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01929U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01929U
CN210601929U CN201921052756.5U CN201921052756U CN210601929U CN 210601929 U CN210601929 U CN 210601929U CN 201921052756 U CN201921052756 U CN 201921052756U CN 210601929 U CN210601929 U CN 2106019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fresh air
fresh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5275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先送
陈新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5275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019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019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019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其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及新风部件,所述新风部件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具有新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室内风排风口及室内风进风口,所述新风部件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为全热交换器或显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具有新风风道和室内风排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的一端通过所述新风进风口与室外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新风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室内风排风风道的一端通过所述室内风排风口与室外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室内风进风口与室内连通。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用户体验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为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度,空调器通常带有新风功能,即向室内引入室外空气,而避免室内空气长期循环导致的空气浑浊。但是,目前带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其从室外引入的新风未经过预冷/预热处理,直接吹向用户,由于室外温度与室内温度存在差异,容易造成用户产生较大的刺激感,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旨在提升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引入新风时用户的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外壳,以及
新风部件,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具有新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室内风排风口及室内风进风口,所述新风部件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为全热交换器或显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具有新风风道和室内风排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的一端通过所述新风进风口与室外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新风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室内风排风风道的一端通过所述室内风排风口与室外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室内风进风口与室内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室内风排风风道之间通过过风口连通,所述过风口处安装有第一风门,所述第一风门用以将所述过风口打开或闭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部件还包括壳体和芯体,所述芯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室内风排风风道包括形成于所述芯体与所述室内风进风口之间的回风腔;所述新风风道包括形成于所述芯体与所述新风出风口之间的新风腔,所述回风腔和所述新风腔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新风腔与所述回风腔通过所述过风口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壳体和所述芯体围合形成所述新风腔和所述回风腔,所述新风腔和所述回风腔相邻设置,所述第一隔板上形成有所述过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风道内设有过滤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新风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腔内安装有新风风机,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芯体之间安装有第二风门,所述第二风门用以阻隔或打开所述新风风道,所述室内风排风口与所述芯体之间安装有第三风门,所述第三风门用以阻隔或打开所述室内风排风风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形成两相对设置的所述室内风进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安装有与所述新风部件相连通的新风进风管及室内风排风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外机,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室外机通过冷媒管连通,其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外壳,以及
新风部件,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具有新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室内风排风口及室内风进风口,所述新风部件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为全热交换器或显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具有新风风道和室内风排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的一端通过所述新风进风口与室外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新风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室内风排风风道的一端通过所述室内风排风口与室外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室内风进风口与室内连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于外壳内设有新风部件,而新风部件包括全热交换器或显热交换器,通过在外壳上设置与新风风道连通的新风进风口与新风出风口,及与室内风排风风道连通的室内风进风口与室内风排风口,而使室外新风进入室内时,能够与排出室外的室内风换热,而预冷或预热新风,与现有的直接引入新风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相比,本申请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引入新风时用户体验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新风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新风部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新风部件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图4所示新风部件于第一风门开始时的剖视图;
图9为图6中C-C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119855640000031
Figure BDA000211985564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100及新风部件200。
其中,外壳100可由几块板拼接而成,其内形成有安装腔,以安装空调器室内机的热交换器、风机等元器件。通常,外壳100的横截面可为圆形、椭圆形、方形、近圆形及多边形等多种形状,本实施例以外壳100呈圆筒型对本申请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做详细的解释说明。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00具有新风进风口110、新风出风口120、室内风排风口130及室内风进风口140。新风部件200安装于外壳100内,包括有热交换器210。该热交换器210具有新风风道201和室内风排风风道202。其中,新风风道201的一端通过外壳100上的新风进风口110与室外连通,另一端通过外壳100上的新风出风口120与室内连通;室内风排风风道202则是一端通过室内风排风口130与室外连通,另一端通过室内风进风口140与室内连通。
具体而言,该热交换器210可为全热交换器或显热交换器。其中,当热交换器210为全热交换器时,新风风道201内的气流与室内风排风风道202内的气流,即新风与室内风可同时进行温度与湿度的交换;当热交换器210为显热交换器时,热交换器210内的新风与室内风仅进行温度交换。这样,无论热交换器210为全热交换器还是显热交换器,当新风部件200从室外引入新风时,新风都会与室内风排风风道202内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可对新风进行预冷或预热,而提升新风的舒适性,以提升用户体验。
并且,由于部分室内空气被排至室外,这样可减少室内浑浊空气的占比,配合引入的新风可进一步提高室内空气的清新度,而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可见,与现有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优点。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1与图3所示,为保证室内风的进风量,外壳100上形成两相对设置的室内风进风口140。可以理解,这样设置能够使室内风排风风道202内通入足量的室内风,而与新风风道201内的新风发生充分的换热,以使新风的温度尽可能的接近室内温度,或与室内温度相同。
请结合图4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热交换器210包括壳体220和芯体211。其中,壳体220安装于外壳100内,并形成有与新风进风口110、新风出风口120、室内风进风口140及室内风排风口130相连通的各个风口,该芯体211安装于壳体220内。该芯体211为热交换器210的核心部件,其内部设有相互缠绕的两条管道,这两条管道分别为新风风道201和室内风排风风道202的一部分,新风进风气流与室内风排风气流于该芯体211内进行热交换。
具体地,该新风风道201内安装有新风风机260,室内风排风风道202内安装有排风风机270,新风风机260可为新风的引入提供动力,排风风机270则可为室内风的排出提供动力。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20上安装有与新风进风口110相连通的新风进风管221,及与室内风排风口130室内风排风管222。可以理解,通过新风进风管221以将新风风道201与新风进风口110连通,通过室内风排风管222将室内风排风风道202与室内风排风口130,不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有利于提高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内部结构的紧凑性。可选地,该新风进风管221和/或室内风排风管222可为软管、硬管或软管与硬管的结合。
请结合图6与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新风风道201与室内风排风风道202之间通过风口231连通,该过风口231处安装有第一风门280,该第一风门280用以将过风口231打开或关闭。可以理解,新风与室内风通过热交换器210进行热交换时,存在换热效率的限制,当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温差较大时,新风换热后可能无法达到较佳的温度值。因此,将新风风道201与室内风排风风道202之间通过过风口231连通,并于过风口231处安装第一风门280,可在某些情形下,如室内与室外温差较大时,打开第一风门280,以使换热后的新风或换热前的新风与部分室内风融合,而改善进入室内的新风温度,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而言,该第一风门280可由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控制***自动控制开启或关闭,也可由用户自由选择是否开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新风风道201与室内风排风风道202也可设置为相互独立,或是在过风口231处不设置风门。
具体地,该第一风门280由单一的门构成,并可通过转动、伸缩、盖合等方式开启或关闭过风口231。于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风门280也可由多块百叶板组成,通过百叶板的转动,而开启或关闭过风口231。
请结合图3至图7所示,该室内风排风风道202包括形成于芯体211与室内风进风口140之间的回风腔203,该新风风道201包括形成于芯体211与新风出风口120之间的新风腔204。该回风腔203与新风腔204均形成于壳体220内,且该新风腔204与该回风腔203之间通过过风口231连通。可以理解,这样设置,过风口231设于新风风道201的出风端、且室内风排风风道202的进风端,与本申请的将过风口231设于新风风道201的进风端、且室内风排风风道202的出风端的另一实施例相比,可避免部分从室外引进的新风通过过风口231进入室内风排风风道202而被排出室外,保证了新风进风的风量。
请结合图7与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20内还设有第一隔板230,该第一隔板230与壳体220和芯体211围合形成新风腔204和回风腔203,该新风腔204与回风腔203相邻设置,过风口231则形成于该第一隔板230上。相应的,该第一风门280安装于该第一隔板230上。可以理解,通过第一隔板230而与壳体220和芯体211围合分别形成新风腔204与回风腔203,使得新风腔204与回风腔203相邻设置,可使新风部件200的结构更为紧凑,而缩减新风部件200的体积。新风部件200体积的缩减,则有利于外壳100内部的空间设计、及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体积的缩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新风腔204与回风腔203之间也可转接风道连通,该转接风道可由软管或硬管构成,或是风道壳、壁围合形成,第一风门280则用以开启或封闭该转接风道。
进一步地,该壳体220内还设有第二隔板240,第一隔板230设于芯体211的一侧,该第二隔板240则设置于芯体211的另一侧。第二隔板240用以与壳体220和芯体211围合分别形成部分新风风道201及室内风排风风道202。在某些实施例中,新风风道201与室内风排风风道202相连通的过风口231可设于该第二隔板240上。
请结合图6与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新风风道201内还设有过滤件250。可以理解,在新风风道201内设置过滤件250,可对进入室内的新风进行净化处理,而保证新风的洁净度,提升用户的体验。具体而言,该过滤件250可为生物杀菌剂、光触媒、纳米银离子、低温触媒、活性炭滤网、除甲醛网或HEPA网等过滤器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该过滤件250设于新风腔204。可以理解,新风腔204由芯体211、第一隔板230和壳体220围合而成,并位于新风出风口120与芯体211之间,而芯体211、第一隔板230和壳体220还围合形成了回风腔203,该回风腔203位于室内风进风口140与芯体211之间。同时第一隔板230上还设有连通新风腔204与回风腔203的过风口231,如此,从过风口231进入新风腔204的室内风也可得到过滤净化,而保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具体地,新风风机260安装于新风腔204内,该过滤件250设于新风风机260的进风侧。可以理解,将过滤件250设置于新风风机260的进风侧,可降低过滤件250对新风风机260的排风量的影响,而保证新风的风量与风速。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过滤件250也可设于新风风机260的出风侧。
进一步地,该新风进风口110与芯体211之间安装有第二风门290,室内风排风口130与芯体211之间安装有第三风门300。其中,第二风门290用以阻隔或打开新风风道201,第三风门300用以阻隔或打开室内风排风风道202。可以理解,由于新风风道201与室内风排风风道202通过过风口231连通,因此在通过第二风门290关闭新风风道201、通过第三风门300关闭室内风排风风道202后,室内空气可从室内风进风口140进入室内风排风风道202,再经过过风口231进入新风风道201,最后从新风出风口120进入室内。由于新风风道201内设有过滤件250,因此这种方式可对室内风进行循环净化,而在不引入新风的情况下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风门290安装于新风进风管221内,该第三风门300安装于室内风排风管222内。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风门290和/或第三风门300还可安装于壳体220,或外壳100内或外壳100上。该第二风门290和/或第三风门300由单一的板构成,并可通过转动、伸缩、盖合等方式开启或关闭。于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风门290和/或第三风门300也可由多块百叶板组成,通过百叶板的转动,而开启或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风门280、第二风门290及第三风门300的设置,本申请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至少具有以下三种工作模式:
1、新风换热引入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是将第一风门280关闭,同时打开第二风门290与第三风门300,其作用在于可将从室外引入的新风做预冷/预热处理,在提升室内空气清新度的同时,提升用户体验;
2、新风引入模式,这种工作模式是将第一风门280与第三风门300关闭,并打开第二风门290,其作用在于从室外引入新风而提升室内空气的清新度;
3、室内风循环净化模式,这种工作模式是将第二风门290与第三风门300关闭,并打开第一风门280,其作用在于通过过滤件250净化室内空气,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以及
新风部件,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具有新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室内风排风口及室内风进风口,所述新风部件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为全热交换器或显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具有新风风道和室内风排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的一端通过所述新风进风口与室外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新风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室内风排风风道的一端通过所述室内风排风口与室外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室内风进风口与室内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室内风排风风道之间通过过风口连通,所述过风口处安装有第一风门,所述第一风门用以将所述过风口打开或闭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部件还包括壳体和芯体,所述芯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室内风排风风道包括形成于所述芯体与所述室内风进风口之间的回风腔;所述新风风道包括形成于所述芯体与所述新风出风口之间的新风腔,所述回风腔和所述新风腔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新风腔与所述回风腔通过所述过风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壳体和所述芯体围合形成所述新风腔和所述回风腔,所述新风腔和所述回风腔相邻设置,所述第一隔板上形成有所述过风口。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内设有过滤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新风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腔内安装有新风风机,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侧。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芯体之间安装有第二风门,所述第二风门用以阻隔或打开所述新风风道,所述室内风排风口与所述芯体之间安装有第三风门,所述第三风门用以阻隔或打开所述室内风排风风道。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安装有与所述新风进风口相连通的新风进风管、及与所述室内风排风口相连通的室内风排风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形成两相对设置的所述室内风进风口。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外机,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室外机通过冷媒管连通。
CN201921052756.5U 2019-07-05 2019-07-05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06019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52756.5U CN210601929U (zh) 2019-07-05 2019-07-05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52756.5U CN210601929U (zh) 2019-07-05 2019-07-05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01929U true CN210601929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90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52756.5U Active CN210601929U (zh) 2019-07-05 2019-07-05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019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2865A (zh) * 2020-12-01 2021-04-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空气质量的舒适性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2865A (zh) * 2020-12-01 2021-04-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空气质量的舒适性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4176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US20070158049A1 (en) Ventilation system
CN212511467U (zh) 空气处理模块、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295146U (zh) 一种全热交换器
CN115371138A (zh) 新风风机和空调室内机
CN108613262A (zh) 厨房空调内机及厨房空调装置
CN210601929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833475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47609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800319U (zh) 风机结构、新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CN216620219U (zh) 一种空调管道结构及空调器
CN213019969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
CN212511492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688460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345671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128426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14163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92986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1678202A (zh)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514120U (zh) 空调内机、空调器
CN220062077U (zh) 用于浴室空调器的出风筒、浴室空调器
KR20070100434A (ko) 공조 시스템
CN217235820U (zh) 一种吊顶式空气处理机
CN212319894U (zh) 空调器
CN216522029U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