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51513U - 热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51513U
CN218351513U CN202122291684.3U CN202122291684U CN218351513U CN 218351513 U CN218351513 U CN 218351513U CN 202122291684 U CN202122291684 U CN 202122291684U CN 218351513 U CN218351513 U CN 2183515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hot pressing
electrode assembly
pressing
cor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916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超
任苗苗
谭显明
吴子睿
孙雪阳
赵丰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916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51513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9154 priority patent/WO202304542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515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515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压装置,用于电极组件的热压整形,其中电极组件包括平直部和设置于平直部沿第一方向两侧的拐角部;热压装置包括用于对电极组件进行热压整形的热压单元,热压单元面向电极组件的表面为热压面,热压面上设置有避让部,用于在热压过程中对拐角部进行避让,以避免拐角部对应区域的极片受到的压力过大而发生粉料掉落或者断裂的风险。

Description

热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制造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热压装置。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因其具有循环次数高、储存时间长、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高等优点而被广泛运用于电动汽车、移动设备、电能存储等多个领域。在二次电池制造过程中,对电极组件进行热压整形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道工序,其对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热压是指将电极组件热压整形到规定的厚度范围,有利于后期电极组件的入壳。在热压过程中,电极组件内圈的极片会出现粉料掉落甚至断裂的情况,影响二次电池的安全性。因此亟需解决极片粉料掉落或者断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既可以有效解决电极组件热压时极片粉料掉落或者断裂的问题,又不会影响二次电池的使用性能。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压装置,用于电极组件的热压整形,电极组件包括平直部和拐角部,拐角部设置于平直部沿第一方向的两侧,热压装置包括:热压单元,用于对电极组件进行热压整形,热压单元的热压面设置有避让部,避让部与拐角部对应设置,其中,热压面为热压单元面向电极组件的表面。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热压单元的热压面上设置有避让部,且避让部与拐角部对应设置。这样的设计使得在电极组件热压整形过程中,避让部可以对电极组件的拐角部进行避让,减小拐角部极片受到的挤压力,进而降低拐角部的极片出现粉料掉落或者断裂的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热压装置的热压面上设置有缺口以形成避让部。通过热压面上设置缺口来形成避让部,无需额外增加其他的机构即可形成避让部来避让拐角部,结构简单,且可制造性强。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热压装置的热压面沿第一方向的边缘设置有圆角和/或倒角,这些圆角和/或倒角形成缺口。由于圆角或倒角是逐渐变化的,使得拐角部受到的压力是缓慢变化的,进而可以避免拐角部上的压力突变而损伤电极组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热压单元包括相连的主体部和凸部,凸部凸出于热压面,凸部距离热压面沿第一方向的边缘预设距离,凸部与热压面沿第一方向的边缘形成避让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凸部包括连接部和弹性部,弹性部设置于连接部朝向电极组件的至少部分表面。通过在连接部的至少部分表面设置有弹性部,可以在热压时减缓热压单元对电极组件的压力,避免损伤电极组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凸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凸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热压面上。通过在热压面上间隔设置多个凸部,只需在热压面沿第一方向上距离边缘预设距离的位置设置有凸部即可,在保证热压装置热压效果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凸部的体积,可以减少材料的耗费,降低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凸部在主体部上的位置可调节。通过调节凸部在主体部上的位置,可以改变避让部的尺寸,进而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电极组件,提高热压装置的适用范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热压装置还包括连接件,两个连接件设置于热压单元沿第二方向的两侧,两个连接件与热压单元均形成有间隙,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凸部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弯折形成滑轨,滑轨设置于间隙内以形成滑动连接。通过滑轨和间隙的滑动连接可以实现凸部与主体部的相对位置的调节,进而提高热压装置的适用范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热压装置还包括调节件,调节件用于调节间隙的大小,使得连接件靠近热压单元以夹紧滑轨。通过设计调节件来调节间隙的大小,使滑轨固定在间隙中,进而固定凸部与主体部之间的相对位置,防止热压过程中滑轨移动导致热压装置压伤电极组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凸部凸出于主体部的高度为0.1mm-0.5mm。当凸部凸出于主体部的高度过低时,避让部与拐角部之间的距离过小,热压过程中避让部给拐角部的施加的压力过大,造成拐角部的极片出现粉料掉落或者断裂的风险;而当凸部凸出于主体部的高度过高时,热压过程中避让部无法与拐角部接触,拐角部未被热压整形,影响后续电极组件的入壳装配。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设置有缺口的热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设置有圆角的热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设置有倒角的热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设置有凸部的热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设置有弹性部的热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多个凸部的热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多个凸部的热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多个凸部的热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凸部位置可调节的热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沿A方向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热压装置;
10、热压单元;
11、热压面;
111、缺口;
112、圆角;
113、倒角;
12、主体部;
13、凸部;
131、连接部;
132、弹性部;
133、滑轨;
20、电极组件;
21、平直部;
22、拐角部;
30、连接件;
40、间隙;
50、调节件;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d1、预设距离;
d2、高度;
a、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二次电池因其具有循环次数高、储存时间长、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高等优点而应用越加广泛。二次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二次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在二次电池制造过程中,对电极组件进行热压整形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道工序,对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申请人注意到,在热压过程中,电极组件内圈的极片会出现粉料掉落甚至断裂的情况,影响二次电池的安全性。具体的,当负极片的粉料脱落时会导致在电池单体充放电过程中,负极片中的锂离子嵌入点位少,导致锂离子无法嵌入,以结晶的形式析出,存在刺破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的隔膜致使二次电池内部短路,最终引发起火的风险,影响电池寿命;而当正极片的粉料脱落时会导致正极片的活性物质过少而导致二次电池的容量减小;当极片断裂时会导致极片中的铝、铜等基材漏出,且断裂位置会产生毛刺等,存在刺破隔膜致使二次电池内部短路,最终引发起火的风险。
目前,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相关技术人员对电极组件的极片进行处理。例如,在极片表面粘贴胶带来降低极片断裂的风险,但是由于电解液不能透过胶带,所以在极片表面粘贴胶带会影响电极组件的浸润,从而影响电池单体的使用性能;又例如,对粉料的成分进行改进以提高极片的柔韧性和粉料的粘结力,从而降低极片粉料掉落或者断裂的风险,但是在粉料中添加辅料会降低粉料中有益材料的占比,降低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
申请人研究发现,发生粉料掉落或者断裂的位置都集中在电极组件的拐角部。究其原因是因为极片具有一定的硬度,在热压过程中,拐角部的极片在对折位置受到的挤压力较大,因此该位置容易发生粉料掉落甚至断裂的风险。因此,申请人对热压装置进行了改进,在热压单元上与拐角部对应的区域设置有避让部,以此来降低拐角部受到的挤压力,进而降低拐角部极片发生粉料掉落或者断裂的可能性。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压装置1,用于电极组件2的热压整形,如图1所示,电极组件20包括平直部21和拐角部22,拐角部22设置于平直部21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热压装置1包括:热压单元10,用于对电极组件20进行热压整形,热压单元10的热压面11设置有避让部,避让部与拐角部22对应设置,其中,热压面11为热压单元10面向电极组件20的表面。
电极组件20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膜组成。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作为正极极耳。以锂离子电池为例,正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铝,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或锰酸锂等。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作为负极极耳。负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铜,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为碳或硅等。隔离膜的材质可以为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PE(polyethylene,聚乙烯)等。此外,电极组件2可以是卷绕式结构,也可以是叠片式结构。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电极组件为卷绕式结构。
如图1所示,电极组件20包括平直部21和拐角部22。平直部21是指电极组件20具有平直结构的区域,在平直部21上正极片和负极片基本平直布置;拐角部22是指电极组件20具有弯折结构的区域,拐角部22是卷绕形成的连接两个平直区域的侧部,在拐角部22上正极片和负极片大致弯折为圆弧形分布,拐角部22设置于平直部21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
如图1所示,热压装置1包括热压单元10,热压单元10用于实现对电极组件20的热压整形。一方面,通过热压整形可以将电极组件20热压到规定的厚度范围,便于后续将电极组件20装配到壳体中;另一方面,通过热压整形可以减小正极片、负极片、隔膜之间的距离,既有利于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的提高,又可以降低电池单体发生析锂的风险。热压单元10可以由钢、铁等材料制成,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热压单元10可以是由铸造、锻造、铣削等制造方法制成,本申请对此亦不做限定。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热压单元10由热轧钢材制成,相较于其他材料,热轧钢材具有可制造性强、硬度高、导热效果好等优点,有利于在热压过程中对电极组件20加热和整形,需要注意的是,热压单元10也可以由其他材质制成,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通过在热压单元10的热压面11上设置避让部,且避让部与拐角部22对应设置,使得在电极组件20热压整形过程中,避让部可以对电极组件20的拐角部22进行避让,减小拐角部极片受到的挤压力,进而降低拐角部的极片出现粉料(即活性物质)掉落或者断裂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压装置1的热压面11上设置有缺口111以形成避让部。
缺口111是指热压面11的边缘上缺掉一块而形成的空间。通过在热压面11上设置缺口111来形成避让部,无需额外增加其他的机构即可形成避让部来避让拐角部22,结构简单,且可制造性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热压装置1的热压面11沿第一方向X的边缘设置有圆角112和/或倒角113,这些圆角112和/或倒角113形成缺口111。
如图2所示,热压面11沿第一方向X的边缘设置有圆角112来形成缺口111,通过设置圆角112来避让拐角部22,由于圆角时逐渐变化的,使得拐角部受到的压力是缓慢变化的,进而可以避免拐角部22上的压力突变而损伤电极组件20。
如图3所示,热压面11沿第一方向X的边缘设置有倒角113来形成缺口111,与圆角112类似,倒角113也可以保证拐角部受到的压力是缓慢变化的,可以避免拐角部22上的压力突变而损伤电极组件20。并且相较于圆角112,倒角113更容易加工,可以增加热压单元11的可制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倒角111的角度a的范围为3°≤a≤45°。当a的角度小于3°时,倒角斜面与拐角部22的距离过小,热压过程中避让部给拐角部22施加的压力过大,拐角部22极片依旧存在粉料掉落或者断裂的风险;而当a的角度大于45°时,倒角斜面与拐角部22的距离过大,热压过程中拐角部22未被热压整形,会影响后续电极组件20与壳体的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热压单元10包括相连的主体部12和凸部13,凸部13凸出于热压面11,凸部13距离热压面11沿第一方向X的边缘预设距离d1,凸部13与热压面11沿第一方向X的边缘形成避让部。
如图4所示,热压面114上凸出形成有凸部13,凸部13与热压面11沿第一方向X的边缘形成避让部,用于避让电极组件20的拐角部22。可选的,凸部13与主体部12可以通过铸造、锻造、铣削等加工方式一体成型,可以减少凸部13和主体部12的制造工序。可选的,为了便于制造,也可以分别加工制造出凸部13和主体部12后再将两者装配组合在一起,此时,凸部13和主体部12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螺栓连接、卡接等。需要注意的是,凸部13和主体部12可以是同种材料制成的,也可以是不同种材料制成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4所示,预设距离d1是指沿第一方向X上凸部13与热压面11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对不同尺寸的电极组件20进行热压整形时,需要采用不同的预设距离d1,以保证电极组件20最内圈的极片的弯折区域都位于避让部内,减小极片弯折区域受到的挤压力,防止极片粉料掉落或者断裂,提高电池单体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凸部13包括连接部131和弹性部114b,弹性部132设置于连接部131朝向电极组件20的至少部分表面。
如图5所示,凸部13包括连接部131和弹性部132,连接部131由钢、铁等硬质材料制成,以保证电极组件的整形效果。弹性部132由橡胶、尼龙等软质材料制成,在热压过程中可以对热压单元10施加在电极组件20上的压力进行缓冲,以避免电极组件20受到过大的压力而损伤,提高热压过程中电极组件20的质量。在热压过程中,需要对电极组件20进行加热,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部132由耐高温材料制成,以提高弹性部132的使用寿命。
弹性部132可以只设置在连接部131靠近电极组件20的部分表面上,以减少材料的消耗,节约成本。具体的,弹性部132可以设置在连接部131靠近电极组件20表面的边缘位置,也可以设置在连接部131靠近电极组件20表面的中心位置,亦可以多个弹性部132间隔的设置在连接部131靠近电极组件20表面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弹性部132对电极组件20的缓冲、保护效果,在连接部131靠近电极组件的表面上均设置有弹性部132。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弹性部132的缓冲、保护效果,弹性部132包裹住连接部131的整个外表面,避免硬度较大的连接部131直接与电极组件20接触而损伤电极组件20。
可选的,连接部131与弹性部132之间可以采用粘接等连接方式连接,以保证连接部131与弹性部132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热压过程中连接部131与弹性部132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而导致连接部131与电极组件20直接接触而损伤电极组件20。需要注意的是,连接部131与弹性部132之间亦可以采用卡接、螺栓、螺钉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连接,使得弹性部132损坏时便于更换、维修,提高热压装置的使用性。
通过在连接部131的至少部分表面设置有弹性部132,可以在热压时减缓热压单元10对电极组件20的压力,避免损伤电极组件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至8所示,凸部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凸部13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于热压面11上。
多个是指凸部1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如图6所示,凸部13可以全为弹性材料制成,以增大对电极组件的缓冲、保护能力。当然,如图7或8所示,凸部13可以由连接部131和弹性部132组成,以增大凸部13的硬度,保证热压单元10和电极组件20之间的压合效果,提高电极组件20的热压效果。
通过在热压面11上间隔设置多个凸部13,只需在热压面11沿第一方向X上距离边缘预设距离d1的位置设置有凸部13即可,在保证热压装置1热压效果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凸部13的体积,可以减少材料的耗费,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凸部13在主体部12上的位置可调节。可选的,在主体部12上设置有多个连接位置,凸部13与主体部12之间采用卡接、螺纹、螺栓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连接,通过将凸部13连接在不同连接点位上即可实现凸部13在主体部12上的位置调节。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12或凸部13上设置有滑轨,通过滑动凸部13来实现凸部13和主体部12的位置调节。
通过调节凸部13在主体部12上的位置,可以改变避让部的尺寸,进而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电极组件20,提高热压装置1的适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热压装置1还包括连接件30,两个连接件30设置于热压单元10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两个连接件30与热压单元10均形成有间隙40;如图10所示,凸部13沿第二方向X的两端弯折形成滑轨133,滑轨133设置于间隙40内以形成滑动连接。
如图9所示,连接件30设置在热压单元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连接件30与热压单元10之间形成有间隙40。连接件30可以是长方体结构,也可以是圆柱体结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连接件30可以是由钢、铝、铁等金属或合金制成,也可以是由聚乙烯、聚脂钎维等塑料制成,本申请对此亦不做限定。
第二方向Y是指在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方向。
如图10所示,图10为图9沿A方向的示意图,凸部13沿第二方向X的两端弯折形成滑轨133,滑轨133通过间隙40与热压单元10实现滑动连接。可选的,滑轨133为U型结构,通过U型结构可以将凸部13卡接在热压单元10上,在滑动过程中可以防止凸部13从热压单元10中脱出,使得凸部13与主体部12之间的相对位置调节更加的方便。需要注意的是,滑轨133可以由连接部131弯折后形成,既滑轨133和连接部131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别制造成型后再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组合在一起,以降低滑轨133和连接部131的制造难度。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31和滑轨133上靠近热压单元10的一侧表面上涂敷有耐磨材料,以减小凸部13在滑动过程中的磨损,延长热压装置1的使用寿命。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热压单元10靠近凸部13的一侧上涂敷有耐磨性材料,同样也可以起到延长热压装置1的使用寿命的作用。
通过滑轨133和间隙40的滑动连接可以实现凸部13与主体部12的相对位置的调节,从而实现避让部尺寸的调节,进而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电极组件20,提高热压装置1的适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10所示,热压装置1还包括调节件50,调节件50用于调节间隙40的大小,使得连接件30靠近热压单元10以夹紧滑轨133。
示例性地,连接件30和热压单元10的相对面上对应设置有连接孔,调节件50通过连接孔连接在热压单元10上。可选的,连接孔内壁和调节件外圆柱面上设置有可相互配合的螺纹,通过螺纹将调节件50连接在热压单元10上。一方面,通过调节件50可以将连接件30和热压单元10连接在一起;又一方面,当凸部13损坏需要更换时,只需拆下调节件50和连接件40后,将凸部13从热压单元10上滑出即可;再一方面,通过旋转调节件50,在内外螺纹的配合下可以带动连接件30远离或者靠近热压单元10,从而实现滑轨133的夹紧或者松开。当需要调节凸部13和热压单元10的相对位置时,只需旋转调节件50,使连接件30远离热压单元10来松开滑轨133,即可实现滑轨在热压单元10上的滑动,进而调节凸部13和热压单元10的相对位置;而当凸部滑动到预定位置时,只需要反向旋转调节件50,使连接件30靠近热压单元10来夹紧滑轨133,从而实现凸部13和热压单元10相对位置的固定,完成凸部13的位置调节。
通过设计调节件50来调节间隙40的大小,使滑轨133固定在间隙40中,进而固定凸部13与热压单元10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防止热压过程中滑轨133移动导致热压面10与电极组件直接接触,进而致使电极组件20压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8所示,凸部13凸出于主体部12的高度d2为0.1mm-0.5mm。
高度d2是指凸部13凸出于主体部12的高度,当高度d2过低时,避让部与拐角部22之间的距离过小,热压过程中避让部施加在拐角部22上的压力过大,造成拐角部22的极片出现粉料掉落或者断裂的风险;而当凸部13凸出于主体部12的高度d2过高时,避让部与拐角部22之间的距离过大,热压过程中避让部无法与拐角部22接触,拐角部22未热压整形,一方面,会影响后续电极组件20的入壳装配,另一方面,会使得拐角部正负极片、隔膜之间的距离过大,从而导致电池单体析锂、能量密度低等风险。因此,需要保证凸部13凸出于主体部12的高度d2为0.1mm-0.5mm,才能保证热压装置1的热压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凸部13凸出于主体部12的高度d2的实际值可以根据凸部13的材料来选择。具体的,当凸部13仅由弹性部132构成时,由于热压过程中弹性部132的压缩变形量较大,因此需要设计较大的高度d2来保证热压过程中避让部对电极组件20的避让功能;而当凸部13由连接部131和避让部114b构成时,由于连接部131的压缩变形量较小,因此高度d2较小时便能保证热压过程中避让部对电极组件20的避让功能。
当然,凸部13凸出于主体部12的高度d2的实际值还可以根据电极厚度20的厚度来选择。具体的,电极组件20的厚度较大时,热压过程中电极组件20的变形移动量较大,需要较大的高度d2来防止避让部对拐角部22的挤压力。
通过设计凸部13凸出于主体部12的高度d2,既可以保证拐角部22的热压整形效果,又可以保证避让部对拐角部22的避让功能,保证电极组件20的热压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热压装置,用于电极组件的热压整形,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平直部和拐角部,所述拐角部设置于所述平直部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压单元,用于对所述电极组件进行热压整形,所述热压单元的热压面设置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与所述拐角部对应设置,其中,所述热压面为所述热压单元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面设置有缺口以形成所述避让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面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边缘设置有圆角和/或倒角,所述圆角和/或倒角形成所述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单元包括相连的主体部和凸部,所述凸部凸出于所述热压面,所述凸部距离所述热压面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边缘预设距离,所述凸部与所述热压面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边缘形成所述避让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包括连接部和弹性部,所述弹性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至少部分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热压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在所述主体部上的位置可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装置还包括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热压单元沿第二方向的两侧,两个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热压单元均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凸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弯折形成滑轨,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间隙内以形成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装置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间隙的大小,使得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热压单元以夹紧所述滑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凸出于所述主体部高度为0.1mm-0.5mm。
CN202122291684.3U 2021-09-22 2021-09-22 热压装置 Active CN2183515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91684.3U CN218351513U (zh) 2021-09-22 2021-09-22 热压装置
PCT/CN2022/099154 WO2023045427A1 (zh) 2021-09-22 2022-06-16 热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91684.3U CN218351513U (zh) 2021-09-22 2021-09-22 热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51513U true CN218351513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20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91684.3U Active CN218351513U (zh) 2021-09-22 2021-09-22 热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51513U (zh)
WO (1) WO202304542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82166B2 (ja) * 2010-07-28 2015-03-1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電池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池積層体の製造装置
JP5318844B2 (ja) * 2010-12-14 2013-10-16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作業機械
JP2012203993A (ja) * 2011-03-23 2012-10-22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治具
JP5704135B2 (ja) * 2012-08-22 2015-04-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7045561A (ja) * 2015-08-25 2017-03-02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二次電池に用いられる捲回電極体の製造方法
CN205050938U (zh) * 2015-09-07 2016-02-24 深圳市伟之冠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平压夹具
CN209515904U (zh) * 2019-01-30 2019-10-18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卷芯热压整形的装置
CN211125891U (zh) * 2019-12-26 2020-07-28 江苏卓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热压板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45427A1 (zh) 2023-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55531B (zh) 电芯及电化学装置
EP3745523B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automobile
US10487033B2 (en) Battery with variable electrochemical cells configuration
EP3852166B1 (en) Current collecting member, secondary battery and fabrication method
WO2016187810A1 (zh) 卷绕式锂离子电池
CN218632097U (zh) 极片、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8351513U (zh) 热压装置
CN216354648U (zh) 电池连接片和锂电池
CN218385464U (zh) 焊接夹具
CN219017775U (zh) 壳体、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8005058U (zh) 顶盖组件及电池
CN218498178U (zh) 电池组、电池包和用电设备
CN218004916U (zh) 极片、电芯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电子设备
CN115911512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13782918B (zh) 电芯及用电装置
CN216173709U (zh) 涂布垫片和涂布装置
CN116565464A (zh) 电池极耳的连接结构及电池
CN221226514U (zh) 叠片式全极耳结构的软包电池
CN219067169U (zh) 一种电池极耳以及电池
CN220138385U (zh) 电池侧板及电池
CN220066041U (zh) 电池、电池装置
CN220042209U (zh) 电池、电池装置
CN218101629U (zh) 集流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20914303U (zh) 一种电池
CN220544083U (zh) 电池及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