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44740U - 用于穿墙机的新风***和穿墙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穿墙机的新风***和穿墙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44740U
CN218544740U CN202222050012.8U CN202222050012U CN218544740U CN 218544740 U CN218544740 U CN 218544740U CN 202222050012 U CN202222050012 U CN 202222050012U CN 218544740 U CN218544740 U CN 218544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
fresh air
indoo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5001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培龙
李军华
郑小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Haier Shenzhen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Haier Shenzhen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Haier Shenzhen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5001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447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44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447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穿墙机的新风***,包括:室内部分,在室内侧具有新风出口和排风进口,在室外侧具有新风进口和排风出口;其中,新风出口和新风进口通过第一风道连通,排风进口和排风出口通过第二风道连通,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部分风道交叉设置且交叉设置处构造有安装仓;全热交换器,设置于安装仓内,经过第一风道的气流和经过第二风道的气流通过全热交换器进行换热。在能够将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至室外的情况下,还能减少室内空气直接排出至室外所带来的能量损失,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穿墙机。

Description

用于穿墙机的新风***和穿墙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穿墙机的新风***和穿墙机。
背景技术
PTAC(Packaged Terminal Air Conditioning,包装末端空调设备)穿墙机是北美市场特有的一种整体式空调,其主要包括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其中,室内部分包括内风道、内风机和蒸发器等结构;室外部分包括冷凝器、外风道、外风机、压缩机等结构,并且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放置在一个底盘上,通过隔板将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隔开,隔板能阻挡噪音以及分隔室内外的空气。
相关技术中的PTAC穿墙机还具备新风功能,能够将室外新鲜的空气吸入到室内。因此,在隔板上开设有通口并配置可打开通口或关闭通口的门挡,室外空气可通过通口进入到内风道。
在开启新风功能的情况下,室外空气通过通口进入到内风道,同时在内风机的作用下,室内空气经过蒸发器也进入到内风道,并且与室外空气混合后从出风口流出,实现向室内侧换气的目的。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上述结构的PTAC穿墙机,虽然能将室外的新鲜空气送入到室内,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但是不能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至室外,从而导致新风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穿墙机的新风***和穿墙机,在能够将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至室外的情况下,还能减少室内空气直接排出至室外所带来的能量损失。
所述用于穿墙机的新风***,包括:室内部分,在室内侧具有新风出口和排风进口,在室外侧具有新风进口和排风出口;其中,新风出口和新风进口通过第一风道连通,排风进口和排风出口通过第二风道连通,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部分风道交叉设置且交叉设置处构造有安装仓;全热交换器,设置于安装仓内,经过第一风道的气流和经过第二风道的气流通过全热交换器进行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全热交换器包括:本体;第一换热通道组,贯穿设置于本体,且导通设置在第一风道内;以使进入到第一风道内的气流经过第一换热通道组后从新风出口流出;第二换热通道组,贯穿设置于本体,且导通设置在第二风道内;以使进入到第二风道内的气流经过第二换热通道组后从新风出口流出;其中,第一换热通道组与第二换热通道组完全隔离且能够进行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为长方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一换热通道组从第一侧面通向第二侧面,第二换热通道组从第三侧面通向第四侧面;其中,第一换热通道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换热通道,第一换热通道的换热段与第二换热通道的换热段相邻设置且完全隔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通道与第二换热通道通过热交换膜隔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部分还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与上壳体连接;其中,新风出口设置于上壳体的室内侧,新风进口设置于下壳体的室外侧;排风进口设置于上壳体与下壳体在室内侧的连接处,排风出口设置于上壳体与下壳体在室外侧的连接处,在上壳体与下壳体在室外侧的连接处还设置有与安装仓连通的安装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部分还包括:第一风扇,设置于新风进口处,用于将室外侧的气流吸入至第一风道、且从新风出口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部分还包括:第二风扇,设置于排风出口处,用于将室内侧的气流吸入至第二风道、且从排风出口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穿墙机的新风***还包括:隔板,设置于室内部分的室外侧,包裹上壳体和下壳体,且在隔板的板面上开设有与新风进口和排风出口相对应的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构造有换热空间,且在上壳体上设置有与换热空间连通的出风口,室内部分还包括:离心风机,设置于换热空间内,使换热后的气流从出风口流出。
所述穿墙机,包括:底盘;室外机,设置于底盘上;室内机,设置于底盘上,通过联机管路与室外机连接,室内机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用于穿墙机的新风***。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穿墙机的新风***和穿墙机,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在室内侧具有新风出口和排风进口,在室外侧具有新风进口和排风出口,新风出口和新风进口通过第一风道连通,这样,可以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吸入到室内;排风进口和排风出口通过第二风道连通,这样,可以将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到室外,进而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在此基础上,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部分风道交叉设置且交叉设置处构造有安装仓,该安装仓内设置有全热交换器;这样,使经过第一风道的气流和经过第二风道的气流通过全热交换器进行换热;因此,在能将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至室外的情况下,还能减少室内空气直接排出至室外所带来的冷量或热量损失。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组件示为类似的组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室内部分在室外侧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室内部分在室外侧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室内部分在室内侧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全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室内部分在室内侧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室内部分在室外侧的主视图;
图7是图6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6中B-B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的穿墙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底盘;200:室内机;300:室外机;
10:新风出口;11:新风进口;12:第一风道;13:第一风扇;
20:排风进口;21:排风出口;22:第二风道;23:第二风扇;
30:安装仓;31:安装口;
40:全热交换器;41:第一换热通道组;411:第一换热通道;42:第二换热通道组;421:第二换热通道;
50:上壳体;51:出风口;60:下壳体;70:隔板;71:第一风门;72:第二风门;80:离心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术语“对应”可以指的是一种关联关系或绑定关系,A与B相对应指的是A与B之间是一种关联关系或绑定关系。
结合图1至图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穿墙机的新风***,包括室内部分和全热交换器40。室内部分的室内侧具有新风出口10和排风进口20,室内部分的室外侧具有新风进口11和排风出口21;其中,新风出口10和新风进口11通过第一风道12连通,排风进口20和排风出口21通过第二风道22连通,第一风道12和第二风道22的部分风道交叉设置且交叉设置处构造有安装仓30;全热交换器40设置于安装仓30内,经过第一风道12的气流和经过第二风道22的气流通过全热交换器40进行换热。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穿墙机的新风***,室内部分的室内侧具有新风出口10和排风进口20,室内部分的室外侧具有新风进口11和排风出口12,新风出口10和新风进口11通过第一风道12连通,这样,室外的新鲜空气从新风进口11进入到第一风道12内,从新风出口10流入到室内;排风进口20和排风出口21通过第二风道12连通,这样,室内污浊的空气通过排风进口20进入到第二风道12内,从排风出口21排出到室外,进而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在此基础上,第一风道12和第二风道12的部分风道交叉设置且交叉设置处构造有安装仓30,该安装仓30内设置有全热交换器40;这样,使经过第一风道12的气流和经过第二风道22的气流通过全热交换器40进行换热;因此,在能将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至室外的情况下,还能减少室内空气直接排出至室外所带来的冷量或热量损失。
由于传统结构穿墙机中的新风***,只能将室外侧的空气吸入到室内,进而增加室内的新鲜空气,但是并不能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室外,因此换新风的效果较差。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新风***的换新风包括两个过程,首先是向室内流入新鲜空气,然后是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在室内侧设置有新风出口10,在室外侧设置有新风进口11,并且新风出口10和新风进口11通过第一风道12连通,室外的新鲜空气通过新风出口10进入到第一风道12内,再从新风进口11流入到室内。在室内侧设置有排风进口20,在室外侧设置有排风出口21,并且排风进口20和排风出口21通过第二风道22连通,室内的污浊空气通过排风进口20进入到第二风道22内,再从排风出口21流入到室外。
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排出的污浊空气是指需要与新鲜空气进行交换的室内空气,这一部分空气由于在室内经过长时间的循环使用,因此空气质量较差,需要与新鲜空气进行交换。
结合图5至图8所示,由于污浊空气是在室内经过长时间的循环使用,因此,还具有一定的热量或者冷量,为使得流入到室内的新鲜空气也具有一定的热量或者冷量,可以将污浊空气的热量或者冷量传递至新鲜空气,以提升该新风***的能效。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风道12和第二风道22是设置在室内部分的内部空间,并且第一风道12和第二风道22的部分风道交叉设置。即室外流入到室内的新鲜空气会经过该交叉位置处,即室内流入到室外的污浊空气也会经过该交叉位置处;在该交叉设置处构造有安装仓30全热交换器40设置于安装仓30内,全热交换器40能够使经过第一风道12的新鲜空气与经过第二风道22的污浊空气进行换热,从而提升污浊空气的热量或者冷量,进而提升该新风***的能效,减少能量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升新风效果,排风过程中的气流与吸入过程中的气流能够进行热交换,同时两股气流需要隔离。结合图4所示,全热交换器40包括本体、第一换热通道组41和第二换热通道组42。其中,第一换热通道组41,贯穿设置于本体,且导通设置在第一风道12内;以使进入到第一风道12内的气流经过第一换热通道组41后从新风出口10流出;第二换热通道组42,贯穿设置于本体,且导通设置在第二风道22内;以使进入到第二风道22内的气流经过第二换热通道组42后从新风出口10流出;第一换热通道组41与第二换热通道组42完全隔离且能够进行换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通道组41能够将第一风道12导通,使经过第一风道12的新鲜空气全部能经过该第一换热通道组41;第二换热通道组42能够将第二风道22导通,使经过第二风道22的污浊空气全部能经过该第二换热通道组42。这样,污浊空气能够与新鲜空气进行换热;在此基础上,第一换热通道组41和第二换热通道组42是完全隔离的状态。这样,使第一风道12和第二风道22都成为完全独立的风道,新鲜空气与污浊空气不会相互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换热通道组41和第二换热通道组42能够换热的情况下,第一换热通道组41和第二换热通道组42具有多种设置方式。可选地,第一换热通道组41设置在本体的同侧,第一换热通道组41的进、出口与第二换热通道组42的进、出口为左右设置,或者上下设置;第一换热通道组41的进、出口与第二换热通道组42的进、出口不是设置在本体的同侧,但是第一换热通道组41与第二换热通道组42的部分通道管段能够相互换热。
在经过第一换热通道组41和第二换热通道组42的气流,可能受管通道口径面积影响,部分气流无法进行换热,为进一步提高污浊空气与新鲜空气的换热效率,可以增大第一换热通道组41和第二换热通道组42的换热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为长方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一换热通道组41从第一侧面通向第二侧面,第二换热通道组42从第三侧面通向第四侧面;其中,第一换热通道组41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换热通道411,第二换热通道组42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换热通道421,第一换热通道411的换热段与第二换热通道421的换热段相邻设置且完全隔离。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为长方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这里,第一侧面是与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相邻设置,这样,第一换热通道组41与第二换热通道组42是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换热通道组41与第二换热通道组42能够换热的部分为相互垂直的部分;其中,第一换热通道组41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换热通道411,第二换热通道组42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换热通道421。
可选地,在第一换热通道组41包括一个第一换热通道411、第二换热通道组42包括多个第二换热通道421的情况下,第一换热通道411从第一侧面的通向第二侧面,多个第二换热通道421设置在第一换热通道411的两侧或一侧。同理,第一换热通道组41包括多个第一换热通道411、第二换热通道组42包括一个第二换热通道421的情况下,与上述设置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第一换热通道组41包括多个第一换热通道411、第二换热通道组42包括多个第二换热通道421的情况下,多个第一换热通道411的进口在第一侧面呈阵列式排布,多个第二换热通道421的进口在第三侧面上也呈阵列式排布,但是与第一换热通道411错位设置。这样,可以使每个单独的第一换热通道411与每个单独的第二换热通道421相邻设置,可以使进过任意一个第一换热通道411的气流与相邻的第二换热通道421中的气流进行换热,增大了第一换热通道组41与第二换热通道组42的换热面积。
在增大了第一换热通道组41与第二换热通道组42的换热面积的基础上,第一换热通道411与第二换热通道421的隔离介质也是影响换热的因素之一。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通道411与第二换热通道421通过热交换膜隔离。在本实施例中,在进室内的新鲜空气和排出室外的污浊空气在经过该全热交换器40时,两个方向第一换热通道411和第二换热通道421通过热交换膜进行隔离和换热,该热交换膜的厚度较薄,在能满足隔离和换热的情况下,还能减小全热交换器40的体积和重量,使排出到室外的污浊空气的能量传递至流如室内的新鲜空气上,重新回到室内,从而避免了室内的热量冷量或的流失。
结合图2、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部分还包括:上壳体50;下壳体60,与上壳体50连接;其中,新风出口10设置于上壳体50的室内侧,新风进口11设置于下壳体60的室外侧;排风进口20设置于上壳体50与下壳体60在室内侧的连接处,排风出口21设置于上壳体50与下壳体60在室外侧的连接处,在上壳体50与下壳体60在室外侧的连接处还设置有与安装仓30连通的安装口31。
在本实施例中,室内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体50和下壳体60。其中,在引入新风的结构中,在室内侧,上壳体50上具有新风出口10,并且第一风道12的部分风道是设置在上壳体50上,用于与新风出口10连接;在室外侧,下壳体60上具有新风进口11,并且第一风道12的另一部分风道是设置在下壳体60上,用于与新风进口11连接。
在排风的结构中,在室内侧,上壳体50与下壳体60的连接处设置有排风进口20;在室外侧,上壳体50与下壳体60的连接处设置有排风出口21。且上壳体50设置有第二风道22的部分风道,下壳体60设置有第二风道22的部分风道,在上壳体50与下壳体60连接时,能够组成第一风道12和第二风道22。这里,第一风道12与第二风道22垂直设置,在垂直位置处构造有安装仓30,并在该连接处还设置有与安装仓30连通的安装口31,用于放入全热交换器40。
可选地,新风出口10、新风进口11、排风进口20和排风出口21的形状以及结构可以根据上壳体50与下壳体60的实际结构进行设定。
结合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为快速的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部分还包括:第一风扇13,设置于新风进口11处,用于将室外侧的气流吸入至第一风道12、且从新风出口10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在室内部分执行新风模式的情况下,室外侧的空气在第一风扇13的作用下,从新风进口11进入到第一风道12的前半段风道,然后进入到全热交换器40的第一换热通道411,再进入到第一风道12的后半段风道,最后从新风出口10流出,进而进入室内,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增大第一风扇13的运行功率,从而快速的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可选地,第一风扇13可以采用送风风扇。
结合图1、图2、图6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部分还包括:第二风扇23,设置于排风出口21处,用于将室内侧的气流吸入至第二风道22、且从排风出口21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在室内部分执行新风模式的情况下,室内侧的污浊空气在第二风扇23的作用下,从排风进口20进入到第二风道22的前半段风道,然后进入到全热交换器40的第二换热通道421,再进入到第二风道22的后半段风道,最后从排风出口21流出,进而排出到室外,完成进新风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增大第二风扇23的运行功率,从而快速的将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以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可选地,第二风扇23可以采用抽风风扇。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风扇13可设置在新风出口10处;第二风扇23也可设置在排风进口20处。但是为减少在运行过程中,在室内侧产生噪音,优先将上述风扇设置在室外侧。
结合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穿墙机的新风***还包括:隔板70,设置于室内部分的室外侧,包裹上壳体50和下壳体60,且在板面上开设有与新风进口11和排风出口21相对应的第一风门71和第二风门72。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70能阻挡室外部分的噪音传入到室内部分中,以及分隔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的空气;隔板70能够包裹上壳体50和下壳体60,在隔板70的板面上开设有与新风进口相对应的第一风门71,通过可开闭的第一风门71控制是否吸入新鲜空气;在隔板70的板面上开设有与排风出口21相对应的第二风门72,通过可开闭的第二风门72控制是否排出室内的空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壳体50和下壳体60内部构造有换热空间,且在上壳体50上设置有与换热空间连通的出风口51,室内部分还包括:离心风机80,设置于换热空间内,使换热后的气流从出风口51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有与传统的穿墙机的送风装置为贯流风机,由于贯流风机的体积较大,为了减小室内部分的整体尺寸,在上壳体50和下壳体60内部构造的换热空间内设置有离心风机,以方便在室内部分上布置双向的换热风道。
结合图10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穿墙机,包括:底盘100;室外机200,设置于底盘100上;室内机300,设置于底盘100上,通过联机管路与室外机200连接,室内机300包括权前述实施例中的用于穿墙机的新风***。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室内机300包括上述的新风***,参照上述实施例,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室外机200和室内机300通过联机管路组成冷媒循环***,冷媒循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以及其他制冷配件,设置在室外机200和室内机300中,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穿墙机的新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部分,在室内侧具有新风出口(10)和排风进口(20),在室外侧具有新风进口(11)和排风出口(21);
其中,所述新风出口(10)和所述新风进口(11)通过第一风道(12)连通,所述排风进口(20)和所述排风出口(21)通过第二风道(22)连通,所述第一风道(12)和所述第二风道(22)的部分风道交叉设置且交叉设置处构造有安装仓(30);
全热交换器(40),设置于所述安装仓(30)内,经过所述第一风道(12)的气流和经过所述第二风道(22)的气流通过所述全热交换器(40)进行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器(40)包括:
本体;
第一换热通道组(41),贯穿设置于所述本体,且导通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12)内;以使进入到第一风道(12)内的气流经过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组(41)后从新风出口(10)流出;
第二换热通道组(42),贯穿设置于所述本体,且导通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22)内;以使进入到第二风道(22)内的气流经过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组(42)后从新风出口(10)流出;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组(41)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组(42)完全隔离且能够进行换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长方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组(41)从所述第一侧面通向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组(42)从所述第三侧面通向所述第四侧面;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组(41)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换热通道(411),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组(42)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换热通道(421),所述第一换热通道(411)的换热段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421)的换热段相邻设置且完全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411)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421)通过热交换膜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新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部分还包括:
上壳体(50);
下壳体(60),与所述上壳体(50)连接;
其中,所述新风出口(10)设置于所述上壳体(50)的室内侧,所述新风进口(11)设置于所述下壳体(60)的室外侧;所述排风进口(20)设置于上壳体(50)与下壳体(60)在室内侧的连接处,所述排风出口(21)设置于上壳体(50)与下壳体(60)在室外侧的连接处,在上壳体(50)与下壳体(60)在室外侧的连接处还设置有与所述安装仓(30)连通的安装口(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部分还包括:
第一风扇(13),设置于所述新风进口(11)处,用于将室外侧的气流吸入至所述第一风道(12)、且从所述新风出口(10)流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部分还包括:
第二风扇(23),设置于所述排风出口(21)处,用于将室内侧的气流吸入至所述第二风道(22)、且从所述排风出口(21)流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板(70),设置于所述室内部分的室外侧,包裹所述上壳体(50)和所述下壳体(60),且在所述隔板(70)的板面上开设有与新风进口(11)和排风出口(21)相对应的第一风门(71)和第二风门(72)。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50)和所述下壳体(60)内部构造有换热空间,且在所述上壳体(50)上设置有与所述换热空间连通的出风口(51),所述室内部分还包括:
离心风机(80),设置于所述换热空间内,使换热后的气流从所述出风口(51)流出。
10.一种穿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100);
室外机(200),设置于所述底盘(100)上;
室内机(300),设置于所述底盘(100)上,通过联机管路与所述室外机(200)连接,所述室内机(300)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穿墙机的新风***。
CN202222050012.8U 2022-08-04 2022-08-04 用于穿墙机的新风***和穿墙机 Active CN218544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50012.8U CN218544740U (zh) 2022-08-04 2022-08-04 用于穿墙机的新风***和穿墙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50012.8U CN218544740U (zh) 2022-08-04 2022-08-04 用于穿墙机的新风***和穿墙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44740U true CN218544740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68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50012.8U Active CN218544740U (zh) 2022-08-04 2022-08-04 用于穿墙机的新风***和穿墙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447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95146U (zh) 一种全热交换器
WO2022037167A1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机及机房散热***
CN108613262A (zh) 厨房空调内机及厨房空调装置
CN219640395U (zh) 一种新风机和新风设备
CN218544740U (zh) 用于穿墙机的新风***和穿墙机
CN208487688U (zh) 厨房空调内机及厨房空调装置
CN208886944U (zh) 一种数据中心加湿降温***
JPH063310B2 (ja) 熱交換器付換気装置
CN217357260U (zh) 空调室外机、空调器
JPS58205031A (ja) 空調換気装置
JP2925916B2 (ja) 空気調和機
KR100672602B1 (ko) 공기조화장치의 실내 열교환유닛
JP385539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210601929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3359107B2 (ja) ボルテックスチューブ型の空調装置
JPH0742025Y2 (ja) 一体形空冷ヒー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機
CN217817066U (zh) 空调
CN215863780U (zh) 一种多功能的新风除湿机
CN216346968U (zh) 空气调节设备
CN218495459U (zh) 冰箱
CN217402695U (zh) 空调一体机
CN215412252U (zh) 全热交换新风除湿机
CN213272856U (zh) 模块化组合空调
CN216592081U (zh) 新风除湿***
CN219868268U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