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54651U - 一种底部安装模压地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底部安装模压地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54651U
CN218754651U CN202223144921.4U CN202223144921U CN218754651U CN 218754651 U CN218754651 U CN 218754651U CN 202223144921 U CN202223144921 U CN 202223144921U CN 218754651 U CN218754651 U CN 218754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floor
assembling
floor body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449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禹门
陈寅领
王琛
徐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gang Lifting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gang Lifting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gang Lifting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gang Lifting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4492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54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54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54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底部安装模压地板,设置于司机室,司机室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框架,底部安装模压地板覆盖在底部框架上;包括地板本体,在地板本体上设置有沿其边沿设置的装配部,且装配部向外延伸;所述地板本体和装配部一体化设计;在本实用新型中,地板本体上设置有沿其边沿设置的装配部,通过装配部的设置实现地板的装配;同时地板本体和装配部一体化设计,使得地板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更高;同时一体化设计的地板本体和装配部,在制造时采用一体冲压成型,省去了更多的生产工序使得制造更为方便且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一种底部安装模压地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械的设计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底部安装模压地板。
背景技术
司机室是起重、运输机械中保证司机安全作业的重要部件,广泛用于装箱起重机、卸船机、轮胎港口门座起重机、浮式起重机、岸边集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装船机、冶金用桥式起重机、通用桥式起重机和塔式起重机等各种起重、运输机械;司机位于司机室内对机械进行操控。
一般情况下,司机室的地板采用多个小板拼接组合的形式组成,进而便于司机室内部的走线,同时也使得地板的安装较为方便快捷;但是相对而言,由于司机室的地板采用多个小板拼接组合的形式形成,那么小板之间拼接处的强度显然是没有其他地方的强度高;而司机在司机室内进出走动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小板偏移或是小板之间拼接处形变的情况,影响到地板整体的强度,甚至可能影响到司机室地板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地板强度更高且安全性更高的一种底部安装模压地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底部安装模压地板,设置于司机室,司机室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框架,底部安装模压地板覆盖在底部框架上;包括地板本体,在地板本体上设置有沿其边沿设置的装配部,且装配部向外延伸;所述地板本体和装配部一体化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部呈阶梯状;装配部向外延伸的同时,向地板本体的下表面延伸;所述装配部包围形成装配空间;底部框架处于装配空间内,并且底部框架与地板本体的下表面接触或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部包括左装配部、右装配部、前装配部和后装配部,其中左装配部和右装配部分别设置于地板本体的左右两侧,前装配部和后装配部分别设置于地板本体的前后两端;后装配部与相邻的左装配部和右装配部连接,前装配部与相邻的左装配部和右装配部连接。
进一步的,左装配部、右装配部、前装配部和后装配部均包括衔接件和延展件;所述衔接件的一侧与地板本体的边沿连接,衔接件的另一侧向地板本体的下方且与延展件的一侧连接;延展件的另一侧朝向远离地板本体的方向延伸;在各装配部中,相邻装配部的衔接件和延展件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在地板本体上设置有装配豁口,并在司机室内设置有与装配豁口配合的装配块;所述装配豁口对应设置于前装配部与左装配部的交界处和前装配部与右装配部的交界处;后装配部的衔接件与左装配部的衔接件和右装配部的衔接件连接;后装配部的延展件与左装配部的延展件和右装配部的延展件连接;在装配豁口内还设置有过度件,前装配部与左装配部交界处装配豁口内的过度件与前装配部的衔接件和左装配部的衔接件连接,前装配部与右装配部交界处装配豁口内的过度件与前装配部的衔接件和右装配部的衔接件连接。
进一步的,在地板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下凹的主走线槽和凸起的加强筋;
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且相邻加强筋之间通过加强筋和地板本体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形成辅助走线槽;相邻加强筋之间设置有与辅助走线槽相通的辅助走线开口,辅助走线开口朝向主走线槽。
进一步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覆盖在地板本体上表面;在安装板上设置有走线通过开口,所述走线通过开口对应走线槽设置,供走线槽从走线通过开口露出且通过。
进一步的,主走线槽包括第一走线区域和第二走线区域,其中第二走线区域对应各加强筋之间的辅助走线槽设置,且辅助走线开口朝向第二走线区域;第一走线区域对应走线通过开口设置,安装板覆盖在地板本体上表面时安装板将第二走线区域遮蔽。
进一步的,还包括加固架,所述加固架包括上加固部、加固衔接部和下加固部,上加固部的一侧与加固衔接部的一侧连接,加固衔接部的另一侧与下加固部的一侧连接;上加固部、加固衔接部和下加固部包围形成加固安装空间;上加固部和下加固部远离加固衔接部的一侧设置有加固开口,加固架通过加固开口实现与底部框架和地板本体的配合;上加固部与地板本体的上表面或是装配部的上表面配合;下加固部与底部框架的下表面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架与后装配部、左装配部和右装配部配合;后装配部、左装配部和右装配部的衔接件包括第一衔接板和第二衔接板,所述第一衔接板的一侧与地板本体连接,第一衔接板的另一侧与第二衔接板的一侧连接,第二衔接板的另一侧与延展件连接;第一衔接板的上表面与地板本体的上表面处于不同高度,进而形成固定槽,在后装配部、左装配部和右装配部与加固架配合时,上加固部处于固定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实用新型中,地板本体上设置有沿其边沿设置的装配部,通过装配部的设置实现地板的装配;同时地板本体和装配部一体化设计,使得地板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更高;同时一体化设计的地板本体和装配部,在制造时采用一体冲压成型,省去了更多的生产工序使得制造更为方便且成本更低。
在本实用新型中,装配部包围形成装配空间,且底部框架处于装配空间内,通过底部框架和装配空间的配合限定地板本体的位置,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地板的装配更为牢固稳定,避免地板本体出现偏移的情况,也使得司机在司机室的活动更为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中,相邻的装配部之间相互连接,提升了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装配部包括衔接件和延展件且相邻装配部的衔接件和延展件相互连接,使得地板整体的结构强度更高,也使得地板与底部框架之间的装配更为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装配豁口的设置避免地板本体与司机室内部其他部件之间出现物理干涉,导致装配困难;同时装配豁口与装配块的配合使得地板本体的装配更为稳定;左装配部和右装配部通过衔接件与前装配部连接,进一步的提升地板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地板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主走线槽和加强筋;通过主走线槽的设置便于司机室的底部进行走线;加强筋的设置不仅提升了地板本体的强度,还形成了能够辅助司机室布线、走线的辅助走线槽;辅助走线开口朝向主走线槽,便于线材的分布设置。
在采用多个小板拼接组合形成的地板中,整体的走线槽大多也是拼接而成,那么当出现小板偏移或是小板之间拼接处形变的情况时,极易对线材造成损伤;而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地板在制造时采用一体冲压成型,因此主走线槽也是同步成型的;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走线槽能够很好保护其内部的线材,避免线材受损。
在本实用新型中,主走线槽包括第一走线区域和第二走线区域,而第一走线区域对应走线通过开口设置,使得需要露出的线材可从走线通过开口露出,并与设备进行连接;而安装板覆盖在地板本体上表面时安装板将第二走线区域遮蔽,使得无需露出的线材部分能够受到很好的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中,加固架的设置使得地板本体与底部框架之间的配个更为牢固稳定,也更为紧密。
在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槽的设置使得后装配部、左装配部和右装配部与加固架配合时,上加固部的所在位置得到进一步的限定,不仅使得加固架的装配更为稳定;还使得加固架在装配时存在参照,使得加固架的装配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司机室整体正面的结构图。
图2为司机室整体反面的结构图。
图3为侧板剖面图。
图4为底部框架、侧板、加固架、安装板配合处的剖面图。
图5为前侧板的结构图。
图6为右侧板内板的结构图。
图7为后侧板内板的结构图。
图8为底部框架、地板、加固架、安装板配合的结构图。
图9为地板、安装板配合的结构图。
图10为图9下表面的结构图。
图11为配合部所在处的结构图。
图12为安装板的结构图。
图13为加固架的结构图。
图14为地板的结构图。
图15为图14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16为固定槽处结构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中标号:
1.厢体;2.底部框架;3.地板;4.加固架;5.安装板;11.侧板;12.顶板;13.配合部;14.前侧板;15.后侧板;16.左侧板;17.右侧板;18.内板;19.外板;20.配合加强件;21.加强安装杆;22.底部视窗;23.阻挡栅栏;31.地板本体;32.装配部;33.装配空间;34.衔接件;35.延展件;36.装配豁口;37.过度件;41.上加固部;42.加固衔接部;43.下加固部;44.加固开口;45.加固安装空间;51.走线通过开口;111.上视窗;112.下视窗;113.视窗安装口;114.合页;115.走线通孔;116.空调安装支架;117.开门;118.线束通过孔;311.加强筋;312.辅助走线槽;313.辅助走线开口;314.主走线槽;315.第一走线区域;316.第二走线区域;321.左装配部;322.右装配部;323.前装配部;324.后装配部;341.第一衔接板;342.第二衔接板;343.固定槽;351.第一加强筋;352.第二加强筋;353.第三加强筋;354.第四加强筋;355.第五加强筋;356.第六加强筋;357.第七加强筋;358.第八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9-10、14-17所示,一种底部安装模压地板3,设置于司机室,司机室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框架2,底部安装模压地板3覆盖在底部框架2上;包括地板本体31,在地板本体31上设置有沿其边沿设置的装配部32,且装配部32向外延伸;所述地板本体31和装配部32一体化设计;在本实用新型中,地板本体31上设置有沿其边沿设置的装配部32,通过装配部32的设置实现地板3的装配;同时地板本体31和装配部32一体化设计,使得地板3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更高;同时一体化设计的地板本体31和装配部32,在制造时采用一体冲压成型,省去了更多的生产工序使得制造更为方便且成本更低。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装配部32呈阶梯状;装配部32向外延伸的同时,向地板本体31的下表面延伸;所述装配部32包围形成装配空间33;底部框架2处于装配空间33内,并且底部框架2与地板本体31的下表面接触或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装配部32包围形成装配空间33,且底部框架2处于装配空间33内,底部框架2与地板本体31的下表面连接;通过底部框架2和装配空间33的配合限定地板本体31的位置,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地板3的装配更为牢固稳定,避免地板本体31出现偏移的情况,也使得司机在司机室的活动更为安全;而装配部32向外延伸的同时,向地板本体31的下表面延伸,不仅可以形成装配空间33提升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强度,还可以通过向外延伸的部分与底部框架2进行安装配合,进一步的提升装配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配部32包括左装配部321、右装配部322、前装配部323和后装配部324,其中左装配部321和右装配部322分别设置于地板本体31的左右两侧,前装配部323和后装配部324分别设置于地板本体31的前后两端;后装配部324与相邻的左装配部321和右装配部322连接,前装配部323与相邻的左装配部321和右装配部322连接;相邻的装配部32之间相互连接,提升了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左装配部321、右装配部322、前装配部323和后装配部324均包括衔接件34和延展件35;所述衔接件34的一侧与地板本体31的边沿连接,衔接件34的另一侧向地板本体31的下方且与延展件35的一侧连接;延展件35的另一侧朝向远离地板本体31的方向延伸;在各装配部32中,相邻装配部32的衔接件34和延展件35相互连接;相邻的装配部32之间相互连接,提升了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地板本体31上设置有装配豁口36,装配豁口36的设置避免地板本体31与司机室内部其他部件之间出现物理干涉,导致装配困难;在司机室内设置有与装配豁口36配合的装配块,装配豁口36与装配块的配合使得地板本体31的装配更为稳定;后装配部324的衔接件34与左装配部321的衔接件34和右装配部322的衔接件34连接;后装配部324的延展件35与左装配部321的延展件35和右装配部322的延展件35连接;在装配豁口36内还设置有过度件37,前装配部323与左装配部321交界处装配豁口36内的过度件37与前装配部323的衔接件34和左装配部321的衔接件34连接,前装配部323与右装配部322交界处装配豁口36内的过度件37与前装配部323的衔接件34和右装配部322的衔接件34连接;左装配部321和右装配部322通过衔接件34与前装配部323连接,进一步的提升地板3的结构强度。
在地板本体31的上表面设置有下凹的主走线槽314和凸起的加强筋311;通过主走线槽314的设置便于司机室的底部进行走线;所述加强筋311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且相邻加强筋311之间通过加强筋311和地板本体31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形成辅助走线槽312;相邻加强筋311之间设置有与辅助走线槽312相通的辅助走线开口313,辅助走线开口313朝向主走线槽314,便于线材的分布设置;加强筋311的设置不仅提升了地板本体31的强度,还形成了能够辅助司机室布线、走线的辅助走线槽312;在采用多个小板拼接组合形成的地板3中,整体的走线槽大多也是拼接而成,那么当出现小板偏移或是小板之间拼接处形变的情况时,极易对线材造成损伤;而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地板3在制造时采用一体冲压成型,因此主走线槽314也是同步成型的;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走线槽314能够很好保护其内部的线材,避免线材受损。
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覆盖在地板本体31上表面;在安装板5上设置有走线通过开口51,所述走线通过开口51对应走线槽设置,供走线槽从走线通过开口51露出且通过;主走线槽314包括第一走线区域315和第二走线区域316,其中第二走线区域316对应各加强筋311之间的辅助走线槽312设置,且辅助走线开口313朝向第二走线区域316;第一走线区域315对应走线通过开口51设置,安装板5覆盖在地板本体31上表面时安装板5将第二走线区域316遮蔽;主走线槽314包括第一走线区域315和第二走线区域316,而第一走线区域315对应走线通过开口51设置,使得需要露出的线材可从走线通过开口51露出,并与设备进行连接;而安装板5覆盖在地板本体31上表面时安装板5将第二走线区域316遮蔽,使得无需露出的线材部分能够受到很好的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固架4,所述加固架4包括上加固部41、加固衔接部42和下加固部43,上加固部41的一侧与加固衔接部42的一侧连接,加固衔接部42的另一侧与下加固部43的一侧连接;上加固部41、加固衔接部42和下加固部43包围形成加固安装空间45;上加固部41和下加固部43远离加固衔接部42的一侧设置有加固开口44,加固架4通过加固开口44实现与底部框架2和地板本体31的配合;上加固部41与地板本体31装配部32的上表面配合;下加固部43与底部框架2的下表面配合;加固架4的设置使得地板本体31与底部框架2之间的配个更为牢固稳定,也更为紧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固架4与后装配部324、左装配部321和右装配部322配合;后装配部324、左装配部321和右装配部322的衔接件34包括第一衔接板341和第二衔接板342,所述第一衔接板341的一侧与地板本体31连接,第一衔接板341的另一侧与第二衔接板342的一侧连接,第二衔接板342的另一侧与延展件35连接;第一衔接板341的上表面与地板本体31的上表面处于不同高度,进而形成固定槽343,在后装配部324、左装配部321和右装配部322与加固架4配合时,上加固部41处于固定槽343内;固定槽343的设置使得后装配部324、左装配部321和右装配部322与加固架4配合时,上加固部41的所在位置得到进一步的限定,不仅使得加固架4的装配更为稳定;还使得加固架4在装配时存在参照,使得加固架4的装配更为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在地板本体31的上表面设置有八条加强筋311,分别为第一加强筋351、第二加强筋352、第三加强筋353、第四加强筋354、第五加强筋355、第六加强筋356、第七加强筋357和第八加强筋358;所述第一走线区域315处于第一加强筋351和第二加强筋352之间;第二加强筋352与第三加强筋353之间、第三加强筋353与第四加强筋354之间、第四加强筋354之间与第五加强筋355之间、第五加强筋355与第六加强筋356之间、第七加强筋357之间与第八加强筋358之间均设置有辅助走线槽312;各辅助走线槽312的辅助走线开口313处于同一侧,对应第二走线区域316设置;第二加强筋352、第三加强筋353、第四加强筋354、第五加强筋355、第六加强筋356远离辅助走线开口313的一端相互连接,第七加强筋357和第八加强筋358远离辅助走线开口313的一端相互连接,进一步的提升地板本体31强度。
实施例2:
如图1-16所示,一种司机室,包括厢体1、设置于厢体1底部的底部框架2和固定设置在底部框架2上的地板3;厢体1包括侧板11和顶板12,侧板11、顶板12和地板3包围形成司机室的内空间;地板3包括地板本体31,地板本体31覆盖在底部框架2的上表面;在地板本体31上设置有沿其边沿设置的装配部32,且装配部32向外延伸;所述地板本体31和装配部32一体化设计;在司机室中,地板本体31上设置有沿其边沿设置的装配部32,通过装配部32的设置实现地板3的装配;同时地板本体31和装配部32一体化设计,使得地板3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进而使得司机室的安全性更高;同时一体化设计的地板本体31和装配部32,在制造时采用一体冲压成型,避免了更多的生产工序,使得制造更为方便且成本更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配部32呈阶梯状;装配部32向外延伸的同时,向地板本体31的下表面延伸;所述装配部32包围形成装配空间33;底部框架2处于装配空间33内,并且底部框架2与地板本体31的下表面连接;通过底部框架2和装配空间33的配合限定地板本体31的位置,进而使得司机室地板3的装配更为牢固稳定,避免地板本体31出现偏移的情况,也使得司机在司机室的活动更为安全。
装配部32包括衔接件34和延展件35;所述衔接件34的一侧与地板本体31的边沿连接,衔接件34的另一侧向地板本体31的下方且与延展件35的一侧连接;延展件35的另一侧朝向远离地板本体31的方向延伸;所述装配部32包括左装配部321、右装配部322、前装配部323和后装配部324,其中左装配部321和右装配部322分别设置于地板本体31的左右两侧,前装配部323和后装配部324分别设置于地板本体31的前后两端;在各装配部32中,相邻装配部32的衔接件34和延展件35相互连接;装配部32包括衔接件34和延展件35且相邻装配部32的衔接件34和延展件35相互连接,使得地板3整体的结构强度更高,也使得地板3与底部框架2之间的装配更为稳定。
司机室还包括加固架4,所述加固架4包括上加固部41、加固衔接部42和下加固部43,上加固部41的一侧与加固衔接部42的一侧连接,加固衔接部42的另一侧与下加固部43的一侧连接;上加固部41、加固衔接部42和下加固部43包围形成加固安装空间45;上加固部41和下加固部43远离加固衔接部42的一侧设置有加固开口44,加固架4通过加固开口44实现与底部框架2和地板本体31的配合;上加固部41与地板本体31装配部32的上表面配合;下加固部43与底部框架2的下表面配合;加固架4的设置使得地板本体31与底部框架2之间的配个更为牢固稳定,也更为紧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固架4与后装配部324、左装配部321和右装配部322配合;后装配部324、左装配部321和右装配部322的衔接件34包括第一衔接板341和第二衔接板342,所述第一衔接板341的一侧与地板本体31连接,第一衔接板341的另一侧与第二衔接板342的一侧连接,第二衔接板342的另一侧与延展件35连接;第一衔接板341的上表面与地板本体31的上表面处于不同高度,进而形成固定槽343,在后装配部324、左装配部321和右装配部322与加固架4配合时,上加固部41处于固定槽343内;固定槽343的设置使得后装配部324、左装配部321和右装配部322与加固架4配合时,上加固部41的所在位置得到进一步的限定,不仅使得加固架4的装配更为稳定;还使得加固架4在装配时存在参照,使得加固架4的装配更为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板11的一端与顶板12连接,顶板12另一端设置有与加固架4的加固衔接部42和下加固部43贴合且连接的配合部13;底部框架2还包括加强安装杆21,所述加强安装杆21设置于底部框架2的下表面;所述配合部13包括配合加强件20,配合加强件20将加强安装杆21包裹并与安装杆连接;配合部13的设置使得侧板11与地板3之间的配合更为牢固和紧密,进而提升司机室整体的结构强度;同时配合部13将设置于底部框架2下表面的加强安装杆21包裹,使得侧板11与底部框架2的来凝结更为牢固和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板11包括前侧板14、后侧板15、左侧板16和右侧板17;前侧板14、后侧板15、左侧板16和右侧板17均包括内板18和外板19,内板18和外板19之间存在间隙;内板18和外板19之间存在的间隙,使得司机室的隔音、隔热和保暖效果更佳。
所述前侧板14、左侧板16和右侧板17上设置有上视窗111和下视窗112;前侧板14的上视窗111可开启;在前侧板14的内板18和外板19均设置有视窗安装口113;在前侧板14的外板19上设置有合页114,合页114与前侧板14的上视窗111连接,并带动前侧板14的上视窗111开启和关闭;当前侧板14的上视窗111处于关闭状态时,处于视窗安装口113内,并将视窗安装口113封闭。
在左侧板16、右侧板17和后侧板15的内板18上设置有走线通孔115;内板18和外板19之间存在的间隙与走线通孔115配合用于走线;便于司机室内部的线材布置。
在左侧板16外板19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空调安装支架116;便于安装空调。
在后侧板15设置有开门117,供司机进出;在后侧板15还设置有线束通过孔118,供空调线通过。
在地板本体31的上表面设置有下凹的主走线槽314和凸起的加强筋311;通过主走线槽314的设置便于司机室的底部进行走线;所述加强筋311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且相邻加强筋311之间通过加强筋311和地板本体31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形成辅助走线槽312;辅助走线槽312设置有辅助走线开口313,辅助走线开口313朝向主走线槽314;加强筋311的设置不仅提升了地板本体31的强度,还形成了能够辅助司机室布线、走线的辅助走线槽312;辅助走线开口313朝向主走线槽314,便于线材的分布设置;在采用多个小板拼接组合形成的地板3中,整体的走线槽大多也是拼接而成,那么当出现小板偏移或是小板之间拼接处形变的情况时,极易对线材造成损伤;由于地板3在制造时采用一体冲压成型,因此主走线槽314也是同步成型的;因此主走线槽314能够很好保护其内部的线材,避免线材受损。
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覆盖在地板本体31上表面;司机室内对应的座椅等设备安装在安装板5上;在安装板5上设置有走线通过开口51,所述走线通过开口51对应走线槽设置,供走线槽从走线通过开口51露出且通过;主走线槽314包括第一走线区域315和第二走线区域316,其中第二走线区域316对应各加强筋311之间的辅助走线槽312设置,且辅助走线开口313朝向第二走线区域316;第一走线区域315对应走线通过开口51设置,安装板5覆盖在地板本体31上表面时安装板5将第二走线区域316遮蔽;第一走线区域315对应走线通过开口51设置,使得需要露出的线材可从走线通过开口51露出,并与设备进行连接;而安装板5覆盖在地板本体31上表面时安装板5将第二走线区域316遮蔽,使得无需露出的线材部分能够受到很好的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在底部框架2还设置有底部视窗22;在底部视窗22的上方设置有阻挡栅栏23;当然也可以采用阻挡格栅等其他结构替代阻挡栅栏23;底部视窗22的设置便于司机观察司机室外部的情况,而阻挡栅栏23能够避免司机踩踏或是物体掉落对底部视窗22造成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在地板本体31的上表面设置有八条加强筋311,分别为第一加强筋351、第二加强筋352、第三加强筋353、第四加强筋354、第五加强筋355、第六加强筋356、第七加强筋357和第八加强筋358;所述第一走线区域315处于第一加强筋351和第二加强筋352之间;第二加强筋352与第三加强筋353之间、第三加强筋353与第四加强筋354之间、第四加强筋354之间与第五加强筋355之间、第五加强筋355与第六加强筋356之间、第七加强筋357之间与第八加强筋358之间均设置有辅助走线槽312;各辅助走线槽312的辅助走线开口313处于同一侧,对应第二走线区域316设置;第二加强筋352、第三加强筋353、第四加强筋354、第五加强筋355、第六加强筋356远离辅助走线开口313的一端相互连接,第七加强筋357和第八加强筋358远离辅助走线开口313的一端相互连接,进一步的提升地板本体31强度。
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地板本体31与安装板5上设置有对应的拼接限位结构,进而提升其两者的装配强度,降低其两者的装配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底部框架2设置有底部视窗22,并且底部视窗22靠近前装配部323设置;在地板本体31上设置有装配豁口36,用以规避阻挡栅栏23的安装位置;避免地板本体31与阻挡栅栏23之间出现物理干涉,导致装配困难;所述装配豁口36对应设置于前装配部323与左装配部321的交界处和前装配部323与右装配部322的交界处;后装配部324的衔接件34与左装配部321的衔接件34和右装配部322的衔接件34连接;后装配部324的延展件35与左装配部321的延展件35和右装配部322的延展件35连接;在装配豁口36内还设置有过度件37,前装配部323与左装配部321交界处装配豁口36内的过度件37与前装配部323的衔接件34和左装配部321的衔接件34连接,前装配部323与右装配部322交界处装配豁口36内的过度件37与前装配部323的衔接件34和右装配部322的衔接件34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均属于现有技术,故不作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底部安装模压地板,设置于司机室,司机室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框架,底部安装模压地板覆盖在底部框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板本体,在地板本体上设置有沿其边沿设置的装配部,且装配部向外延伸;所述地板本体和装配部一体化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安装模压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呈阶梯状;装配部向外延伸的同时,向地板本体的下表面延伸;所述装配部包围形成装配空间;底部框架处于装配空间内,并且底部框架与地板本体的下表面接触或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部安装模压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包括左装配部、右装配部、前装配部和后装配部,其中左装配部和右装配部分别设置于地板本体的左右两侧,前装配部和后装配部分别设置于地板本体的前后两端;后装配部与相邻的左装配部和右装配部连接,前装配部与相邻的左装配部和右装配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底部安装模压地板,其特征在于,左装配部、右装配部、前装配部和后装配部均包括衔接件和延展件;所述衔接件的一侧与地板本体的边沿连接,衔接件的另一侧向地板本体的下方且与延展件的一侧连接;延展件的另一侧朝向远离地板本体的方向延伸;在各装配部中,相邻装配部的衔接件和延展件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底部安装模压地板,其特征在于,在地板本体上设置有装配豁口,并在司机室内设置有与装配豁口配合的装配块;所述装配豁口对应设置于前装配部与左装配部的交界处和前装配部与右装配部的交界处;后装配部的衔接件与左装配部的衔接件和右装配部的衔接件连接;后装配部的延展件与左装配部的延展件和右装配部的延展件连接;在装配豁口内还设置有过度件,前装配部与左装配部交界处装配豁口内的过度件与前装配部的衔接件和左装配部的衔接件连接,前装配部与右装配部交界处装配豁口内的过度件与前装配部的衔接件和右装配部的衔接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底部安装模压地板,其特征在于,在地板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下凹的主走线槽和凸起的加强筋;
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且相邻加强筋之间通过加强筋和地板本体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形成辅助走线槽;相邻加强筋之间设置有与辅助走线槽相通的辅助走线开口,辅助走线开口朝向主走线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底部安装模压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覆盖在地板本体上表面;在安装板上设置有走线通过开口,所述走线通过开口对应走线槽设置,供走线槽从走线通过开口露出且通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底部安装模压地板,其特征在于,主走线槽包括第一走线区域和第二走线区域,其中第二走线区域对应各加强筋之间的辅助走线槽设置,且辅助走线开口朝向第二走线区域;第一走线区域对应走线通过开口设置,安装板覆盖在地板本体上表面时安装板将第二走线区域遮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底部安装模压地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架,所述加固架包括上加固部、加固衔接部和下加固部,上加固部的一侧与加固衔接部的一侧连接,加固衔接部的另一侧与下加固部的一侧连接;上加固部、加固衔接部和下加固部包围形成加固安装空间;上加固部和下加固部远离加固衔接部的一侧设置有加固开口,加固架通过加固开口实现与底部框架和地板本体的配合;上加固部与地板本体的上表面或是装配部的上表面配合;下加固部与底部框架的下表面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底部安装模压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架与后装配部、左装配部和右装配部配合;后装配部、左装配部和右装配部的衔接件包括第一衔接板和第二衔接板,所述第一衔接板的一侧与地板本体连接,第一衔接板的另一侧与第二衔接板的一侧连接,第二衔接板的另一侧与延展件连接;第一衔接板的上表面与地板本体的上表面处于不同高度,进而形成固定槽,在后装配部、左装配部和右装配部与加固架配合时,上加固部处于固定槽内。
CN202223144921.4U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底部安装模压地板 Active CN218754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4921.4U CN218754651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底部安装模压地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4921.4U CN218754651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底部安装模压地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54651U true CN218754651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75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44921.4U Active CN218754651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底部安装模压地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546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12834B2 (ja) 電気接続箱
US7077281B2 (en) Cover mounting structure of waterproof box
JP4821664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
US8151521B2 (en) Vehicle door structure
EP1630042A2 (en) Protector
JP2009213193A (ja) 電気接続箱とカセットの固定構造
JP5187589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01494365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电接线盒
US7270552B2 (en)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US11387638B2 (en)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US9917395B2 (en) Lever-type connector
CN218754651U (zh) 一种底部安装模压地板
JP5187245B2 (ja) 電気接続箱
US7748756B2 (en) Lock mechanism
CN218754650U (zh) 一种司机室
CN111674342B (zh) 树脂结构
WO2015053240A1 (ja) ボックス
US7696432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CN111688610A (zh) 树脂结构
JP6674653B2 (ja) ドアトリム取付構造
CN214929492U (zh) 车用护线盒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8769894U (zh) 电池包的上壳体以及电池包
CN213413476U (zh) 车门玻璃的导轨和车辆
KR102676510B1 (ko) 고전압 커넥터
JP5741945B2 (ja) 電気接続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