33的功率是红外发射层32和/或红外发射层34的功率的4倍;此时,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被红外发射层33所包围的区段比被红外发射层32和/或红外发射层34所包围的区段更快地或更高温度地加热。
或者又例如在图14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将导电涂层353/导电元件363与正极连接,而将导电涂层354/导电元件364与负极连接,进而提供电压。则此时形成由导电涂层353/导电元件363流经红外发射层34至导电涂层354/导电元件364的电流i11b,以及形成由导电涂层353/导电元件363流经串联的红外发射层32和红外发射层33至导电涂层354/导电元件364的电流i12b;使得红外发射层34的功率是红外发射层32和/或红外发射层33的功率的4倍;此时,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被红外发射层34所包围的区段比被红外发射层32和/或红外发射层33所包围的区段更快地或更高温度地加热。
进一步图15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器30对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不同区段加热的示意图,在该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包括被红外发射层32所围绕和加热的区段1100、被红外发射层33所围绕和加热的区段1200、以及被红外发射层34所围绕和加热的区段1300。则在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区段1100、区段1200、区段1300分别是被位于加热器30的不同加热区段内的,例如区段1100是位于红外发射层32围绕界定的加热区段内的,区段1200是位于红外发射层33围绕界定的加热区段内的,区段1300是位于红外发射层34围绕界定的加热区段内的。在实施中,通过选择性地将加热器30与电芯130的接入方式,可以使加热器30在仅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区段1100、区段1200、区段1300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或者同时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区段1100、区段1200和区段1300的三个的各种情形下操作。
以及在实施例中,还能通过选择性地将加热器30与电芯130的接入方式,可以在对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区段1100、区段1200和区段1300同时加热时,使区段1100、区段1200和区段1300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的加热更快或温度更高。
或者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例如图16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加热器30对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区段1100、区段1200和区段1300加热的温度曲线的示意图;其中,曲线S1是区段1100被红外发射层32加热的温度曲线,曲线S2是区段1200被红外发射层33加热的温度曲线,曲线S3是区段1300被红外发射层34加热的温度曲线。加热的过程包括:
在第一时间阶段(0~t1时间),可以按照图12所示的方式使电芯130对加热器30供电,使区段1100比区段1200和/或区段1300更快地加热;以及在第一时间阶段使区段1100加热至第一目标温度例如是温度T1,而区段1200和/或区段1300的加热温度或当前温度是低于第一目标温度的;
在第二时间阶段(t1~t2时间),可以按照图13所示的方式使电芯130对加热器30供电,使区段1200比区段1100和/或区段1300更快地加热;则在第二时间阶段内区段1200加热至第二目标温度例如温度T2,区段1300的加热温度或当前温度是低于第二目标温度的;
在第三时间阶段(t2~t3时间),可以按照图14所示的方式使电芯130对加热器30供电,使区段1300比区段1100和/或区段1200更快地加热;则在第三时间阶段内区段1300加热至第三目标温度例如温度T3;以及在则第三时间阶段能使区段1100、区段1200和区段1300被加热至温度基本相近或趋于接近的程度;
在第四时间阶段(t3~t4时间或结束),可以按照图10所示的方式使电芯130对加热器30供电,使区段1100、区段1200和区段1300基本按照相近的功率或温度加热直至t4时间或抽吸结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目标温度T1、第二目标温度T2和第三目标温度T3可以相同,例如均可以设定为温度T1和温度T2和温度T3大约为200~300度。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目标温度、第二目标温度和第三目标温度是不同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目标温度、第二目标温度和第三目标温度是依次或逐渐升高或逐渐降低的。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总,第一目标温度T1、第二目标温度T2和第三目标温度T3可以是逐渐提升的;例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目标温度T1可以设置为220~250℃,第二目标温度T2可以设置为240℃~270℃,第三目标温度T3可以设置为260~350℃。以及在以上实施例中,在第四时间阶段中区段1100、区段1200和区段1300的温度基本都被保持于第三目标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时间阶段的长度大约为10~150s;第二时间阶段的长度大约为20~40s;第三时间阶段的长度大约40~120s;第四时间阶段的长度大约为60~150s。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时间阶段的长度大约为130s,第二时间阶段的长度大约为25s;第三时间阶段的长度大约100s;第四时间阶段的长度大约为120s。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时间阶段的长度大于第一时间阶段和/或第二时间阶段和/或第三时间阶段的长度。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时间阶段的长度大于第二时间阶段和/或第三时间阶段的长度。
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对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加热可以具有第一时间阶段、第二时间阶段、第三时间阶段和第四时间阶段中的一个或几个;例如可以仅具有第一时间阶段、第二时间阶段和第三时间阶段的加热过程,而不具有第四时间阶段的过程。又或者仅具有第一时间阶段和第四时间阶段的加热过程,而不具有第二时间阶段和第三时间阶段的加热过程。
或者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控制气雾生成装置对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区段1100、区段1200和区段1300加热的方法,包括:
在第一时间阶段,使加热器30的红外发射层32以功率P10加热区段1100、红外发射层33以功率P20加热区段1200、使红外发射层34以功率P30加热区段1300;功率P10大于功率P20,和/或功率P10大于功率P30,和/或功率P20基本等于功率P30;
在第二时间阶段,使加热器30的红外发射层32以功率P40加热区段1100、红外发射层33以功率P50加热区段1200、红外发射层34以功率P60加热区段1300;和/或,功率P50大于功率P40,和/或功率P50大于功率P60,和/或功率P50基本等于功率P10,功率P40基本等于功率P60;以及和/或,功率P40、功率P60、功率P20和功率P30基本相同;以及和/或,功率P40和/或功率P60小于功率P10;
在第三时间阶段,使加热器30的红外发射层32以功率P70加热区段1100、红外发射层33以功率P80加热区段1200、红外发射层34以功率P90加热区段1300;和/或,功率P90大于功率P70,和/或功率P90大于功率P80,和/或,功率P90基本等于功率P10或功率P50;和/或,功率P70基本等于功率P80。
或者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控制气雾生成装置对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区段1100、区段1200和区段1300加热的方法,参见图17所示,包括:
S100,在第一时间阶段,按照对区段1100比区段1200和/或区段1300更快或更高温度或更大功率地进行加热;
S200,在第二时间阶段,按照对区段1200比区段1100和/或区段1300更快或更高温度或更大功率地进行加热;
S300,在第三时间阶段,按照对区段1300比区段1100和/或区段1200更快或更高温度或更大功率地进行加热。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时间阶段、第二时间阶段和第三时间阶段是连续的。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时间阶段、第二时间阶段和第三时间阶段是不连续地,或者第一时间阶段和第二时间阶段是间隔的,或者第二时间阶段和第三时间阶段是间隔的。
或者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控制气雾生成装置对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区段1100、区段1200和区段1300加热的方法,包括:
在第一时间阶段,至少加热区段1100;区段1200和区段1300可以选择性地加热或非加热;
在第二时间阶段,至少加热区段1200;区段1100和区段1300可以选择性地加热或非加热;
在第三时间阶段,至少加热区段1300;区段1100和区段1200可以选择性地加热或非加热;
在第四时间阶段,对区段1100、区段1200和区段1300同时进行加热。
或者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控制气雾生成装置对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的区段1100、区段1200和区段1300加热的方法,包括:
在第一时间阶段,至少加热区段1100;区段1200和区段1300可以选择性地加热或非加热;
在第二时间阶段,至少加热区段1100和区段1200;区段1300可以选择性地加热或非加热;
在第三时间阶段,同时加热区段1100、区段1200和区段1300。
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以上加热器30包括:
沿纵向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电阻加热元件、第二电阻加热元件和第三电阻加热元件;其中:
第一电阻加热元件被布置成以围绕和加热区段1100;
第二电阻加热元件被布置成以围绕和加热区段1200;
第三电阻加热元件被布置成以围绕和加热区段1300。
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阻加热元件和/或第二电阻加热元件和/或第三电阻加热元件是用于***至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内的不同区段进行加热的销钉或针状或片状等。
或者在又一些变化的实施例中,以上加热器30包括:
沿纵向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感应加热元件、第二感应加热元件和第三感应加热元件;其中:
第一感应加热元件被布置成以围绕和加热区段1100;
第二感应加热元件被布置成以围绕和加热区段1200;
第三感应加热元件被布置成以围绕和加热区段1300。
或者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加热元件和/或第二感应加热元件和/或第三感应加热元件是用于***至气溶胶生成制品1000内的不同区段进行加热的销钉或针状或片状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30)

1.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加热器至少界定有沿纵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
电芯,以用于向所述加热器提供功率;
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在第一时间阶段中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比所述第二加热区段和/或第三加热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以及在第二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二加热区段比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或第三加热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以及在第三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三加热区段比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或第二加热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是依次间隔布置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在所述第一时间阶段和/或所述第二时间阶段和/或所述第三时间阶段是同时加热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在所述第一时间阶段至少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加热,以及在所述第二时间阶段至少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第二加热区段加热,以及在所述第三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同时加热。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在所述第一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加热至第一目标温度、并使所述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低于第一目标温度;以及在所述第二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二加热区段加热至第二目标温度、并使所述第三加热区段低于第二目标温度;以及在所述第三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三加热区段加热至第三目标温度、并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第二加热区段不低于所述第三目标温度。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口,在使用中气溶胶生成制品能通过该开口至少部分地接收于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内或从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内移除;
所述第一加热区段比所述第二加热区段和/或所述第三加热区段更靠近所述开口。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或第二加热区段和/或第三加热区段的长度介于8~12mm;
和/或,所述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具有基本相同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仅包括三个加热区段。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以用于感测所述加热器的温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还包括:
标识区段,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或粘贴至所述加热器时提供标识。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热塑性的紧贴构件,以用于将所述温度传感器紧贴或紧固于所述加热器上。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绝热元件,以用于在所述加热器外提供绝热。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沿纵向依次布置的:
第一加热元件,至少部分界定所述第一加热区段;
第二加热元件,至少部分界定所述第二加热区段;
第三加热元件,至少部分界定所述第三加热区段。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是红外加热元件或电阻加热元件中的至少一个;
和/或,所述第二加热元件是红外加热元件或电阻加热元件中的至少一个;
和/或,所述第三加热元件是红外加热元件或电阻加热元件中的至少一个。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阶段中,所述第一加热元件与串联的所述第二加热元件与所述第三加热元件并联;
和/或,在所述第二时间阶段中,所述第二加热元件与串联的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三加热元件并联;
和/或,在所述第三时间阶段中,所述第三加热元件与串联的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并联。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被布置成能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加热元件、第二加热元件和第三加热元件中的任意两个或三个串联。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第一电极元件、第二电极元件、第三电极元件和第四电极元件;
所述第一加热元件至少部分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和第二电极元件之间,以在使用中能由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极元件在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引导电流;
所述第二加热元件至少部分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和第四电极元件之间,以在使用中能由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和所述第四电极元件在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引导电流;
所述第三加热元件至少部分电连接于所述第三电极元件和第四电极元件之间,以在使用中能由所述第三电极元件和所述第四电极元件在所述第三加热元件引导电流。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极元件沿所述加热器的径向方向相对布置;
和/或,所述第三电极元件和所述第四电极元件沿所述加热器的径向方向相对布置;
和/或,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和所述第三电极元件沿所述加热器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元件和所述第四电极元件沿所述加热器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元件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电极元件的延伸长度;
和/或,所述第三电极元件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第四电极元件的延伸长度。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元件至少部分由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延伸至所述第二加热元件;
和/或,所述第四电极元件至少部分由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延伸至所述第三加热元件。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元件和第三电极元件之间是通过导线或导电元件连接导通的;
和/或,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和第四电极元件之间是通过导线或导电元件连接导通的。
2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
基体;以及形成或结合于所述基体上的第一红外发射层、第二红外发射层和第三红外发射层;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层至少部分界定所述第一加热区段,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层至少部分界定所述第二加热区段,所述第三红外发射层至少部分界定所述第三加热区段。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红外发射层包括形成或结合于所述基体上的涂层或薄膜;
和/或,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层包括形成或结合于所述基体上的涂层或薄膜;
和/或,所述第二红外发射层包括形成或结合于所述基体上的涂层或薄膜。
24.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第三区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包括:
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
电芯,以用于向所述加热器提供功率;
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使所述加热器同时加热所述第一区段、所述第二区段和所述第三区段,且对所述第一区段、所述第二区段和所述第三区段中一个的加热功率不同于其他两个的加热功率。
25.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所述气溶胶生成制品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第三区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生成装置包括:
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
电芯,以用于向所述加热器提供功率;
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在第一时间阶段对所述第一区段比所述第二区段和/或所述第三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在第二时间阶段对所述第二区段比所述第一区段和/或所述第三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以及在第三时间阶段对所述第三区段比所述第一区段和/或所述第二区段更快或更大功率地加热。
26.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加热器至少界定有沿纵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
电芯,以用于向所述加热器提供功率;
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在第一时间阶段至少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加热,以及在第二时间阶段至少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第二加热区段加热,以及在第三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同时加热。
27.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加热器至少界定有沿纵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
电芯,以用于向所述加热器提供功率;
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在第一时间阶段中至少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加热,以及在第二时间阶段中至少使所述第二加热区段加热,以及在第三时间阶段中至少使所述第三加热区段加热,以及在第四时间阶段中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同时加热。
28.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加热器至少界定有沿纵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
电芯,以用于向所述加热器提供功率;
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在第一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以第一功率进行加热、所述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以基本相同的第二功率进行加热;在第二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二加热区段以第三功率进行加热、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以基本相同的第四功率进行加热;在第三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三加热区段以第五功率进行加热、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第二加热区段以基本相同的第六功率进行加热。
29.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被配置为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生成气溶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加热器至少界定有沿纵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加热区段、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
电芯,以用于向所述加热器提供功率;
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电芯提供给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功率,以在第一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加热至第一目标温度、并使所述第二加热区段和第三加热区段低于第一目标温度;以及在第二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二加热区段加热至第二目标温度、并使所述第三加热区段低于第二目标温度;以及在第三时间阶段使所述第三加热区段加热至第三目标温度、并使所述第一加热区段和第二加热区段不低于所述第三目标温度。
30.一种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纵向方向相背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沿纵向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加热元件、第二加热元件和第三加热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加热元件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三加热元件靠近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加热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三加热元件之间;
以及,第一电极元件、第二电极元件、第三电极元件和第四电极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加热元件至少部分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和第二电极元件之间,以在使用中能由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极元件在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引导电流;
所述第二加热元件至少部分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和第四电极元件之间,以在使用中能由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和所述第四电极元件在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引导电流;
所述第三加热元件至少部分电连接于所述第三电极元件和第四电极元件之间,以在使用中能由所述第三电极元件和所述第四电极元件在所述第三加热元件引导电流。
CN202222134696.XU 2022-08-12 2022-08-12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Active CN2189995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34696.XU CN218999525U (zh) 2022-08-12 2022-08-12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34696.XU CN218999525U (zh) 2022-08-12 2022-08-12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99525U true CN218999525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48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34696.XU Active CN218999525U (zh) 2022-08-12 2022-08-12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9952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2446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雾生成装置、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及控制方法
WO2024032625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雾生成装置、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2446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雾生成装置、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及控制方法
WO2024032625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雾生成装置、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999525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107529822B (zh) 用于产生烟雾的电子设备以及产生烟雾的方法
KR102056419B1 (ko) 향상된 히터를 구비한 전기적으로 가열되는 흡연 시스템
CN215347057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电阻加热器
CN213604404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红外发射器
CN211832831U (zh) 一种气雾生成装置
CN211910549U (zh) 气雾生成装置
CN218354633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13587421U (zh) 气雾生成装置
CN219353088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117617570A (zh) 气雾生成装置、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及控制方法
CN220109139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117617569A (zh) 气雾生成装置、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及控制方法
CN221430312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19182812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20109135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20875944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114983030A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电阻加热器
CN219982157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19353086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221204157U (zh) 气雾生成装置以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WO2024060982A1 (zh) 加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7502713A (zh) 气雾生成装置、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感应线圈及控制方法
CN116616507A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器
CN116509076A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