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55221U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55221U
CN218455221U CN202221756038.8U CN202221756038U CN218455221U CN 218455221 U CN218455221 U CN 218455221U CN 202221756038 U CN202221756038 U CN 202221756038U CN 218455221 U CN218455221 U CN 218455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vity
gas
burner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5603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
刘凯
孙红梅
胡杨
梁之博
欧伟成
潘叶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tt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tt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tti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tt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5603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55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55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55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分火器,设有中心气腔、外环气腔和内环腔,在所述外环气腔的底部或内环壁开设有朝向相反并位于所述中心气腔相对两外侧的两个进气口;引射管组件,包括内引射管和反向布置的两个外引射管,两个所述外引射管的出口分别连通两个所述进气口,所述内引射管设置于两个所述外引射管之间并连通所述中心气腔;两个导流板,两个所述导流板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进气口的出气方向上方,每个所述导流板用于将气体引流至第一方向。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燃烧器,提高热效率和热负荷的同时,确保燃烧器的直径较小和制造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上进风燃烧器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在燃气灶、集成灶及集成烹饪中心等相关产品上,然而受燃烧器结构本身的限制,热负荷往往小于下进风燃烧器。如果上进风燃烧器要做到大热负荷,需要将燃烧器直径加大,这样成本较高且热效率也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提高热效率和热负荷的同时,确保燃烧器的直径较小和制造成本较低。
根据上述提供的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分火器,设有中心气腔、外环气腔和内环腔,在所述外环气腔的底部或内环壁开设有朝向相反并位于所述中心气腔相对两外侧的两个进气口;引射管组件,包括内引射管和反向布置的两个外引射管,两个所述外引射管的出口分别连通两个所述进气口,所述内引射管设置于两个所述外引射管之间并连通所述中心气腔;两个导流板,两个所述导流板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进气口的出气方向上方,每个所述导流板用于将气体引流至第一方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环气腔包括位于所述导流板上下两侧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下腔体的直径大于所述上腔体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环气腔的底面包括两个上平面段和两个下导流面,所述上平面段与所述下导流面交错布置,每个所述上平面段高于所述下导流面,每个所述下导流面为沿第一方向且向上倾斜或弯曲的倾斜面或弧形面;两个所述进气口分别开设于两个下导流面的低一侧,或者两个所述进气口开设于所述内环壁并分别靠近两个所述下导流面的低一侧布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板靠近对应所述进气口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外环气腔的内环壁和外环壁;所述导流板远离对应所述进气口的一端径向内侧与所述内环壁之间留有供气体通过的间隙,和/或,在所述导流板上设有供气体通过的多个通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板的径向外侧与所述外环壁一体成型,并且所述导流板靠近对应所述进气口的一端的径向内侧与所述内环壁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导流板的底面形成有上导流面,所述上导流面由为沿第一方向且向上倾斜或弯曲的倾斜面或弧形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内环腔的底部开设有供空气通过的两个二次空气通道,两个所述二次空气通道分别位于所述中心气腔的相对两外侧,每个所述二次空气通道连通所述内环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外引射管水平反向设置于所述内环壁的径向内侧,每个所述外引射管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内环壁和所述内环腔的底部;所述内引射管包括竖直段,所述竖直段竖直贯穿所述中心气腔的底部中心位置,并且所述竖直段的上端连通所述中心气腔或者内火盖的内混气室,下端位于两个所述外引射管之间并固定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外引射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分火器和所述引射管组件下方的底座,所述底座设有外环气道和内环气道,所述外环气道分别连通两个所述外引射管的入口,所述内环气道连通所述内引射管的入口,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分火器之间形成有供二次空气通过的间距,所述间距通过二次空气通道连通所述内环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环气道包括外环进气座和反向且竖直布置的两个外环出气座,两个所述外环出气座分别固设于所述底座的顶部相对两侧并分别两个所述外引射管的入口,所述外环进气座固设于所述底座的底部并分别连通两个所述外环出气座和外环气源;所述内环气道包括内环进气管和内环出气座,所述内环出气座竖向固设于所述底座的中心位置,所述内环进气管横向固设于所述底座的底部,所述内环进气管通过所述内环出气座连通所述内引射管的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通过在外环气腔的底部或内环壁开设有朝向相反并位于中心气腔相对两外侧的两个进气口,两个外引射管反向设置于分火器底部并分别连通两个进气口,增大外环气腔的单位进气面积,在确保燃烧器的直径较小的情况下,实现提高燃烧器外环火的热效率和热负荷;
2、通过在两个进气口的出气方向上方分别设置导流板,使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从两个进气口流出后,能够在导流板的导流作用下分别沿着第一方向流动,使整个外环气腔快速充填满混合气,利于燃气与空气混合更均匀,使燃烧更充分;
3、通过将两个外引射管水平反向设置,每个外引射管分别固定连接内环腔的底部和内环壁,实现将两个外引射管布置在内环壁径向内侧,相比于将两个外引射管横向固定在外环气腔底部,使分火器与外引射管连接为一体后的竖直厚度更薄,减少竖直方向的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分火器的结构示意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分火器的结构示意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分火器水平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分火器竖直方向的剖视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火器竖直方向的剖视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另一分火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燃烧器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燃烧器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分火器,11-中心气腔,12-外环气腔,1201-内环壁,1202-外环壁,1203-下腔体,1204-上腔体,121-进气口123-上平面段,124-下导流面,13-内环腔,131-二次空气通道,132-安装口,15-间隙;21-内引射管,211-竖直段,22-外引射管,221-吸气收缩段,222-直管段,223-扩压段;31-外火盖,311-外混气室,312-外火孔,313-切槽,314-装饰部,32-内火盖,321-内混气室,322-内火孔;4-导流板,41-通孔;5-底座,51-间距,521-外环进气座,522-外环出气座,523-外环喷嘴,531-内环进气管,532-内环出气座,533-内环喷嘴,541-装配孔;61-凸起部,62-定位槽;7-点火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实施例1
参考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分火器1、引射管组件(图中未示出)和两个导流板4,其中,分火器1设有均具有朝上开口的中心气腔11、外环气腔12和内环腔13,中心气腔11设置于分火器1的中心位置处,内环腔13位于中心气腔11与外环气腔12之间。可选地,在外环气腔12的底部或内环壁1201开设有朝向相反并位于中心气腔11相对两外侧的两个进气口121,在两个进气口121的配合作用下,增大外环气腔12的单位进气面积,在确保燃烧器的直径较小的情况下,实现提高燃烧器外环火的热效率和热负荷。
引射管组件包括内引射管21和两个外引射管22,两个外引射管22反向布置于分火器1底部并分别连通两个进气口121,内引射管21设置于两个外引射管22之间并连通中心气腔11。两个导流板4分别设置于两个进气口121的出气方向上方,每个导流板4用于将气体引流至第一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当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从两个进气口121流出后,在导流板4的导流作用下分别沿着第一方向流动,使整个外环气腔12快速充填满混合气,并且利于燃气与空气混合更均匀,使燃烧更充分。
参考图3-4,外环气腔12包括位于导流板4上下两侧的上腔体1204和下腔体1203,即导流板4将外环气腔12分隔,即加大了分火器1中外环气腔12的内部空间,增强燃气与空气的混合均匀性,又利于减小外火盖31的直径,降低成本的同时,使燃烧热效率更高。
外环气腔12的底面(即下腔体1203底面)包括两个上平面段123和两个下导流面124,上平面段123与下导流面124交错布置,每个上平面段123高于下导流面124,每个下导流面124为沿第一方向且向上倾斜或弯曲的倾斜面或弧形面,即每个下导流面124为一侧高、另一侧低的倾斜面或弧形面。本实施例中,两个进气口121开设于内环壁1201并分别靠近两个下导流面124的低一侧布置。当然,也可以将两个进气口121分别开设于两个下导流面124的低一侧。由此,在两个下导流面124的作用下,当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从两个进气口121流出后,一来使部分混合气沿着下导流面124顺滑向上运动流向上平面段123,以使外环气腔12快速充填满混合气;二来使部分混合气沿着下导流面124顺滑向上运动直接流向外火盖31,提高外火盖31的外火孔312出气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外环气腔12的底面还包括低于上平面段123的下平面段(图中未示出),上平面段123与下导流面124通过下平面段相连接,此时,可以将两个进气口121分别开设于内环壁1201对应两个下平面段的位置处。
参考图1,在内环腔13的底部开设有供空气通过的两个二次空气通道131,两个二次空气通道131分别位于中心气腔11的相对两外侧,每个二次空气通道131连通内环腔13,这样,通过两个二次空气通道131,可实现为燃烧器的内环火径向外侧和外环火径向内侧提供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的同时,加大二次空气单位通气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提高燃烧热效率,降低烟气中CO含量。
可选地,每个二次空气通道131优选为弧形通气口,弧形通气口沿内环腔13的周向方向布置,并且弧形通气口在周向方向的长度大于内环腔13底部周长的四份之一且小于二分之一,以确保燃烧器具有较大的二次空气单位面积。另外,在内环腔13的底部设有供点火组件7穿过的安装口132,安装口132设置于两个外引射管2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内引射管21和两个外引射管22与分火器1采用浇铸工艺一体加工成型,以使分火器1与引射管组件连接为一体,便于快速加工成型,同时保证引射管与分火器1的连接处的气密性。
参考图2-4,两个进气口121开设于内环壁1201对应下导流面124低一侧的位置处,两个外引射管22水平反向设置于内环壁1201的径向内侧,每个外引射管22分别固定连接内环壁1201和内环腔13的底部。由此,相比于将两个外引射管22横向固定在外环气腔12底部,本实施例将两个外引射管22水平反向设置于内环壁1201的径向内侧,使分火器1与外引射管22连接为一体后的竖直厚度更薄,减少竖直方向的占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外引射管22均为喉管,参考图4,喉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吸气收缩段221、直管段222和扩压段223,直管段222的一端连通吸气收缩段221,另一端通过扩压段223连通对应进气口121。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两个外引射管22均设计为直管,当然,还可以设计为其中一个外引射管22设计为直管,另一个外引射管22设计为喉管。当外引射管22为直管时,直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吸气收缩段221和直管段222,吸气收缩段221通过直管段222连通对应进气口121。
参考图1-2和图5,内引射管21包括竖直段211,竖直段211可以为直管或喉管,其竖直贯穿中心气腔11的底部中心位置,并且竖直段211的上端连通中心气腔11或者内火盖32的内混气室321,下端位于两个外引射管22之间并固定连接至少一个外引射管22。在本实施例中,竖直段211的下端相对两外侧分别固定连接两个外引射管22。在其他实施例中,内引射管21可以还包括横向段(图中未示出),横向段水平设置于分火器1底部并位于两个外引射管22之间,并且横向段连通竖直段211的下端,此时,竖直段211为直管,横向段为直管或喉管。
参考图1,每个导流板4靠近对应进气口121的一端分别连接外环气腔12的内环壁1201和外环壁1202。每个导流板4远离对应进气口121的一端径向内侧与内环壁1201之间留有供气体通过的间隙15。燃烧器工作时,从进气口121流出的混合气,在导流板4的作用下,一部分混合气沿着下导流面124顺滑向上运动,一来使整个外环气腔12快速充填满混合气,二来使得流向外环气腔12的燃气与空气混合更均匀,燃烧更均匀、更充分;另一部混合气从间隙15向上流向外环盖31,提高外环盖31中外火孔312的出气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板4的径向外侧与外环壁1202一体成型,并且导流板4靠近对应进气口121的一端的径向内侧与内环壁1201一体成型,以使导流板4与分火器1连接为一体,便于一体浇铸成型。
为了达到梳气效果以及加大向上流动混合气量,参考图1,在导流板4上设有供气体通过的多个通孔41,多个通孔41沿导流板4在周向方向上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当然,还可以省去导流板4上的通孔41,参考图6。此外,为了提升导流板4对混合气的导流效果,还可以在导流板4的底面设置上导流面(图中未示出),上导流面42由为沿第一方向且向上倾斜或弯曲的倾斜面或弧形面。
参考图2,在分火器1的底部固设于朝下延伸的三个定位柱,在每个定位柱上开设有朝下开口的定位槽62,这样,通过多个三个定位柱,使分火器1能够稳定可靠安装在灶具底壳内或者燃烧器的底座5上。
实施例2
参考图7-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燃烧器还包括火盖组件(图中未示出),火盖组件包括外火盖31和内火盖32,外火盖31具有朝下开口的外混气室311,内火盖32具有朝下开口的内混气室321。安装时,外火盖31盖设于外环气腔12的顶部开口处,并且外火盖31的外混气室311通过上腔体1204连通下腔体1203。内火盖32盖设于中心气腔11的顶部开口处,并且内火盖32的内混气室321连通中心气腔11。
在本实施例中,在内火盖32的外侧壁周向设有连通内混气室321的多个内火孔322,当混合气在内火孔322处点火燃烧时,形成内环火。在外火盖31的外侧壁周向设有连通外混气室311的多个外火孔313,当混合气在外火孔313处点火燃烧时,形成外圈外环火,外圈外环火的二次空气补给由燃烧器径向外侧的空气提供。可选地,在外火盖31的顶部内侧周向设有多个切槽313,每个切槽313连通外混气室311,当混合气在切槽313处点火燃烧时,形成内圈外环火,内圈外环火的二次空气补给由从二次空气通道131向上流出的空气提供。由此,通过内圈外环火和外圈外环火配合,使得锅具加热更均匀。
为了提高外火盖31的外观美观性或装饰性能,在外火盖31顶部安装有呈环形的装饰部314,装饰部314将外火盖31顶部分隔为内外两侧,全部切槽31周向间隔均布在外火盖31顶部内侧,即全部切槽31位于装饰部314的径向内侧。
参考图7-9,燃烧器还包括设置于分火器1和引射管组件下方的底座5,底座5设有外环气道(图中未示出)和内环气道(图中未示出),外环气道分别连通两个外引射管22的入口,内环气道连通内引射管21的入口,在底座5与分火器1之间形成有供二次空气通过的间距51,间距51通过二次空气通道131连通内环腔13,以形成二次空气补充路径。由此,通过底座5,便于将分火器1稳固可靠在灶具壳体内,并且通过在底座5与分火器1之间的间距51,实现为二次空气通道131提供二次空气的同时,减少分火器1与底座5之间的接触面积,利于降低分火器1向下传输热量损失。
参考图7和图10-11,外环气道包括外环进气座521、反向且竖直布置的两个外环出气座522和两个外环喷嘴523,两个外环出气座522分别固设于底座5的顶部相对两侧,每个外环出气座522在面向对应外引射管22的一侧固设于外环喷嘴523,每个外环出气座522通过外环喷嘴523连通对应外引射管22的入口。外环进气座521固设于底座5的底部并分别连通两个外环出气座522和外环气源。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外环出气座522顶部抵接或连接分火器1,以使外环出气座522起到支撑分火器1的支撑作用,并使底座5与分火器1底部之间能够形成可供气通过的间距51。
内环气道包括内环进气管531、内环出气座532和内环喷嘴533,内环进气管531横向固设于底座5的底部并连通内环气源。内环出气座532竖向固设于底座5的中心位置,并且内环出气座532的下端连通内环进气管531,上端通过内环喷嘴533连通内引射管21的入口。
燃烧器还包括多个定位结构,在底座5顶部与分火器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定位结构,和/或,在外环气道顶部与分火器1之间设有一定位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结构包括相配合插接的凸起部61和定位槽62,在分火器1的底部固设于朝下延伸的三个定位柱,在每个定位柱上开设有朝下开口的定位槽62,参考图2。在底座5顶部对应定位柱的位置处设有朝上延伸的凸起部61,参考图7。安装时,分火器1设置于底座5上方,并且分火器1底部的定位槽62与底座5顶部的凸起部61相配合插接。由此,通过三个定位结构配合,使得分火器1稳定可靠安装在底座5上,防止出现周向方向的移位。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凸起部61和定位槽62的设置位置调换,分火器1底部的三个定位柱构成三个凸起部61,在底座5顶部对应定位柱的位置处开设有定位槽62。当然,还可以将其中两个凸起部61固设于外环气道的外环出气座522顶部,另一个凸起部61固设于底座1顶部。
参考图7-9,燃烧器还包括点火组件7,底座5对应安装口132的位置处设有装配孔541,点火组件7竖向穿设于安装口132,且其下端与装配孔541相配合插接,上端延伸至内环腔13上方并位于内外火盖之间,用于点燃从内火盖32流出的燃气。当然,点火组件7除了具有点火功能外,还可以集成有熄火保护功能,用于检测燃烧器是否熄火。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火器(1),设有中心气腔(11)、外环气腔(12)和内环腔(13),在所述外环气腔(12)的底部或内环壁(1201)开设有朝向相反并位于所述中心气腔(11)相对两外侧的两个进气口(121);
引射管组件,包括内引射管(21)和反向布置的两个外引射管(22),两个所述外引射管(22)的出口分别连通两个所述进气口(121),所述内引射管(21)设置于两个所述外引射管(22)之间并连通所述中心气腔(11);
两个导流板(4),两个所述导流板(4)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进气口(121)的出气方向上方,每个所述导流板(4)用于将气体引流至第一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气腔(12)包括位于所述导流板(4)上下两侧的上腔体(1204)和下腔体(1203),所述下腔体(1203)的直径大于所述上腔体(1204)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气腔(12)的底面包括两个上平面段(123)和两个下导流面(124),所述上平面段(123)与所述下导流面(124)交错布置,每个所述上平面段(123)高于所述下导流面(124),每个所述下导流面(124)为沿第一方向且向上倾斜或弯曲的倾斜面或弧形面;
两个所述进气口(121)分别开设于两个下导流面(124)的低一侧,或者两个所述进气口(121)开设于所述内环壁(1201)并分别靠近两个所述下导流面(124)的低一侧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4)靠近对应所述进气口(121)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外环气腔(12)的内环壁(1201)和外环壁(1202);所述导流板(4)远离对应所述进气口(121)的一端径向内侧与所述内环壁(1201)之间留有供气体通过的间隙(15),和/或,在所述导流板(4)上设有供气体通过的多个通孔(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4)的径向外侧与所述外环壁(1202)一体成型,并且所述导流板(4)靠近对应所述进气口(121)的一端的径向内侧与所述内环壁(1201)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流板(4)的底面形成有上导流面(42),所述上导流面(42)由为沿第一方向且向上倾斜或弯曲的倾斜面或弧形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环腔(13)的底部开设有供空气通过的两个二次空气通道(131),两个所述二次空气通道(131)分别位于所述中心气腔(11)的相对两外侧,每个所述二次空气通道(131)连通所述内环腔(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外引射管(22)水平反向设置于所述内环壁(1201)的径向内侧,每个所述外引射管(22)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内环壁(1201)和所述内环腔(13)的底部;
所述内引射管(21)包括竖直段(211),所述竖直段(211)竖直贯穿所述中心气腔(11)的底部中心位置,并且所述竖直段(211)的上端连通所述中心气腔(11)或者内火盖(32)的内混气室(321),下端位于两个所述外引射管(22)之间并固定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外引射管(22)。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分火器(1)和所述引射管组件下方的底座(5),所述底座(5)设有外环气道和内环气道,所述外环气道分别连通两个所述外引射管(22)的入口,所述内环气道连通所述内引射管(21)的入口,在所述底座(5)与所述分火器(1)之间形成有供二次空气通过的间距(51),所述间距(51)通过二次空气通道(131)连通所述内环腔(1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气道包括外环进气座(521)和反向且竖直布置的两个外环出气座(522),两个所述外环出气座(522)分别固设于所述底座(5)的顶部相对两侧并分别两个所述外引射管(22)的入口,所述外环进气座(521)固设于所述底座(5)的底部并分别连通两个所述外环出气座(522)和外环气源;
所述内环气道包括内环进气管(531)和内环出气座(532),所述内环出气座(532)竖向固设于所述底座(5)的中心位置,所述内环进气管(531)横向固设于所述底座(5)的底部,所述内环进气管(531)通过所述内环出气座(532)连通所述内引射管(21)的入口。
CN202221756038.8U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Active CN218455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56038.8U CN218455221U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56038.8U CN218455221U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55221U true CN218455221U (zh) 2023-02-07

Family

ID=85123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56038.8U Active CN218455221U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552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61084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218455221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2161268A (zh) 一种炉头和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12240549A (zh)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CN218455223U (zh) 一种分火器及其燃烧器
CN212057284U (zh) 一种防干烧燃烧器
CN218455222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111578280B (zh) 上进风双环燃烧器
CN110966598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0861204U (zh)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及应用该燃烧器的集成灶
CN115234909A (zh) 一种分火器及其燃烧器
CN219414750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燃气灶具
CN211372404U (zh)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CN211372403U (zh)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CN211372405U (zh)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CN219889554U (zh) 一种上进风式燃气灶的灶头组件及燃气灶
CN219976427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4581069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7004461U (zh) 一种大气红外混合式灶具燃烧器
CN220506715U (zh) 一种外环火盖及燃烧器
CN211822508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9933970U (zh) 一种燃烧器
CN219656074U (zh) 燃烧器
CN210688215U (zh) 炉头、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19571921U (zh) 分火器及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