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09005U - 一种全自动转运结构和孵化***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转运结构和孵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09005U
CN218909005U CN202223381617.1U CN202223381617U CN218909005U CN 218909005 U CN218909005 U CN 218909005U CN 202223381617 U CN202223381617 U CN 202223381617U CN 218909005 U CN218909005 U CN 218909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egg
transfer
transporting
transfer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816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Xiaozhimiao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Xiaozhimia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Xiaozhimiao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Xiaozhimia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816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09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09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090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转运结构和孵化***,全自动转运结构包括第一运输单元、平台单元、夹取单元、第一转运单元、第二运输单元、第二转运单元和储蛋单元;平台单元设置于第一运输单元的输出端;夹取单元设置于第一运输单元的输出端;第一转运单元设置于夹取单元的输出端的内部;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入端位于夹取单元输出端的内部,并套设第一转运单元设置;第二转运单元设置于第四运输单元的侧部;储蛋单元设置于第二转运单元的侧部。本实用新型智能化程度高,结构稳定,节省了人力,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转运结构和孵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蛋/胚蛋孵化、转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转运结构和孵化***。
背景技术
传统孵化机主要由箱体、蛋车、翻蛋装置、进排风口、风机、蛋盘、加热、加湿、温湿度控制装置及报警***组成。箱体的框架主要由钢构件组成,立面和顶面为涂塑钢板或彩板。蛋车为金属结构,蛋盘装置固定在四根吊杆上且可以活动,翻蛋时以蛋车两端中心为支点,向右、向左倾斜。控温***主要由温度探头、温度调节器和电热管组成。控湿***主要由相对湿度探头、调节器和加湿装置组成。且在对种蛋进行冷却贮藏的情况下,也需要将种蛋放置到冷库的内部,以避免常温条件下种蛋被外界细菌污染。
而传统孵化机通常只有温湿度和翻蛋的控制,仅能满足孵化的基本条件,其不足之处如下:
(1)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工,满载种蛋/胚蛋的蛋车进出孵箱、孵房或恒温恒湿温室需要人力推动,这无疑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对种蛋进行消毒需要单独设置消毒间,种蛋/胚蛋表面消毒也由人工使用雾化器喷洒消毒剂,或使用甲醛进行熏蒸消毒,智能程度低,局限性较大;
(3)由于孵化过程只有温湿度监控,缺乏失水率、O2浓度(PO2)、CO2浓度(PCO2)及胚胎生长发育情况等实时监测,孵化过程需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观察胚胎发育的胚像凭经验进行施温、加湿,这无疑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判断难度;
(4)孵化机内没有设置冷却散热***,在孵化过程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调节风加大排风门或切断加热电源或打开孵化箱门进行缓慢散热降温,且在无人值班时无法进行超温处置。
现有的冷库用于接种后经孵育培养的胚蛋冷却贮藏,由制冷、风扇和温度控制组成,其不足之处如下:
(1)需冷却的胚蛋进出冷库都需要人力推拉沉重的蛋车,从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胚蛋消毒需要单独设置消毒间,种蛋/胚蛋表面消毒由人工或雾化器喷洒消毒剂,或进行熏蒸消毒。
此外,在对蛋盘进行码垛或拆垛的情况下,均需要工作人员手动码垛或拆垛,从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智能程度低。
目前,针对现有的孵化机以及冷库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人工对蛋盘进行码垛或拆垛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种蛋/胚蛋全自动进出、转运装置、孵化***以及冷藏***,以至少解决现有的孵化机以及冷库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人工出入孵化箱/冷库、转运及蛋盘码垛或蛋垛拆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转运结构,所述全自动转运结构包括:
第一运输单元,所述第一运输单元用于传送蛋盘;
平台单元,所述平台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运输单元的输出端,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运输单元传送的蛋盘;
夹取单元,所述夹取单元的输入端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运输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平台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运输单元传至所述平台单元的蛋盘整理成蛋垛;
第一转运单元,所述第一转运单元设置于所述夹取单元的输出端的内部,用于获取所述夹取单元夹持的蛋垛,并将蛋垛放置到蛋框内;
第二运输单元,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入端位于所述夹取单元输出端的内部,并套设所述第一转运单元设置,用于传送装有蛋垛的蛋框;
第三运输单元,所述第三运输单元的输出端位于所述夹取单元输出端的内部,并位于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侧部,用于将所述蛋框传送到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入端;
第二转运单元,所述第二转运单元设置于所述第四运输单元的侧部,用于获取所述第四运输单元传送的所述蛋框;
储蛋单元,所述储蛋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运单元的侧部,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转运单元传送的蛋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运输单元包括:
第一支撑架元件;
第一运输元件,所述第一运输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元件的顶端,用于传送所述蛋盘;
第一监测元件,所述第一监测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元件的输出端,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运输元件上是否有蛋盘。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单元包括:
放蛋板元件,所述放蛋板元件设置于所述夹取单元的内部,并位于所述第一运输单元的输出端;
第一升降元件,所述第一升降元件设置于所述放蛋板元件的底端,且所述第一升降元件的顶端与所述放蛋板元件的底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夹取单元包括:
安装元件,所述安装元件的第一端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运输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平台单元,所述安装元件的第二端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转运单元和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入端;
转移元件,所述转移元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元件的顶端;
夹取元件,所述夹取元件的顶端与所述转移元件的底端连接,用于在所述转移元件的带动下进行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元件包括:
第一支撑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第一端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运输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平台单元,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第二端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转运单元;
第二支撑框架,所述第二支撑框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顶端,且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的顶端设置有所述转移元件;
两第一滑槽,两所述第一滑槽开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的顶端的两相对侧壁,并与所述转移元件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移元件包括:
安装件,所述安装件架设于所述安装元件的顶端;
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开设于所述安装件的下端;
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设置于所述安装件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伸入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
螺杆,所述螺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且所述螺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螺杆的第二端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滑槽的侧壁;
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并螺纹套设所述螺杆设置,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二端向下设置于所述安装杆的下方;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两侧设置于所述安装元件的内部,并与所述安装元件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夹取元件包括:
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上端与所述转移元件的下端连接,用于在所述转移元件的作用下进行移动;
伸缩件,所述伸缩件设置于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用于在所述伸缩气缸的作用下进行移动;
两夹板,两所述夹板设置于所述伸缩件的两伸缩端,用于在所述伸缩件的作用下夹持蛋盘或蛋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运单元包括:
第二升降元件,所述第二升降元件设置于所述夹取单元的内部;
转运板元件,所述转运板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元件的顶端,并与所述夹取单元相对应且配合设置,用于支撑蛋垛。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运输单元包括:
第二支撑架元件,所述第二支撑架元件的输入端设置于所述夹取单元的输出端的内部,并套设所述第一转运单元;
第二运输元件,所述第二运输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元件的顶端;
第一推动元件,所述第一推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元件的输入端的侧部;
第二监测元件,所述第二监测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元件的侧壁,用于检测蛋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运输单元包括:
第三支撑架元件,所述第三支撑架元件的输出端设置于所述夹取单元的内部,并位于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侧部;
第三运输元件,所述第三运输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架元件的顶端,用于将蛋框传送到所述第二运输单元;
第一气缸元件,所述第一气缸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架元件的输出端;
第二气缸元件,所述第二气缸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缸元件的输出端,用于推动所述蛋框进入到所述第二运输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全自动转运结构还包括:
拨动单元,所述拨动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出端的两侧,且所述拨动单元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拨动单元包括:
两电机元件,两所述电机元件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出端的两侧,且两所述电机元件的输出端均位于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上方;
两拨片元件,两所述拨片元件的第一端对应设置于两所述电机元件的输出端,用于对所述蛋框进行限位或释放。
进一步地,所述全自动转运结构还包括:
第四运输单元,所述第四运输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出端,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运输单元传送的蛋框。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运输单元包括:
第四支撑架元件,所述第四支撑架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出端;
第四运输元件,所述第四运输元件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撑架元件的顶端,用于转运蛋框。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运单元包括:
横轨元件,所述横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元件的侧部;
转运箱元件,所述转运箱元件的顶端可滑动套设于所述横轨元件设置,用于沿所述横轨元件进行滑动;
动力元件,所述动力元件设置于所述转运箱元件的上方,且所述动力元件的底端与所述转运箱元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转运箱元件进行移动;
四第三升降元件,四所述第三升降元件对应设置于所述转运箱元件的内部;
转运元件,所述转运元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转运箱元件的内部,且所述转运元件的两边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升降元件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三升降元件带动下上升或下降;
距离检测元件,所述距离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转运元件,用于检测所述转运元件上升或下降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箱元件包括:
转运箱,所述转运箱的顶端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横轨元件的顶端;
四第三滑槽,若干所述第三滑槽开设于所述转运箱的侧壁,用于安装对应的所述第三升降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元件包括:
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底端与所述转运箱元件连接,用于在转动的情况下,带动所述转运箱元件沿所述横轨元件进行滑动;
两第一传动轮,两所述第一传动轮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两端,用于带动所述第一传动件进行转动;
第一动力电机,所述第一动力电机与一所述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升降元件包括:
两第二传动轮,两所述第二传动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转运箱元件的内部;
第二动力电机,所述第二动力电机设置于所述转运箱元件的内部,并与一所述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
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套设两所述第二传动轮设置,并与所述转运元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元件包括:
转运件,所述转运件设置于所述转运箱元件的内部;
若干第二滑块,若干所述第二滑块设置于所述转运件的两侧壁,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转运箱元件的内部,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升降元件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三升降元件的作用下在所述转运箱元件的内部上下滑动;
传送件,所述传送件设置于所述转运件的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储蛋单元包括:
轨道元件,所述轨道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运单元的侧部;
若干储蛋元件,若干所述储蛋元件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运单元的侧部,且每一所述储蛋元件的底端与所述轨道元件滑动连接;
若干第五运输元件,若干所述第五运输元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储蛋元件的内部,用于带动所述蛋框进行移动;
若干喷嘴元件,若干所述喷嘴元件对应设置于若干所述储蛋元件的侧壁,用于对所述储蛋元件上的蛋框进行消毒。
进一步地,所述全自动转运结构还包括:
推送单元,所述推送单元的下端与所述第四运输单元的侧壁连接,用于将所述第四运输单元上的蛋框推到所述第二运输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推送单元包括:
第三气缸元件,所述第三气缸元件设置于所述第四运输单元的侧壁;
推板元件,所述推板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气缸元件的伸缩端;
第三监测元件,所述第三监测元件设置于所述推板元件朝向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一侧,用于检测所述第三运输单元的顶端是否有货物。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孵化***,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全自动转运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孵化***还包括:
孵化装置,所述孵化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全自动转运结构的所述第二转运单元和所述储蛋单元,所述孵化装置的外部设置有所述全自动转运结构的第一运输单元、平台单元、夹取单元、第一转运单元、第二运输单元、第三运输单元、拨动单元以及第四运输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孵化***还包括:
冷藏装置,所述冷藏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全自动转运结构的所述第二转运单元和所述储蛋单元,所述冷藏装置的外部设置有所述全自动转运结构的第一运输单元、平台单元、夹取单元、第一转运单元、第二运输单元、第三运输单元、拨动单元以及第四运输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孵化装置包括:
孵化单元,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用于放置所述全自动转运结构的所述第二转运单元和所述储蛋单元;
第一温控单元,所述第一温控单元设置于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用于使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保持恒温;
冷控单元,所述冷控单元设置于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用于对所述孵化单元超温时进行降温;
湿控单元,所述湿控单元设置于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用于使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保持恒湿;
通气单元,所述通气单元设置于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用于对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进行换气;
第一消毒单元,所述第一消毒单元设置于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用于对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进行消毒;
货架清洁单元,所述货架清洁单元设置于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用于对所述储蛋单元的内部进行清洁;
胚胎视觉图像监测单元,所述胚胎视觉图像监测单元设置于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并与所述储蛋单元装置的支架上端,用于监测所述种蛋孵化过程胚胎生长发育情况,特别是三个典型蛋相;
多功能监测单元,所述多功能监测单元设置于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并与所述储蛋单元装置的底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控单元包括:
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元件设置于孵化单元的内部,用于检测所述孵化单元内部的温度;
第一调温元件,所述第一调温元件设置于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用于对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进行加热;
降温元件,所述降温元件设置于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用于对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冷控单元包括:
制冷元件,所述制冷元件设置于所述孵化单元的外侧壁;
第一风管元件,所述第一风管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制冷元件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连接,用于超温时向所述孵化单元输送冷气降温;
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风管元件的第二端,用于对所述第一风管元件进行开启或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湿控单元包括:
湿度检测元件,所述湿度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孵化单元的内侧壁,用于检测所述孵化单元内部的湿度;
存储元件,所述存储元件设置于所述孵化单元的外侧壁,用于存储纯化水;
第一通道元件,所述第一通道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存储元件连接;
加湿元件,所述加湿元件设置于所述孵化单元的外侧壁,并与所述第一通道元件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加湿元件的输出管道位于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用于增加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的湿度。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单元包括:
风机元件,所述风机元件设置于所述孵化单元的外侧壁,用于向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输送新风;
第二风管元件,所述第二风管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风机元件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连接;
过滤元件,所述过滤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风管元件的内部,用于对进入所述孵化单元内部的气体进行过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消毒单元包括:
第一储液元件,所述第一储液元件设置于所述孵化单元的外侧壁,用于存放消毒液;
第二通道元件,所述第二通道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液元件连接;
第一雾化元件,所述第一雾化元件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孵化单元的外侧壁,并与所述第二通道元件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第一雾化元件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用于将雾化后的消毒液喷向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监测单元包括:
若干压力检测元件,若干所述压力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储蛋单元的底端,用于检测所述储蛋单元的总失水重量,以判断种蛋的失水率;
氧浓度监测元件,所述氧浓度监测元件设置于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用于监测所述孵化单元内部的氧浓度值;
二氧化碳监测元件,所述二氧化碳监测元件设置于所述孵化单元的内部,用于监测所述孵化单元内部的二氧化碳浓度值。
进一步地,所述冷藏装置包括:
冷藏单元,所述冷藏单元的内部用于放置所述全自动转运结构的所述第二转运单元和所述储蛋单元;
第二温控单元,所述第二温控单元设置于所述冷藏单元的内部,用于使所述冷藏单元维持恒温;
第二消毒单元,所述第二消毒单元设置于所述冷藏单元的内部,用于对所述冷藏单元的内部进行消毒。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温控单元包括:
第二温度检测元件,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冷藏单元的内部,用于检测所述冷藏单元内部的温度;
第一制冷元件,所述第一制冷元件设置于所述冷藏单元,用于向所述冷藏单元的内部输送冷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消毒单元包括:
第二臭氧发生元件,所述第二臭氧发生元件设置于所述冷藏单元的外部;
第四通道元件,所述第四通道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臭氧发生元件连接;
第二气嘴元件,所述第二气嘴元件与所述第四通道元件的第二端连接,并位于所述冷藏单元的内部,用于向所述冷藏单元的内部输送臭氧。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转运结构,通过夹取单元将第一运输单元输出端的平台单元上的蛋盘夹持、整理码成蛋垛,同时第三运输单元将空蛋框传送至第一转运单元的上方,然后将蛋垛夹持到第一转运单元,第一转运单元将蛋垛放置到蛋框的内部,继而第二运输单元和第四运输单元将装载种蛋/胚的蛋框传送到第二转运单元,第二转运单元将蛋框传送到储蛋单元上,从而实现了码垛、装箱,蛋盘、蛋框的自动转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搬运蛋框的问题;
(2)储蛋单元内部的蛋框也能够传送到第二转运单元,第二转运单元将蛋框传送到第四运输单元之后,推送单元将蛋框从第四运输单元推动到第二运输单元,第二运输单元将蛋框移动到第一转运单元的上方,最后第一转运单元将蛋垛从蛋框内推出,夹取单元将蛋垛夹取到第一运输单元,第一转运单元的上方空蛋框从第三运输单元传出,夹取单元与平台单元配合将蛋垛拆成单一蛋盘,从而实现对蛋垛进行转运、拆箱、拆垛;
(3)本实用新型的孵化***,通过设置温度控制单元和/或湿度控制单元等控制元件,从而能够保证孵化单元或冷控单元内部的恒温恒湿,同时,孵化***增加了失水率、O2浓度(PO2)、CO2浓度(PCO2)及胚胎生长发育情况视觉图像等生命感知单元对种蛋孵化过程胚胎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有利于提高种蛋或胚蛋孵化质量;
(4)本实用新型的孵化***,通过设置第一消毒单元、第二消毒单元从而能够自动化对孵化单元的内部进行消毒或对冷藏单元的内部进行消毒,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冷库需要单独设置消毒间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将蛋框存入孵箱/冷库或从孵箱/冷库取出、蛋垛从蛋框取出或装入蛋框、蛋盘码垛或蛋垛拆垛,从而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蛋盘码垛、蛋框转运的智能程度,解决了现有的孵化机和冷库中存在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自动转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运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台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移元件的局部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转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运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运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转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运箱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升降元件和转运元件的装配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运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自动转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运输单元、拨动单元和第四运输单元的装配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自动转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推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孵化***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孵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孵化***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孵化***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孵化***的结构示意图(四);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10、全自动转运结构;
11、第一运输单元;111、第一支撑架元件;112、第一运输元件;113、第一监测元件;
12、平台单元;121、放蛋板元件;122、第一升降元件;
13、夹取单元;131、安装元件;1311、第一支撑框架;1312、第二支撑框架;1313、第一滑槽;132、转移元件;1321、安装件;1322、第二滑槽;1323、第一旋转电机;1324、螺杆;1325、第一滑块;1326、连接件;133、夹取元件;1331、伸缩气缸;1332、伸缩件;1333、夹板;
14、第一转运单元;141、第二升降元件;142、转运板元件;
15、第二运输单元;151、第二支撑架元件;152、第二运输元件;153、第一推动元件;154、第二监测元件;
16、第三运输单元;161、第三支撑架元件;162、第三运输元件;163、第一气缸元件;164、第二气缸元件;
17、第二转运单元;171、横轨元件;172、转运箱元件;1721、转运箱;1722、第三滑槽;173、动力元件;1731、第一传动件;1732、第一传动轮;1733、第一动力电机;174、第三升降元件;1741、第二传动轮;1742、第二动力电机;1743、第二传动件;175、转运元件;1751、转运件;1752、第二滑块;1753、传送件;176、距离检测元件;
18、储蛋单元;181、轨道元件;182、储蛋元件;183、第五运输元件;184、喷嘴元件;
19、拨动单元;191、电机元件;192、拨片元件;
110、第四运输单元;1101、第四支撑架元件;1102、第四运输元件;
120、推送单元;1210、第三气缸元件;1220、推板元件;1230、第三监测元件;
20、孵化装置;21、孵化单元;22、第一温控单元;23、冷控单元;24、湿控单元;25、通气单元;26、第一消毒单元;27、货架清洁单元;28、胚胎视觉图像监测单元;29、多功能监测单元;30、冷藏装置;31、冷藏单元;32、第二温控单元;33、第二消毒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转运结构,用于对蛋盘进行码垛装框转运,包括第一运输单元11、平台单元12、夹取单元13、第一转运单元14、第二运输单元15、第三运输单元16、第二转运单元17以及储蛋单元18。其中,第一运输单元11用于传送蛋盘,以便于夹取单元13夹取蛋盘;平台单元12设置于第一运输单元11的输出端,用于获取第一运输单元11传送的蛋盘;夹取单元13安装于第一运输单元11的输出端,且夹取单元13的输入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运输单元11的输出端和平台单元12,第一运输单元11将蛋盘输送至平台单元12,平台单元12将蛋盘托举,同时夹取单元13向下移动靠***台单元12,然后将夹取单元13上的蛋盘或蛋垛叠放在平台单元12的蛋盘上合并成新蛋垛,接着夹取单元13将新蛋垛夹取并向上移动,平台单元12复位接收另一蛋盘;第一转运单元14设置于夹取单元13的输出端的内部,用于获取夹取单元13夹持的蛋垛,并将蛋垛放置到蛋框内;第二运输单元15的输入端设置于夹取单元13的底端的内部,并套设第一转运单元14设置,用于传送装有蛋垛的蛋框,并将装有蛋垛的蛋框运输到第二转运单元17;第二转运单元17设置于第二运输单元15的侧部,用于获取第二运输单元15传送的蛋框;储蛋单元18设置于第二转运单元17的侧部,用于获取第二转运单元17转运的蛋框。
进一步地,种蛋/胚蛋全自动进出、转运、孵化/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运输单元11、平台单元12、夹取单元13、第一转运单元14、第二运输单元15、第三运输单元16、第二转运单元17以及储蛋单元18电性连接,以在第一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进行工作,如在第一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开启或关闭。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单元可以设置于夹取单元13的侧壁。
其中,第一控制单元为具备数据处理、数据传输功能的控制器件,如中央处理器、控制器、控制芯片等。
其中,第一控制单元还可以为具备数据处理功能的服务器等大型控制器。
例如,第一控制单元为PLC控制器。
其中,第一控制单元也可以控制第一运输单元11、夹取单元13、第一转运单元14、第二运输单元15、第三运输单元16、第二转运单元17以及储蛋单元18的运行时间。
其中,蛋盘用于放置种蛋,且可以上下叠放在一起形成蛋垛。
其中,蛋垛用于放置到蛋框的内部,蛋框用于在第二运输单元15的带动下进行移动,继而带动蛋垛进行移动。
其中,蛋框包括穿孔,穿孔开设于蛋框的底面,用于便于第一转运单元14进入蛋框或离开蛋框。
其中,穿孔的尺寸小于蛋盘的尺寸,也即穿孔的长度小于蛋盘的长度和/或穿孔的宽度小于蛋盘的宽度,从而避免蛋垛从穿孔掉落。
具体地,在第一转运单元14获取蛋盘的情况下,第一转运单元14的升降端向上延伸穿过蛋框的两穿孔,以获取蛋盘;在蛋盘被码成蛋垛的情况下,第一转运单元14下降以将蛋垛放置到蛋框内,从而第二运输单元15带动蛋框进行移动,蛋框带动蛋垛进行移动。
其中,第一运输单元11用于将蛋盘运输至平台单元12,然后平台单元12托举蛋盘,同时夹取单元13向下移动,以便于将平台单元12的蛋盘与夹取单元13上的蛋盘或蛋垛合并成增加盘数的新蛋垛,然后夹取单元13夹取新蛋垛并向上移动,平台单元12复位接收第一运输单元11运送来的蛋盘。
其中,夹取单元13用于夹取蛋盘或蛋垛,夹取单元13夹取平台单元12的蛋盘,这样重复进行若干次,夹取单元13便夹取若干蛋盘码成的蛋垛。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夹取单元13可以为两个,且两第一运输单元11上放置有两列蛋盘的情况下,两夹取单元13可以同时夹取两列蛋盘。
其中,平台单元12用于放置蛋垛或蛋盘,从而便于夹取单元13在平台单元12上对蛋盘进行码垛或对蛋垛进行拆盘。
其中,第一转运单元14用于获取夹取单元13夹取的蛋垛,或第一转运单元14向下收缩,以将蛋垛放置到蛋框的内部。
其中,第二运输单元15用于将盛有蛋盘的蛋框运送到第二转运单元17。
其中,第三运输单元16用于将蛋框传送到第二运输单元15,从而使第一转运单元14能够将蛋垛放置到蛋框的内部。
其中,第二转运单元17用于将装有蛋垛的蛋框转运到储蛋单元18。
其中,储蛋单元18用于获取第二转运单元17输送的蛋框,以对蛋框进行存储。
具体地,在运输种蛋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将装有种蛋的蛋盘放置到第一运输单元11,第一运输单元11将蛋盘输送到平台单元12,然后平台单元12托举蛋盘,同时,夹取单元13向下移动接***台单元12,先将蛋盘或蛋垛叠放在平台单元12上的蛋盘合并新蛋垛,再夹取单元13夹取新蛋垛并向上移动,然后夹取单元13将蛋垛放置到第一转运单元14的顶端,第一转运单元14下降,以将蛋垛放置到蛋框的内部;第二运输单元15带动蛋框运输到第二转运单元17上,第二转运单元17将蛋框运输到储蛋单元18的内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储蛋单元18能够将蛋框转运到第二转运单元17上。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运单元17还用于获取储蛋单元18传送的货物。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运输单元15还用于获取第二转运单元17上方的蛋框,第二运输单元15将盛有蛋盘的蛋框传送到第一转运单元14的上方,以使第一转运单元14能够托起蛋垛,同时在第一转运单元14将蛋垛举起之后,第二运输单元15能够将空蛋框推送到第三运输单元16。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运单元14还用于将蛋垛从蛋框的内部顶起,以使夹取单元13将第一转运单元14上的蛋盘夹取到平台单元12上。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夹取单元13还用于对平台单元12上的蛋垛进行拆盘,以将蛋盘放置到第一运输单元11。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运输单元11还用于获取夹取单元13夹取的蛋盘,并将蛋盘运送到指定位置。
具体地,在储蛋单元18将蛋框转运到第二转运单元17的情况下,第二转运单元17将蛋框转运到第二运输单元15,第二运输单元15将蛋框转运到第一转运单元14的上方,第一转运单元14的升降端穿过蛋框将蛋垛托起,一便于夹取单元13夹持蛋垛并将蛋垛移到平台单元12上端,然后夹取单元13向下移动,靠***台单元12,将蛋垛放置在上举的平台单元12上,夹取单元13上移夹取蛋垛并留下一盘,第一运输单元11将平台单元12上运送走,夹取单元13与平台单元12配合对蛋垛进行拆盘,第一运输单元11将蛋盘送至指定位置。
如图2所示,第一运输单元11包括第一支撑架元件111、若干第一运输元件112以及第一监测元件113。其中,第一支撑架元件111水平放置于地面,用于提供安装支撑作用;第一运输元件112设置于第一支撑架元件111的顶端,用于传送蛋盘;第一监测元件113设置于第一支撑架元件111的侧壁,用于检测第一支撑架元件111的输出端是否有蛋盘。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元件111包括第一传送支架和四第一立柱。其中,第一传送支架为框架结构,呈口字形设置,第一传送支架用于安装第一运输元件112;四第一立柱分别设置于第一传送支架的四角的底端,且每一第一立柱的顶端分别与第一传送支架的底端四角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传送支架为环形支架。
其中,第一立柱为金属立柱或非金属立柱。例如,第一立柱为不锈钢立柱。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输送蛋框或蛋盘上有大于70枚种蛋的情况下,第一运输元件112包括若干第一辊筒,若干第一辊筒沿第一支撑架元件1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第一支撑架元件111的顶端,且与第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在第一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正转或反转。
具体地,若干第一辊筒间隔设置于第一传送支架的顶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蛋盘上的种蛋小于或等于70枚的情况下,第一运输元件112包括四第一齿轮、两第一链条以及第一电机。其中,四第一齿轮对应设置于第一支撑架元件111的顶端两侧;两第一链条对应套设于四第一齿轮设置;第一电机与对应的两第一齿轮传动连接,且与第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带动两第一齿轮进行转动,继而使两第一齿轮带动第一链条进行转动,第一链条带动蛋盘进行移动。
其中,四第一齿轮成两列设置。
其中,第一监测元件113包括第一感应底座和第一感应传感器。其中,第一感应底座设置于第一支撑架元件111的输出端;第一感应传感器设置于第一感应底座的内部,并朝向第一运输元件112布置。
具体地,第一感应底座设置于第一传送支架靠近夹取单元13的一端。
其中,第一感应底座为金属块或塑料块。
其中,第一感应传感器可以为红外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等。
具体地,在蛋盘放置到第一运输元件112上的情况下,第一控制单元控制开启第一运输元件112,继而第一运输元件112带动蛋盘向平台单元12移动;在夹取单元13夹取蛋盘之后,第一监测元件113无法检测到蛋盘,然后第一监测元件113向第一控制单元发送感应信号,第一控制单元根据感应信号控制开启第一运输元件112,以使第一运输元件112带动下一蛋盘向第一监测元件113所在的方向进行移动,直至第一监测元件113再次感应到蛋盘之后,第一控制单元控制关闭第一运输元件112。
如图3所示,平台单元12包括放蛋板元件121和第一升降元件122。其中,放蛋板元件121设置于夹取单元13的内部,并位于第一运输单元11的输出端,用于放置蛋盘或蛋垛;第一升降元件122设置于放蛋板元件121的底端,且第一升降元件122的顶端与放蛋板元件121的底端连接,用于调节蛋盘或蛋垛的高度,与夹取单元13配合进行码垛或拆垛。
具体地,放蛋板元件121设置于第一支撑架元件111的侧部。
其中,蛋盘从第一运输元件112上运输至放蛋板元件121之后,第一升降元件122托举放蛋板元件121上的蛋盘向上移动,夹取元件133向下移动首次直接夹取放蛋板元件121上的蛋盘,第二次及之后夹取元件133向下移动放蛋板元件121,将夹取元件133上的蛋盘或蛋垛叠放在放蛋板元件121的蛋盘上合并蛋垛,夹取元件133向下移动连同放蛋板元件121上的新蛋垛并向上移动,然后第一升降元件122带动放蛋板元件121向下移动,以便于获取另一蛋盘,夹取元件133继续夹取第一运输元件112输送至放蛋板元件121上的蛋盘,也即将放蛋板元件121上的蛋盘转移至夹取元件133上并形成蛋垛,直至夹取单元13夹取若干次蛋盘之后,夹取单元13不再从放蛋板元件121上夹取蛋盘且此时夹取单元13的伸缩件1333向上收缩以带动蛋垛向上移动,同时转移元件132的第一旋转电机1323带动螺杆1324推动第一滑块1313移动,最后夹取单元13将蛋垛夹持到第一转运单元14上。
例如,在夹取单元13夹取4次蛋盘之后,夹取单元13不再从放蛋板元件121上夹取蛋盘,而是将夹取单元13上的蛋垛夹取到第一转运单元14的顶端。
其中,第一升降元件122每次向下收缩的高度均相等,且第一升降元件122每次向下收缩的高度稍大于蛋盘满载的高度。
其中,放蛋板元件121为支撑板。
其中,第一升降元件122为升降气缸、电动/气动推杆等。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平台单元12上还设有拆箱单元,用以对在蛋垛装于箱子内部的情况下进行拆箱。
如图4所示,夹取单元13包括安装元件131、转移元件132以及夹取元件133。其中,安装元件131的第一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运输单元11的输出端和平台单元12,安装元件131的第二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运单元14和第二运输单元15的输入端,安装元件131用于提供安装支撑作用;转移元件132安装于安装元件131的顶端;夹取元件133的顶端与转移元件132的底端连接,用于在转移元件132的带动下进行移动,并用于夹取蛋盘或蛋垛。
具体地,安装元件131设置于第一支撑架元件111的输出端;夹取元件133用于对放蛋板元件121上的蛋垛进行拆盘或将第一运输元件112输送至放蛋板元件121上的蛋盘逐一转移到夹取元件133形成若干盘的蛋垛。
具体地,在需要将第一运输元件112上的蛋盘输送到放蛋板元件121上的情况下,第一升降元件122托举放蛋板元件121上的蛋盘向上移动,同时,转移元件132带动夹取元件133移动到第一支撑架元件111的输出端的放蛋板元件121上方,夹取元件133向下移动首次直接夹取放蛋板元件121上的蛋盘,第一升降元件121向下移动将蛋盘或蛋垛叠放到放蛋板元件121的蛋盘上,再连同将第一运输元件112送至放蛋板元件121的蛋盘的新蛋垛一起夹取,然后第一升降元件122带动放蛋板元件121向下移动,以便于获取另一蛋盘,从而将第一运输元件112上运送到放蛋板元件121上的蛋盘在夹取元件133形成蛋垛,夹取元件133还用于将蛋垛夹取到第一转运单元14的顶端。
如图4~5所示,安装元件131包括第一支撑框架1311、第二支撑框架1312以及两第一滑槽1313。其中,第一支撑框架1311的第一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运输单元11的输出端和平台单元12,第一支撑框架1311的第二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运输单元15的输入端和第一转运单元14;第二支撑框架1312设置于第一支撑框架1311的顶端,且第二支撑框架1312的顶端设置有转移元件132;两第一滑槽1313开设于第二支撑框架1312的顶端的两相对侧壁,并与转移元件132滑动连接,用于安装转移元件132。
具体地,第一支撑框架1311的第一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架元件111和平台单元12。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框架1311和第二支撑框架1312均包括安装架和四第二立柱。其中,安装架为框架结构;四第二立柱分别设置于安装架的四角的底端,且每一第二立柱的顶端分别与安装架的底端四角固定连接安装于安装架的四角位置。
其中,第一支撑框架1311的安装架为环形结构或U形结构,第二支撑框架1312的安装架为环形结构。
其中,第二立柱可以为金属立柱或非金属立柱。
例如,第二立柱为不锈钢立柱。
其中,第一滑槽1313为长条形凹槽,且开设于第二支撑框架1312的安装架的两内侧壁。
具体地,转移元件132的两端可滑动地设置于两第一滑槽1313的内部。
如图6所示,转移元件132包括安装件1321、第二滑槽1322、第一旋转电机1323、螺杆1324、第一滑块1325以及连接件1326。其中,安装件1321设置于安装元件131的顶端,用于提供安装支撑作用;第二滑槽1322开设于安装件1321的下端,用于安装螺杆1324和第一滑块1325;第一旋转电机1323设置于安装件1321的侧部,且第一旋转电机1323的输出轴伸入第二滑槽1322的内部,用于带动螺杆1324进行转动;螺杆1324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滑槽1322的内部,且螺杆1324的第一端与第一旋转电机1323的输出轴同轴连接,螺杆1324的第二端可转动的套设第二滑槽1322的侧壁,用于带动第一滑块1325在第二滑槽1322内滑动;第一滑块1325的第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滑槽1322的内部,并螺纹套设螺杆1324设置,第一滑块1325的第二端向下设置于安装件1321的下方,用于带动连接件1326进行移动;连接件1326的上端与第一滑块1325的第二端连接,且连接件1326的上端两侧设置于安装元件131的顶端,并与安装元件131滑动连接,连接件1326的下端与夹取元件133的顶端连接,连接件1326用于带动夹取元件133移动。
具体地,安装件1321设置于第二支撑框架1312的顶端,连接件1326的两端滑动设置于第一滑槽1313内。
其中,安装件1321为方形杆。
其中,第二滑槽1322的纵截面设置为倒凸字形。
其中,第一旋转电机1323为正反转电机。
其中,第一旋转电机1323与第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在第一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正转或反转。
其中,螺杆1324为带外螺纹的金属杆。
其中,第一滑块1325的纵截面设置为倒凸字形。
其中,连接件1326为金属板件,且连接件1326的两端与第一滑槽1313滑动连接。
具体地,在需要带动夹取元件133进行移动的情况下,第一控制单元控制开启第一旋转电机1323,第一旋转电机1323带动螺杆1324进行转动,此时由于螺杆1324与第一滑块1325螺纹连接,且第一滑块1325被第二滑槽1322所限位,从而第一滑块1325只能沿螺杆1324移动,继而第一滑块1325带动连接件1326进行移动,连接件1326带动夹取元件133进行移动。
其中,通过调节第一旋转电机1323的输出轴的转动方向,可以调节第一滑块1325的移动方向,继而调节夹取元件133的移动方向。
如图4所示,夹取元件133包括伸缩气缸1331、伸缩件1332和两夹板1333。其中,伸缩气缸1331的上端与转移元件132的下端连接,用于在转移元件132的作用下进行移动;伸缩件1332设置于伸缩件1332的输出端,用于在伸缩气缸1331的作用下进行移动;两夹板1333设置于伸缩件1332的两伸缩端,用于在伸缩件1332的作用下夹持蛋盘或蛋垛。
具体地,伸缩气缸1331的顶端与连接件1326的底端进行固定连接,用于随连接件1326进行移动,继而带动夹板1333进行移动;伸缩件1332设置于伸缩气缸1331的输出轴,用于在伸缩气缸1331的作用下上下移动。
其中,伸缩气缸1331为短行程气缸。
其中,伸缩件1332为宽阔型手指气缸,用于带动两夹板1333夹持蛋盘或蛋垛。
其中,夹板1333的纵截面可以设置为长方形,也可以设置为凸字形。
具体地,在需要夹起第一运输元件112输出端的放蛋板元件121上的蛋盘的情况下,伸缩气缸1331和伸缩件1332随连接件1326移动到放蛋板元件121上蛋盘的上方,然后伸缩件1332在伸缩气缸1331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然后伸缩件1332带动两夹板1333相互靠近以夹取蛋盘,伸缩件1332带动两夹板1333向外扩张,从而将蛋盘或蛋垛叠放在放蛋板元件121上的蛋盘上,然后,第一升降元件122托举放蛋板元件121上的蛋盘或蛋垛向上移动,伸缩件1332带动夹板1333向内收缩夹取蛋盘或蛋垛之后,伸缩气缸1331带动伸缩件1332向上移动;对夹取元件133的蛋垛进行拆盘的情况下,伸缩件1332随连接件1326移动到放蛋板元件121的上方,第一升降元件122推举放蛋板元件121向上移动,然后伸缩件1332在伸缩气缸1331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伸缩件1332带动两夹板1333向外扩张,从而将蛋盘或蛋垛叠放在放蛋板元件121上,第一升降元件122收缩带动放蛋板元件121向下移动归位,然后伸缩件1332驱动两夹板1333夹取蛋垛,伸缩气缸1331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并在放蛋板元件121留下一个蛋盘,然后将放蛋板元件121留下一个蛋盘在第一运输元件112带动下,将蛋盘夹取到第一运输元件112上。
其中,在伸缩件1332驱动两夹板1333将蛋盘放置到放蛋板元件121上之后,第一升降元件122带动放蛋板元件121向下移动,以便于获取下一蛋盘;在伸缩件1332带动两夹板1333将蛋垛内的蛋盘夹取到第一运输元件112上的情况下,第一升降元件122带动放蛋板元件121向上移动,以便于两夹板1333将下一蛋盘夹取到第一运输元件112。
其中,第一升降元件122带动放蛋板元件121每次移动的距离与蛋盘的高度相同。
如图7所示,第一转运单元14包括第二升降元件141和转运板元件142。其中,第二升降元件141设置于夹取单元13的底端的内部,用于带动转运板元件142进行上下移动;转运板元件142设置于第二升降元件141的升降轴的顶端,并与夹取单元13相对应且配合设置,用于支撑蛋盘,并带动蛋盘上下移动。
具体地,第二升降元件141设置于安装元件131的底端的内部,并与夹取元件133上下对应设置;转运板元件142与夹取元件133相对应配合设置。
更具体地,第二升降元件141设置于第一支撑框架1311的内部。
其中,第二升降元件141包括若干升降气缸,且与第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在第一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开启或关闭。
其中,转运板元件142为支撑板,用于支撑放置蛋盘。
其中,转运板元件142的尺寸小于蛋框底部穿孔的尺寸,从而转运板元件142可以穿过蛋框底部的穿孔。
具体地,转运板元件142的长度小于蛋框底部穿孔的长度,转运板元件142的宽度小于蛋框底部穿孔的宽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升降元件141包括的若干升降气缸可以横向串联布置,从而能够获取一个蛋垛,并将蛋垛同时放置到蛋框的内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升降元件141包括的若干升降气缸可以纵向串联布置,从而能够同时获取两个蛋垛,从而将两个蛋垛同时放置到蛋框的内部。
具体地,在第一转运单元14需要将蛋垛放置到蛋框的内部情况下,工作人员将蛋框放置到第二运输单元15的输入端,并使转运板元件142能够穿过蛋框底部的穿孔,然后第二升降元件141带动转运板元件142向上移动,以获取夹取单元13夹取的蛋垛,然后第二升降元件141带动转运板元件142向下移动,使转运板元件142带动蛋垛进入到蛋框的内部;在需要将蛋垛从蛋框内顶出的情况下,第二升降元件141带动转运板元件142向上移动,继而转运板元件142带动蛋垛从蛋框内脱离。
如图8所示,第二运输单元15包括第二支撑架元件151、第二运输元件152、第一推动元件153以及第二监测元件154。其中,第二支撑架元件151的输入端设置于夹取单元13的输出端的内部,并套设第一转运单元14设置,第二支撑架元件151用于安装支撑第二运输元件152和第二监测元件154;第二运输元件152设置于第二支撑架元件151的顶端,用于带动蛋框进行移动;第一推动元件153设置于第二支撑架元件151的输入端,用于推动蛋框进入第三运输单元16;第二监测元件154设置于第一推动元件153,用于检测第二支撑架元件151的输入端是否有蛋框。
具体地,第二支撑架元件151的输入端设置于安装元件131的底端的内部。
更具体地,第二支撑架元件151的输入端设置于第一支撑框架1311的底端的内部。
其中,第二支撑架元件151的输入端设置于第一支撑框架1311的内部。
其中,第二支撑架元件151包括第二传送支架和四第三立柱。其中,第二传送支架为框架结构,呈口字形设置,第二传送支架用于安装第二运输元件152;四第三立柱分别设置于第二传送支架的四角的低端,且每一第三立柱的顶端分别与第二传送支架的底端四角固定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送支架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如不锈钢;也可以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如木头。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输送蛋框或蛋盘上有大于70枚种蛋的情况下,第二运输元件152包括若干第二辊筒,若干第二辊筒沿第二支撑架元件15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第二支撑架元件151的顶端,且与第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在第一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正转或反转,从而带动蛋框进行移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蛋盘上的种蛋小于或等于70枚的情况下,第二运输元件152包括四第二齿轮、两第二链条以及第二电机。其中,四第二齿轮对应设置于第二支撑架元件151的顶端两侧;两第二齿轮对应套设于两第二链条设置;第二电机与对应的两第二齿轮传动连接,且与第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带动两第二齿轮进行转动,两第二齿轮带动第二链条进行转动,继而第二链条带动蛋盘进行移动。
其中,四第二齿轮成两列设置。
其中,第二监测元件154可以为红外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等,用于检测蛋框。
其中,在第一转运单元14将蛋垛传送到蛋框的内部的情况下,第二运输元件152工作将装有蛋垛的蛋框转运到第二转运单元17;在需要向第二运输单元15的输入端输送空蛋框的情况下,第三运输单元16将空蛋框转运到第二运输单元15,以获取蛋垛。
其中,在第一转运单元14将蛋垛从蛋框的内部推出之后,第一推动元件153将蛋框推动到第三运输单元16,从而第三运输单元16将空蛋框转运走。
如图9所示,第三运输单元16包括第三支撑架元件161、第三运输元件162、第一气缸元件163以及第二气缸元件164。其中,第三支撑架元件161的输出端设置于夹取单元13的内部,并位于第二运输单元15的侧部,用于提供安装支撑作用;第三运输元件162设置于第三支撑架元件161的顶端,用于将蛋框传送到第二运输单元15;第一气缸元件163设置于第三支撑架元件161的输出端;第二气缸元件164设置于第一气缸元件163的输出端,用于将蛋框推动到第二运输单元15的输入端。
其中,第三支撑架元件161设置于第二支撑架元件151的输入端的侧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运输元件162包括若干第三辊筒,若干第三辊筒间隔设置于第三支撑架元件161的顶端,且与第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在第一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进行转动,以向第二运输单元15输送蛋框或获取第一推动元件153推送的蛋框。
具体地,在第三运输元件162将空蛋框传送到第二运输元件152的情况下,若空蛋框移动到第二运输元件152上之后,第一气缸元件163带动第二气缸元件164移动到空蛋框的后侧,然后第二气缸元件164将空蛋框推送到第二运输元件152上的指定位置;此外,在第三运输元件162也能够获取第一推动元件153推送的空蛋框。
如图10所示,第二转运单元17包括横轨元件171、转运箱元件172、动力元件173、四第三升降元件174、转运元件175以及距离检测元件176。其中,横轨元件171设置于第二运输单元15的侧部;转运箱元件172的顶端可滑动套设横轨元件171设置,用于在动力元件173的作用下沿横轨元件171进行滑动;动力元件173设置于转运箱元件172的上方,且动力元件173的底端与转运箱元件172连接,用于带动转运箱元件172沿横轨元件171进行移动;四第三升降元件174对应设置于转运箱元件172的内部,用于带动转运元件175上下移动;距离检测元件176设置于转运元件175的侧部,用于检测转运元件175上升或下降的距离。
具体地,横轨元件171、转运箱元件172、动力元件173均设置于第二运输单元15的侧部。
其中,横轨元件171用于提供支撑作用,以便于转运箱元件172能够沿横轨元件171进行滑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横轨元件171可以为圆柱形滑轨或方形滑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横轨元件171可以为底端设置有滑槽的吊轨。
其中,距离检测元件176可以为编码器、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转运元件175上升或下降的距离。
具体地,在转运元件175获取到第二运输元件152传送的蛋框的情况下,第三升降元件174带动转运元件175上下移动,以便于将转运元件175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到指定位置,然后动力元件173带动转运箱元件172沿吊柜元件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运单元17还包括若干滚轮元件,若干滚轮元件间隔设置于转运箱元件172的底端,用于对转运箱元件172进行支撑,并便于转运箱元件172进行滑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运单元17还包括地轨元件,地轨元件设置于第二运输元件152的侧部,并与转运箱元件172的底端滑动连接,用于对转运箱元件172进行支撑,减轻横轨元件171的重力负担。
具体地,转运箱元件172的底端设置有滑块,滑块与地轨元件滑动连接,从而能够对转运箱元件172进行支撑。
如图11所示,转运箱元件172包括转运箱1721和四第三滑槽1722。其中,转运箱1721的顶端可滑动地套设于横轨元件171的顶端;四第三滑槽1722开设于转运箱1721的侧壁,用于安装对应的第三升降元件174。
其中,转运箱1721为两面开口的中空结构,且顶端开设有滑孔,滑孔套设于对应的横轨元件171。
其中,第三滑槽1722竖直开设于转运箱1721的内侧壁,用于安装第三升降元件174。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转运箱1721的底端设置有若干滚轮元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转运箱1721的底端通过滑块与地轨元件滑动连接。
如图12所示,动力元件173包括第一传动件1731、两第一传动轮1732以及第一动力电机1733。其中,第一传动件1731的底端与转运箱元件172连接,用于在转动的情况下,带动转运箱元件172沿横轨元件171进行滑动;两第一传动轮1732套设于第一传动件1731的两端,用于带动第一传动件1731进行转动;第一动力电机1733与一第一传动轮1732进行传动连接,用于带动第一传动轮1732进行转动。
其中,第一传动件1731为传动带或传动链条。
在第一传动件1731为传动带的情况下,第一传动轮1732为传动滚轮;在第一传动件1731为传动链条的情况下,第一传动轮1732为传动齿轮。
其中,第一动力电机1733为正反转电机。
具体地,在带动转运箱1721沿横轨元件171进行移动的情况下,第一动力电机1733带动一第一传动轮1732进行转动,从而第一传动轮1732带动第一传动件1731进行转动,第一传动件1731带动转运箱1721沿吊柜元件进行移动。
如图13所示,第三升降元件174包括两第二传动轮1741、第二动力电机1742和第二传动件1743。其中,两第二传动轮1741可转动地设置于转运箱元件172的内部;第二动力电机1742设置于转运箱元件172的内部,并与一第二传动轮1741传动连接;第二传动件1743套设两第二传动轮1741设置,并与转运元件175连接,用于带动转运元件175上下移动。
其中,第二传动轮1741、第二动力电机1742和第二传动件1743均设置于对应的第三滑槽1722的内部。
其中,第二传动件1743为传动皮带或传动链条。
在第二传动件1743为传动皮带的情况下,第二传动轮1741为传动滚轮;在第二传动件1743为传动链条的情况下,第二传动轮1741为传动齿轮。
具体地,在需要带动转运元件175进行上下移动的情况下,第二动力电机1742带动第二传动轮1741进行转动,第二传动轮1741带动第二传动件1743进行转动,继而第二传动件1743带动转运元件175上下移动。
如图14所示,转运元件175包括转运件1751、若干第二滑块1752以及传送件1753。其中,转运件1751设置于转运箱元件172的内部;若干第二滑块1752设置于升降件的两侧壁,并可滑动地设置于转运箱元件172的内部,且与对应的第三升降元件174连接,用于在第三升降元件174的作用下在转运箱元件172的内部上下滑动;传送件1753设置于转运件1751的顶端,用于带动蛋框移动到储蛋单元18内或带动蛋框移动到第二运输单元15。
具体地,转运件1751设置于转运箱1721的内部。
其中,转运件1751即可以为板形结构,也可以为两端开口的方框型结构。
其中,第二滑块1752设置于第三滑槽1722的内部,并与第三升降元件174的第二传动件1743连接,用于在第二传动件1743的作用下上下移动。
其中,传送件1753为电动辊筒。
如图15所示,储蛋单元18包括轨道元件181、若干储蛋元件182、若干第五运输元件183以及若干喷嘴元件184。其中,轨道元件181设置于第二转运单元17的侧部,用于便于储蛋元件182进行滑动,以调节储蛋元件182之间的距离;若干储蛋元件182间隔设置于第二转运单元17的侧部,且每一储蛋元件182的底端与轨道元件181滑动连接;若干第五运输元件183间隔设置于储蛋元件182的内部,用于带动蛋框进行移动;若干喷嘴元件184对应设置于若干储蛋元件182的侧壁,用于对储蛋元件182上的蛋框进行消毒。
具体地,轨道元件181设置于转运箱元件172的侧部。
其中,若干储蛋元件182能够在轨道元件181上进行任意滑动,从而便于调节储蛋元件182之间的距离,以便于为每一储蛋元件182上的蛋框进行通气。
例如,储蛋元件182通过滚轮在轨道元件181上进行滑动。
其中,轨道元件181为长条形滑轨。
其中,储蛋元件182用于放置蛋框。
其中,储蛋元件182能够在轨道元件181上进行滑动,从而能够在相邻的储蛋元件182之间形成循环风通道。
其中,储蛋元件182包括若干支撑货架和四第五立柱。其中,若干支撑货架自上而下间隔设置;四第五立柱设置于若干支撑货架的四角位置,且每一第五立柱均与若干支撑货架的一角固定连接。
其中,第五运输元件183可以为电动辊筒或轨道。
其中,喷嘴元件184为雾化喷嘴,用于与消毒管道连接,以向蛋框上喷洒消毒剂,从而实现对蛋框内部的蛋盘、种蛋/胚蛋进行消毒。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蛋盘从第一运输单元11传送到储蛋单元18
在向储蛋单元18的内部输送蛋框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先将蛋盘放置到第一运输元件112上,第一运输元件112将蛋盘输送到第一支撑框架1311的侧部,以使蛋盘靠近夹取单元13;
第一旋转电机1323正转带动螺杆1324进行转动,螺杆1324通过第一滑块1325带动连接件1326进行移动,连接件1326带动伸缩气缸1331和伸缩件1332移动到蛋盘的上方,然后伸缩件1332通过两夹板1333夹持蛋盘,然后第一旋转电机1323进行反转,以通过连接件1326带动伸缩件1332移动到放蛋板元件121的上方,并将蛋盘放置到放蛋板元件121上;
放蛋板元件121在第一升降元件122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以便于下次继续获取蛋盘,直至蛋盘在放蛋板元件121上形成蛋垛的情况下,第一升降元件122带动放蛋板元件121向上移动,继而放蛋板元件121带动蛋垛向上移动;
第一旋转电机1323通过连接件1326带动伸缩气缸1331和伸缩件1332移动到蛋垛的上方,且伸缩件1332通过两夹板1333夹持蛋垛,以将蛋垛移动到转运板元件142上;
第二升降元件141向下收缩,以带动转运板元件142向下移动,继而带动蛋垛向下移动到蛋框的内部;
第二运输元件152带动装有蛋垛的蛋框运输到转运元件175的内部;
第三升降元件174带动转运元件175在转运箱1721的内部上下移动,以将蛋框移动到指定高度,动力元件173带动转运箱元件172进行移动,以将转运箱元件172与对应的储蛋元件182前后对应,从而便于转运元件175将蛋框转运到储蛋元件182的的内部。
(二)蛋框从储蛋单元18传送到第一运输单元11
在移出储蛋元件182内部的蛋框的情况下,第五运输元件183将蛋框传送到储蛋元件182靠近转运箱1721的一端,然后动力元件173带动转运箱1721移动到对应的储蛋元件182的前侧,第三升降元件174带动转运元件175移动到指定位置,以获取蛋框;
然后动力元件173带动转运箱1721移动到与第四支撑架元件1101相对应,且通过第三升降元件174带动转运元件175向下移动到指定位置,以便于将蛋框转运到第二运输元件152上,蛋框在第二运输元件152的作用下移动到第一转运单元14的上方之后,第二升降元件141带动转运板元件142向上移动,转运板元件142将蛋框内部的蛋垛从蛋框内顶出蛋框;
伸缩件1332通过两夹板1333将蛋垛夹取到放蛋板元件121上,放蛋板元件121在第一升降元件122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然后伸缩件1332通过两夹板1333将蛋盘依次夹取到第一运输元件112上,继而第一运输元件112将蛋盘输送到指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自动化对蛋盘进行码垛,并自动将码垛好的蛋盘放置到蛋框内,自动将蛋框运输到第二运输单元,继而蛋框经过第二转运单元转运到储蛋单元的内部,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将蛋盘进行码垛转运的问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转运种蛋的智能化水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个变形实施例。
如图16所示,全自动转运结构还包括拨动单元19和第四运输单元110。其中,拨动单元19设置于第二运输单元15的输出端的两侧,且拨动单元19的下端与第二运输单元15的输出端连接,拨动单元19用于推动第二运输单元15的输出端的蛋框,以将蛋框从第二运输单元15推到第四运输单元110;第四运输单元110设置于第二运输单元15的输出端,用于获取第二运输单元15传送的蛋框,并将蛋框运输到第二转运单元17。
其中,拨动单元19用于调控第二运输单元15上的蛋框进入第四运输单元110的节奏,或将无法完全进入到第四运输单元110的蛋框推动到第四运输单元110。
其中,第四运输单元110用于将装有蛋盘的蛋框传送到第二转运单元17上。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运输单元110还用于获取第二转运单元17转运的装有蛋盘的蛋框。
具体地,在运输种蛋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将装有种蛋的蛋盘放置到第一运输单元11,第一运输单元11将蛋盘输送到第一运输单元11的输出端,然后夹取单元13夹取蛋盘,并将蛋盘在平台单元12上码成蛋垛,然后夹取单元13将蛋垛放置到第一转运单元14的顶端,第一转运单元14下降,以将蛋垛放置到蛋框的内部;第二运输单元15带动蛋框移动到第四运输单元110上,拨动单元19开启将蛋框完全推到第四运输单元110上,最后第四运输单元110将蛋框运输到第二转运单元17,第二转运单元17将蛋框运输到储蛋单元18的内部。
如图17所示,拨动单元19包括两电机元件191和两拨片元件192。其中,两电机元件191相对设置于第二运输单元15的输出端的两侧,且两电机元件191的输出端均位于第二运输单元15的上方,用于带动拨片进行转动;两拨片元件192的第一端对应设置于两电机元件191的输出端,用于对蛋框进行限位或释放,以调节蛋框从第二运输单元15移动到第四运输单元110上的节奏。
具体地,两电机元件191设置于第二支撑架元件151靠近第四运输单元110的侧壁。
其中,两拨片元件192能够在对应的电机元件191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从而对蛋框进行阻挡或拨动蛋框完全移动到第四运输单元110。
其中,电机元件191为旋转电机,且电机元件191与第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其中,拨片元件192为方形板。
具体地,在蛋框被第二运输元件152传送到第四运输单元110上的情况下,若第二运输元件152无法将蛋框完全传送到第四运输单元110上,从而电机元件191带动拨片元件192进行转动,拨片元件192挤压蛋框,以将蛋框移动到第四运输单元110上;或在蛋框移动到第四运输单元110上,但是未从第四运输单元110上移动到第二转运单元17的内部的情况下,拨片元件192能够阻挡下一蛋框向第四运输单元110移动,从而能够把控蛋框进入第四运输单元110的节奏。
如图17所示,第四运输单元110包括第四支撑架元件1101和第四运输元件1102。其中,第四支撑架元件1101设置于第二运输单元15的输出端,用于提供安装支撑作用;第四运输元件1102设置于第四支撑架元件1101的顶端,用于获取第二运输单元15传送的蛋框并将蛋框转运到储蛋单元18。
具体地,第四支撑架元件1101与第二支撑架元件151的输出端连接。
其中,第四支撑架元件1101包括第三传送支架和四第四立柱。其中,第三传送支架设置为框架结构,且呈口字形设置,第三传送支架的内部间隔设置有若干第四运输元件1102;四第四立柱设置于第三传送支架的四角位置,且第四立柱的顶端与第三传送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
其中,第三传送支架设置为环形框架。
其中,第四立柱设置为圆柱形金属柱。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运输元件1102包括若干第四辊筒,若干第四辊筒间隔设置于第三传送支架的顶端,且分别与第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在第一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开启或关闭,以转运蛋框。
具体地,在拨片元件192将蛋框完全拨动到第四运输元件1102的情况下,第一控制单元控制开启第四运输元件1102,第四运输元件1102带动蛋框移动到第二转运单元17。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运输元件1102包括若干万向滚球,若干万向滚球间隔设置于第四支撑架元件1101的顶端,用于将改变蛋框的朝向。
其中,万向滚球为电动万向滚球,并在蛋框被传送带万向滚球上端的情况下,万向滚球能够带动蛋框进行旋转,如旋转9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蛋盘从第一运输单元11传送到储蛋单元18
在向储蛋单元18的内部输送蛋框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先将蛋盘放置到第一运输元件112上,第一运输元件112将蛋盘输送到第一支撑框架1311的侧部,以使蛋盘靠近夹取单元13;
第一旋转电机1323正转带动螺杆1324进行转动,螺杆1324通过第一滑块1325带动连接件1326进行移动,连接件1326带动伸缩气缸1331和伸缩件1332移动到蛋盘的上方,然后伸缩件1332通过两夹板1333夹持蛋盘,然后第一旋转电机1323进行反转,以通过连接件1326带动伸缩件1332移动到放蛋板元件121的上方,并将蛋盘放置到放蛋板元件121上;
放蛋板元件121在第一升降元件122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以便于下次继续获取蛋盘,夹取元件133向下移动首次直接夹取放蛋板元件121上的蛋盘,或者夹取元件133向下移动并将蛋盘或蛋垛叠在放蛋板元件121的蛋盘上合并蛋垛,第一升降元件122带动放蛋板元件121向上移动,继而放蛋板元件121带动蛋垛向上移动,夹取元件133夹取蛋垛并向上移动,放蛋板元件121向下移动复位;
第一旋转电机1323通过连接件1326带动伸缩气缸1331和伸缩件1332移动到蛋垛的上方,且伸缩件1332通过两夹板1333夹持蛋垛,以将蛋垛移动到转运板元件142上;
第二升降元件141向下收缩,以带动转运板元件142向下移动,继而带动蛋垛向下移动到蛋框的内部;
第二运输元件152带动装有蛋垛的蛋框移动到第四运输元件1102,第四运输元件1102带动蛋框移动到转运元件175的内部;
第三升降元件174带动转运元件175在转运箱1721的内部上下移动,以将蛋框移动到指定高度,动力元件173带动转运箱元件172进行移动,以将转运箱元件172与对应的储蛋元件182前后对应,从而便于转运元件175将蛋框转运到储蛋元件182的的内部。
(二)蛋框从储蛋单元18传送到第一运输单元11
在移出储蛋元件182内部的蛋框的情况下,第五运输元件183将蛋框传送到储蛋元件182靠近转运箱1721的一端,然后动力元件173带动转运箱1721移动到对应的储蛋元件182的前侧,第三升降元件174带动转运元件175移动到指定位置,以获取蛋框;
然后动力元件173带动转运箱1721移动到与第四支撑架元件1101相对应,且通过第三升降元件174带动转运元件175向下移动到指定位置,以便于将蛋框转运到第四运输元件1102的上方;
然后工作人员推动蛋框,将蛋框推动到第二运输元件152上,蛋框在第二运输元件152的作用下移动到第一转运单元14的上方之后,第二升降元件141带动转运板元件142向上移动,转运板元件142将蛋框内部的蛋垛从蛋框内顶出蛋框;
伸缩件1332通过两夹板1333将蛋垛夹取到放蛋板元件121上,放蛋板元件121在第一升降元件122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然后伸缩件1332通过两夹板1333夹取蛋垛并留一盘在放蛋板元件121上,将蛋垛依次拆解在放蛋板元件121上,继而第一运输元件112将蛋盘输送到指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够自动化对蛋盘进行码垛,并自动将码垛好的蛋盘放置到蛋框内,自动将蛋框运输到第二运输单元、第四运输单元,继而蛋框经过第二转运单元转运到储蛋单元的内部,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将蛋盘进行码垛转运的问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转运种蛋的智能化水平。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个变形实施例。
如图18所示,一种全自动转运结构10还包括推送单元120。其中,推送单元120的下端与第四运输单元110的远离第二运输单元15的侧壁连接,用于将第四运输单元110上的蛋框推到第二运输单元15。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从储蛋单元18上向外运输蛋框并对蛋框内部的蛋盘进行拆盘的情况下,储蛋单元18将蛋框运输到第二转运单元17,第二转运单元17将蛋框运输到第四运输单元110,推送单元120将蛋框推到第二运输单元15,继而第二运输单元15将蛋框运输到第一转运单元14的上方,第一转运单元14穿过蛋框底端的穿孔将蛋盘顶起,最后夹取单元13将第一转运单元14顶端的蛋盘夹取并拆盘到第一运输单元11上。
如图19所示,推送单元120包括第三气缸元件1210、推板元件1220以及第三监测元件1230。其中,第三气缸元件1210设置于第四运输单元110远离第二运输单元15的侧壁,用于带动推板元件1220进行移动;推板元件1220设置于第三气缸元件1210的伸缩端,用于推动蛋框进行移动;第三监测元件1230设置于推板元件1220朝向第二运输单元15的一侧,用于检测第四运输单元110的顶端是否有货物。
具体地,第三气缸元件1210设置于第四支撑架元件1101远离第二支撑架元件151的侧壁。
更具体地,第三气缸元件1210设置于第三传送支架的侧壁。
其中,第三气缸元件1210可以为电动伸缩轴、电动推杆、丝杆电缸等。
其中,第三气缸元件1210与第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在第一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带动推板元件1220进行移动。
其中,第三监测元件1230为感应传感器,如接近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
其中,第三监测元件1230与第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在检测到蛋框的情况下,向第一控制单元发送感应信号,第一控制单元控制开启第三气缸元件1210,从而第三气缸元件1210通过推板元件1220推动蛋框进行移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蛋盘从第一运输单元11传送到储蛋单元18
该步骤与实施例1中的步骤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二)蛋框从储蛋单元18传送到第一运输单元11
在移出储蛋元件182内部的蛋框的情况下,第五运输元件183将蛋框传送到储蛋元件182靠近转运箱1721的一端,然后动力元件173带动转运箱1721移动到对应的储蛋元件182的前侧,第三升降元件174带动转运元件175移动到指定位置,以获取蛋框;
然后动力元件173带动转运箱1721移动到与第四支撑架元件1101相对应,且通过第三升降元件174带动转运元件175向下移动到指定位置,以便于将蛋框转运到第四运输元件1102的上方;
然后在第三监测元件1230检测到蛋框的情况下,第三气缸元件1210通过推板元件1220推动蛋框,将蛋框推动到第二运输元件152上,蛋框在第二运输元件152的作用下移动到第一转运单元14的上方之后,第二升降元件141带动转运板元件142向上移动,转运板元件142将蛋框内部的蛋垛从蛋框内顶出蛋框;
伸缩件1332通过两夹板1333将蛋垛夹取到放蛋板元件121上,放蛋板元件121在第一升降元件122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然后伸缩件1332通过两夹板1333夹取蛋垛并留一盘在放蛋板元件121上,将蛋垛依次拆解在放蛋板元件121上,继而第一运输元件112将蛋盘输送到指定位置。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储蛋单元能够自动将蛋框运输到第二转运单元,第二转运单元能够将蛋框转运到第四运输单元,推送单元120将蛋框推到第二运输单元,从而实现了自动将蛋框从储蛋单元的内部转运到储蛋单元的外部;本实施例又通过第二运输单元将蛋框传送到第一转运单元的上方,第一转运单元将蛋框内部的蛋垛推出,第一推动元件将空蛋框推动到第三运输单元上,从而夹取单元能够对蛋盘进行拆盘,从而实现自动化拆盘运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需要从货架内推拉蛋框以及需要人工拆盘的问题,提高了对蛋框转运拆盘的智能化水平。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孵化***,特别是一种种蛋孵化***。
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种蛋孵化***,其包括如实施例1或实施例2任一所述的全自动转运结构10。其中,全自动转运结构10用于转运蛋盘、蛋垛或蛋框;孵化装置20的内部设置有全自动转运结构10的第二转运单元17和储蛋单元18,孵化装置20的外部设置有全自动转运结构10的第一运输单元11、平台单元12、夹取单元13、第一转运单元14、第二运输单元15、第三传动单元、拨动单元19以及第四运输单元110。
如图21所示,孵化装置20包括孵化单元21、第一温控单元22、冷控单元23、湿控单元24、通气单元25、第一消毒单元26、货架清洁单元27、胚胎视觉图像监测单元28、多功能监测单元29。其中,孵化单元21的内部用于放置全自动转运结构10的第二转运单元17和储蛋单元18,用于对种蛋进行孵化;第一温控单元22设置于孵化单元21的内部,用于使孵化单元21的内部保持恒温;冷控单元23设置于孵化单元21的内部,用于对孵化单元21的内部进行降温;湿控单元24设置于孵化单元21,用于使孵化单元21的内部保持恒湿;通气单元25设置于孵化单元21,用于对孵化单元21的内部进行换气;第一消毒单元26设置于孵化单元21,用于对孵化箱的内部进行消毒;货架清洁单元27设置于孵化单元21的内部,用于对储蛋单元18的内部进行清洁;胚胎视觉图像监测单元设置于孵化单元21的内部,并位于储蛋单元18的上方,用于监测蛋框内种蛋的胚胎生长发育情况,特别是三个典型蛋相;多功能监测单元29设置于孵化单元21的内部,并与储蛋单元18的底端连接,用于称量储蛋单元18和蛋框的总重量。
进一步地,孵化装置20还包括第二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温控单元22、冷控单元23、湿控单元24、通气单元25、第一消毒单元26、货架清洁单元27、胚胎视觉图像监测单元28以及多功能监测单元29电性连接,用于控制第一温控单元22、冷控单元23、湿控单元24、通气单元25、第一消毒单元26、货架清洁单元27、胚胎视觉图像监测单元28以及多功能监测单元29的开启或关闭,或获取对应的信号数据。
其中,第二控制单元可以为服务器、智能终端、含有中央处理器的控制终端、控制芯片等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作用的控制元件。
其中,孵化单元21用于对种蛋进行孵化。
其中,孵化单元21可以为孵化箱、孵化间。
第一温控单元22包括第一温度检测元件、第一调温元件以及降温元件。其中,第一温度检测元件设置于孵化单元21的内部,并与第二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检测孵化单元21内部的温度;第一调温元件设置于孵化单元21的内部,并与第二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对孵化单元21进行加热;降温元件设置于孵化单元21的内部,并与第二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对孵化单元21进行散热。
其中,第一温度检测元件为温度传感器。
其中,第一调温元件可以包括若干电加热管或热水管。
例如,第一调温元件包括若干电加热管,且若干电加热管嵌设于孵化单元21的侧壁的内部,以对孵化箱进行加热。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降温元件可以为风机,用于对孵化单元21的内部输送新风进行散热。
冷控单元23包括制冷元件231、第一风管元件232以及第二开关元件233。其中,制冷元件231设置于孵化单元21的外侧壁;第一风管元件232的第一端与制冷元件231连接,第二端与孵化单元21的内部连接,用于向孵化单元21的内部输送冷气;第二开关元件233设置于第一风管元件232的第二端,用于对第一风管元件232进行开启或封闭。
其中,制冷元件231可以为冷气机,且制冷元件231与第二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其中,第一风管元件232为通风管。
其中,第二开关元件233可以为手动气阀或电磁阀,且第二开关元件233与第二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其中,在需要对孵化单元21的内部进行制冷降温的情况下,第二控制单元同时开启制冷元件231和第二开关元件233从而通过第一风管元件232和第二开关元件233能够向孵化单元21的内部输送冷气,避免孵化单元21的内部超温。
湿控单元24包括湿度检测元件、存储元件、第一通道元件以及加湿元件。其中,湿度检测元件设置于孵化单元21的内侧壁,用于检测孵化单元21内部的湿度;存储元件设置于孵化单元21的外侧壁,用于存储清水;第一通道元件的第一端与存储元件连接;加湿元件设置于孵化单元21的外侧壁,并与第一通道元件的第二端连接,且加湿元件的输出管道位于孵化单元21的内部,用于为孵化单元21的内部进行加湿。
其中,湿度检测元件为湿度传感器。
其中,存储元件为储水罐。
其中,第一通道元件为水管。
其中,加湿元件可以为加湿器、雾化器。
其中,湿度检测元件、加湿元件均与第二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具体地,在第二控制单元通过第一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孵化单元21内部的湿度低于或等于湿度阈值的情况下,第二控制单元控制开启加湿元件,加湿元件通过第一通道元件获取存储元件内部的清水,并将清水转化成水雾喷到孵化单元21的内部,以提高孵化单元21内部的湿度。其中,湿度阈值用于指示在此湿度下适合种蛋孵化。
通气单元25包括风机元件、第二风管元件以及过滤元件。其中,风机元件设置于孵化单元21的外侧壁,用于向孵化单元21的内部输送新风;第二风管元件的第一端与风机元件连接,第二端与孵化单元21的内部连接,用于将风机元件的新风流动到孵化单元21的内部;过滤元件设置于第二风管元件的内部,用于对进入孵化单元21内部的气体进行过滤。
其中,风机元件可以为轴流风机。
其中,第二风管元件为通风管道。
其中,过滤元件为空气过滤器。
其中,轴流风机与第二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在第二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开启或关闭。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通气单元25还包括第一开关元件,第一开关元件设置于第二风管元件的第一端,用于开启或关闭第二风管元件。
其中,第一开关元件可以为电磁阀,并与第二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在第二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开启或关闭。
具体地,在需要对孵化单元21的内部进行换气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开启孵化单元21的箱门,然后依次开启第一开关元件和风机元件,以向孵化单元21的内部输送新风。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消毒单元26包括第一储液元件、第二通道元件、第一雾化元件。其中,第一储液元件设置于孵化单元21的外侧壁,用于存放消毒液;第二通道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储液元件连接;第一雾化元件的第一端设置于孵化单元21的外侧壁,并与第二通道元件的第二端连接,第一雾化元件的第二端设置于孵化单元21的内部,用于将雾化后的消毒液喷向孵化单元21的内部。
其中,第一储液元件为储液容器
其中,第二通道元件为水管。
其中,第一雾化元件为雾化器。
其中,第一雾化元件与第二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在第二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开启或关闭。
具体地,在需要对孵化单元21的内部进行消毒的情况下,第二控制单元控制开启第一雾化元件,第一雾化元件通过第二通道元件获取第一储液元件内部的消毒液,继而将消毒液雾化并输送到孵化单元21的内部。
具体地,在对孵化单元21的内部进行消毒的情况下,第二控制单元开启第一雾化元件,第一雾化元件通过第二通道元件获取第一储液元件内部的消毒液,然后将消毒液雾化之后,第一雾化元件将雾化后的消毒液输送孵化单元21的内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消毒单元26包括第一臭氧发生元件、第三通道元件以及第一气嘴元件。其中,第一臭氧发生元件设置于孵化单元21的外部;第三通道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一臭氧发生元件连接;第一气嘴元件与第三通道元件的第二端连接,并位于孵化单元21的内部,用于向孵化单元21的内部输送臭氧。
其中,第一臭氧发生元件为臭氧发生器。
其中,第三通道元件为通气管。
其中,第一气嘴元件为气嘴。
具体地,在需要对孵化单元21的内部进行消毒的情况下,第二控制单元控制开启第一臭氧发生元件,第一臭氧发生元件产生臭氧,并通过通气管和气嘴将臭氧输送到孵化单元21的内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孵化***还包括胚胎视觉图像监测单元28,用于获取种蛋的图像信息。
货架清洁单元27包括水箱、底座、若干安装槽、若干毛刷、若干传动轮以及驱动元件。其中,水箱设置于底座的顶端,水箱的内部用于盛放清洁液或消毒液;底座固定设置于水箱的底端;若干安装槽间隔开设于底座设置,且安装槽的上端与水箱连通,安装槽的下端与外部连通;若干毛刷对应设置于若干安装槽的内部,用于对储蛋单元18的第五运输元件183进行清洁;若干传动轮对应套设于若干毛刷的一端;驱动元件设置于底座的侧部,且与若干传动轮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毛刷进行转动。
其中,安装槽的顶端通过若干微型槽孔与水箱连通,从而使水箱内部的水慢慢地流向安装槽内,也即使水箱内部的水慢慢地流向毛刷上。
其中,毛刷的结构与鸡毛掸子的结构类似。
其中,驱动元件包括旋转电机和传送链条。其中,旋转电机与一传动轮传动连接;传动件套设于若干传动轮上,从而旋转电机带动一传动轮进行转动,一传动轮带动传动件转动,传动链条带动其余的传动轮进行转动,继而若干传动论带动毛刷进行转动。
具体地,在对第五运输元件183进行清洗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将货架清洁单元27放置到第四运输单元110上,然后通过第二转运单元17进入到对应的储蛋单元18内,继而驱动元件通过传动论带动毛刷进行转动以对第五运输元件183进行清洁,同时第五运输元件183也能够带动底座和水箱进行移动,以对第五运输元件183进行全部清洁。
胚胎视觉图像监测单元28包括水平驱动元件、竖直驱动元件、光源元件和视觉摄像头元件。水平驱动元件设置于孵化单元21内部的顶端;竖直驱动元件设置于水平驱动元件的输出端,用于随水平驱动元件进行水平移动;光源设置于竖直驱动元件的输出端,用于随在竖直驱动元件的作用下进行移动;视觉摄像头元件设置于竖直驱动元件的输出端,且视觉摄像头元件朝向光源元件设置,用于获取光源元件照射的种蛋的图像信息。
其中,水平驱动元件为直线电机。
其中,竖直驱动元件为气缸。
其中,光源元件可以为LED灯。
其中,视觉摄像头元件为摄像头。
具体地,在获取胚胎生长发育情况,特别是典型时期的蛋相的情况下,水平驱动元件带动竖直驱动元件移动到指定位置,然后竖直驱动元件带动光源元件和视觉摄像头元件移动到对应的种蛋上方,继而光源元件照射种蛋,视觉摄像头元件获取被光源元件照射后的种蛋,以获取胚胎生长发育情况,特别是三个典型时期的蛋相。
其中,三个典型时期的蛋相分别为5日龄“单珠”、10日龄“合拢”、17日龄“封门”。
其中,胚胎视觉图像监测单元28还用于查看种蛋的气室大小,胚胎大小、位置和活动强度,胚胎外膜血管大小、分布和颜色状况等信息。
多功能监测单元29包括若干压力检测元件、氧浓度监测元件和二氧化碳监测元件。其中,若干压力检测元件设置于储蛋单元的底端,用于检测储蛋单元的总失水重量,以判断种蛋的失水率;氧浓度监测元件设置于孵化单元的内部,用于监测孵化单元内部的氧浓度值;二氧化碳监测元件设置于孵化单元的内部,用于监测孵化单元内部的二氧化碳浓度值。
其中,压力检测元件291为压力传感器,且与第二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检测储蛋单元18的总重量,从而通过孵化过程不同时间段储蛋单元18的总重量就能够检测处种蛋的失水率。
其中,氧浓度监测元件为氧传感器。
其中,二氧化碳监测元件为二氧化碳传感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多功能监测单元29还包括氧分压(PO2)探头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探头,用于对种蛋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进行监测。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胚胎视觉图像单元监测胚胎发育情况,计算机通过胚胎视觉图像单元获取的图像信息统计分析,从而工作人员能够获取胚胎的发育情况。
本实施例通过第二转运单元、储蛋单元将蛋框移出孵化单元或移入孵化单元,从而无需人工推拉沉重的蛋车,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设置温控单元、湿控单元,使孵化单元的内部保持恒温,避免胚胎孵育后期不会因胚胎产热造成超温;通过在孵化单元的内部设置消毒单元,替代人工或雾化器喷洒消毒剂,实现了孵化单元的额自动消毒或自动熏蒸消毒,且不需要设置独立消毒间;孵化过程中不仅有温湿度监控,还能加热、制冷、调节新风量和排风量,提高了孵化质量;设置种蛋失水率监测,也便于指导孵化湿度控制。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孵化***,特别是一种种蛋冷藏***。
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种蛋冷藏***,包括如实施例1或实施例2任一所述全自动转运结构10。其中,全自动转运结构10用于转运蛋框或蛋盘;冷藏装置30的内部设置有全自动转运结构10的第二转运单元17和储蛋单元18,冷藏装置30的外部设置有全自动转运结构10的第一运输单元11、平台单元12、夹取单元13、第一转运单元14、第二运输单元15、第三运输单元16、拨动单元19以及第四运输单元110。
如图23所示,冷藏装置30包括冷藏单元31、第二温控单元32以及第二消毒单元33。冷藏单元31的内部用于放置全自动转运结构10的第二端;第二温控单元32设置于冷藏单元31,用于使冷藏单元31维持恒温;第二消毒单元33设置于冷藏单元31,用于对冷藏单元31的内部进行消毒。
进一步地,冷藏装置30还包括第三控制单元,其中,第三控制单元分别与冷藏单元31、第二温控单元32以及第二消毒单元33电性连接。
其中,第三控制单元可以为服务器、智能终端、含有中央处理器的控制终端、控制芯片等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作用的控制元件。
其中,冷藏单元31可以为冷库。
第二温控单元32包括第二温度检测元件、第一制冷元件。其中,第二温度检测元件设置于冷藏单元31的内部,用于检测冷藏单元31内部的温度;第一制冷元件设置于冷藏单元31,用于向冷藏单元31的内部输送冷气。
其中,第二温度检测元件为温度传感器,且与第三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其中,第一制冷元件包括制冷机,且与第三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制冷元件还包括表冷器。
具体地,在第三控制单元通过第二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冷藏单元31内部的温度高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第三控制单元控制开启第一制冷元件,以降低冷藏单元31内部的温度;在第三控制单元通过第二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冷藏单元31内部的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三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第三控制单元控制关闭第一制冷元件,以停止制冷。其中,第二温度阈值和第三温度阈值之间的温度为种蛋适合存储的温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消毒单元33包括第二臭氧发生元件、第四通道元件以及第二气嘴元件。其中,第二臭氧发生元件设置于冷藏单元31的外部;第四通道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二臭氧发生元件连接;第二气嘴元件与第四通道元件的第二端连接,并位于孵化单元21的内部,用于向冷藏单元31的内部输送臭氧。
其中,第二臭氧发生元件为臭氧发生器。
其中,第四通道元件为通气管。
其中,第二气嘴元件为气嘴。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消毒单元33包括第二储液元件、第五通道元件、第二雾化元件。其中,第二储液元件设置于冷藏单元31的外侧壁,用于存放消毒液;第五通道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二储液元件连接;第二雾化元件的第一端设置于冷藏单元31的外侧壁,并与第五通道元件的第二端连接,第二雾化元件的第二端设置于冷藏单元31的内部,用于将雾化后的消毒液喷向冷藏单元31的内部。
其中,第二储液元件为储液容器
其中,第五通道元件为水管。
其中,第二雾化元件为雾化器。
其中,第二雾化元件与第三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在第三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开启或关闭。
具体地,在对冷藏单元31的内部进行消毒的情况下,第三控制单元开启第二雾化元件,第二雾化元件通过第五通道元件获取第二储液元件内部的消毒液,然后将消毒液雾化之后,第二雾化元件将雾化后的消毒液输送冷藏单元31的内部。
本实施例通过第二转运单元和储蛋单元实现蛋盘或蛋框自动进出冷库,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设置消毒单元替代人工或雾化器喷洒消毒剂,实现自动消毒或自动熏蒸消毒,解决了现有的冷库中的不足。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孵化***,特别是一种种蛋孵化冷藏***。
如图24所示,一种种蛋孵化冷藏***,包括如实施例1或实施例2任一所述的全自动转运结构10。
在其中的一种实施例方式中,全自动转运结构10为两个,两全自动转运结构10用于转运蛋盘或蛋框相对设置;孵化装置2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个全自动转运结构10的第二转运单元17和储蛋单元18,孵化装置20的外部设置有第一个全自动转运结构10的第一运输单元11、平台单元12、夹取单元13、第一转运单元14、第二运输单元15、第三传动单元、拨动单元19以及第四运输单元110;冷藏装置30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个全自动转运结构10的第二转运单元17和储蛋单元18,冷藏装置30的外部设置有第二个全自动转运结构10的第一运输单元11、平台单元12、夹取单元13、第一转运单元14、第二运输单元15、第三传动单元、拨动单元19以及第四运输单元110。
其中,孵化单元21外部设置的第一个全自动转运结构10的第一运输单元11和冷藏装置30外部设置的第二个全自动转运结构10的第一运输单元11相对设置,且两个相对的第一运输单元11之间可以放置有其他设备,如两相对的第一运输单元11之间放置有造蛋机。
其中,孵化装置20的结构、连接关系同实施例3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冷藏装置30的结构、连接关系同实施例4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全自动转运结构10为一个,该全自动转运结构10包括两第二转运单元17和两储蛋单元18。如图25所示,孵化装置20的内部设置有全自动转运结构10的一第二转运单元17和一储蛋单元18;冷藏装置30的内部设置有全自动转运结构10的另一第二转运单元17和另一储蛋单元18。
其中,两第二转运单元17位于一第四运输单元110的两侧,从而第四运输单元110能够向两第二转运单元17输送蛋框或接收两第二转运单元17输送的蛋框。
进一步地,种蛋孵化冷藏***还包括控制装置,分别与全自动转运结构10、孵化装置20和冷藏装置30电性连接。
具体地,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第三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种蛋/胚蛋全自动进出、转运、孵化/冷却装置既能够向孵化装置的内部输送蛋盘,也能够向冷藏装置的内部输送蛋盘,且能够将孵化装置内部的蛋盘转运到冷藏装置,也能够将冷藏装置内部的蛋盘转运到孵化装置,从而实现蛋盘转运的自动化、智能化,且通过种蛋/胚蛋全自动进出、转运、孵化/冷却装置也能够将孵化装置和冷藏装置内部的蛋框运输,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种蛋运输的智能化程度。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全自动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转运结构包括:
第一运输单元,所述第一运输单元用于传送蛋盘;
平台单元,所述平台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运输单元的输出端,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运输单元传送的蛋盘;
夹取单元,所述夹取单元的输入端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运输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平台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运输单元传至所述平台单元的蛋盘整理成蛋垛;
第一转运单元,所述第一转运单元设置于所述夹取单元的输出端的内部,用于获取所述夹取单元夹持的蛋垛,并将蛋垛放置到蛋框内;
第二运输单元,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入端位于所述夹取单元输出端的内部,并套设所述第一转运单元设置,用于传送装有蛋垛的蛋框;
第三运输单元,所述第三运输单元的输出端位于所述夹取单元输出端的内部,并位于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侧部,用于将所述蛋框传送到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入端;
第二转运单元,所述第二转运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侧部,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运输单元传送的所述蛋框;
储蛋单元,所述储蛋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运单元的侧部,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转运单元传送的蛋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输单元包括:
第一支撑架元件;
第一运输元件,所述第一运输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元件的顶端,用于传送所述蛋盘;
第一监测元件,所述第一监测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元件的输出端,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运输元件上是否有蛋盘;和/或
所述平台单元包括:
放蛋板元件,所述放蛋板元件设置于所述夹取单元的内部,并位于所述第一运输单元的输出端;
第一升降元件,所述第一升降元件设置于所述放蛋板元件的底端,且所述第一升降元件的顶端与所述放蛋板元件的底端连接;和/或
所述夹取单元包括:
安装元件,所述安装元件的第一端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运输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平台单元,所述安装元件的第二端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转运单元和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入端;
转移元件,所述转移元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元件的顶端;
夹取元件,所述夹取元件的顶端与所述转移元件的底端连接,用于在所述转移元件的带动下进行移动;和/或
所述第一转运单元包括:
第二升降元件,所述第二升降元件设置于所述夹取单元的内部;
转运板元件,所述转运板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元件的顶端,并与所述夹取单元相对应且配合设置,用于支撑蛋垛;和/或
所述第二运输单元包括:
第二支撑架元件,所述第二支撑架元件的输入端设置于所述夹取单元的输出端的内部,并套设所述第一转运单元;
第二运输元件,所述第二运输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元件的顶端;
第一推动元件,所述第一推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元件的输入端的侧部;
第二监测元件,所述第二监测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元件的侧壁,用于检测蛋框;和/或
所述第三运输单元包括:
第三支撑架元件,所述第三支撑架元件的输出端设置于所述夹取单元的内部,并位于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侧部;
第三运输元件,所述第三运输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架元件的顶端,用于将蛋框传送到所述第二运输单元;
第一气缸元件,所述第一气缸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架元件的输出端;
第二气缸元件,所述第二气缸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缸元件的输出端,用于推动所述蛋框进入到所述第二运输单元;和/或
所述第二转运单元包括:
横轨元件,所述横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元件的侧部;
转运箱元件,所述转运箱元件的顶端可滑动套设于所述横轨元件设置,用于沿所述横轨元件进行滑动;
动力元件,所述动力元件设置于所述转运箱元件的上方,且所述动力元件的底端与所述转运箱元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转运箱元件沿所述横轨元件进行移动;
四第三升降元件,四所述第三升降元件对应设置于所述转运箱元件的内部;
转运元件,所述转运元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转运箱元件的内部,且所述转运元件的两边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升降元件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三升降元件带动下上升或下降;
距离检测元件,所述距离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转运元件,用于检测所述转运元件上升或下降的距离;和/或
所述储蛋单元包括:
轨道元件,所述轨道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运单元的侧部;
若干储蛋元件,若干所述储蛋元件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运单元的侧部,且每一所述储蛋元件的底端与所述轨道元件滑动连接;
若干第五运输元件,若干所述第五运输元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储蛋元件的内部,用于带动所述蛋框进行移动;
若干喷嘴元件,若干所述喷嘴元件对应设置于若干所述储蛋元件的侧壁,用于对所述储蛋元件上的蛋框进行消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元件包括:
第一支撑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第一端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运输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平台单元,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第二端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转运单元;
第二支撑框架,所述第二支撑框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顶端,且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的顶端设置有所述转移元件;
两第一滑槽,两所述第一滑槽开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的顶端的两相对侧壁,并与所述转移元件滑动连接;和/或
所述转移元件包括:
安装件,所述安装件架设于所述安装元件的顶端;
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开设于所述安装件的下端;
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设置于所述安装件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伸入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
螺杆,所述螺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且所述螺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螺杆的第二端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滑槽的侧壁;
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并螺纹套设所述螺杆设置,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二端向下设置于所述安装件的下方;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两侧设置于所述安装元件的内部,并与所述安装元件滑动连接;和/或
所述夹取元件包括:
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上端与所述转移元件的下端连接,用于在所述转移元件的作用下进行移动;
伸缩件,所述伸缩件设置于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用于在所述伸缩气缸的作用下进行移动;
两夹板,两所述夹板设置于所述伸缩件的两伸缩端,用于在所述伸缩件的作用下夹持蛋盘或蛋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箱元件包括:
转运箱,所述转运箱的顶端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横轨元件的顶端;
四第三滑槽,若干所述第三滑槽开设于所述转运箱的侧壁,用于安装对应的所述第三升降元件;和/或
所述动力元件包括:
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底端与所述转运箱元件连接,用于在转动的情况下,带动所述转运箱元件沿所述横轨元件进行滑动;
两第一传动轮,两所述第一传动轮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两端,用于带动所述第一传动件进行转动;
第一动力电机,所述第一动力电机与一所述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和/或
所述第三升降元件包括:
两第二传动轮,两所述第二传动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转运箱元件的内部;
第二动力电机,所述第二动力电机设置于所述转运箱元件的内部,并与一所述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
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套设两所述第二传动轮设置,并与所述转运元件连接;和/或
所述转运元件包括:
转运件,所述转运件设置于所述转运箱元件的内部;
若干第二滑块,若干所述第二滑块设置于所述转运件的两侧壁,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转运箱元件的内部,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升降元件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三升降元件的作用下在所述转运箱元件的内部上下滑动;
传送件,所述传送件设置于所述转运件的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全自动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拨动单元,所述拨动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出端的两侧,且所述拨动单元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和/或
第四运输单元,所述第四运输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出端,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运输单元传送的蛋框;和/或
推送单元,所述推送单元的下端与所述第四运输单元的侧壁连接,用于将所述第四运输单元上的蛋框推到所述第二运输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单元包括:
两电机元件,两所述电机元件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出端的两侧,且两所述电机元件的输出端均位于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上方;
两拨片元件,两所述拨片元件的第一端对应设置于两所述电机元件的输出端,用于对所述蛋框进行限位或释放。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运输单元包括:
第四支撑架元件,所述第四支撑架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输出端;
第四运输元件,所述第四运输元件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撑架元件的顶端,用于转运蛋框。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转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单元包括:
第三气缸元件,所述第三气缸元件设置于所述第四运输单元的侧壁;
推板元件,所述推板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气缸元件的伸缩端;
第三监测元件,所述第三监测元件设置于所述推板元件朝向所述第二运输单元的一侧,用于检测所述第三运输单元的顶端是否有货物。
9.一种孵化***,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全自动转运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孵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孵化装置,所述孵化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全自动转运结构的所述第二转运单元和所述储蛋单元,所述孵化装置的外部设置有所述全自动转运结构的第一运输单元、平台单元、夹取单元、第一转运单元、第二运输单元、第三运输单元、拨动单元以及第四运输单元;和/或
冷藏装置,所述冷藏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全自动转运结构的所述第二转运单元和所述储蛋单元,所述冷藏装置的外部设置有所述全自动转运结构的第一运输单元、平台单元、夹取单元、第一转运单元、第二运输单元、第三运输单元、拨动单元以及第四运输单元。
CN202223381617.1U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全自动转运结构和孵化*** Active CN218909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81617.1U CN218909005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全自动转运结构和孵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81617.1U CN218909005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全自动转运结构和孵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09005U true CN218909005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48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81617.1U Active CN218909005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全自动转运结构和孵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090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14626A (zh) * 2022-12-16 2023-05-16 扬州晓知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种蛋/胚蛋全自动转运装置和种蛋/胚蛋孵化***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14626A (zh) * 2022-12-16 2023-05-16 扬州晓知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种蛋/胚蛋全自动转运装置和种蛋/胚蛋孵化***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46056B2 (ja) 植物栽培装置及び植物栽培システム
CN218909005U (zh) 一种全自动转运结构和孵化***
BR112020005211A2 (pt) criação de larvas de inseto
KR101591942B1 (ko) 버섯 재배장치
US11751516B2 (en) Method for the automated operation of a greenhouse, supply facility and automated greenhouse
CN116114626A (zh) 一种种蛋/胚蛋全自动转运装置和种蛋/胚蛋孵化***
CN210937124U (zh) 连续铝基粉末冶金烧结生产线
CN112400743B (zh) 一种动物育种用雏鸡饲养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8391602B (zh) 一种雏鸡性别识别***及其识别方法
KR20180064829A (ko) 곤충 사육시스템
CN210432503U (zh) 集装箱植物培育***
KR102250860B1 (ko) 버섯 재배장치
JP2008301727A (ja) 栽培ハウスにおける茸類の摘取りライン装置
JP2008104364A (ja) 植物生理管理装置
CN106729855B (zh) 一种文物熏蒸消毒输送***
CN107298255B (zh) 保鲜箱
CN115777971A (zh) 一种果冻自动杀菌、冷却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
CN206381409U (zh) 用于生物材料器皿的灭菌装置
CN213281138U (zh) 孵化***
CN115678755A (zh) 一种培养皿制备装置及使用方法
JP4169582B2 (ja) きのこ子実体の生育方法およびきのこ子実体の生育設備
CN114868651A (zh) 一种金线莲种植用幼苗培育装置
KR101786940B1 (ko) 순환식 버섯재배장치
JP4212343B2 (ja) きのこ栽培方法およびきのこ栽培設備
JP2681411B2 (ja) 植物試験栽培等用の薬液自動噴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