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5166U - 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5166U
CN218955166U CN202223178837.4U CN202223178837U CN218955166U CN 218955166 U CN218955166 U CN 218955166U CN 202223178837 U CN202223178837 U CN 202223178837U CN 218955166 U CN218955166 U CN 2189551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side plate
supporting part
air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788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遵荣
蒙修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Fendi Huany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Fendi Huany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Fendi Huany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Fendi Huany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788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51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51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51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座以及安装在安装座内的换热器;安装座包括底板、侧板以及盖板,盖板可拆卸的与侧板连接;换热器的第一相对侧面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换热器的第二相对侧面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换热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之间的一支撑部、设置在第二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之间的二支撑部、设置在第一出风口与第二进风口之间的三支撑部以及设置在第二进风口与第一进风口之间的四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以及第四支撑部分别与侧板抵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通过抵接的方式设置在安装座内,并在换热器上设置把手,更便于换热器的清洁和更换。

Description

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空调已经走进了社会各处,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新风空调换热器为一种一体式空调,新风空调不仅能调节室内的温度,还能使室内与室外的空气形成循环,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新风空调换热器将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节流阀等部件集成在了一个机箱内,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安装,此外,为了提高能效比,新风空调内还设置了换热器,换热器包括两条可互相换热的第一空气流道和第二空气流道,在制冷模式下,室外温度较高的空气经过第一空气流道流向蒸发器,空气被蒸发器制冷后再流入室内,室内温度较低的空气先流过第二空气流道后再经过冷凝器,最终排出至室外;由此,流入室内的空气先在换热器中进行预冷后再流过蒸发器,充分利用了从室内排出至室外的空气的冷量,降低了新风空调的负荷,降低电能的消耗。同样的,在制热模式下,从外界进入室内的空气在经过换热器的预热后再经过冷凝器,然后输送至室内,充分利用了从室内排出至室外的空气的热量,也能够降低新风空调的负荷,降低电能的消耗。
虽然空气先经过滤网后再进入换热器,但是仍会有少部分灰尘等杂质会进入换热器,由于长期的灰尘积累,换热器还是需要进行更换或清洗。而现有的新风空调中的换热器通常是通过螺钉安装在安装座上,这种安装方式不便于换热器的快速安装和拆卸,导致更换或清洗换热器不方便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及新风空调,以提高换热器的更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座内的换热器;所述安装座包括底板、侧板以及盖板,所述底板、所述侧板以及所述盖板之间围合形成用于安装所述换热器的空腔,所述盖板可拆卸的与所述侧板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相对侧面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换热器的第二相对侧面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的第一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的第二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的第三支撑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的第四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以及所述第四支撑部分别与所述侧板抵接;所述换热器的朝向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把手;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进风口分别与所述侧板围合形成第一进风腔、第二出风腔、第一出风腔以及第二进风腔。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相对设置;所述换热器的形状为六棱柱;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支撑部以及所述第四支撑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六个侧面上,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所述第一进风口所在侧面与所述第二出风口所在侧面之间形成的边缘连接部,所述第三支撑部包括所述第一出风口所在侧面与所述第二进风口所在侧面之间形成的边缘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侧板抵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侧板抵接,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三侧板抵接,所述第四支撑部与所述第四侧板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上设有支撑台,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支撑台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为长条形,设置在所述接水盘的底面上,所述支撑台将所述接水盘分割成左右两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上还设有贯穿其两侧的连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设有与所述第一侧板平行的第一切面,所述第一切面与所速第一侧板抵接;所述第三支撑部设有与所述第三侧板平行的第三切面,所述第三切面与所述第三侧板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对应的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折边抵接;所述第三侧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支撑部对应的第三折边,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三折边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侧板上朝向所述换热器的一侧延伸设有风道挡板,所述第四支撑部与所述风道挡板的末端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挡板的末端设有所述第四支撑部平行的第四折边,所述第四支撑部与所述第四折边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挡板与所述第四折边为一体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换热器通过抵接的方式设置在安装座内,并在换热器上设置把手,更便于换热器的清洁和更换;
2、在换热器下方设置接水盘,以便于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排出;
3、在第一侧板上设置与第一支撑部对应的折边,在第三侧板上设置与第三支撑部对应的折边,提升换热器与第一侧板、第三侧板之间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新风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新风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的接水盘的结构图。
图中:10、安装座;11、底板;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第三侧板;15、第四侧板;C1、第一进风腔;C2、第二出风腔;C3、第一出风腔;C4、第二进风腔;20、换热器;21、第一进风口;22、第一支撑部;23、第二出风口;24、第二支撑部;25、第一出风口;26、第三支撑部;27、第二进风口;28、第四支撑部;29、拉杆;30、接水盘;31、支撑台;41、排风入口;42、新风出口;43、排风出口;44、新风入口;51、蒸发器;52、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空调已经走进了社会各处,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新风空调换热器为一种一体式空调,新风空调不仅能调节室内的温度,还能使室内与室外的空气形成循环,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新风空调换热器将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节流阀等部件集成在了一个机箱内,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安装,此外,为了提高能效比,新风空调内还设置了换热器,换热器包括两条可互相换热的第一空气流道和第二空气流道,在制冷模式下,室外温度较高的空气经过第一空气流道流向蒸发器,空气被蒸发器制冷后再流入室内,室内温度较低的空气先流过第二空气流道后再经过冷凝器,最终排出至室外;由此,流入室内的空气先在换热器中进行预冷后再流过蒸发器,充分利用了从室内排出至室外的空气的冷量,降低了新风空调的负荷,降低电能的消耗。同样的,在制热模式下,从外界进入室内的空气在经过换热器的预热后再经过冷凝器,然后输送至室内,充分利用了从室内排出至室外的空气的热量,也能够降低新风空调的负荷,降低电能的消耗。
虽然空气先经过滤网后再进入换热器,但是仍会有少部分灰尘等杂质会进入换热器,由于长期的灰尘积累,换热器还是需要进行更换或清洗。而现有的新风空调中的换热器通常是通过螺钉安装在安装座上,这种安装方式不便于换热器的快速安装和拆卸,导致更换或清洗换热器不方便且成本较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安装结构包括底座10以及安装在底座10内的换热器20。
安装座10包括底板11、侧板以及盖板(图未示),底板11、侧板以及盖板之间围合形成用于安装换热器20的空腔,盖板可拆卸的与侧板连接。
换热器20的第一相对侧面设有第一进风口21和第一出风口25,换热器20的第二相对侧面设有第二进风口27和第二出风口23;换热器2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进风口21与第二出风口23之间的第一支撑部22、设置在第二出风口23与第一出风口25之间的第二支撑部24、设置在第一出风口25与第二进风口27之间的第三支撑部26,以及设置在第二进风口27与第一进风口21之间的第四支撑部28,第一支撑部22、第二支撑部24、第三支撑部26以及第四支撑部28分别与侧板抵接;换热器20的朝向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把手29;第一进风口21、第二出风口23、第一出风口25以及第二进风口27分别与侧板围合形成第一进风腔C1、第二出风腔C2、第一出风腔C3以及第二进风腔C4。
由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中,只需打开盖板,拉动把手29,即可将换热器20从安装座内取出;同样的,通过把手29也可以很方便的将换热器20安装到安装座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侧板包括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以及第四侧板15,第一侧板12与第三侧板14相对设置,第二侧板13与第四侧板15相对设置;换热器20的形状为六棱柱;第一进风口21、第二出风口23、第一出风口25、第二进风口27、第二支撑部24以及第四支撑部28分别设置在换热器20的六个侧面上,第一支撑部22包括第一进风口21所在侧面与第二出风口23所在侧面之间形成的边缘连接部,第三支撑部26包括第一出风口25所在侧面与第二进风口27所在侧面之间形成的边缘连接部;第一支撑部22与第一侧板12抵接,第二支撑部24与第二侧板13抵接,第三支撑部26与第三侧板14抵接,第四支撑部28与第四侧板15抵接。将换热器20设置为六棱柱,并将其中两个支撑部设置在换热器20的两个侧面上,增大了与侧板的抵接面积,使换热器20的安装更稳固。具体的,上述换热器20可以是全热换热器,也可以是显热换热器或其他类型的换热器。
由于空气在换热器20中发生热交换,换热器20会产生冷凝水,为了便于收集冷凝水并将冷凝水排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侧板13上设有接水盘30,第二支撑部24与接水盘30抵接;该新风空调安装时,使第二支撑部24所在一侧朝下,换热器20中形成的冷凝水即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接水盘30中,接水盘30上还连接有排水管道,接水盘30中的冷凝水从排水管道排出至新风空调的外部。
为了增加接水盘30的强度,防止接水盘30在换热器20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接水盘30上还设有支撑台31,第二支撑部24与支撑台31抵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撑台31为长条形,设置在接水盘30的底面上,将接水盘分割成左右两部分;由于长条形的接水盘31将接水盘30的盘面分隔成左右两部分,不利于冷凝水的排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撑台31上还设有贯穿其两侧的连通孔,因此,只需要在接水盘的其中一侧设置排水管道即可将接水盘30两侧的水排出,使排水管道的连接更简单。
由于第一支撑部22和第三支撑部26为六棱柱形状的换热器20的相邻两面形成的夹角,第一支撑部22与第一侧板12的接触面积以及第三支撑部26与第三侧板14的接触面积较小,导致密封性较差;因此,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2设有与第一侧板12平行的第一切面,第一切面与第一侧板12抵接;第三支撑部26设有与第三侧板14平行的第三切面,第三切面与第三侧板14抵接。具体的,第一切面与第三切面均为沿换热器20的六棱柱形状的轴向延伸的长条形。
第一支撑部22和第三支撑部26分别与第一侧板12和第三侧板14的接触面积较小,导致安装的稳定性和密封性较差;因此,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2上设有与第一支撑部22对应的第一折边121,第一支撑部22与第一折边121抵接;第三侧板14上设有与第三支撑部26对应的第三折边141,第三支撑部26与第三折边141抵接。优选的,第一折边121和第三折边141的截面为“V”形,以更好的与第一支撑部22和第三支撑部26贴合。优选的,在第一折边121和第三折边141上还设置有不透风的海绵,以进一步提升风道的密封性。
第四侧板15上需设置与外界连通的管道,因此需要较大的空间,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四侧板15上朝向换热器20的一侧延伸设有风道挡板151,第四支撑部28与风道挡板151的末端抵接。
为了增大风道挡板151与第四支撑部28之间的密封性,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风道挡板151的末端设有与第四支撑部28平行的第四折边152,第四支撑部28与所述第四折边152抵接。
为了使风道挡板151与第四折边152的强度更高,防止风道挡板151与第四折边152发生变形而影响密封性,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风道挡板151与第四折边152为一体成型。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减小换热器20取出过程的阻力,第一折边121、第三折边141第四折边152以及支撑台31上的与换热器20接触的位置均设有植绒布,以减小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设置在新风空调中时,如图1和图2所示,该新风空调包括排风入口41、新风出口42、排风出口43、新风入口、新风风道、排风风道、热泵机组以及上述的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热泵机组还包括蒸发器51和冷凝器52。
排风入口41与第一进风腔C1连通,新风出口42通过新风风道与第二出风腔C2连通,排风出口43通过排风风道与第一出风腔C3连通,新风入口44与第二进风腔C4连通。若冷凝器52设置在新风风道上,蒸发器51设置在排风风道上,该新风空调用于制热;若蒸发器51设置在新风风道上,冷凝器52设置在排风风道上,该新风空调用于制冷。优选的,也可通过在冷媒管路上设置四通阀来改变热泵机组的冷媒的流向,使蒸发器切换成冷凝器,使冷凝器切换成蒸发器,从而使新风空调在制热和制冷模式之间切换。
当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外空气依次经过新风入口44、第二进风腔C4、第二进风口27、第二出风口23、第二出风腔C2、蒸发器51以及新风出口42后进入室内,室内空气依次从排风入口41、第一进风腔C1、第一进风口21、第一出风口25、第一出风腔C3、冷凝器52以及排风出口43后排出室外。由室外流入室内的空气经过蒸发器51时,热量被蒸发器51吸收并转移至冷凝器52,由此,使流出新风出口42的空气的温度低于室外温度,实现制冷效果;由室内流出至室外的空气经过冷凝器52时将冷凝器52的热量带出至室外环境,以实现蒸发器51和冷凝器52之间的热量平衡,使新风空调保持正常工作。此外,从新风入口44流入的空气首先流经热交换器20再流过蒸发器51,在热交换器20内与从室内流出室外的空气发生热交换后温度降低,降低了蒸发器51的热负荷,从而降低了热泵机组的能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换热器通过抵接的方式设置在安装座内,并在换热器上设置把手,更便于换热器的清洁和更换;
2、在换热器下方设置接水盘,以便于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排出;
3、在第一侧板上设置与第一支撑部对应的折边,在第三侧板上设置与第三支撑部对应的折边,提升换热器与第一侧板、第三侧板之间的密封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安装座(10)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0)内的换热器(20);
所述安装座(10)包括底板(11)、侧板以及盖板,所述底板(11)、所述侧板以及所述盖板之间围合形成用于安装所述换热器(20)的空腔,所述盖板可拆卸的与所述侧板连接;
所述换热器(20)的第一相对侧面设有第一进风口(21)和第一出风口(25),所述换热器(20)的第二相对侧面设有第二进风口(27)和第二出风口(23);
所述换热器(2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21)与所述第二出风口(23)之间的第一支撑部(22)、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口(23)与所述第一出风口(25)之间的第二支撑部(24)、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25)与所述第二进风口(27)之间的第三支撑部(26)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27)与所述第一进风口(21)之间的第四支撑部(28),所述第一支撑部(22)、所述第二支撑部(24)、所述第三支撑部(26)以及所述第四支撑部(28)分别与所述侧板抵接;所述换热器(20)的朝向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把手(29);
所述第一进风口(21)、所述第二出风口(23)、所述第一出风口(25)以及第二进风口(27)分别与所述侧板围合形成第一进风腔(C1)、第二出风腔(C2)、第一出风腔(C3)以及第二进风腔(C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三侧板(14)以及第四侧板(15),所述第一侧板(12)与所述第三侧板(14)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13)与所述第四侧板(15)相对设置;
所述换热器(20)的形状为六棱柱;
所述第一进风口(21)、所述第二出风口(23)、所述第一出风口(25)、所述第二进风口(27)、所述第二支撑部(24)以及所述第四支撑部(28)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器(20)的六个侧面上,所述第一支撑部(22)包括所述第一进风口(21)所在侧面与所述第二出风口(23)所在侧面之间形成的边缘连接部,所述第三支撑部(26)包括所述第一出风口(25)所在侧面与所述第二进风口(27)所在侧面之间形成的边缘连接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22)与所述第一侧板(12)抵接,所述第二支撑部(24)与所述第二侧板(13)抵接,所述第三支撑部(26)与所述第三侧板(14)抵接,所述第四支撑部(28)与所述第四侧板(15)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板(13)上设有接水盘(30),所述接水盘(30)上设有支撑台(31),所述第二支撑部(24)与所述支撑台(31)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台(31)为长条形,设置在所述接水盘(30)的底面上,所述支撑台(31)将所述接水盘(30)分割为左右两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台(31)上还设有贯穿其两侧的连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部(22)设有与所述第一侧板(12)平行的第一切面,所述第一切面与所述第一侧板(12)抵接;
所述第三支撑部(26)设有与所述第三侧板(14)平行的第三切面,所述第三切面与所述第三侧板(14)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1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2)对应的第一折边(121),所述第一支撑部(22)与所述第一折边(121)抵接;
所述第三侧板(14)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支撑部(26)对应的第三折边(141),所述第三支撑部(26)与所述第三折边(141)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侧板(15)上朝向所述换热器(20)的一侧延伸设有风道挡板(151),所述第四支撑部(28)与所述风道挡板(151)的末端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挡板(151)的末端设有所述第四支撑部(28)平行的第四折边(152),所述第四支撑部(28)与所述第四折边(152)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挡板(151)与所述第四折边(152)为一体成型。
CN202223178837.4U 2022-11-29 2022-11-29 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 Active CN2189551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78837.4U CN218955166U (zh) 2022-11-29 2022-11-29 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78837.4U CN218955166U (zh) 2022-11-29 2022-11-29 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5166U true CN218955166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07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78837.4U Active CN218955166U (zh) 2022-11-29 2022-11-29 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51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60623B (zh) 厨房空气调节***
CN101487617B (zh) 热泵空调和冰箱的复合***
CN106322531B (zh) 一种带新风的全室外换热空气调节装置
CN218955166U (zh) 新风空调换热器的安装结构
CN212805855U (zh) 一种进出风口能够互换的机柜空调
CN210801435U (zh) 一种基于无油压缩机的全新风空调***
CN112594788A (zh) 一种厨房空调结构及厨房空调器
CN216977064U (zh) 一种基于六边形换热器的新风机组
CN106839354B (zh) 一种内循环热回收新风机组
CN1322273C (zh) 带有新风的小型中央空调***
CN201476415U (zh) 一种风冷热泵空调器室外机换热器
CN211903075U (zh) 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070045U (zh) 双冷源新风净化恒温恒湿一体机
CN211903078U (zh) 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425382U (zh) 一种带余热回收及自然冷源利用的室外机
CN205448070U (zh) 一种可对压缩机进行冷却的空调器
CN111692636A (zh) 一种节能型机房空调***
CN220083212U (zh) 新风设备
CN211781693U (zh) 一种低管阻变频节能公用工程循环冷冻水装置
CN218972771U (zh) 立式能源环境一体机
CN114279028B (zh) 一种基于六边形板换的新风机组
CN220338684U (zh) 冷热自由型泳池热机组
CN216011019U (zh) 一种户式超低温空气源三联供机组
CN211781468U (zh) 一种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638123U (zh) 一种热管空调***的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