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95153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95153U
CN218495153U CN202222628064.9U CN202222628064U CN218495153U CN 218495153 U CN218495153 U CN 218495153U CN 202222628064 U CN202222628064 U CN 202222628064U CN 218495153 U CN218495153 U CN 218495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protection
indoor heat
indoor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280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青云
徐坤
张福显
位向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2806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951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95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951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外壳体、设置在外壳体内的风机、室内换热器以及防护件,室内换热器包括与输送管路连接的开放端以及通过连接弯管将相邻冷媒管路连接的封闭端;防护件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盖设在室内换热器的封闭端,该防护件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盖设在室内换热器上,避免了由于螺钉等固定方式造成的管路损伤等问题,安全性高,装配过程简单快捷,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空调分为壁挂式空调和柜式空调。其中,空调通常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安装在室内侧,而室外机安装在室外侧。
因设备或空间的局限性,部分换热器中,沿着气流的流通方向,每层换热器的端部呈不对齐排布,换热器的端部固定困难,现有技术中,换热器的端部一般用钣金端板,由于换热器的端部不对齐,钣金端板在制造过程中的加工难度较大,除此之外,钣金端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换热器的端面,端面上的冷媒管路较多,螺钉固定过程中很容易碰伤管路,造成管路变形及冷媒泄露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空调室内机中用于封堵换热器端部的钣金端板加工难度较大,钣金端板与换热器端部之间通过螺钉固定的过程中存在损坏管路,造成冷媒泄露、管路变形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外壳体,其包括由底板、面板和侧壁围成的安装内腔;所述面板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风机,其设置在所述安装内腔中;包括连接在所述底板上的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连接的扇叶,所述电机外连线束;
室内换热器,其设置在所述安装内腔中,用于将室外气流与传输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与输送管路连接的开放端以及通过连接弯管将相邻冷媒管路连接的封闭端;
防护件,其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盖设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封闭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着气流的流通方向,所述防护件包括至少一个防护单元,各所述防护单元沿着所述室内换热器的高度方向设置有第一防护部和第二防护部,各所述连接弯管一一对应与所述第一防护部或所述第二防护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部和所述第二防护部间隔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部上形成有防护槽,所述防护槽的尺寸与所述连接弯管相适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单元上形成有贯穿的连接孔,所述第二防护部为围设在所述连接孔外侧的防护外沿,所述防护外沿上形成有卡接部,安装状态下,所述卡接部连接在所述连接弯管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件的两侧还形成有连接侧板,所述连接侧板和各所述防护单元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安装状态下,所述防护件通过所述连接侧板套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上;和/或
所述连接侧板的外侧还设置有保温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换热器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安装内腔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立架和形成在所述连接立架两端的固定底板和连接槽板,所述固定底板用于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槽板上形成有连接槽口,用于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换热器为U形换热器,其设置在所述风机的外侧,包括换热端部、位于所述换热端部两侧的第一换热侧部和第二换热侧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进风侧设置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位于所述换热端部和/或所述第一换热侧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侧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包括呈平板结构的导流板以及形成在导流板上且向所述风机方向延伸的多个相互平行的导流部,相邻所述导流部之间形成有多个用于气流通过的贯通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导流部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35-55度的夹角,所述导流件通过卡爪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冷媒管路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申请所涉及的空调室内机,其室内换热器的端部设置有防护件,该防护件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盖设在室内换热器上,避免了由于螺钉等固定方式造成的管路损伤等问题,安全性高,装配过程简单快捷,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空调室内机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防护件在室内换热器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是防护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防护件与室内换热器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防护件与连接弯管剖面视图;
图6是图5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 7是连接件与室内换热器拆分示意图;
图8是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9是导流件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空调室内机的一种实施例的支撑件位置示意图;
图11是支撑件、外壳体、风机和室内换热器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安装内腔俯视图;
图14是压线件在底板上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5是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压线件连接位置示意图之一;
图17是压线件连接位置示意图之二;
图18是压线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外壳体;
110、侧壁;111、中间压型;112、加强压型;
120、底板;
130、面板;131、进风口;132、第一出风口;133、第二出风口;
200、风机;
300、室内换热器;301、换热端部;302、第一换热侧部;303、第二换热侧部;
310、连接件;
311、连接立架;3111、减重孔;
312、固定底板;3121、通孔;
313、连接槽板;
320、封闭端;321、连接弯管;
330、开放端;
400、支撑件;
410、周向支撑;
420、底部支撑;421、支撑部;4211、限位块;
430、分风部;431、分流尖端;432、导风面;
440、中间分隔部;
450、第一分隔部;451、第一连接端口;
460、第二分隔部;461、第二连接端口;
500、压线件;
510、压线板;
520、限位部;
530、隔挡部;
540、翻边;
550、固定部;
600、防护件;
610、防护单元;
611、第一防护部;
612、第二防护部;6121、卡接部;
620、连接侧板;
700、导流件;
710、导流板;
720、导流部;
730、贯通孔;
800、输送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形成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外壳体100,设置在外壳体100内的风机200以及室内换热器300等工作部件。
外壳体100包括由底板120、面板130和侧壁110围成的安装内腔,风机200以及室内换热器300连接在底板120上,位于安装内腔中。
面板130上形成有进风口131和出风口,气流从进风口131输入到安装内腔中,经过风机200的导引,和室内换热器300的热交换后,从出风口输出到室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的数量为两个,该空调室内机为两方向室内机,进风口131设置在面板130的中间位置.
出风口包括位于进风口131的两侧的第一出风口132和第二出风口133,从空调室内机输出的气流从两个出风口输出到室内,有利于扩大送风面积,提高用户舒适度。
室内换热器300用于将室外气流与传输于室外换热器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在本申请所涉及的空调室内机中,为了提高换热效率,与两个出风口的位置匹配,设计室内换热器300为U形换热器。
参考图2,该室内换热器300具体包括换热端部301、位于换热端部301两侧的第一换热侧部302和第二换热侧部303。
第一换热侧部302和第二换热侧部303分别与第一出风口132和第二出风口133位置相适配。
参考图3,室内换热器300包括冷媒管路和换热翅片,室内换热器300两端分别为开放端330和封闭端320。
开放端330用于直接与输送管路800连接,封闭端320上通过连接弯管321将相邻冷媒管路连接。
封闭端320的连接弯管321外露,为了对封闭端320上的连接弯管321进行防护,减少连接弯管321损伤,在室内换热器300的封闭端320设置有防护件600,防护件600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盖设在室内换热器300的封闭端320。
不同的室内换热器300,其封闭端320的端面不同,部分室内换热器300的封闭端320在不同的换热层呈台阶结构,并不在一个平面内。
参考图4-图6,针对上述问题,沿着气流的流通方向,防护件600包括至少一个防护单元610,针对台阶结构的室内换热器300的封闭端320,防护件600包括多个防护单元610,防护单元610之间呈阶梯排列,以适配封闭端320的结构。
各防护单元610沿着室内换热器300的高度方向设置有第一防护部611和第二防护部612,各连接弯管321一一对应与第一防护部611或第二防护部612。
第一防护部611上形成有防护槽,防护槽的尺寸与连接弯管321相适配,安装状态下,连接弯管321位于防护槽内。
第二防护部612上形成有卡接部6121,用于卡接至对应连接弯管321上,实现防护件600的连接固定。
具体的,防护单元610上形成有贯穿的连接孔,第二防护部612为围设在连接孔外侧的防护外沿,连接外沿的高度与第一防护部611的高度相适配,以满足对连接弯管321的周侧防护。
防护外沿上形成有卡接部6121,随着防护件600的连接,卡接部6121连接在连接弯管321的内侧,将防护件600连接至连接弯管321上,卡扣连接的方式可以减少螺钉等机械连接的方式对连接弯管321造成的损伤,减少装配过程,减轻劳动强度。
第一防护部611和第二防护部612间隔设置,提高连接强度。
防护件600的两侧还形成有连接侧板620,防护件600通过连接侧板620套接在室内换热器300上。
连接侧板620和各防护单元610的材料为塑料,其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加工成本低,且重量较轻。
连接侧板620的外侧还设置有保温层,将室内换热器300与第一分隔部450和中间分隔部440之间的空隙封堵,减少气流损失。
参考图7、图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300定位到底部支撑420上的限位部520之后,通过连接件310进一步固定在底板120上。
连接件310包括连接立架311和形成在连接立架311两端的固定底板312和连接槽板313,连接立架311的高度与室内换热器300的高度相适配。
固定底板312上设置有通孔3121,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将固定底板312与底板120可拆卸连接。
连接槽板313上方形成有连接槽口,连接状态下,连接槽口直接扣接到室内换热器300的顶部,实现对室内换热器300的连接固定。
连接立架311上还设有有多个减重孔3111,用于减轻整个连接件310的重量,连接件310的两侧设置有加强立板,用于提高连接件310的结构强度。
参考图7、图9,针对该申请所涉及的U形室内换热器300,其换热端部301、第一换热侧部302和第二换热侧部303上形成有与风机200中心距离最近的三处翅片区域,翅片区域与风机200距离最近,风机200通过室内换热器300内侧面的气流切线速度接近最大值,气流与此部分区域换热器翅片相互作用导致室内换热器300产生“口哨音”的翅片音。
为减小空调室内机的翅片噪音,本实施例中在翅片区域上设有导流件700,导流件700包括呈平板结构的导流板710以及形成在导流板710上且向风机200方向延伸的多个相互平行的导流部720,相邻导流部720之间形成有多个用于气流通过的贯通孔730。
风机200吹出的高速气流运动方向和速度在导流件700的作用下发生改变,进而消除产生翅片音的因素,则可减小甚至消除空调的翅片音噪音。
导流部720顺着风机200的转动方向倾斜,则相邻导流部720之间形成顺着风机200的转动方向倾斜的导流通道,气流由导流通道引导流过导流件700,使气流流经导流件700时可以有规律地变向,减小由于增设导流件700对风机200吹出的高速气流的阻挡作用。
贯通孔730可以允许有部分气流吹过导流板710到达室内换热器300,以尽可能地减小对室内换热器300换热效果的影响。
贯通孔730为斜孔,其倾斜方向与导流部720的倾斜方向一致。
各导流部720与底板120之间形成35-55度的夹角,导流件700通过卡爪可拆卸连接在冷媒管路上。
如图10-12,所示,为了提高整个空调室内机的保温特性,为室内换热器300等工作部件提供支撑,减少外壳体100与工作部件之间的震动传递,在安装内腔中还设置有支撑件400。
支撑件400具体包括围设在安装内腔的周侧的周向支撑410以及连接在底板120内表面上的底部支撑420。
底部支撑420的中间形成有连接位,以方便风机200直接固定到底板120上,风机200和底板120之间无底部支撑420部的阻挡,可以加高风扇,提高风量,并且减轻了泡沫蜗壳的重量,降低成本。
周向支撑410上形成有分风部430,从室内换热器300输出的气流在分风部430的作用下,向两侧分流,均匀顺畅的从第一出风口132和第二出风口133输出。
参考图13,分风部430包括向换热端部301延伸的分流尖端431,沿着分流尖端431向两侧分别形成有圆弧形的导风面432。
分风部430在周向支撑410上的位置与换热端部301的外侧对应,即,经过风机200输出的气流,从换热端部301换热甩出后,经过分流尖端431分流后,沿着两侧的导风面432向两侧输送至第一出风口132和第二出风口133。
分风部430可以避免从室内换热器300输出的气流直接撞击安装内腔内壁,避免造成流量损失,且可消除翅片音异响,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感受。
再次参考图12,底部支撑420上形成有用于支撑室内换热器300的支撑部421,支撑部421的形状为U形,与室内换热器300相适配。
为了进一步限制室内换热器300的位置,支撑部421的外侧形成有多个限位块4211,限位块4211对室内换热器300进行进一步的限位,有利于提高室内换热器300位置的准确性,减少安装和工作误差。
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从进风口131输入的气流进入到室内换热器300中,实现换热目的,底部支撑420上还垂直形成有中间分隔部440。
中间分隔部440位于室内换热器300两个端部之间,将安装内腔分隔成管路安装腔和流通内腔,风机200和室内换热器300位于流通内腔中,输送管路800位于管路安装腔内。
中间分隔部440可以阻挡从进风口131输入的气流输送至管路安装腔内,有利于提高气流利用率,提高空调效率。
中间分隔部440上也形成有向流通内腔一侧延伸的分流部,用于将经过中间分隔部440的气流向两侧分流至室内换热器300。
为了进一步保证经过室内换热器300换热之后的气流从出风口输出,防止其进入管路安装腔内,在中间分隔部44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分隔部450和第二分隔部460,第一分隔部450和第二分隔部460的另一端分别与周向支撑410连接。
由于室内换热器300的端部还需要与输送管路800连接,中间分隔部440和第一分隔部450之间形成有第一连接端口451,中间分隔部440和第二分隔部460之间形成有第二连接端口461,室内换热器300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连接端口451和第二连接端口461,在第一连接端口451和第二连接端口461的位置与输送管路800连接。
周向支撑410、底部支撑420、中间分隔部440、第一分隔部450以及第二分隔部460为泡沫结构,且一体成型,简化了室内机结构,降低了成本,而且通用化率高。
参考图14,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小空调室内机的整体厚度,需要进一步压缩风机200等工作部件的连接间隙。
当风机200与底座之间的连接间隙变小的时候,容易导致与电机210连接的线束和风机200扇叶之间产生摩擦,对扇叶转动产生干涉,同时线束磨损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设计有压线件500,压线件500位于风机200下侧,可拆卸连接在底板120上,用于将线束固定在底板120上,避免与扇叶接触。
压线件500包括压线板510对线束的上下方向起到约束作用的压线板510以及位于压线板510一侧对线束的左右方向起到约束作用的两个限位部520。
安装状态下,各限位部520向底板120方向延伸。
压线板510上形成有多个固定部550,各固定部550为通孔结构,紧固件穿过通孔,将压线板510可拆卸连接在底板120上。
参考图15,为了提高底板120的结构强度,且方便安装定位,底板120上形成有向安装内腔方向凸起的压型,压型包括用于固定电机210的中间压型111以及分散形成在中间压型111周侧的加强压型112。
参考图16-图18,电机210固定连接在中间压型111上,压线板510固定在其中一个加强压型112上。
安装状态下,压线板510靠近限位部520的一侧延伸至加强压型112旁侧,则在底板120和加强压型112以及压线板510之间形成有空隙。
为了将位于中间压型111上方的一段线束进行限位,压线板510靠近电机210的一端形成有向上延伸的隔挡部530,安装状态下,隔挡部530延伸至中间压型111上方。
隔挡部530延伸至中间压型111上,隔挡部530与中间压型111、压线板510与底板120之间形成过线间隙,线束从过线间隙穿过。
压线板510、隔挡部530以及限位部520通过钣金一体成型,其结构简单,加工难度低。
压线件500的周侧形成有向上的翻边540,使得压线件500的周侧圆滑,用于防止对线束产生剐蹭。
除了钣金一体成型外,压线件500还可以是塑料结构,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装配的时候,首先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将压线件500固定在加强压型112上,在电机210安装完成后,将从电机210上引出的线束塞入隔挡部530下方,并从限位部520与底板120之间的空隙塞入到过线间隙内。
线束被限制在压线件500下方,限位部520可以防止线束从过线间隙脱出,在电机210运行过程中,有利于避免线束被位于电机210上方的扇叶磨损,实现线束的合理走线。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其包括由底板、面板和侧壁围成的安装内腔;所述面板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风机,其设置在所述安装内腔中;包括连接在所述底板上的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连接的扇叶,所述电机外连线束;
室内换热器,其设置在所述安装内腔中,用于将室外气流与传输于室外换热器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与输送管路连接的开放端以及通过连接弯管将相邻冷媒管路连接的封闭端;
防护件,其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盖设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封闭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沿着气流的流通方向,所述防护件包括至少一个防护单元,各所述防护单元沿着所述室内换热器的高度方向设置有第一防护部和第二防护部,各所述连接弯管一一对应与所述第一防护部或所述第二防护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防护部和所述第二防护部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防护部上形成有防护槽,所述防护槽的尺寸与所述连接弯管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单元上形成有贯穿的连接孔,所述第二防护部为围设在所述连接孔外侧的防护外沿,所述防护外沿上形成有卡接部,安装状态下,所述卡接部连接在所述连接弯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件的两侧还形成有连接侧板,所述连接侧板和各所述防护单元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安装状态下,所述防护件通过所述连接侧板套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上;和/或
所述连接侧板的外侧还设置有保温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换热器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安装内腔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立架和形成在所述连接立架两端的固定底板和连接槽板,所述固定底板用于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槽板上形成有连接槽口,用于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换热器为U形换热器,其设置在所述风机的外侧,包括换热端部、位于所述换热端部两侧的第一换热侧部和第二换热侧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进风侧设置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位于所述换热端部和/或所述第一换热侧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侧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件包括呈平板结构的导流板以及形成在导流板上且向所述风机方向延伸的多个相互平行的导流部,相邻所述导流部之间形成有多个用于气流通过的贯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导流部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35-55度的夹角,所述导流件通过卡爪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冷媒管路上。
CN202222628064.9U 2022-09-30 2022-09-30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8495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8064.9U CN218495153U (zh) 2022-09-30 2022-09-30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8064.9U CN218495153U (zh) 2022-09-30 2022-09-30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95153U true CN218495153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92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28064.9U Active CN218495153U (zh) 2022-09-30 2022-09-30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951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094711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19624176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8495153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5435396A (zh) 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CN21768538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49515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49515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17902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17902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541221U (zh) 风管机
CN218993521U (zh) 空调器
CN220506974U (zh) 风管机
CN220541342U (zh) 风管机
CN21710977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953243U (zh) 风管机
CN21710978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92899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913258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8544638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7584634U (zh) 空调器
CN21792899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476819U (zh) 空调
CN21240884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52202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457760U (zh) 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