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9547U - 发热盘、容器和加热*** - Google Patents

发热盘、容器和加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9547U
CN218889547U CN202222714209.7U CN202222714209U CN218889547U CN 218889547 U CN218889547 U CN 218889547U CN 202222714209 U CN202222714209 U CN 202222714209U CN 218889547 U CN218889547 U CN 218889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heat
heating
coupler
connection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142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云
张智锋
陈志勇
周继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ark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ark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ark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ark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142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9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9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95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热盘、容器和加热***。发热盘包括第一发热体、第二发热体和第三发热体。其中,第一发热体通过第一供电发热,第二发热体和第三发热体通过第二供电发热。第一供电和第二供电中的一者为交流电,另一者为直流电。如此,使用三个发热体可以增加烧水壶的加热功率,提高烧水效率,减少烧水所需时间。将功率分布到三个发热体上,避免单个发热体功率过高,温度过热造成安全隐患,且直流跟交流分布在不同的发热体上,能够增加其安全性。

Description

发热盘、容器和加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到一种发热盘、容器和加热***。
背景技术
为了饮茶的方便,泡茶机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相关技术中,烧水壶的加热功率不够,导致烧水效率较低,烧水所需时间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发热盘、容器和加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发热盘,所述发热盘包括:第一发热体、第二发热体和第三发热体,所述第一发热体通过第一供电发热,所述第二发热体和所述第三发热体通过第二供电发热。所述第一供电和所述第二供电中,其中一者为交流电,另一者为直流电。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供电为交流电,所述第二供电为直流电。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功率和所述第三发热体的功率均小于所述第一发热体的功率,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功率和所述第三发热体的功率之和大于所述第一发热体的功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热体的功率为300W-2300W,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功率为300W-2000W,第三发热体的功率为300W-2000W。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热体、所述第二发热体和所述第三发热体围绕容器耦合器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发热体与容器耦合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发热体与所述容器耦合器的距离,所述第一发热体与所述容器耦合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发热体与所述容器耦合器的距离,所述第一发热体与所述容器耦合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发热体与所述容器耦合器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容器,所述容器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发热盘、容器耦合器和容器壳体,所述容器耦合器连接三个所述发热体,所述容器耦合器设置于所述容器壳体的底部,所述容器耦合器至少部分结构外露于所述容器壳体,所述容器耦合器能够用于连接底座,以从底座获取电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器耦合器包括多个连接环,至少一个所述连接环包括用于实现同一电连接功能的多个电连接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电连接体的接触面的宽度大于预设宽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宽度的取值范围为4毫米至9毫米。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环包括直流电连接环,所述直流电连接环的所述电连接体用于连接直流电。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器耦合器包括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第三连接环、第四连接环、第五连接环、第六连接环和第七连接环中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环的所述电连接体用于连接直流正极,所述第二连接环的所述电连接体用于连接直流负极,所述第三连接环的所述电连接体用于连接交流地线,所述第四连接环的所述电连接体用于连接交流火线,所述第五连接环的所述电连接体用于连接交流零线,所述第六连接环的所述电连接体用于连接储能电源供电线,所述第七连接环的所述电连接体用于连接通信信号线。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器能够放置在底座,所述底座在接收到交流电的情况下,所述底座的储能元件能够进行充电;在所述容器耦合器接收到底座输入的交流电情况下,所述发热盘利用交流电发热;在所述储能元件的电量大于预设电量的情况下,所述储能元件能够用于输出直流电至所述容器耦合器以使所述发热盘利用直流电发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器包括烧水壶。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加热***,所述加热***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容器和底座,所述底座用于放置所述容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包括泡茶机。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设有储能元件,所述储能元件用于提供第二供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发热盘、容器和加热***中,通过使用三根发热体以增加烧水壶的加热总功率,提高烧水效率,减少烧水所需时间,实现快速烧水。将功率分布到三个发热体上,避免单个发热体功率过高,温度过热造成安全隐患。直流跟交流分布在不同的发热体上,增加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容器底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热盘和容器耦合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耦合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热盘支架和支撑部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容器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了饮茶的方便,泡茶机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相关技术中,烧水壶的加热功率不够,导致烧水效率较低,烧水所需时间较长。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发热盘220,发热盘220包括:第一发热体2222、第二发热体2224和第三发热体2226,第一发热体2222通过第一供电发热,第二发热体2224和第三发热体2226通过第二供电发热。第一供电和第二供电中,其中一者为交流电,另一者为直流电。如此,使用三个发热体可以增加烧水壶的加热功率,提高烧水效率,减少烧水所需时间。将功率分布到三个发热体上,避免单个发热体功率过高,温度过热造成安全隐患,且直流跟交流分布在不同的发热体上,能够增加其安全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供电为交流电,第二供电为直流电。如此,采用直流电加交流电的方式供电,能够极大地提升发热体222供电的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发热体2224的功率和第三发热体2226的功率均小于第一发热体2222的功率,第二发热体2224的功率和第三发热体2226的功率之和大于第一发热体2222的功率。如此,将发热体222分开成三根发热体,在增加总功率的同时,能够避免单根发热体功率过高,实现快速烧水,且直流跟交流分布在不同的发热体上,亦能增加其安全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发热体2222的功率为300W-2300W,第二发热体2224的功率为300W-2000W,第三发热体2226的功率为300W-2000W。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发热体2222功率为2200W,第二发热体2224功率为1500W,第三发热体2226功率为900W,总功率达到4600W。如此,实现大功率快速烧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发热体2222、第二发热体2224和第三发热体2226围绕容器耦合器210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发热体2226与容器耦合器210的距离大于第二发热体2224与容器耦合器210的距离,第一发热体2222与容器耦合器210的距离大于第三发热体2226与容器耦合器210的距离,第一发热体2222与容器耦合器210的距离大于第二发热体2224与容器耦合器210的距离。如此,使较小功率的发热体在内,使较大功率的发热体在外,能够提高加热的效率。
请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容器200,容器200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发热盘220、容器耦合器210和容器壳体280,容器耦合器210连接三个发热体222,容器耦合器210设置于容器壳体280的底部,容器耦合器210至少部分结构外露于容器壳体280,容器耦合器210能够用于连接底座100,以从底座100获取电能。
请参阅图3,容器耦合器210包括耦合器主体212、发热盘支架214和支撑部216,耦合器主体212包括多个连接环322(耦合器主体212可以为图4的耦合器300),发热盘支架214能够用于与发热盘220连接,支撑部216设置在耦合器主体212和发热盘支架214之间,具体地,支撑部216正面和反面各有三个支撑脚,通过螺丝与发热盘支架214及耦合器主体212连接,支撑部216的尺寸小于耦合器主体212尺寸,在不改变耦合器主体212尺寸前提下,实现容器耦合器210与有多圈发热管的发热盘220连接。支撑部216朝向耦合器主体212的一面设有第七针铜环,第七针铜环延伸至耦合器主体212的中部,成为耦合器主体212的一环,为容器耦合器210增设一环。如此,可以对耦合器主体212增设一环实现DC连接供电,在现有的AC供电的基础上,为实现AC+DC供电提供可能性。
耦合器主体212用于连接底座100,具体地,耦合器主体212可以采用图4所示的耦合器300。耦合器300包括多个连接环322,至少一个连接环322包括用于实现同一电连接功能的多个电连接体3221,电连接体3221可以包括金属连接片,也即是说,同一环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金属连接片,一个作为备用。如此,即使有一个电连接体3221损坏,其他的电连接体3221也能保证耦合器300正常工作,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发热盘支架214的尺寸的取值范围为50毫米至59毫米。在小于50毫米时,发热盘支架214不能起到防干烧的效果,而在大于59毫米时,发热盘支架214会过多的占用空间,不利于拓宽发热盘220的尺寸。如此,发热盘支架214能够起到防干烧的效果,且便于发热盘220尺寸的拓宽。在一个实施例中,发热盘支架214的尺寸范围为50毫米至56.5毫米。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发热盘支架214的尺寸小于支撑部216的尺寸,支撑部216的尺寸小于耦合器主体212的尺寸。具体地,在相关技术中,发热盘支架的尺寸为60mm,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通过缩小发热盘支架214的尺寸,发热盘支架214的尺寸可以达到50mm-59mm,而在50mm以下,发热盘支架214将不能起到防干烧的效果,故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发热盘支架214的尺寸范围为50mm-59mm。如此,在保证预留空间充足的同时,可以将发热盘220和耦合器主体212固定在容器200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支撑部216包括第一支撑脚2161,第一支撑脚2161连接耦合器主体212。具体地,第一支撑脚2161通过固定件连接耦合器主体212,固定件包括螺丝和螺钉。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支撑部216包括第二支撑脚2163,第二支撑脚2163连接发热盘支架214。具体地,第二支撑脚2163通过固定件连接发热盘支架214,固定件包括螺丝和螺钉。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支撑部216朝向耦合器主体212的一面设有电连接件,电连接件延伸至耦合器主体212的中部以作为连接环322。具体地,电连接件包括第七针铜环。如此,作为耦合器主体212的一环,为容器耦合器210增设一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发热盘支架214上设置有防干烧弹片2142,支撑部216上设置有防干烧装置2165、相互连接的第一信号弹片2167和第二信号弹片2169,在发热盘220处于过温状态时,防干烧弹片2142能够发生形变以带动防干烧装置2165发生位移,并触发防干烧装置2165的按键,防干烧装置2165位移时压迫第一信号弹片2167以使得第一信号弹片2167和第二信号弹片2169断开连接,进而触发断电保护。具体地,当容器200内的水量过少时,发热体220温度会迅速上升,当温度快速上升到过温状态(例如100度以上)时,防干烧弹片2142受急热会变形并反向弯曲,从而带动防干烧装置2165发生位移,防干烧装置2165压迫与之相接触的陶瓷杆2166,陶瓷杆2166往下移动顶开下方的第一信号弹片2167以使得第一信号弹片2167和第二信号弹片2169断开连接,主板收到信号弹片断开的信息就会停止给容器200的发热体220供电,达到防干烧的目的。第一信号弹片2167和第二信号弹片2169通过导线分别与耦合器主体212的一个连接环322连接,具体地,第一信号弹片2167和第二信号弹片2169中的一者连接耦合器主体212的第四连接环3226,即连接交流火线,另一者连接耦合器主体212的第五连接环3227,即连接交流零线。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弹片2167和第二信号弹片2169为可变形的铜质弹片,第一信号弹片2167受陶瓷杆2166压迫后会发生变形,并与第二信号2169弹片断开连接。发热盘220的过热状态信息通过第一信号弹片2167和第二信号弹片2169传递至连接环322。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发热盘支架214上可以设置多个防干烧弹片2142,对应地,支撑部216上可以设置有多个防干烧装置2165、多组相互连接的第一信号弹片2167和第二信号弹片2169,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如图5所示,发热盘支架214上可以设置有两个防干烧弹片2142。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电连接体3221的接触面的宽度大于预设宽度。电连接体3221的接触面的宽度为接触面在耦合器300水平方向上的宽度。
如此,耦合器300单个金属连接片的接触面变大,也即是说,耦合器300接触面的增大,使得耦合器300可承受大电流,而且电阻变小,有利于降低通电时金属连接片的温度,提高耦合器300电接触的可靠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预设宽度的取值范围为4毫米至9毫米。在一个实施例中,耦合器300金属连接片接触面的尺寸增加到8mm。连接片接触面增大,继而可承受大电流,且电阻变小,有利于降低通电时金属连接片的温度,提高电接触的可靠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连接环322包括直流电连接环3222,直流电连接环3222的电连接体用于连接直流电。如此,耦合器300新增一环(直流电连接环3222),用于实现连接直流电DC输出。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耦合器300包括第一连接环3223、第二连接环3224、第三连接环3225、第四连接环3226、第五连接环3227、第六连接环3228和第七连接环3229中的至少两个,第一连接环3223的电连接体3221用于连接直流正极,第二连接环3224的电连接体3221用于连接直流负极,第三连接环3225的电连接体3221用于连接交流地线,第四连接环3226的电连接体3221用于连接交流火线,第五连接环3227的电连接体3221用于连接交流零线,第六连接环3228的电连接体3221用于连接储能电源供电线,第七连接环3229的电连接体3221用于连接通信信号线。具体地,储能电源供电线用于给电水壶的水位检测板供应电能。如此,采用“直流电DC+交流电AC”大功率供电,加热***1000可以利用储能元件以及市电同时供电,大大提高了功率,加热***1000请参阅图2。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底座100包括壳体110和设于壳体110的第一底座耦合器120,第一底座耦合器120采用上述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耦合器30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底座100还包括供电接口,供电接口连接第一底座耦合器120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环322,供电接口包括交流电接口或直流电接口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供电接口用于提供给耦合器300电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底座100还包括储能模块,储能模块连接第一底座耦合器120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环322。具体地,储能模块作为辅助电源和紧急动力源,能够保证电路中各器件的正常运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底座100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连接第一底座耦合器120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环322。具体地,控制模块用于给控制第一底座耦合器120运作的器件提供电能。如此,能够合理地为电路上的每一个器件分配电能,提高***运作的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底座100还包括第二底座耦合器130,壳体110包括承载面112,承载面112为四边形,第一底座耦合器120设置于承载面112的第一容器放置区域1122,第一容器放置区域1122用于放置第一容器400,第二底座耦合器130设置于承载面112的第二容器放置区域1124,第二容器放置区域1124用于放置第二容器400,第一容器放置区域1122包括第一中心点11222,第二容器放置区域1124包括第二中心点11242;第一中心点11222和第二中心点11242所在的连接线与承载面112的长边呈预设夹角,预设夹角大于零度。如此,设定第一中心点11222和第二中心点11242的连接线与承载面112的长边呈预设夹角,相较于第一中心点11222和第二中心点11242的连接线与承载面112的长边平行而言,更加合理地利用了承载面112的面积,拓展了放置区域的直径范围,可以加宽容器的宽度,使容器的容量增加。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预设夹角的可选取值范围为5度至35度。如此,可以更好地拓宽放置区域的直径范围,从而便于加宽容器的宽度,使容器的容量增加。具体地,在预设夹角小于5度的情况下,第一中心点11222和第二中心点11242的连接线与承载面112的长边接***行,使得放置区域的直径范围太小。在预设夹角大于35度的情况下,容器放置区域过于靠近承载面112边线,不利于放置容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预设夹角的取值范围为10度至20度。如此,在预设夹角的取值范围为10度至20度的情况下,放置区域的直径范围较大,并且放置区域和承载面112边线的距离适中,使容器的放置始终保持在承载面112的边线以内,从而便于加宽容器的宽度,使容器的容量增加。在保证容器容量得到扩大的同时,可以防止容器悬于承载面112边线以外,以降低因触碰而使容器跌落的风险。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中心点11222和第二中心点11242之间距离的范围为150毫米至200毫米在第一中心点11222和第二中心点11242之间距离小于150毫米时,过于靠近,容易使得容器相互挤压而无法同时放置。在第一中心点11222和第二中心点11242之间距离大于200毫米时,第一容器放置区域1122与第二容器放置区域1124过于远离,容易使得放置的容器悬于承载面112边线以外而存在容器跌落的风险。第一中心点11222和第二中心点11242之间距离的范围为150毫米至200毫米,能够在保证第一容器400和第二容器500的容量的同时,使得两个容器能够正常放置在容器放置区域上,以及不超过承载面112边线,降低因触碰而致容器跌落的风险。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中心点11222位于承载面112两条长边的中间平行线的下方,第二中心点11242位于承载面112两条长边的中间平行线或其上方。
如此,第一容器放置区域1122和第二容器放置区域1124可以充分利用承载面112的纵向面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100包括第一耦合器120和第二耦合器130中的至少一者,第一耦合器120设置在第一容器放置区域1122,第二耦合器130设置在第二容器放置区域1124,第一耦合器120能够用于耦合第一容器400以使得第一容器400放置在第一容器放置区域1122,第二耦合器130能够用于耦合第二容器500以使得第二容器500放置在第二容器放置区域1124。
如此,第一容器400可以通过第一耦合器120放置在第一容器放置区域1122,第二容器500可以通过第二耦合器130放置在第二容器放置区域1124。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耦合器120和第二耦合器130的使用可以交叉,第一耦合器120不仅可以耦合第一容器400,还可以耦合第二容器500,第二耦合器130不仅可以耦合第二容器500,还可以耦合第一容器40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耦合器120包括提供加热供电的接口,提供加热供电的接口可以包括交流电接口和直流电接口中的至少一种,第一耦合器120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信号接口和重量传感信号接口中的至少一种。第二耦合器130包括提供加热供电的接口,提供加热供电的接口可以包括交流电接口和直流电接口中的至少一种,第二耦合器130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信号接口和重量传感信号接口中的至少一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耦合器120可以包括交流电接口和直流电接口,第一容器400内置可以对应交流电的第一加热丝和对应直流电的第二加热丝,而上述第一中心点11222和第二中心点11242的连接线与承载面112的长边呈预设夹角为加宽第一容器400的宽度提供可能性,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以在不增大底座100尺寸的同时,实现第一容器400利用交流电和/或直流电加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底座100可以包括第一加热面板和第二加热面板中的至少一者,第一加热面板设置在第一容器放置区域1122,第二加热面板设置在第二容器放置区域1124。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容器放置区域1122用于加热或提供加热的电能,第二容器放置区域1124用于加热或提供加热的电能;第一容器400为烧水壶,第二容器500为消毒壶。烧水壶用于加热,消毒壶用于消毒,如此,可以提高用水的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容器500为保温壶,用于存放加热后的水,使其恒温存放。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底座100还包括控制板150,承载面112还包括控制板设置区域1126,控制板设置区域1126用于设置控制板150。如此,能够对泡茶机1000的功能操作进行全局式控制,简化操作流程。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板150设置在底座100的上面或侧面,两处均可完成对泡茶机1000的功能操作。控制板150通过设置一个或多个功能按键来操作泡茶机1000,功能按键包括煮水按键、冲泡按键、温度按键、保温按键、制冷按键,煮水按键用以给容器加热,冲泡按键用以取水,温度按键用以调节所注水的温度,保温按键用以给容器加热使其保持恒温状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板150为四边形,控制板150的长边与承载面112的短边平行。如此,符合使用者的操作***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底座100还包括出水装置140,承载面112包括出水装置设置区域1128,出水装置设置区域1128用于设置出水装置140。承载面112的出水装置设置区域1128开设有安装槽,出水装置140安装在安装槽中,并通过螺合、卡合、粘接等方式进行固定。如此,能够实现从取水到用水的一体化操作,无需借助其他方式给第一容器400和第二容器500注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出水装置140设置在底座100的上面或侧面。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中心点11222位于承载面112两条长边的中间平行线的下方,第二中心点11242位于承载面112两条长边的中间平行线或其上方。此时,出水装置140可以设置在承载面112两条长边的中间平行线的上方且更接近第一容器放置区域1122一侧。如此,可以利用承载面112因第一容器放置区域1122和第二容器放置区域1124错开上下放置而空余的区域,承载面112的结构设计更加紧凑。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出水装置140包括出水口142,出水口142能够活动设置,出水口142能够分别活动至第一容器放置区域1122的上方和第二容器放置区域1124的上方。出水口自动化式地为第一容器400和第二容器500注水,去掉了人工取水的步骤,提高了取水的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出水口142可手动拨至第一容器400和第二容器500的注水口上方,进行取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出水口142以弧形的运动路线分别活动至第一容器放置区域1122的上方和第二容器放置区域1124的上方,出水口142拥有一个支点,使用者使用第一容器400进行取水操作,且出水口142置于第二容器500上方时,出水口142将围绕此支点做旋转操作,当出水口142置于左边容器上方时,运动轨迹为逆时针,运动方向为自右向左,当出水口142置于右边容器上方时,运动轨迹为顺时针,运动方向为自左向右,完成出水操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100仅有两个容器放置区域,两个容器放置区域为第一容器放置区域1122和第二容器放置区域1124。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承载面112为矩形。如此,能够在保证承载面112面积的同时,还能保证一定的美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承载面112为正方形,承载面112的长边为正方形任意一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容器200能够放置在底座100上,底座100在接收到交流电的情况下,底座100的储能元件能够进行充电;在容器耦合器210接收到底座100输入的交流电情况下,发热盘220利用交流电发热;在储能元件的电量大于预设电量的情况下,储能元件能够用于输出直流电至容器耦合器210以使发热盘220利用直流电发热。具体地,接入AC交流电(例如市电)时,AC正常的情况下,用户启动加热,继而使用交流电工作,利用AC供电发热,且AC可以对底座100的储能元件进行充电,当底座100的储能元件的电量满足要求后,就可以启动大功率加热,此时将会使用交流电加直流电的方式工作。如此,实现大功率加热。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6,容器200包括容器本体230和容器把手240,容器把手240包括第一柄体241和第二柄体242,容器本体230与第一柄体241连接;第一柄体241和第二柄体242中的一者设有凹陷部243,另一者设有突出部244,突出部244能够收容在凹陷部243内以实现第一柄体241和第二柄体242的连接。如此,第一柄体241和第二柄体242通过卡合的方式连接,使连接更加稳固且更加美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柄体241用于实现第二柄体242与容器本体230的连接,第二柄体242用于用户握持。具体地,第一柄体241与容器本体230相连接,第二柄体242与第一柄体241连接。如此,以实现容器把手240的安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突出部244的长度属于既定范围5mm-100mm。在一个实施例中,突出部244的长度为80mm,突出部244用于嵌入第一柄体241或第二柄体242的凹陷部,以实现第一柄体241和第二柄体242的连接。如此,使突出部244的长度处于既定范围内,能够确保突出部244在大于5mm起到固定作用的前提下,且存在一个上限值100mm,此处该上限值受限于容器200的尺寸。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柄体241或第二柄体242包括前壳245,前壳245包括突出部244,容器200还包括固定件250,突出部244和凹陷部243均包括固定孔,固定件250穿设于固定孔中以实现第一柄体241与第二柄体242连接。具体地,固定件250置于容器本体230的表面,用以实现容器本体230、第一柄体241和第二柄体242三者的连接。如此,能使连接更加稳固。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柄体241或第二柄体242还包括后壳246,后壳246与前壳245连接且后壳246覆盖固定件250。在一个实施例中,后壳246通过卡合的方式嵌入第一柄体241或第二柄体242的前壳,以实现二者的连接。如此,使后壳246覆盖固定件250,能够隐藏第一柄体241和第二柄体242的连接细节,使连接更加美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前壳245和后壳246的连接包括卡接、过盈配合、粘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前壳245和后壳246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前壳245和后壳246中的一者包括凹陷区,另一者包括突出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固定件250包括螺丝、螺钉。具体地,第一柄体241和第二柄体242中的至少一者包括螺合部,如螺纹孔,以实现和固定件250的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容器200还包括顶盖260,请参阅图6和图7,顶盖260包括顶盖本体262和顶盖把手264,顶盖本体262具有连接孔2622,顶盖把手264包括连接部2641和固定部2643,连接部2641穿过连接孔2622中并与固定部2643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孔2622置于顶盖本体262的中心,连接部2641与固定部2643为中心镂空的状态,如顶盖把手264的进水通道呈漏斗状,即上边的宽度大于下边的宽度,且可以通过水流。如此,能提高打开容器200时的速度以及舒适度,且便于进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固定部2643包括螺母。具体地,连接部2641包括螺丝或者螺钉,用以连接固定部2643。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顶盖本体262包括顶盖盖体2624和顶盖支架2626,顶盖支架2626与顶盖盖体2624连接。具体地,顶盖支架2626与容器本体230相连接,继而实现顶盖本体262与容器本体230的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容器200还包括顶盖260,顶盖260包括顶盖本体262和顶盖把手264,顶盖本体262连接顶盖把手264,顶盖把手264具有镂空部,镂空部用于供用户抓握。具体地,镂空部的区域为开放或闭合的状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容器200包括顶盖把手264,顶盖把手264包括顶盖把手下盖2647和顶盖把手上盖2649,顶盖把手上盖2649与顶盖把手下盖2647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顶盖把手上盖2649和顶盖把手下盖2647通过卡接、过盈配合、粘接的方式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容器200还包括顶盖260,顶盖260设有通孔266,通孔266用于进水。具体地,通孔266设置于连接孔2622的中心,或连接孔2622以外的区域。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柄体241包裹并嵌入容器本体23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容器本体230形成有凹槽232,第一柄体241包括结合部2412,结合部2412环绕容器本体230并嵌入凹槽232内。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部2412通过过盈配合或卡接的方式嵌入凹槽232内,以实现第一柄体241和容器本体230的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容器200还包括容器出水口270,以使得容器200在闭合的状态下,仍能完成出水操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容器200包括烧水壶。具体地,烧水壶可用于实现加热和保温的操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容器200包括消毒壶。具体地,消毒壶可用于实现消毒操作,亦可用于加热和保温。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加热***1000,加热***1000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容器200和底座100,底座100用于放置容器200。底座100和容器200中的一者设有第一耦合器,另一者设有第二耦合器,第一耦合器用于连接第二耦合器,第一耦合器采用上述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耦合器30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耦合器包括多个金属环,金属环用于连接第一耦合器中连接环322的电连接体3221。如此,通过设置第一耦合器和第二耦合器,能够使容器200放置在底座100上,继而完成相关的加热操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加热***1000包括泡茶机。具体地,泡茶机为一种包括底座100、烧水壶和消毒壶的泡茶设备,能够完成加热、保温、消毒的操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加热***1000包括电热水壶,具体地,电热水壶能够用于实现加热的操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底座100设有储能元件,储能元件用于提供第二供电。具体地,储能元件作为辅助电源和紧急动力源,用于提供交流电或直流电。如此,能够保证电路中各器件的正常运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发热盘220、容器200和加热***1000中,通过使用三根发热体222以增加烧水壶的加热总功率,提高烧水效率,减少烧水所需时间,实现快速烧水。将功率分布到三个发热体222上,避免单个发热体222功率过高,温度过热造成安全隐患,且直流跟交流分布在不同的发热体222上,能够增加其安全性。
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包括固定连接,也可以包括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包括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包括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7)

1.一种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包括:
第一发热体,所述第一发热体通过第一供电发热;
第二发热体;
第三发热体,所述第二发热体和所述第三发热体通过第二供电发热;
所述第一供电和所述第二供电中,其中一者为交流电,另一者为直流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为交流电,所述第二供电为直流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功率和所述第三发热体的功率均小于所述第一发热体的功率,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功率和所述第三发热体的功率之和大于所述第一发热体的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体的功率为300W-2300W,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功率为300W-2000W,第三发热体的功率为300W-2000W。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体、所述第二发热体和所述第三发热体围绕容器耦合器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发热体与所述容器耦合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发热体与所述容器耦合器的距离,所述第一发热体与所述容器耦合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发热体与所述容器耦合器的距离,所述第一发热体与所述容器耦合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发热体与所述容器耦合器的距离。
7.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发热盘、容器耦合器和容器壳体,所述容器耦合器连接三个所述发热体,所述容器耦合器设置于所述容器壳体的底部,所述容器耦合器至少部分结构外露于所述容器壳体,所述容器耦合器能够用于连接底座,以从底座获取电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耦合器包括多个连接环,至少一个所述连接环包括用于实现同一电连接功能的多个电连接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电连接体的接触面的宽度大于预设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宽度的取值范围为4毫米至9毫米。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包括直流电连接环,所述直流电连接环的所述电连接体用于连接直流电。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耦合器包括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第三连接环、第四连接环、第五连接环、第六连接环和第七连接环中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环的所述电连接体用于连接直流正极,所述第二连接环的所述电连接体用于连接直流负极,所述第三连接环的所述电连接体用于连接交流地线,所述第四连接环的所述电连接体用于连接交流火线,所述第五连接环的所述电连接体用于连接交流零线,所述第六连接环的所述电连接体用于连接储能电源供电线,所述第七连接环的所述电连接体用于连接通信信号线。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能够放置在底座,所述底座在接收到交流电的情况下,所述底座的储能元件能够进行充电;在所述容器耦合器接收到底座输入的交流电情况下,所述发热盘利用交流电发热;在所述储能元件的电量大于预设电量的情况下,所述储能元件能够用于输出直流电至所述容器耦合器以使所述发热盘利用直流电发热。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烧水壶。
15.一种加热***,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包括权利要求7-14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和底座,所述底座用于放置所述容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加热***,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包括泡茶机。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加热***,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储能元件,所述储能元件用于提供第二供电。
CN202222714209.7U 2022-09-30 2022-09-30 发热盘、容器和加热*** Active CN218889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4209.7U CN218889547U (zh) 2022-09-30 2022-09-30 发热盘、容器和加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4209.7U CN218889547U (zh) 2022-09-30 2022-09-30 发热盘、容器和加热***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9547U true CN218889547U (zh) 2023-04-21

Family

ID=85999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14209.7U Active CN218889547U (zh) 2022-09-30 2022-09-30 发热盘、容器和加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95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B2536000A (en) An electric liquid heating appliance
CN218889547U (zh) 发热盘、容器和加热***
CN209121865U (zh) 一种分体式电热锅
JP5019871B2 (ja) コードレスアンカ
CN201445325U (zh) 分离式电饭煲
CN115530613A (zh) 发热盘、容器和加热***
CN202681630U (zh) 一种电水壶
CN218889545U (zh) 容器耦合器、容器和加热***
CN203207778U (zh) 一种电锅
CN211049141U (zh) 一种加热杯及其加热控制电路
CN202567506U (zh) 一种温控水杯
CN200994723Y (zh) 用usb电源供电的保温座
CN101675864A (zh) 一种利用usb口加热的保温座
CN201157272Y (zh) 一种具有提醒功能的电饭锅
CN214626438U (zh) 一种户外便携式热饮装置
CN220308952U (zh) 一种暖奶器
CN217792599U (zh) 一种通用型电加热装置
CN204683366U (zh) 一种usb供电的便携式加热器
CN203704064U (zh) 一种电陶炉电源线的收纳结构
CN209153169U (zh) 一种具有可移动内杯的电热壶
CN220988465U (zh) 一种可换电池的热水壶
CN210169630U (zh) 一种恒温充电茶盘
CN210801296U (zh) 一种具有隐藏式结构的电磁灶
CN212853268U (zh) 一种电锅加热底座
CN214341748U (zh) 玻璃电水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