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7253U -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37253U
CN218737253U CN202222920058.0U CN202222920058U CN218737253U CN 218737253 U CN218737253 U CN 218737253U CN 202222920058 U CN202222920058 U CN 202222920058U CN 218737253 U CN218737253 U CN 2187372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atomizing core
heating
guid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2005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廷东
刘道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2005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372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372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372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其中,雾化芯为组装式雾化芯,该雾化芯包括:第一导液体;第二导液体,与第一导液体相对设置;发热体,夹设于第一导液体与第二导液体之间,并与第一导液体和第二导液体相接触;中空贯通的外壳体,套设于第一导液体的外部和第二导液体的外部,外壳体的第一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孔,第一侧壁与第一导液体紧密接触,外壳体的第二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进液孔,第二侧壁与第二导液体紧密接触,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而设。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雾化芯具有温控性能好、便于对发热体进行回收利用的优点。

Description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烟以及用于雾化保健药物、治疗药物等物质的电子设备可统称电子雾化装置,而雾化芯作为电子雾化装置的重要组成部件,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
随着电子雾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市面上出现了一种主要由多孔陶瓷以及嵌设于多孔陶瓷上的金属发热体组成的陶瓷雾化芯,用多孔陶瓷来取代传统导液棉用于导液,用多孔陶瓷代替导液棉导液的好处在于,因为没有棉花燃烧,因此即便雾化芯发生缺液干烧,也不会产生诸如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同时由于多孔陶瓷的耐高温性能要明显好于导液棉,因此即便短时间发生干烧,雾化芯也不会轻易损坏,从而延长了雾化芯的使用寿命。
然而目前市面上的陶瓷雾化芯普遍存在以下缺陷:
1、目前的陶瓷雾化芯一般采用高温烧结的方式制作,即先烧结多孔陶瓷体,然后将金属发热体埋设于多孔陶瓷体上后一起共烧,然而,在将金属发热体与多孔陶瓷体一起共烧的过程中,金属发热体容易发生氧化而导致其电阻值会发生较大变化,难以得到电阻值固定的陶瓷雾化芯,进而不利于实现雾化芯的温控功能,也即,此种通过烧结成型的陶瓷雾化芯存在温控性能差,即温度控制精度低的缺点。
2、通过高温烧结形成的陶瓷雾化芯,由于金属发热体与多孔陶瓷体之间是一体烧结成型的,因此金属发热体与多孔陶瓷体之间的结合强度较高,进而当雾化芯的使用寿命结束后而变成废品时,金属发热体很难从多孔陶瓷体中分离出来,从而难以进行金属发热体的回收利用,丢弃后的陶瓷雾化芯容易因金属发热体的存在而对环境造成金属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温控性能好、便于对发热体进行回收利用的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芯,所述雾化芯为组装式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包括:
第一导液体;
第二导液体,与所述第一导液体相对设置;
发热体,夹设于所述第一导液体与所述第二导液体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导液体和所述第二导液体相接触;以及
外壳体,中空贯通,套设于所述第一导液体的外部和所述第二导液体的外部,所述外壳体的第一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孔,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导液体紧密接触,所述外壳体的第二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进液孔,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导液体紧密接触,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而设。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液体与所述发热体相接触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供烟雾流出的第一通气槽,且所述第二导液体与所述发热体相接触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供烟雾流出的第二通气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气槽和所述第二通气槽均在所述外壳体中空的两端的方向上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一通气槽和所述第二通气槽均设置有多个,各个所述第一通气槽相间隔且平行设置,各个所述第二通气槽相间隔且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气槽与所述第二通气槽相互错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液体的材料为多孔陶瓷、多孔石英、硅藻土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液体的材料为多孔陶瓷、多孔石英、硅藻土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的材料为金属、硅胶、硅橡胶或者耐高温塑料。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为发热网或者发热片。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芯还包括正极线脚和负极线脚,所述正极线脚和所述负极线脚分别设置于所述发热体相对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导液体、所述第二导液体均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包括多个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发热条,各个所述发热条之间串联连接或者并联连接,多个所述发热体夹设于所述第一导液体与第二导液体之间,且在所述第一导液体与第二导液体之间形成至少一个供烟雾流出的通气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还包括多个导电连接片,各个所述导电连接片均嵌设于所述第一导液体上或者均嵌设于所述第二导液体上,且各个所述发热条的端部均电连接有一个所述导电连接片,以使得各个所述发热条之间相串联或者相并联。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所述导电连接片上开设有缺口槽,所述第一导液体上或者所述第二导液体上开设有与多个所述导电连接片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凹槽,且至少一个所述凹槽内凸设有对应所述缺口槽设置的凸起部,相应的所述导电连接片与相应的所述凹槽相配合,相应的所述缺口槽与相应的所述凸起部相配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安装壳体以及前述的雾化芯,所述安装壳体内设有供气体和烟雾通过的气流通道以及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储液腔,所述雾化芯安装于所述气流通道的流通路径上,且所述第一进液孔和所述第二进液孔均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池组件以及前述的雾化器,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为组装式雾化芯而非烧结成型式雾化芯,通过将发热体夹设于两个相对设置的导液体之间,并通过在两个导液体的外部套设具有进液孔的外壳体,用以将发热体连同两个导液体一起限制于外壳体内,从而可形成一个结构稳定的组装式雾化芯,相比于烧结成型式雾化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由于发热体与导液体不共烧,即,发热体与导液体之间并非通过烧结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发热体的电阻值所选即所得,因此可有效避免发热体发生氧化而导致电阻值发生变化的问题,能够获得较佳的温控性能,而且,由于发热体是通过机械组装的方式夹设于两个导液体之间的,因此只要去掉外壳体即可解除两个导液体对发热体的夹紧力(或者说只要将至少一个导液体从外壳体内取出即可解除对发热体的夹紧力),使得发热体能够较为轻易地从两个导液体中分离出来,从而当雾化芯的使用寿命结束后而变成废品时,可便于对发热体进行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剖视图;
图4为图1的立体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5的剖视图;
图8为图5的立体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雾化器;
10-雾化芯;
1-第一导液体,11-第一通气槽;
2-第二导液体,21-第二通气槽,22-凹槽,23-凸起部;
3-发热体,31-发热网,32-发热条,33-导电连接片,331-缺口槽;
4-外壳体,41-第一侧壁,411-第一进液孔,42-第二侧壁,421-第二进液孔,43-通气间隙;
51-正极线脚,52-负极线脚;
6-安装壳体,61-进气通道,62-出气通道,63-储液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此外,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且/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芯10,该雾化芯10为组装式雾化芯,具体地,该雾化芯10包括:
第一导液体1;
第二导液体2,与第一导液体1相对设置;
发热体3,夹设于第一导液体1与第二导液体2之间,并与第一导液体1和第二导液体2相接触;
中空贯通的外壳体4,图示性地,外壳体4内部中空且其相对的两端均为开口端,外壳体4套设于第一导液体1的外部和第二导液体2的外部,且外壳体4的第一侧壁4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孔411,第一侧壁41与第一导液体1紧密接触,外壳体4的第二侧壁42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进液孔421,第二侧壁42与第二导液体2紧密接触,第一侧壁41与第二侧壁42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导液体1的材料可以是多孔陶瓷、多孔石英、硅藻土等类型的多孔材料,当然第一导液体1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多孔材料制成,只要能实现导液功能以及保证第一导液体1具有一定的硬度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同理,第二导液体2的材料也可以是多孔陶瓷、多孔石英、硅藻土等类型的多孔材料,当然第二导液体2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多孔材料制成,只要能实现导液功能以及保证第二导液体2具有一定的硬度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在具体实施时,外壳体4的材料可以是金属(例如可以是铜、铝、不锈钢等),也可以是硅胶或者硅橡胶,还可以是耐高温塑料(例如可以是尼龙、铁氟龙等),只要能满足耐高温(120摄氏度以上)以及无毒无害的使用需求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在具体实施时,发热体3的结构形式可以是金属发热网31,也可以金属发热片,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通电发热结构,只要能将第一导液体1与发热体3相接触的表面所吸附的雾化液以及第二导液体2与发热体3相接触的表面所吸附的雾化液气化成烟雾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图示性地,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地,发热体3为呈薄片状的发热网31。
在本实施例中,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导液体1的形状可以是方块状、半圆柱状、三棱柱状、横截面呈“凸”字形的形状等,第二导液体2的形状也可以是方块状、半圆柱状、三棱柱状、横截面呈“凸”字形的形状等,只要能将发热体3夹设于第一导液体1和第二导液体2之间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此处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导液体1和第二导液体2的形状均为方块状或者均为三棱柱状时,此时外壳体4的形状可以是中空的四棱柱状;当第一导液体1和第二导液体2的形状均为半圆柱状时,此时外壳体4的形状可以是中空的圆柱状;当第一导液体1和第二导液体2的形状均为横截面呈“凸”字形的形状时,此时外壳体4的形状可以是中空的、横截面呈“十”字形的形状。图示性地,如图1-2以及图5-6所示,第一导液体1和第二导液体2的形状均为方块状,相应地,外壳体4呈中空的长方体形状,此时第一侧壁41、第二侧壁42与第一导液体1、第二导液体2均平行设置,即,第一侧壁41与第一导液体1相互平行设置,第二侧壁42与第一导液体1相互平行设置,第一侧壁41与第二导液体2相互平行设置,第二侧壁42与第二导液体2相互平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雾化芯10的组装时,可先将发热体3放置于第一导液体1和第二导液体2之间,然后夹持住第一导液体1和第二导液体2,将第一导液体1、第二导液体2和发热体3整体一起经外壳体4的一端开口塞入外壳体4的内部空腔中,使得外壳体4包裹住第一导液体1和第二导液体2且发热体3被夹紧于第一导液体1和第二导液体2之间,从而实现整个雾化芯10的组装,组装起来非常方便。而当需要将发热体3从外壳体4内取出时,可从外壳体4的一端开口施力推动两个导液体,将第一导液体1、第二导液体2和发热体3整体一起从外壳体4的另一端开口推出,从而解除两个导液体对发热体3的夹紧力,实现发热体3的取出,操作起来较为方便;又或者,当外壳体4的材料为硅胶或者是硅橡胶时,由于此时的外壳体4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通过拉扯外壳体4的方式即可将外壳体4从两个导液体上剥离,从而解除两个导液体对发热体3的夹紧力,实现发热体3的取出,操作起来也较为方便。
本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10为组装式雾化芯10而非烧结成型式雾化芯10,通过将发热体3夹设于两个相对设置的导液体之间,并通过在两个导液体的外部套设具有进液孔的外壳体4,用以将发热体3连同两个导液体一起限制于外壳体4内,从而可形成一个结构稳定的组装式雾化芯10,相比于烧结成型式雾化芯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10由于发热体3与导液体不共烧,即,发热体3与导液体之间并非通过烧结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发热体3的电阻值所选即所得,因此可有效避免发热体3发生氧化而导致电阻值发生变化的问题,能够获得较佳的温控性能,而且,由于发热体3是通过机械组装的方式夹设于两个导液体之间的,因此只要去掉外壳体4即可解除两个导液体对发热体3的夹紧力(或者说只要将至少一个导液体从外壳体4内取出即可解除对发热体3的夹紧力),使得发热体3能够较为轻易地从两个导液体中分离出来,从而当雾化芯10的使用寿命结束后而变成废品时,可便于对发热体3进行回收利用。
进一步地,参照图1-4,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导液体1与发热体3相接触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供烟雾流出的第一通气槽11。如此设置,使得发热体3对两个导液体所吸附的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后所产生的烟雾能够通过第一通气槽11顺畅地流出,从而有利于提高雾化芯10的出烟顺畅性。其中,在具体实施时,第一通气槽11的设置数量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定,一般而言,第一通气槽11设置得越多,雾化芯10的出烟顺畅性就越好,但与此同时,第一通气槽11设置得越多,也意味着第一导液体1与发热体3的接触面积就越小,由第一导液体1传导至发热体3的雾化液的量也就越少,发热体3通电发热过程中所产生的烟雾量也就越少。示例性地,如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通气槽11设置有多个(图中示意出了第一导液体1上设置有5个第一通气槽11),各个第一通气槽11均在外壳体4中空的两端的方向上延伸设置,且各个第一通气槽11相间隔且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1-4,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导液体2与发热体3相接触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供烟雾流出的第二通气槽21。如此设置,使得发热体3对两个导液体所吸附的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后所产生的烟雾,除了能够通过第一通气槽11流出之外,还可通过第二通气槽21流出,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雾化芯10的出烟顺畅性。其中,在具体实施时,第二通气槽21的设置数量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定,一般而言,第二通气槽21设置得越多,雾化芯10的出烟顺畅性就越好,但与此同时,第二通气槽21设置得越多,也意味着第二导液体2与发热体3的接触面积就越小,由第二导液体2传导至发热体3的雾化液的量也就越少,发热体3通电发热过程中所产生的烟雾量也就越少。示例性地,如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通气槽21设置有多个(图中示意出了第二导液体2上设置有6个第二通气槽21),各个第二通气槽21均在外壳体4中空的两端的方向上延伸设置,且各个第二通气槽21相间隔且平行设置。此外,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将第一通气槽11与第二通气槽21相互错开设置,如此,相对于将各个第一通气槽11与各个第二通气槽21一一相对设置,能够保证发热体3的每个部位均能接触到相应的导液体,使得发热体3的每个部位均能接收到雾化液来进行加热雾化,且发热体3的每个部位进行加热雾化所产生的烟雾均能通过相应的通气槽顺利排出,从而既保证了雾化芯10能够产生充足的烟雾量,又保证了雾化芯10的出烟顺畅性,使得雾化芯10的出烟量和出烟顺畅性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兼顾。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时,第一通气槽11和第二通气槽21的横截面形状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置,例如可以是矩形、三角形、梯形、半圆形等,只要能够提升雾化芯10的出烟顺畅性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图示性地,如图3所示,第一通气槽11和第二通气槽21的横截面形状均为矩形。
进一步地,参照图1-2,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雾化芯10还包括正极线脚51和负极线脚52,正极线脚51和负极线脚52分别设置于发热体3相对的两端。如此,通过在发热体3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正极线脚51和负极线脚52,在将雾化芯10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应用场景中,可便于将发热体3与电子雾化装置的电源部分进行电连接,并且通过将两个电极线脚分别设置在发热体3相对的两端,可避免因正极线脚51和负极线脚52相距过近而出现短路的问题,保证了发热体3能够正常通电发热而不会发生短路的问题。
可选地,参照图5-8,在本实用新型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可采用如下结构形式的发热体3来对两个导液体所吸附的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
具体地,发热体3包括多个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发热条32,各个发热条32之间串联连接或者并联连接,多个发热体3夹设于第一导液体1与第二导液体2之间,且在第一导液体1与第二导液体2之间形成至少一个供烟雾流出的通气间隙43,图示性地,如图6-7所示,发热条32的数量设置有5个,在第一导液体1与第二导液体2之间形成有6个供烟雾流出的通气间隙43,其中4个通气间隙43形成于相邻的两个发热条32之间,剩余2个通气间隙43形成于位于首尾两侧的发热条32与外壳体4的内壁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由于每个发热条32均与第一导液体1和第二导液体2保持接触,因此每个发热条32均能接收到雾化液来进行加热雾化,而且由于每个发热条32均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在将各个发热条32夹设于第一导液体1与第二导液体2之间后,可在第一导液体1与第二导液体2之间形成供烟雾流出的通气间隙43,使得每个发热条32进行加热雾化所产生的烟雾均能通过相应的通气间隙43顺利排出,从而既保证了雾化芯10能够产生充足的烟雾量,又保证了雾化芯10的出烟顺畅性,使得雾化芯10的出烟量和出烟顺畅性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兼顾。
进一步地,参照图5-6,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发热体3还包括多个导电连接片33,各个导电连接片33均嵌设于第一导液体1上或者均嵌设于第二导液体2上,图示性地,各个导电连接片33均嵌设于第二导液体2上,且各个发热条32的端部均电连接有一个导电连接片33,从而使得各个发热条32之间相串联或者相并联,而且由于各个导电连接片33是嵌设于导液体上的,因此使得各个发热条32可更加可靠地夹设于第一导液体1与第二导液体2之间,不仅有利于提高雾化芯10整体的结构稳定性,而且在组装雾化芯10过程中,各个发热条32的位置也不易发生移位,能够降低因发热条32发生移位而影响发热条32与导液体之间的接触效果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当各个发热条32之间通过导电连接片33实现串联连接时,各个发热条32之间通过导电连接片33按顺序首尾依次连接,例如,如图6所示,发热条32的数量为五个,导电连接片33的数量为6个,第一个发热条32的一端连接有一个导电连接片33(在具体应用时,该处的导电连接片33可作为整个发热体3的正极并可用于连接一个电极线脚)、另一端通过一个导电连接片33与第二个发热条32的一端连接,第二个发热条32的另一端通过一个导电连接片33与第三个发热条32的一端连接,第三个发热条32的另一端通过一个导电连接片33与第四个发热条32的一端连接,第四个发热条32的另一端通过一个导电连接片33与第五个发热条32的一端连接,第五个发热条32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导电连接片33(在具体应用时,该处的导电连接片33可作为整个发热体3的负极并可用于连接一个负极线脚52),从而实现五个发热条32之间的串联连接。而当需要通过导电连接片33实现各个发热条32之间的并联连接时,只需两个导电连接片33即可,即,各个发热条32朝向相同的一端通过其中一个导电连接片33连接在一起,各个发热条32朝向相同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导电连接片33连接在一起,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连接片33可只用作导电,此时导电连接片33可以采用电阻较小的材质,如纯金属材料:铜、银、铝、镍、钛等,使得导电连接片33发热较小甚至不发热,可视作导线使用。而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连接片33既可用于导电又可用于发热,此时导电连接片33可以选择电阻较大的材质,如合金材料:不锈钢、铁铬铝合金、镍铬合金等,而且由于此时的导电连接片33可通电发热,因此此时的导电连接片33能够与发热条32一样,亦可将导液体所吸附的雾化液气化成烟雾。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5-6,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导电连接片33上开设有缺口槽331,第一导液体1上或者第二导液体2上开设有与多个导电连接片33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凹槽22,图示性地,第二导液体2上开设有与多个导电连接片33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凹槽22,且至少一个凹槽22内凸设有对应缺口槽331设置的凸起部23,相应的导电连接片33与相应的凹槽22相配合,相应的缺口槽331与相应的凸起部23相配合。如此,当导电连接片33镶嵌于相应的凹槽22中时,由于凸起部23与缺口槽331相配合,因此还可利用凸起部23对导电连接片33进行限位,防止导电连接片33发生移位而导致发热条32的位置亦发生移位,从而进一步使得各个发热条32可更加可靠地夹设于第一导液体1与第二导液体2之间,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雾化芯10整体的结构稳定性,而且在组装雾化芯10过程中,使得各个发热条32的位置更不易发生移位,能够进一步降低因发热条32发生移位而影响发热条32与导液体之间的接触效果的风险。
对应地,参照图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雾化器100,该雾化器100包括安装壳体6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雾化芯10,安装壳体6内设有供气体和烟雾通过的气流通道以及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储液腔63,雾化芯10安装于气流通道的流通路径上,且第一进液孔411和第二进液孔421均与储液腔63相连通,具体地,气流通道包括进气通道61以及与进气通道61相连通的出气通道62,雾化芯10安装于进气通道61与出气通道62之间的气流流通路径上。
为方便理解,本实施例以图1-4所示的雾化芯10作为应用示例来阐述本实施例的雾化器100的工作原理,具体如下:
参照图1-4以及图9,工作时,储液体腔中的雾化液通过第一进液孔411导入第一导液体1内、通过第二进液孔421导入第二导液体2内,第一导液体1和第二导液体2将所吸收的雾化液传导至与发热体3相接触的表面上,发热体3通电发热并将与之接触的雾化液气化成可供用户吸食的烟雾,当用户通过出气通道62的出气端进行抽吸时,外界空气通过进气通道61进入雾化器100内部并在进气通道61与出气通道62之间的流通路径上形成气流,气流流经雾化芯10时,气流穿过第一通气槽11和第二通气槽21(图9中只示意出了第一通气槽11,未示意出第二通气槽21),并带走发热体3所产生的烟雾,烟雾经出气通道62的出气端流出外界,以供用户吸食。
在本实施例中,得益于上述雾化芯10的改进,本实施例的雾化器100具有与上述雾化芯10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对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池组件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0,电池组件与发热体3电连接,用于为发热体3提供电能,使得发热体3通电后能够加热雾化与之相接触的雾化液。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该电子雾化装置可为电子烟(此时,上述雾化液可以是烟油等介质),得益于上述雾化芯10的改进,本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具有与上述雾化芯10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雾化芯10、雾化器100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其它内容可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为组装式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包括:
第一导液体;
第二导液体,与所述第一导液体相对设置;
发热体,夹设于所述第一导液体与所述第二导液体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导液体和所述第二导液体相接触;以及
外壳体,中空贯通,套设于所述第一导液体的外部和所述第二导液体的外部,所述外壳体的第一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孔,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导液体紧密接触,所述外壳体的第二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进液孔,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导液体紧密接触,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而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液体与所述发热体相接触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供烟雾流出的第一通气槽,且所述第二导液体与所述发热体相接触的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供烟雾流出的第二通气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槽和所述第二通气槽均在所述外壳体中空的两端的方向上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一通气槽和所述第二通气槽均设置有多个,各个所述第一通气槽相间隔且平行设置,各个所述第二通气槽相间隔且平行设置;
且/或,所述第一通气槽与所述第二通气槽相互错开设置。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液体的材料为多孔陶瓷、多孔石英、硅藻土中的任意一种;
且/或,所述第二导液体的材料为多孔陶瓷、多孔石英、硅藻土中的任意一种;
且/或,所述外壳体的材料为金属、硅胶、硅橡胶或者耐高温塑料;
且/或,所述发热体为发热网或者发热片;
且/或,所述雾化芯还包括正极线脚和负极线脚,所述正极线脚和所述负极线脚分别设置于所述发热体相对的两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导液体、所述第二导液体均平行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括多个并排且间隔设置的发热条,各个所述发热条之间串联连接或者并联连接,多个所述发热体夹设于所述第一导液体与第二导液体之间,且在所述第一导液体与第二导液体之间形成至少一个供烟雾流出的通气间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还包括多个导电连接片,各个所述导电连接片均嵌设于所述第一导液体上或者均嵌设于所述第二导液体上,且各个所述发热条的端部均电连接有一个所述导电连接片,以使得各个所述发热条之间相串联或者相并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导电连接片上开设有缺口槽,所述第一导液体上或者所述第二导液体上开设有与多个所述导电连接片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凹槽,且至少一个所述凹槽内凸设有对应所述缺口槽设置的凸起部,相应的所述导电连接片与相应的所述凹槽相配合,相应的所述缺口槽与相应的所述凸起部相配合。
9.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所述安装壳体内设有供气体和烟雾通过的气流通道以及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储液腔,所述雾化芯安装于所述气流通道的流通路径上,且所述第一进液孔和所述第二进液孔均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
10.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
CN202222920058.0U 2022-11-02 2022-11-02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87372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20058.0U CN218737253U (zh) 2022-11-02 2022-11-02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20058.0U CN218737253U (zh) 2022-11-02 2022-11-02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37253U true CN218737253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44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20058.0U Active CN218737253U (zh) 2022-11-02 2022-11-02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372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74352B (zh) 电子烟发热组件及其便携式小烟雾电子烟雾化器
US20210307396A1 (en) Atomizing core,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atomizing device
CN210520094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2937923U (zh) 电子烟发热组件及其便携式小烟雾电子烟雾化器
CN209768989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雾化设备
CN210642459U (zh) 一种防干烧的雾化芯、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WO2019154143A1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JP7352656B2 (ja) 電子霧化装置
CN218737253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088899U (zh) 雾化芯组件、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2787420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08065457B (zh) 一种可输出大烟雾量的电子烟
CN217136845U (zh) 雾化芯、雾化组件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0782931U (zh) 发热件及烟弹、电子烟
CN111480897A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4431828U (zh) 用于加热卷烟的发热体及加热卷烟烟具
CN214386076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0747237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0382656U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2049429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564964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533825U (zh) 电子烟
CN221059588U (zh) 一种电源模组及电子烟
CN215501350U (zh) 干烧烟具及其雾化器
CN211672467U (zh) 一种热气流加热的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