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47447U - 一种密封圈和集流柱入外壳自动化组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密封圈和集流柱入外壳自动化组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47447U
CN218747447U CN202222679948.7U CN202222679948U CN218747447U CN 218747447 U CN218747447 U CN 218747447U CN 202222679948 U CN202222679948 U CN 202222679948U CN 218747447 U CN218747447 U CN 218747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table
shell
sealing ring
collecting colum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7994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效铭
赖武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iuju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iuju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iuju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iuju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7994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474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47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474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封圈和集流柱入外壳自动化组装机,其结构包括外壳输入机构、密封圈输入机构、集流柱输入机构、模托输入机构、第一组装转盘机构、第二组装转盘机构、第三组装转盘机构和检测转盘机构等,它能将电池的密封圈和集流柱自动化组装入外壳内,其工作过程主要是通过第一组装转盘机构、第二组装转盘机构依次将密封圈、集流柱组装入外壳的开口内后,再由第三组装转盘机构装载在模托内,然后输送至检测转盘机构进行合格检测;显然,这种自动化组装机能较好的衔接外壳、密封圈和集流柱的自动化组装生产,以及组装完成后的产品合格检测,故不但补齐了整个电池的自动化生产线缺陷,而且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制造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密封圈和集流柱入外壳自动化组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化组装机械,具体是一种密封圈和集流柱入外壳自动化组装机。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或其它类型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密封圈和集流柱组装入外壳内的加工工序,也就是将加工完成的密封圈和集流柱组装入加工完成的外壳内;然而,目前的组装过程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却没有一款专门的组装机能够进行自动化组装,这不但影响了电池的制造效率,而且也会导致电池的后续生产无法实现自动化,造成整个电池的自动化生产线存在缺陷,从而给整个电池的自动化生产制造带来麻烦;同时,人工组装往往存在较大的报废率,还需要付出额外的人工成本,这些都会无形中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通过专门组装机来代替人工来将电池的密封圈和集流柱自动化组装入外壳内,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造效率的密封圈和集流柱入外壳自动化组装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密封圈和集流柱入外壳自动化组装机,主要用于电池的密封圈和集流柱自动化组装入外壳内,所述的组装机包括外壳输入机构、密封圈输入机构、集流柱输入机构、模托输入机构、第一组装转盘机构、第二组装转盘机构、第三组装转盘机构和检测转盘机构;所述的外壳输入机构和密封圈输入机构均与第一组装转盘机构形成输送连接,集流柱输入机构与第二组装转盘机构形成输送连接,模托输入机构与第三组装转盘机构形成输送连接;所述的第一组装转盘机构、第二组装转盘机构、第三组装转盘机构和检测转盘机构均作圆周转动并形成依次输送连接;所述的外壳开口朝下由外壳输入机构依次输送至第一组装转盘机构,密封圈由密封圈输入机构依次输送至第一组装转盘机构,并随着该第一组装转盘机构的圆周转动而将密封圈组装入外壳的开口内;所述的集流柱由集流柱输入机构依次输送至第二组装转盘机构,组装有密封圈的外壳由圆周转动的第一组装转盘机构依次输送至第二组装转盘机构,并随着第二组装转盘机构的圆周转动而将集流柱组装入密封圈内;所述的模托输入机构依次输送模托至第三组装转盘机构,组装有密封圈和集流柱的外壳由圆周转动的第二组装转盘机构依次输送至第三组装转盘机构,并随着第三组装转盘机构的圆周转动而将带有密封圈和集流柱的外壳组装在模托内,再依次输送至检测转盘机构。
所述的第一组装转盘机构与第二组装转盘机构之间设有啮合衔接的第一过渡转盘,该第一过渡转盘也作圆周转动,且圆周转动的第一组装转盘机构将组装有密封圈的外壳经圆周转动的第一过渡转盘依次输送至第二组装转盘机构。
所述的第二组装转盘机构与第三组装转盘机构之间设有啮合衔接的第二过渡转盘,该第二过渡转盘具有同轴圆周转动的外壳过渡转盘和模托过渡转盘;所述的模托输入机构与第二过渡转盘的模托过渡转盘形成输送连接,且模托输入机构将模托经圆周转动的模托过渡转盘依次输送至第三组装转盘机构;所述的第二组装转盘机构与第二过渡转盘的外壳过渡转盘形成输送连接,所述的圆周转动的第二组装转盘机构将带有密封圈和集流柱的外壳经圆周转动的外壳过渡转盘依次输送至第三组装转盘机构。
所述的第三组装转盘机构与检测转盘机构之间设有啮合衔接的第三过渡转盘,该第三过渡转盘也作圆周转动,且圆周转动的第三组装转盘机构将组装有外壳的模托经圆周转动的第三过渡转盘输送至检测转盘机构;所述的检测转盘机构上啮合衔接输出转盘,且检测转盘机构检测出密封圈和集流柱组装入外壳内不合格,即由所述输出转盘依次输出剔除。
所述的第一组装转盘机构包括垂直安装的第一主轴,以及由上而下依次安装在第一主轴上的第一上凸轮、第一上驱动轮、第一外壳转盘、密封圈转盘、第一下驱动轮和第一下凸轮;所述的第一上凸轮和第一下凸轮相对第一主轴不动,且第一上凸轮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圆周环绕的第一上凸轮槽,第一下凸轮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圆周环绕的第一下凸轮槽;所述的第一上驱动轮、第一外壳转盘、密封圈转盘、第一下驱动轮均被第一主轴驱动作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一外壳转盘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第一外壳定位槽,每个第一外壳定位槽内均定位或脱离外壳;所述的密封圈转盘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密封圈定位槽,每个密封圈定位槽内均定位或脱离密封圈;所述的第一上驱动轮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根圆周均布的第一上冲轴,第一下驱动轮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根圆周均布的第一下冲轴,该第一上冲轴、第一外壳定位槽、密封圈定位槽、第一下冲轴的数量相等位置对应并处于同一垂直轴心线上;每根第一上冲轴的上端均设有滚动配装在第一上凸轮槽内的第一上滚轮,每根第一上冲轴的下端均设有第一压头;每根第一下冲轴的下端均设有滚动配装在第一下凸轮槽内的第一下滚轮,每根第一下冲轴的上端均设有第一顶头。
所述的外壳输入机构包括外壳输入轨道,以及分别衔接外壳输入轨道和第一外壳转盘的外壳分配转轮,所述的外壳开口朝下由外壳输入轨道输送至外壳分配转轮,并由该外壳分配转轮作转动分配后依次输送定位在第一外壳转盘的第一外壳定位槽内;所述的密封圈输入机构包括密封圈输入轨道,以及分别衔接密封圈输入轨道和密封圈转盘的密封圈分配转轮,所述的密封圈由密封圈输入轨道输送至密封圈分配转轮,并由该密封圈分配转轮作转动分配后依次输送定位在密封圈转盘的密封圈定位槽内。
所述的第二组装转盘机构包括垂直安装的第二主轴,以及由上而下依次安装在第二主轴上的第二上凸轮、第二上驱动轮、第二外壳转盘、集流柱转盘、第二下驱动轮和第二下凸轮;所述的第二上凸轮和第二下凸轮相对第二主轴不动,且第二上凸轮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圆周环绕的第二上凸轮槽,第二下凸轮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圆周环绕的第二下凸轮槽;所述的第二上驱动轮、第二外壳转盘、集流柱转盘、第二下驱动轮均被第二主轴驱动作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二外壳转盘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第二外壳定位槽,每个第二外壳定位槽内均定位或脱离外壳;所述的集流柱转盘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集流柱定位槽,每个集流柱定位槽内均定位或脱离集流柱;所述的第二上驱动轮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根圆周均布的第二上冲轴,第二下驱动轮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根圆周均布的第二下冲轴,该第二上冲轴、第二外壳定位槽、集流柱定位槽、第二下冲轴的数量相等位置对应并处于同一垂直轴心线上;每根第二上冲轴的上端均设有滚动配装在第二上凸轮槽内的第二上滚轮,每根第二上冲轴的下端均设有第二压头;每根第二下冲轴的下端均设有滚动配装在第二下凸轮槽内的第二下滚轮,每根第二下冲轴的上端均设有第二顶头。
所述的集流柱输入机构包括集流柱输入轨道,以及分别衔接集流柱输入轨道和集流柱转盘的集流柱分配转轮,所述的集流柱由集流柱输入轨道输送至集流柱分配转轮,并由该集流柱分配转轮作转动分配后依次输送定位在集流柱转盘的集流柱定位槽内。
所述的第三组装转盘机构包括垂直安装的第三主轴,以及由上而下依次安装在第三主轴上的第三上凸轮、第三上驱动轮、第三外壳转盘和模托转盘;所述的第三上凸轮相对第三主轴不动,且第三上凸轮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圆周环绕的第三上凸轮槽;所述的第三上驱动轮、第三外壳转盘、模托转盘均被第三主轴驱动作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三外壳转盘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第三外壳定位槽,每个第三外壳定位槽内均定位或脱离外壳;所述的模托转盘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模托定位槽,每个模托定位槽内均定位或脱离模托;所述的第三上驱动轮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根圆周均布的第三上冲轴,该第三上冲轴、第三外壳定位槽、模托定位槽的数量相等位置对应并处于同一垂直轴心线上;每根第三上冲轴的上端均设有滚动配装在第三上凸轮槽内的第三上滚轮,每根第三上冲轴的下端均设有第三顶头。
所述的模托输入机构包括模托输入轨道,以及分别衔接模托输入轨道和模托过渡转盘的模托分配转轮,所述的模托由模托输入轨道输送至模托分配转轮,并由该模托分配转轮作转动分配后依次输送定位在模托过渡转盘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一款专门用于电池的密封圈和集流柱自动化组装入外壳内的自动化组装机械,其结构包括外壳输入机构、密封圈输入机构、集流柱输入机构、模托输入机构、第一组装转盘机构、第二组装转盘机构、第三组装转盘机构和检测转盘机构等。工作时,开口朝下的外壳由外壳输入机构依次输送至第一组装转盘机构,密封圈由密封圈输入机构依次输送至第一组装转盘机构,并随着该第一组装转盘机构的圆周转动而将密封圈组装入外壳的开口内,接着集流柱由集流柱输入机构依次输送至第二组装转盘机构,而组装有密封圈的外壳由圆周转动的第一组装转盘机构依次输送至第二组装转盘机构,并随着第二组装转盘机构的圆周转动即可将集流柱组装入密封圈内,然后模托输入机构依次输送模托至第三组装转盘机构,而组装有密封圈和集流柱的外壳由圆周转动的第二组装转盘机构依次输送至第三组装转盘机构,并随着第三组装转盘机构的圆周转动即可将带有密封圈和集流柱的外壳组装在模托内,最后依次输送至检测转盘机构进行产品合格检测。显然,这种自动化组装机能较好的衔接外壳、密封圈和集流柱的自动化组装生产,以及组装完成后的产品合格检测,不但补齐了整个电池的自动化生产线缺陷,而且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制造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组装转盘机构的剖视图。
图3为第二组装转盘机构的剖视图。
图4为第三组装转盘机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按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再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1.主座、2.外壳输入机构、21.外壳输入轨道、22.外壳分配转轮、3.密封圈输入机构、31.密封圈输入轨道、32.密封圈分配转轮、4.集流柱输入机构、41.集流柱输入轨道、42.集流柱分配转轮、5.模托输入机构、51.模托输入轨道、52.模托分配转轮、6.第一组装转盘机构、61.第一主轴、62.第一上凸轮、621.第一上凸轮槽、63.第一上驱动轮、64.第一外壳转盘、641.第一外壳定位槽、65.密封圈转盘、651.密封圈定位槽、66.第一下驱动轮、67.第一下凸轮、671.第一下凸轮槽、68.第一上冲轴、681.第一压头、682.第一上滚轮、69.第一下冲轴、691.第一下滚轮、692.第一顶头、7.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1.第二主轴、72.第二上凸轮、721.第二上凸轮槽、73.第二上驱动轮、74.第二外壳转盘、741.第二外壳定位槽、75.集流柱转盘、751.集流柱定位槽、76.第二下驱动轮、77.第二下凸轮、771.第二下凸轮槽、78.第二上冲轴、781.第二压头、782.第二上滚轮、79.第二下冲轴、791.第二下滚轮、792.第二顶头、8.第三组装转盘机构、81.第三主轴、82.第三上凸轮、821.第三上凸轮槽、83.第三上驱动轮、84.第三外壳转盘、841.第三外壳定位槽、85.模托转盘、851.模托定位槽、86.第三上冲轴、861.第三上滚轮、862.第三顶头、9.第一过渡转盘、10.第二过渡转盘、11.第三过渡转盘、12.检测转盘机构、13.检测组件、14.输出转盘、15.直线导轨、16.轴承座、17.主轴齿轮、18.外壳、181.密封圈、182.集流柱、183.模托。
一种密封圈和集流柱入外壳自动化组装机,涉及一种专门用于将电池的密封圈181和集流柱182自动化组装入外壳18内的组装机械,而密封圈181和集流柱182通常是指正极密封圈和正极集流柱,该自动化组装机的结构主要是由外壳输入机构2、密封圈输入机构3、集流柱输入机构4、模托输入机构5、第一组装转盘机构6、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第三组装转盘机构8和检测转盘机构12等构成。
所述的外壳输入机构2和密封圈输入机构3均与第一组装转盘机构6形成输送连接,集流柱输入机构4与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形成输送连接,模托输入机构5与第三组装转盘机构8形成输送连接;并且,第一组装转盘机构6、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第三组装转盘机构8和检测转盘机构12均作圆周转动并形成依次输送连接。
所述的第一组装转盘机构6包括垂直安装在主座1上的第一主轴61,以及由上而下依次安装在第一主轴61上的第一上凸轮62、第一上驱动轮63、第一外壳转盘64、密封圈转盘65、第一下驱动轮66和第一下凸轮67,该第一主轴61下端穿过主座1设有主轴齿轮17,并由该主轴齿轮来驱动第一主轴61形成转动,第一主轴上端设有支承第一主轴转动的轴承座16;所述的第一上凸轮62和第一下凸轮67相对第一主轴61不动,且第一上凸轮62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圆周环绕的第一上凸轮槽621,第一下凸轮67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圆周环绕的第一下凸轮槽671。
所述的第一上驱动轮63、第一外壳转盘64、密封圈转盘65、第一下驱动轮66均被第一主轴61驱动作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一外壳转盘64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第一外壳定位槽641,每个第一外壳定位槽内均定位或脱离外壳18;所述的密封圈转盘65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密封圈定位槽651,每个密封圈定位槽内均定位或脱离密封圈181。
所述的第一上驱动轮63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根圆周均布的第一上冲轴68,具体是每根第一上冲轴均通过直线导轨15与第一上驱动轮63的外圆周面进行安装;所述的第一下驱动轮66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根圆周均布的第一下冲轴69,具体是每根第一下冲轴均通过直线导轨15与第一下驱动轮66的外圆周面进行安装,而第一上冲轴68、第一外壳定位槽641、密封圈定位槽651、第一下冲轴69的数量相等位置对应并处于同一垂直轴心线上。
所述的每根第一上冲轴68的上端均设有滚动配装在第一上凸轮槽621内的第一上滚轮681,每根第一上冲轴68的下端均设有第一压头682;因此,随着第一上驱动轮63带动第一上冲轴68的转动,使得第一上滚轮681沿着第一上凸轮槽621外圆周面上的特殊凸轮轨迹进行滚动后,就能实现每根第一上冲轴68经直线导轨15相对第一上驱动轮63的升降移动。
所述的每根第一下冲轴69的下端均设有滚动配装在第一下凸轮槽671内的第一下滚轮691,每根第一下冲轴69的上端均设有第一顶头692;因此,随着第一下驱动轮66带动第一下冲轴69的转动,使得第一下滚轮691沿着第一下凸轮槽671外圆周面上的特殊凸轮轨迹进行滚动后,就能实现每根第一下冲轴69经直线导轨15相对第一下驱动轮66的升降移动。
所述的外壳输入机构2包括外壳输入轨道21,以及分别衔接外壳输入轨道和第一外壳转盘64的外壳分配转轮22,所述的外壳18开口朝下由外壳输入轨道21输送至外壳分配转轮22,并由该外壳分配转轮作转动分配后依次输送定位在第一外壳转盘64的第一外壳定位槽641内;所述的密封圈输入机构3包括密封圈输入轨道31,以及分别衔接密封圈输入轨道和密封圈转盘65的密封圈分配转轮32,所述的密封圈181由密封圈输入轨道31输送至密封圈分配转轮32,并由该密封圈分配转轮作转动分配后依次输送定位在密封圈转盘65的密封圈定位槽651内。
这样,第一组装转盘机构6的动作过程如下:第一主轴61驱动第一上驱动轮63、第一外壳转盘64、密封圈转盘65和第一下驱动轮66均作同步转动,并带动第一上冲轴68先作下降移动经第一压头682顶压住外壳18上端形成定位,再由第一下冲轴69作上升移动经第一顶头692顶推密封圈181组装入外壳18下端的开口内,然后第一上冲轴68作上升移动带动第一压头682离开外壳18上端和第一下冲轴69作下降移动带动第一顶头692离开外壳18下端,并使第一上冲轴68和第一下冲轴69复位即可。
同时,第一组装转盘机构6与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之间设有啮合衔接的第一过渡转盘9,该第一过渡转盘也作圆周转动,且圆周转动的第一组装转盘机构6将组装有密封圈181的外壳18经圆周转动的第一过渡转盘9依次输送至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
所述的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包括垂直安装在主座1上的第二主轴71,以及由上而下依次安装在第二主轴上的第二上凸轮72、第二上驱动轮73、第二外壳转盘74、集流柱转盘75、第二下驱动轮76和第二下凸轮77,该第二主轴71下端穿过主座1设有主轴齿轮17,并由该主轴齿轮来驱动第二主轴71形成转动,第二主轴71上端设有支承第二主轴转动的轴承座16;所述的第二上凸轮72和第二下凸轮77相对第二主轴71不动,且第二上凸轮72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圆周环绕的第二上凸轮槽721,第二下凸轮77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圆周环绕的第二下凸轮槽771。
所述的第二上驱动轮73、第二外壳转盘74、集流柱转盘75、第二下驱动轮76均被第二主轴71驱动作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二外壳转盘74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第二外壳定位槽741,每个第二外壳定位槽内均定位或脱离外壳18;所述的集流柱转盘75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集流柱定位槽751,每个集流柱定位槽内均定位或脱离集流柱182。
所述的第二上驱动轮73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根圆周均布的第二上冲轴78,具体是每根第二上冲轴均通过直线导轨15与第二上驱动轮73的外圆周面进行安装;所述的第二下驱动轮76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根圆周均布的第二下冲轴79,具体是每根第二下冲轴均通过直线导轨15与第二下驱动轮76的外圆周面进行安装,而第二上冲轴78、第二外壳定位槽741、集流柱定位槽751、第二下冲轴79的数量相等位置对应并处于同一垂直轴心线上。
所述的每根第二上冲轴78的上端均设有滚动配装在第二上凸轮槽721内的第二上滚轮781,每根第二上冲轴78的下端均设有第二压头782;因此,随着第二上驱动轮73带动第二上冲轴78的转动,使得第二上滚轮781沿着第二上凸轮槽721外圆周面上的特殊凸轮轨迹进行滚动后,就能实现每根第二上冲轴78经直线导轨15相对第二上驱动轮73的升降移动。
所述的每根第二下冲轴79的下端均设有滚动配装在第二下凸轮槽771内的第二下滚轮791,每根第二下冲轴79的上端均设有第二顶头792;因此,随着第二下驱动轮76带动第二下冲轴79的转动,使得第二下滚轮791沿着第二下凸轮槽771外圆周面上的特殊凸轮轨迹进行滚动后,就能实现每根第二下冲轴79经直线导轨15相对第二下驱动轮76的升降移动。
所述的集流柱输入机构4包括集流柱输入轨道41,以及分别衔接集流柱输入轨道和集流柱转盘75的集流柱分配转轮42,所述的集流柱182由集流柱输入轨道41输送至集流柱分配转轮42,并由该集流柱分配转轮作转动分配后依次输送定位在集流柱转盘75的集流柱定位槽751内。
这样,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的动作过程如下:第二主轴71驱动第二上驱动轮73、第二外壳转盘74、集流柱转盘75和第二下驱动轮76均作同步转动,并带动第二上冲轴78先作下降移动经第二压头782顶压住外壳18上端形成定位,再由第二下冲轴79作上升移动经第二顶头792顶推集流柱182组装入外壳18下端的开口内,然后第二上冲轴78作上升移动带动第二压头782离开外壳18上端和第二下冲轴79作下降移动带动第二顶头792离开外壳18下端,并使第二上冲轴78和第二下冲轴79复位即可。
所述的第三组装转盘机构8包括垂直安装在主座1上的第三主轴81,以及由上而下依次安装在第三主轴上的第三上凸轮82、第三上驱动轮83、第三外壳转盘84和模托转盘85,该第三主轴81下端穿过主座1设有主轴齿轮17,并由该主轴齿轮来驱动第三主轴形成转动,第三主轴81上端设有支承第三主轴转动的轴承座16;所述的第三上凸轮82相对第三主轴81不动,且第三上凸轮82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圆周环绕的第三上凸轮槽821。
所述的第三上驱动轮83、第三外壳转盘84、模托转盘85均被第三主轴81驱动作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三外壳转盘84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第三外壳定位槽841,每个第三外壳定位槽内均定位或脱离外壳18;所述的模托转盘85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模托定位槽851,每个模托定位槽内均定位或脱离模托183。
所述的第三上驱动轮83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根圆周均布的第三上冲轴86,具体是每根第三上冲轴均通过直线导轨15与第三上驱动轮86的外圆周面进行安装,而第三上冲轴86、第三外壳定位槽841、模托定位槽851的数量相等位置对应并处于同一垂直轴心线上。
所述的每根第三上冲轴86的上端均设有滚动配装在第三上凸轮槽821内的第三上滚轮861,每根第三上冲轴86的下端均设有第三顶头862;因此,随着第三上驱动轮83带动第三上冲轴86的转动,使得第三上滚轮861沿着第三上凸轮槽821外圆周面上的特殊凸轮轨迹进行滚动后,就能实现每根第三上冲轴86经直线导轨15相对第三上驱动轮83的升降移动。
这样,第三组装转盘机构8的动作过程如下:第三主轴81驱动第三上驱动轮83、第三外壳转盘84和模托转盘85均作同步转动,并带动第三上冲轴86先作下降移动经第三顶头862顶推外壳18脱离第三外壳定位槽841而进入模托183内,然后第三上冲轴86作上升移动带动第三顶头862离开外壳18上端,并使第三上冲轴86复位即可。
所述的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与第三组装转盘机构8之间设有啮合衔接的第二过渡转盘10,该第二过渡转盘具有同轴圆周转动的外壳过渡转盘和模托过渡转盘;所述的模托输入机构5与第二过渡转盘10的模托过渡转盘形成输送连接,且模托输入机构5将模托183经圆周转动的模托过渡转盘依次输送至第三组装转盘机构8;所述的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与第二过渡转盘10的外壳过渡转盘形成输送连接,所述的圆周转动的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将带有密封圈181和集流柱182的外壳18经圆周转动的外壳过渡转盘依次输送至第三组装转盘机构8。
所述的模托输入机构5包括螺杆式的模托输入轨道51,以及分别衔接模托输入轨道和模托过渡转盘的模托分配转轮52,所述的模托183由模托输入轨道51输送至模托分配转轮52,并由该模托分配转轮作转动分配后依次输送定位在模托过渡转盘上。
所述的第三组装转盘机构8与检测转盘机构12之间设有啮合衔接的第三过渡转盘11,该第三过渡转盘也作圆周转动,且圆周转动的第三组装转盘机构8将组装有外壳18的模托183经圆周转动的第三过渡转盘11输送至检测转盘机构12,该检测转盘机构上啮合衔接输出转盘14,且检测转盘机构12检测出密封圈181和集流柱182组装入外壳18内不合格,即由检测组件13通过输出转盘14依次输出剔除。
本实用新型的完整工作过程如下:开口朝下的外壳18由外壳输入机构2依次输送至第一组装转盘机构6,密封圈181由密封圈输入机构3依次输送至第一组装转盘机构6,并随着该第一组装转盘机构的圆周转动而将密封圈181组装入外壳18的开口内;接着集流柱182由集流柱输入机构4依次输送至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而组装有密封圈181的外壳18由圆周转动的第一组装转盘机构6经圆周转动的第一过渡转盘9依次输送至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并随着第二组装转盘机构的圆周转动即可将集流柱182组装入密封圈181的内孔内;然后模托183由模托输入机构5经圆周转动的第二过渡转盘10依次输送至第三组装转盘机构8,而组装有密封圈181和集流柱182的外壳18由圆周转动的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经圆周转动的第二过渡转盘10依次输送至第三组装转盘机构8,并随着第三组装转盘机构的圆周转动即可将带有密封圈181和集流柱182的外壳18组装在模托183内;最后经第三过渡转盘11依次输送至检测转盘机构12进行产品的合格检测。
显然,这种自动化组装机能较好的衔接外壳18、密封圈181和集流柱182的自动化组装生产,以及组装完成后的产品合格检测,不但补齐了整个电池的自动化生产线缺陷,而且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制造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与该实施例类似的结构设计,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密封圈和集流柱入外壳自动化组装机,主要用于电池的密封圈(181)和集流柱(182)自动化组装入外壳(18)内,其特征在于:
a、所述的组装机包括外壳输入机构(2)、密封圈输入机构(3)、集流柱输入机构(4)、模托输入机构(5)、第一组装转盘机构(6)、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第三组装转盘机构(8)和检测转盘机构(12);
b、所述的外壳输入机构(2)和密封圈输入机构(3)均与第一组装转盘机构(6)形成输送连接,集流柱输入机构(4)与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形成输送连接,模托输入机构(5)与第三组装转盘机构(8)形成输送连接;所述的第一组装转盘机构(6)、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第三组装转盘机构(8)和检测转盘机构(12)均作圆周转动并形成依次输送连接;
c、所述的外壳(18)开口朝下由外壳输入机构(2)依次输送至第一组装转盘机构(6),密封圈(181)由密封圈输入机构(3)依次输送至第一组装转盘机构(6),并随着该第一组装转盘机构的圆周转动而将密封圈(181)组装入外壳(18)的开口内;所述的集流柱(182)由集流柱输入机构(4)依次输送至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组装有密封圈(181)的外壳(18)由圆周转动的第一组装转盘机构(6)依次输送至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并随着第二组装转盘机构的圆周转动而将集流柱(182)组装入密封圈(181)内;所述的模托输入机构(5)依次输送模托(183)至第三组装转盘机构(8),组装有密封圈(181)和集流柱(182)的外壳(18)由圆周转动的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依次输送至第三组装转盘机构(8),并随着第三组装转盘机构的圆周转动而将带有密封圈(181)和集流柱(182)的外壳(18)组装在模托(183)内,再依次输送至检测转盘机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圈和集流柱入外壳自动化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组装转盘机构(6)与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之间设有啮合衔接的第一过渡转盘(9),该第一过渡转盘也作圆周转动,且圆周转动的第一组装转盘机构(7)将组装有密封圈(181)的外壳(18)经圆周转动的第一过渡转盘(9)依次输送至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圈和集流柱入外壳自动化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与第三组装转盘机构(8)之间设有啮合衔接的第二过渡转盘(10),该第二过渡转盘具有同轴圆周转动的外壳过渡转盘和模托过渡转盘;所述的模托输入机构(5)与第二过渡转盘(10)的模托过渡转盘形成输送连接,且模托输入机构(5)将模托(183)经圆周转动的模托过渡转盘依次输送至第三组装转盘机构(8);所述的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与第二过渡转盘(10)的外壳过渡转盘形成输送连接,所述的圆周转动的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将带有密封圈(181)和集流柱(182)的外壳(18)经圆周转动的外壳过渡转盘依次输送至第三组装转盘机构(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圈和集流柱入外壳自动化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组装转盘机构(8)与检测转盘机构(12)之间设有啮合衔接的第三过渡转盘(11),该第三过渡转盘也作圆周转动,且圆周转动的第三组装转盘机构(8)将组装有外壳(18)的模托(183)经圆周转动的第三过渡转盘(11)输送至检测转盘机构(12);所述的检测转盘机构上啮合衔接输出转盘(14),且检测转盘机构(12)检测出密封圈(181)和集流柱(182)组装入外壳(18)内不合格,即由所述输出转盘(14)依次输出剔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圈和集流柱入外壳自动化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组装转盘机构(6)包括垂直安装的第一主轴(61),以及由上而下依次安装在第一主轴上的第一上凸轮(62)、第一上驱动轮(63)、第一外壳转盘(64)、密封圈转盘(65)、第一下驱动轮(66)和第一下凸轮(67);所述的第一上凸轮(62)和第一下凸轮(67)相对第一主轴(61)不动,且第一上凸轮(62)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圆周环绕的第一上凸轮槽(621),第一下凸轮(67)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圆周环绕的第一下凸轮槽(671);所述的第一上驱动轮(63)、第一外壳转盘(64)、密封圈转盘(65)、第一下驱动轮(66)均被第一主轴(61)驱动作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一外壳转盘(64)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第一外壳定位槽(641),每个第一外壳定位槽内均定位或脱离外壳(18);所述的密封圈转盘(65)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密封圈定位槽(651),每个密封圈定位槽内均定位或脱离密封圈(181);所述的第一上驱动轮(63)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根圆周均布的第一上冲轴(68),第一下驱动轮(66)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根圆周均布的第一下冲轴(69),该第一上冲轴(68)、第一外壳定位槽(641)、密封圈定位槽(651)、第一下冲轴(69)的数量相等位置对应并处于同一垂直轴心线上;每根第一上冲轴(68)的上端均设有滚动配装在第一上凸轮槽(621)内的第一上滚轮(681),每根第一上冲轴(68)的下端均设有第一压头(682);每根第一下冲轴(69)的下端均设有滚动配装在第一下凸轮槽(671)内的第一下滚轮(691),每根第一下冲轴(69)的上端均设有第一顶头(69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密封圈和集流柱入外壳自动化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输入机构(2)包括外壳输入轨道(21),以及分别衔接外壳输入轨道和第一外壳转盘(64)的外壳分配转轮(22),所述的外壳(18)开口朝下由外壳输入轨道(21)输送至外壳分配转轮(22),并由该外壳分配转轮作转动分配后依次输送定位在第一外壳转盘(64)的第一外壳定位槽(641)内;所述的密封圈输入机构(3)包括密封圈输入轨道(31),以及分别衔接密封圈输入轨道和密封圈转盘(65)的密封圈分配转轮(32),所述的密封圈(181)由密封圈输入轨道(31)输送至密封圈分配转轮(32),并由该密封圈分配转轮作转动分配后依次输送定位在密封圈转盘(65)的密封圈定位槽(65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圈和集流柱入外壳自动化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组装转盘机构(7)包括垂直安装的第二主轴(71),以及由上而下依次安装在第二主轴上的第二上凸轮(72)、第二上驱动轮(73)、第二外壳转盘(74)、集流柱转盘(75)、第二下驱动轮(76)和第二下凸轮(77);所述的第二上凸轮(72)和第二下凸轮(77)相对第二主轴(71)不动,且第二上凸轮(72)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圆周环绕的第二上凸轮槽(721),第二下凸轮(77)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圆周环绕的第二下凸轮槽(771);所述的第二上驱动轮(73)、第二外壳转盘(74)、集流柱转盘(75)、第二下驱动轮(76)均被第二主轴(71)驱动作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二外壳转盘(74)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第二外壳定位槽(741),每个第二外壳定位槽内均定位或脱离外壳(18);所述的集流柱转盘(75)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集流柱定位槽(751),每个集流柱定位槽内均定位或脱离集流柱(182);所述的第二上驱动轮(73)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根圆周均布的第二上冲轴(78),第二下驱动轮(76)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根圆周均布的第二下冲轴(79),该第二上冲轴(78)、第二外壳定位槽(741)、集流柱定位槽(751)、第二下冲轴(79)的数量相等位置对应并处于同一垂直轴心线上;每根第二上冲轴(78)的上端均设有滚动配装在第二上凸轮槽(721)内的第二上滚轮(781),每根第二上冲轴(78)的下端均设有第二压头(782);每根第二下冲轴(79)的下端均设有滚动配装在第二下凸轮槽(771)内的第二下滚轮(791),每根第二下冲轴(79)的上端均设有第二顶头(79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密封圈和集流柱入外壳自动化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流柱输入机构(4)包括集流柱输入轨道(41),以及分别衔接集流柱输入轨道和集流柱转盘(75)的集流柱分配转轮(42),所述的集流柱(182)由集流柱输入轨道(41)输送至集流柱分配转轮(42),并由该集流柱分配转轮作转动分配后依次输送定位在集流柱转盘(75)的集流柱定位槽(751)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圈和集流柱入外壳自动化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组装转盘机构(8)包括垂直安装的第三主轴(81),以及由上而下依次安装在第三主轴上的第三上凸轮(82)、第三上驱动轮(83)、第三外壳转盘(84)和模托转盘(85);所述的第三上凸轮(82)相对第三主轴(81)不动,且第三上凸轮(82)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圆周环绕的第三上凸轮槽(821);所述的第三上驱动轮(83)、第三外壳转盘(84)、模托转盘(85)均被第三主轴(81)驱动作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三外壳转盘(84)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第三外壳定位槽(841),每个第三外壳定位槽内均定位或脱离外壳(18);所述的模托转盘(85)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模托定位槽(851),每个模托定位槽内均定位或脱离模托(183);所述的第三上驱动轮(83)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根圆周均布的第三上冲轴(86),该第三上冲轴、第三外壳定位槽(841)、模托定位槽(851)的数量相等位置对应并处于同一垂直轴心线上;每根第三上冲轴(86)的上端均设有滚动配装在第三上凸轮槽(821)内的第三上滚轮(861),每根第三上冲轴(86)的下端均设有第三顶头(862)。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密封圈和集流柱入外壳自动化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托输入机构(5)包括模托输入轨道(51),以及分别衔接模托输入轨道和模托过渡转盘的模托分配转轮(52),所述的模托(183)由模托输入轨道(51)输送至模托分配转轮(52),并由该模托分配转轮作转动分配后依次输送定位在模托过渡转盘上。
CN202222679948.7U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密封圈和集流柱入外壳自动化组装机 Active CN2187474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79948.7U CN218747447U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密封圈和集流柱入外壳自动化组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79948.7U CN218747447U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密封圈和集流柱入外壳自动化组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47447U true CN218747447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98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79948.7U Active CN218747447U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密封圈和集流柱入外壳自动化组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474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23110Y (zh) 集罐体成型和封罐一体的制罐设备
CN212019182U (zh) 一种冲压送料机构
US20230228039A1 (en) Pulp molded product line with roll forming function
CN109794765B (zh) 摩托车发条式涨紧器自动装配检测生产线
CN213476484U (zh) 一种带滚压成型功能的纸浆模塑制品生产线
CN103899661A (zh) 一种双列球轴承的第二列滚珠装入机构
CN113414455A (zh) 全自动工型螺母装配攻丝***
CN217452914U (zh) 带压力位移监控的电机转子轴承带轮压装机
CN218747447U (zh) 一种密封圈和集流柱入外壳自动化组装机
CN114770101A (zh) 一种内外嵌套零件的双密封圈组装线及其工作方法
CN115415718A (zh) 动力电池盖板的极柱焊接定位压紧装置及方法
CN114273921B (zh) 一种顶盖和密封圈自动组装设备
CN203906584U (zh) 一种双列球轴承的第二列滚珠装入机构
CN212577719U (zh) 全自动工型螺母装配攻丝***
CN203796772U (zh) 一种双列球轴承的第一列滚珠装入机构
CN217554925U (zh) 一种汽车轴承生产的自动下料装置
CN103899662A (zh) 一种双列球轴承的第一列滚珠装入机构
CN205414921U (zh) 一种全自动托辊生产设备
CN114798784A (zh) 一种星轮内花键挤压成型机
CN115126788A (zh) 单列圆锥轴承内组件装配设备
CN211588312U (zh) 一种冲压模具自动送料设备
CN219336683U (zh) 推力滚针轴承自动装配机
CN207896826U (zh) 一种自动化矫正转子的装置
CN202667819U (zh) 自动倒内角机的压料装置
CN207971642U (zh) 一种自动药剂称装及金属压合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