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40685U - 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停车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停车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40685U
CN218640685U CN202222911524.9U CN202222911524U CN218640685U CN 218640685 U CN218640685 U CN 218640685U CN 202222911524 U CN202222911524 U CN 202222911524U CN 218640685 U CN218640685 U CN 2186406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ing
parking lot
slide rail
coil
system ba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1152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鑫
吴澄怡
陈健
朱纯
杨俊杰
陈海宁
屈一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291152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406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406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406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关于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停车场***,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包括设置于停车场地面下方的行走轨道、在行走轨道内移动行走的多辆移动充电车、用于停放移动充电车的地下仓库以及与移动充电车无线通信连接的主控器;地下仓库与行走轨道连通,主控器与用户手机端无线通讯连接;移动充电车的顶部安装有无线充电线圈,新能源汽车的底部安装有受电线圈,受电线圈与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电性连接,受电线圈与无线充电线圈电磁耦合连接。解决了目前油车和电车在停车场如何实现共用停车位、如何优化整合停车位资源以及如何解决高峰时电车充电排队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停车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停车场***。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难、充电慢问题制约着新能源汽车发展。
目前,燃油车占据新能源汽车充电位置,造成充电桩闲置;车主私接充电桩,产生安全隐患且影响正常的居民用电;车主需要自助充电,若在某一时间需求量暴增,容易导致排队时间过长的问题,且充电过程全程自助影响用户体验。
随着社会发展,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将长期共存,两种车在车位上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停车场***,以解决目前油车和电车在停车场如何实现共用停车位、如何优化整合停车位资源以及如何解决高峰时电车充电排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停车场***,包括设置于停车场地面下方的行走轨道、在所述行走轨道内移动行走的多辆移动充电车、用于停放所述移动充电车的地下仓库以及与所述移动充电车无线通信连接的主控器;所述地下仓库与所述行走轨道连通,所述主控器与用户手机端无线通讯连接;所述移动充电车的顶部安装有无线充电线圈,新能源汽车的底部安装有受电线圈,所述受电线圈与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受电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电磁耦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油电车混停的智能停车场***,该智能停车场***通过在行走轨道内移动行走的移动充电车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在统一充电标准的同时优化了充电方式,油电车共用停车位也避免了车位资源的浪费,在整合资源的同时有利于提升用户停车充电的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充电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底部两侧均安装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内置有驱动电机,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安装于所述车架的顶部;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上设置有RFID收发器,所述受电线圈上设置有与所述RFID收发器相配对的无源RFID标签,所述驱动轮与所述RFID收发器连接,所述RFID收发器与所述主控器无线通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RFID收发器和无源RFID标签的匹配设置可以对需要充电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定位,使移动充电车上的无线充电线圈对准新能源汽车底部的受电线圈实现无线充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行走轨道包括多条横向轨道以及多条纵向轨道,所述横向轨道与所述纵向轨道连通,所述横向轨道与所述地下仓库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向轨道为移动充电车的主路径,纵向轨道为通向停车场地面每个车位的支路径,移动充电车不工作时通过横向轨道停放于地下仓库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横向轨道以及所述纵向轨道内均安装有左滑轨以及右滑轨,两个所述驱动轮分别与所述左滑轨以及所述右滑轨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充电车可以通过横向轨道和纵向轨道内设置的左滑轨、右滑轨实现行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左滑轨以及所述右滑轨均为铜质带电滑轨,所述左滑轨以及所述右滑轨与两个所述驱动轮构成通路,用于为所述驱动轮内置的驱动电机供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滑轨相当于电路的零线,右滑轨相当于电路的火线,移动充电车在左滑轨、右滑轨上滑动,相当于并联在零线与火线之间,移动充电车的驱动轮与左滑轨、右滑轨构成通路,为驱动轮内置的驱动电机提供电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地下仓库包括停放区以及检修区,所述停放区与所述横向轨道连通,所述检修区位于所述停放区远离所述横向轨道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充电车发生故障时检修人员可以在检修区对移动充电车进行检修。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该智能停车场***在停车场地面下方设置行走轨道,并通过主控器控制移动充电车在行走轨道内移动行走,RFID收发器和无源RFID标签的匹配设置可以对需要充电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定位,使移动充电车上的无线充电线圈对准新能源汽车底部的受电线圈,实现对停车场地面上停放的新能源汽车进行无线充电,解决了目前油车和电车在停车场如何实现共用停车位、如何优化整合停车位资源以及如何解决高峰时电车充电排队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停车场***的停车场地面和行走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停车场***的移动充电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停车场***的无线充电线圈和RFID收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停车场***的地下仓库和横向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停车场地面;2、行走轨道;3、移动充电车;4、地下仓库;5、左滑轨;6、右滑轨
21、横向轨道;22、纵向轨道;
31、无线充电线圈;32、车架;33、驱动轮;34、RFID收发器;
41、停放区;42、检修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本申请说明书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说明书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图2,该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停车场***包括开设于停车场地面1下方的行走轨道2、在行走轨道2内移动行走的若干辆移动充电车3、用于停放移动充电车3的地下仓库4以及与移动充电车3无线通信连接的主控器(图中未示出);地下仓库4与行走轨道2连通,主控器与用户手机端无线通讯连接;移动充电车3的顶部安装有无线充电线圈31,新能源汽车的底部安装有受电线圈(图中未示出),受电线圈与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电性连接,受电线圈与无线充电线圈31电磁耦合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智能停车场的内还设置有配电室,主控器设置于配电室中,配电室用于给该智能停车场***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地下仓库4位于停车场地面1的下方,用于停放移动充电车3。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油电车混停的智能停车场***,该智能停车场***通过在行走轨道2内移动行走的移动充电车3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在统一充电标准的同时优化了充电方式,油电车共用停车位也避免了车位资源的浪费,在整合资源的同时有利于提升用户停车充电的体验。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移动充电车3包括车架32,车架32的底部两侧均安装有驱动轮33,驱动轮33内置有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驱动电机用于给驱动轮33提供动力,无线充电线圈31安装于车架32的顶部;无线充电线圈31上设置有RFID收发器34,受电线圈上设置有与RFID收发器34相配对的无源RFID标签(图中未示出),驱动轮33与RFID收发器34连接,RFID收发器34与主控器无线通讯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RFID收发器34和无源RFID标签的匹配设置可以对需要充电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定位,使移动充电车3上的无线充电线圈31对准新能源汽车底部的受电线圈,实现对停车场地面1上停放的新能源汽车进行无线充电。
请参阅图1,行走轨道2包括多条横向轨道21以及多条纵向轨道22,横向轨道21与纵向轨道22连通。请参阅图4,横向轨道21与地下仓库4连通。地下仓库4包括停放区41以及检修区42,停放区41与横向轨道21连通,检修区42位于停放区41远离横向轨道21的一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横向轨道21为移动充电车3的主路径,纵向轨道22为通向停车场地面1每个车位下方的支路径,移动充电车不工作时通过横向轨道21停放于地下仓库4内的停放区41中,当移动充电车3发生故障时检修人员可以在检修区42对移动充电车3进行检修。
请参阅图1和图2,横向轨道21以及纵向轨道22内均安装有左滑轨5以及右滑轨6,两个驱动轮33分别与左滑轨5以及右滑轨6滑动连接。左滑轨5以及右滑轨6均为铜质带电滑轨,左滑轨5以及右滑轨6与两个驱动轮33构成通路,用于为驱动轮33内置的驱动电机供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般情况下驱动轮33需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相连接,若发生移动,会出现地下部分导线过多,容易发生导线互相缠绕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采用左滑轨5、右滑轨6给驱动轮33供电的方案,左滑轨5、右滑轨6均为铜质材料,有优良的导电性,左滑轨5相当于电路的零线,右滑轨6相当于电路的火线,移动充电车3在左滑轨5、右滑轨6上滑动,相当于并联在零线与火线之间,移动充电车3的驱动轮33与左滑轨5、右滑轨6构成通路,为驱动轮33内置的驱动电机提供电力。
接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停车场***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在该停车场地面1的每个停车位上均设有二维码标识,用户如果为新能源汽车,需要充电时,用户使用手机扫描所在停车位的二维码,向主控器发送充电请求信号。
主控器接收到该车位充电请求信号后,向移动充电车3发送充电指令,移动充电车3上的RFID收发器34接收到指令后,通过驱动轮33启动移动充电车3沿横向轨道21和纵向轨道22内的左滑轨5、右滑轨6寻最佳路径移动到待充电车的车位下方。
接着,开启无线充电线圈31,无线充电线圈31与新能源汽车底部的受电线圈通过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此充电方式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偏移性能好、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在传输距离和传输功率上能满足多种无线电能传输应用的需求。
为使充电效率达到最大,移动充电车3到达待充电的新能源汽车附近后,RFID收发器34会通过无源RFID标签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精确识别定位,找到最佳位置开始充电,每辆新能源汽车底盘上均装有无源RFID标签,通过RFID收发器34感应相对应的无源RFID标签,配对准确后进行充电。
当主控器接收到电量充满信号或用户主动停止充电的信号后,向移动充电车3发出停止充电指令,移动充电车3停止工作,等待下一次充电的指令,或移动至停放区41内停放。
综上所述,该智能停车场***在停车场地面下方设置行走轨道,并通过主控器控制移动充电车在行走轨道内移动行走,RFID收发器和无源RFID标签的匹配设置可以对需要充电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定位,使移动充电车上的无线充电线圈对准新能源汽车底部的受电线圈,实现对停车场地面上停放的新能源汽车进行无线充电,解决了目前油车和电车在停车场如何实现共用停车位、如何优化整合停车位资源以及如何解决高峰时电车充电排队的问题。
在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停车场地面(1)下方的行走轨道(2)、在所述行走轨道(2)内移动行走的多辆移动充电车(3)、用于停放所述移动充电车(3)的地下仓库(4)以及与所述移动充电车(3)无线通信连接的主控器;
所述地下仓库(4)与所述行走轨道(2)连通,所述主控器与用户手机端无线通讯连接;
所述移动充电车(3)的顶部安装有无线充电线圈(31),新能源汽车的底部安装有受电线圈,所述受电线圈与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受电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31)电磁耦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充电车(3)包括车架(32),所述车架(32)的底部两侧均安装有驱动轮(33),所述驱动轮(33)内置有驱动电机,所述无线充电线圈(31)安装于所述车架(32)的顶部;
所述无线充电线圈(31)上设置有RFID收发器(34),所述受电线圈上设置有与所述RFID收发器(34)相配对的无源RFID标签,所述驱动轮(33)与所述RFID收发器(34)连接,所述RFID收发器(34)与所述主控器无线通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轨道(2)包括多条横向轨道(21)以及多条纵向轨道(22),所述横向轨道(21)与所述纵向轨道(22)连通,所述横向轨道(21)与所述地下仓库(4)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轨道(21)以及所述纵向轨道(22)内均安装有左滑轨(5)以及右滑轨(6),两个所述驱动轮(33)分别与所述左滑轨(5)以及所述右滑轨(6)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滑轨(5)以及所述右滑轨(6)均为铜质带电滑轨,所述左滑轨(5)以及所述右滑轨(6)与两个所述驱动轮(33)构成通路,用于为所述驱动轮(33)内置的驱动电机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仓库(4)包括停放区(41)以及检修区(42),所述停放区(41)与所述横向轨道(21)连通,所述检修区(42)位于所述停放区(41)远离所述横向轨道(21)的一侧。
CN202222911524.9U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停车场*** Active CN2186406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1524.9U CN218640685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停车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1524.9U CN218640685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停车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40685U true CN218640685U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96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11524.9U Active CN218640685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停车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406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09641C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ing a vehicle using radio frequency generators
US9333866B2 (en) Charging device and charging method with float-mounted charging unit
CN102118069B (zh) 高效率的非接触式充电***和利用该***充电的车辆
CN201516809U (zh) 超级电容电动汽车
US20110031047A1 (en) In-motion inductive charging system having a wheel-mounted secondary coil
CN102039823A (zh) 电动汽车及其充电方法
CN212447179U (zh) 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装置及***
CN102882262A (zh) 一种基于车网融合技术的电动汽车充电***及实现方法
CN107825970B (zh) 一种电动汽车路段式移动无线充电站
CN105172613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
CN205930317U (zh) 立体车库的充电装置及垂直循环车库
CN105946626A (zh) 城市轨道交通受电装置和***
CN205239173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智能排队***
CN205304797U (zh) 无线充电***
CN106945565A (zh) 汽车行驶中的无线充电装置
CN203225540U (zh) 电动汽车智能无线公路充电***
CN106740174A (zh) 一种利用电车受电弓的电动车辆无线充电***及方法
CN218640685U (zh) 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智能停车场***
CN205911838U (zh) 一种汽车无线充电自适应耦合***
Amditis et al. Optimizing vehicle to grid electric energy system with new technologies
CN109228882A (zh) 一种电力车辆地面供电***及供电方法
Naik A review on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for electric transit buses
KR20120101939A (ko) 전기 자동차용 트레일러 시스템
CN205737015U (zh) 全程无网型城市轨道交通受电装置和***
CN201516811U (zh) 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